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活中旋转的作用

生活中旋转的作用

生活中旋转的作用

.

生活中旋转的作用

旋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风扇的旋转为我们带来了风;洗衣机的滚筒旋转起来,可以把衣服洗干净,还可以把衣服甩干;车轮旋转可以使车子向前行驶;钟摆的左右旋转使钟走得更准确;微波炉里的转盘旋转了可以让食物受热更均匀,食物就不至于一块地方热,一块地方冷……

精选

最新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7题。 教材分析: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 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 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 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平移的知识。(播放课件ppt,展示图片复习平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平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对平移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是什么现象呢?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平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老师:既然这些图片不属于平移,那应该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特别的运动方式。(ppt翻页)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的娱乐项目,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刚刚看到的摩天轮、太空飞船和飞机的螺旋桨都是旋转现象。(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直线)转动就是旋转现象。板书:认识旋转现象)大家现在知道齿轮是什么运动了吧,大家说齿轮是什么运动? 同学:旋转 老师:那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旋转图形或旋转现象吗?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老师:讨论好了吗?我来听听大家是怎么想的? 同学:自由发言。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8----50页的内容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重点难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熟悉的好朋友,大家看看是谁呀?(出示淘气的照片) 师:最近他让他的好朋友笑笑帮他制作了四张照片,可是淘气看了后却说有两张照片和他不像。到底是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四张照片) 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观察后说。 师:大家和他的意见一样吗?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有时候并不

能说明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数学知识解决这种像与不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先出示图片,再让学生观察着几张照片像不像,通过讨论,然后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师:首先观察几张照片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那么我们就把这几张照片放到方格之中研究。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格子的长度看作1厘米的话,那么长方形A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 教师板书。 师:根据这个方法我们把其他的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表示出来。 接下来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了便于研究老师制作了一张表格。 学生观察这张表格表格中都有哪些须要解决的问题呢?以图A为例。 师:A的长是宽的几倍?方法是长除以宽,那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方法是宽除以长。 分组完成其他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汇报。 师:那么,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 生:长是宽的1.5倍。 生:宽是长的2分之3。 师:这些算式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都是除法算式 师:都是除法算式。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用出发来解决的,请看下面:(教师展示课本中第49页的图片)

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 内容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变换思想。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 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 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 角度。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自制图形A、自制图形A及印有图A的方格纸、练习纸题卡、方格纸、多种基本图形、胶水、风车。 课前准备:玩风车,边玩边观察你从玩风车中发现了什么?风车的叶片是怎样动的? (设计意图:课前引入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车的制作过程感知旋转三要素 师:喜欢玩风车吗?(喜欢)那,你们想知道风车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看完了风车的制作过程,谁来简单说说风车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

新课标(北师大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卷 第十二单元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下面五幅图案中,(2)、(3)、(4)、(5)中哪一幅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 B ) A.(2) B.(3) C.(4) D.(5)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C ) 3、下列各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 4、把正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AC 的方向平移到正方形A ′B ′C ′D ′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若AC=2,则正方形平移的距离AA ′是( D ). A.1 B. 2 1 C.12+ D.12-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5、如图,△ABC 与△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BCD C.AE

C.逆时针旋转60°得到 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7、如图,D 是等腰Rt △ABC 内一点,BC 是斜边,如果将△ABD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CD ′的位置,则∠ADD ′的度数是( D ) A.25° B.30° C.35° D.45° 8、已知∠AOB=30°,点P 在∠AOB 内部,P 1与P 关于OB 对称,P 2与P 关于OA 对称,则P 1,O ,P 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D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9、如图是一跳棋盘,其中格点上的黑色点为棋子,剩余的格点上没有旗子。我们约定跳棋游戏的规则是:把跳棋旗子在棋盘内沿直线隔着旗子对称跳行,跳行一次称为一步。已知点A 为已方一枚旗子,欲将旗子A 跳进对方区域(阴影部分的格点),则跳行的最少步数为( B ) A.2步 B.3步 C.4步 D.5步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菱形纸片ABCD 的一内角为60°.边长为2,将它绕对角线的交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到A ′B ′C ′D ′ 位置,则旋转前后两菱形重叠部分多边形的周长为( C ) A.8 B.4(3-1) C.8(3-1) D.4(3+1)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在你所学过的几何图形中,写出两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图形名称:__比如矩形、正方形、菱形、圆等_____. 12、如图,直线l 是四边形ABCD 的对称轴,若AB=CD ,有下面的结论:①AB ∥CD ;②AC ⊥BD ;③OA=OC ;④AB ⊥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②③ (填序号).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如图,AD 是ΔABC 的中线,∠ADC=45°,把ΔADC 沿AD 对折,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则BC′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BC ′=2 2BC . 14、如图是两张全等的图案,它们完全重合地叠放在一起,按住下面的图案不动,将上面图案绕点O 顺时针旋转,至少旋转 60 度角后,两张图案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15、由1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网格,现将其中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如右图)。l

二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案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3课时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3,以及练习七第7~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能不能举例呢?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7题。 师: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们知道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吗?同学们先独立看看,再想一想。 学生独立看题,并判断、思考。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而哪些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现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

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那么分针走到“10”的时候又是几分呢?(50分)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两人一组游戏,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出示紫荆花图,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旋转现象有了那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旋转是在生活中不同与平移的另一种现象,他们的特点是围绕一个点转动。我们常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就是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旋转,所以如果一个物体的旋转方向和钟表的指针方向一样,我们就说它是顺时针旋转,相反地,我们就叫做逆时针旋转。 【板书设计】 第3课时旋转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 旋转现象:电风扇,风车,拧水龙头,方向盘转动,转动的风车。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 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 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 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 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 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 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 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 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 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 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 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生活中的旋转教案

生活中的旋转 《生活中的旋转》是一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 师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 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PPT 课件展示了大量的动态图片, 呈 识,并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借助几何画板抽象出数学的本质, 顺利地把握旋转概念以及性质; 借助FLASH 帮助学生探究问题、 验证结果; 借助网络的强大 交互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自主并能及时得到反馈。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张颖 单位: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 学生: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八年, 20 人。 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指导者:彭建平 单位: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 (二)教学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旋转》 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 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 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 实践到理论, 再用理论检验实践, 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 进而探 索其性质。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 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 做好铺垫。 通过本节学习, 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和丰富内涵。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 节, 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 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 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 学活动经验。 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和 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 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的愿望, 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会 有帮助。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 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 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 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 作、画图等过 现生活中的旋转图片,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展示了数学的美妙, 让学生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 便于学生观察、 分析、 归纳,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感受生活情境 观察物体转动 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 学习旋转概念 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 再度熟悉概念 活动4 类比脚印特点 探究旋转特征 活动5 改编例题教学 运用也分散难点 活动6 我的地盘我作主

思维天空任我游 活动7 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 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 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 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 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 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旋转教案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3--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2、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图片、方格纸、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出示情境图,揭示课题 师: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点进行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联系生活,认识旋转的方向 问:这四个场景中你能发现有旋转运动吗?它们是怎么旋转的呢? (1)认识顺时针方向 生:钟面上的指针是顺时针旋转的。 师:顺时针方向运行指依从时针移动的方向运行,由右上方向下,然后转向左,再回到上。 出示顺时针旋转的图片,并让生用手跟着画圈。 (2)认识逆时针方向 师:跟顺时针相反的方向是什么?出示逆时针旋转的图片,并让生用手跟着画圈。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选取四个实例,丰富学生的认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要素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出示:钟表,复习钟面上的知识 (1)钟表是(圆)形,它有(360)度。 (2)1到12把钟表平均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30)度。 2、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1)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生: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 (2)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如何旋转的呢?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了哪里? 生: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3”。 (3)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师: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3”绕点O 顺时针旋转了多少度到“6”呢? (4)师: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同桌互相说一说)生:12 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 3、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板书:中心点方向角度)(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到指针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4、解释道闸与秋千的运动(借助钟摆理解) 问题:钟摆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从图上哪里看出来的? (1)钟摆绕点 O(顺)时针旋转不超过 10°。 (2)钟摆绕点 O(逆)时针旋转不超过10°。 问题:道闸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左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O 1

《生活中的旋转》教案

生活中的旋转 《生活中的旋转》是一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授课过程中,通过PPT课件展示了大量的动态图片,呈现生活中的旋转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展示了数学的美妙,让学生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并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借助几何画板抽象出数学的本质,便于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顺利地把握旋转概念以及性质;借助FLASH帮助学生探究问题、验证结果;借助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自主并能及时得到反馈。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张颖单位: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 学生: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八年,20人。 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指导者:彭建平单位: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 (二)教学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进而探索其性质。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

大班科学活动《转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转动》教案 2019-04-30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新《纲要》中的强调,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教育。因此,我园的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也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平时玩积木时无意使积木旋转起来,坐上转椅也会转起来等,转动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根据幼儿这个兴趣点我组织了这堂课,让幼儿在尝试转动积木、转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时,转动自己的身体,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都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风车、陀螺、积木、小碗、伞、圆纸片、轮子、筷子等多种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游哪些东西会旋转? 幼:(请多数孩子发言) 师:为什么会旋转呢?

幼儿回答,师作小结。(过渡下一环节) 二、基本环节: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总结了东西转动的原因后,给幼儿提供筷子、轮子、小碗、伞、圆纸片、陀螺、积木等,介绍材料并交待活动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幼:(让幼儿来说名称) 师:你能想办法让这些玩具转起来吗? 幼:(幼儿在小组里交流) 师:请你们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究,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各种感性经验,主动构建认识。在小组中交流,师小结。 三、结束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小朋友们,你能不用任何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你们可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四、延伸环节: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先让幼儿说说转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全班交流,师再作小结。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生活中的旋转教学设计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生活中的旋转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曲道鹏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会有帮助。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进而探索其性质。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构成游戏的模块均是由一个小正方形平移变换而来,通过学生玩游戏,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优 秀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去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上课伊始,先从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然后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最后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互动验证结论。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转变学生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课时在设计上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再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有关旋转的图片或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方格纸钟表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都玩过什么游戏?(生举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画面一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样操作? 生:把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下角。 师:用手示范一下,什么样的旋转才是顺时针旋转呢? (生示范) 师: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

《图形旋转》练习有答案.docx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3.2 图形的旋转 一、选择题 1. 下面生活中的实例,不是旋转的是() A. 传送带传送货物 B. 螺旋桨的运动 C. 风车风轮的运动 D. 自行车车轮的运动 2.中国国旗上有五个五角星,其中四个小五角星可以看作是其中一个旋转得到的,旋转中心是() A. 最上面的小五角星中心C. 大五角星中心 B. 最下面的小五角星中心D. 长方形左上角的顶点 3. 将一个三角形旋转,旋转中心应选在() A. 三角形的顶点 B. 三角形的外部 C. 三角形的三条边上 D. 平面内的任意位置 4.如图,将△ AB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80°得到△ AB′ C′若.∠ BAC=50°,则∠ CAB′的度数为() A.30 ° B.40 ° C.50° D.80° 5.将叶片图案旋转 180°后,得到的图形是() 6.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 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 60°;丙同学说: 90°;丁同学说: 135°.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 如果 4 张扑克按图 1 的形式摆放在桌面上,将其中一张旋转180°后,扑克的放置情况如图 2 所示,那么旋转的扑克从左起是() A. 第一张 B. 第二张 C. 第三张 D. 第四张 8.如图所示,请你先观察( 1)~( 3),然后确定第四张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图形的旋转是由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所决定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 __________. 2. 由 8 时 15 分到 8 时 40 分,时钟的分针旋转的角度为__________,时针旋转的角度为 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其中的图( 2)可以看作是由图( 1)经过 __________次旋转,每次旋转 __________得到的. 4.1~ 9 九个数字中绕中心旋转 180°,仍和原数完全相同的有 __________. 5.如图所示,正方形 CEFG 可以看成正方形 ABCD 经过旋转得到的,它的旋转中心为 __________,旋转的角度为 __________.如果用平移的观点看,正方形 CEFG 是正方形 ABCD 沿__________方向,平移 __________的长度得到的.

九年级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3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节内容。现在我就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及目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承前: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启后: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再认识,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 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图形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易错题集(02):3.3生活中的旋转

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易错题集(02):生活中的旋转选择题 1.工地上有甲、乙两块铁板,铁板甲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为a且tan a=,腰长为10cm,铁板乙形状为直角梯形,两底边分别为4cm、10cm,且有一内角为60°,现在我们把它们任意翻转,分别试图从一个直径为的圆洞中穿过,结果是() A.甲板能穿过,乙板不能穿过 B.甲板不能穿过,乙板能穿过 C.甲、乙两板都能穿过 D.甲、乙两板都不能穿过 2.按图中第一、二两行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及旋转等变换规律,填入第三行“”处的图形应是() A.B.C.D. 3.将图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是() A.B. C.D. 4.将叶片图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是()

A.B.C.D. 5.用方块布料缝制一块挂毯,方块形成的花纹如图所示.试问应该选择下面给出的四块布料中的哪一块,填在图中①的位置才能使花纹保持原来的模式() A.B.C.D. 6.下列图中的“笑脸”,由下图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是() A.B.C.D. 7.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A.B.C.D. 8.如图,小慧用如图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四个图形中,符合胶滚滚出的图案是() A.B.C.D. 9.将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是() A.B.C.D.

10.如图是北京奥运会会标,在图中是由左图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是() A.B. C.D. 11.用数学的方式理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和“坐地日行八万里”(只考虑地球的自转),其中蕴含的图形运动是() A.平移和旋转B.对称和旋转C.对称和平移D.旋转和平移12.下列各图中,既可经过平移,又可经过旋转,由图形①得到图形②的是() A.B. C.D. 13.如图,下面的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20°后,能与原来的位置重合的有() A.②④⑤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4.将如图所示的图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初中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otation of graphics (quality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点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感受生活情境观察物体转动活动2再赏物体图形学习旋转概念活动3结合生活实例再度熟悉概念活动4类比脚印特点探究旋转特征活动5改编例题教学运用也分散难点活动6我的地盘我作主思维天空任我游活动7作业布置课堂总结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或学生自行举出)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