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及技术要点.doc

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及技术要点.doc

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及技术要点.doc
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及技术要点.doc

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及技术要点

侧深施肥具有促进前期生育,肥料利用率高,减少施肥量等优点,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那么侧深施肥用在水水稻上效果如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以及技术要点。

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

1、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距稻苗3~125px、深125px 的土壤中,肥料呈条状集中施于耕层,距水稻根系较近,利于根系吸收利用,由于肥料条施集中,在土壤中浓度较高,增加了吸收压力,使水稻吸收速度加快。因而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因此侧深施肥可节省速效化肥20%~30%。

2、促进水稻早期生育

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水稻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实的分蘖茎数。采用侧深施肥可使水稻根际氮素浓度较全耕层施肥提高5倍左右,可解决因低温、地冷、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等造成的水稻生育初期营养缺乏问题,这是常规施肥难以达到的。

3、水稻生育期和成熟期提早

采用侧深施肥可提高水稻前期生长量,即使在不良条件下也能促进肥料的吸收(与常规施肥相比),最高分蘖期出现较早,出穗期(50%出穗)略有提早,可确保安全成熟,在低温年份和三冷田(寒地、井

水稻本田水分管理与施肥技术

水稻本田水分管理与施肥技术 一、水分管理:水稻本田灌水实行浅灌为主。插秧时以“花达水”为好,即80%的面积有1-2㎝的水层, 20%有漏泥的程度;返青时水层保持在2-3㎝,有利于生根、立苗;分蘖期水层应保持在3㎝左右为宜,利于提高水温,促进分蘖;拔节始期对于低洼冷凉地块应排水晒田7天左右,以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壮秆防病的目的;孕穗至成熟期应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灌水应浅灌,但7月中、下旬如果出现17度以下低温时,应深灌水20cm 以上,可减轻发生障碍性冷害。 二、施肥技术:水稻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配方施用化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量;低温冷凉地块增施锌肥;避免施大头肥;分期施用化肥、施补肥、追穗肥和粒肥,不提倡一次性施肥和施分蘖肥;在水稻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我区一般水稻品种公顷施有机肥10 -20立方米、纯氮量为130 -150公斤、纯磷70 -75公斤、纯钾75 -100公斤、硫酸锌25公斤,但是水稻吉粳88的品种要增加施肥量的20-30%。 底肥在耙地前全层施入,底肥要施纯氮的40%和纯钾的60% 以及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 由于分蘖初期分蘖慢、分蘖小,吸收养分少,底肥就可以满足生长需要。此外如果秧苗素质弱时,施分蘖肥多,秧苗生长过旺,延长营养生长,推迟出穗期。同时分蘖肥多则分蘖多,但如不施穗肥,无效蘖增加,出穗不齐、穗小。所以分蘖肥以少施或不施为原则,用补肥来调节。 在6月15-20日施入补肥,补肥施入纯氮的30%,此时正是水稻进入分蘖盛期,用肥量较大,追施补肥符合水稻分蘖和养分需求规律。 在7月10-15日追施穗肥,穗肥施入纯氮20% 和纯钾40%,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要怎样施肥_水稻的施肥技术 1、加强水分管理:受淹稻田浮泥得到沉实的基础上,间歇灌溉 新鲜水,既保持土壤通气,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促使上部节位产 生更多的新根。若遇到高温烈日天气时,要适当保留水层。 2、清洗叶面:对受淹叶片粘有较多污泥的水稻,要用清水冲喷 叶片,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 3、看苗补肥:水淹后稻田养分流失较多,且根系生长受到影响,稻苗较弱小,要及时补肥。施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稻苗受害轻 的田块,施肥量可少一些,稻苗损伤重、还没有够苗和生势弱的稻田,要适当多施,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法,防止一次施肥过多,造成肥害伤苗;肥料种类以速效性的高氮复合肥较好。 4、喷施叶面肥:叶面肥具有吸收快的特点,结合喷药进行根外 喷施,可选用高效硝铵复合肥、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喷施浓度为0.3-0.5%,连喷2-3次。 二、一般稻田 1、排水露晒田:对够苗的田块要立即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 蘖的发生,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 通透性。 2、增施钾肥:适当增施钾肥,不仅可增强水稻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有机物向籽粒运输,提高粒重和结实率;而且能使茎叶生长健壮,减少病菌的入侵。 3、药剂防治:防治白叶枯病可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液600-800倍液;防治纹枯病可用20%井冈 霉素水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0%苯丙·丙环唑乳油1500- 2000倍液;防治稻瘟病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或40%稻瘟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一、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 二、施肥技术 施足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通用型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 合理追肥: ①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一般亩施高氮复合肥5~10公斤。 ②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能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 ③补施粒肥,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改善稻米品质。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地块,可亩施高氮复合肥4~5公斤;前期肥足、中期分蘖过多过旺、叶色浓绿、群体间受光态势差、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可不追施粒肥。 水稻在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氮、磷、钾元素。一旦缺素,便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导致减产。缺素后,其症状首先从叶

2016年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2016年全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试验示范实施方案 为发展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做好农业“三减”工作,2016年确定在我省部分水稻主产县(市)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为确保试验示范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并配以水稻专用肥料,考核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重点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探索适合我省现代农业需求的水田节肥增效技术,为进一步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二、示范内容及地点 (一)示范内容: 1.对专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进行测试,检验试验使用的国产、进口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采集相关技术数据,为完善、配套、形成完整的施肥机型,奠定技术基础。 2.对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对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和对照地块进行全程技术跟踪记载,采集详实数据,做好综合分析最佳施肥量,以及产量、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对比情况分析工作。 (二)试验地点: 项目拟落实在我省水稻主产区10个县(市):第一积温区五 - 1 -

常市、泰来县;第二积温区富裕县、兰西县、方正县;第三积温区庆安县、绥棱县、海伦市、富锦市、通河县。由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机推广站共同实施。 三、试验机械、肥料 (一)示范点所需先进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现有7台进口机械和3台国产机械,每个示范点1台加装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 (二)试验肥料使用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水稻专用肥,各示范县要及时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沟通,以便中化集团做好供应准备。 四、方法及处理 1.基本要求:试验示范地块要求地力、整地、品种、栽培模式、密度、管理水平等栽培条件一致。 2.试验处理:采取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3亩左右(独立水田田块)。 (1)第一积温区试验处理设计(试点县为五常市、泰来县):对照:常规施肥采用底肥尿素6公斤/亩、二铵10公斤/亩、钾肥8公斤/亩;蘖肥施尿素5公斤/亩,调节肥尿素1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 公斤/亩。如不施调节肥,则调节肥加入蘖肥一起施入。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7公斤。 处理1: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30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公斤/亩。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7公斤。 - 2 -

水稻施肥方案

水稻施肥技术综述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2008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667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500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V”字型施肥法。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45天以后和抽穗前21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2.深层施肥法。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10~12厘米深。以成穗率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如果成穗率低于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3.片仓施肥法。此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因此,在抽穗前40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20%。抽穗前氮总量的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10~15天施保花肥。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10天叶色褪绿,每隔1周施1次,每次施10千克/公顷纯氮,至少3次。 4.桥川潮施肥法。该法大量减少基肥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40天最安全),在幼穗分化形成期,将花肥与粒肥合并1次施用。 5.侧深施肥法。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国内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发表时间:2019-04-24T15:47:26.1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陶鑫 [导读] 摘要:本文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处理的前期植株长势、分蘖等生理指标和后期产量性状指标。 黑龙江省云山农场黑龙江 158420 摘要:本文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处理的前期植株长势、分蘖等生理指标和后期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各种肥料侧重点不同,普通侧深专用肥致力于提高穗粒数,而特殊侧深专用肥则侧重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关键词:侧深施肥;株高;产量;分蘖 前言:侧深施肥技术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河川、湖沼水质的污染。该技术是在全层施用基肥、表面追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引入水稻侧身施肥机并试验成功,开始在垦区大面积示范应用。1994年全省运用侧深施肥技术达33.3万公顷,增产稻谷6000万公斤,节肥6000多吨。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已把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重点推广项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土壤地力指标 试验地设在19作业站1#1进行。供试土壤为黑粘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钾143ppm;速效氮232ppm;速效硅2100.1 ppm。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磷酸二铵,含N18%、P46%;氯化钾,含K2O60%;特殊侧深专用肥,水稻侧深专用肥。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主茎11片叶。 1.3试验设计 采用大田试验法,完全随机排列,各处理面积12亩,无重复,各处理单排单灌。试验设计4个处理,即: 处理1 基肥测深专用肥19kg/亩,蘖肥施尿素4.5kg/亩,调节肥施尿素1.5kg/亩,穗肥施尿素1.5kg/亩、60%氯化钾4.2kg/亩。 处理2 基肥测深水稻专用肥,其他同处理1。 处理3 常规施肥对照,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同普通常规生产田。 1.4田间操作 4月10日播种,4月20日整地,整地时全层施肥,5月14日插秧,分蘖肥5月20日,穗肥7月2日,10月10日成熟收获。 1.5 调查项目和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个处理设3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为1m2,调查株高和单株分蘖动态,秋季收获时每个小区取3个点,每点1m2,进行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时期情况调查 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对水稻播种不利。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份分蘖期雨水较大,分蘖迟缓,导致水稻缺叶现象;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低温多雨天气、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导致各个处理普遍发生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如下表: 由表可见,侧深施肥插秧方式可提前返青期,分蘖期,为最后增产增效提供可靠保证,肥料对比上,特殊侧深专用肥和水稻专用肥没有明显差别。 2.2 各处理产量构成因子变化 各处理的产量性状变化详情见下表,由表可以看出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都随着肥料种类的而不同。侧深专用肥主要可以增加穗粒数,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而专用侧深专用肥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对于提高穗粒数不明显;对于提高分蘖上两种肥料均无明显效果。 2.3 各处理产量分析 从实际产量看,专用特殊侧深专用肥产量最高,达到591kg/亩,肥料对比上看,特殊側深专用肥高于普通侧深专用肥,相互差异显著。 3 结果与讨论 3.1 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3.2 各种肥料侧重点不同,普通侧深专用肥致力于提高穗粒数,而特殊侧深专用肥则侧重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施肥量依据国家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依据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

(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 当减少。 一.技术要点 1、秧田施肥 无论在水育或旱育秧条件下,提倡氮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水育秧时要求基肥于耕前或耕后上水耙地前施用,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减少损失。在旱育秧时,提倡施用硫酸铵或氯化铵为氮源,如果用尿素为氮源,要于播种前3—4天施入土层。秧田氮肥用量以7—10kg/667m2较为适宜。 2 、本田基肥 要求在灌水前一次深翻或旋耕入土,然后上水整平栽秧,这样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延长肥效期。 3 、本田追肥 要求在田面水自然落干或人为放干的条件下,先施肥,然后上水,使灌溉水在下渗过程中将氮素带入土层中(以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

水稻覆盖栽培应注意的几点:水稻覆盖栽培是指水稻移栽在有地膜覆盖或者用秸秆覆盖的湿润稻田上的一种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在采用秸秆覆盖栽培时,首先是将田面及四周进行适当清理,疏理好排灌系统,选阴雨天或睛天的下午直接在稻板田面以33至40厘米间距开3至4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栽植旱育秧苗。栽植时可先撬窝后再将秧苗栽植于窝内,以少量泥土固苗,也可用小铲刀等工具边撬窝边栽植。栽植窝距为20至25厘米,每亩栽1.2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栽后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可灌跑马水。用秸秆、麦糠、油菜壳等均匀覆盖水稻行间。 在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耕细整稻田。先施足底肥,再用微耕机耕作二至三次,达到土块细碎、田面平整。 二是要及时开厢覆盖地膜栽稻。整地后,按2米(6尺)开沟作厢,厢面1.67米(5尺),厢沟0.33米(1尺),并趁土壤湿润及时覆盖地膜打孔栽旱育秧苗。每厢面栽6行,窝距(退窝)4—5寸。田边留1.5—2米不栽秧,并在厢面行间栽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 三是栽秧后要将地膜四周盖严压实,并用泥封好开孔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四是遇降雨或有水源时及时做好田边田脚,关浅水追肥促分蘖。如果降雨来得迟,则可结合施清水粪加尿素施用攻蘖肥。 五是关水后应揭去地膜,以利于水、气交换,提高地温,促进分蘖。 六是除草,要采取化学除草技术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办法。 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有道是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 1)选好适宜品种。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块,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伏旱的影响,通常要求在7月15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 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三要素的比例为2:1:3。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并能防止贪青、倒伏。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 -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缺磷地区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50-100克,兑水50千克。对于已发纹枯病、稻瘟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四、如何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摘要根据水稻的需肥特性,从施肥原则、施肥量和施肥期的确定、施肥方法等方面阐明水稻的施肥技术,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需肥特性;施肥技术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高产作物。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而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因此水稻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肥料的施用为农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传统的施肥方法、施肥量和施肥期不易掌握,不仅造成作物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加大,还造成农业的面源污染,给水稻生产、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为此,必须根据水稻的需肥特点、土壤的供特性以及生产实际,提出合理的施肥技术,以利于水稻的高产和稳产。 1 水稻的需肥特性 氮、磷、钾是水稻吸收量多而土壤供给量又常常不足的3种营养元素。生产500 kg 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纯氮7.50~9.55 kg、五氧化二磷 4.05~5.10 kg、氧化钾9.15~19.10 kg,三者的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各生育期内的养分含量,一般是随着生育期的发展,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氮、磷、钾含有率渐趋减少。但对不同营养元素、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水稻类型,变化情况并不完全一样。水稻秧苗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0.50%、0.26%、0.40%;水稻分蘖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23.16%、10.58%、16.95%;水稻拔节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51.40%、58.03%、59.74%;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12.31%、19.66%、16.92%;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12.63%、11.47%、5.99%。 2 施肥技术 2.1 合理施肥原则 水稻合理施肥原则:施足基肥,控制氮肥,重视施用磷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1]。一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且对营养元素的循环和平衡有重要意义。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可以培肥土壤,供应多种元素,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同时,还能提供具有生长素和激素性质的化合物。有机肥料养分释放缓慢,而化肥是速效,两者配合使用可使养分的供应过程较为平稳。二是氮磷肥或氮钾肥配合使用。单施氮肥易导致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高、千粒重低而影响产量。必须使施肥配比合理才能高产。依据试验,产量8 t/hm2的地块,耙地前施有机肥(优质农家肥)15 t/hm2,均匀施入土中,水耙地时施二铵100~150 kg/hm2、尿素20~30 kg/hm2、钾肥50~70 kg/hm2,反复耙耢以后在抽穗前12 d,追施穗肥尿素90 kg/hm2。因此,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2.2 施肥量的确定 一般根据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来确定水稻的施肥量。在有机肥施用上,一般早稻施商品有机肥900~1 200 kg/hm2或厩肥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第二章水稻施肥技术 肥料使用技术被认为是作物栽培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通常又把效益显著的施肥技术称之为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扩展为高产施肥、高效施肥、优化施肥和经济施肥等多个方面,科学施肥就是综合运用现代肥料科学的研究成果,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的需肥规律、肥料的增产效应和栽培环境(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在作物生长期间人为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并优化其使用时期、使用量、使用比例、使用方法,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的综合技术,本章节主要讨论水稻营养元素的种类、作用、肥料品种与肥料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与作用 一、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植物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任何一种植物体内均含有多种(70多种)化学元素,几乎地壳中所含有的化学元素都能在植物体内找到,而进入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科学家研究认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不能正常生长、结实;二是当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它元素不

能替代,只能靠补充这种元素来解决,三是这种元素在作物体内参与生理活动,起着固定的生理作用,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元素才被称之必需营养元素。 (一)大量营养元素 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磷、钾6种,其中碳(C)占植物体干物质重量的45%,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CO2;氧(O)占45%,主要来自于空气和水(H2O);氢(H)占6%,主要来自于水(H2O);氮(N)占1.6%,主要来自于雷电所固定空气中的氮,动植物遗体分解腐烂后产生的氮和人为施入土壤或喷洒到植物体上的 氮素肥料;钾(K)占1.5%,主要来自于矿物风化和分解产生的钾离子;磷(P)占0.2%,主要来自于土壤固定的磷素,矿物分解和人为施入。大量营养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多,约占植物干重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 (二)中量营养元素 中量营养元素植物的需要量介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约占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主要有钙、镁、硫。钙(Ca)占植物体干重的0.5%,镁(Mg)占0.2%,硫(S)占0.1%。中量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矿物和人为施入。 (三)微量营养元素 植物对该类元素的需要量很少,只占植物干重的万分之几和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属于这一类元素的有:铁、硼、锰、

水稻高产施肥技术

水稻高产施肥技术,水稻施肥要点 一、本田施肥 1.本田施肥每公顷施3.75~4.5万千克农家肥为宜,施入15~18厘米土层中。使用化学肥料做基肥时将4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一起结合翻地或耙堆施入稻田中,但在漏水田应以60%的钾肥做基肥,40%在拔节前做追肥,尿素施用量每公顷105~185千克,以深施为宜。 2.本田追肥水稻追施氮肥的原则是“蘖肥足、穗肥稳、粒肥轻”。 ①巧施穗肥:水稻孕穗期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穗肥可促进颖花数量增多和防止颖花退化。因此,穗肥又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有促进颖花分化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是会引起基部节间加长,容易倒伏;二是对生育期短的品种还会促进后期无效分蘖。促花肥有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粒重的作用。所以,穗肥要巧施,要看苗施肥。在土壤比较肥沃,基肥足,长势旺拔节黄后立即转绿的情况下,可不施穗肥,在拔节黄后叶色不转绿时,可在穗分化后的酌施穗肥。穗肥用量不易过大,正常情况下,每公顷可施硫酸铵52.2~150千克。 ②巧施粒肥:粒肥具有提高结实率、千粒重的作用,施用原则是早施、少施。每公顷施硫酸铵75~105千克为宜,也可采用每公顷用尿素15千克,加磷酸二氢钾3千克,兑水750~90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③锌肥的施用:水稻移栽后20天左右,新叶中筋失绿变白,基部老叶产生褐色斑点,根系细弱,生长迟缓等均为缺锌症状,可追施硫酸锌。每公顷用硫酸锌1.5千克左右,均匀撒施在田里。 二、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1.底肥应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足磷钾肥。目前仍有少数农民单一施用氮肥不重视磷、钾肥的施用。施用氮肥过多,促成水稻贪青旺长,是加重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选择适宜的追肥时期。应在水稻完全返青产生新根群之后追第一次氮肥。每次追肥数量不可过大,间隔时间要适时而定。 3.不可过早过急过量追施氮肥。一是会产生肥害,二是使氮、磷、钾比例失调;三是会诱使稻瘟病加重发生。 4.沙土地露水田,底肥数量应适当减少,可以在追肥时实行氮磷钾配比追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流失。 水稻施肥要点 水稻在大田生长过程中,有三个需肥的重要时期:返青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因此大田施肥应该注重施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应施足基肥,并注意早追肥。营养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44.5%,生殖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51%~56%,根据这些特点,水稻的施肥,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着重追肥。 水稻大田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移栽时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20—25公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