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罕见疾病,其预后很差,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最近,欧洲呼吸学会(ERS)与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组成特别工作组,联合发布《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Eur Respir J 2010, 35(3):479]。我们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张力、蔡柏蔷两位教授对该指南进行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因为这种疾病可能在接触石棉后的30~40年后发病。为获得恶性胸膜间皮瘤早期和可靠的诊断,指南推荐,除有手术禁忌证和胸膜粘连的病例外,所有可疑患者均应接受胸腔镜检查。

在约10%的病例中,标准染色方法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故在胸膜活检时,应使用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

患者的体力状态和组织亚型是唯一的、重要的临床预后因素。恶性胸膜间皮瘤对化疗有高度耐药性,且仅有部分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

危险因素:石棉

石棉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首要致病因素,主要包括6种可形成极细纤维的硅酸盐矿物:纤蛇纹石、青石棉、铁石棉、直闪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纤蛇纹石、铁石棉和青石棉在工业上均有广泛应用。大部分石棉暴露与工作相关。

环境性间皮瘤与某些地区的自然暴露相关,如石棉作为地质成分存在于土壤中。在有些地区,人们用石棉粉刷房屋墙壁、或居住在接近石棉矿或石棉工厂的地方而接触到石棉。石棉工人的家属通常由于接触工人工作服上带有的石棉而致病。

所有接触石棉的个体均为高危人群。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平均潜伏期是石棉暴露后大约40年(15~67年),潜伏期大于15年者占所有病例的99%。在大多数病例中,胸膜斑是石棉暴露的一个征象,有报告称,其与间皮瘤的危险性也有很大的联系,但也有研究得出两者无相关性的结论。总体来说,尚无明确的证据显示,单独胸膜斑与胸膜间皮瘤危险增加相关。

在男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超过80%有石棉接触史,但在女性患者中,则很少有石棉暴露史。石棉暴露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之间有明确的剂量关系,但在小剂量石棉暴露者中,也可发生此种疾病。

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通过职业暴露石棉而发生,但也可通过间接职业暴露或是环境暴露石棉而发生。大多数闪石纤维,特别是青石棉、铁石棉和透闪石,比纤蛇纹石纤维具有更高的致癌力。

其他因素

除石棉外,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其他潜在致病因素或协同因素包括:接触其他自然纤维(如毛沸石、氟浅闪石)或是人造纤维(耐火陶瓷),此外,电离辐射和猿猴空泡病毒40(SV40)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烟草在间皮瘤的发生中无明显作用。

目前,并没有发现人造纤维,如矿棉纤维(岩棉、玻璃棉、渣棉)对人类有致胸膜瘤的证据。遗传因素可增加易感性,从而促成胸膜间皮瘤的形成。

流行病学

在世界不同国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从每年百万分之七(日本)到百万分之四十(澳大利亚)不等,这主要与这些国家过去几十年中石棉的消费量有关。在欧洲,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率约在百万分之二十。

未来的发病趋势

流行病学家预期,恶性间皮瘤的发病高峰会在未来十年内出现,有些国家可能已达到发病高峰(美国和瑞典)。因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有较长潜伏期,且不同国家减少或禁止石棉应用的时间不同,故发病高峰时间很难精确估计。

评估石棉的暴露

恶性胸膜间皮瘤潜伏期长,且缺乏空气中播散的纤维水平的精确数据,故准确评估很困难。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进行生物样本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肺组织] 的矿物分析,可提供沉积石棉剂量的信息。

此外,通过特殊的职业和环境调查问卷,对石棉暴露进行评估也是适合的。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筛查

迄今为止,根据现有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有效数据(患病率、预后及治疗)以及潜在可实施筛查方法的效力(敏感性、特异性),还不能明确大规模临床筛查的有效性。

低剂量CT扫描对于诊断早期恶性胸膜间皮瘤来说,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筛查工具。一些生物标志物,如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SMRP)和骨桥蛋白,目前还处于研究之中,还不能作为筛查工具。

虽然,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目前尚无相应的筛查方法可以应用。但对于高危接触人群,还是应该采用胸部影像学和(或)生物标志物作进一步评估。

诊断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表现通常不特异且隐匿,因此,即使对于有石棉暴露史的个体,也不应将临床表现作为诊断标准。

影像学诊断胸部X光片通常显示一侧的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但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胸部CT扫描不适合用来确诊,但是弥漫性或结

节性的胸膜增厚可能具有提示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目前也不适用于间皮瘤的诊断。

胸腔镜诊断当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怀疑存在间皮瘤时,胸腔镜检查是最好的确诊方法,因其可获得更多病理学信息。除了有手术禁忌证或是胸膜粘连的患者,均推荐进行胸腔镜检查,以便于明确诊断。

病理学诊断作为一种从浆膜腔的间皮细胞进展而来的恶性肿瘤,间皮瘤的准确诊断是建立在组织病理检查基础上的。

然而,诊断依旧是困难的,因为间皮瘤是有多种细胞异型性的癌症,从而产生很多误导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陷阱。并且,胸膜也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间皮瘤在其自然进展过程中是多变的。其他恶性肿瘤可能有假间皮瘤样表现(如胸腺瘤、癌、淋巴瘤和血管瘤等),最常发生胸膜转移的肿瘤是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为7%~15%和7%~11%),在标准切片固定进行HE染色的条件下,其细胞形态容易和间皮瘤相混淆。

通常,胸腔积液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首发临床征象,临床上也常常先进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但目前不推荐仅凭细胞学检查结果来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对于细胞学检查提示的间皮瘤疑似病例,应行进一步组织学检查。

只有通过取材于典型肿瘤,并有充足的组织量允许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并具有相应的临床、影像学和(或)术中发现,才能获得明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应该首选胸腔镜进行胸膜外观检查,同时进行多点、较深和组织量较大的活检,必要时可包括脂肪和(或)肌肉组织,以评估肿瘤的侵袭程度。胸腔镜检查可为90%的病例提供确切诊断。

不推荐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作为间皮瘤诊断的首选,因为其敏感性较低(30%)。也不推荐通过冰冻组织切片来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诊断。

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吸系统肿瘤分类(2004年),该分类系统为间皮瘤患者的诊断、预后和诊治提供了一定基础。

免疫组化检查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应基于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方法取决于间皮瘤的肿瘤亚型,是上皮样的还是肉瘤样的。

为了从腺癌中分辨出上皮样间皮瘤,推荐采用两种具有间皮瘤阳性诊断价值的标志物[核标志物,如抗钙网膜蛋白和抗 Wilms 瘤抗原 1 抗体,或者膜标志物抗上皮膜抗体(EMA),对于上皮样间皮瘤,可采用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5/6,抗 D2-40或抗间皮素抗体等] 以及两种具有阴性诊断价值的标志物(抗Ber-EP4抗体,一种膜标志物;抗甲状腺转录因子1抗体,一种核标志物,或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抗 B72-3抗体、抗MOC-31抗体、抗雌激素/孕酮抗体、抗 EMA 抗体、胞浆染色)以确认诊断。

为了鉴别肉瘤样间皮瘤与鳞癌和移行细胞癌,推荐使用两种广谱的抗角蛋白抗体和两种具有阴性预测价值的标志物(如抗 CD34 抗体和抗 B 细胞淋巴瘤 2 抗体标志物、抗结蛋白抗体、抗 S100 抗体)以明确诊断。单一抗体的免疫染色阴性并不能排除间皮瘤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间皮细胞增生,目前还没有可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来鉴别其良恶性。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通过去除脏层肿瘤组织以解除压迫所致肺不张。通过去除壁层肿瘤组织可缓解限制性通气不足和胸壁痛。这一过程可通过开胸手术或闭合式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来完成,应优先考虑VATS。胸膜部分切除术/剥离术达不到治愈目的,但能缓解症状,特别是对于化学性胸膜固定术无效、且有肺不张综合征的患者。

根治性手术的定义是指从半侧胸廓去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通过胸膜外肺切除术切除整个胸膜、肺、心包膜、膈膜,并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可达到此目的。研究显示,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24个月,术后死亡率降至5%,而复发率较高,约为50%。

放射治疗姑息放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对于因侵及胸壁而引起疼痛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但预防性放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而有关术后放疗的资料则仅限于回顾性研究。胸膜切除术或剥离术后不推荐进行放射治疗。对于放射治疗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化疗当前只有一个随机研究评价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化疗疗效。除在长春瑞滨亚组中发现生存优势外,未观察到化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有生存差异。

研究显示,联合化疗包括顺铂和抗叶酸制剂、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能改善患者生存。顺铂联合培美曲塞组(12.1个月)或顺铂联合雷替曲塞组(11.4个月)的中位生存期比通常文献报告的(7~9个月)有明显延长。

其他化疗方案有:顺铂联合依托泊苷、顺铂联合多柔比星、顺铂联合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干扰素、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或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

化疗的最佳疗程目前尚不清楚。患者在一线化疗药物治疗后,如果临床症状改善和病情缓解,复发可以再使用相同的化疗方案。

生物调节制剂在恶性间皮瘤的生物治疗中,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是主要的试验性药物,目前,这两种药物的单药疗法未发现疗效,也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之外使用。各个临床试验的剂量、给药方法(胸膜内、皮下、肌肉和静脉)、药物类型和疾病分期各不相同,故对这些研究结果的解释需要谨慎。

靶向治疗一些生物靶向治疗在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中显现出了疗效,但很少有研究适用于恶性间皮瘤。目前已进行试验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①沙利度胺(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试验表明,接受治疗患者疾病稳定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0天。②贝伐单抗(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有研究显示,采用顺铂+吉西他滨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如再联合贝伐单抗,并未提高疗效。③吉非替尼: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对恶性间皮瘤患者没有疗效。④伊马替尼:现有研究提示,其对恶性间皮瘤无效。⑤厄洛替尼:Ⅱ期临床研究未观察到患者客观缓解。

疗效的评价标准

通过临床标准(症状控制和生活质量)、影像学标准、生存标准(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可进行疗效评价。

综合疗法

理论依据单纯的外科手术不能治愈恶性间皮瘤,因为胸膜内层(特别是在心包膜和纵隔)边缘的1~2 cm不能被切除。故目前认为,在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中,所有外科操作均为R1(切缘有残余瘤),这是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此外,整个半侧胸壁的放疗是受限的,由于有重要器官,如双侧肺、肝脏,特别是心脏,此外,还有脊髓和食管。因此,对于这样大的体积,实施总剂量超过 54 Gy 的照射是很困难的,因为这要求精益求精的治疗技术,并需要通过外科医生和病理学医师所见来进行定向。

适应证在接受任何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前,患者均须接受以下检查,并满足相应条件。①体格检查:肋骨和腹部无肿瘤生长的征象,而单侧胸廓萎缩是疾病晚期的一个信号。②肺功能检查:肺切除术后的肺功能数值应满足正常生活需要。③要有充足心功能储备,无肺动脉高压和心律不齐。④放射线检查:可排除超出胸廓向膈的扩散、向对侧扩散以及多点受累及的扩散。⑤组织学检查:预后最好的恶性间皮瘤组织学亚型是上皮型。⑥性别:尚无有力的资料证实,不同性别间的治疗效果有何不同。

症状的控制

疼痛治疗间皮瘤引起的疼痛通常是损伤性疼痛、神经性疼痛和炎症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疼痛控制应该遵循癌症疼痛治疗的原则。除使用阿片制剂外,患者还经常需要辅助止痛。对于肿瘤小结节引起的疼痛,推荐应用姑息放射治疗。

呼吸困难的治疗如果在疾病早期实施了胸膜固定术,或者在胸腔积液形成包裹和(或)肺固定而不能完全肺扩张之前,应该避免反复抽吸胸腔积液。对于有复发性胸腔积液且非常虚弱的患者,偶尔行反复抽吸或胸内引流是最为实际的处理方法。胸膜固定术对预防复发性胸腔积液有效,可优先选择无菌滑石粉。通

常在疾病早期实施胸膜固定术的疗效最好,但是在未获得足够的组织用于诊断之前,不能实施胸膜固定术。

口服小剂量吗啡对减轻呼吸困难的感觉有效,同时能减轻相关的焦虑。吸氧或许有帮助,但是必须在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时才能使用。

其他症状的治疗对于咳嗽,应该使用镇咳药如可待因糖浆或福尔可定。重要的是,要排除或治疗共病,如肺部感染或心力衰竭。应注意补充高能量,少食多餐,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避免脱水和便秘。对于出汗,可通过增减衣服、使用风扇、服用药物如西咪替丁得到改善。

吞咽困难或许是由于口腔念珠菌感染或肿瘤对食管的外在压迫所致。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有效。便秘是由于不活动,进食差造成,也是服用阿片制剂不可避免的结果。应积极规律地使用通便药。便秘也是肿瘤通过膈向腹膜腔扩散的征兆。由于化疗副作用,患者可发生呕吐,止吐药治疗有效。呕吐也可能是阿片类镇痛药副作用引起,更换药物可能有效。

ASCO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实践指南2018

ASCO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实践指南2018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肿瘤,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约为12个月。鉴于这种恶性肿瘤的罕见性,目前几乎没有大型的随机试验,对这个疾病的诊疗也缺乏指导意见。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了关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实践指南,内容主要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分期以及治疗的建议,包括化疗,手术和放疗,于2018年1月18日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本次临床实践指南主要解决五个重要的临床问题: (1)准确诊断MPM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2)在开始治疗之前,建议进行哪些初步评估? (3)MPM患者的一线和二线全身治疗方案是什么? (4)手术治疗MPM有何作用? (5)何时使用放射治疗? 本文将重点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分期以及化疗、放疗的主要建议进行阐述。 诊断 准确诊断MPM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包括:(a)胸腔穿刺术(b)细针穿刺活检(c)胸腔镜活组织检查(d)开放性胸膜活检。 建议1.1:当患者出现症状性胸腔积液时,临床医生应进行初始胸腔穿刺术,并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作为可能的胸膜间皮瘤初始评估(推荐类型:基于证据;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 建议1.2:对于计划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强烈建议进行胸腔镜活检。这将:(a)增强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b)可以进行组织学确诊; (c)能够更准确地测定间皮瘤(上皮,肉瘤样,双相)的病理亚型;(d)活检组织可用于额外的研究(如分子分析)(推荐类型:基于证据;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 建议1.2.1:在进行胸腔镜活组织检查时,建议尽量保证最小切口数目(2个或更少),理想情况下切口应放置在随后明确切除的区域,以避免肿瘤植入胸壁(建议类型:以证据为基础;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建议1.3:在计划接受治疗的可疑间皮瘤患者中,如果无法进行胸腔镜手术,应该进行胸膜活检。鼓励尽可能小的切口(建议一般为6厘米或更小)(推荐类型:基于证据;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力度:中等)。 建议1.4:对于不适应于胸腔镜活检或开放性胸膜活检,无胸腔积液的患者,临床医师应对可接近的病灶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推荐类型:以证据为基础;证据质量:中级;推荐强度:强)。 建议2.0:胸水细胞学评估可以作为间皮瘤的初步筛查试验,但不是一个足够敏感的诊断试验。无论何时需要明确的组织学诊断时,可通过胸腔镜或CT引导的活检以明确诊断(推荐类型:基于证据;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罕见疾病,其预后很差,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最近,欧洲呼吸学会(ERS)与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组成特别工作组,联合发布《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Eur Respir J 2010, 35(3):479]。我们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张力、蔡柏蔷两位教授对该指南进行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因为这种疾病可能在接触石棉后的30~40年后发病。为获得恶性胸膜间皮瘤早期和可靠的诊断,指南推荐,除有手术禁忌证和胸膜粘连的病例外,所有可疑患者均应接受胸腔镜检查。 在约10%的病例中,标准染色方法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故在胸膜活检时,应使用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 患者的体力状态和组织亚型是唯一的、重要的临床预后因素。恶性胸膜间皮瘤对化疗有高度耐药性,且仅有部分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 危险因素:石棉 石棉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首要致病因素,主要包括6种可形成极细纤维的硅酸盐矿物:纤蛇纹石、青石棉、铁石棉、直闪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纤蛇纹石、铁石棉和青石棉在工业上均有广泛应用。大部分石棉暴露与工作相关。 环境性间皮瘤与某些地区的自然暴露相关,如石棉作为地质成分存在于土壤中。在有些地区,人们用石棉粉刷房屋墙壁、或居住在接近石棉矿或石棉工厂的地方而接触到石棉。石棉工人的家属通常由于接触工人工作服上带有的石棉而致病。 所有接触石棉的个体均为高危人群。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平均潜伏期是石棉暴露后大约40年(15~67年),潜伏期大于15年者占所有病例的99%。在大多数病例中,胸膜斑是石棉暴露的一个征象,有报告称,其与间皮瘤的危险性也有很大的联系,但也有研究得出两者无相关性的结论。总体来说,尚无明确的证据显示,单独胸膜斑与胸膜间皮瘤危险增加相关。 在男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超过80%有石棉接触史,但在女性患者中,则很少有石棉暴露史。石棉暴露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之间有明确的剂量关系,但在小剂量石棉暴露者中,也可发生此种疾病。 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通过职业暴露石棉而发生,但也可通过间接职业暴露或是环境暴露石棉而发生。大多数闪石纤维,特别是青石棉、铁石棉和透闪石,比纤蛇纹石纤维具有更高的致癌力。

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

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膜间皮瘤(ICD-10:C4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恶性胸膜间皮瘤ASCO临床实践指南》(JCO,2018年)。 1.有接触石棉或放疗的经历。 2.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可有呼吸困难、胸痛,或合并咳嗽、发热、乏力、体重减轻。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 3.体格检查:可有单侧或双侧肺叩诊浊音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实验室检查:可见贫血、血小板数增多,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升高。 5.胸部X线显示胸腔积液,或见胸膜/壁包块。 6.胸部增强CT显示胸腔积液或基于胸膜的肿块,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 7.胸胸膜穿刺活检或腔镜胸膜组织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胸膜间皮瘤。 8.免疫组化检测排除其他转移性腺癌。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恶性胸膜间皮瘤ASCO临床实践指南》(JCO,2018年)。 根据分级及患者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和(或)化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1)IMIG Ⅰ级者:心肺功能良好,可转外科手术治疗;心肺功能较差,可暂予支持治疗并观察进展。 (2)IMIG Ⅱ~Ⅲ级者:心肺功能良好,可选择先行化疗再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如手术不能切除者,则行化疗);或选择先行外科手术,再先后行化疗、放疗,心肺功能较差者,则行化疗。 (3)IMIG Ⅳ级者则直接进行化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45.0胸膜间皮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治疗前评价)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肿瘤标志物。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了30例我院经ct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结果30例病例中ct表现患者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和增强结节。25例合并叶间裂的增厚。21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胸膜收缩、胸廓塌陷。6例胸壁侵犯。2例心包转移。3例肋骨转移。4例胸膜钙化。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着帮助临床作出决策及直接介入治疗的重要价值。【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恶性胸膜间皮瘤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及纤维细胞,是一种较少见的进展性胸膜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整个胸膜肿瘤的5%,占全部肿瘤的0.02~0.4%,占胸膜原发肿瘤的80%,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分析总结经组织学证实的3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并经病理证实的30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1岁。有石棉接触史24例,矿工3例,玻璃、养路、建筑工各一例。病程二月至三年,30例都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 1.2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somatomemotion6多排螺旋ct机,扫描方法:患者仰卧位,常规行胸部平扫,断层准直1mm,层厚5mm,130kv,70mas。增强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剂量90ml,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流率3ml/s,35~40s后开始扫描,从胸廓入口到膈底,一次屏气状态下从头端向足端扫描。肺窗窗宽和窗位分别为1200hu和600hu,纵隔窗宽和窗位分别为400hu和75hu。 2结果本组共30例,病灶早期单侧胸部发病,右16左14左右无明显差别。30例病例中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其中25例合并叶间裂的增厚;21例中患者早、中期有大量胸腔积液;7例中有胸膜收缩、胸廓塌陷;6例胸壁侵犯;2例心包不同程度的增厚;3例肋骨可见渐进性骨质破坏;4例胸膜钙化。增强扫描胸膜及结节均呈显著强化。 3讨论 3.1发病病因及病理特点目前认为恶性胸膜间皮瘤80%与石棉接触有密切关系,本组病例24例有石棉接触史,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与接触石棉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成正比。大气中如毛沸石含量增加,人们吸入这种硅酸沸石的粉末也可引起胸膜间皮瘤;亚硝胺、玻璃纤维、sv40病毒、氢氰酸、氧化钍铍、其它肺部疾病(如结核和化学物质及脂质吸入性肺炎)及家族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均可导致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有上皮型、纤维肉瘤型和混合型三种。上皮型肿瘤细胞的上皮有各种不同的结构,例如乳头状、管状、管乳头状、带状功片状、多角形上皮细胞有很多长而纤细、表面有分支的微绒毛、桥粒、成束的弹力细丝和细胞间腔、纤维肉瘤型细胞类似纺锤状、平等构形、有蛋形或细长形的细胞核、核仁发育良好。混合型兼有上皮型和纤维型两种组织结构。本组30例病理分型:上皮型17例(56.7%),纤维肉瘤型3例(10%),混合型10例(33.3%),与文献报道相接近。 3.2临床表现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男性多于女性(2:1)。大多数病人在40~70岁之间,病人平均年龄60岁,4个月至2年生存率小于10%,5年生存率小于5%。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和气短,约10.2%病人有发热和出汗,3.2%病人以关节痛为主诉症状,由于膈肌受累及胸痛可传导至上腹部及患侧肩部。约50%~60%病人有大量胸水伴严重气短,其中血性胸水占3/4。无大量胸水病人的胸痛较剧烈,体重减轻常见。本组30例病例中,剧烈胸痛29例;呼吸困难20例;咳嗽25例;消瘦15例;发热、盗汗4例;关节痛1例。此组病例临床表现与文献报告相符。

一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中医护理

一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中医护理 栾燕芬李德琼石大菊(云南省省中医医院肿瘤科650021)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起源于胸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位于肺和胸壁之间。好发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本病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几乎所有患者的首发症状如胸痛、咳嗽、气短等发生较为突然并逐渐恶化最终导致患者卧床不起和丧失日常活动能力。由于许多神经末梢位于胸膜之中,肿瘤的浸润生长使胸痛成为最重要的症状,另外肿瘤的占位性生长限制膈肌活动度,使患者呼吸受限。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我科于2012 年1 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80 岁,因“确诊左侧胸膜间皮瘤2 月余,胸痛加重20 天”于2012 年1 月入院。入院时患者左胸部疼痛明显、无痰性咳嗽、胸闷气短,动则加剧,消瘦、神疲乏力,纳食少、夜难入寐。入院后治疗上中医以鸦胆子油乳、康艾静滴祛邪扶正为则,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止痛;后期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主。西医头孢抗炎、磷酸可待因片止咳辅以中药封包胸部、腰部,穴位贴敷双肺腧等特色中医治疗。治疗后患者胸痛,喘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于1 月30 日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调护 传统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护士要经常接近患者,态度和蔼,举止文雅,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癌症患者的康复治疗场所是家庭而不是医院,唤起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爱与心理支持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环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2 癌痛护理 护士应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指导患者应用放松、深呼吸技巧,安排患者看电视、听音乐,将年龄、性格相近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同一病房,以便患者之间交流,使其身心舒适,在和谐的气氛中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遵医嘱按“三阶梯”止痛方案按需给药。止痛药尽可能口服,其次是直肠给药,最后是皮下或静脉,反对肌肉注射。因为肿瘤消瘦患者吸收差,作用持续时间短,自我用药困难。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定时给药,在前次药物药效消失前1小时给药,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药物剂量。 2.3 饮食调护 内虚是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致癌,因癌致虚。食疗的目的是保证营养补充,提高机体抵抗力。《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失中偏颇,则有害无益”。指导患者营养应均衡化、多样化多食葡萄、草莓、香蕉、无花果、猕猴桃等抗癌正品。另外强调辨证饮食,患者咳嗽应忌食劫阴生痰的辛辣鱼腥发物,并发胸闷、胸水要多食淡渗利尿的食物如西瓜、紫菜等。 2.4 中医特色护理 阳气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阳虚寒积是肿瘤形成的重要病理环节。艾灸靠温热刺激直达人体各组织深部,温通经络,艾灸后能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应提倡患者平时坚持做艾灸起到防病保健作用。癌痛多为毒邪内蕴、邪热阻滞、血结痰凝所致,我科采用将中药粉调成糊状摊在棉纸上,敷于疼痛部位并用TDP 照射起到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另一方面用中药贴敷双肾俞,通过腧穴对药物的吸收使药物作用直接到达脏腑经气失调的部位,发挥药物“归经”的功效。 2.5 出院指导 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有一定的规律性,虚、淤、毒是肿瘤发生的基础,生活和饮食不规律让自己的身体处于酸性的环境成为肿瘤复发的温床。所以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是中医药抗癌新思路,是治癌的重要手段应始终贯穿

恶性胸膜间皮瘤【知识科普】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恶性胸膜间皮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胸膜间皮瘤有预后较好的良性纤维性间皮瘤和弥漫型恶性胸膜间皮瘤,后者被认为是胸部预后最坏的肿瘤,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二病因所有种类的石棉纤维,几乎都与间皮瘤的发病机制有关,但自给自足纤维的危险性并不相同,最危险的是接触青石绵,危险性最小的是接触黄石棉。第一次接触石棉致发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0~40年,间皮瘤的发病率与接触石棉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成正比。 大气中如毛沸石含量增加,人们吸入这种硅酸沸石的粉末,也可引起间皮瘤。也有报道接触放射线后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病例,从接触放射线到发现患胸膜间皮瘤的时间为7~36年,平均16年。亚硝胺、玻璃纤维、氢氰酸、氧化钍、铍及其他肺部疾病(如结核和化学物质及脂质吸入性肺炎),均可导致胸膜间皮瘤。 三临床表现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1)。大多数患者在40~70岁之间,国外患者平均年龄60岁,我国只45.2岁。首发症状为胸痛、咳嗽和气短最常见,约10.2%患者以发热和出汗,3.2%患者以关节痛为主诉症状。由于膈肌受累及,胸痛可传导至上腹部及患侧肩部。50%~60%患者有大量胸水伴严重气短,其中血性胸水占3/4。无大量胸水患者的胸痛较剧烈。体重减轻常见。有些患者出现周期性低血糖和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但这些指征在良性间皮瘤较多见。 上皮型和混合型胸膜间皮瘤常伴有大量胸水,而纤维型通常只有少量或无胸水。上皮型患者似乎更多累及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并伸延至心包,对侧胸膜和腹膜;纤维型多有远处转移和骨转移。 间皮瘤合并的胸水属渗出液,50%为血清血性液。如果肿瘤体积巨大,胸水中的血糖含量和pH 值可能降低,由于含有大量透明酸(>0.8mg/ml),胸水较黏稠。胸水一般含有正常间皮细胞,分化好或未分化的恶性间皮细胞和不同量的淋巴细胞和多核白细胞。作胸水的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作出诊断。 四检查高碘酸-希夫染色(PAS)是惟一可靠的组织化学方法,它能辨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腺癌,虽然各种转移性腺癌的特性不相同,但在淀粉酶消化后出现强阳性空泡,即可诊断为腺癌而非恶性胸膜间皮瘤。

胸膜间皮瘤

胸膜间皮瘤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为胸膜原发性肿瘤,是来源于脏层、壁层、纵隔或横膈四部分胸膜的肿瘤。国外发病率高于国内,各为0.07~0.11%和0.04%。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肿瘤的1%以下。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50岁以上多见,男女之比为2:1。70%~80%的患者与石棉接触有关。目前,恶性型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病因】 恶性间皮瘤的病因学比较复杂,确切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恶性间皮瘤常见的致病因素为石棉,主要为闪石棉。70%~80%的患者与石棉接触有关(50%~60%为从事石棉职业、20%为石棉相关性职业)。电镜分析几乎所有的肺组织以及间皮组织内可观察到石棉纤维,肺里最常见的石棉类型为温石棉与闪石棉的混合物,其次为闪石棉及温石棉;间皮组织中多数石棉类型为温石棉,其次为温石棉加闪石棉混合物及闪石棉。温石棉纤维能诱导人类恶性间皮瘤,在肺组织及间皮组织中可发现石棉纤维。 致病性石棉纤维细长、僵硬,吸入肺内形成含氧化铁的小体,不能被吞噬细胞消化,反可引起反应性多核吞噬细胞增生,多核吞噬细胞增生失控导致间皮细胞变异,最终发生癌变。一种新的理论认为,在间皮瘤瘤细胞株中孤立的猿病毒(SV-40)样基因序列对胸膜间皮瘤有致癌作用。

1.良性胸膜间皮瘤(局限型) 多呈局限性生长,故也称良性局限性胸膜间皮瘤。(1)瘤体常为有包膜的圆形肿块,基底部可较小,有蒂与胸膜相连,或广基性与胸膜相连。有的瘤体可呈分叶状,坚实。大多数瘤体较小,平均直径1~3cm,也有直径达12cm以上者。(2)镜下瘤组织大多由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瘤细胞组成,排列方式似纤维瘤。部分肿瘤在纤维样细胞内出现由上皮性瘤细胞形成的乳头状、腺管状或实体结构,称双向性间皮瘤。此瘤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切除后极少复发,临床预后良好。 2.恶性胸膜间皮瘤(弥漫型):为高度恶性肿瘤,肿瘤沿胸膜表面弥漫浸润扩展,故也称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此瘤多见于老年人,现已证明其发病与吸入石棉粉尘密切相关。典型病例表现为气急、胸痛和胸腔积液,胸水常为血性。(1)肉眼观特征性的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增厚呈多发性结节状,结节界限不清,灰白色,大小不等,孤立性结节肿块相当罕见。肿瘤常累及一侧胸膜的大部分,也可扩散到对侧胸膜、肺叶间、心包膜、胸壁、膈肌甚至肺组织,少数病例可延及腹膜。(2)病理分类:上皮型、纤维型、混合型;镜下组织学构象复杂,按肿瘤主要细胞成分的不同,将瘤细胞形成管状和乳头状结构者称为腺管乳头状型;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者称肉瘤样型;上述两种成分混合构成者称为混合型(或双向型)。其中混合型和腺管乳头状型约占该瘤总数70%以上,又以混合型最多见。各型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多少不等。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差,若能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并配合放、化疗,患者可存活两年以上。 病理分型: MPM在病理上主要分为:上皮型、肉瘤型、混合型。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上皮型预后较非上皮型好,肉瘤型预后最差。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各异,大多数患者典型的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及一侧胸腔积液。临床上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肺癌胸膜转移等。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约75%的患者有症状,主要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热,11%的患者出现低血糖。32%出现胸腔积液。弥漫型恶性胸膜间皮瘤则主要为顽固性较剧烈的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可有发热。60%~80%的患者并发胸腔积液,反复发作,其中血性胸腔积液占3.4,多呈血性粘稠液,不易抽出,50%~60%的患者有大量胸腔积液伴严重气短,右侧胸腔积液较左侧多见(约为3∶2),双侧胸腔积液不常见,呼吸困难多继发于胸腔积液之后。肿瘤直接侵犯食管、肋骨、椎体、神经和上腔静脉可引起吞咽困难、疼痛、脊髓压迫症、臂丛神经痛、Horner 征或上腔静脉综合征。部分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10%~20%的患者可有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性静脉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栓塞及Coombs 阳性溶血性贫血等。约10.2%患者有发热和出汗。3.2%患者以关节痛为主诉症状。 上皮型和混合型胸膜间皮瘤常伴有大量胸腔积液,纤维型通常只有少量或无胸腔积液。上皮型患者更多累及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并伸延至心包,对侧胸膜和腹膜;纤维型多有远处转移和骨转移。无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常胸痛较剧烈,主要原因为病情进展侵犯胸壁肌肉和肋间神经,导致胸痛,呈进行性加重,多数伴有与呼吸运动无关的持续性胸痛,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如果膈肌受累,胸痛可传导至上腹部及患侧肩部。体重减轻常见,提示病变发展迅速,生存时间短。 查体可发现胸廓变形,胸壁局部肿块。合并胸腔积液则一侧呼吸运动下降、肋间隙饱满或膨出。长期胸膜病变可引起收缩及受累侧胸腔活动受限,肋间隙变窄,肋骨呈瓦片样重叠。叩诊为浊音,听诊时可闻及摩擦音。如为少量或中量胸腔积液,导致一叶肺组织压缩,呼吸音减弱,如大量胸腔积液,导致整叶肺组织压缩,呼吸音消失。部分患者有杵状指、肥大性骨关节病或肺性骨病,胸壁压痛或局部隆起。如出现一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及无汗症,背部疼痛及一侧上肢感觉迟钝可考虑Horner 综合征。 腹膜恶性间皮瘤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腹痛、腹胀、呕吐、呼吸困难及体重下降。出现腹腔积液前,易被诊为腹膜假粘液瘤。部分患者开始为腹膜良性囊性间皮瘤,最终发展为恶性弥漫性间皮瘤,并累及腹壁、淋巴结及内脏。腹膜后恶性间皮瘤可出现间歇性高热,动态CT 观察到腹膜后肿瘤,常被

恶性胸膜间皮瘤

恶性胸膜间皮瘤(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 江波 一复习胸膜的位置 二概述 MPM是一种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和纤维组织细胞的少见恶性肿瘤;根据形态学、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局限型良性胸膜间皮瘤、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和弥漫型恶性胸膜间皮瘤;本病恶性程度高、进展较快、预后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胸膜间皮瘤:占整个胸膜肿瘤:5%;占全部癌症:0.02%-0.4%;国外发病率: 0.07%-0.11%;国内占:0.04%。 三流行病学 据文献报道:胸膜间皮瘤占胸膜肿瘤的5%,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西方工业国家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1958年首次报告此病,近年报告病例有所增多;男性患者多见,男女之比为3:1,平均发病年龄55-60岁;美国每年的发病人数约2000-3000例;西欧每年发病约为5000例;澳大利亚20年以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男性百万人口为59.8人;女性百万人口为10.9人;全世界报道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四危险因素 石棉接触史:大约80%的MPM被认为与职业环境中接触各种石棉纤维有关;与MPM有关的石棉包括三种,青石棉、温石棉、铁石棉;其中青石棉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SV40:是一种恒河猴内源性的DNA肿瘤病毒; 其他因素:化学因素、慢性炎症等。 五临床表现 1 症状 常见症状:逐渐出现的呼吸困难和胸部疼痛;起病较为隐匿,症状出现至确诊2-3月;多见于右胸部。 全身症状:干咳10%;寒热出汗33%;咳27%;厌食11%;胸

闷7%;声嘶3%;体重下降30%;乏力33%。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95%)-----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血性。 局部侵犯:上腔静脉压迫;食道压迫;脊柱压迫;胸壁肿块。 远处播散:肺,肝,肾,肾上腺,颅内转移。 2体征 胸腔积液 胸膜包块: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单侧胸腔的“固定”,呈“冰冻胸”;胸廓运动受限。 六影像学检查 1 X线:胸腔内渗出或有弥漫性胸膜增厚,表现为凸凹不平、波浪状或驼 峰状高密度阴影; 2 CT:较X线更有参考价值,能发现胸膜上较小的病灶,以了解肿瘤的 范围是否侵犯至横膈下方、纵隔及对侧胸腔; 3 MRI:能充分显示被胸水掩盖的胸膜增厚、结节或肿块,确定范围和程 度,了解肿瘤同心脏大血管间的关系; 4 B超:可显示胸腔积液;引导定位穿刺; 5 PET-CT:作用有限;主要用于能手术病例的分期。 七胸腔穿刺 胸腔穿刺抽液细胞学检查既是诊断方法,也是治疗手段之一;胸水检查发现间皮细胞在5%以上提示可疑本病,如果找到间皮细胞即可确诊;阳性检查率:21%—36.7%。 八胸膜活检 是确诊MPM的可靠方法之一;B超、CT引导下穿刺安全、简便、准确;阳性率30%—50%。 九胸腔镜检查术 早期诊断MPM的最佳方法;阳性率高达90%以上;剖胸活检阳性率与胸腔镜相似,但并发症多。 十病理分型 间皮细胞形态上具有双向分化的特点,可分化为上皮细胞形态和成纤维细胞形态;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和大体形态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恶 性间皮瘤组织学亚型:上皮型、纤维肉瘤样、混合性;上皮样占50%-60%,常见有管状乳头状、腺瘤样和实性片状变型;肉瘤样占7%-10%;双相型; 亦称混合型由上皮样和肉瘤样二种成分混合,每种成分至少超过肿瘤的 10%。 十一分期(1995IMIG) T 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没有原发瘤的证据 T1肿瘤累及同侧壁层胸膜,可以有或无脏层胸膜的局灶性受累

胸腔积液的护理

胸腔积液 一、定义 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称胸腔积液,俗称胸水。我们常说胸腔积液,实际上是胸膜腔积液。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ml~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积液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正常人,每24小时亦有500ml~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按照胸腔积液的特点分类,可以将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渗出液(浆液性或血性)、脓胸、血胸、乳糜胸。 脓胸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伴有胸腔渗出液。 二、病因 (一)按照病因分类可以有: 1.感染性疾病 胸膜炎(结核病、各类感染)、膈下炎症肺结核、各类肺感染、肺结核。 2.循环系统疾患 上腔静脉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3.肿瘤 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 4.肺梗死 5.血管瘤破裂、胸导管受阻 6.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肝硬化 7.其他疾患 黏液性水肿、药物过敏、放射反应、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手术后、气胸、胸腔穿刺术后继发化脓性感染外伤、气胸(伴胸膜粘连带撕裂)、外伤致胸导管破裂、丝虫病。 胸腔积液以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常见。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

累及胸膜,使其表面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引流受阻,或伴有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均可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偶因胸导管受阻,形成乳糜胸。如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或因上腔静脉受阻而使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或因恶性肿瘤所致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 三、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年人,常有发热。中老年人出现胸腔积液,应提高警惕,可能是恶性病变。 炎性积液多为渗出性,常伴有胸痛及发热。由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为漏出液。肝脓肿所伴右侧胸腔积液可为反应性胸膜炎,亦可为脓胸。 积液量少于0.3升时症状多不明显;若超过0.5升,患者可感到胸闷。医生在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会发现局部叩击呈浊音,呼吸的声音减低。积液量多时,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摩擦,胸痛亦渐缓解,但呼吸困难会逐渐加剧。若积液进一步增大,使纵隔脏器受压,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悸及呼吸困难。 四、检查 (一)外观 漏出液透明清亮,静置不凝固,比重1.018。脓性胸液若为大肠杆菌或厌氧菌感染常有臭味。血性胸液呈程度不同的洗肉水样或静脉血样;乳状胸液为乳糜胸;若胸液呈巧克力色应考虑阿米巴肝脓肿破溃入胸腔的可能;黑色胸液可能为曲菌感染。 (二)细胞 正常胸液中有少量间皮细胞或淋巴细胞,胸膜炎症时,胸液中可见各种炎症细胞及增生与退化的间皮细胞。漏出液细胞数常少于100×106/L,以淋巴细胞与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的白细胞常超过500×106/L。脓胸时白细胞多达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提示为急性炎症;淋巴细胞为主则多为结核性或恶性;寄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胸液中红细胞超过5×109/L时,可呈淡红色,多由恶性肿瘤或结核所致。胸腔穿刺损伤血管亦可引起血性胸液,应谨慎鉴别。红细胞超过100×109/L时应考虑创伤、肿瘤或肺梗

胸膜间皮瘤临床分析

35例胸膜间皮瘤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5例胸膜恶性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35例患者中,15例术前曾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误诊率为42.8%,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5.7%。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个月~1年复发,1年复发率为71.4%。结论胸膜恶性间皮瘤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病理分型、心肺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 [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ethods The data of 35 cases of MP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1998 to October 2015. Results In all the patients, 15 cases was misdiagnosised, and the misdianosis rate was 42.8%. The 1-year-survival rate was 60% and the 3-year-survival rate was 5.7%. Most of the patients was recurrence during 3 months to 1 year after surgery, and the 1-year-recurrence rate was 71.4%. Conclusion MPM has low incidence, high grade malignance and bad prognosis. It should

一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中医护理

一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中医护理 发表时间:2012-05-21T14:56:29.01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4期供稿作者:栾燕芬李德琼石大菊[导读] 阳气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阳虚寒积是肿瘤形成的重要病理环节栾燕芬李德琼石大菊(云南省省中医医院肿瘤科 650021)恶性胸膜间皮瘤是起源于胸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位于肺和胸壁之间。好发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本病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几乎所有患者的首发症状如胸痛、咳嗽、气短等发生较为突然并逐渐恶化最终导致患者卧床不起和丧失日常活动能力。由于许多神经末梢位于胸膜之中,肿瘤的浸润生长使胸痛成为最重要的症状,另外肿瘤的占位性生长限制膈肌活动度,使患者呼吸受限。目前尚无 有效的根治方法,我科于2012 年1 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80 岁,因“确诊左侧胸膜间皮瘤2 月余,胸痛加重20 天”于2012 年1 月入院。入院时患者左胸部疼痛明显、无痰性咳嗽、胸闷气短,动则加剧,消瘦、神疲乏力,纳食少、夜难入寐。入院后治疗上中医以鸦胆子油乳、康艾静滴祛邪扶正为则,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止痛;后期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主。西医头孢抗炎、磷酸可待因片止咳辅以中药封包胸部、腰部,穴位贴敷双肺腧等特色中医治疗。治疗后患者胸痛,喘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于1 月30 日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调护 传统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护士要经常接近患者,态度和蔼,举止文雅,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癌症患者的康复治疗场所是家庭而不是医院,唤起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爱与心理支持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环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2 癌痛护理 护士应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指导患者应用放松、深呼吸技巧,安排患者看电视、听音乐,将年龄、性格相近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同一病房,以便患者之间交流,使其身心舒适,在和谐的气氛中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遵医嘱按“三阶梯”止痛方案按需给药。止痛药尽可能口服,其次是直肠给药,最后是皮下或静脉,反对肌肉注射。因为肿瘤消瘦患者吸收差,作用持续时间短,自我用药困难。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定时给药,在前次药物药效消失前1小时给药,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药物剂量。 2.3 饮食调护 内虚是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致癌,因癌致虚。食疗的目的是保证营养补充,提高机体抵抗力。《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失中偏颇,则有害无益”。指导患者营养应均衡化、多样化多食葡萄、草莓、香蕉、无花果、猕猴桃等抗癌正品。另外强调辨证饮食,患者咳嗽应忌食劫阴生痰的辛辣鱼腥发物,并发胸闷、胸水要多食淡渗利尿的食物如西瓜、紫菜等。 2.4 中医特色护理 阳气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阳虚寒积是肿瘤形成的重要病理环节。艾灸靠温热刺激直达人体各组织深部,温通经络,艾灸后能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应提倡患者平时坚持做艾灸起到防病保健作用。癌痛多为毒邪内蕴、邪热阻滞、血结痰凝所致,我科采用将中药粉调成糊状摊在棉纸上,敷于疼痛部位并用TDP照射起到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另一方面用中药贴敷双肾俞,通过腧穴对药物的吸收使药物作用直接到达脏腑经气失调的部位,发挥药物“归经”的功效。 2.5 出院指导 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有一定的规律性,虚、淤、毒是肿瘤发生的基础,生活和饮食不规律让自己的身体处于酸性的环境成为肿瘤复发的温床。所以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是中医药抗癌新思路,是治癌的重要手段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而并非仅适用于中晚期,鼓励或者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最好能出汗,因为出汗可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此外要定期复查,做到病情变化早发现,早治疗。 (收稿日期:2012—02—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