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源性疾患的概念

食源性疾患的概念

食源性疾患的概念
食源性疾患的概念

食源性疾患的概念

食源性疾患(Food born diseases),又称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报告,仅1980 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美国食源性疾患每年平均爆发300起以上。1972年至1978年美国由于食源性疾患死亡病例达80例,其中肉毒中毒死亡30例。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患报告的数据。从1953年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以来,相继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历年来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发病率以肠道传染病为首,随着城市自来水和农村改水的发

展,近年来肠道传染病的水型暴发已不多见,主要经食物传播。我国食物中毒报告的发病率,自1983年食品卫生法(试行)以来大幅度地下降,但仍占人口的7/10万左右。上海市1988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近30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仅上海市80年代每年死亡人数达20人左右。尤其严重的是近年来不法食品商贩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引起甲醇中毒列亡事故履禁不绝,1996年6、7月间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饮用白酒导致恶性甲醇中毒事件,中毒192人,死亡35人;1988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和大同市灵丘县又发生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用甲醇勾况散装白酒,发生严重的甲醇引起的食物中毒,导致29 6人中毒住院治疗,其中27人死亡。上述二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利用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加工食品造成食源性疾患的典型案例。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患” 。近20年来,他们对食源性疾患的定义、流行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历来重视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已形成了一整套的食物中毒的报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法》已明确规定了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由于历史原因,由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报告管理仍属传染病报告的范围。对人畜共患病的报告尚不健全。因此,食物中毒仅是食源性疾患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因食物不卫生、食品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如何加强对食源性疾患的统一管理,统一报告,从预防和控

制措施上与国际接轨,将是食品卫生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日期:2013-08-09来源:健康界作者:王建秀 | 0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专业期刊《BMCPublicHealth》上发表学术论文,详细 分析了我国的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状况。目前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 俗话说,病从口中入。食源性疾病不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专业期刊《BMC Public Health》上发表学术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的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状况。这项为期一年的研究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六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 此次调查共涉及39,686人,监测时间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监测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监测点包括20个县(区),覆盖人口占2010年中国总人口的1%。研究发现,监测地区0-4岁儿童患病率最高(12.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该项目参与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艳表示,2010至2011年中国约有7.48亿人次发生急性胃肠炎,4.2亿人次因病就诊,其中有约三分之一由食物引起,也就是说每年全国吃出急性胃肠炎的就有2亿多人。仅急性胃肠炎一项,共造成全国损失1.7亿工作日,消耗的医疗资源与社会资源更是难以估计。

这项研究还发现,中国急性胃肠炎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有3.7亿人,比例高达50%,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甚至冬季高发的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患者也在盲目使用抗生素。 同时,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也在悄然变化。过去,同一地区集中暴发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形式,容易识别,如四川眉山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事件。但目前,跨地域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被动报告系统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和预警。 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于2011年开始着手建设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搜索相关病例,将监测关口前移,最终将和现有的被动监测体系一起,实现“以疾病找食品”和“以食品找食品”双管齐下的溯源防控。 对于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部副主任郭云昌介绍说,国际上最有效、最简单易学的预防措施就是“WHO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其中生熟分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是发生家庭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WHO于1998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发每年约有1/3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如美国估计每年约有4800万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这一问题在

2019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培训试题 科室:姓 名:得分: 一、填空题40分(共8空,每空5分) 1、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由()或怀疑由()引起的 ()或()就诊病例,包括食物中毒病例和食源性传染病病例,不包括酗酒中毒病例和食物过敏病例。 2、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指出现()例及以上具有和的食源性一般病例或异常病例,或出现()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事件。 3、食源性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4.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 ()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二选择题 60分(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 1、食源性疾病不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 ) A.发芽的土豆; 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 C.发霉的花生; D.以上都是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A.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B.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 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4、食源性疾病基本要素包括() A.传播疾病的载体为食物; B.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为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C.临床特征主要为中毒性或者感染性等表现; D.食源性疾病起病均较隐匿 5、按照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定义,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包括() A.食源性共同暴露; B.多人发病,且症状相似; C.有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D.停止食用该食品后,发病不能停止 6、王某33岁,误食喷洒农药后的水果,出现腹痛、呕吐、大汗淋漓,随即到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右上肺结核,该患者需要上报的报告卡包括 () A.传染病报告卡; B.农药中毒报告卡; C.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D.肺结核转诊卡 7、发现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时限为() A.2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8、食源性疾病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9、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A.国家法定传染病; 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 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食源性疾患的概念

食源性疾患的概念 食源性疾患(Food born diseases),又称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报告,仅1980 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美国食源性疾患每年平均爆发300起以上。1972年至1978年美国由于食源性疾患死亡病例达80例,其中肉毒中毒死亡30例。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患报告的数据。从1953年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以来,相继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历年来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发病率以肠道传染病为首,随着城市自来水和农村改水的发

展,近年来肠道传染病的水型暴发已不多见,主要经食物传播。我国食物中毒报告的发病率,自1983年食品卫生法(试行)以来大幅度地下降,但仍占人口的7/10万左右。上海市1988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近30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仅上海市80年代每年死亡人数达20人左右。尤其严重的是近年来不法食品商贩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引起甲醇中毒列亡事故履禁不绝,1996年6、7月间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饮用白酒导致恶性甲醇中毒事件,中毒192人,死亡35人;1988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和大同市灵丘县又发生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用甲醇勾况散装白酒,发生严重的甲醇引起的食物中毒,导致29 6人中毒住院治疗,其中27人死亡。上述二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利用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加工食品造成食源性疾患的典型案例。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患” 。近20年来,他们对食源性疾患的定义、流行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历来重视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已形成了一整套的食物中毒的报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法》已明确规定了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由于历史原因,由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报告管理仍属传染病报告的范围。对人畜共患病的报告尚不健全。因此,食物中毒仅是食源性疾患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因食物不卫生、食品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如何加强对食源性疾患的统一管理,统一报告,从预防和控 制措施上与国际接轨,将是食品卫生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其危害,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三、管理原则 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四、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和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由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III级)和一般(Ⅳ级)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全省及其他省(区、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3、国务院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超出XX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水平的; 3、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4、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5、需要由省人民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内2个以上县(市、区),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XX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本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镇(街道),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 组织体系和职责 2.1 组织体系 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XX疾控中心成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信息组、现场调查与处置组、检验组、后勤保障组、健康教育组。 2.2 职责 (1)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 (2)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全市一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2.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不包括() A.新生儿 B.孕妇 C.免疫缺陷者 D.健康成年人 3.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食品是() A.婴儿配方粉 B.生肉及肉制品 C.鸡蛋 D.蔬菜沙拉4.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5.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6.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7. 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8. 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9.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10.2015年我院的监测结果中,患者的职业未出现的是()。 A.医务人员 B.工人 C.婴幼儿 D.学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和、。 2. 按发病机制分,食源性疾病可分为和。 3. 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对象包括、、、 和事件。 4. 2015年我院监测数据中,导致食源性疾病最多的食品种类是。 5.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发病人数在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6.引起食源性诺如病毒病的主要食品是,此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 共2页第1页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 (1)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设施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食源性疾病源于传统的食物中毒,但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其范畴在不断扩大,它既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此外,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也属此范畴。 (2)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可概括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性病原物三大类。 1)生物性病原物:污染食物的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卵都可以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由于生物性病原体种类最多,因其因其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比较多,以沙门菌是物业中毒最多。近年来,国际报道并关注最多的病原菌主要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性沙门菌、空肠弯曲菌、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球性寄生虫、弓形虫、口蹄疫病毒等。真菌毒素是食物链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展青霉毒素等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真菌毒素。 2)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农药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物或雌激素和重金属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物理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在郭芳、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泄露。通过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污染食物。 (3)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卡.

附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 *发生日期:年月日*报告日期:年月日*发生地区:市县/区*发生场所具体名称: *发生场所类型:□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宾馆饭店□街头摊点□食品超市□家庭□快餐店□送餐□不明□其他 *引发事 件原因(可多选)产生环节:□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其它 因素:□加工不当□存储不当□原料变质□交叉污染□误食误用□投毒□加工人员污染□设备污染□原料污染□原因不明□其它 *发病人群: 暴露人数:人(男人,女人)发病人数:人(男人,女人) 住院人数:人(男人,女人)死亡人数:人(男人,女人) 人均医疗费用:元 发病人群年龄: 0-5岁:人 6岁-15岁:人 16岁-60岁:人 60以上:人 发病详情: 1.中毒症状: 恶心: 人金属味: 人苍白: 人色素沉着: 人虚脱: 人脱皮: 人 脱水: 人口渴: 人指甲出现白带: 人呕吐: 人贫血: 人肿胀: 人 发绀: 人肥皂味: 人唾液过多: 人面部潮红: 人足/腕下垂: 人 2.肠道感染症状: 腹痛: 人腹泻: 人寒战: 人便秘: 人发热: 人里急后重: 人 3.一般感染症状: 咳嗽: 人淋巴结肿胀: 人乏力: 人尿量减少: 人背部/肾区疼痛: 人 浮肿: 人头痛: 人黄疸: 人食欲减退: 人不适: 人肌肉痛: 人 出汗: 人颈部关节僵硬:人 4.局部感染症状: 耳: 人眼: 人痒: 人口: 人皮疹: 人皮肤破损: 人 5.神经疾病症状: 视力模糊: 人眼睑下垂: 人言语困难: 人麻木: 人瘫痪: 人针刺感: 人昏迷: 人抽搐: 人谵妄: 人吞咽困难: 人呼吸困难: 人晕眩: 人复视: 人其它症状: 具体描述: 其它: 人 时间信息: *首发时间:年月日时末发时间:年月日时 潜伏期最短:小时潜伏期最长:小时潜伏期中值:小时 潜伏期: 0h-12h:人 12h-24h:人 1天-2天:人 2天-7天:人 1周-2周:人 2周-4周:人 1月以上:人 病程最短:小时病程最长:小时病程中值:小时 *可疑食品信息: 可疑食品名称:*食品所属分类: 产品商业名:生产商: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一、食源性疾病 (一)概念: 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二)基本要素: 1. 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2. 病原物是食物中的病原因子 3. 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或感染性表现 (三)病原物: 1. 生物性 2. 化学性 3.污染有害化学物质 4.加工时产生有害化学物质:有机磷农药、重金属油脂聚合物多环芳烃(苯并芘) 亚硝酸盐 5.添加或误用有害化学物质:工业猪油矿物油工业酒精 (一). 生物性病原物 (1) 细菌及其毒素:人类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最主要的) (2) 病毒 (3) 真菌及其毒素禾谷镰刀菌、黄曲霉毒素中毒 (4) 寄生虫及其卵 囊虫病和旋毛虫病 (5) 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苦杏仁、木薯鱼、贝类毒蘑菇(真菌毒素中毒)菜豆、鲜黄花菜 (6) 动植物贮藏时产生的毒性物质:组胺、龙葵素、亚硝酸盐 (二)食源性疾病分类 1、内因性食源性疾病:动植物天然存在的有毒成分 2、外因性食源性疾病: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3、诱发性食源性疾病:食品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因化学或物理作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摄入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疾病。 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摄入被肠道致病菌及病毒污染的食物 引起的肠道传染疾病 3、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4、其它食源性疾病:1.暴饮暴食引起的胃肠 2. 食物过敏(一般不算) (四)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 防止污染 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 化学性污染(chemical pollution) 制定执行卫生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保证食品质量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整理表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整理表 编号: (一)疾病情况 实验室确诊病例例临床诊断病例例疑似病例例症状病例数比例(%)备注症状1 症状2 症状n

(二)时间分布 (三)空间分布 1.单位区域病例分布情况 区域总人数发病人数(人)罹患率(%) 单位区域1 单位区域2 单位区域n 合计 按事故发生地的最小地理单位(如省、地市、县区、工厂车间、学校班级等)列表整理 2.绘制标点地图或面积地图 (四)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年龄组)

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分析表(可选) 食品/暴露因素 暴露组未暴露组 罹患率 之比RR 95%CI 发病未发病 罹患率 (%) 发病未发病 罹患率 (%) 食品1 食品2 …… 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表(可选) 食品/暴露因素 病例对照暴露 率之 比OR 95%CI 暴露非暴露 暴露率 (%) 暴露 非暴 露 暴露率 (%) 食品1 食品2 …… 三、事故原因信息 致病因子(选择类别后注明确切的致病因子名称 性质:细菌□病毒□寄生虫□ 有毒动物□(如河豚、高组胺含量鱼类、含贝类毒素 贝类等) 有毒植物□(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 化学物□(杀虫剂、重金属、亚硝酸盐等) 原因不明□ 名称: 原因食品(选择类别后注明确切的食品名称)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其他食品□ 原因食品不明□ 确认方式: 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均支持□ 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实验室检验确认□ 名称: 影响致病因子污染食品并在其中残存(增殖)的因素原料污染、变质□误用有毒品种□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加工过程污染□工用具不洁污染□ 生熟交叉污染□烹调加热不充分□ 熟食储存不当□重新加热不充分□ 食用方法不当□其他原因□ 备注(可作详 细说明): 报告人:报告单位:(公章) 联系电话:报告时间:年月日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表word精品

表3-1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 注:此表在人数较多时使用,※填写具体数值,有症状在空格内打"或填写具体描述,无症状在空格内打。 调查人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3-2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 调查人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3-3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个案调查表 20 年月日(星期)参加宴的人员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被调查对象类别(根据临床信息调查结果进行判定) 疑似病例口可能病例口确诊病例口非病例□ 2. 姓名:3?性别:男性□ 女性口4.出生日期:年月(年龄:岁) 5. 家庭住址: 6.电话: 第二部分临床信息 7.2010年10月1日您参加过张某某婚宴后到同年同月4日(调查之日)是否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头痛、头晕等任何不适症状?是口否□(跳转 至问题15) 8. 发病时间:月日时(如不能确定几时,可注明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 9. 首发症状: 10. 是否有以下症状(调查员对以下列出的疾病相关症状进行询问,并在“□” 中划V,如果症状仍在持续,编码填写999) 11. 是否就诊:否□ 是□(门诊口急诊口住院□,住院天数天) 12. 是否采样:否□ 是□,采样时间月日时 样本名称 检验指标 检验结果 13. 医院诊断 医院用药 药物治疗效果

表3-3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个案调查表14. 是否自行服药否口是□,药物名称:

第三部分饮食暴露信息 15.根据婚宴的食谱,调查婚宴中所有食品品种及饮料的进食史,并在“□”中划“/ 宫保鸡丁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鱼香肉丝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酱肘子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油炸大虾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蒸甲鱼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清蒸海鱼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西芹炒百合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清炒四季豆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肉焖茄子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凉拌黄瓜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白切鸡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鲜榨果汁喝□(喝了杯※)未喝口不记得□ 桶装水喝□(喝了杯※)未喝口不记得□※应按统- 一的谷器询冋饮用数量,如一次性纸杯、500ml矿泉水瓶等16.婚宴期间是否喝过生水:否□是□,喝了杯※ 被调查人签名: 调查人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曰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就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得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得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与中毒性,包括常见得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得疾病。食源性疾患得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得前列,就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得卫生问题。 目录 1.疾病概述 2.疾病病原 3.疾病状况 4.疾病特征 疾病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就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得各种致病因子引起得,通常具有感染性得或中毒性得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过食物传播得方式与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得中毒或感染性疾病。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得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得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得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得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得“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得各种致病因子引起得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得一类疾病。 疾病病原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得病理与临床表现。但就是,这类疾患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效得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得发生、 疾病状况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得疾病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得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得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得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世界粮农组织(FAO)报告,仅1980 年一年,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5岁以下得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

食源性疾病的培训讲义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疾病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 食源性疾病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 染性疾病。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疾病病原

5、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 6、动物性毒素中毒 7、植物性毒素中毒 按发病机制分类 1、食源性感染 2、食源性中毒 疾病防治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患”。近20年来,他们对食源性疾患的定义、流行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历来重视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已形成了一整套的食物中毒的报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法》已明确规定了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由于历史原因,由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报告管理仍属传染病报告的范围。对人畜共患病的报告尚不健全。因此,食物中毒仅是食源性疾患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因食物不卫生、食品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如何加强对食源性疾患的统一管理,统一报告,从预防和控制措施上与国际接轨,将是食品卫生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疾病预防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历史上恐怖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5935331.html, 历史上恐怖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作者:李世聪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5年第08期 1901年伤寒玛丽事件——20个家庭受累,51人发病,3人死亡 玛丽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纽约。她在一户有钱人家找到了一份厨师工作。之后,她接触的每个人几乎都开始生病,有的甚至死亡。1901年,她帮曼哈顿一个家庭 做饭,这家人开始出现发烧和腹泻,一名洗衣工因此死亡。接下来她为另一家人工作,这家子8人中有7人染上了伤寒。1904年,她在长岛找到一份新工作,两周内11户家庭中有6户因 伤寒住院,她不得不再次换工作,又造成另外3个家庭的感染。卫生官员乔治·索珀经过调查,认为是玛丽造成了这场疾病的流行。但在当时,健康无症状带菌的现象在学术界仍不明了。玛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愤怒,拒绝提供排泄物进行检验。 纽约市健康部门派遣萨拉·约瑟芬·贝克医师和玛丽约谈,但她却认定这是“毫无理由的骚扰,因为她没犯下任何过失。”数天后,贝克带着几名警察,带走了玛丽并暂时监禁。在询问中,玛丽说她在做饭时几乎不洗手,因为她觉得这根本没必要。对她的尿液和粪便检查后,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伤寒带菌者,因此她被安置在北兄弟岛的医院隔离3年,并且要求她在离开后不得任职与食物有关的职业。 1910年2月19日,玛丽离开了医院,成为一名洗衣工。然而洗衣工的工资比厨师少多了,于是她改名为“玛丽·布朗”,重新回到了厨师行业。在接下来的5年中,她在许多厨房工 作过。只要她工作过的地方,伤寒都像雾霾一样蔓延。1915年,她在纽约的斯隆妇科医院掌厨,使25人感染伤寒,其中2位不治身亡。公共卫生主管机关再次将她逮捕,判处终身隔离。人们已经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因玛丽而感染上伤寒,最后确认有3人因她而死。 伤寒玛丽事件提醒我们,在做饭和吃饭前,用肥皂洗手非常必要,同时,把食物彻底煮熟、煮透也能降低感染伤寒的风险。 1988年毛蚶引起的上海甲肝感染暴发事件——310 746人发病,31人死亡 1988年1月至3月,上海市发生了一次大型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事件。从1月19日开始,发病人数与日俱增。2月1日,日发病量高达19 013例。流行期间的1月30日至2月14日,每天发病人数均超过10 000例。据统计,当年共有310 746人发病,31人直接死于本病。经过调查,确定这起疫情由毛蚶携带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在确定了病因后,政府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禁捕、购、销毛蚶,教育市民不生食毛蚶,防止污染水源和食品,等,使疫情在3个月内得到控制。

食源性疾病(3)

食源性疾病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百科名片 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疾病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 食源性疾病 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编辑本段疾病病原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编辑本段疾病状况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报告,仅1980 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美国食源性疾患每年平均爆发300起以上。1972年至1978年美国由于食源性疾患死亡病例达80例,其中肉毒中毒死亡30例。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患报告的数据。从1953年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以来,相继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历年来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发病率以肠道传染病为首,随着城市自来水和农村改水的发展,近年来肠道传染病的水型暴发已不多见,主要经食物传播。我国食物中毒报告的发病率,自1983年食品卫生法(试行)以来大幅度地下降,但仍占人口的7/10万左右。上海市1988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近30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仅上海市80年代每年死亡人数达20人左右。尤其严重的是近年来不法食品商贩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引起甲醇中毒列亡事故履禁不绝,1996年6、7月间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饮用白酒导致恶性甲醇中毒事件,中毒192人,死亡35人;1997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和大同市灵丘县又发生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用甲醇勾况散装白酒,发生严重的甲醇引起的食物中毒,导致296人中毒住院治疗,其中27人死亡。上述二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利用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加工食品造成食源性疾患的典型案例。 编辑本段疾病特征 食物传播 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 暴发性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 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 散发性 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食源性疾病定义 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WHO) 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 2、食源性疾病分类:有四类 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①食物中毒 细菌性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 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铅、锡、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物油 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 植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面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曼陀罗、毒麦、毒蘑菇 动物性河豚鱼、猪甲状腺、动物肾上腺 ②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体对异种蛋白产生的反应:蛋类、花生、乳类、黄豆、小麦、果仁、贝类、

鱼类等 ③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传染病: 肠道:霍乱、菌痢、伤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人畜共患:口蹄疫、猪链球菌病 寄生虫:猪绦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肝吸虫病 ④长期、慢性损害 三聚氰胺、镉(痛痛病)、铅、汞、铝 3、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 要注意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经食品传染的传染病 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指食物中毒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明确的食物中毒不属于疑似病例/事件 二、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法)。 正确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可食状态、正常数量,以下不算: ①非可食状态:未成熟的水果 ②非正常数量:暴饮暴食 ③特异体质或刺激性食品引起的症状:过敏、过食辛辣食品导致的腹泻 2、食物中毒的特点:潜伏期短、集中发病、不传染、症状像、不分老少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原因分布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多,涉及人数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会有变化 --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品更为常见 --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二、三季度是高发季节,尤其是三季度。有些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 案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 前言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源性疾病暴发是指由于进食了某种相同的食物而引起两例或两例以上相似的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非常常见和十分重要的食品安全事故,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职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理工作。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其危害,指导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WHO<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与控制指南>、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和规范性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理食源性疾病(本方案指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四、管理原则 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1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级 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和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 级)、重大(Ⅱ级)、较大(III级)和一般(Ⅳ级)4个等级。 1.1 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I级)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两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政府处理能力的; (3)发生跨境、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认为应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处理的。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确认为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1.2 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及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食品安全管理员担任,应急处置小组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要求: 1、食源性疾病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源性疾病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住院人数、救治医疗机构和死亡人数、病人主要症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阻碍他人报告。并做到按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报告事故处置动态情况。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组织人员将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人或疑似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与就诊医疗机构联系,并派专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做好相关善后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立即封存原有的加工现场、食品留样样本、食用过的所有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有关原料、辅料等;立即封存加工现场的工具及用具;禁止擅自销毁和破坏现场,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品。 4、收集当日(餐)就餐人员信息(包括就餐人员名单、住址、去向、

联系电话等)。 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消费者在事故发生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 6、协助配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三、总结: 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总结,分析、查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认真整改。进一步做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堵塞危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漏洞,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向相关部门书面报送整改措施及总结。 四、责任追究: 对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委拖延、擅离职守者,对造成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力的责任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对造成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责任人按本单位及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送处理结果。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表

表3-1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 调查人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整理可编辑

表3-2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 调查人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整理可编辑

表3-3 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个案调查表 20 年月日(星期)参加宴的人员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被调查对象类别(根据临床信息调查结果进行判定) 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非病例□ 2.姓名: 3.性别:男性□女性□ 4.出生日期:年月(年龄:岁) 5.家庭住址: 6.电话: 第二部分临床信息 7.2010年10月1日您参加过张某某婚宴后到同年同月4日(调查之日)是否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头痛、头晕等任何不适症状?是□否□(跳转至问题15) 8.发病时间:月日时(如不能确定几时,可注明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 9.首发症状: 10.是否有以下症状(调查员对以下列出的疾病相关症状进行询问,并在“□”中划√,如果症状仍在持续,编码填写999)

11.是否就诊:否□是□(门诊□急诊□住院□,住院天数天) 12.是否采样:否□是□,采样时间月日时 样本名称 检验指标 检验结果 13.医院诊断 医院用药 药物治疗效果 14.是否自行服药否□是□,药物名称: 第三部分饮食暴露信息 15.根据婚宴的食谱,调查婚宴中所有食品品种及饮料的进食史,并在“□”中划“√”

※应按统一的容器询问饮用数量,如一次性纸杯、500ml矿泉水瓶等16.婚宴期间是否喝过生水:否□是□,喝了杯※ 被调查人签名: 调查人员签名: 调查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