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中心 2013 年 11 月4日

学 院

机电

年级、专业、班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指导 教师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实验相关基础知识、理论)

三、实验过程原始记录(程序界面、代码、设计调试过程描述等)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图

(一) 用实验箱构成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1。

图2-1

G(S)= -R 2

/R 1

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2。

图2-2

G(S)=-K/(TS+1) K=R 2

/R 1

, T=R 2

C

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3。

图2-3

G(S)=-1/TS T=RC

4.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4。

图2-4

G(S)=-RCS

5.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5。

图2-5

G(S)=-K(TS+1) K=R 2

/R 1

,T=R 2

C

6.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6。

图2-6

G(S)=K(1+1/TS) K=R 2

/R 1

, T=R 2

C

实验截图

1.比例环节

2.惯性环节

3.积分环节

4.微分环节

5.比例+微分环节

6.比例+积分环节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

1.各环节的响应曲线如上所示。

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用计算机测量各典型环

自动控制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分数:实验题目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办法。 2、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四、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下 当R2=200K时,其输出波形如下图:

由上图可得,实际K=2449/1029=2.37 理论值K=2 误差:y=|k`- k|/ k *100% =|2.37-2|/2*100% =18.5% 当R2=400K时,其输出波形如下图: 由上图可得,实际K=4389/1029=4.27 理论值K=4 误差:y=|k`- k|/ k *100% =|4.27-4|/4*100% =6.75% 数据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比例环节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响应快,一旦有输入信号,输出立即响应。且实际K存在一定误差,分析电路可知,误差是由R1、R2的实际值存在偏差而导致的,同时和放大器的结构参数也有关系。 2、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下 G(S)=-K/TS+1 K=R2/R1 T=R2C 当C=1uF 时,其输出波形如下图: 由上图可得,实际T=0.076s 理论值T=0.1s 误差:η1=|T`- T|/ T *100% =|0.076-0.1|/0.1*100% =24% 当C=2uF 时,其输出波形如下图: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描述方法; 2.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掌握控制时域分析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系统数学模型的几种表示方法 (1)传递函数模型 G(s)=tf() (2)零极点模型 G(s)=zpk(z,p,k) 其中,G(s)= 将零点、极点及K值输入即可建立零极点模型。 z=[-z1,-z …,-z m] p=[-p1,-p …,-p] k=k (3)多项式求根的函数:roots ( ) 调用格式: z=roots(a) 其中:z — 各个根所构成的向量 a — 多项式系数向量 (4)两种模型之间的转换函数: [z ,p ,k]=tf2zp(num , den) %传递函数模型向零极点传递函数的转换 [num , den ]=zp2tf(z ,p ,k) %零极点传递函数向传递函数模型的转换 (5)feedback()函数:系统反馈连接

调用格式:sys=feedback(s1,s2,sign) 其中,s1为前向通道传递函数,s2为反馈通道传递函数,sign=-1时,表示系统为单位负反馈;sign=1时,表示系统为单位正反馈。 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1)求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用roots函数); 判断以为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而构成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稳定性,指出系统的闭环特征根的值: 可编程如下: numg=1; deng=[1 1 2 23]; numf=1; denf=1; [num,den]= feedback(numg,deng,numf,denf,-1); roots(den) (2)化为零极点模型,看极点是否在s右半平面(用pzmap); 3.控制系统根轨迹绘制 rlocus() 函数:功能为求系统根轨迹 rlocfind():计算给定根的根轨迹增益 sgrid()函数:绘制连续时间系统根轨迹和零极点图中的阻尼系数和自然频率栅格线 4.线性系统时间响应分析 step( )函数---求系统阶跃响应 impulse( )函数:求取系统的脉冲响应 lsim( )函数:求系统的任意输入下的仿真 三、实验报告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控制系统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2.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4.掌握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5.分析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与传递函数参数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设备 PC 机,MATLAB 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1.作以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0 210)(2++=s s s G 2.分别改变该系统的ζ和n ω,观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 3.作该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 四、实验原理 1. 建立系统模型 在MATLAB 下,系统数学模型有三种描述方式,在本实验中只用到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模型。 (1)多项式模型 num 表示分子多项式的系数,den 表示分母多项式的系数,以行向量的方式 输入。例如,程序为 num=[0 1 3]; %分子多项式系数 den=[1 2 2 1]; %分母多项式系数 printsys (num, den) %构造传递函数并显示 (2)零极点模型 z 表示零点,p 表示极点,以行向量的方式输入,k 表示增益。例如,程序为 k=2; %赋增益值,标量 z=[1]; %赋零点值,向量 p=[-1 2 -3]; %赋极点值,向量 [num, den]=zp2tf(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成多项式模型 printsys(num, den) %构造传递函数并显示 (3)相关MATLAB 函数 函数tf(num, den) 用来建立控制系统的多项式模型; 函数zpk(z, p, k)用来建立控制系统的零极点模型; [num, den]=zp2tf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成多项式模型 [z, p, k]=tf2zp (num, den) %多项式模型转换成零极点模型 [num, den]=ord2(ωn , ξ) %用来建立二阶系统标准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信息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基础实验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班级:200908030301 学号:2009080303101 指导教师:成绩: 2011年12 月02 日

目录 目录...................................................................................................................................................................... - 1 - 实验1:根轨迹的绘制及系统分析. (1) 1、实验目的 (1) 2、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1) 3、实验容、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1附录(实验用Matlab源程序代码) (5) 实验2: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 (7) 1、实验目的 (7) 2、实验任务 (7) 3、实验容、实验结果及分析 (7) 实验2附录(实验用Matlab源程序代码) (10)

实验1:根轨迹的绘制及系统分析 1、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MATLAB 软件绘制根轨迹图形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根轨迹图的了解; 3.利用所绘制根轨迹图形分析系统性能。 2、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实验设备:每人一台计算机奔腾系列以上计算机,配置硬盘≥2G ,存≥64M 。 实验软件:WINDOWS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或WINDOWS 2000),并安装MATLAB 语言编程环境。 3、实验容、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实验中各系统均为负反馈控制系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形式为: 1 1 () ()()() m i i n j j K s z G s H s s p ==-= -∏∏ (一)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如下形式: (1)()()(1)(2)K G s H s s s =++ (2)(3) ()()(1)(2)K s G s H s s s +=++ (3)(3) ()()(1)(2)K s G s H s s s -=++ (4)()()(1)(2)(3) K G s H s s s s = +++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相应 .1 实验目的 1. 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 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3. 学习用Multisim 、MATLAB 仿真软件对实验内容中的电路进行仿真。 .2 实验原理 典型环节的概念对系统建模、分析和研究很有用,但应强调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是对各种物理系统元、部件的机理和特性高度理想化以后的结果,重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 典型模型的确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忠实地描述那些元、部件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 1.模拟典型环节是将运算放大器视为满足以下条件的理想放大器: (1) 输入阻抗为∞。流入运算放大器的电流为零,同时输出阻抗为零; (2) 电压增益为∞: (3) 通频带为∞: (4) 输入与输出之间呈线性特性: 2.实际模拟典型环节: (1) 实际运算放大器输出幅值受其电源限制是非线性的,实际运算放大器是有惯性的。 (2) 对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和振荡环节,只要控制了输入量的大小或是输入量施加的时间的长短(对于积分或比例积分环节),不使其输出工作在工作期间内达到饱和值,则非线性因素对上述环节特性的影响可以避免.但对模拟比例微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的影响则无法避免,其模拟输出只能达到有限的最高饱和值。 (3) 实际运放有惯性,它对所有模拟惯性环节的暂态响应都有影响,但情况又有较大的不同。 3.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 (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所示,及传递函数为: 1 2)(R R S G -=

.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 2.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2所示,及传递函数为: 其中1 2R R K = T=R 2 C 图.2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3.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3所示,其传递函数为: 1 11R /1/)(21212212+-=+-=+-=-=TS K CS R R R CS R CS R Z Z S G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1

HEFEI UNIVERSITY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9自动化(1)班 姓名 完成时间 2011.12.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环境,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期我们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下面主要介绍下我对这门课前五章的认识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初是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1)零极点表达式: (2)时间常数表达式: 2.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的组成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用符号“→”表示。(2)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 3.梅逊公式

其中:Δ=1-La+LbLc-LdLeLf+...成为特征试。 Pi: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传递函数 Δi:在Δ中,将与第i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余子式。 La:所有单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Lc:两两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L: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指反馈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只积并且包含表示反馈极性的正负号。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 1.ζ、ωn坐标轴上表示如下: (1)闭环主导 极点:

当一个极点距离虚轴较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极点和零点,并且该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应比其他极点的实部绝对值小5倍以上。(2)对于任何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由如下的关系: ①系统的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2.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 劳斯判据指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否则系统不稳定,而且第一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某行第一列元素为零而该行元素不全为零时——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代替第一列的零元素参与计算,表格计算完成后再令ε→0。 ⑵某行元素全部为零时—利用上一行元素构成辅助方程,对辅助方程求导得到新的方程,用新方程的系数代替该行的零元素继续计算。 3.稳态误差 (1)定义: (2)各种误差系数的定义公式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相应 .1 实验目的 1. 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 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3. 学习用Multisim、MATLAB仿真软件对实验容中的电路进行仿真。 .2 实验原理 典型环节的概念对系统建模、分析和研究很有用,但应强调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是对各种物理系统元、部件的机理和特性高度理想化以后的结果,重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典型模型的确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忠实地描述那些元、部件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 1.模拟典型环节是将运算放大器视为满足以下条件的理想放大器: (1) 输入阻抗为∞。流入运算放大器的电流为零,同时输出阻抗为零; (2) 电压增益为∞: (3) 通频带为∞: (4) 输入与输出之间呈线性特性: 2.实际模拟典型环节: (1) 实际运算放大器输出幅值受其电源限制是非线性的,实际运算放大器是有惯性的。 (2) 对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和振荡环节,只要控制了输入量的大小或是输入量施加的时间的长短(对于积分或比例积分环节),不使其输出工作在工作期间达到饱和值,则非线性因素对上述环节特性的影响可以避免.但对模拟比例微分环节和微

分环节的影响则无法避免,其模拟输出只能达到有限的最高饱和值。 (3) 实际运放有惯性,它对所有模拟惯性环节的暂态响应都有影响,但情况又有较大的不同。 3.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 (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所示,及传递函数为: 1 2)(R R S G -= .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 2.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2所示,及传递函数为: 其中1 2R R K = T=R 2C 1 11R /1/)(21212212+-=+-=+-=-=TS K CS R R R CS R CS R Z Z S G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图3-5所示系统。其输入-输出关系为 1 1 111)()(+= +=Ts s K s R s C (3-3) 式中K T 1 = ,因为方程(3-3)对应的微分方程的最高阶次是1,故称一阶系统。 实际上,这个系统是一个非周期环节,T 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一、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因为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s 1,将s s R 1)(=代入方程(3-3),得 s Ts s C 1 11)(+= 将)(s C 展开成部分分式,有 11()1C s s s T =- + (3-4) 对方程(3-4)进行拉氏反变换,并用)(t h 表示阶跃响应)(t C ,有 t T e t h 1 1)(--= 0t ≥ (3-5) 由方程(3-5)可以看出,输出量)(t h 的初始值等于零,而最终将趋于1。常数项“1”是由s 1反变换得到的,显然,该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外作用相似(本例为相同),由于它在稳态过程中仍起作用,故称为稳态分量 (稳态响应)。方程(3-5)中第二项由1 1/()s T +反变换得到, 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取决于传递函数1/(1)Ts +的极点,即系统特 征方程()10D s Ts =+=的根(1/)T -在复平 面中的位置,若根处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如图3-6(a)所示,则随着时间 t 的增加, 它将逐渐衰减, 最后趋于零 (如图3-6(b) 所示),称为瞬态响应。可见,阶跃响应曲线具有非振荡特性,故也称为非周期响应。 显然,这是一条指数响应曲线,其初始斜率等于1/T ,即 T e T dt dh t t T t 1 |1|01 0===-= (3-6) 这就是说,假如系统始终保持初始响应速度不变,那么当T t =时, 输出量就能达到稳态值。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控制系统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 加深典型环节的概念在系统建模、分析、研究中作用的认识。 4. 加深对模拟电路——传递函数——响应曲线的联系和理解。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 根据数学模型的相似原理,我们应用电子元件模拟工程系统中的典型环节,然后加入典型测试信号,测试环节的输出响应。反之,从实测的输出响应也可以求得未知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各个参数。 模拟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利用模拟装置中的运算部件,采用逐项积分法,进行适当的组合,构成典型环节传递函数模拟结构图;第二种方法将运算放大器与不同的输入网络、反馈网络组合,构成传递函数模拟线路图,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复合网络法。本节介绍第二种方法。 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构成相应的模拟系统。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图1-1 模拟实验基本测量原理 模拟系统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不同的R-C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 典型环节,如图1-2所示。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由R、C构成。 基于图中A点的电位为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2得:

1 21 0)(Z Z u u s G - =-= 由上式可求得由下列模拟电路组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2.一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s r d t t t ,,的测量方法: 利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值,带入公式算出一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d t :响应曲线第一次到达其终值∞ y 一半所需的时间。 r t :响应曲线从终值∞y %10上升到终值∞ y % 90所需的时间。 s t :响应曲线从0到达终值∞y 95%所需的时间。 3.实验线路与原理(注:输入加在反相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 1.比例环节 K R R Z Z s G -=- =- =1 21 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响应曲线如图1-3。 K ——放大系数。K 是比例环节的特征量,它表示阶跃输入后,输出与输 入的比例关系,可以从响应曲线上求出。改变1R 或2R 的电阻值便可以改变比例 图1-2 运放的反馈连接 t K -1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中心 2013 年 11 月4日 学 院 机电 年级、专业、班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指导 教师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实验相关基础知识、理论) 三、实验过程原始记录(程序界面、代码、设计调试过程描述等)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图 (一) 用实验箱构成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1。 图2-1 G(S)= -R 2 /R 1 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2。

图2-2 G(S)=-K/(TS+1) K=R 2 /R 1 , T=R 2 C 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3。 图2-3 G(S)=-1/TS T=RC 4.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4。

图2-4 G(S)=-RCS 5.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5。 图2-5 G(S)=-K(TS+1) K=R 2 /R 1 ,T=R 2 C 6.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2-6。 图2-6 G(S)=K(1+1/TS) K=R 2 /R 1 , T=R 2 C

实验截图 1.比例环节 2.惯性环节

3.积分环节 4.微分环节 5.比例+微分环节

阶跃响应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13级电信<1>班 学号: 20131060104 姓名:李重阳

实验一 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测量RLC 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的波形和有关参数,并研究其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响应状态的影响; 2.掌握有关信号时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说明 实验如图1-1所示为RLC 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的电路连接图。 图1-1 阶跃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 其响应有以下三种状态: (1) 当电阻R >2 L C 时,称过阻尼状态; (2) 当电阻R = 2 L C 时,称临界状态; (3) 当电阻R <2 L C 时,称欠阻尼状态。 现将阶跃响应的动态指标定义如下: 上升时间t r :y(t)从0到第一次达到稳态值y (∞)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y(t)从0上升到y max 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t s :y(t)的振荡包络线进入到稳态值的5±%误差范围所需的时间。 最大超调量δ:100%y y ) (y max δ p ?∞∞-= ? ?? ? ? ? 10K Ω 信号源 C2 P914 L1 W902 1 TP906 10mH P915 0.1μ 方波信号

5% y(∞) y(∞) y max t r t p t s y (t ) y max 图1-2 冲激响应动态指标示意图 冲激信号是阶跃信号的导数,所以对线性时不变电路冲激响应也是阶跃响应的导数。为了便于用示波器观察响应波形,实验中用周期方波代替阶跃信号。而用周期方波通过微分电路后得到的尖顶脉冲代替冲激信号。 三、实验内容 1.阶跃响应波形观察与参数测量 设激励信号为方波,其幅度为1.5V ,频率为500Hz 。 实验电路连接图如图1-1所示。 ① 连接P04与P914。 ② 调节信号源,使P04输出f=500Hz ,占空比为50%的脉冲信号,幅度调节为 1.5V ;(注意:实验中,在调整信号源的输出信号的参数时,需连接上负载 后调节) ③ 示波器CH1接于TP906,调整W902,使电路分别工作于欠阻尼、临界和过 阻尼三种状态,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1-1中。表1-1 状 态 参数测量 欠 阻 尼 状 态 临 界 状 态 过 阻 尼 状 态 参数测量 R<316.23 tr= ts= δ= R=316.23 tr= R>316.23 波形观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 题目:2.1.1(2.1.6课外)、2.1.4(2.1.5课内)班级:gagagagg 姓名:lalalal 学号:hahahahah 时间:zzzzzzzzzzz

实验内容一: 一、问题描述: 已知系统结构图,(1)用matlab编程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2)用matlab转换函数表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3)计算其特征根。 二、理论方法分析 (1)根据系统结构图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反馈关系,分别利用tf ()函数series()函数,parallel函数以及feedback函数构建系统传递函数;(2)已求出系统传递函数G,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利用函数ss(G)课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3)利用线性定常系统模型数据还原函数[num,den]=tfdata(G,‘v’)可得到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num与分母多项式den,利用roots(den)函数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根。 三、实验设计与实现 新建M文件,编程程序如下文所示: G1=tf([0.2],[1,1,1]); G2=tf([0.3],[1,1]); G3=tf([0.14],[2,1]); G4=series(G2,G3);%G2与G3串联 G5=0.7*feedback(G4,-1,1); G6=0.4*feedback(G1,G5,1); G7=feedback(G6,0.6)

ss(G7)%将系统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 [num den]=tfdata(G7,'v');%还原系统传递函数分子、分母系数矩阵 roots(den)%求系统传递函数特征根 点击Run运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M文件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2. 实验二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ζ和ωn与最大超调量σp和调节时间ts之间的关系。 2. 进一步学习实验系统的使用。 3. 学会根据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4. 学习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实验内容中的电路进行仿真。 二、实验原理 典型二阶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为四种情况: 1)欠阻尼二阶系统 如图1所示,由稳态和瞬态两部分组成:稳态部分等于1,瞬态部分是振荡衰减的过程,振荡角频率为阻尼振荡角频率,其值由阻尼比ζ和自然振荡角频率ωn决定。 (1)性能指标: : 单位阶跃响应C(t)进人±5%(有时也取±2%)误差带,并且不再超出该误差带的调节时间t S 最小时间。 超调量σ% ;单位阶跃响应中最大超出量与稳态值之比。 单位阶跃响应C(t)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 结构参数ξ:直接影响单位阶跃响应性能。 (2)平稳性:阻尼比ξ越小,平稳性越差 长,ξ过大时,系统响应迟钝,(3)快速性:ξ过小时因振荡强烈,衰减缓慢,调节时间t S 也长,快速性差。ξ=0.7调节时间最短,快速性最好。ξ=0.7时超调量σ%<5%,调节时间t S 平稳性也好,故称ξ=0.7为最佳阻尼比。 2)临界阻尼二阶系统(即ξ=1) 系统有两个相同的负实根,临界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是无超调的,无振荡单调上升的,不存在稳态误差。

3)无阻尼二阶系统(ξ=0时)此时系统有两个纯虚根。 4)过阻尼二阶系统(ξ>1)时 此时系统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无振荡无超调无稳态误差,上升速度由小加大有一拐点。 三、实验内容 1. 搭建模拟电路 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ζ 和ωn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其结构图为: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 T=RC,K=R2/R1。 比较上面二式,可得:ωn=1/T=1/RC ζ=K/2=R2/2R1。 2 2 2 2 ) ( ) ( ) ( n n n w s w s w s R s C S + + = = ξ φ

典型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姓名 焦皓阳 学号 201423010319 班级 电气F1402 同组人 周宗耀 赵博 刘景瑜 张凯 实验一 典型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及模拟电路; 2. 测量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3. 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设计并搭建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2. 测量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 3. 观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分别在0<ξ<1,ξ>1两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测量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2 1=ξ时系统的超调量%σ、调节时间t s (Δ= ±0.05); 4. 观测系统在ξ为定值n ω不同时的响应曲线。 三、实验结果【】 1、一阶系统 电路:

传递函数 2o(s) 1()21 R U R Ui s R CS =+ T=1结果:

T=0.1结果: 当T=1时:可以看出此时的稳态值为ΔY=4.4293,到达稳态的时间为ΔX=5.2664,调节时间为图二的ΔX=ts=2.757 当T=0.1时:由于此时的波形的起点没有在零点,所以存在着误差,此时的误差Δ=0-Y2=0.085,此时到达稳态时间为ΔX*13/21=0.5556,调节时间为X2在ΔY*0.95-Δ时的X2-X1=ts=0.375

结论:(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参数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T(周期)决定系统达到稳态时间的长短。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T 越小,该系统到达稳定状态所需时间就越少,系统对信号的响应也就越快。 2、二阶系统 电路: 传递函数 2 22221 ()1 ()Uo s C R S Ui s S RxC C R =++ (1)10n ω=,2.0=ξ结果: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阶跃响应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设备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超调量ó %: 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检查USB线是否连接好,在实验项目下拉框中选中任实验,点击按 钮,出 现参数设置对话框设置好参数按确定按钮,此时如无警告对话框出现表 示通信 正常,如出现警告表示通信不正常,找出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 进行实验。 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 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 5)鼠标单击按钮,弹出实验课题参数设置对话框。在参数设置对话框 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 果。 6)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最大值和稳态值,代入下式算出超调 量:

%100%max ?-=∞ ∞Y Y Y σ T P 与T S : 利用软件的游标测量水平方向上从零到达最大值与从零到达95%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值,便可得到T P 与T S 。 四、实验内容 构成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1。 G (S )= -R2/R1 2.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2。 G (S )= - K/TS+1 K=R2/R1,T=R2C 3.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3。 G (S )=1/TS T=RC 4.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4。 G (S )= - RCS 5.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5(未标明的C=0.01uf )。 G (S )= -K (TS+1) K=R2/R1,T=R2C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掌握用模拟电路求取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方法。 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求取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将输入信号加到典型环节的输入端,利用示波器或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得到环节的动态响应曲线。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 搭建下述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用实验软件求取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测量相关参数。(给出的电阻电容值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验箱情况灵活调整。) 1、比例环节 2、惯性环节 3、积分环节 1)R1=R2=100K 2)R1= 100K ,R2=200K 1)R1=R2=100K,C=1uf 2)R1= 100K ,R2=200K,C=1uf 1)R =100K,C=1uf 2)R =200K,C=1uf

4、微分环节 5、比例微分环节 6、比例积分环节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前根据各环节的模拟电路求出传递函数,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及其特征。 2、记录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每个环节至少应该记录不同参数的两条响应曲线。具体电阻电容值可根据实验箱情况灵活调整。 4、根据实验得到的响应曲线,计算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得到的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5、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或建议。 1) R 1=R 2=100K ,C=1uf 2) R 1= 100K ,R 2=200K ,C=1uf 1) R =100K ,C=1uf ,C 1=0.01 uf 2) R =200K ,C=1uf ,C 1=0.01 uf 1) R 1=R 2=100K ,C=1uf 2) R 1= 100K ,R 2=200K ,C=1uf

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概要

实验二 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对象的单位阶跃响应特性,掌握和深刻理解几种典型环节的特性以及它们特性参数的含义。 2、研究对象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3、学习Matlab 的基本用法 ――求取阶跃响应、脉冲响应(step, impulse) ――基本做图方法(hold, plot) 二、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求取K s G )(在不同比例系数K 下的单位阶跃响应,说明比例系数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0.10.20.30.40.50.60.70.80.91 G(s)=K,在不同比例系数K 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由上图可以看出: 因为G (s )=K ,所以被控对象是一个单纯的比例系统。随着K 的增加,系统的终值是输入信号的K 倍。 2、一阶惯性环节

(1) 求取1 )(+= Ts K s G 的单位阶跃响应,其中放大倍数K =2,时间常数T =2。 1)(+= Ts K s G 的单位阶跃响应如下图: 0.20.40.60.811.2 1.41.61.82G(s)=2/(2s+1)的单位阶跃响应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2) 求取1 22 )(+= s s G 的单位脉冲响应,可否用step 命令求取它的脉冲响应? 122 )(+= s s G 的单位脉冲响应如下图: 0.10.20.30.40.50.6 0.70.80.91G(s)=2/(2s+1)的单位m 脉冲响应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把传递函数乘以s 再求其单位阶跃响应,就可获得乘s 前的传递函数的脉冲响应。如下图: 0.10.20.30.40.50.6 0.70.80.91G(s)=2*s/(2s+1)的单位m 阶跃响应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TELE2004 课程学分:3 课程名称(中/英):自动控制原理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课程学时: 54 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信息、电子及通信 实验室名称:开放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学习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包括系统数学 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分析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以及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设 计的根轨迹法及频率响应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并掌握系统传递函数的 概念,各项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求法,稳定性的概念与判别,稳态误差及稳态误差 系数的求解。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用学们能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并能运 用这些知识建立系统的数据模型,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稳定性与控 制精度,并可以进行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本课程包含47学时的课程教学,讲授系统建模、时域分析、根轨迹、频率响应 与系统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还包含一个9学时的实验项目,同学们将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控制系统,该实验将完全按照工程项目的执行方式进行的。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设计性 9 1 必修 1 小型控制系统(角位 移、位移、温度可选) 设计与实现 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小型控制系统(角位移、位移、温度可选)设计与实现

1.教学内容 与传统意义下的课程实验不同,这是一个项目型实验,意味着你必须执行一个小型的项目。有若干个项目题目可供选择,该项目需要在上课学期内完成。项目在学期中间发布,你必须在学期未进入考试周之前完成全部工作。 This is a project oriented lab, which means that you are required to carry out a small-scale project rather than a conventional lab. You will be supplied with several candidate projects to choose one as your objective project to carry out in the same semester when the course is given. You will have the project issued in the mid-semester and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it before entering examination weeks of the semester. 与普通的实验不同,项目的执行通常需要经历若干阶段,也会需要更长的实现周期。通过这个实验,你可明白并经历完整的项目执行过程,尽管从可操作性出发,实验中采用的会是一些比较小型化的项目。这样的经历无疑会对同学们参加项目的能力培养有所助益。 Not like conventional lab, project usually will run for several stages or phases and, maybe, will last for a longer period. You will move from one phase to the other until getting everything done properly. You can then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 the complete project executing procedures, nevertheless how small scaled is the one in which you are involved, which is certainly helpful in preparing you some kind of project taking capabilities. 有三个可供选择的课题,它们是: There are three topics available. They are: 1)直流电机控制的角位移控制系统Angle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with dc motor 设计一个角度控制系统,它能接受所期望的角度的输入指令,产生一个与输出要求完全一致的输出角度。 Design an angle system, which can accept desired angle input command and generates an angle output following exactly the input one. 2)车辆运动控制系统Vehicle motion control system 一辆玩具车或是实验室自制的模型车将作为被控制对象。该系统必须能准确地行进任意指定的距离。 A toy vehicle or lab made vehicle is the plant to be controlled. The system must be able to move a given distance accurately. 3)温度控制系统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这是个水温控制系统。它用控制并操持一个小型容器中的水的温度到任意指定的数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