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尔多_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阿尔多_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阿尔多_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阿尔多_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2320040202

阿尔多?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收稿日期:2009203230

作者简介:梁宇鸣(19802),女,助教,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建筑系,湖北武汉 430083

原菊蒲(19812),女,硕士,讲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 430083

梁宇鸣 原菊蒲

摘 要:指出阿尔多?西扎(Alvaro Siza )是葡萄牙最著名的建筑师,他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文脉,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

一,介绍了西扎建筑思想的形成环境,并从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建筑光的运用两方面介绍了他的作品,展示了他所设计的简单、平实外表下,包裹着的极其复杂的建筑空间。关键词:文脉,环境,统一,本土性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阿尔多?西扎1933年生于葡萄牙马托西纽什,是当今数得着

的优秀建筑师之一,也是现在最有名的葡萄牙建筑师。他获得过密斯?范?德罗奖(1988年),普莱茨克奖(1992年),Praemium Im 2periale 奖等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奖。他的作品贯穿着葡萄牙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并且一直在葡萄牙的建筑舞台上担当着重要角色。

1 西扎建筑思想形成的要素

西扎的建筑很重视文脉,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空间的变化、目光的利用等等。他善于将现代主义和对实际方案的直接考虑进行极具个人主义的结合。在西扎的建筑作品与创作思想中,文脉的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但指当地的地形和周围景观,还包括当地的技术条件和经济能力。

西扎关于文脉的观念的形成与他所处的葡萄牙特别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他所生长的年代正是葡萄牙法西斯统治的时期。葡萄牙长期以来都是欧洲经济较落后的一个国家,但经过康乃馨革命后,从1975年起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西扎也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走向了世界。西扎长年在葡萄牙工作,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分别建造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因此建造条件是极不相同的,所以他的建筑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西扎前期的建筑多带有浓重的“本土性”的影子。

如果说西扎的将建筑与环境紧密联系使之融为一体的做法是属于前期的单一手法的话,那么运用多种的、成熟的手法于建筑同环境的统一上就显露出了他后期的成熟。当然西扎的建筑语言的发展和走上成熟还是和葡萄牙现代建筑艺术运动戏剧性的“发展”时期对应着,由于在后期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潮流,他认为必须参加有关现代化和城市意识的争论,他不再把自己禁闭在本国这样一个小环境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间,从波尔图到中国澳门,从柏林的建筑群到威尼斯的最新住宅区,从葡萄牙波尔图建筑学院到西班牙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他四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新思想和新发现。他试图摆脱“地方性”的束缚,并希望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表现自己的建筑艺术及思想;他竭力争取达到诗的意境与不同主张的争论之间的妥协,竭力用新潮的简朴要求来反对后现代派的科技随意性。

西扎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受三个人的影响。他的建筑思想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也是葡萄牙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人们被现代主义、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影响着,关注与研究的是自然与空间的关系。那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柯布西耶和阿尔托式的建筑。西扎早期的作品如上述的博阿?诺瓦餐厅与茶室等建筑就是这种地方主义的典型作品。尤其是西扎的住宅建筑,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子。“外部轮廓简单,内部构造复杂”是柯布与西扎的建筑具有的相同特征。在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给西扎最直接的影响当数阿尔瓦?阿尔托。

还有一位对西扎影响深远的人就是费尔南多?塔沃拉———西诗文、书画与工艺结合的装修形式,以及各式门窗棂格、装饰纹样;属于第二层面的,庭院式布局的空间韵律、自然与建筑互补的环境设计,诗情画意、充满人文精神的造园艺术,形、数、色、方位的表象与隐喻的象征手法;属于第三层面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注重环境效应的“风水”思想,阴阳对立、互动、相应的哲学思维和“身、心、气”合一的养生观等等。它们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理和智慧。

地方主义对于现代的价值还需我们在新建筑的创作中去发掘,去感知。我们学习柯利亚的作品,研究他的创作思想,结合我

们自己的实际,寻求地方主义的现代价值成为我们创作的一个永恒话题。参考文献:[1] 王 辉.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利亚[J ].世界建筑,1990

(6):68272.[2] 邹得侬,刘少红,赵建波.中国地域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J ].建筑学报,2002(5):427.[3] 邹晨亮.浅谈批判的地域主义及思辩[J ].山西建筑,2008,

34(3):34235.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 value of localism

T ONG Yi 2ping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meaning of localism ,by studying the works of Indian architect ,Charles Corres ,whose creative idea was studied and discussed ,and contacting with status of architecture in China ,it pointed out that tradition would be understood not only from style ,but also from the depth of culture ,so as to continue the aesthetic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K ey w ords :localism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vergence ,modern value

?

04?第35卷第23期2009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23Aug. 2009

扎的老师,他的思想对西扎有直接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建筑状况混乱,18,19世纪流传下来的巴罗克建筑形式,30年代传入的现代建筑思潮等等各居其位。塔沃拉在50年代是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拒绝功能主义的形式和结构模式的布局,还亲临其境地考察建筑周围现状,并学习用人民的艺术来从事建筑,给人做出了实用主义和含蓄的自持简朴的榜样,这些精神都影响到西扎。从欧洲许多评论家在之前曾将西扎列入“地方性”的建筑师行列即可窥豹一斑。

2 西扎作品的特征及表现

西扎相信游历,相信对空间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场所的直接

体验。这些也是建筑师无可替代的职业手段。在西扎的不同设计

中,有一个不变的设计方向出现,即积极的向使真实空间活跃起来

的非凡现象敞开。这些现象在西扎那里被当作真正的构筑要素。

从西扎的第一批设计开始人们就难以在风格倾向上把他列

入世界上的哪一个建筑艺术流派,虽然他一直不断地表示称赞和

欣赏那些在风格上各不相同的建筑师,但别人的影响在他的作品

中总会受到一些不同地方的理解和相异问题的支配,尤其会受到

建筑师个性的主宰,所以无法简单地显示出西扎所受影响的延续

性。也正因为这样,虽然明知西扎的某个作品产生于某一时期,

但是评论家仍然难以决定把它划归哪一时期或者哪一个派别。

在西扎眼中,形式是真正的直接感觉的创作果实。而直接感

觉就意味着摒弃一切既有成果,使得作任何探究风格或试图寻找

任何逻辑联系的努力成为毫无意义的行为。西扎善于利用事物

本源进行创造,他的这种创造力以及对建筑中诸如空间与使用、

与基地的关系、材料与细部、光线等问题的思考,使他的建筑成为

了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他所做的就是用建筑自身来解释建筑。西扎非常强调设计最初的直觉。他认为在构思形成初期,一

种与过去的经验和记忆相关联的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是建

筑师的修养。他相信灵感不会从天而降,而是有赖于知识和信息

的积累,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产生的。建筑师的每一次设计经验都

应当被积累并被结合到下一个设计的过程中去,慢慢传承。但是

他的设计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和直接的分析推论,而像人脑是

以曲线的、折线的,或更为复杂的方式活动着。

西扎的建筑往往外表简单、平实,却包裹着极其复杂的空间。他的作品是以“一切都是流动的”这一理论为基础的,所以,在他

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连贯而动感的线条以及自由的空间。从一个

角度看西扎的建筑,你绝对想象不到另一些角度的模样;看到平

面图形,你也很难推测出实际的空间效果。谈到这一点,很多人

都会联想起柯布西耶和他的朗香教堂。西扎一贯认为,新房子的

感觉不如旧房子的好。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可用空间的大小外,还

因为新房子中形式和功能之间的显而易见的、线性的关系,这种

关系让他感到不自在,不舒服。“当你进入一所老房子时,你会感

受到一种强烈的整体性,这种感受是你即使看过上千张照片后也

是无法想象的。”西扎的建筑中就存在着这种空间上的不可名状

的整体性。即使是在你看过十几张或几十张照片与相关材料也

不敢确认对于西扎的建筑空间完全掌握。西扎的建筑空间是非几何的,动态的,多灭点、多视点透视的。带有建筑评论动态的特征被西扎运用到观察空间、表现空间的方法中去。

西扎设计的复杂的建筑空间是由其界面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与古典建筑以及经典的现代建筑空间不同,西扎建筑的空间在形态上是不甚完整的:曲线或斜线的墙体常常以貌似偶然和随意的曲率或角度出现在平面中。葡萄牙马尔科?德?卡纳韦泽斯的教堂的室内主要采光墙面就是在倾斜的墙面上开出了三个大的洞口。建筑的屋面和地面也常常是倾斜的、多层次的;有时连建筑室内、外的关系都是含糊不清、图底反转的。在安东尼奥?卡洛斯?西扎住宅中,单层的建筑体量围绕着一个不规则的内庭院布置,这

个庭院的大小与室内的房间没有多大差别,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没

有屋顶的房间。一道长墙斜向贯穿整个建筑,山墙变为建筑的外

墙,然后钻进室内,跨过庭院,最终又钻出室外成为院墙。这更使

得该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界线闪烁不定。在这里,空间界面更加不

确定,庭院作为外部充当着真正的内部。

人的行进路线的组织也是西扎建筑空间复杂性的表现之一。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坡道的运用使运动的人与所在的空间产生动态的关系,视线的转折和遮挡常带给观者以惊喜和期待。这从西班牙圣地亚哥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周围环境的处理中也可

得以见证。加利西亚博物馆入口处一条坡道联系着博物馆与户

外花园。入口空间处理成为通透的博物馆与周围环境及建筑物

流动相连。

西扎的建筑外表简单,内部复杂,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

对光的应用,尤其是低窗的使用,这些手法反映了他在考虑内部空间时同样注重对于建筑文脉及周围环境。比如西扎的马尔科?

德?卡纳韦泽斯的教堂,一个由西扎设计的朴素的白色建筑。大门背后是笔直的3m 宽的中间通道通向了圣坛,一个由西扎设计

的大理石的块体在圣坛后面,从白色的墙底升起了两个光口。它

们的长方形体量一直延伸,产生了一个虚幻的由光线造成的十字

架,这两道光口同时也为位于圣坛下面一层的殡仪馆提供了采

光。它给予观者一种奇特的感受,使人联想到安藤忠雄的“光的教

堂”等建筑。中殿左侧有一条长长的参观者也许已经注意却不明就里的低窗,它们使得教堂内礼拜的人群发现自己在礼拜的时候

可以知道自己身处何方,身处于哪里的教堂,周围环境是如何的。总之,西扎一生设计了许多的建筑,它们的主要特征就表现

为对文脉的尊重,对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的注重。西扎正是用这些

实际的建筑作品与创作思想来为西方的建筑界付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 凌.融合与平衡———阿尔多?西扎和他的七个作品[J ].

华中建筑,2000(4):34.

[2] 汪 原.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西扎[J ].中外建筑,1997

(6):21.

[3] 蔡凯臻.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J ].时代建

筑,2002(4):74.

The flow and unif ication of Alvaro Siza

L IANG Yu 2ming YUAN Ju 2pu

Abstract :It pointed out that Alvaro Siza was the most famous architect in Portugal ,and his main characteristics were to think much of con 2text ,unification of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The forming environment of Siza architectural thinking was introduced.His designed complex architectural space encapsulated the simple and plain appearance was displayed from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form and function complex ,architectural light application.

K ey w ords :context ,environment ,unification ,indigenous

?

14? 第35卷第23期2009年8月

梁宇鸣等:阿尔多?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电影《紫日》中俄国人形象分析

电影《紫日》1中俄国人形象分析 (吴继杰20120101101) 摘要:俄罗斯联邦国徽上的双头鹰,不但象征着俄罗斯横贯东西,疆域辽阔的地理形象,同时也象征着俄罗斯民族形象的双面性。电影是新兴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相比,其塑造的形象更为具体可观。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三部曲中的《紫日》,创造出了既有理性一面,又充满人性的俄国人形象,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俄国人单一的人物形象。《紫日》中俄国人形象的出现,既是导演兼编剧的冯小宁情感的抒发,更是中俄关系转变的一个体现。 关键词:《紫日》俄国人形象多重性 研究综述: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国,中俄两国边境线长达4300公里,历史上中俄两国的交流也十分频繁。中俄两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表现在各类文学作品里的俄国人形象也愈发全面具体,不但有大量俄国本土的艺术作品中的俄国人形象,更有大量中国人创作的俄国人形象。对俄国本土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以及他们的作品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几近饱和。中国的人由于很少有以俄国人形象为核心的作品,其作品中的俄国人形象零散破碎,研究难度较大。虽然中国作家所创造的俄国人形象研究起来比较困难,但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俄国本土作家笔下俄国人形象进行补充和重新解读,另一方也可以一窥中俄两国国际关系的转变。影视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相比较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影视文学可以对生活作出高度综合的反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通过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可以将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具象化,直观的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影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来研究中国人创造的俄国人形象,便可以弥补传统文学中其形象零散破碎的缺点。上海电影制片厂2001上映的《紫日》使用了一位俄国女兵作为贯穿全片的主角以及影片叙述者之一,在中国电影史上并不多见,所以选取这一部电影作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国人眼中的俄国人形象。 一、谨慎理性的老大哥 电影《紫日》所讲述的故事并不曲折,讲述了一位憨厚忠实的中国农民杨玉福2,被俄国红军救下后,与伤员一起转移到后方,但途中误入敌军军营,一场混战之后仅杨玉福和女军人娜佳3几人逃脱,但却在大兴安岭林区迷失方向,后又遇到日本女孩秋叶子4,几人一起为了逃出森林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电影中俄国人的形象也并不算多,除去电影前十几分钟里出现的俄国军人,就只剩下娜佳一人,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物,却生动饱满的刻画出了俄国人形象的多重性。首先表现的就是俄国人理性,严谨的一面。 在成功从日军军营突袭出来后,只剩杨玉福、娜佳和一名男军官。这名男军官电影中并没有过多的介绍,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他使用的武器并不同于娜佳等其他士兵是步枪,而是手 1上海电影制片厂2001年,导演冯小宁 2富大龙饰 3Anna Dzenilalova饰 4

绘画与建筑

贝聿铭先生在某次访谈中,一如既往地赞扬了立体主义绘画,说它对于现代建筑师们理解“新的空间”,起到了启发、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贝的这个提法,在他那一辈的建筑师和建筑史学家当中并不是奇谈,基本可以算作共识。现代建筑的倡导者们,柯布、密斯、格罗庇乌斯,都曾从毕加索、伯累克那里取过经。现代建筑的早期书写者们,吉迪翁、巴尔、希区柯克、班纳姆、科林.罗,更是愿意直接讨论诸如立体派与建筑。。。。。。。抽象绘画与建筑。概言之,书写现代建筑史的人,都曾喜欢用某种“绘画流派”的名头去为建筑设计的形象增光。 绘画与建筑到底有关系吗?或者说,有多大的关系?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又跟如今的建筑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问出口,往往会冒犯两个阵营里的人:对于通晓艺术史和绘画史的人来说,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像指腹为婚似地铁证如山。怎么今天的建筑可以不记挂绘画了?当初得了便宜的时候,怎么不会这么问;但在建筑史中,远离绘画如今倒有着一种别样的心情。1997年,在一次关于“立体主义与建筑”的年会上,知名的艺术史、建筑史学家波伊斯(Yve-Alain Bois)对于“是否存在着一种立体主义建筑”这么一个问题,回答说,“可能没有。例如,我在著名的杜尚-维龙设计的…立体主义住宅?身上,一点立体主义都没看出来。尽管我对布拉格的建筑知道的不多,我也同样说,所谓布拉格的立体主义建筑也没有一点立体主义”。讲了类似话的,还有研究柯布的专家凡.穆斯(Stanislaus von Moos)。Columina问,立体主义跟建筑有关系吗?凡.穆斯即刻回答,吉迪翁的大作中,格罗庇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和毕加索的《阿莱城姑娘》(L?Arlesienne)的并置如今看来基本不成立。凡.穆斯曾经是吉迪翁的秘书。凡.穆斯认为,当年,吉迪翁也不那么肯定是否能够在立体派绘画和包豪斯校舍之间建立起牢固的桥梁来。 但是,这座桥梁还是由吉迪翁建立了。早在1923年的一篇短文中,吉迪翁就在包豪斯校舍身上看到了“一场从文艺复兴的人本中心论向一种非人类立场的转移”,就像在克利、康定斯基、伊顿等人的画作中所发生的那样: “我们开始面向越来越深刻的、绝对的、精确的假设,就是所有的有机体都有它们自己的意义——特别是在突出的浪漫主义时期。那些树、那些草场和土地,都变成了类似人脸的可以解读的东西!立体主义试图走向下面的一步。它试图为我们开启无机和无定形性的世界。立体主义的绘画常常就像是透过一面显微镜看到的细胞纤维。包豪斯的努力就是要关注材料的秘密,打开那个无形世界的藏匿的生命。死亡的事物获得了面相和生命力。事物内部绝对的生命节奏被唤醒”。 最早被吉迪翁推崇的是《阿 城少女》

电影作品中的具象表达

电影作品中视觉具象表达的演变 人类社会由来己久的表达方式就是视觉表现,可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文字扮演了传承文化的主导角色。在当下多元文化格局中,我们的感官系统再一次被激活,人们开始重新重视文化中的视觉一面。电影,成为了今天我们视觉文化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具象表达。 电影是神奇的影像艺术,但刚开始它是以纪录生活的作用而存在的。直到后人逐步发现蒙太奇的叙事方式和技巧从而改变了它的地位。 电影是所有艺术行业中最具象的,最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 具像与抽象是相对立的,具象指的是思维从抽象向具体还原的过程和方法。人们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且更高于生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同样也是通过一些显而易见的镜头以及声音等元素来向受众传达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思想是抽象的,因为作者的专业背景所产生的思想,一般受众是很难理解的,但是经过电影的表达使得作者的意图变得明朗,使得一般受众易于接受。 然而这样的如此复杂多变的思想是很难用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让受众明了的,所以电影有着它独特的作用。 严格意义上说,电影是一门合作的艺术,非个人思想表达的艺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如:雕塑、音乐、美术等等艺术门类有着非常明显的千丝万缕般的联系!首先,电影里包含着几乎所有艺术类别,电影需要摄影师的构图技巧、需要美术师的画面布景、需要音乐家的节奏配合。它可以将所有艺术形式进行包容、汇合、整纪最后为达到为故事服务、为作者思想服务的效果。 虽说电影囊括了这么多的艺术表达形式,但电影与其他艺术表达形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1. 其他艺术门类都是个人思想表达的艺术,简单说,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自我的表达非常明显。而电影却做不到这一点,它需要各个部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所以作者不可能完整地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来。需要一个制作团队来完成整个电影的表现形式。 2. 电影是具象艺术。其他艺术形式都没有电影艺术表现得具象,比如美术还算比较接近(限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像雕塑、音乐,就很抽象了。简单说:音乐是激发人想像的一门艺术,而电影拍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 然而在一部电影中,作者只凭借各种镜头的切换来完全表现作者本人的思想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想达到作者传递思想的目的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形式通力合作。更少不了电影本身的镜头魅力,比如一朵花的含苞怒放过程可以和马的奔跑一样轻而易举地表现出来, 它给人带来一种现实的娱乐幻觉, 它使原来混沌迷茫的视觉无意识顿时敞亮。原先在视觉艺术的鉴赏活动中, 需要观看者凝神关注, 在仔细地对于细微末节的视觉搜寻中才能多少领悟到一些艺 术的韵味, 而现在则是视觉的画面扑面而来, 它可以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冲击, 进一步也给 我们的心灵带来冲击。心理学研究表明, 婴儿在学习语言后, 其心灵意识就开始从“想象态”逐渐转入“象征界”。这时成人世界的法则开始进入到他的头脑。成人生活的世界有许多信息对小孩来说是过于丰富了, 同时又不能提供给小孩非常充分的他所需要的东西, 这是一 个不能让他满足的世界。正是对无法重返的美好的想象界的留恋, 他不得不转向寻找各种替代的客体, 包括听故事、做游戏等等, 而这些故事或者游戏在成人世界看来却都是虚拟的。与此同时, 电影也充当了替代品的角色。“人类幼儿时期在主体与镜像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以幻觉、想象为基础的误识、误解的关系, 几乎都完整地留存在观众与银幕之间的关系中。”从这个意义上看, 电影是人的精神抚慰和补偿。看电影的时候, 人们被黑暗所包围, 不但切

浅析“具象表现绘画”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析“具象表现绘画”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乡土历史属于历史教学里面一类极具价值的史料。因此,这类教学里面运用乡土资源就具有自身的重要意义。其不但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掌握乡土知识,学习家乡的人文历史,更有利于锻炼学生全方位的研究分析能力,提升其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成效,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将其融入到历史课堂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这一课程的教学成效。 笔者身处的福建霞浦县属于是整个闽东地区最古老的县份,建县1730多年,向来被称作是“海滨邹鲁”。事实上,公元前1000多年,霞浦地区已经存在先民活动。所以这么多年的历史教学里,笔者都在不断地探讨怎么在日常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知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中具体渗透乡土资源呢?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上至盘古开天辟地,下至近现代的各种历史事件,可谓极为纷杂,许多历史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极为遥远,使得学生时常产生陌生感,无法有真切直观的认识,可是学生对于自己家乡历史却多少有一定的认识。借助乡土历史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真切的直观感受,意识到自己身边就有着活的历史印记,让学生构建起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理念。有助于对于历史课程构建起亲密感,更加便于其认识教科书中的内容。 在教学“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我给学生增加介绍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考古发现。告诉学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霞浦黄瓜山贝丘遗址里面出土的各类陶器等物品,经过鉴定是典型的3000-4000年前新石器时期产物,其表明早在这一时期,闽东也生活着一群同半坡等地齐名的农耕先民,据此可以看出霞浦拥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传承。在这一节课程里面增加上述乡土历史内容,让原来看起来颇为陌生的新石器时期历史同学生彼此间的距离缩小了很多。而在学生知晓了本地同样拥有这么久远的历史之后,必然也对于家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之情。 譬如开展“抗日战争”内容教学的时候,应当增加一些闽东地区民众的抗日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抗战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与对最终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认识到我党在全民族抗击外敌入侵之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然后笔者再向学生讲解“七七”事变后,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原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等四位霞邑四志士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毅然投笔从戎,徒步北上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转战抗日战场,这是我县人民抗日战争中值得抒写的一页。在教学“新中国的诞生”时,笔者向学生讲解百万雄师过大江后,霞浦城工部刘宜坤等人领导,通过“杯洒释兵权”于1949年6月14日“和平解放三沙”,后起义人员并配合解放军于6月17日解放霞浦城关。另外播放“霞浦解放”相关影像资料来

小说和电影在表达上的不同

浅析小说和电影在表达上的不同 表达思想的方式有很多种,声音文字画面影像。在这些纷繁的选择里,不管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是解读别人的思想,很多人都比较青睐通过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方式。本文将结合文学作品《飘》改变成电影《乱世佳人》为例,从作品本身以及作品受众两个角度来讨论电影和小说在表达上的不同。 从作品本身来说。首先小说和电影在表达方式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文字为主要的载体,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手段去表现作者的思想。无论是对于人物形象还是时代背景,文字的描写都必须是直接而充分的。如小说《飘》就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女主人公的家塔拉庄园的景色,以及随着美国内战而由兴到衰而后又在女主角的努力下恢复生机的具体情况。与小说相比,电影的表达手段就丰富了许多。从画面到台词再到演员的表现,都是小说所不具备的。在改编成电影之后,对于塔拉变化的描述就可以直接通过画面取景来反映,相比大篇幅的文字而言,更加直观具体。而小说中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是详细而直接的,而电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则只能通过演员的台词语言、面部表情来表现。《乱世佳人》正是有了两位演员到位的表演,才更加深刻经典。 也正是因为这个区别,使得小说《飘》整体更侧重时代背景的刻画和时代主题的反应,内战对整个国家以及每一位民众的影响,在

小说中都刻画的很具体。而改编后的电影,都直接通过画面布景来表达这一主题,在此之上,还加进去了很多男女主人公的对手戏。在反应了时代背景的同时,推进了情节的变化,更细腻的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使电影更像是一部史诗爱情片,爱情的成分比小说更浓重。 此外,电影和小说在表达主题时,采取的结构安排和叙事顺序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小说改编成电影之后,往往要考虑表达的主题侧重,为其自身的主题而服务的同时,表达不同的思想在结构安排和时间顺序上也会有一点区别。首先在详略安排上,通常电影和小说的安排都有出入,小说只能用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使得它在表现景色时代时,安排不能像电影一样用画面来反映,而必须花费一定的笔墨交代清楚以更好的表达主题。而在时间顺序上文学作品可完全按照时间推进,或者运用倒叙手法,但是倒叙在电影中运用似乎更为便捷有效。有时候为了表现故事的曲折性,很多电影会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故事更加具备可看性。例如美国经典电影《阿甘正传》在拍摄的时候,时间顺序就没有忠实于原著。而在飘这部作品中,完全是按照时间推进的,以时代的变迁反应美国内战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电影在这方面忠实于原著,没有做过多的改变。 从作品的受众出发,小说和电影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阿尔多_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2320040202 阿尔多?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收稿日期:2009203230 作者简介:梁宇鸣(19802),女,助教,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建筑系,湖北武汉 430083 原菊蒲(19812),女,硕士,讲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 430083 梁宇鸣 原菊蒲 摘 要:指出阿尔多?西扎(Alvaro Siza )是葡萄牙最著名的建筑师,他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文脉,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 一,介绍了西扎建筑思想的形成环境,并从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建筑光的运用两方面介绍了他的作品,展示了他所设计的简单、平实外表下,包裹着的极其复杂的建筑空间。关键词:文脉,环境,统一,本土性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阿尔多?西扎1933年生于葡萄牙马托西纽什,是当今数得着 的优秀建筑师之一,也是现在最有名的葡萄牙建筑师。他获得过密斯?范?德罗奖(1988年),普莱茨克奖(1992年),Praemium Im 2periale 奖等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奖。他的作品贯穿着葡萄牙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并且一直在葡萄牙的建筑舞台上担当着重要角色。 1 西扎建筑思想形成的要素 西扎的建筑很重视文脉,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空间的变化、目光的利用等等。他善于将现代主义和对实际方案的直接考虑进行极具个人主义的结合。在西扎的建筑作品与创作思想中,文脉的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但指当地的地形和周围景观,还包括当地的技术条件和经济能力。 西扎关于文脉的观念的形成与他所处的葡萄牙特别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他所生长的年代正是葡萄牙法西斯统治的时期。葡萄牙长期以来都是欧洲经济较落后的一个国家,但经过康乃馨革命后,从1975年起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西扎也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走向了世界。西扎长年在葡萄牙工作,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分别建造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因此建造条件是极不相同的,所以他的建筑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西扎前期的建筑多带有浓重的“本土性”的影子。 如果说西扎的将建筑与环境紧密联系使之融为一体的做法是属于前期的单一手法的话,那么运用多种的、成熟的手法于建筑同环境的统一上就显露出了他后期的成熟。当然西扎的建筑语言的发展和走上成熟还是和葡萄牙现代建筑艺术运动戏剧性的“发展”时期对应着,由于在后期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潮流,他认为必须参加有关现代化和城市意识的争论,他不再把自己禁闭在本国这样一个小环境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间,从波尔图到中国澳门,从柏林的建筑群到威尼斯的最新住宅区,从葡萄牙波尔图建筑学院到西班牙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他四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新思想和新发现。他试图摆脱“地方性”的束缚,并希望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表现自己的建筑艺术及思想;他竭力争取达到诗的意境与不同主张的争论之间的妥协,竭力用新潮的简朴要求来反对后现代派的科技随意性。 西扎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受三个人的影响。他的建筑思想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也是葡萄牙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人们被现代主义、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影响着,关注与研究的是自然与空间的关系。那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柯布西耶和阿尔托式的建筑。西扎早期的作品如上述的博阿?诺瓦餐厅与茶室等建筑就是这种地方主义的典型作品。尤其是西扎的住宅建筑,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子。“外部轮廓简单,内部构造复杂”是柯布与西扎的建筑具有的相同特征。在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给西扎最直接的影响当数阿尔瓦?阿尔托。 还有一位对西扎影响深远的人就是费尔南多?塔沃拉———西诗文、书画与工艺结合的装修形式,以及各式门窗棂格、装饰纹样;属于第二层面的,庭院式布局的空间韵律、自然与建筑互补的环境设计,诗情画意、充满人文精神的造园艺术,形、数、色、方位的表象与隐喻的象征手法;属于第三层面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注重环境效应的“风水”思想,阴阳对立、互动、相应的哲学思维和“身、心、气”合一的养生观等等。它们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理和智慧。 地方主义对于现代的价值还需我们在新建筑的创作中去发掘,去感知。我们学习柯利亚的作品,研究他的创作思想,结合我 们自己的实际,寻求地方主义的现代价值成为我们创作的一个永恒话题。参考文献:[1] 王 辉.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利亚[J ].世界建筑,1990 (6):68272.[2] 邹得侬,刘少红,赵建波.中国地域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J ].建筑学报,2002(5):427.[3] 邹晨亮.浅谈批判的地域主义及思辩[J ].山西建筑,2008, 34(3):34235.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 value of localism T ONG Yi 2ping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meaning of localism ,by studying the works of Indian architect ,Charles Corres ,whose creative idea was studied and discussed ,and contacting with status of architecture in China ,it pointed out that tradition would be understood not only from style ,but also from the depth of culture ,so as to continue the aesthetic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K ey w ords :localism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vergence ,modern value ? 04?第35卷第23期2009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23Aug. 2009

西扎简介

建筑师简介: 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师,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 主要成就: 2011 9月获UIA国际建协建筑杰出贡献奖(国际建协金奖) 1992普利兹克奖 建筑特色: 1.乡土情结 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地方”与“乡土”的形式敏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代表作品:波诺瓦茶室(Boa Nova Tea House,Portugal,1958-1961) 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项形式,使其如同是从满布岩石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平面布局,反映了建筑与地质结构相适应的处理方法;空间中多样的门窗开口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增强着室内与周边景观之间的联系;出挑很深的屋檐,把红木天花延伸至室外,形成一个减弱当地强烈阳光的防护;加上覆盖暖红板瓦的单坡屋顶,木窗木板的装修,白色粉墙等源自于地中海岸传统的建筑构造的运用……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了西扎对于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求。 2.极简主义 西扎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代表作品:圣玛利亚教堂设计(Santa Maria Church and Parish Center,Marco de Canavezes,Portugal,1990-1996) 教堂的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建筑体量之间,超高尺度的门扇便使得身临其下的人们顿时感受到了教堂的庄严肃穆;教堂的精神性集中体现于室内的用光,一侧的墙体呈弧形突出,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而紧靠着天棚的三个大窗,则将圣洁而神秘的光线也由此从头顶播撒下来——这使人容易联想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的名作朗香(Ronchamp)教堂,它同样也采用了厚重墙体的塑性来操作光线——这面厚重的墙体使光线显得遥远而圣洁。这是传统的教堂模式,但其造型却是现代手法。 3.尊重环境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境的本身特性,即所谓“场所精神”。他认为,新的建筑应该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代表作品:加里西亚当代艺术中心(Galician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Santiago de Compostela,Spain,1988-1996) 这里地段东北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修道院,西南向散落着城市住宅,西侧是一个地形起伏错落的公园,东侧紧邻着波那瓦(Bonaval)公墓。面对基地中的种种矛盾,西扎将建筑东侧外墙略微退后,与波那瓦公墓之间让出一定的空间;西侧则与城市街道紧邻。在两个长方形为主的体量的错动下,形成了若干了个楔形空间,这与公园的曲折地形取得了呼应。内部流线也取曲折之态,最后汇聚于屋顶平台。这里可以展览雕塑作品,同时也可以眺望修道院和全城的景象。

对绘画的具象与抽象不同表现的思考

对绘画的具象与抽象不同表现的思考 浅析绘画的具象与抽象的关系 具象表现绘画一词是法国艺术评论家让·克莱尔在1975 年法国策展中使用的,他用这个词来形容欧洲一批“画家中的画家”,来概括那些认真观察细微真实的事物,注重表现视觉真实和精神的画家的作品特征 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绘画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的,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人类早期绘画并不注重抽象这一概念。在古代中国,画家们崇尚写实,认为艺术应该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并提出“实对”“览之若面”和“以形写神”,“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等观点。在早期西方也是一样,人们研究了透视、解剖、光影等科学规律,将它们与艺术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写实成就。而后来东西方都接受了抽象画法,并以西方更为突出,并对东方绘画产生重大

影响。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艺术,总的趋势是从具象到抽象和多元化,也是从对抽象的无意识走向对抽象的认知和运用的过程。这是随着对社会和艺术的认知而必然产生的变化。 具象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抽象画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之处。在情感表达方面具象化便于理解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但是表达会收到一些局限,而抽象画虽然不易理解,欣赏水平低还有可能看不懂但抽象画可以更自由的表现作者情感没有过多的客观因素制约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应当注意的是抽象并不是信笔涂鸦,而是经过长久写生创作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概括性且具有哲理的艺术精华,没有很多年的绘画经验和艺术修养是不可能创作出抽象作品的。 抽象画虽然已被世人所接受但是这不意味着单纯的抽象画 可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多元化的绘画艺术,两类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它们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实际上抽象和具象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人们总是喜欢将具象和抽象对立起来,很少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其实在具象的事物中本来就存在很多抽象的因素,具象绘画中离不开抽象性的存在,具象性和抽象性始终并存。无论在哪种具象绘画风格的作品中,都有抽象性存在的独特方式以及其所表达的特殊审美意义。

!影视鉴赏习题及答案

简述题 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电视连续剧与情节系列剧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 6、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与普多夫金蒙太奇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7、一般电影故事的结构方式和叙事特点是什么? 8、影视艺术作品生产和制作的一般过程。 9、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区别是什么? 分析题 1、试述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和电影故事的结构特点。 2、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4、试述影视编导与观众的关系。 5、怎样正确看待纪录片在取材立意上的三大传统?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杂耍蒙太奇 长镜头理论 新好莱坞 情景喜剧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选做4题) 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电视连续剧与情节系列剧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0分) 电影的本质是对生活的纪录,所以蒙太奇理论是违背电影本质的。 四、论述下面的问题(任选2题共40分) 1、试述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和电影故事的结构特点。 2、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杂耍蒙太奇用尺数较短的镜头作闪现式切分。 长镜头理论巴赞理论的简单称谓。指原则上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尊重,对时间空间完整性的尊重。 新好莱坞相对于经典好莱坞而言的,指60—70年代好莱坞调整策略之后出现的一批青年导演以及他们制作的面向年轻一代观众的“反传统”电影。 情景喜剧是美国电视剧中的一种主要类型,是以30分钟为一个单元的系列喜剧。 二、问答 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联系:共同创造和发现了蒙太奇区别:格是在实践上,爱是在理论上。 2、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电影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艺术、绘画艺术、表演艺术等的综合性上。 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纪录实事达到与历史事件同步的功能;缩小文化差异加速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对意识形态的左右功能。 4、电视连续剧和系列剧在结构上的区别:连续剧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在整体 上是封闭的,但每一集是向下一集开放的。系列剧每一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与集之间是封闭的,但整体上又是开放的,根据观众要求决定其长短。 三、判断正误 错。原因:电影对生活的纪录只是其特点之一而不是全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叙事和表意功能,所以,蒙太奇理论并不违背电影的本质。 四、论述题。 1、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是镜头、场面、段落;电影故事的结构方式是:开头部分、 展开部分、结局部分。

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

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 一)直观 塞尚认为:“绘画是一种以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贾克梅蒂也说过:“绘画只是一种看的方式”。这里要讨论的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它首先是从直观地看展开的。具象表现绘画的直观因为具有哲学现象学方法的性质。因此也称此直观为“现象学的看”。按海德格尔言之:“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本身所显现的那样看它”。简单地说,现象学的看就是“如其所是”地看。这种看被理解为能够明晰地切中显示的东西。这种明晰性不再是感觉主义、自然主义的清楚乎合,传统的自然主义把看和看见的现象,不加思索的视之为毫无问题、本就如此的先在的结果。事实上,人的看往往带着各种先入为主的现成之见,这种带着成见的视觉经验,当然失去了事物本身的原初性。因此,这里主张对看进行一番严密的检视,达到“回到事情本身”如其所是地看。下面分三点来论述: 1、悬置(epoche) 它是现象学方法的一个基本方法,在绘画上来说,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将一切事物对象自身直接显现的直观现象经验之外的东西,暂时悬褂搁置起来。那些先入为主的美学观点,现成的绘画规范等——例如画素描时,一来就是“三大面五调子”,画空间时,一来就是用了五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焦点透视法,并非严格按照当时看见的现象来试图描绘。悬置的方法正如贾克梅蒂所说:“重要的是避免一切先入之见,试图只看那些当下存在的东西。” 2、纯粹直观 通过“悬置”的方法,让我们还原纯粹的直观。换言之纯粹意识的直观,在纯粹意识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之中研究对象直接显现的现象。让绘画中的观看,严格限定在事物对象自身直接显现的直观经验之中。 3、质疑 “我看见的就是如此吗?”这是在绘画观看过程中不断发出质疑,它令观看成为一种严格的慎思;它也是对事物的一种发问,一种邀请,一种呼唤,呼唤那些可能到来的存在的东西来临。 二)境域构成 现象学的看,使我们看到一个无前提的严格的看的起点,无论如何,看就是一种视觉意识。现象学对意识的分析认为,意识具有从主体超越出去指向客体事物对象,如箭中靶的作用,意识的这种作用成为意向作用(noesis)。意向作用在主客体之间协调联系,构成意识对象(noema)。此意识对象既不能视为现实对象,或如现实主义那样认为是客观事物在主观的被动反映,也不能视之为纯粹的主观产物,一如表现主义那样的“内在需要”的主观给定结果。现象学的意识对象,是主客的统一体,它包括意识对象和其被给予的方式。胡塞尔说:“它是被构成的,也是被看见的”,而且,无论如何“意识总是事物的意识” 贾克梅蒂谈到塞尚的新方法时曾经说过:“显然,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对他来说,只是向现实走进一点点的方式,而对于山和苹果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意向作用如何构成对象,

影视作品翻译

(一)商业价值原则 电影是同时兼备商业性和文化性的产物,而且其商业特点也是突出的。因此,电影制造商和导演的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利润。同时,影片还必须要有商业价值。电影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电影片名对观众的吸引力度。电影的片名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票房的好与坏。译者要充分掌握翻译语言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才能制作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欢迎的电影片名,并激发其观看电影的欲望。 比如电影“Ghost”,故事叙述了一个演员目睹了罪犯的整个犯罪过程,结果被谋杀,但灵魂却留在了人间。因很担心女朋友的安全,所以他想借助神的能力和他的女朋友交流,告诉女朋友的处境多有危险。最终在巫师的帮助下杀死了凶手,保护了女朋友的安全。此影片中,主人公以他的个人情感表达感动了无数观众。这就是我们翻译电影片名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要点来进行翻译。切勿直接翻译成“鬼”,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观众对电影的情节产生误区。此外,这部电影与中国的《聊斋》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为了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看起来更有新意并有吸引力,译者把它翻译为“人鬼情未了”。 此外,商业价值的另一个特点是,电影作品的片名不但要求新奇,还要善于制造悬念以及浪漫的气氛。如:电影“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The Net”译为“网络惊魂”。此类电影作品的片名就显得非常新颖、独特、精彩。电影“The Rock”译为“勇闯夺命岛”或者“石破天惊”也恰当不过。以上此类电影作品的片名翻译就成功的把艺术和商业密切联系了起来。 (二)信息价值原则电影片名翻译要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相统一,也就是信息价值等价,这是最基本的翻译原则。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作品的片名包含有较强的信息内容。电影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洁明了,但一个人物,一个词却含有大量的信息内容。“True Lies”(《真实的谎言》);“Meet the Parents”(《拜见岳父大人》)。这两部影片片名浅显易懂,让观众一看到它就知道是哪种类型的影片。“the Sound of Music”(《仙乐飘飘何处闻》),而此类片名仅仅只适合各类歌舞片。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知道原译名是不同于其实际内容的。 (三)文化价值原则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文化特征是最困难的翻译内容。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文化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电影原片名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以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比如,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七宗罪)。这部电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黑暗的背景,讲述了一个极其富有哲学意义的犯罪故事:一个杀人如狂的凶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2)

普利兹克奖(1979-2013) 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 美国 (1)代表作品: 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HouseNewCanaan 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CrystalCathedralGardenGrove 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BuildingNewYork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时100 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2)设计概念: 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 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Barragán墨西哥 (1)代表作品: 1948 巴拉干住宅CasaLuisBarragan 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Galves 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Cristobal ★巴拉干住宅: 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 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三、1981年詹姆斯·斯特林JamesStirling 英国 (1)代表作品: 1959 莱斯特大学工程楼 1968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 1983 新斯图加特州立绘画馆 ★新斯图加特州立绘画馆: ①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局部采用古典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井。整体 上的古典主义又戏谑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幕墙,粉红色的巨大扶手,莫名其妙的结构细节等。现代主义,波谱风格和古典主义被塞在一起,造成古怪的效果,戏谑,冷嘲热

2016尔雅影视鉴赏期末考试答案(去选项简洁版)

1 下列哪部电影是要表现工业文明对人的压抑?() 正确答案: C 2 所谓“戏剧的戏核”是指()。 正确答案: B 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影视鉴赏的三种境界:() 正确答案: B 4 理论界认为,电影和喜剧两个体系的分水岭是()。 正确答案: A 5 口号“电影要与戏剧离婚”在中国提出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D 6 下列电影中,张艺谋没有担任摄影师,而担任主演的是()。正确答案: A 7 《自由在引导着人民》作品中,女神旁边是一个()。 正确答案: A 8

张艺谋的电影中被称为“小品风格”的是()。 正确答案: D 9 《他们都有病》的导演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香港得以发展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 下列关于电影表演里的后现代,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 意大利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作品不包括()。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面对如今的电影,我们要反思、批判()。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戏剧化的电影美学最集中、做到最好的代表是()。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5 现代主义的电影强调()。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中核心戏剧冲突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7 以下不是小说改编的电影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8 下列主张,不属于中国80年代新纪录电影运动中第四代导演倡导的是()。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9 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划分情况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0 以下不属于语言艺术的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1 讲述手段上,电影《英雄》相比《罗生门》有所创意的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2 《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最佳视角

浅析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最佳视角 - 内容提要:目前,自四大名著翻拍之后,观众评论甚为强烈,使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陷入窘地,但未能阻止其发展趋势。本文以当前各类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例,探讨一下当今社会背景下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最佳视角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影视作品历史题材最佳视角 英文摘要: At present, after four big classics reversioning, the audience had strong comments, making the historical subject i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nto a corner, but failling to stop its development trend. This paper on the subject of histor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s an example,to discuss the best angl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he historical subject i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n today's social background 影视作为新生的艺术门类,在当今的社会文化形式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近些年,随着影视作品的不断增多,使观众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鉴赏和评论意识。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因其有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的参照,在通过影视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历史本身的事实是固定不变的,但选择不同的视角表达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的不同视角表现 1.领袖人物 都说“时势造英雄”,古往今来,每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几个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他们或许文采出众,足智多谋,或许英勇善战,重情重义。在影视作品中,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这些人物经常会被搬上荧幕,讲述他们的平生经历以及人格魅力。像1991年的电影《周恩来》以文革时期为背景,讲述在这样一个政治时期下,周总理力挽狂澜,于真正的反革命集团斗智斗勇,在最关键的时期挽救了中国,有对人民的深情,有对老同志的关怀,有对反革命斗争的睿智,一幕幕体现了一个伟人的形象。过去,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多是政治、历史的书写,单纯重现了领袖人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但伴随中国电影的发展,很多电影人凭借自己对历史的感悟,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连同重大事件本身一并进行细节创作,达到了人格化的书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已经成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圭臬。(苗春顾彩玉《尊重历史尊重人性——近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发展和新变》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重大事件 历史的发展进步,时代的变迁总是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如今的影视作品中,不乏对历史事件的经典再现。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大转折,导演张黎、成龙共同打造了群星云集的巨制电影《辛亥革命》,电影虽以孙中山为主线,但剧情内容将辛亥革命期间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一一整体有序的表现出来,充斥着革命的时代气息,表现方式刚柔兼备,情节详略分明。对于事件型的影视作品,首先必须保证对故事前因后果的完整叙述,并且突出其历史意义和重要影响。其最终效果体现在如何设计叙述结构,表现技巧,和重要人物的鲜明特征上。相比较而言,最近刚上映的古代历史电影《鸿门宴》则以相对夸张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故事发展的戏剧性,其在情节结构上采用了讲述而非叙述的的方式,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故事的讲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同样是以事件为视角,前者因其政治性色彩较强,表达相对保守,严肃。后者则较为开放,更加突出艺术的创造性。 3.爱情故事 在文学作品中,爱情和生命是永恒不变的两大主题。影视作品也不例外,每一部撼动人心的影视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会有爱情故事的的牵连。对于历史性题材的影视作品,情节主题

舞蹈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

舞蹈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 (原作者:檀鹏)[摘要] 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作品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因舞蹈具有传情达意、烘托气氛、展开情节的特性,成为电影作品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电影中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的运用,提升电影作品的观赏性及艺术性。就目前而言,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已经形成了几种行之有效运用模式,如,个别人物内心情感的独舞,戏剧化和情节化的群舞,还有烘托气氛的非情节性舞蹈等,为电影展现剧情、刻画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电影;舞蹈;非情节性 如果将电影比作皇冠,舞蹈就是这顶皇冠上的宝石,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和生命的活力。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对舞蹈的本质作了探讨,“…舞?是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和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艺术家在这时失落自己于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从深不可测的玄冥境界中升华而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在这时,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1]电影是综合性艺术而舞蹈也是在时空中表达情感的综合艺术。两者具有不言而喻的默契,也正是源于此,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并且有时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国影片《红菱艳》是部不可多得的能将舞蹈语汇与电影语汇天衣无缝地融合的作品。电影讲述的是女芭蕾舞演员在梦想与爱情间的痛苦抉择,她徘徊于具有强烈占有欲的音乐天才和一个排斥爱情的制作人之间,她的舞蹈不是才华的炫耀,而是情感的体现和升华。有大段的舞蹈场面在影片中出现,导演通过高超处理手法,使得影片非但不枯燥反而让不懂舞蹈的人也能看懂。舞蹈与电影的结合为人们呈现出新时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而舞蹈运用的多元化正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随着技术手段、理念的深化发展,舞蹈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舞蹈是用肢体语言作为表现方式的,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殊表现形式,其特有的时空性为舞蹈提供了广阔的表现平台,同时舞蹈也为电影作品的表达起到了辅助作用。虽然在表现形式上越来越丰富,但舞蹈在电影中大都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舞蹈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最为单纯的方式,是语言及歌唱不足以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时采取的表达方式。我国老一辈舞蹈家梁伦说:“音乐、诗、舞蹈都是适宜于表现强烈情感的艺术,你没有强烈的感受、冲动,不要写诗、写音乐、创作舞蹈。舞蹈甚至比诗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还要强烈。”[2] 舞蹈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特性,在电影中发挥了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及效果。比如电影《雨中曲》被誉为美国“国宝级”影片,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影片中金·凯利开创了在街头、车顶、桌椅上舞蹈的先例。场景中,路灯、雨伞甚至积水都成为表达人物情感的手段,舞者并不是在形式上作秀而是用真情实感的舞蹈,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使观者在完全无需言语的情况下而被感动,成为了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电影《跳出我天地》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男孩,破除重重阻碍追求自己的舞蹈梦想之路。Billy的父亲和哥哥都是矿工,希望通过学习拳击让Billy变得强壮,而Billy天生就喜欢音乐和舞蹈,于是就用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