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郑乾意墓志考释

郑乾意墓志考释

郑乾意墓志考释
郑乾意墓志考释

郑乾意墓志考释

作者:杨军凯

作者单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8

刊名:

文博

英文刊名:Relics and Museology

年,卷(期):20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495869.html,/Periodical_wenb201404009.aspx

《贾昌明传》阅读练习

《贾昌明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昌明,字子明,其先南皮人。少则庄重谨密,治经章解句达,老师宿学,誉叹以为贤己。孙爽领国子监,一见待以公相,数言其学问当在人主左右。天禧元车,献文章,召试,赐同进士出身,除常州普陵县主簿。景估元年,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乃始置崇政殿说书,而以其为之。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自仁宗即位,大臣或操法令断天下事,稽古不至秦、汉以上,以儒术为疏阔,然上尝独意乡尧、舜、三代,得昌明以经开说,则慨然皆以为善,而昌明由此显矣。 未几,遂以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权判吏部。河北虫旱,以昌明安抚,举能诎奸,于利害多所兴除。又以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刘平为西夏元吴所得,边吏以降敌告,议收其族,昌明言:“汉杀李陵母妻子,陵不归而汉悔;真宗抚王继忠家,后赖其力,且平事固未可知。”乃不果收。 庆历二年,契丹来求地请婚,昌明主其使,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绌服不能发口。执政议使契丹攻元昊,昌明曰:“契丹许我而有功,则必骄以弱我,而责报无穷已。且唐中极衰时,听吐蕃击朱泚,陆贽尚以为不可,后乃知吐蕃阴与泚合,而阳言助国,今独安知契丹计不出此?”乃言所以待契丹者凡六事,上皆行其策。 七年,乃除武胜军节度使兼河北安抚使。王则谋举大名府反河南、北,使其党挟书妄言,冀得近昌明,昌明疑其为奸,考问具服,则惶

急不及会,独婴贝州以反。昌明即使部将王信、孟元、郝质驰兵操攻,且自出搏贼。贼所以擒灭,功居多。治平二年六月告疾,七月成寅薨于第,赠司空兼停中,谥曰文元。 (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B.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C.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D.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文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权判,兼职代理官职,与摄、署同。 D.契丹,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后改为金。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昌明性情庄重,治学严谨。他对经书的理解让一些饱学之士自愧不如,连国子监的孙奭也认为,凭他的学问应该常伴皇上身边。 B.贾昌明熟通历史,直言敢谏。在担任御史时,他借助李陵和王继忠

_北魏杨播墓志_考释

年月 20051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Jan.2005 1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1 第期 《北魏杨播墓志》考释 陈小青 210097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对《北魏杨播墓志》作了一些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对照拓本找出录文的失误;二、志传对照,利用志文补充史传的不足。这些探讨使我们对《北魏杨播墓志》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 关键词:杨播;墓志;史书;对照;补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10091017200501005103 K877.45 A 文章编号: -()--《北魏杨播墓志》①是解放后在陕西华阴县西五方村出土的。志石长厘米,宽厘米。三十 6868 二行,行三十二字,正书。首题“魏故使持节镇西将军雍州刺史华阴庄伯墓志铭”,没有志盖。②杨播墓志铭较长,全文达千余字。它介绍了杨播的籍贯、父祖简况,并详细叙述了杨播本人的生平。与《魏书杨播传》相对照,可以起到互相补证的作用。志文中的很多词语可以推前《汉语大· 词典》的例证。以下就以《北魏杨播墓志》的文字为顺序来讨论一下。 一、姓杨,讳播,字延庆,司州恒农郡华阴县潼乡习仙里人也。祖父仲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广平太守选曹给事中使持节安南将军洛州刺史恒农简公。君年十有五举司州秀才,拜内小,寻为内行羽林中郎,累迁给事中,领内起部,又以本官进厘北部尚书事。 该段文字所述基本上与《魏书》卷五十八《杨播传》一致,但也有几处略有不同。志称杨播是司州恒农郡华阴县人。考《魏书》卷一百六下《地形志下》,华阴属华州华山郡。是否志文有误?否也。华阴县晋时属司州弘农郡,我们以为志文是用了晋时旧称。志文中“司州秀才”也是如此。志载杨播祖父为杨仲真,《魏书杨播传》、《北史杨播传》都记载为杨真。参照华阴、潼关出土的杨 ·· 颖墓志,可知其祖父确为杨仲真,史书记载疑误。③这里杨播父亲为恒农简公,而《魏书杨播传》 · 则记为弘农简公。弘农郡北魏时因避献文帝拓跋弘讳改为恒农郡。史前称杨为恒农华阴人,后却称其父为弘农公,前后不一致。既然当时因避讳改名,那么史书应该反映其时现实,而且应做到前后一致。所以我们以为应把史传“弘农公”改为“恒农公”。 “内小”是一种职官,指皇帝身边的亲信。北魏置,随侍于皇帝或皇后左右,无固定职掌。④《北魏侯刚墓志》也有此类记载:“父内,(此处逗号应去掉,因内小是官职,不可分开)小以儒雅稽古,清韵夷放”“太和五年,文明太后调为内小”。然而史传却鲜有此职官的记载,志文可补不足。 二、十六年又加征虏将军,都督北蕃三镇。讨破地豆于贼。其年秋加武卫将军中道都督,率骑 ①《北魏杨播墓志》录文引自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其它墓志录文亦引自此,各图版参照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以下不再说明。 ②③参见《华阴潼关出土的北魏杨氏墓志考证》,《考古与文物》年第期。 19845 1990 ④参见《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编,河南人民出版社版。 20040320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陈小青(—),山西交城县人,南京师大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 1977 ·51·

十二生肖决定命运的种种传说

十二生肖决定命运的种种传说 生肖决定命运说产生以后,人们附会出了许多传说。考察这些传说是怎样以讹传讹的,对于认识和防止类似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生肖决定命运说的传说,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的记述,就是影响较大的一个。 书中记载,刘邦的母亲在大泽旁边休息的时候,梦见自己在天地晦冥、雷电交加中与神人交媾。这时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恰巧赶来,发现有蛟龙伏在刘母身上。刘母于是怀孕,生下了刘邦。 由于是感龙而生,刘邦生得高鼻龙颜,胡须很漂亮,左股上还有72颗黑痣。据说这黑痣象征一年中属于赤帝的72日,代表五行中的火德。 刘邦也确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刘邦喝醉了酒躺在一处,卖酒者竟发现他身体的上方有龙隐现。有一次他到咸阳服徭役,当看到秦始皇和他的仪仗队走过的时候,喟然叹息说:“大丈夫应当这样!” 最奇异的是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本县送人到骊山去服繇役,半路上逃走了很多人。刘邦心想等到了地方,人也逃光了,还不如放了所有人,可以做个人情。但当他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却有十余人愿意跟随他。于是刘邦带着大家另寻出路。当他们摸黑穿过沼泽地的时候,遇到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刘邦乘着酒意,一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发现,一位老妪在夜里哭泣,说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为蛇,当道而卧,被赤帝之子斩了。说完倏忽不见。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以后,刘邦带人积极响应,从此成为反秦的一支生力军,最后打败与他争夺天下的项羽,建立了汉朝。 刘邦的身世和故事,被司马迁描写得神乎其神。然而刘邦属蛇,怎么会是感龙而生,并生而龙颜?刘邦的命运若是龙决定的,那就与蛇没有关系;若是蛇决定的,就无需龙参与其中。决定刘邦“真龙天子”命运的到底是龙还是蛇? 我们这样的质问,在古人看来也许算不得问题,因为龙与蛇在古人眼中是一样的。在古代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就都是人首蛇身。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也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字句。但河南省南阳汉代画像石上作交尾状的伏羲和女娲,却长着脚,是人首龙身。东汉王充的《论衡;讲瑞篇》,干脆认为龙有时像蛇,蛇有时像龙。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是从蛇演变而来,所以龙蛇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民间至今称蛇为小龙,也证明这一点。 照此说来,决定刘邦的帝王命运的,好像说龙说蛇都可以。可是龙和蛇既然在十二生肖中并列出现,毕竟不容混为一谈。所以刘邦的故事虽出于《史记》这样一部名著,作为生肖决定命运说的根据,仍难以服人。 类似的例子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历史上盛传“唐明皇生于乙酉而好斗鸡”的说法,据说正是斗鸡这个嗜好,使他以堂堂帝王之尊,落荒而逃,千里入蜀,半路上不得不下令处死心爱的贵妃杨玉环,还险些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应当说,唐玄宗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唐中宗死后,韦后临朝称制,结党营私,正直的大臣屡遭诬陷,舞文弄墨的酷吏坐至显荣。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等人,诛除了韦后一伙,使国家避免了重新陷入后宫称制局面的危难,的确功高日月。即皇帝位以后,李隆基努力整顿吏治和民风,发展经济和文化,开创了近三十年的太平盛世——“开元之治”,以至“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烽燧不惊,华戎同轨”,“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戴白之老,不识兵戈”。 但是,越是能干的帝王,吃起老本来就越可怕。天宝以后,李隆基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臣,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他所宠爱的杨贵妃身上,还不惜动用皇权斗鸡取乐。唐代陈鸿的《东城老父传》记载: 老父姓贾名昌。……贾昌7岁的时候矫捷过人,能从柱子爬上屋梁,善于应答,能听懂鸟语。玄宗在藩邸时,就喜欢民间清明斗鸡的游戏,及至即了皇帝位,就在两宫之间修建鸡坊,在长安求得“金豪”、“铁距”、“高冠”、“昂尾”等名种雄鸡上千只,养在鸡坊。又从六军的后代中选择五百人驯养雄鸡。 有一次,唐玄宗出游,见贾昌在云龙门道旁弄木鸡,就召他入宫,让他做鸡坊小儿。玄宗把他召到殿庭测试,无不合意,于是命他为五百小儿的头儿。贾昌为人忠厚,做事严谨,玄宗非常喜欢他,金帛的赏赐几乎每天都送到贾昌的家中。 开皇十三年,贾昌用笼子装了三百只雄鸡,随玄宗去东岳泰山去封禅。贾昌的父亲死在泰山下,玄宗特许依礼将尸体送回雍州埋葬。当时,县官为此准备葬器和

唐白休征墓志考释

唐白休徵墓志考释 2001年1月,内蒙古托克托县博物馆从一农民手中征集到了一合唐代开元年间墓志,具体出土状况已不可知。据该农民介绍,该墓志出土于唐时的胜州城即今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遗址东。该墓志虽然埋在地下浸泡已经将近一千多年了,但仍然保存完好。墓志由墓志盖和墓志本体组成,出土时,盖与本体合在一起,盖呈覆斗状,本体为正方形,长宽均为0.35米,厚0.06米。铭文为未经刊刻的墨迹,分别书写在墓志盖内侧(以下称A面)及墓志本体的正面(以下称B面)。AB两面有用墨笔画的竖方格,每格宽0.03米。铭文字迹清晰,每面均为11列,从右至左竖读,每列13到17字不等。全文共327个字(A面163字,B面161字)。方砖正面用墨画出整齐的黑色边框。1 该墓志现藏于托克托博物馆,《托克托文物志》一书录其铭文,但无加标点符号,对其外表特征进行了描述,铭文涉及的官号地名进行简单的考证,并对其书法价值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合墓志是“研究唐朝的地名地望、葬俗葬制、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的意见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2本文将在《托克托文物志》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对该方墓志予以进一步研究。如上已讲,由于出土的详细情况已无法知道,因此也给本文带来了一些局限性。 为了便于展开介绍,今据原墓志格式并加标点录文于下,转行处以」表示。 (A面) 1参见《托克托文物志》编纂委员:《托克托文物志》,中华书局出版设,2006年,第231页。 2见前揭《托克托文物志》,第231-234页。

(B面) [A面]大唐故银州龙川府长史白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休徵,字义感,太原人也。曾祖皎,祖范,」父成,并文武冠带,英声旷古,经史兼美,」著术为业。公琬琰为心,掩蓝田虎吐润3,」芝兰在佩,跨玄圃而腾芳,华盖一峯(峰),」长河千里。包含六义,洞唔(悟)九经,十等所」尊,三教领袖,动必合礼,行必依仁。岂图」明悔缠痼,膏肓备缀,天不愍遗,遂歼」良善。春秋七十有七,开元九年夏四月」九日卒于私第。呜呼!去兰室而瘗蒿」菀,辞白日而归厚夜。夫人常山郡阎氏,[B面]仁之女,四德具备,六行有闻,夙从风烛。」□□其月十九日合葬于胜州之东原,礼」也。子如玉,忉履霜兮恸思,对风树而衔悲。」傥陵谷之将迁,凭镌题之可纪。铭粤:」夕封公候,门传袭庆,历选终古,英华」茂盛,人称俊乂,国称朝正,以材授职,习学」标圣其一。志禀高尚,宦居下寮,识继先」祖,名亚宗祧,掷文金振,埋魂玉销,松扃」载掩,兰室方谣其二。愁云黯黯,苦雾苍」苍,树吟黄鸟,风悲白杨,外婚咸萃,宾」位增伤,勒美金石,地久天长其三。 该墓志结构比较严谨的,严格地分为志题、序言、铭文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行,为墓志的志题,即“大唐故银州龙川府长史白君墓志铭(并序)”,银州龙川府长吏是墓志主人所任之职。 第二部分为序言,从“公讳休徵”到“傥陵谷之将迁”,其中还可细分为七个层次:第一层叙述墓主名字、籍贯,墓主白休徵,字义感,籍贯太原;第二层叙述墓主世系,包括他的曾祖父白皎、祖父白范、父亲白成,以及他们的品行业绩;第三层不免有所溢美地叙述墓主的品行业绩;第四层记述了是墓主的寿年、死亡时间及地点,白氏唐开元九年(721年)因病卒于私宅,享年76岁,铭文中表达了墓志撰写人的悲哀之情;第五层略述墓主的妻子常山郡阎氏及其优良品行;第六层说明了墓主及其妻子合葬时间、地点,于同年九月十九日合葬于胜州;第七层道出墓主之子白如玉的丧亲的悲痛之情和勒写该套墓志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铭粤”到结束,为墓志的铭文,用韵文书写。 唐代以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两万户以上为中州,不足两万户为下州,其中只有上州和中州设长史。上州长史品级为从五品上,中州长史品级为正六品下4。银州户七千二百六十四,口四万二千七十六5,属于上州。白休徵任银州龙川府 3“掩蓝田虎吐润”之“蓝”字《托克托文物志》作“兰”,误。 4该资料根据臧云浦,朱崇业,王云度:《中国历史地图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中,“两万”为“两万五千户”。 3杜佑《通典》卷173《州郡三·银川郡(银州)》,中华书局出版社,1988年,第4528页。杜佑生活的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