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厦门饮用水环境安全评价

厦门饮用水环境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俞柏忠杨喜爱黄歆宇袁立忠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一个地区水资源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社会稳定和人们身体健康。保障区域水资源和饮用水安全,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

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是人们了解本区域水资源状况,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来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水资源安全可以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通过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关系分析,然后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重复计算量而得;水资源质量评价主要针对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内容则包括供水基础设施现状、供水现状、供用水效率和水资源综合评价等内容。

厦门河流水系及水库概况

厦门市水系均属山区短小河流,发源于本区域境内,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坡度大,水量随季节变化大。本岛地表水系不发育,多为短小溪流,呈放射状独流出海,岛外部分水系发育较为完善,主要河流有东西溪、九溪、官浔溪和后溪等,流域总面积939.25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只有同安西溪和集美后溪两条,50~100 km2的河流有九溪、官浔溪。

全市现在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03座,2004年总库容24301万m3。中型水库有:石兜水库、汀溪水库、溪东水库、竹坝水库、杏林湾水库;主要小(Ⅰ)型水库有:溪头水库、坑内水库、坂头水库、曾溪水库、湖边水库、小坪水库、河溪水库和石宅水库。

对厦门市供水具有特殊意义的河流还包括九龙江。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其干流由北溪、西溪和南溪组成。厦门引水的北溪是九龙江的主干流,发源于龙岩市梅花山,经由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流入漳州市华安县、长泰县、纳下浙溪、龙津溪后注入漳州平原,在龙海市福河与西溪相汇。

厦门水资源数量评价

1、厦门水资源数量

厦门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33.3 mm,折合年降水总量24.06亿m3。降水及径流时空变异较大,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径流占85%以上,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3.2倍。降水量分布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减少,西北山区2000 mm以上,沿海及厦门岛年降水量为1100 mm左右。

厦门市当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8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6亿m3,重复计算量0.81 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5亿m3。按户籍人口统计,厦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871 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5%,若考虑暂住人口,人均水资源量为576 m3,属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

九龙江流域2004年年降水量1325.3mm,折合降水总量是195.36亿m3,地表水资源量78.05亿m3,折合径流深529.5 mm,当年厦门市从九龙江北溪引水量为1.97亿m3。

2、厦门生活饮用水源数量

厦门市生活饮用水源主要包括北溪引水、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上李水库功能现已调整为景观用水)。备用水源包括湖边水库和杏林湾水库。其中,北溪引水是厦门市主要供水水源,约占总取水量的近80%。各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供给情况见表1。

表1 厦门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基本情况表

厦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

1、厦门主要河流水质概况

根据厦门市2004年水资源公报,厦门主要河流水质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

(1)同安西溪为厦门第一大河流,包括上游的莲花溪、澳溪、汀溪和东溪等支流。东溪控制河段五显桥控制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河长占东溪支流的34.1%;澳溪、莲花溪合流段的崎坑大桥控制断面水质为Ⅳ类,水体受到轻度污染,河长占西溪水系的44.3%;西溪干流段新西桥控制断面水质为Ⅴ类,水体受到较重污染,河长占西溪水系的

21.4%;西溪控制河段双溪大桥控制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占西溪水系总河长11.3%。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属有机污染。

(2)集美后溪是本市第二大河流,包括上游的苎溪和许溪支流。后溪控制河段水质为Ⅴ类,水体已受到较重污染,河长占该水系的22.6%。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属有机污染。

(3)九溪控制河段水体受到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水质为Ⅴ类,河长该水系总的67.7%,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4)官浔溪控制河段水质为Ⅴ类,水体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河长占该水系的58.0%,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2、厦门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概况

根据2005年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全市各水库水质均未能全面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造成污染的主要水库周边的城市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农村畜禽养污水、水库汇水区内土壤裸露所形成的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造成的。

(1)北溪引水北溪引水为特殊保护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标准(以下坂头-石兜水库、汀溪水库、上李水库执行标准同)。2005年北溪引水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出现的超标项目有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等;水质达标率为50.0%。与2004年同期相比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水质达标率有所上升。北溪引水仍有超标项目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九龙江中上游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许多工业园区或居住小区,而沿岸工业园区和居住小区的增加以及大量发展的畜禽养殖所带来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与治理所造成的。

(2) 坂头-石兜水库2005年坂头-石兜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是91.67%,除总磷、总氮两项指标浓度均值超标,其余项目均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较2004年有所好转。坂头-石兜水库水质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特别加大了对库区畜禽养殖的禁养管理力度。

(3)汀溪水库2005年汀溪水库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是75.0%;出现的主要超标项目有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与2004年相比,水质明显恶化,其主要原因是水库上游畜禽养殖得不到有效遏止,养殖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体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4)湖边水库2005年湖边水库水质符合Ⅳ类水质标准,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零。主要污染项目是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与2004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湖边水库水质有所好转的主要原因是开展了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关停保护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

和重点污染源。

(5) 杏林湾水库2005年杏林湾水库水质仅符合Ⅴ类水质标准,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3%;其主要污染项目是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与2004年相比,水质达标率略有提高。

厦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1、供水基础设施现状

厦门市主要供水工程有坂头石兜水库、汀溪水库群、祥溪策槽引水、小型地表水供水工程及北溪引水工程。北溪引水是厦门城市的主要供水工程,坂头石兜水库是厦门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调节水源,汀溪水库群及其相关供水工程则对同安、翔安的城镇与农业供水具有重要意义。

2、供用水现状

根据厦门市2004年水资源公报,厦门市2003年全市供水总量为6.08亿m3(不含海水供应量),地表水供水量为5.13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87亿m3。当地水资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67.6%,跨流域引水量为1.97亿m3,占供水总量的32.4%。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为适中,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0.4%,其中,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6.3%,地下水资源开采率为42.6%。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超出警戒线,需引起注意。2004年全市用水中农业、生活与工业用水总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44.9%、25.6%与29.7%。

3、供用水效率

人均综合用水定额、万元GDP用水量与农田灌溉定额等指标既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用水水平、节水水平、水资源管理水平,也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有密切的联系,其数值体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程度。总体上看,厦门市各项指标与福建省及沿海其它城市相比,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图1),尤其是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与万元GDP耗水量两项用水效率指标,远低于上海、福州、漳州、三明、莆田、大连、宁波、青岛及深圳水平。

厦门市用水效率与其它城市对比图

注:生活用水与综合用水定额单位为L/d,农田灌溉定额单位为m3/亩,万元GDP与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为m3/万元。(资料来源: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研究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4、水资源供需分析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厦门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中预测了全市及各行政区的用水需求。在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达95%的情况下,到2010年,全市总需水量为8.9941亿m3,按现状供水条件,即厦门市北溪引水流量14m3/s,石兜与汀溪水库按现在调度方式运行,全市各分区其它蓄、引、提小型水利工程的供水量为2.1亿m3,污水处理回用与海水回用量4450万m3,同安与厦门本岛子系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供需平衡缺口较大,尤其在干旱年份。2020年,全市总需水量11.3238亿m3,如北溪引水维持在14 m3/s的规模,石兜水库以蓄补引,其它小型水利工程供水量保持在2.1亿m3,即使全市污水处理回用量和海水利用量增大到0.76亿m3,则供需平衡缺口也会比较大,缺水会比较严重。

保障厦门水资源和饮用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1、保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根据以上对厦门水资源数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虽然厦门市人均综合用水定额、万元GDP用水量与农田灌溉定额等指标,尤其是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与万元GDP耗水量两项用水效率指标与福建省及沿海其它城市相比,处于相对领先水平,但厦门属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水资源是厦门市发展的主要资源瓶颈。

要保障厦门供水安全,首先需要从水资源数量上予以保证。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厦门市水资源供需进行的研究:2010年,在北溪引水流量达14 m3/s情况下,石兜水库以蓄补引,同时修建莲花水库,则全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如北溪引水14 m3/s,石兜水库以蓄补引,北溪引水流量在非枯水期按实际需水增大,全市水资源可达供需平衡。 2020年,如北溪流量增加到20 m3/s,石兜水库“以蓄补引”运用方式情况下,建设枋洋枢纽工程,供需才能保持平衡。因此,近期,在不改变厦门和漳州分水协议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北溪引水工程的引水能力,北溪引水流量在非枯水期按实际需水要求增大,石兜坂头水库的调度运用方式改变为“以蓄补引”方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北溪供水系统向同安、翔安联网供水,供水规模为25~30万m3/d。在此期间,应筹备建设龙津溪枋洋枢纽一期工程并使之在2010年前后投入运营。中远期,在以上基础上,加强厦门子系统与同安子系统的联网供水能力,使供水规模增加到40~50万m3/d,2015年前后积极筹建枋洋二期工程,同时根据水资源供需情况考虑

莲花水库建设问题。在各规划期,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用水,增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与污水回用量,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降低水资源供应风险。

2、保证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源的水质

从目前厦门水资源的水质状况看,情况不容乐观,全市河流水系大部分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饮用水源目前虽然基本可以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但仍有部分指标超标。因此,厦门水资源水质安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1)继续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改善河流水质

为有效治理东、西溪水环境污染问题,市政府于2005年初开展了东西溪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通过一年来各部门在工业、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整治以及河道清淤和护岸整治等方面工作,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效:工业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或零排放;沿溪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部拆除和关闭,其他畜禽养殖场实现了生态零排放;城区部分生活污水已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两岸景观逐步改善,东西溪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目前,除总磷、总氨和粪大肠杆菌超标外,其余指标基本上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要求。下一步需要加大对沿溪企业的综合执法力度,增强群众参与、主动配合意识,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形成一种长效的流域管理机制。同时,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可进一步向其它流域推进,全面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2)进一步推动九龙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

随着九龙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九龙江的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染日益增多,九龙江水质急剧恶化。这一状况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省政府提出了开展九龙江流域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整治,厦门、漳州、龙岩等市开展了整治行动,经过三、四年的努力,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沿江各断面的水质均有较大的好转,但从2003年开始,水质出现下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沿岸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及沿岸人口增长,使进入九龙江的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迅速增加,水质中的氮、磷超标严重,厦门北溪引水水质受到影响。为保证北溪引水水质,厦门市需加强九龙江流域三地市的交流与协调,在厦、泉、漳三市联盟和与龙岩的“山海协作”的基础上,通过污染整治资金补助等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推动九龙江流域各地市积极开展九龙江污染综合整治,及时完成省里制定的年度整治任务。本市也应继续完善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污总量,积极推进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并将厦门生态养殖、发酵养殖等经验向九龙江上游区域推广,减少流域的养殖污染排放。

(3)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证饮用水源安全

通过划定北溪引水、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和上李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厦门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水量及集水区内植被和自然环境。目前,厦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与此同时,厦门市在2005年完成了北溪引水改造工程和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对汀溪水库辖区内的畜禽散养农户,大力推广家庭户用型沼气池和发酵式养殖;开展了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安湖支渠补水调水一期工程、水库蔡塘段的截流工程,并投入资金在周边村庄铺设污水管道。加大对可能影响水库水源安全的工业污染源监管和查处力度。

在保障现有饮用水源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水源的调查工作。厦门市有关部门已着手此项工作,前往漳州市长泰县调研第二水源生态环境,与长泰县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探讨,为共同做好第二水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作者单位: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处厦门岛和思明半岛之间,是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由于处于沿海地区,厦门的水资源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对厦门的水资源进行安全评价,主要从水资源供应、水质状况和水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供应 厦门市的主要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主城区周边的山区水源地,其中主要的河流有思明区的湖滨河和集美区的乌涂溪。此外,厦门还通过引水工程从外地调水,如岛外的漳州、福州等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市目前的供水能力基本能满足需求,从人均供水量来看,厦门每天的供水量约为226.5升/人,已超过联合国的标准为100升/人/天。此外,厦门市也在加大供水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然而,厦门市的水资源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首先,由于厦门市水资源的特殊性,供水的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厦门市主要水源地都位于山区,山区的降雨时间和分布较为不均匀,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其次,厦门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给水资源的供应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水质状况

水质是评价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水质可以保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厦门市的水质整体上属于良好水质,饮用水水质已达到黑茶水净化和大型净水厂饮用水的标准。目前,厦门市已建设了多座大型水厂,通过采用化学沉淀、混凝、过滤等工艺技术,对水源进行净化和处理,有效保障了供水的水质安全。此外,厦门市也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禁洗澡、使用化学品等不良行为,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河流的底泥淤积等,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厦门市还需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地调控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从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厦门市注重水资源管理工作,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实施。首先,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其次,成立了专门的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规划和调度等工作。通过对水资源的定量分析和调度,实现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

附件2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评估指南 (试行) 水利部水资源司 2015年4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2) 4.1评估内容 (2) 4.2评估程序 (2) 5评估指标体系 (4) 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6) 6.1水量保障 (6) 6.2水质保障 (7) 6.3监控保障 (10) 6.4管理保障 (11) 7评估结果分级 (12)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赋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年度评估,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 《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1)饮用水水源地: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主要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 (2)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为使水源地能持续满足一定供水保障率的水量和满足一定水质要求而采取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量水质监控及相关管理的保障措施的统称。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2023年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2023年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一、背景介绍 厦门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给厦门的水资源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于2023年厦门的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资源现状分析 1.水资源供给状况 厦门拥有较为充足的降水资源,年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势高低不平衡和降水分布不均匀,导致降水利用率较低。此外,厦门水域辽阔,周边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可以通过淡化处理成为水源,但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 2.水资源需求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厦门市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酒店、商场、游泳馆等场所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3.水资源污染状况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厦门的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污水排放、垃圾填埋以及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都会对水资源

造成污染。此外,海洋环境的污染也影响到了厦门的水资源安全。 三、水资源安全评价 1.水资源供需平衡风险评估 首先,需要对厦门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收集厦门市各区的用水数据、蓄水量和供水能力等信息,评估厦门市用水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差距。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评估结果将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水资源污染风险评估 其次,需要对厦门的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收集厦门市各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数据、降雨量和海洋污染数据等信息,评估水资源污染的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工业化和农业化对水资源污染的影响。评估结果将为制定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提供参考。 3.水资源管理策略建议 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建议。例如,可以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减少对海洋水资源的污染;加大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力度,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节约用水、改善农田灌溉技术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 (编制完成时间)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XXX 领导小组: 技术小组: 编写人员:

第一章总论 1.1背景依据 主要阐述饮用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2目标范围 主要叙述参加评估的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介绍城市数量、饮 用水水源的数量、水源类型及各类水源占评估水源总数比例等内容,有特殊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的水源情况,请在此部分叙述。) 1.3 流程与技术路线 请依据评估工作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1.4 主要结论 1.4.1 水质状况 概括性描述水源水质达标状况及不达标原因分析) 1.4.2环境管理状况 概括性描述环境管理整体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水源基础状况 水源基本状况 主要叙述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服务人口、不同类型水源的数量、 供水量和供水服务人口比例等基础情况。) 水源水质状况 2.2.1 水源总体状况 主要叙述水源水质总体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基本达标水源和 相应的供水人口数量。) 以城市为单位,以水量达标率为依据,统计水源的达标比例, 分析各城市水源达标的具体状况。) 不达标水源的主要超标因子情况,按照不同水源进行统计,要 求有超标因子、倍数和超标月份。) 河流型水源水质状况 主要叙述河流型水源的水质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基本达标水 源的数量和相应的供水人口及比例,达标供水量比例。) 河流型水源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超标月份的特征、主 要超标污染物涉及的水源数量,主要超标污染物来源等,需要单独列出天然背景值超标、上游来水超标和仅大肠菌群的水源清单。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超标的水源,需在相应的部分做特别说明) 区域特征污染情况,应分析超标原因,并说明主要污染物来源)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厦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对于地表水资源的评价。厦门市拥有许多河流和湖泊,这些水体为厦门市提供了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例如,厦门市的主要河流包括石门河、筼筜河和乌涂溪等,这些河流的水源大部分是来自于岛上的降雨,流经市区后最终注入大海。此外,厦门市还有一些湖泊,如鼓浪屿海湾和厦门湖等。这些湖泊的水质较好,供应居民和农业用水。 然而,厦门市地表水资源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厦门市近年来的降雨量出现波动,季节性干旱和水旱蔓延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厦门市的水质也面临一定的污染风险,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废水排放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等。这些污染物对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且难以治理。 接下来,对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厦门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属于岩溶水。在厦门市的山区地区和一些岛屿上,地下水资源丰富,满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尤其是在山区地区,农田灌溉和果树种植也依赖于地下水。 然而,地下水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过度,导致水位下降,地下水位逐渐退缩。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厦门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地水分平衡发

生改变,增大了往地下水中渗透的面积。这些问题都给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厦门市的水资源总体上是相对丰富的。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水污染和过度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厦门市的水资源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安全,厦门市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减少水污染源的排放,改善水质。其次,需要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后,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做好水资源的动态调整和分配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厦门市的水资源安全得以保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健康风险评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健康风险评估地表水质量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中的水质条件和水文学特征,是评价水体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健康风险评估的进行,对于保护公众的饮用水安全以及维护环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地表水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制定的规定水体质量等级及相应限值的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保障水体质量,预防和控制水源污染,维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分级与评价标准 根据水质状况的不同,可以将地表水的水质分为多个等级。一般情况下,水质分级是根据水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含量以及生态学特征指标等进行评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确保各项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水体质量的基本情况。 2. 指标选择与监测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并明确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水质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人体健康安全、环境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3. 监测频次与地点安排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监测频次和地点的安排。监测 频次应根据地表水水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确定,以全面反映水质状况。地点安排则需要覆盖地理位置、水体类型和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以 全面了解地表水的污染状况。 二、健康风险评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与生活安全。健康风险评估是评估地表水质量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通过 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水质标准,以确保公众的饮用水安全。 健康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毒性评估 毒性评估是评估水中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通过实 验室和动物试验,确定水中有害物质的毒性特征,以及其在人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态过程。 2.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是评估人口接触水源的频次、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确定人 体对有害物质的暴露状况。通过调查调研和数据采集,分析人口暴露 于有害物质的概率和程度。 3. 风险评估

厦门水资源污染

厦门水资源现状 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境内无大河,市内河流里程短河面窄河床浅水量集中,在汛期开发利用难度大,厦门市最大的河流西溪流域面积494km2第二条大河流后溪流域面积209.3km2。其余河流面积小于100km2且厦门市河流多为季节性山溪河流,水资源开发难度大曰占全市总面积40%的地区降雨后形成的地表径流直接入海,厦门市多年水资源总量12.3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6 m3。 一、厦门水资源现状 根据厦门市2004 年水资源公报, 厦门市2003年全市供水总量为6.08 亿m3 ( 不含海水供应量) ,地表水供水量为5.13 亿m3, 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87 亿m3。当地水资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67.6%, 跨流域引水量为1.97 亿m3, 占供水总量的32.4%。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为适中, 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0.4%, 其中,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6.3%, 地下水资源开采率为42.6%。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 超出警戒线, 需引起注意。2004 年全市用水中农业、生活与工业用水总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44.9%、25.6%与29.7% 1.降水量 当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600.7mm,比上年增加6.32%,比多年平均值增加4.65%,折合年降水总量25.18亿m3,属平水年。其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同安,最小的是厦门岛。 2. 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3.37亿m3,比上年增加6.44%,比多年平均值增加9.32%,折合径流深849.9 mm。同安地表水资源量为7.58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56.69%,比多年平均值增加8.60%;翔安、集美、海沧和厦门岛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25亿m3、1.85亿m3、1.29亿m3和0.4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增加33.93%、2.21%、13.16%和减少35.48%。各单元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3. 地下水资源量 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40亿m3,比上年增加7.14%,其中同安、翔安、集美、海沧、厦门岛分别为1.21亿m3、0.47亿m3、0.36亿m3、0.24亿m3和0.12亿m3,各单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加5.22%、11.90%、5.88%、20.00%、减少7.69%。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同安,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50.42%,最少的是厦门岛,仅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5.00%。 4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重复计算量而得。 厦门岛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呈增长的趋势,而农业用水字1998年以来成减少的趋势。2005年城镇生活用水1.21亿m3,目前各部门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城镇生活占20% 农村生活占6% 工业用水占30% 农业占44% 5.需水结构及需求变化 (1)工业用水:

厦门市杏林湾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厦门市杏林湾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王静;刘瑞志;李捷;钱骁 【摘要】杏林湾水库是厦门市重要的中型水库之一,是兼具防洪、灌溉等功能的集美区重要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杏林湾水库“十一五”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杏林湾水库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杏林湾水库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杏林湾水库处于基本合格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杏林湾水库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一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库有机污染指数为一般状态.其中,上半年和丰水期是各类污染相对集中的时段,各类污染风险相对较高.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10 【总页数】9页(P1599-1607) 【关键词】杏林湾水库;水质评价;综合污染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有机污染指数【作者】王静;刘瑞志;李捷;钱骁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4

杏林湾水库(24°35'N,118°04'E)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和杏林区的交界处,1979年由海滩围堤而成,为近似封闭的水域[1]。杏林湾水库北部是淡水水域,主要受上游坂头水库和降水的汇流补给,而南部水域呈现表层淡水底层咸水,主要由厦门西海域海水渗透进入所致。杏林湾水库流域面积142 km2,集水面积67.3 km2,库容面积约2.2 km2,平均水深约2.5 m,最大深度达5.5 m,该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雷暴等,本区域年平均降雨量约1 188.4 mm,主要集中在丰水期[2-3]。 杏林湾水库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蓄洪水,它担负着周边大学城、园博园和城区的防洪排涝任务,保护下游多项重要基础设施和库区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防汛泄洪功能主要通过水库的集美水闸来完成[4]。此外,杏林湾水库还是厦门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但是,长期以来杏林湾水库承接上游大量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以及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5]。为了掌握杏林湾水库的环境质量状况,识别其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诊断存在的环境质量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及有机污染指数法对杏林湾水库“十一五”期间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对杏林湾水库污染防治及上游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1 监测数据 样品采集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集频率为每月1次,样品采集、保存及指标的检测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等开展。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DO)、高 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石油类、叶绿素a(chl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杏林湾水库执行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功能为养殖、农业灌溉和景观用水。

城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城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目的 城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是为了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水质,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本报告旨在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改造工程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 项目概述 城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将包括以下内容: - 新建或改造供水管网和水厂设施,以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质。 - 安装先进的水质监测系统,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 优化供水管网布局,减少供水中断和水压不稳定问题。 - 引入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为了准确评估城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 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项目区域的环境特征和敏感性。 - 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环境模型进行预测和分析。 - 评估项目对空气质量、噪音、水质、土壤、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4.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经过详细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空气质量:由于建设期间存在一定的粉尘和排放物排放,项目对 周边空气质量有轻微的影响。但该影响可以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 有效控制。 - 噪音:建设期间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噪音环境会造 成一定程度的干扰。然而,合理施工措施和限制工作时间可以减轻噪 音对居民的影响。 - 水质:改造后的供水系统将提升水质,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对水质影响将得到改善。 - 土壤:施工期间可能会暂时破坏土壤结构,但可以通过恢复和补 偿措施来减轻对土壤的影响。 - 生态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对周边的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的 干扰,但通过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 负面影响。 - 社会经济:该项目将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改造 后的供水系统还将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5. 环境管理措施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 随着人们对于水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近年来在我国市场上占据者越来越大的份额。然而,如何确保其带来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受到了关注,并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安全和性能评价规范。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经过多年的研究,《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于2020年4月4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并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规范》旨在针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和功能性的评价要求,为从事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生产的企业提供一套系统的评价方法并严格执行,以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安全可靠,功能有效,对消费者健康安全有保障。 《规范》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不同类型和使用条件,提出了定义、安全性要求和功能评价、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统一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测试和评价标准。 首先,《规范》提出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定义。它指的是对生活饮用水的进行水质污染物除去、或为室内不同场所提供一定质量的饮用水的装置,其具有水源、预处理、水质处理、自动控制、水量检测、报警和安全防护等功能,可以将温度、电导率、溶解氧等参数恒定,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其次,《规范》的安全性要求由安全必须性、安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结构安全性、清洗和消毒安全性等五方面构成。安全必须性

要求涵盖了产品的安全特性,要求当发生任何状况时,产品的运行不能危害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安全可靠性要求产品在内部结构和元件上满足安全和可靠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指产品要在所处和操作的环境下,都能正常有效运行,而结构安全性要求则是指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结构、安全和可靠性。清洗和消毒安全性要求是指该产品清洗和消毒时,不会污染饮用水,并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要求产品清洗和消毒的过程要非常简单,便于消费者的操作。 最后,《规范》提出了功能评价和评价方法。功能评价涵盖了水质处理性能、水量测量准确性、操作性能等多方面的内容。评价方法则要求在水质检测实验室实施试验,结合水质处理设备和工艺规程,对设备进行综合性能评价。 《规范》的发布,可以说是对提升国内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安全性和功能性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评价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消费者在选购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时,能够根据安全和功能性的需求,更好地对产品进行选择,以确保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此外,也有必要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时,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说明书和技术参数,并保证购买正规、安全的产品,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总之,《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的出台,对提升国内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从而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

厦门安全评估机构

厦门安全评估机构 厦门安全评估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安全评估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评估服务。本机构在厦门市场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并与厦门市政府和各大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的团队由一批资深的安全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具有国家认可的安全工程师和注册安全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安全评估经验,熟悉各类安全风险和隐患,并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安全评估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理安全评估。我们可以对客户的建筑、园区、设备等进行全面的物理安全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和解决方案。 第二,网络安全评估。我们可以对客户的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通过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方式,发现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弱点,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加固方案。 第三,信息安全评估。我们可以对客户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帮助客户发现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和数据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和措施。 第四,应急预案评估。我们可以对客户的应急预案进行全面的

评估,发现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完善方案,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我们的评估服务,客户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安全状况,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此外,我们的机构还提供安全培训、安全咨询以及安全方案设计等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总之,厦门安全评估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安全评估服务,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厦门的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要求(计划项目编号为),由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该项目由全国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利部水资源司归口管理。工作简况 该标准的立项论证始于年月,编制工作始于年月,计划年底完成。年月《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标准起草小组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进展,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年月,按照国家标准的编写格式,起草小组完成了初稿,并组织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咨询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年至年月标准起草小组召开了多次内部讨论会。年月,标准起草小组对征求意见稿中的术语、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内容进行了逐字逐句分析和讨论,最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在制定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本标准编写格式应符合的规定。 )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及要求应科学、合理,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标准的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标准编写的依据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的编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国家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主要试验和验证分析的综述报告 年月水利部启动了编制《全国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水利部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合城市饮用水源地特点,从水量、水质等方面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成果,由水利部办公厅以[]号文下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在全国执行。在《全国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中,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规定的评价方法对全国个建制市和个县级城镇(含县城和其他县镇)的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评价应用,为规划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保障。评价方法相对简捷,应用得到了基层技术人员好评。目前,该评价方法日趋成熟,具备成为国家标准的各方面条件。

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

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建筑和工业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安全评价是评估该系统是否满足水质安全要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评价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对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质量进行评估,并确保每一处供水点(例如水龙头等)所提供的水质都符合相关的要求。 2.消毒措施的有效性评估:针对水系统中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剂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性评估,确保水质消毒的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3.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水的PH值、溶解氧、总大肠菌群等,以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二、系统运行评价标准 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建筑和工业设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在此评价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源供给能力评价:评估水源供水量与建筑或工业设施实际需求的匹配程度,确保供水能力满足日常使用和应急需求。 2.水压稳定性评价:评估给水压力变化范围和稳定性,确保设施内各个供水点的水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不会造成用户用水困扰。 3.设施设备运行评估:评估设施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水泵、管道、阀门等,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漏水、无堵塞等问题。 三、环境保护评价标准

建筑和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保证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同时保护环境资源。在此评价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污水处理评价:评估建筑和工业设施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确保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循环利用评价:对工业设施的给水排水系统进行评估,是否设置了循环利用的设备,如水回用装置、雨水收集设备等,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3.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建筑和工业设施的给水排水系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噪音、振动、废水排放等,确保对周边环境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的安全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水质安全、系统运行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评价。只有确保系统的水质安全、正常运行和对环境无污染,才能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加强对给水排水系统的监管和管理。同时,行业应进行示范和宣传,提高社会对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的重视程度。

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电子版(2022年)-图文

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电子版(2022年)-图文 所占百分比不高。另外厦门市降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所占百分比一直 较高,这与厦门市靠近海边受海盐粒子的影响较大有关。二、措施与行动1、巩固和深化二氧化硫减排成果2022年,厦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4.498万吨,较2005年削减33.56%,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7.2%的指 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厦门市二氧化硫净削减22720吨,为完成全省 减排任务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结构减排方面,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岛 内禁止审批燃煤锅炉;岛外凡在热电厂(站)服务区范围内的企业停止使 用燃煤、燃重油锅炉,在服务范围外的现有燃煤、燃重油锅炉逐步进行改造,使用水煤浆、电等清洁能源。在工程减排方面,全市所有火电、热电、非电、自备电厂已全部安装脱硫设施,正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并加强监管,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在管理减排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地方的各项相 关环保法律法规制度和减排政策,严格执行调度制度,实施减排奖惩制,积 极完善减排的“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2、机动车尾气污染 治理厦门市委、市政府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在 2007年和2022年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完善 法律法规、制定专项规划、强化在用车排放检测、推进公交车辆更新、完 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措施,持续推进机动车排气综合治理工作。“十一五” 期间,完成了《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排 气污染防治的通告》,制订了《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草案,发布《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规划》及《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污 染控制规划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启用双怠速检测法进行年检,筹建了 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开始试行简易工况法检测。淘汰高污染车辆,更新 数千辆环保公交车;启动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实施外地车辆环保准入,并取得良好成效。“十一五”期间,在市区33条道路共执法检测3万多

上李水库评价意见

上李水库评价意见 上李水库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城,为改善该地区供水状况而建成的大型水库,由于其存在的多种水质与环境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经过近期的科学评估,中央水利工程评估中心(CWEC)对上李水库的水质与环境安全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上李水库的水质安全总体良好,水体基本无污染,水质比较稳定,且满足厦门市本地饮用水标准。此外,水体中溶解氧、温度、pH等各种指标都处于最佳状态,为上李水库所在地的水资源 供给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上李水库的环境安全也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该水库沿岸的植被完好,为附近村落提供有效的净水环境;水库湖水深度合理,可满足上李村村民及周边河口自然生态系统的需要;水库两岸均有湖光山色和渔灯闪烁,点缀着朴实的乡村美景。 水质安全和环境安全均表现良好,但上李水库仍然存在一些风险,需要做好防范措施。评估过程中发现,上李水库湖水对污染的敏感程度较高,若投入的污染物过多,很可能影响水库的水质安全。因此,建议上李村村民和上李水库附近的其他地区要加强对上李水库的环 境保护意识,避免向水体投放有害物质。 另外,上李水库水文监测网络也不完善,缺乏及时地数据收集,导致现有水质评估结果与真实情况有所出入。因此,建议进一步开展水文观测点布局,完善水文监测网络,以确保水质与环境安全。 综上,上李水库水质安全和环境安全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管理,

以确保水体的稳定性,为当地的水资源供给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上李村村民应认真遵守相关的治水法规,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好污水的处理和污染控制工作,积极维护上李水库的水质与环境安全。 总之,上李水库水质安全和环境安全虽暂时处于良好状态,但日常管理及监测仍不可忽视,要牢记“防污、管污、抓污”的原则,加强管理,以保护好水质,更好地服务上李水库所在地的人民群众和环境。

城市地下饮用水工程环评报告书

城市地下饮用水工程环评报告书(以下为正文)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城市地下饮用水工程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的饮 用水供应而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报告书旨在对该工程的环境影响 进行评估,确保工程建设过程和使用阶段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 二、项目概况 1. 工程范围:该工程的建设范围包括地下水源开发、饮用水处理工艺、供水管网等相关设施的建设。 2. 工程目标:确保城市地下饮用水的安全、稳定供应,提高城市居 民的生活品质。 3. 工程规模:饮用水处理能力为每天50000立方米,供水管网覆盖 城市主要居民区。 三、环境影响评价 1. 水资源影响评价:工程将利用周边地下水资源作为饮用水的水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不会对水资源造成明显 影响。

2. 土地利用影响评价:工程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但在选 址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要求,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并 将合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减少新增占用面积。 3. 水质影响评价:饮用水处理工艺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 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或变差的影响。 4. 外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建设和使用阶段将产生一定的噪音、震 动和尘土等环境影响,但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减少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社会影响评价:工程建设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可靠的饮用水供应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四、环境保护措施 1. 水源保护: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水源保护区划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水源水质的安全性。 2. 水质保障:建设完工后,需要定期进行饮用水的监测和检测,确 保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并针对不同季节和环境因素做出相应的处 理调整。 3. 噪音、震动和尘土控制:施工阶段将采取隔音、隔尘和振动控制 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4. 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

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 5.1基本信息调查 5.1.1调查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资料收集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全面收集整合国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鉴、专著、调研报告、相关规 划及设计材料、统计资料,例如水资源公报、污染源普查公报、水质信息、监管信息等。 采用现场调查法补充收集资料,包括向供水单位、当地居民理解水源及供水设施的基础资料,实地调查、定位、采集水样及拍摄档案资料。 在区域调查中,宜选用遥感法,整体理解保护区及其上游区域的环境特点,直观掌握水源保护区内的空间信息。 5.1.2调查内容

(1)基础信息调查 基础信息调查包括自然地理特征调查与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自然地理特征调查内容包括:流域概况、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气象、河网构成、DEM图、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水质历史监测数据等。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还应包括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条件,包气带特征,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和透弱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及其分布,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产生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行政区划及规划,人口规模及其分布、密度及变化趋势,自然资源,区域经济及发展状况。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水质状况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水源水质月报数据,水质类别,湖库型水源富营养水准,主要超标项目、超标倍数、超标频次及超标原因

等。 (3)污染源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活动以及二级保护区上游20km 范围内的潜在风险源情况。各类污染源及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参见附件一。 (4)管理状况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批复情况、标志设置情况、环境监测状况、环境监察执法、水源环境事件和应急响应等情况。 5.2评估内容与要求 5.2.1水质状况评价 (5)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