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土安全动态评价

水土安全动态评价

水土安全动态评价

水土安全动态评价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水土资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水土安全动态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质量评估:评估土壤污染程度、耕地质量状况、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2. 水质评估与监测:评估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饮用水、农田灌溉水等,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3.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包括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4. 水土保持评估:评估土壤侵蚀程度、水土流失情况等指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防止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损失。

在进行水土安全动态评价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方法,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价结果可用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指导工程建设和决策管理等。

水土保持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水土保持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水土保持是指对水和土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它是人类对自然的 一种保护与回馈。在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与扩张,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过度开发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本文将从水土保持方面出发,探讨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评价。 一、水土保持的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类社会的高度关注,而水土保持作 为环境保护的一个方面,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和关注的焦点。水土保持不仅仅是对土壤和水环境的保护和调控,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土保持工作同样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农村, 水土保持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关注。虽然在中国农村的地域性和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但是在水土保持的理念和方法上,各地农民却有着共同的认识和智慧。在中国农民的观念中,保护和利用土地水资源是一种长期的财富积累过程,他们从自己的实际生产活动中探索出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水土保持方法。 二、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降低水土流失量,从而有利于改善 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还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质,保证供水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水土保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水 土保持工程中,大规模的造林和植树活动可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干扰,甚至破坏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对于植树造林活动的实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认真论证和合理选择植树物种,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及防治措施 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依据,结合项目特点,将项目划分成5个水土流失一级防治区,即开采区、工业场地区、办公生活区、连接道路区。 水土流失预测 1.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项目施工将改变原有地貌,损害或压埋原有植被,不同程度地对原有具 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造成破坏,造成工程区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工程总征占地面积即为项目扰动及损坏地表面积,为7.931hm2。 2.水土流失量预测 1)预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情况,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是 针对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建设及自然恢复期可 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2)预测范围 根据相关规定,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的范围,即工程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范围之和。根据各分区的扰动时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要求,可将整个工程扰动区划分为矿山开采防治区、矿山运输公路防治区、碎石加工防治区和办公生活防治区等4个预测分区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3)预测时段与单元 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生产期和自然恢复期。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预测时段。每个预测单元的预测时

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4 月-9 月)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本项目预计开工时间为2019 年9 月,完工时间2019 年12月,建设期预测时段按0.3 年计。生产期只预测弃渣量,不做水土流失量预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确定自然恢复期为 2 年。 4)预测方法 本项目采用扰动地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 i--预测单元(1,2,3,…,n); k--预测时段,1,2,指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 Fi--第i 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 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ΔMik--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0--扰动 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k--预测时段(a)。 5)预测基础数据取值 (1)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由于项目所在地无土壤侵蚀方面的实测资料和参考资料,为了更准确的确 定不同预测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于2019年6月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区地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降雨情况、植被覆盖情况、地面组成情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等,并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最终确定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772t/(km2?a)。 (2)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 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在项目区及附近施工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建设中各类施工工序对土地的扰动和破坏程度,分析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特点,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采用类比法综合确定。本项目扰动后各预测时段土壤侵蚀模数,见下表。

水土保持评价及验收费,地质灾害危险

水土保持评价及验收费,地质灾害危险 【实用版】 目录 1.水土保持评价的重要性 2.水土保持验收费的合理性 3.地质灾害危险的影响与应对 正文 一、水土保持评价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评价是我国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对水土保持状况的评价,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参考。 二、水土保持验收费的合理性 水土保持验收费是指在水土保持工程完成后,进行的一项验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水土保持验收费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土保持验收费可以保证验收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只有通过验收,才能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从而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问题。 其次,水土保持验收费可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率。通过验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水土保持验收费可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验收,可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从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整体效益。 三、地质灾害危险的影响与应对

地质灾害是指因地质原因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地面或地下物质运动,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种灾害。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农田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其次,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土地资源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针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研、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等。

2023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

2023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 一、监测目的与要求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的类型、状况、危害及变化趋势,科学评估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潜在风险,为制定精准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实现对全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全面、连续的监测,及时掌握区域内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和治理优先级。 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成果应用,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 二、监测范围与分区 监测范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需要,确定具体的监测区域范围。 分区监测: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分区,针对不同分区进行针对性的监测。 三、监测方法与技术 地面监测:采用GPS定位、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对水土流失的分布、类型、数量、质量等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

空间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直升机等手段,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遥感监测和航空摄影测量。 模型分析:建立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结合气象、水文等数据,对水土流失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通过实地调查、仪器测量等方式,获取水土流失的各项数据,包括类型、数量、分布、危害等。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建立水土流失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管理。 五、水土流失类型与程度评估 水土流失类型:根据国家水土流失分类标准,确定监测区域内水土流失的类型。 水土流失程度:根据监测数据和相关指标,评估各区域的水土流失程度,包括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等级。 六、水土流失风险分析 风险识别:明确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灾害、人类活动等。 风险评估: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水土流失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 风险预测:结合预测模型和气象、水文等数据,预测未来水土流失的可能发展趋势。

2023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

2023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 【最新版】 目录 一、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概述 二、监测对象和范围 三、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四、监测成果报送和质量控制 五、相关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正文 一、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概述 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是为了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质量和水平,确保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本指南主要针对我国境内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保持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 二、监测对象和范围 监测对象主要包括: 1.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水土流失; 2.工程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 3.自然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 4.其他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 监测范围涵盖全国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区域,重点监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三、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1.采用遥感技术、地面观测、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全面、准确、及时地监测; 2.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周期、监测方法和监测指标; 3.采用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传输。 四、监测成果报送和质量控制 1.监测成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监测报告; 2.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背景、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和建议等内容; 3.监测成果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程序报送相关部门; 4.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确保监测成果的可靠性。 五、相关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1.各级水土保持部门要加强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报送工作; 3.监测工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监测工作时间安排:2023 年 5 月 29 日至 6 月 28 日为申报时间,申报材料请发送至邮箱:*****************。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河流、水库、湖泊等 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面临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依然严峻,如 何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是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核心,土方施工质量重要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当前,土方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挖方平整度差、回填质量差、填筑压实不到位等,这些问题 直接影响土方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容易引起滑坡、塌方等安全事故。 2、护坡工程 护坡工程作为水土保持工程中重要的措施之一,对于维护山地生态环境和保护人民生 命财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护坡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垃圾填埋、施工不规范、 设施缺乏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护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人员 伤亡。 3、水工建筑 水工建筑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广泛应用于土石坝、泄洪闸门、涵洞等 工程中。然而,在水工建筑施工中,防水措施不到位、结构设计不合理、质量检查不严谨 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工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1、人员伤害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作业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如高处作业、机械作业、爆破作业等, 这些作业容易引起人员跌落、被机械伤害等事故,严重威胁人员的安全。 2、环境污染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存在大量的土壤开挖和建筑渣土运输工作,如果这些作业不合理,容易引起大量的环境污染,对于土地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产生严重影响。 3、组织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进行复杂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如施工计划制定、现场管理、安全监 控等,如果这些工作不到位,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给工程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导则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导则 一、前言 水土保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政策和法规。本文旨在介绍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导则,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水土保持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二、什么是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导则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导则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该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导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概况:介绍该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区域内河流、湖泊、山川等自然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土资源产生的影响。 3. 地表覆盖情况:分析该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裸露度等因素对水土资源产生的影响。

4.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该区域内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方式对水土资源产生的影响。 5. 土地质量评价:对该区域内的土地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土壤类型、肥力状况、水分利用能力等。 6. 水土流失情况:分析该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现状和趋势,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7. 生态环境状况:分析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包括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等。 8. 主要问题和矛盾:综合以上分析,确定该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9. 对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制定实施方案。 三、如何进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 进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需要以下步骤: 1. 收集资料。收集该区域内有关气象、水文、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确定评估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质量、水土流失等。 3. 评估指标权重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评估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以便后续的综合评价。 4. 评估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权重分配,对该区域进行全面 综合评价,并确定主要问题和矛盾。 5. 制定对策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制定实施 方案。 四、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在实践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可以通过对农田进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确定不同区域内的种植方式 和施肥量以及灌溉方式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通过对城市区域进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确定城 市规划和建设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在自然资源保护中,可以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进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确定保护 措施和管理方式,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五、结论

2023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

2023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 摘要: 一、前言 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重要性 三、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四、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的应用 五、总结 正文: 一、前言 为了加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水平,我国相关部门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本文将对这一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动态监测也是检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目的和任务,为监测工作提供指导。 2.监测区域:确定监测范围,以便合理分配监测资源。 3.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地面监测和模型预测等多种方法。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为水土保持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成果与应用:将监测成果应用于水土保持规划和决策,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的应用 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促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和优化。 3.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持续发展。 五、总结 2023 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参考,为我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新国标解读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新国标解读 本期期刊速读内容来自《中国水土保持》杂志2019年第11期文章《遵守国家标准规范和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工作》,作者李智广。 李智广( 1966—) ,男,陕西岐山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监测和信息化工作。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 51240—2018)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要求、范围与时段、内容、方法与频次、监测点布设、重点监测对象、水土流失防治评价和成果等进行了全面规定。 为指导和规范监测实践,标准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出发,将监测的指标与方法、频次、监测点布设、数据记录等关联对应,将监测的范围、分区与水土流失评价、防治成效评价等关联对应,将监测的时段与阶段性成果及其主要内容、形式、必须资料等关联对应, 为全面施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18),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评估与验收奠定了技术基础。 为规范和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测,保证监测质量,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防治效益发挥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水利部一贯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监测与评价工作。 2002年,水利部发布实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提出了生产建设项目监测的原则、内容、主要指标、时段与方法等。 2009年,水利部印发《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对监测的目的、分类、内容和重点、方式和手段、频率、报告、成果公告及其管理等进行了规定,提出了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 摘要:水利事业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水利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大幅度提升,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却在不 同程度上破坏了地表植被,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在关注水利工 程施工的同时,更要同步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中,部分单位将大量 时间和精力放在工程质量和效益层面,却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环境污 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峻,甚至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选择合理 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在保 障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价 1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特征和危害 1.1特征 就水利工程施工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来看,其特征较为鲜明,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强度变化较大,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导致土壤结构 被破坏,尤其是雨季降水量较大,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施工区地表植 被大量减少。(2)水土流失问题有集中性特点,在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任一 环节都可能诱发水土流失,威胁到生态系统平衡。(3)水土流失空间分布有规律,无论是自然区域还是行政区域都可能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并通过点线面组合 形式呈现。(4)水土流失的潜伏性,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工程施工和运行环节, 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后期发生水土流失的几率随之增加,通常情况下无法提前预 测到,因此具有潜伏性特点。 1.2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具体表现在水资源流失,致使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到植被正常生长。很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区域,在雨季强降水情况下,发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技术细则【模板】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 考核评估技术细则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160号)的要求,为保证考核评估工作科学公平公正,特制订《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一、考核评估原则 1.客观公正。客观反映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公正评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绩效。 2.科学合理。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反映《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情况和成效。 3.规范严谨。规范数据和材料报送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数据材料核查,切实掌握《规划》实施情况。

二、考核评估内容 (一)总体目标任务 水土流失面积动态变化情况。主要考核评估水土流失面积较基准值动态变化情况,集中反映水土流失防治成效,为生态安全监测预警提供依据。 (二)综合治理 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完成情况。主要考核评估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完成情况。 2.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情况。主要考核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3.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质量效益情况。主要考核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及实施效益情况。 (三)预防保护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情况。主要考核评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监督执法情况。 (四)综合监管 1.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情况。主要考核评估省级人民

政府出台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及实施情况。 2.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应用情况。主要考核评估省级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五)其他 1.加分项。在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创新水土保持工作机制方面出台重大政策;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的,酌情给予加分。 2.扣分项。发生严重人为水土流失危害事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出现重大责任事故、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等情况的,视情节给予扣分。 三、考核评估技术要求 (一)省级自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中央考核评估工作要求,认真总结,形成自评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同步报送纸质及电子版自评材料。 1.自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组织实施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

本章提要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是检查验收流域治理效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章主要讨论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标计算和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等问题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实质是以某一流域或某一水土流失治理区为对象,对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评判。其目的是服务于流域的优化管理。通常,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极为重要,8.1.1基本概念8.1.1.1评价指标与作用 评价指标是用来度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规划、方法和措施在自然、经济和 社会子系统中发生作用的大小或范围的一种数量单位,它表示各项效益的基本含 义和数量大小。 正确、合理地设置和运用评价指标反映综合治理的各个方面,是全面、系 统、客观、准确地评价综合治理效益的基础。 8.1.1.2评价指标体系与作用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指标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补充而相对独立地组成的群体指标体系。它是各种投人资源利用效果的数量表现,反映各类生产资源之间,生产资源和劳动成果之间,生态子系统和经济、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能够应用统一计量尺度把治理效益具体地计算出来,为进一步的调控和方案设计鉴定基础。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数体系具有下述作用: ①有利于对综合治理的效益作较系统的、全面而又准确的评价,防治主管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②有助于治理流域的纵、横向比较。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治理水平的客观依据.可鼓励先进,鞭策后退,不断促进和完善治理工作,同时,对小流域治理的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也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③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数明确反映出来,便于准确地识别和诊断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④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深人的研究,也是推动水土保持基本理论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权重的正确选取,有助于比较系统一的标准。 8.1.2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与基本框架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既包括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整个过程,又涉及治理结束后一定时段内的效益发挥。因此,指标体系设置时,必须注重其目的性、科学性、整体性、重点性、动态性和适用性等。另一方面,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交叉的联系。因此,必须坚持整体平衡的观点,充分反映这三大效益的特点,并以计算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为出发点,按科学、全面、准确、简便的原则协调。具体可归纳如下几点: ①指标体系应能较全面地反映综合治理效果的特点,但又要避免设置过繁,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 ②各项指标均要有明确的概念,既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又应把握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避免指标的重复设置(即指标的内涵的重叠),防止片面地追求“全面性”。 ③各项指标都应无量纲化,即指数的大小不是直接反映某一指标的绝对量,而是一个相对值,但要求其数值大小能反映效果的优劣 ④作为一种在基层可以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指标的参数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调查、测定即可确定,其计算方法经过一定的短期培训能为一般基层技术人员所掌握,以利于推广应用。 根据上述原则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框图如图8-1所示。 8.1.3评价指标的计算 (1)光能利用率 一定时期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积累的化学潜能与同期投入该面积的太阳辐射之比,称为光能利用率。它反映了流域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扩大固定太阳能的规模和光能的转化比。 (2)土壤侵蚀(沙化)减少率 流域管理后土壤侵蚀量与管理前相比减少量的百分率,称为土壤侵蚀减少率。它反映了流域土壤侵蚀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 摘要:科学评价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有利于客观全面地反映建设项目的影响 程度,准确识别水土保持措施的实用性、可行性,充分发挥工程项目促进宏观经 济发展、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的功能。通过总结现有的管理模式、水 土保持经验等,为提高工程建设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规范化水保治理提供参考。为 识别能够显著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对策,评价分析建 设项目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关键性因素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字典序数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仿真综合评价法等。本文主要分析水 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控制对策 引言 我国土壤侵蚀存在分布范围广、破坏强度大的特点,其频繁的水土破坏为导 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获取越来 越依赖于长距离引水工程,因其具有跨越地形种类多、输送距离远、管路周围土 场多、挖方量大等特征,长距离引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极为显著,科学评价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非常重要。 1、水土保持评价 1.1工程概况 大凌河干流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56.1亿元,年设计供水量1.7亿 m3,工程规模中等,级别为3级,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引水工程和水源工程。工程 建设有利于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缓解局部地下水超采问题,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建成多水源保障体系发挥着巨大作用。 1.2评价过程

根据长距离引水工程水保验收数据,考虑建设项目复杂性影响因子,综合应 用关键绩效因子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建立水土流失影响评估模型,从“生态水利”的角度利用水土流失影响指数(I),量化评估水利工程的影响程度,准确评判其 符合水土保持标准的程度。由于水土保持评价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工程实际中数 学测算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参与评价的因素较少,则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工 程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水土保持特性、专家学者意见和长 距离引水工程特征,选择6项典型指标,即可恢复度、弃渣量、工程面积、影响 时限、土石方挖填量、水土流失量。将各参评因子权重利用专家咨询法计算,并 考虑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结合实践经验,水土保持评价中权重最高且十分不可控 的有水土流失量、可恢复度,其主要与流域生态承载力相关,通过科学规划尽量 选择对环境有益、可恢复度较好的地址。此外,施工过程中可以对工程面积、影 响时限、弃渣量、土石方挖填量适当调整,所以长距离引水工程的水土保持一般 侧重便于调节控制的因子。 针对每个指标的最小、最大值参考其他长距离引水工程来确定,并利用以上 标准化公式统一处理各指标实际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各项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化 值并不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长距离引水工程中数值越大的因子,其对水土保 持评价的贡献率并不一定越高,对此还要考虑参评指标权重。依据权重计算结果,权重最小的土石方挖填量指标,其初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达到最大,加权耦合后 其对水土保持的贡献率较高,所以评价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考虑因子权重,还要充 分结合每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及标准化数值。 2、水土保持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的依据不够清晰:目前,许多工程当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方案将国家产业 政策以及水保〔2007〕184号文作为水土保持评价的主要依据,这是一种不恰当 且不负责的行为,国家产业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主体工程的立项以及方案是否符 合标准并且是否达到批准资格的主要依据,但是并不能作为水土保持对主体工程 进行评价的依据,同样,水保〔2007〕184号文也并不是针对水土保持评价所存 在的依据,它主要针对的是水土保持方案是否得到批复所应该符合的控制条件, 也不能做为水土保持评价的依据。水土保持评价缺乏针对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概述 1.1 生态安全的概念 1)生态安全的背景 “生态安全”这一概念是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及结构变化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安全保障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生物物种的加速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水土六十、土地沙化、环境污染、酸雨加剧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胡宇:在我们人类决定师姐各地德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环境后果。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人类还迫切感受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星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一个里程碑,以这次大会标志,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国际政治的一部分。2002年9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进一步商讨生态安全大计。当前,关注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肖笃宁将生态安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符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整体水平的反映。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内容和新目标,通常认为,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可称为健康系统,它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为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安全的定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认识,这些生态安全的定义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方面,仅考虑了生态风险,而忽略了脆弱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仅把生态安全看成一种状态,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安全的动态性。针对这一局限,人们认为, 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应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生态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人与自然不收损伤、侵害或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够持续,自然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另一方面,生态安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脆弱性的不断改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魏岭2021年5月2日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格式可不按以下表达〕 1.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情况 对主体拟选及比选方案进展介绍,并总结主体工程评价结论。 1.2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1.2.1工程选址〔线〕建立方案及布局制约性因素分析 〔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3〕城镇新区的建立工程应提高植被建立标准和景观效果,还应建立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4〕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或挖深大于30m的,必须有桥隧必选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根底上,应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5〕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6〕工程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

高的土地。 〔7〕评价时不能一味拘泥以上要点,如果不涉及以上情况,直接说明工程区特点〔即不存在以上情况即可〕,不用照搬过来分析。另外,环境影响方面有特殊限制的要予以说明,如磷化工周边800m、硫酸厂周边200m范围不能有村庄等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1.2.2取土〔石、料〕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 〔2〕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3〕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不能面山开采〕。 〔4〕在河道取砂〔砾〕料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 1.2.3弃土〔石、渣〕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平安。 〔2〕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 〔3〕制止在对重要根底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及行洪平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 〔4〕不宜布设在流量较大的沟道,否那么应进展防洪论证。 〔5〕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凹地、

浅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技术方法

浅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技术方法 摘要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总体战略部署,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是新时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务院的批复,从2019年开始,水利部联合其他相关部委,对2018、2019、2020和2021年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了评估,并对2016—2020年5年实施情况进行了考核。 结合自身参与的近几年陕西省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 作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规划评估工作技术方案和抽查复核技术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正文为做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工作,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每年都会根据上年度规划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核查技术方案调研情况,对评估指标和赋分细则加以调整,以期对各省级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为国家全面掌握规划实施情况、推动地方落实水土保持主体责任,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中央生态文明战略提供基础数据。

1 规划考核评估的必要性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相关水土保持指标达标情况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支撑,是国家有关方面安排中央水土保持投资的重要依据,是考核省级人民政府落实水土保持主体责任的手段之一。2018年8月,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水保〔2018〕192号),要求自2018年起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为落实国务院的批复,切实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和规划确定的年度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推动地方主体责任落实,由水利部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工作。 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省级人民政府,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考核评估结果与中央资金项目安排、政府绩效评价挂钩,并通过整改、约谈、通报、责任追究等手段,确保考核评估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作为新时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重要抓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科学推进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 现有规划评估技术方法分析及建议 目前的考核评估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确保考核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管理、空间

第一节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水土保持是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治理江河湖海的一项主要工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掌握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及动态变化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随着遥感影像光谱分辨率、几何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和覆盖时间周期化,以及3S(GIS、RS、GPS)集成技术的逐步成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开展这一工作,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行。 一、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判断水土保持治理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完善、提高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2、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通过监测建立本底信息库,为水土保持及其他项目建设的评估、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基本资料。 3、为水土保持评价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动态监测体系,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不同治理措施及其配置的影响范围、效益和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全面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少走弯路快见成效。 4、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通过监测提供的数据,为水土保持执法公正、公开、科学、规范提供保证。 5、为水土保持宣传提供新途径 通过动态监测来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效益,有助于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dynamic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水土流失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既为水土流失防治、监督和管理决策服务,又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因此,监测工作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的有效性,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性 监测方法、监测方式和范围的界定、指标等必须统一,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有全国统一标准,监测方法在同一水土流失类型区具有通用性。 (二)综合性 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应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选择监测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水土流失及其预防和治理状况;在监测方法上,既利用高新技术,也利用常规调查技术,互相补充,使监测结果全面、完整。 (三)动态性 水土流失监测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可提供静态和动态水土保持状况。把各次监测结果、各种专题研究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建立各监测指标的数量化模式,可实现预测、预报。 (四)层次性 宏观、中观和微观监测均涉及层次性问题。由于必要性和技术条件的影响,监测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样点(某一流域或某个地块)进行。 三、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