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

学建议

12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建议(第三稿)一、

单元知识框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法

00以内的

加、减法

不退位的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比多比少的应用题)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I

三、单元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

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准确的口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26-0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57页例1

26-0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第59页第7题

26-03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第61页例1

26-04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第62页例2

26-0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

第67页例1

26-0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减)

第68页例2

26-07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第72页例3

26-08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第73页例4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26-0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建议

创设情景,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

通过摆小棒的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的算理,并说一说算理首先让学生理解10表示几个十?20又表示什么?10表示1个十,20是表示2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就等于3个十;3个十减去1个十就等于2个十。

3,

通过多层次练习,巩固计算方法。例如: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

4,

通过对比练习,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第58页第1题

2,教材第58页第2题

B级(中):

2、教材第20页第1题

c级(难):

知识点

26-0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建议

通过对比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进行迁移学习,说出计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同时可以创设故事情景,如59页第7题可以创设到小熊家做客,每位小朋友选题做,做对了就敞开家门欢迎你。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59页第7题

B级(中):

知识点

26-0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建议

在创设情景中要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计算时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理解计算时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评价样例

A级(易):

、第63页第1题。

2、教材第63页第3题。

知识点

26-04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教学建议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知道个位上的十个为什么是十位的一个;明白“满十进一”。在教学中要强调不要忘记将“1”加上,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要加“1”?在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用摆小棒或计数器演示来帮助理解。着重说明

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把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也就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的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或者在一张纸的底部写上计数单位“百十

个”,让学生根据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分别在相应的数位上放上圆点,个位上的十个圆点可换成十位上的一个圆点,以此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同时也解决了难点。

评价要点

能理解算理,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位加法。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63页第2题。

2,64页第6题

B级(中):

、教材第64页第7题

2,

教材65页12题。

知识点

26-0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

教学建议

创设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对比练习,理解相同数位相减,可以分男女或小组比赛练习,争做小医生,摘苹果等游戏,提高练习效率。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

评价样例

A级(易):

第69页的1,2,3题

B级(中):

在○里填上<,>或=。

47-4○47-3

36+3○45-5

54-2○60-10

知识点

26-0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减)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计算方法,重视学具的摆拼,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当各位上不够减时,怎样去用十位上的“1”当10,并和

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十位上的数减少1,以此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动作去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对类似的错题进行收集,引导学生讨论、诊断,引起注意,并加强相关的练习。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退位减法

评价样例

A级(易):

、第69页第5题。

2、教材第70页第9题。

B级(中):

教材第71页12题。

知识点

26-0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注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注意对学生有条理、分层次的提问,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画了哪两样东西?各是多少?”;再问学生“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多几?”;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学生完整地练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这里关键指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从大数里面去掉与小数相同的部分,用减

评价要点

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算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72页做一做

B级(中):

小红今年7岁,妈妈32岁,5年后,妈妈比小红大几岁?

2,学校进行跳绳比赛,小明跳了35下,小花比小明多跳5下,小亮比小花多跳了8下,小亮跳了几下?

知识点

26-08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注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实际上就是求大数比小数多几的问题,都是两数相差是多少,在摆和算的过程中,要分清谁和谁比,怎样比等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四句话训练,“求。。。就是。。。用。。。算式是。。。”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评价要点

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也就是两数相差是多少用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74页第一题

B级(中):

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重视迁移,引导学生探索与交流。

例如: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对比出现,2+3+4,20+30+40。让学生通过练习,把学过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和顺序迁移到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之中。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再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怎样计算整十数连加、连减式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或从学生熟悉的事例、有趣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3、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应结合

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可利用小棒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数感。但我们教师要注意不要求学生用统一的语言表达计算的过程。

4、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还要优化算法。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呈现的方法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但应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选择最优的算法进行计算。

5、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教学时,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应为学生多创设机会,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开展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设计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多参与。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素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有关数的组成和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就可以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也可以依据所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一些活动。

7、注重练习的有效性与多样性。

进行练习的时候,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视算、听算,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

8、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的基础不同,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好的学生可以另外进行思维发散,基础较弱的可以选择基础的题目进行训练。

100以内加减法单元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单元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联系口算过程中能理解列竖式计算时的写法,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在独立列式时错误很多,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主要是数位对不齐,有的学生把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 2、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3、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3抄成32,把加号抄成减号。 4、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 5、有的学生口算了以后再把答案写在竖式上。要不就干脆连竖式也没有,直接一个横式。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造成横式和竖式两种答案。 6、有的学生当个位算好后,忘了进1或退1,造成十位计算错误。 7、有的学生一个竖式中既有退位点,又有进位1。也有的学生加法中写退位点,减法中写进位1,思路混乱。 8、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过关,造成笔算结果错误,如12减9等于1,4加9等与15。 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经验也有失误: 1、我觉得规范学生的书写是很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都要严格要求。为此,学生的竖式写法规范、整洁。 2、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竖式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 3、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相比,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对于学生来说要更难些,所以小棒的操作不能忽视,只有借助摆小棒、拆小棒这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退位的算理,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可是由于学具(小棒)准备较麻烦,教师贪图一时的方便,在课堂上未安排这一环节的操作,给学生理解从十位退1到个位作10的算理造成难度,在学生笔算退位减法时,很多学生退位后十位上计算错误。 改进措施: 1、加强平时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 2、规范竖式的写法,严格按要求去做,写进位点、退位点。 3、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加强联系,减少错误。 4、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做到数字搬家不出错。 数学教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这几节课,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三

小学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三) 28 + 20 = 58 - 6 = 66 - 60 = 75 - 30 = 38 + 40 = 71 + 23 = 89 - 8 = 50 + 24 = 4 + 55 = 96 - 20 = 66 - 60 = 38 + 21 = 30 + 34 = 69 - 7 = 59 - 4 = 73 - 70 = 95 - 50 = 25 + 44 = 62 + 7 = 30 + 49 = 86 - 60 = 91 - 50 = 36 + 30 = 51 + 25 = 18+9 - 9 = 12 - 8 + 70 = 70 - 30 + 6 = 46 + 40 + 2 = 99 - 9 - 40 = 5 + 70 - 5 = 9 + 7 + 20 = 14 - 5 + 30 = 30 + 6 + 4 = 55 - 5 + 15 = 36 +30 +20= 5 + 5 5 +20= 13 - 5 + 50= 82 - 80 +8= 98- 20-8= 25+60+5= 58+4 = 71-6 = 5 +78= 35+5 = 41+9 = 98-90= 93-9 = 5 +37= 5 +82= 60-9 =41-8 = 46+3 = 46+7 = 53-20= 84+6 = 85-4 = 29-3 = 49+9 =84-5 = 8 +59= 37-5 = 50+46=69+8 = 64-40= 7 +28= 46-9 =45-6 = 59+7 = 59+5 = 81+9 =16+8 = 76-50= 87-5 = 36+8 =37+9 = 31-8 = 67-6 = 27+3 =46+8 = 5 +47= 4 +27= 90+8 =25+7 = 26+8 = 45-8 = 54-8 +8 =23-6 = 50-5 = 83-9 = 24-8 +10=36-7 = 43+10= 37-9 = 58-4 +12= 87-9 = 2 +39= 72-5 = 74-9 +30=36+9 = 50+27= 34-7 = 45+8 -50= 40-3 = 6 +44= 24-6 = 35+8 +12=70-5 = 54-8 = 23-9 = 26-7 +9 = 6 +73= 32+9 = 35-4 = 63-8 +8 = 71+8 = 7 +78= 24- 8 = 29+5 -23= 25+ 9 = 50-2 = 66-5 = 72-20+27=64-9 = 5 +31= 25-9 = 8 -3 +35= 30+38= 74+7 = 72-30= 70-10-50=45+20= 65+8 = 43-4 = 47+8 -30= 36+9 = 44-8 = 56-8 = 35+9 -20=35+8 = 100-50-20= 25+52= 54+15= 24+63= 74+21= 46+35= 32+63= 65+24= 14+36= 84+15= 45+32= 46+25= 41+32= 21+65= 22+59= 23+74= 28+35= 45+31= 44+37= 63+25= 27+34= 28+71= 14+53= 17+36= 18+45= 19+52= 13+38= 15+36= 49+27= 29+47= 25+49= 69+43= 86+13= 87+11= 76+21= 55+33= 13+64= 19+72= 55+27= 49+47= 32+39= 55+43= 21+56= 45+62= 12+39= 54+39= 42+39= 73+19= 62+29= 59+34= 15+64= 14+82= 67+18= 43+25= 54+27= 33+48= 24+19= 15+81= 14+27= 56+27= 17+46= 18+57= 27+49= 29+16= 12+54= 64+25= 13+62= 58+17= 56+39= 14+59= 46+28= 19+64= 29+62= 65+42= 77+15= 41+35= 58+37= 26+34= 19+67= 63+29= 52+17= 17+46= 43+52= 28+13= 17+64= 15+67= 37+59= 46+51= 16+38= 28+49= 49+27= 16+39= 46+31= 17+59= 66+31= 33+49= 42+55= 77+21= 31+62=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 (三)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是主角,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教学活动完全按着教师预设的路径推进,无视课堂生成。新课程要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凭借。于是,有些教师在预设中更多地关注教学设计多样化,生生互动、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翻新,语文的本体地位淡化甚至失落。更有些教师,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课前不作充分的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的调控意识与能力,课堂成了一盘散沙,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是能动的、活跃的人。教师的预设很重要。但只关注教路,或只注重学习形式的预设都是有失偏颇的。教师的预设要力求充分、科学。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把握生成,及时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1. 充分、科学地预设。 (1)目标预设--以人为本,发展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预设的立足点。每一堂课的预设,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而应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尤其结合文本特点,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语感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获取 (2)文本预设--深入研读,挖掘文本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资

源。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经历反复阅读教材、仔细查阅资料、由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文本,精心设计,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适当有效的结合点。 (3)学路预设--了解学情,确立学习路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预设时,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以"蹲下来";的心态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与文本充分对话,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后,还需以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将心(师)比心(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而后,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路径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实践平台才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适合、切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和阅读思考的话题等。 (4)生成预设--充分预测,有效引领学习。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状况、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在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时作这样的设计:相机教学生字新词。① 依草附木: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② 拨草寻蛇: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③ 踉跄: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而在引导学生精读体悟时,教师又作如下设计: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的林冲。请同学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学生可能填:谦虚、礼让、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这部分教学的设计,一方面突显了多元解读,教师紧扣文本,以"什么样的林冲";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透过文本语言,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逐渐有了丰富的、立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又体现了教师预设的包容性与科学性。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城南中心:曹雪川 一、单元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前后知识联系: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五、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学生能够掌握较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退位减法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强化训练。 3、个别学生计算能力有待加强,教师还要进一步的指导。

10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库 (3).doc

78-31=5+42=88-6=53-37=60-6=63-30= 28-27=83-59=92-23=2+58=80-11=30-5= 41-28=65-17=64-21=59+9=91-27=38- 29= 64-63=57-10=68-51=47+36=27+6=37+ 49= 48-26=55-16=66-51=11+79=76-60=22-2= 11+34=54-1=83-55=20+68=36- 15=76-41= 50-21=59-10=88-28=68-28=9-4=80-30= 49+26=5+49=93-34=9+64=63-35=48-22= 14-3=73-68=50-34=70+18=82-55=43+51= 30-16=23+59=79-17=96-21=7+80=47+ 12= 18-5=91-40=9+64=2+44=70-42=28+36= 95-13=35-11=8+44=55-50=38- 22=29+51= 97-52=70-7=71-50=33-23=52-6=81-33= 81-68=96-80=41+2=17+51=11+ 28=85-50= 78-22=88-24=39-38=26-18=1+75=28+ 71= 42-8=60-16=94-25=99-64=91-58=87+8= 76-25=40+53=59-21=91-24=85-45=84-77= 20+33=16+62=70-21=43-1=90-76=18- 11= 16+38=73+15=83-3=80-34=81-56=21+ 21= 58+35=55+21=100-94=26-18=2+34=12+11= 56-40=81-30=41-38=96-41=52-23=29+67= 29+37=61-59=80-51=10+55=8+46=50+ 41= 99-60=62+9=29+2=55-43=79+5=6+32=

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试卷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过关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口算(15分) 23+25= 35+40= 47-8= 65+7= 46+3= 76—70= 49+8= 48+20= 50+38= 49+11= 37+23= 75-70+9= 50-5=36-8+20= 78-60= 二、我会填空。(18分) 1、划一划,填一填。(4分) 2、在○里填上“>”、“<”、“=”。(6分) 45 +26 ○7054 ○28 +1680 -16 ○80 +16 90 -28 ○6043 ○93 -50 43 +26 ○90 -21 3、37比73少(),64比46多()。 4、一个数是73,另一个数是20,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5、比37多5的数是(),比50少7的数是()。 6、爸爸今年30岁,他的儿子今年8岁,爸爸比儿子大()岁。 7、笔算加减法(列竖式计算)都要把()对齐。

三、我会判断对错,并改正。(4分,每道2分。) 3 3 5 6 + 2 8 - 4 5 1 1 6 ( ) ( ) 四、笔算(列竖式计算)。(18分,每道3分。) 45 + 26 = 74 - 29 = 53 - 17= 34 + 48 +13 = 35 + 26-24 = 79-(8+25) = 五、估算一下,并连线。(6分,每线1分。) 六、看图写算式。 (6分,每道算式3 分。) □○□=□( ) □○□=□( ) 38个

七、解决问题。(1~6每题4分,第7题5分,共29分。) 1、张老师买用了45元,买用了39元,他一共用了多少元?(4分) 2、64元,比便宜28元,多少元?(4分)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又买了一架玩具飞机,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 (4分) 4、图书馆新买来95本图书,分给二(3)班25本,二(4)班28本,其余的分给二(1)班和二(2)班,二(1)班和二(2)班可以分到多少本书?(4分) 5、车上现在有多少人?(4分)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二三四年级)

100以内加减口算题卡 班级姓名:用时:错误题84+16= 92-14= 92-15= 92-13= 96-58= 90-12= 82-55= 92-17= 71-33= 81-24= 93-65= 19+74= 19+13= 75+37= 82-15= 82-53= 82-14= 91-15= 96-59= 72-59= 16+16= 81-25= 45+38= 59+13= 59+15= 93-13+3= 93-18= 94-18= 95-18= 91-18= 91-11+1= 46+14= 45+15= 56+14= 59+11= 76-14= 81-12= 81-13= 81-16= 81-18= 56-16+6= 82-24= 82-25= 82-26= 82-27= 41-13= 84+16= 75-27= 58-19= 87-28= 50-15= 50-16= 50-17= 16+14= 17+13= 60-31= 60-32= 60-39= 25+ =50 35+ =60 70-12= 70-13= 70-14= 60-12= 60-13= 15+16= 15+17= 15+18= 15+19= 16+19= 31-9= 31-8= 31-7= 32-6= 32-9= 37+35-5= 81-11= 81-12= 81-13= 81-14= 67-17+7= 76-13= 98-15= 67+13= 67+23= 88-16= 67+33= 50-16= 84-75= 67-44= 97-17+7= 68-42= 96-17= 93-38= 92-33= 87-16+3= 92-15= 84-16= 71-12= 93-44=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内容与要求 (一)本章内容 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 向量不同于数量,它是一种新的量,关于数量的代数运算在向量范围内不都适用。因此,本章在介绍向量概念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又重新给出了向量代数的部分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之后,又将向量与坐标联系起来,把关于向量的代数运算与数量(向量的坐标)的代数运算联系起来,这就为研究和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又提供了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 本章共分两大节。第一大节是“向量及其运算”,内容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移等。 第二大节是“解斜三角形” 。这一大节可以看成是向量知识的应用,内容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和实习作业等。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两个重要定理,教科书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把三角形的边与角联系起来,推导出了这两个定理,并运用这两个定理初步解决了测量、工业、几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在这一大节中,还安排了一个实习作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章中还安排了两个阅读材料,即“向量的三种类型”和“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 本章重点是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解斜三角形等。本章的难点是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等。 (二)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的特点在本章的体现 (一)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相结合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编排要符合逻辑顺序的要求,即后面的概念要用前面的概念来定义,后面的命题要用前面的命题来证明。不允许有循环定义,也不能有循环证明,只有这样的逻辑严格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和确定性。 1.以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几何内容为背景,直观介绍向量的内容。例如,在引言中用小船的位移引入向量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又如,一开始就介绍向量的几何表示 有向线段,并将几何表示贯穿向量运算的始终。再如,利用物理中功的

幼儿园美术教学目标及参考内容 3-6岁

美术领域教学目标与参考 大班上学期 教学目标一、兴趣与审美 1.喜欢参加多种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2..引导幼儿欣赏感兴趣的绘画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物等,培养幼儿初步发现 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感受对称、均衡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美。 4.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解释他人的美术作品,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学习用 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一、绘画 1.启发幼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能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 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感受过或想象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学习根据画面需求,恰当地运用各种颜色表现自己的情 感、注意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 4.指导幼儿学习在画面上主体突出,合理布局。 二、手工 1.引导幼儿较熟悉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意思。 2.启发幼儿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指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技法折出物体的各种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引导幼儿学习用目测的方式将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 主要参考内容绘画:我的老师 月亮船 虾(水墨画) 纸盘画(线描画) 堆雪人(油水分离) 美丽的烟花(油水分离) 线拉画 化妆舞会 手型画 有趣的石头画 树叶拓印 躲猫猫 手工:菊花朵朵开 种子创意画 果壳粘贴画 盘扣风情 做贺卡 欣赏:齐白石《虾》 年画 梅兰竹菊 梵高《向日葵》《星月夜》 雕塑:石武将、说唱俑 建筑:长城、故宫、布达拉宫、金字塔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 2 单元教材分析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P11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直接说答案。 30+20= 50+26= 92+4= 61+25= 35+32= 3+45= 13+72= 44+53=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35+2= 35+32= 教学反思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出示35+37=,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5+32与35+37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

幼儿园教学目标

立足实际,谈谈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 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当今幼儿教育十分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的渗透。但就现在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仍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具体途径之一,因此,教学目标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面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一实际问题,教师们是否能有效地、科学地将教育目标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呢?教师们虽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就造成了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诸多问题。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很多都会用“培养……”、“激发……”这样一些很宽泛的词,在不同的活动中似乎都可以通用。 一、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如手工活动撕贴“柳条”,教师只提出一条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 2、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 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 如:歌曲“小鱼游游”中目标“(1)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3、主语不够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 如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目标“(1)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幼儿主语);(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师主语)” 4、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 如科学活动“这是什么车”中目标“(1)说出几种常见汽车的名称及典型特征,了解不同汽车的用途;(2)学习仔细观察与大胆讲述。”又如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提出能力目标为“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发展想象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 学建议 12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建议(第三稿)一、 单元知识框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法 00以内的 加、减法

不退位的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比多比少的应用题)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I 三、单元教学目标 、 学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 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准确的口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26-0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57页例1 26-0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第59页第7题 26-03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第61页例1 26-04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第62页例2 26-0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 第67页例1 26-0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减) 第68页例2 26-07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第72页例3

26-08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第73页例4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26-0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建议 , 创设情景,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 通过摆小棒的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的算理,并说一说算理首先让学生理解10表示几个十?20又表示什么?10表示1个十,20是表示2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就等于3个十;3个十减去1个十就等于2个十。 3, 通过多层次练习,巩固计算方法。例如: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 4, 通过对比练习,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因此,本模块的内容属于“传统内容”。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较,本书在内容、要求以及处理方法上都有新的变化。 1.以基本概念为主干内容贯穿本书,削枝强干,教材体系更显合理。 “标准”设定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学习目标是: (1)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2)运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由此出发导出其他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根据上述学习目标,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特别注意突出主干内容,强调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三角函数”一章,突出了三角函数作为描述周期变化的数学模型这一本质。即通过现实世界的周期现象,在学生感受引入三角函数必要性的基础上,引出三角函数概念,研究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并用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不同,这里把三角恒等变换从三角函数中独立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在三角函数一章中突出“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这条主线。 为了实现削枝强干的目标,教科书除了将三角恒等变换独立成章外,还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处理。在三角函数部分删减了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符号x , arccos arcsin等内容。任意角、弧度制概念,同角三角函 x arctan , x 数的基本关系式,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三角函数的奇偶性等内容都降低了要求。三角恒等变换中,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由原来的掌握减弱为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都作为三角恒等变换基本训练的例题,不要求用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作复杂的恒等变形。 根据上述考虑,本模块先安排三角函数,再安排平面向量,然后再把三角恒等变换作为平面向量的一个应用,安排在第3章,紧接着再安排解三角形的内容(放在数学5的第1章)。这样的教材体系的合理性在于: (1)以已有的集合与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知识为基础,三角函数置于其上位概念(即函数)之下,使三角函数的学习有一个好的“先行组织者”,找到一个有力的“固着点”。三角函数的学习是一种“逐渐分化”式的学习。 (2)三角函数的学习为平面向量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因为平面向量的某些

如何制定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

如何制定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 摘要: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即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我们的教育实践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过于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忽视了教育目标的设定,以至于目标制定过大或与幼儿的实际能力及教材的内容不相符合,没有发挥教育目标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下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希望自己的拙见能为大家提供点滴启示作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即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对于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制定科学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作者有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规定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此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实施科学教育,才能健康的发展。《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是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及统一内容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综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性。如中班活动《济南夏日一游》是一次以社会为重点领域的活动。此活动可根据《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目标。即目标一: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穿越马路时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规则;目标二:通过欣赏济南独具特色的“泉”,萌发幼儿爱家乡的社会情感;目标三:在旅游中,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游中,有的小朋友身体不舒服,同伴之间要给予安慰和照顾等),这些都是建立在总的社会领域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楼梯”试验,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每日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 的水平。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做什么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走路、爬楼梯,不到这个年龄,机体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训练,也是事倍功半。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不能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如小班上学期活动教材中体育游戏《运沙袋》制定的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走”运沙袋,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P56-80](共15课时) 横街小学卢银萍 当我一拿到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时,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第六单元的教学相对本册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不愿意学和厌学的现象。同时,这块知识也没有其他单元更让学生感兴趣。如: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统计等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二、本单元的计算不仅是全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而且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三、本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中课时安排最长的一个单元。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本册教材说明的要求,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如表格)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标,对我们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要求来说是低了的,因为口算达标是要求学生5分钟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钟完成16道。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

100以内的3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00以内的3位数加减法 14+86-14= 29+33-47= 59+39-52= 36+16-25= 26+57-14= 64+29-14= 36+36+42= 13+47-63= 38+42-39= 61+19+14= 29+39+12= 67+26+36= 54+39+16= 34+16-17= 18+43-14= 21+79-12= 37+34-96= 29+31-69= 49+22-58= 35+36-36= 75-47-13= 60-23+58= 95-29-17= 93-64-12= 81-17+42= 70-56+13= 72-17+17= 72-47+25= 82-37+17= 64-29+85= 85-29+57= 31-13+74= 72-53+72= 80-18+42= 70-47+75= 61-19+52= 85-28-12= 86-37-47= 54-39-14= 34-16-14= 74+19-47= 33+39-14= 17+83-14= 69+28-23= 19+49-47= 28+54-39= 79+11-27= 36+46-28= 29+57-18= 75+17-25= 27+73-17= 19+47-47= 79+13-74= 34+46+48= 66+19-18= 28+39+91= 68+26-17= 58+39-55= 35+16-14= 19+43-13= 94-67+14= 88-39+14= 91-14+74= 62-27+68= 70-52+13= 91-67+31= 83-19+15= 73-54435= 74-19+13= 73-44+32= 83-27+25= 33-16+25= 71-53+47= 80-16+26= 91-16+14= 73-47+23= 81-22+14= 83-37+75= 61-23+14= 75+21-97= 66+16-12= 49-14/28= 65+25+19= 58-39+33= 38+47-25= 32+28-14= 77+19+31= 26+16-14= 35+46-52= 57+43-12= 44+27-24= 85-34+36= 37+43-27= 78+19-13= 47-36+39= 63+12+28= 44+12-29= 23+78-77= 65-19-14= 25-40-23= 91-37-12= 77-18+25= 42-27+14= 72-35+14= 50-15+14= 93-59+25= 44-27+75= 85-27+68= 90-67+85= 86-19+24= 72-54+55= 78-19+25= 81-34+14= 81-37-25= 63-28+15= 31-16+24=

统编四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及教学建议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寒假因为疫情,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倍感沉重。同时我们期待早日战胜疫情,能重新站上讲台。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争取在这一学期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有同样甚至更多的收获。现在,就开始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分析。(课件1)关于教材,我们都熟知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课件2)“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因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这个凭借就是教材。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是这样说的:“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那么,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先吃透这个例子,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借由这些例子引导学生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你会发现每篇课文作为例子时指向的训练点都比较明确,我们老师常常能借助单元导语、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很快理清教学重难点。这套教材让我们感到语文教学也有线可循,不再像以往那样模模糊糊一大片难以把控教学的深浅。 我常常觉得每拿到一本新教材,开始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就好像是

开启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教材里的内容就是一个个美丽的景点;而老师就像一个导游,负责行程的安排和指导;学生一定是作为主体的游客,在这个旅程中充满兴趣地去探索去发现,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要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精神上也得以成长。那么今天的教材分析我们就是提前到各个景点去转转,为带领学生学习做好充分准备。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让我们走近教材的第一站—走进目录第一站:走近目录 (课件3)出示目录,本册教材仍然是分组编排。全册共分八个单元。每单元都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件4)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人文专题,并提示阅读写作学习要求。课例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精读课文后设有思考练习题,这些思考题往往内含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备课时要格外重视。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链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 从目录来看,口语交际安排了四次,语文园地后面的各个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是交叉编排的。 (课件5)这八个单元,只有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其余七个都是阅读单元。阅读单元中比较特殊的单元有:第二单元承接四上第二单元的指导学生阅读策略的提问单元,继续引导学生试着解决提出的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