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第1课时角的认识及画法

◎教学笔记?教学内容

教科书P38~39例1、例2,完成教科书P39“做一做”和P43“练习八”中第1、2、

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

子画角。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以

及合作意识。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圆形纸片,两根带孔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师: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些什么?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

形吗?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看到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锻炼身体,还有师傅在修剪草坪……找到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学生的回答会各种各样,只要积极发言、说得有理就给予表扬。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真棒,都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让学生既复习了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找一找,在图中哪些地方有角?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操场上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上也都有角,你们能找到吗?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角,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室里找到角,但表述上不够规范,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如桌子的面上有角,数学书的封面有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交流,一方面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参与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把角的顶点当成角,指角的过程中只点一下角的顶点处。 预设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预设2:我们组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预设3:我们组找到了窗户上的角、椅子上的角。 预设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学情预设】学生直观感知这只是个点,不是角。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都是这样的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角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学生思考)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教师示范指角:从角的顶点出发,沿着角的两条边移动。如右图:

【教学提示】

通过观察情境图找生活中的角时,教师注意用角的标示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角。

【教学提示】

学生在找角时,要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建立正确的表象。

师:哪位同学能再指给大家看一看?

【学情预设】学生用一个动态的过程指出角: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 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指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另一方面,

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好了基础。

3.认识角。

(1)直观认识角。

师:我们从身边找到了角,那么下面这些物体有角吗?它们的角在哪儿? 课件出示教科书P39例1情境图。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角,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情预设】学生很难准确表述出什么是角,特别是很难发现角的顶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

(2)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教师板书:

概括: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设计意图】结合前面的操作,直观感知角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一组图形的观察,则有利于学生概括角的组成。

4.小组合作,折角和比角。 (1)学生自主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请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将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学情预设】预设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预设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

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他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条线与另外的边组成的图形就不是角。

◎教学笔记

(2)感知角有大小,体验用叠合法比角。 教师展示两个折成的角(大小明显不同的)。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这两个角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教师再呈现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你们再看看这两个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

【学情预设】可以把这两个角叠在一起。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给大家演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指名学生演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把这两个角叠在一起,再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5.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1)做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角(教师呈现一个活动角,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带孔的小棒试试看。

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2)玩角。 师:(出示活动角)哪位同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变大一些?

指名学生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感知:将角的两边张开些,角会变大。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学生自主操作,交流讨论。

师:老师想让大屏幕上的这个角变大。(课件动态展示把边延长)角变大了吗?

【学情预设】在边变长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困惑,有的学生会觉得角变大了,有的则认为没变大,出现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把话语权留给学生。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原来的角在哪儿?现在的呢?从而发现边变长了,但角的大小没变。

师:那老师让它变小吧。(课件动态展示把边缩短)角变小了吗?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会发现角没变小。

师:边变长、变短,角的大小怎么都没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师小结: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两边张开得越小,角越小。(板书)

【设计意图】解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问题,要充分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设计两个层次的“变变变”活动,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角。

师:能把你们刚才做的角变大吗?(学生动手操作将角变大)再变小、变大、变小…… 师:角变大、变小的过程能让你们想到我们用过的什么东西?(扇子) 课件动态演示折扇打开、闭合的过程。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体验感悟,画角。

(1)学生自主画角。

师:你们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2)规范画角。

师:同学们画出了不同的角,老师也来画一个角,可以吗?

教师在黑板上规范画角:第一步,画一个顶点;第二步,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边,并标上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3)课件动态演示教科书P39例2画角的过程。

师:请大家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4)总结画角的方法。

【学情预设】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巩固认识,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39“做一做”第1、2题。

师: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把找到的角画出来。

2.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八”第1题。

同桌交流,互相指角。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部分角。

3.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八”第2题。

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学情预设】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是角,学生都会判断;第二个图形不是角,学生会说是因为它没有顶点;对于第四个图形学生就有些模糊,有说是的也有说不是的,让学生明确它有一条边不是直的,所以不是角。

4.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八”第3题。

先数给同桌看一看,看谁数得对,再全班交流汇报。

师:第四个图形有几个角?为什么?

【学情预设】前三个图形学生都会数角,第四个图形学生容易数出4个角,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图中只有2个角。

5.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八”第5题。

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如果学生表达不好,可以直接用课件演示的方式加以说明。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学会【教学提示】

比角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突出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落在哪儿。

◎教学笔记

了画角;(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及画法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两边张开得越小,角越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认识。本节课教师通过单元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图形角;通过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和认识角;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初步学会画角。

?作业设计

作业P24第二、三、五题。

二、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的画“√”,不是的画“×”。

三、动手画一画。

1.用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角,并

2.用给出的点和边画一个开口向左的角。 标出这个角各部分的名称。

五、数一数,填一填。

参考答案

二、(√)(×)(×)(√)(×) 三、略

五、4 4 2 1 3 2 6

◎教学笔记第2课时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例3、例4,完成教科书P40“做一做”和P44~45“练习八”中第6、7、

8、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在“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初步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直角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复习回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任意的角。

学生自主画角。

(2)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3)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呈现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固定的,

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导入环节设计让学生自

由画角,一方面复习了角的画法,巩固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出一类

特殊的角——直角,为教学直角与角的联系打好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P40例3。

◎教学笔记

师: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中描画出来。

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并适当板书: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

的角。

2.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在教科书P38情境图中找直角。

师:看看情境图,哪儿有直角?

(2)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儿有直角呢?

教师介绍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对直角的认识还是模糊的,让他们凭感觉去找直角可以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并为下面的操作验证活动提供素材。

3.比一比,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学生想办法判断直角。

师:大家观察到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这些角到底是不是直角还需要我们一起来验证。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大多数想到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

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个想法不错,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再尝试验证一下数学书封面上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师巡视指导后,指名一组上台操作并讲解比一比的过程。

(3)归纳小结。

师: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的方法是:先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则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课件动态演示比一比的过程。

教师总结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角相等。(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尝试验证最熟悉的数学书的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这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再进行引导、归纳、概括和总结,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用三角尺找身边的直角。

师:拿出你们的三角尺大胆地去验证身边哪些地方有直角吧。想一想:直角都一样大吗?

学生分组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哪些角是直角,然后汇报。

【学情预设】在验证哪些角是直角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与黑板面上的直角的大小有争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开展验证活动,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大【教学提示】

重视对判断直角及画直角方法的指导。

◎教学笔记

小一样,只是边的长短不一样,从而明确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师:看来直角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而且都一样大。

【设计意图】整个“比一比”的环节,教师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大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5)完成教科书P44“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4.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师:你能创造一个直角吗?请利用学具或身边的材料大胆创造直角,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的彩色卡纸进行制作。 【学情预设】学生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圆创造直角比较简单,但选择不规则图形去折直角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仅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师:我们不仅认识了直角,还学会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现在你们能不能把三角尺上的直角画下来?

学生尝试画直角后,汇报画直角的方法。

【学情预设】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及画法后,大多数学生都会画角,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尝试画直角,思维敏捷的学生会凭经验把画角的方法迁移到画直角中来,但部分学生会凭自己的感觉画直角而导致方法不正确。这里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画直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师:画直角时需要注意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后,教师边演示画直角边小结:先画一个顶点,让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画的这个点对齐;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画出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沿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出角的另一条边;标上直角符号,一个直角就画出来了。

课件动态演示画直角的过程。

教师总结方法:点对点,点出发,沿着直角边画两条边。(板书)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4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八”第7题。 学生自主画角,全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画角时可能有的是斜着画在方格上,要引导学生用尺子借助方格纸上的横线和竖线画出来,或者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画出来。

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八”第8题。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围的?(学生边操作边解说)

【教学提示】

调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笔记

师:你发现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的角都是直角。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八”第14题。

教师拿一个正方体盒子,让学生观察,数一数直角的个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情预设】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数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数直角:先数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面,再数正方体每个面有多少个直角,最后算正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长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吗?(教师出示长方体盒子)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特征。

【学情预设】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每个面上都有4个直角,所以它们的表面都有24个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最后一道题意在沟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既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又能让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表面上角的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角相等。 画直角:点对点,点出发,沿着直角边画两条边。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在本节课的“描一描”“找一找”“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环节中,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等活动,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起清晰的空间观念。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作业设计

作业P25第二、三题。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把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能折出( )角。

2.三角尺上的三个角中,有( )个是直角。

3.( )时整和( )时整,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三、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教学笔记

参考答案

二、1.直 2.1 3.3 9 三、2 5 8 7(图略)

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1例5,完成教科书P41“做一做”和P44~45“练习八”中第9~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锐角和钝角,能正确画出锐角和钝角。

2.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以及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找角。

第4课时 拼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例6,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和P45“练习八”中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角。进一步巩固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拼一拼、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拼角活动,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与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教学笔记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1.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师:观察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尺,它们的角分别是什么角?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学情预设】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 尺,其中的直角为直角A ,另两个锐角一样大,就为锐角①号;另一个三角尺编为B 尺,它的直角为直角B ,另两个锐角分别为锐角②号和锐角③号。

2.复习旧知识,激趣引入。 师: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锐角<直角<钝角。

师: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们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拼角)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来进行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回忆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打下基础。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6。

(1)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能用一种方法拼出钝角,有的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拼出钝角。对于拼角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

2.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利用一副三角尺,怎么拼成钝角?

汇报提示:我是用_________角和________角拼成一个钝角的。 学生汇报拼角情况。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拼法:

3.拼法分类,讨论质疑。

师:几种拼法各有不同,你们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学情预设】学生讨论交流后会发现,拼成的钝角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师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4.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师:拼出的角都是钝角吗?你们是如何辨认的?

◎教学笔记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用目测的方法:拼成的角看上去比直角大就是钝角;有的学生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较;思维敏捷的学生会用推理:直角+锐角=钝角。

师:那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教师适当板书)

5.拼角拓展。

师:在我们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时,你们发现还可以拼出什么角?

【学情预设】在之前的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时,就有学生发现能拼出一个锐角。还有的学生会把一副三角尺的两个直角拼到一起,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平角(板书)。对于这样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

师:能用一副三角尺拼出直角吗?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说出不能拼出直角,但也有学生用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尺

拼出直角,这时教师要强调是用一副三角尺。

师小结:一副三角尺除了可以拼出钝角,还可以拼出锐角,不能拼出直角。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1.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2.师: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你们怎样拼呢?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师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尺可以拼出锐角、直角、钝角。

3.完成教科书P45“练习八”第13题。

师:同学们,这是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它由五块三角形板、一块正方形板和一块平行四边形板共计七块板组成。这些图形或合或分,可以千变万化,得到无数的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它。

(1)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它们的形状。

(2)比一比七巧板中五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五块三角形板上都有1个直角和2个相等的锐角。

(3)拼一拼,选两块板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

学生尝试拼角,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将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任意两个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任意三个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试做,全班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补充变式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灵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提示】

每次拼角时,可以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尺,也可以选两个不同的三角尺,只要学生能拼出一个角即可。

◎教学笔记

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师: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拼角

锐角和直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

直角和直角拼出的角比钝角还大,是平角(以后学)。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学习活动,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把例6和“做一做”的内容设为两次动手活动:一次为自主探索,一次为合作学习。通过活动、展示、交流将学生的个体经验转化为群体经验。当学生拼出各种钝角时,教师再引导他们发现直角和锐角一定能拼出钝角,两个锐角也可以拼出钝角。在推理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变“分散思考”为“有序思考”。

?作业设计

作业P27第二题。

二、观察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角分别是什么角,填一填。

[方法总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角。

参考答案

二、直锐钝钝[方法总结]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5。

师:在图中,你能找到哪些角?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抽象出图中6个代表性的角。【教学提示】

练习第6题时,一要让学生记住进位加法中向十位进1后,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二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错误地迁移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上去。计算后可交流一下分别填的几和理

◎教学笔记

2.在交流中复习。

师: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学情预设】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可以借助三角尺判断直角。3.在问题中引入。

师:观察从例5实物图中抽象出的6个角,这些角长得一样吗?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不一样。

师: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吗?(能)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物里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实践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

1.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说说这样分类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学情预设】预设1:按是不是直角可以分为两类。

预设2: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分类,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初步感知锐角、钝角的特征。

2.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6个角分类整理展示在黑板上。 按是不是直角分类:

按角的大小分类:

师:大家凭感觉觉得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你们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吗?

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验证每一组角,教师巡视指导。 师:怎样验证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 选择一组学生上台展示验证的方法。

学生展示后教师小结:用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所测角的顶点重合,然后把直角的一条边与所测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所测角的另一条边。如果在直角的张口内,就比直角小;如果在直角的张口外,就比直角大。(出示课件)

【教学提示】

在比较时,要让学生明白,此时是在比较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但对于一些明显大于直角或明显小于直角的角,学生可以直接依据直角的表象得出结论,不一定非得通过操作去“比”。所以要强化直角表象,充分利用直角表象,提高判定角的类型的效率。

◎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去验证,再通过小组汇报,课件演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什么样的角比直角大,什么样的角比直角小。掌握判断一个角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的方法,为后面揭示概念打下基础。

3.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发挥想象,自主命名。

师: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全班讨论。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经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钝角的认识)

(3)找一找。

师:三角尺上,我们能找到直角,请问还能找到什么角?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三角尺上除直角外,还有两个锐角。

师:在我们周围物体的表面上还有许多的锐角和钝角,请大家拿出三角尺去比一比、找一找。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概念的过程,不断完善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加深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角”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4)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师:想一想,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了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了锐角。

师:怎样表示出这三种角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找一找、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4.画锐角和钝角。

师:我们不仅认识了锐角和钝角,还学会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现在你们能不能把锐角和钝角画下来?

(1)学生尝试画锐角、钝角。 (2)汇报画锐角、钝角的方法。 (3)总结画锐角、钝角的方法。

师:画锐角、钝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①画锐角。

第一步:画一个顶点。

第二步: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

第三步: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一条边与画的顶点和边重合,在三角尺的直角张口内找一点。

第四步:过顶点和这一点相连画另一条边。

【教学提示】

演示两种角的画法时教师的示范一定要规范,确保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教学笔记

这个角开口比直角小,就是锐角。 教师边小结,边在黑板上演示画锐角。 ②画钝角。

第一步:画一个顶点。

第二步: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

第三步: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一条边与画的顶点和边重合,在三角尺的直角张口外找一点。

第四步:过顶点和这一点相连画另一条边。 这个角开口比直角大,就是钝角。 教师边小结,边在黑板上演示画钝角。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1.完成教科书P41“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八”第9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八”第10题。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三角形内有锐角,也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从哪儿入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八”第12题。

(1)围一围:指名学生到前面在钉子板上任意围一个图形。 (2)说一说:图形中的角是什么角? 5.完成教科书P44“练习八”第11题。 同桌每人各画一个角,互相说一说是什么角。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课后请同学们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找到的角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锐角、钝角的认识

【教学提示】

教学笔记教学时,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钉子板的特点,以使学生会根据钉子板上暗含的格子线所构成的直角判断角的类型,根据相邻钉子间距离相等,感受一些平面图形边的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作标准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比较得出锐角和钝角的特点。重视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建立直观的认识,并在比较中使认识逐步清晰。只有在不同情境中反复比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

?作业设计

作业P26第一至四题。

一、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三、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角,被小明擦掉了一部分,猜猜画的分别是什么角。(填一填)

四、你会认时钟吗?根据给出的时间,在下面的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再写出它们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参考答案

一、锐角:①④⑤⑦⑧直角:③⑨钝角:②⑥⑩

[知识归纳]小大

二、1.1 1 2 2 2 2.略

三、直锐钝

四、钝直锐(图略)

【教学提示】

教师注意要锻

炼学生把自己所想

的用流利的语言说

出来,注意完整性,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

能力。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篇一: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公营子中心幼儿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 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 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 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 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 的方法。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 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 活实际。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 为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 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 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 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 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 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

集体备课教案精选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 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李东平: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内容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的情感。 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 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数积木》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数积木》 【活动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活动准备】 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话建筑,赢积木。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争回答,数积木。 (一)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

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造房子,数“砖块”。 (一)造幢房子把分数。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学做小小建筑师。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

初二英语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 I. Teaching aims and teaching demands: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II.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 ocabulary argue, loud, original ,out of style, tutor, upset, adult, Recycling: problem, sorry, part-time, important, friend, money, home, new, easy, letter, ticket, ball game, surprise, colorful, borrow, write, call someone up, go to someone’s house, every night B. Target language My brother plays his CD too loud. What should I do ? Why don’t you talk to him about it? C. Structures Modals could, should Why don’t you …?(formulaic) III. 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s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V. This unit is divided into seven periods. Lesson 1 Speak and listen Section A 1a---1c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II.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 ocabulary keep out , play, loud, argue, wrong, What’s wrong ? out of style , could, should, B. Target language My brother plays his CDs too loud. Maybe you should buy some new clothes. III. 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s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V. Teaching procedure Activity 1. Revision Task 1. Dictation Task 2.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future with will. Activity 2. Presentation This activity introduces some new vocabulary. Task 1 . Make a two-column chart on the board with the heading Problem at the top of column 1 and the heading Advice at the top of column 2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you what you could do about it.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

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和双数》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和双数》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和双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单数和双数》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是上学期大班作业本上的内容,但是当时只是让幼儿用点数表示相应的数字而没有深入。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单数、双数),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点内容。单数和双数有哪些性质?学习单数和双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幼儿对单数和双数有更深的了解,扩大一下知识面,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因此设计了《单数和双数》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2、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 楼春趣》4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 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内容 课时教学要点草船借箭 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 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景阳冈 2 猴王出世 1 红楼春趣 1 口语交际 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习作 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 楚。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归纳梳理,总结提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3.学会根据人物外貌描写猜测人名。 4.积累记背古诗《鸟鸣涧》。 快乐读书吧机 动学会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四大名著。 课题4草船借箭()课时课型新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活动名称《大班数学教案区分左右及反思》

活动名称《大班数学教案区分左右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直觉和判断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分清左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手环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手)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①、请小朋友举起经常画画、写字的那只手,向大家招招手。 ②、幼儿交流右手除了画画、写字,还能做什么? ③、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④、伸出左手摇一摇。说说左手还能做什么?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只有在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下,我们才能把想做的是做得更好。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 出示课件再次巩固左右。 6.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7.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自己的椅子当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分别

2014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位置(一)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课后小记与反思: 第二课时位置(二) 课型:讲授课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活动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活动教案及反思 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n on the activity o f "composition of learning 8" in large class ma thematics

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活动教案及反思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活动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8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数学王国图一副。

3、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等不同操作材料。 活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数学王国去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先要回答出门票上的问题后才能进入到数学王国中去。 幼儿逐个回答卡片的题目。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8的7种分合方法。 (1)瞧,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智力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动脑筋呢,你们有信心吗?看哪个小朋友闯关最多。 (2)老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4)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8的最佳分合方法。 3、运用“找朋友”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 (1)交代游戏规则。 刚才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表现的很聪明,游戏玩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把它贴在身上,看看自己是几号数字,到音乐后就

大班数学《分一分》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贴绒原片(红色6个,蓝色7个),1—10数卡一套。 2. 每人胶粒若干,《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单双数。 1.将6个红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双数。 提问:6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2.将7个蓝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单数。 提问:7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3.小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两个两个的分,分到最后一个都不剩的是双数,分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 二、幼儿操作。 1.操作游戏:分片片。 请幼儿先数数盘子里有几颗豆子,然后将豆子两个两个的分,反倒最后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剩几个?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做《幼儿画册》。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分一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

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单元教学理想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经历简单,加之对祖国的历史了解甚少,教材所选的事离现在久远,因此很难体会到修铁路的难处,更难体会在异国他乡的念国情结,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状况,我在教学这组教材前,必须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的时代背景。理解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了解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人物的爱国情,进而感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

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课后,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自主查阅爱国主义方面的歌曲、诗歌、故事、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谈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深化情感,从而积淀爱国主义情感。 5.詹天佑 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李冉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学前】大班数学闹花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活动准备:花片、小树、小动物图片、纸盒、糖果、笔、纸、数字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凑数游戏《苹果和生梨》 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玩凑数游戏。 春天的花园里有个数学王国,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数学王国找一找那些东西的数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来,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发现写在纸上。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幼儿交流讨论 1、教师拍手,幼儿回到座位。刚才大家玩得很高兴,能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纸上,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发现?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6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的一家也到数学王国来玩了,数一数有几只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猫的大小、颜色、花纹、蝴蝶结来分。 2、幼儿自主讲述,如6只猫可分成1只大猫5只小猫。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用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6有几种分法? 3、教师归纳: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们合起来都是5送糖果。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不但学会6的组成,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猫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玩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数学王国到了,看看国王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国王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粒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粒红色的糖果、几粒兰色的糖果、或几粒黄色的糖果、几粒绿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爸爸妈妈检查一下,也可以给好朋友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糖带回家,可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二单元集备时间 主备人备课成员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一个多音字;会写27个生字和3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激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50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50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字词。 单元课时安排1、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 时) 2、我多想去看看(2课时) 3、一个接一个(2课时) 4、四个太阳(2课时) 语文园地二(2课时) 教学 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二单元课题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课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修改补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 2、会写“吃、叫、主、”等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教师为学生做人物简介。(课件展示毛主席的照片,介绍毛主席 的革命历程。) 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毛主席 画像) 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 的革命事业。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 于耳。 3.总结:是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