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1960年以来保守主义的社会运动指保守派思想家从象牙塔走入社会,通过指导和建立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利益集团/政治行动委员会、基金会、思想库等来扩大保守主义思想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这场社会运动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经济/财政保守主义运动、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联邦主义运动、自由意志运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主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运动。"宗教右派" 虽然与"新右派"关系密切,但由于它的领袖主要是各教派的布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义;既包含天主教正统派,又有犹太教正统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学色彩。此外,"新右派"与"宗教

右派"所处的时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宗教右派"则更加活跃于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的当前。

正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对立面一样,七八十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对立面。"老右派"与"老左派"的对立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而产生的;而"新右派"与"新左派"的分歧则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引起的。新右派本来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酝酿,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比"新左派"滞后。自1962年在校园中成立的"民主社会的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简称SDS)组织开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运动、性解放运动,他们对社会的批评及这些运动的发展,促使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改变历史的法律,如民权法案、战争授权法案等;他们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乔治*麦戈文分别在1968、1972年两次大选中获得民主党的提名,然而,他们的影响在70年代后日渐式微。而在保守主义思想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导下、于1960年在校园中成立"为自由的美国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简称YAF)的右派学生组织,直到80年代才解体;这一组织的学生大多出身于是共和党人的家庭,他们对共和党沾上自由主义不以为然,认为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没有"保守"古典自由主义所尊奉的自由、传统和秩序;而华盛顿的集权制正是民主党式的自由主义发展过头的结果,政府职能的扩大使其在给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时夺走了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如在南方实行新的强制性的种族融合、肯定性行动等。这一组织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保守主义运动培养了不少干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领袖:曾任YAF首任执行主任的理查德*维格里成为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直邮筹款专家、YAF的老战士霍华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主义核心会议"组织、保守主义活动家保罗*韦里奇发动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义运动。

一般认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过四类组织来进行活动:(一)政治行动委员会。政治行动委员会是指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进行捐款的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它的活动主要是筹款和捐款;目的是帮助帮助保守派人士进入领导阶层,从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张,如1974年,韦里奇领导成立了旨在帮助保守人士当选国会议员的"争取自由国会生存委员会";1975年,菲利普斯领导建立的保守派核心会议主要在基层活动,在全国每个国会议员选区均设分会,约有30万会员;1974年,特里*多兰领导建立的全国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等

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二)单议题的利益集团。反对堕胎的全国生命权利委员会声称有1000万会员;主张取消最低工资法的全国工作权利委员会号称有150万捐助者;反对高赋税的全国纳税者同盟有45万名会员,号称全国最老最大的纳税者组织;反对枪枝管制的美国持枪者协会,也拥有186万名会员。(三)宗教组织。七八十年代兴起的宗教保守集团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先是罗伯特*格兰特1978年建立的基督教之声、爱德华*麦卡提尔、詹姆斯*罗宾逊牧师1979年建立的宗教圆桌会议、罗伯特*比林斯建立的全国基督教行动联盟、杰里*福韦尔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数",其中道德多数派声势最大,有40万名成员、6万名牧师,在全国各州设有分部,年度预算超过600万美元;后是帕特*罗伯逊的"宗教右派";前者声称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党议员在1980年的选举中失败,后者声称它对共和党在1994年重新取得国会的领导权有功。事实上,"宗教右派"不断壮大,已拥有170万成员。自1992年起,它已成为共和党内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苏达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机构福音基督教和生命权运动事实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党组织。这类政治性比较强的宗教集团在共和党最近三次的总统选举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跃。与大多数利益集团一样,宗教集团也采用新技术来进行政治活动,如电话库、传真、卫星电视、电子布告、收音机讲话和直接邮递等。"宗教右派"每隔两年公布一次它对国会议员在有关议题上的打分,它最关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对任何堕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库和出版物。1973年,保罗*韦里奇创办了新右派的思想库--传统基金会,在进入80年代前,传统基金会很少超越共和党保守派的活动,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后,随着里根的当政,传统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大,常以内政、外交、经济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经常举办研讨会,提出政策建议,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传统基金会对政策的影响尤为明显,1994年,共和党的新议员一改常例,不去哈佛大听取有关立法方面的报告,而是去传统基金会,这反映出新右派对共和党的影响。小布什上台以来统基金会的影响大大加强,布什内阁的许多提名都是由传统基金会人才库推荐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维里1975年创办的月刊《保守文摘》,已成为"新右派"的机关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许多组织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传统基金会的《政策评论》季刊和《今日传统》月刊。与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会运动是右的平民主义运动,它的影响深远而且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其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社会中自称是保守派的人数稳步增长,到1993年几乎与自称是温和派的人士持平(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响很大,这些地方因而被称为"圣经带";(二)对

共和党的影响越来越大,保守主义在80年代后日益成为共和党的主流:人们大多倾向于认为,70年代末的保守主义运动高涨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而1994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以压倒性胜利夺回国会的控制权也与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三)80年代后,对美国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组织直接将政策主张付诸实践:菲利斯*施拉芙莱领导的拥有5万名会员的"鹰论坛" 通过在州议会作证、举行集会、聚众请愿、游说等方式"成功"地使国会在1972年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于1983年失

效;在反对堕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众多组织的压力下,自1976年开始,共和党的政纲连续四次写入支持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以恢复保护未出生孩子的权利"

1981-1982年,"新右派"还在31个州提出了118项议案,其中"人类生命权利修正案"规定:除挽救母亲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堕胎;禁止使用宫内避孕器,因为生命始于受孕。6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党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届国会能通过禁止堕胎的法案,但并未完全实现,他们在1995年通过了《与美国家庭的契约》以表示对共和党议员的不满。(四)对全体美国人政治观念或公众哲学的影响。根据芝加哥舆论研究中心的一般社会调查的研究,自1974年后,人们在一系列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趋于保守。在1988年大选中自由主义更是成为一个"脏词",成为大手大脚、没有节制的代名词。1996年即使是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也声称"大政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表明,保守主义思潮不仅成为共和党的主潮,而且已对民主党的政策观念已然产生影响。

冷战结束以来,保守派加强了"抢占"思想库和大学的努力,企图使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继续发展,并在社会政治中产生更大影响。"全国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机构委员会"的调查发现,自1992至1994年,美国12个主要的保守基金会向研究所、大学、思想库、媒体和利益集团提供了2.1亿美元的资助,其中标榜"自由市场"的传统基金会得到的资助最多,为890万美元,其次是美国企业研究所,690万美元;卡图研究所,390万美元,赫德逊研究所330万美元,曼哈顿研究所210万美元。韦里奇的自由委员会得到500万美元威廉*克里斯托尔的《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杂志得到190万美元,《新标准》得到170 万美元,波多霍罗兹的《评论》得到100万美元,另外320万美元给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腾伯格的电视节目。在著名大学中,保守思想的堡垒芝加哥大学获得的资金最多,达1000多万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学,960多万美元,乔治*梅森大学,800多万美元,耶鲁大学590多万美元。这些思想库和大学对十年来美国的社会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动、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经济政策(如平衡预算、减税等)、外交/防务政策(如北约东扩、新日美安全条约的重新修订、NMD的提出)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产生影响,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资更加咄咄逼人。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1960年以来保守主义的社会运动指保守派思想家从象牙塔走入社会,通过指导和建立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利益集团/政治行动委员会、基金会、思想库等来扩大保守主义思想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这场社会运动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经济/财政保守主义运动、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联邦主义运动、自由意志运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主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运动。"宗教右派" 虽然与"新右派"关系密切,但由于它的领袖主要是各教派的布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义;既包含天主教正统派,又有犹太教正统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学色彩。此外,"新右派"与"宗教 右派"所处的时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宗教右派"则更加活跃于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的当前。 正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对立面一样,七八十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对立面。"老右派"与"老左派"的对立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而产生的;而"新右派"与"新左派"的分歧则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引起的。新右派本来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酝酿,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比"新左派"滞后。自1962年在校园中成立的"民主社会的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简称SDS)组织开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运动、性解放运动,他们对社会的批评及这些运动的发展,促使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改变历史的法律,如民权法案、战争授权法案等;他们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乔治*麦戈文分别在1968、1972年两次大选中获得民主党的提名,然而,他们的影响在70年代后日渐式微。而在保守主义思想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导下、于1960年在校园中成立"为自由的美国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简称YAF)的右派学生组织,直到80年代才解体;这一组织的学生大多出身于是共和党人的家庭,他们对共和党沾上自由主义不以为然,认为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没有"保守"古典自由主义所尊奉的自由、传统和秩序;而华盛顿的集权制正是民主党式的自由主义发展过头的结果,政府职能的扩大使其在给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时夺走了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如在南方实行新的强制性的种族融合、肯定性行动等。这一组织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保守主义运动培养了不少干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领袖:曾任YAF首任执行主任的理查德*维格里成为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直邮筹款专家、YAF的老战士霍华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主义核心会议"组织、保守主义活动家保罗*韦里奇发动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义运动。 一般认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过四类组织来进行活动:(一)政治行动委员会。政治行动委员会是指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进行捐款的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它的活动主要是筹款和捐款;目的是帮助帮助保守派人士进入领导阶层,从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张,如1974年,韦里奇领导成立了旨在帮助保守人士当选国会议员的"争取自由国会生存委员会";1975年,菲利普斯领导建立的保守派核心会议主要在基层活动,在全国每个国会议员选区均设分会,约有30万会员;1974年,特里*多兰领导建立的全国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等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 〔论文摘要〕本文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不同之处,揭示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全面的、激进的教育变革,而欧洲新教育运动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欧美的教育革新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二者皆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己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改革,主张以科学和生活代替古典知识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儿童的自由、兴趣、主动性、经验及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个别化的教学方式等。两者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及对改革的着眼点不同,又使其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之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清算,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教育制度,它对传统的批判是彻底的,在教育改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激进的批判和全面的指责,力图通过对西方教育传统的深刻反思,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新的教育秩序。而新教育运动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反叛”远没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那么激烈,他们试图在总结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果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激进的、全面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新教育运动则是较为温和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改良。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有统一的理论基础.试图对教育进行全面变革;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对教育的革新也是局部的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教育著作以及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大量论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这些著作中,杜威对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儿童观、教学论和课程论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和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各种重要的教育理论,阐明了他的“教育即生活”、“学

进步主义1

进步主义 进步主义是一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北美开始的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此意识形态属于中间偏左,但不是所有中间偏左派皆是进步主义的支持者。进步主义者们支持在混合经济的架构下劳动人权和社会正义的持续进步,他们也是福利国家和反托拉斯法最早的拥护者之一。 历史 美国 进步主义者曾主宰美国1890-1920年代的政治中间派。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进步主义者们在努力改革美国的政治程序,他们导入总统初选制和无党派选举制,成功降低政治角头的势力,他们披露腐败并建立公共管理制度管理对公共资源的垄断事业,像水利和瓦斯工程等,他们是儿童劳工法、公共教育和妇女投票权制度的改革和制定的驱动力量,他们的贡献帮助了1913年美国第17宪法修正案(参议员直选制)和1920年美国第19宪法修正案(妇女联邦选举投票权)的撰写和批准,他们追求公共运输的改善,并施压使政府提高财产税使得以有更多钱花在学校、公园和其他公共设施上,他们的努力方向通常是州级的改变。 美国过去曾经在三个不同时机场合成立进步主义的政党,第一个是1912年成立的进步党,它是美国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第三政党,另外两个是1924年成立的进步党和1948年成立的进步党,这两个就没有那么成功。 从罗斯福新政到196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大多包含在现代美国自由主义之下,但从1960年代过后起,进步主义者开始越来越不喜欢自由主义者的运动方向和民主党的领导阶层,虽然一方面他们认同很多新左派关心的议题,如环境保护等,但另一方面他们仍然维持对原进步主义议题的承诺,如劳动人权这些自由主义者越来越没兴趣的议题,最终,进步主义者也开始拥护完全不同的意见如选举改革(包括比例代表制)和竞选资金透明化等。 很多进步主义者因为对比尔?克林顿政府感到不满而开始寻求成立自己的政治组织,今日一个突出例子是佛蒙特进步党(V ermont Progressive Party)。 与其它政治意识形态间的关系 自由主义 目前,特别是在美国,进步主义和自由主义两者经常被交互使用,虽然确实现代美国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拥护的议题有许多相同,不过他们拥护的理由不同,两者间最基本的不同在哲学上,有关他们的道德规范和最终目的。 自由主义归根结底是建基在自然权利上,而且相信政府和社会形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保护这些权利,虽然不同学派的自由主义常强烈争论这些自然权利到底是什么,但所有的自由主义者都能同意,他们最终的政治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完全尊重他们所列出的权利的社会(政府形态)。 与之对照,进步主义则是功利主义,进步主义者的判断方式不是依那种社会或政府形态比较完美,而是看这些社会或政府形态的运作情况,看它们是否能有效让人民感到快乐。此外,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很多其他意识形态,进步主义完全没有怎样才是完美社会的概念。进步主义者希望能绕过斗争来达成他们的目标,他们预想见到的是持续不断的进步且没有特定的终点。 现代美国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常会让人搞混是因为他们目前拥护的是类似的政策(例如战争是最后的手段等),但这可能只是暂时是这样,已经开始有不同的呼声(再)出现。进步主义者通常比较注重经济面向的议题,他们拥护所得重分配,他们反对公司企业的影响力扩大,他们支持劳工组织和工会,他们希望导入最低生活工资制度,他们希望建立全民健保,而自由主义者通常比较注重文化和社会议题,如公民权利、隐私权和环境保护论等。自由主义者比较可能会支持民主党,进步主义者比较对两党制度觉得灰心,因此他们较倾向将票投给第

谈谈对进步主义运动的认识

谈谈对进步主义运动的认识 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改革时代”。这个时期,美国正在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社会兴起,大公司崛起,同时由于南部战争释放的努力以及大量移民投入工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美国社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垄断公司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贫富差距扩大,两级分化严重、农业社会解体,都市文化腐蚀乡村文化,经济秩序混乱、政治丑闻不断、道德水准下降、生活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等。而这个时期自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美国思想潮流,它也成为了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腐败的保护伞。 这些问题都对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社会改革潮流,其中包括:争取社会正义运动、市政改革运动、争取女权运动等,涉及美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的改革。进步主义思想和改革主要来自美国的上层,而且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因为当时所流行的社会信念是相信人类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美国人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在美国历史上,这场社会改革运动被称为“进步主义运动”。 进步主义运动的武器来自于“批判现实论”,或者说是“笔杆子”。一些报纸或杂志记者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面,把污秽的东西展现在世人大众面前。比如亨利·乔治在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是对工业主义的第一篇讨伐缴文。对垄断及其危害的直接抨击,始于1881年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一个巨型垄断的故事》,作者叫亨利·D·劳诶德。1903年《麦克卢尔》杂志发表艾达·塔贝尔、林肯·斯蒂芬等人的三篇文章,由此发起一个所谓“黑幕揭发运动”。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就是在这场运动中被裁定垄断违法,而被拆分为几个相对较小的公司的。这些新闻记者也因此被西奥多·罗斯福成为“扒粪者”,这场运动也被成为“扒粪运动”。当时社会舆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社会正义”和“社会

当代中美关系

当代中美关系题目 1.世界传统大国关系是怎样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怎样的?能不能建立起来? (1)世界传统大国关系是怎样的? 传统大国关系: 新兴大国挑战传统大国,传统大国打压新兴大国,相互激烈的对抗、竞争,互相打压,发生冲突,造成地区乃至全世界动荡。比如八十年代时美国将日本导入泡沫经济,使日本至今未能完全脱离阴影。又如当年冷战期间美苏主要在军事和意识形态领域竞争,两大阵营之间经济上基本没有来往,非常敌对。(e.g. 英国,德国,美国,苏联,日本) (2)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怎样的?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的程度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够独自应对,需要携手。基于此,中国提出在大国之间应该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当前也正在和一些国家积极构建这种关系,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也是最具活力的大国关系。中美新型战略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互信、包容互建、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中美要走一条和传统大国冲突对抗的老路子不一样的新路子,要开放一条大国之间能够长期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路子。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哪里 首先,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与4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有很大不同。过去中美关系是“超—强关系”,即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与“多强”之一的中国的关系。而今天中美关系则更像“老大—老二的关系”,开始被真正赋予国际关系史上“权力转移”的特殊意义。 其次,今天,两国相处的战略基础较之过去已大不相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具有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冷战结束后依靠全球化时代经济相互依存,“9·11”事件后两国则拥有反恐合作与经贸合作“双引擎”。而如今,反恐合作已难以支撑中美关系。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张旗鼓推动亚太“战略再平衡”,给中国周边安全与睦邻外交带来新挑战。 再次,这种新型大国关系有别于历史上的各种大国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政要和战略界人士已经认识到,中国不是前苏联,不寻求意识形态扩张和颠覆现有国际体系,因此中美不会重蹈美苏关系的覆辙。二战后美国同欧、日关系也保持了长时期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建立在美国对欧日的控制、彼此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军事同盟基础上,而中国不可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也不太可能同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因此也难以想象中美关系会像美欧、美日关系那样。可以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只能靠两国人民自己摸索、创造条件。 第四,今天,两国各方面联系之紧密远远超过以往各种大国关系。中美建交30年来,随着中国近年来自身实力增强,双方各方面联系日益紧密,利益汇合点不断增多,谁也离不开谁。中美两国国家在很多的事务上都有着共同的利益,两个国家当然有各自的核心利益,这些共同的利益也就把两个国家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第五,今天,人类已进入高度信息化和核时代,大国之间相互激烈对抗,甚至爆发冲突或者战争,很有可能毁灭地球,毁灭全人类。这种情况在常规武器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3)能不能建立起来? 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年初访美时提出:要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中国领导人站在历史历史唯物主义高度的外交大战略,也是中国向美国释放的善意和期盼。几十年来,中美两国从交手对抗,到握手,到一定程度的携手合作,来之不易。如果美国领导人有足够的智慧顺应时代潮流,两国目前“不舒服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可能逐步“舒服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由于运动的这种专业化倾向,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为代表主张“社会中心”的教育。 转折: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使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则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出现了“改造主义”教育思潮。1940年后,进步教育仅限于空谈理论,失去了原有的感召力。 衰落:194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 《阿甘正传》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之所以经典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励志片,更是因为影片中所蕴含的家庭价值观念、种族性别问题及传统价值观念与美国保守主义主张相契合,《阿甘正传》由此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保守派进行政治斗争的战略性工具。通过对影片中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分析,指出保守主义的发展一直影响着美国电影的发展,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电影对美国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发挥着巨大功能。 标签:《阿甘正传》;保守主义;关系 《阿甘正传》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励志片,更是因为在其娱乐化效果的掩盖下蕴含着更加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内涵。当时的美国保守主义利用该影片中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回归表达他们对于美国近代史传统的解释,并确定他们在1994年国会大选中的政治基础。尽管该片拍摄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美国保守派发声,但美国保守主义者却巧妙利用《阿甘正传》的表述线索编织了一个“保守主义神话”和一种表达普遍美国价值观的语言。纵观对《阿甘正传》的解读,影评居多,却很少有人从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角度分析该影片,指出《阿甘正传》中所蕴含的美国保守主义观点,同时分析美国保守主义是如何巧妙利用这部电影向民众传达其意识形态,由此引出美国电影与保守主義的关系。 一、《阿甘正传》与美国保守主义的契合点 在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运动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和丹·奎尔把美国道德标准和家庭观念的滑坡作为一项重要的竞选议题。美国20世纪90年代保守派关于家庭价值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和种族性别的主张在《阿甘正传》这部影片中似乎有所体现,下面将从家庭价值观念、种族性别问题和传统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分析《阿甘正传》与当时美国保守派主张的契合点。 家庭价值观念。《阿甘正传》提倡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阿甘和珍妮都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生活也十分艰辛,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传统家庭破裂的突出问题,以及传统家庭的破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此我们不难看出,该部电影表现了对美国单亲家庭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对传统家庭价值观进行了引申与呼唤。在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和丹·奎尔将美国道德标准和家庭观念的滑坡作为一项重要的竞选议题。1992年5月17日,乔治·布什在圣母大学就双亲家庭的破碎发表演说;两天后,丹·奎尔在加州共同体俱乐部就同一主题再次发表讲话。奎尔的讲话“恢复基本价值观念:巩固家庭”强调了1992年洛杉矶中南部的暴乱,以及暴乱与美国家庭破碎之间的联系。他指出“(洛杉矶暴乱体现出来的)难以驾驭的社会混乱局面……与家庭结构的瓦解、个人责任感及诸多社会领域秩序的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1]。他断言,“家庭失败时,社会也就失败了”。丹·奎尔指出,只有当我们重拾“家庭、努力工作、诚实和个人责任感”等价值观念时,我们的文化才能丰富起来,社会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转型期,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美国社会不可避免暴露出很多问题,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等,由此引发了一场在美国历史上影响深刻的进步主义运动,并使得美国的政治理念发生转变,提出了新个人主义、政治与行政两分和新国家主义的思想观点,进而推动了美国的政治与行政改革。本文就是尝试着阐述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力求对其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进步主义运动政治理念转型期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的工业进程开始启动,至19世纪末,在资本、技术、人口和市场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各种有利的自身条件下,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并迅速发展,逐渐在世界市场中站稳脚跟,掌握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使美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文明渗入进美国。然而,新的经济模式不仅引起了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还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使美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垄断公司的形成威胁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社会分配不公;贫困化问题突出;农业地位下降,农民陷入困境;政治腐败滋生,民主制受到挑战;城市管理混乱无序;自然资源无序开发,生态环境遭受威胁”等这样一重重难题的出现,使得美国社会出现了“物质丰富与社会进步间的‘二律背反’,引起民众的不满和社会骚动”①,人们陷入了困惑和思考之中。其中,政治领域也出现了危机。一来,政府权力衰落:传统的自由主义视政府的存在为对自由的压制,认为政府是“必要的邪恶”②,历来主张通过限制政府的作用和规模去维护个人自由,也就是限制性政府模型,政府的权力是分散和逐渐衰落;随着工业化大潮的来临和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而权力缩小的政府无法处理社会出现的复杂问题,政治结构显现出僵化,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来为政党分赃制的出现,政府成为掌握政治权力的政党的“囊中之物”,而政党的权力则高度集中于政党高层的党魁手中;政党政治导致政党分赃制,即在竞选中获胜的总统将政府职位分配给竞选中的支持者,引发政治腐化堕落现象频发,贪污受贿之风盛行,严重干扰了美国人的政治与经济生活,民主制受到了威胁。 “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它一边摧毁了传统的机遇,一边又展示了令人激动的新前景。他们颂扬开拓的成就和史无前例的丰裕,然而又悲叹自己丧失了独立、自主,甚至自由”③,这就是对当时情景的最好描述。工业时代的来临确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可是那随之而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却难以回避。一位爱尔兰裔的教师、律师和天主教徒——玛丽·里斯曾反对镀金时代美国的主流政治理念“华尔街操纵着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广大老百姓是奴隶,垄断企业就是那个主人”④垄断公司的创立、农业的生存困境、产业工人也面临挑战和难题等等,1870年代以来,针对现行的有限政府的主导理念、保守的达尔文主义和财产权保护,面对政府的不作为和对有权有势的偏颇,工人和农民进行了公然的反抗。德克萨斯州的农民联盟、劳动骑士团、美国劳工联合会、学院服务社、青少年法庭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成果,罢工、游行示威、救济扶助,美国社会和政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价值冲突: 社会所产生的问题打破了美国传统的价值和理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源于美国人个人 ① 史蒂文·J.迪纳著,萧易译《非常时代——进步主义时期的美国人》第17页 ②同上,第18页 ③同上,第1页 ④史蒂文·J.迪纳著,萧易译《非常时代——进步主义时期的美国人》第11页

“特朗普现象”与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

“特朗普现象”与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 作者:程东金 美国的政治周期又进入了大选年,此次大选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这个堪称最成熟的民主国家中,类似特朗普那样通常是不健康民主特产的反常政治家一路前进。对观察政治的人士来说,“特朗普现象”可以说是多年来美国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矛盾集中爆发的表征。作为局外人的特朗普是以共和党人提名人的身份参选的;控制着当前共和党大权的,则是一群保守主义者。沿着战后保守主义的发展这一线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当前美国政治的若干特征。 二战以后,美国的保守主义始终是美国政治中强有力的存在。多年来,右翼共和党人几次遭遇选举惨败,却又出人意料地强势反弹、重振士气。在反对国家“新政”的斗争中,右翼保守主义者必须先战胜党内的温和派对手,赢得共和党的控制权,再与自由派民主党争夺政府的控制权。保守主义在第一轮战斗中,逐渐取得优势,控制了共和党;在第二场战斗中,却是胜败参半。 在《开罗全球事务评论》(The Cairo Review of Global Affairs)2016年冬季卷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唐纳德·克里奇劳(Donald T. Critchlow)教授发表《理解保守主义》(Understanding Conservatives)一文,讲述了一个现代人所熟知的故事:现代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起源和发展。1930年代,它诞生于一批知识分子和政论作家的圈子中,在1950年代演变为一场共和党内的政治运动,在1964年总统竞选中展露头角并逐渐重塑了共和党,直至1980年代之后,成为美国政治传统的主流之一,甚至一度成为主导性力量。 一波波进步主义改革的浪潮和罗斯福新政,逆转了美国传统的有限政府哲学。现代保守主义的诞生正是源自右翼对于新政的回应。最初,保守主义者的回应不成体系,缺乏有效的组织。政治和商业界的保守主义者甚至一度偏执地反对创建任何可持续的政治平台。这样,有分量的抵抗最早来自知识界。一批绝望的右翼知识分子和政治作家起而攻击新政的集体主义倾向,其人数虽少,但却系统批评了福利国家的政策,哈耶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美国历史学习-1920年代的美国,保守主义日益增长

1920年代的美国,保守主义日益增长 照片名称:Calvin Coolidge 卡尔文.柯立芝总统 1920年代的美国,保守主义日益增长 1920年代期间,美国人民在许多新的习惯和社会传统方面进行实践。美国涌现了许多新的舞蹈、新的服装,一些最富有想像力的艺术和著作也被创造出来。 但是在绝大多数领域,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1920年代仍是保守的时代。选民选出了三位保守的共和党总统:沃伦.哈丁、卡尔文.柯立芝和赫伯特.胡佛。并且美国人民支持许多保守的社会和政治政策。 其中一个政策就是移民政策。1920年代的大多数美国人都通过血缘和婚姻、或多或少地与来自英国的第一批美国人有关系。因为这些方面的历史关系,许多美国人自认为他们自己是真的美国人、纯种的美国人。 传统上来说,美国人一直对来自那些西欧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或德国的新美国人都很欢迎。但是1920年代绝大多数到达纽约和其他港口城市的人却是来自于欧洲的中、东和南部地区的国家。 一些美国人开始对到达海岸城市的成千上万的新人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这些新移民可能慢慢地会偷走他们的工作机会。或者,他们也担忧这些新移民的政治信仰。 战后对移民的控制的压力在增长。国会通过了一个限制移民的法案,即对来自于不同的外国的移民允许多少人数进入美国予以限定。并且国会和卡尔文.柯立芝总统于1924年都同意建立了一个更加严格的移民法律。

这个新法律规定,来自每一外国的移民人数的限额要根据那些有在这个外国的家庭亲戚关系的美国人的人数确定。例如,该法律允许更多来自英国和法国的移民进入美国,因为有更多的美国公民在这两个国家有家庭和亲戚。但很少人来自意大利和俄罗斯,因为很少美国人在这两个国家有家庭和亲戚。 实施这些法律法规十分困难。但它们确实成功地限制了某些国家移民的进入的数量。 1920年代保守思想的第二个标志就是全国性的禁止销售酒精饮料或烈性酒的努力。这就是有名的禁酒令,因为该法令禁止或禁用酒精饮料。 照片名称:A chemist with the Internal Revenue Board inspects bottles used to illegally sell alcohol 一名内政税收委员会的化学家在检查曾经被非法用于销售酒类的酒瓶。 该法令的许多强烈支持者就是那些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保守的美国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烈性酒是邪恶的,是魔鬼产品。 在20世纪起初的几年里,一些城市和州通过了禁止酒类销售的法律。而且在1919年,国家通过了第18项联邦宪法修正案。该法案和沃尔斯特法案(即禁酒法案),规定制造、销售和运输酒类为非法。 禁酒法案从一开始就彻底失败。仅仅很少的警力来贯彻执行这些新法律。并且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仍然要喝烈性酒。对警察部门来讲,他们根本就没有可能去逐一监视那些秘密买酒喝或在自己家里造酒。 并不奇怪的是,数千美国人不久就看到了借新法律的实施而获利的机会。他们开始非法进口酒类以高价销售而获暴利。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摘要:美国是一个多族群的国家,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二战”之后,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美国族群关系更趋于紧张。然而,在前苏联、南斯拉夫这些多族群国家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族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与一体的相对平衡,以及不断改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由于美国族群政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对美国的族群政策应重于研究、分析,慎于借鉴。 关键词:美国族群问题; 族群政策; 种族歧视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多族群国家。美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潮,每一次移民潮对其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正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移民的广泛性和差异性造成了美国族群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而美国的族群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然而,在苏东剧变、南斯拉夫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这个多族群国家,并没有出现大的族群冲突或者谋求独立的事件,也没有一个族群从美国的版图上分离出去。深入研究其可取之处及不足,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 要了解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首先必须对族群的基本概念作一个界定。只有厘清族群的概念,才能正确认识族群与种族、部族和民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美国的族群问题。 1. 1 族群的界定 族群( ethnic group) 概念是西方人类学研究社会实体的一种范畴分类法。“族群”一词最早是20 世纪30 年代开始使用,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或者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①“二战”后,族群一词被用来代替“部族”( tribe) 和“种族”( race) ,运用也更加广泛。有关族群( ethnic group) 的概念并不统一,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威特人类学家穆罕默德·哈达德( Moham-ed Haddad) 的界定。他说,族群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独特的因素,因文化和血统而形成不同意识的群体。可以说,它是因体质或文化上的特点而与社会上其他群体区别开来的人们共同体。他认为,可识别性( identifiability) 、权力差别( differential power) 及群体意识( group aware-ness) 是族群的三个基本特点。 ②这是从广义上给族群下的定义。在当前学术界比较常用的是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的定义: “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③根据韦伯关于族群的定义,美国的族群分为欧裔( 白人) 族群、非裔( 黑人) 族群、西裔( 拉美人) 族群和亚裔族群。四大族群在体貌、文化、语言、经济水平等方面皆有比较大的差异。美国的主流社会是以白人为主导的。目前,白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60% 左右,其他均为少数族裔。美国族群问题主要是欧裔族群与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当然也包含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 2 美国族群问题的基本概况 一部美国史既是一部移民史,也是一部族群之间的斗争史。从美国建国开始至今,核心族群与少数族群、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一直充斥着整个美国社会。尽管历届美国政府都为之做出巨大努力,但族群矛盾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里根政府推行保守主义政策,使得少数族群所取得的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冷战结束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使美国的族群关系趋向紧张和复杂。概括起来,当前美国族群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与“一体”的冲突( 欧裔族群与少数族群的矛盾)如何对待族群差异,族群差异与国家认同关系如何,这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摘要]: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思潮。在它的发展历程之中,出现了数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思想,本文从进步主义教育的始末出发,梳理其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以期找出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借 鉴之处。 [关键词]:进步;进步主义教育;观点;借鉴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儿童解放,以适应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提出的各种需要。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物质生产方式、交通、运输的巨大变革。由此带来了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大批城市的兴起。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教育,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发展起来的。 一、“进步”的界定以及进步主义教育的含义 在进步主义教育的研究中,有关概念的分析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产生了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研究范围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与进步主义教育直接相关的首先是“进步”这个概念。在英语中,“进步”(progress)一词出现于15世纪,此后几百年间其词义不断丰富,但其内涵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表示向上、向前或向更高阶段和状态的行动、运动、活动1。这与现代汉语中“进步”的含义并无根本不同2。所不同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中,进步不只是一个词汇、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观。 1 J.A.辛普森等.牛津英语词典[M].伦敦.牛津克莱伦顿出版社,1989:593一59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82.

浅谈西方新保守主义

浅谈新保守主义 摘要:作为当今美国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潮,崛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保守主义是保守主义中的一支新军,它是美国传统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相融合的衍生物。新保守主义自产生后对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小布什总统上台后新保守主义得到了再次重整旗鼓的机会,并最终成为了白宫的官方政治哲学。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战略、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政策主张的制定与实施都与新保守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全球战略 崛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保守主义是保守主义中的一支新军,它是美国传统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相融合的衍生物。新保守主义自产生后对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在外交领域,它不仅有自己的基本主张,而且提出了美国外交战略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突出意识形态的在外交政策中的主导作用和强调国家实力为对外交往的后盾,是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和政策主张的本质特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保守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小布什总统上台后新保守主义得到了再次重整旗鼓的机会,并最终成为了白宫的官方政治哲学。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战略、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政策主张的制定与实施都与新保守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新保守主义的产生及定义 所谓新保守主义,就是“一种特别的鹰派”,主张“把(美国的)力量与其文明使命联系起来”——比尔·克里斯托。新保守主义就是要追求自然的正当,可以不顾或蔑视所有现存的道德和法律。自然权利一旦进入信仰领域,最大的功能就是它可以超越法律,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 这一政治哲学流派之所以被称为“新保守主义”,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反对自19世纪以来的相对主义与历史主义思潮,坚持形而上学的“价值普遍主义”立场,坚持古典的“德行”概念。其理论活动以解读柏拉图著作文本为核心,言必称希腊、柏拉图。他们自称反对以启蒙为核心的现代政治传统,反对后现代主义。施特劳斯对古希腊经典作一种抽象主义的阐释,推崇古典思想对普遍性所持的非

保守主义与美国式自由的两篇演讲

保守主义与美国式自由的两篇演讲 哈维·曼斯菲尔德 Conservatism and American Freedom: Two Lecturers by Harvey C. Mansfield The Dilemma of Conservatism & Democratic Greatness in the Founding 关键词: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自然权利 自私 低贱 伟大 个人主义 提 要:在这两篇演讲中,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曼斯菲尔德从两个方面讨论了自由民主与保 守主义之间复杂的关系。在《保守主义的两难》中,作者指出,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的保守 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小兄弟,针对自由主义的自私和低贱的两个欠缺,要么提出一套取而代之 的方案,要么弥补自由主义的不足。在作者看来,真正成熟的自由主义恰恰是认可自由主义 原则,弥补自由主义的不足,而不是取而代之。在《民主制伟大与美利坚之立国》中,作者 用美国政治史中的例子,来讨论“民主”和“伟大”之间的关系。美国第一次在一个大国实 现了民主,从而证明了民主与伟大之间并不是必然相排斥的。作者以此表明,现代的民主自 由不仅不排斥伟大的德性,而且要让两者相辅相成。 作 者:曼斯菲尔德(Harvey C. Mansfield),1932年生,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院讲座教授。 演讲一:保守主义的两难 何谓保守主义?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即便在一时一地,例如当今美国,保守主义阵营内部各种力量也相互抵牾,例如坚持自由市场的自由至上论者(libertarians),力图维续国民道德的社会保守派,还有主张增强国防的新保守派,以及反感理性原则、坚持对传统美利坚民族(如果真有这回事的话)信念的传统保守派。 不过,我们还是不妨从一般的定性开始。保守主义是对自由主义的反动。尽管这一概念并不那么好界定,但自由主义的社会信条以权利为基础,进步则是其目标。作为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彼此关联,它以自由主义为起点,是自由主义的小兄弟。“保守主义”这一术语出现在十九世纪,旨在反对法国大革命。无论从政治意义上还是哲学意义上,我们都应提到爱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名字,伯克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反对者,他是第一位保守主义者,尽管他其实并未使用这个词。 保守主义反对自由主义,但究竟是在何种意义上呢?这里我们就遭遇到保守主义所面临的基本两难:保守主义是要提供一种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抑或其使命只是在于纠正和弥补自由

“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外交政策”讨论会综述

“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外 交政策”讨论会综述 “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外交政策”讨论会综述任晓沈丁立 2002年8月24-25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室和复旦大学美国研 究中心”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共同主办的”保守主义理念与美 国外交政策”讨论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国际

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 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 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0余名专 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整个会议在求实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取得了预期 的效果。 一保守主义在美国的源起与发展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张立平副研究员梳理了保守主义作为 一种运动在美国从思想运动到社会运动再到政治运动的发展历程,认为它 对美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从边缘走向中心,并发展到与自由主义思潮相并立。 南开大学张睿壮教授则阐述了美国的保守主义传统和当代美国保守主义的 发展。 在讨论中,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沈丁立教授从词源上探讨了保守主义

的含义,conservatism的词根conserve是保留、保存的意思,故conservatism 也许可以用中文表达为”守成主义”。北京大学贾庆国教授指出,美国有没 有保守主义,这在美国知识界曾有不同看法。路易*哈茨在其代表作《美 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中认为美国没有保守主义,但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的康奈尔大学教授西奥多*洛伊认为有,两人可能都对,关键问题在于对 “保守主义”的理解。在哈茨看来,保守主义指的是要守住等级秩序和欧 洲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因此欧洲意义上的保守主义在美国不存在,也没有 市场。但洛伊的参照系是美国。在美国,保守主义所要保守的与欧洲完全 不一样。19世纪美国一度容忍了南方的奴隶制。美国内战后,自由主义兴 起,奴隶制被废除,原先要保守的东西不复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自由派和保守派在这一方面的争论不在于是否

当代美国的自由派与保守派

当代美国的自由派与保守派 作者:袁传旭 美国的自由派和保守派是支配当代美国政治的主要思想流派。虽然他们都拥护自由、平等以及民主政治和竞争性的自由企业制度,并且认为财产私有权对一个良好社会来说如同自由一样重要,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但他们在有关社会问题上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在解决具体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方式上出现了分歧。这种差异有时泾渭分明,有时又模糊不清,还有时在变换角色。 自由派是当今美国政治上的左派,与欧陆国家的自由派较为相近。其源于罗斯福的新政计划。自由派认为,在自由主义制度下,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人能够挣得大量财富,造成收入的不平等;而“权力跟随着财富”,经济优势能够转化为政治优势,当收入差别扩大的时候,政治资源方面的差距也随之拉大。美国政治学家达尔写到:“经济优势能够增加一些人获得更多教育、较高地位、拥有更多从政时间的机会。经济优势也有助于提供诸如信心和乐观之类心理上的应变能力,这既加强了参与政治的激情,又强化了获得政治技能的意愿。”自由派指出,没有人比囿禁在被漠视的贫穷、疾病、缺少自尊和其他痛楚中的人更多地失去所有的自由;个人或大公司同样对自由构成威胁;“贫困的人不是自由人,饥饿和失业是专制之源”(罗斯福语)。权力出自财富的结果导致只有少数人享有政治权力,这种政治权力的集中与寻求分权的民主政治是背道而驰的,必然造成社会的分裂,损害自由主义制度本身。 因此,自由派在坚持个人主义、保留个人权利和拥有私人财产权利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把机会均等作为保障自由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个人拥有某种最低限度的财产是必要的(某些自由派人士赞同缩小使得机会均等无法实现的巨大的财产不平等),只有向年轻人提供诸如住房、生活、医疗和就学之类他们藉以扩大其实际自由的条件,才能保证他们有一个机会均等的开端,保证每个人有认识和向他人展示自身潜力的机会,否则,机会均等便成了空洞的许诺。自由派主张修改甚至否定“政府管得越少,管得就越好”的观念,而相信和重视政府在维护正义和保证机会均等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政府视为个人免受各种非政府力量(市场难以预测的变化、商业决定等)危害的保障。它主张较大政府和较强政府干预,通过征收累进税、增加政府开支和制定有限的政府计划等措施来医治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弊病,以补偿贫者和弱者在其自由方面蒙受的损失。自由派认为,如果公民依附并且必然屈从于有权势者,就不可能有平等和自由,因而寻求“减少经济生活中寡头统治的不良影响,在工业技术进程内部引进一定的民主措施或予以民主控制,保证在经济领域就像在政治领域一样摆脱专横的支配”;支持组织工会及拥护罢工的权利,致力于制定有助于保护一般工人健康和安全的规章制度。 在公民权利问题上,自由派相信一切人的权利。比较保守派,在诸如公民的出版自由、言论自由、隐私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自由派更加注意维护公民的上述自由权利,更能容忍不同政见和非正统意见的表达;更重视维护少数民族、可能是犯了错误的人以及站在非正统立场或不受欢迎的立场上的人们的权利。大多数自由派强烈反对犯罪和违法乱纪,但他们像关心惩罚罪犯一样关心犯罪的根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