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预设:

一、观察比较,感知“转化”

(课件出示例1)

教师:这两幅图的面积大小你能直接告诉我吗?

(1)引导猜测:那请您猜猜看,这两幅图的面积谁大谁小?你觉得这两幅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学生猜测)

你会想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利用手中的练习纸涂涂画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

(3)交流反馈验证情况。

学生口述过程,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可能有的方法是:数格子和转化成长方形比较。)

追问:(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4)课件再次演示“转化”过程。

边演示,师生边共同叙述转化过程:把半圆向下平移5格后第一幅图转化成了长方形;把左右两个半圆旋转180度后第二幅图转化成了长方形;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两幅图的面积就相等。

(5)小结转化方法

追问:在2副图变化的过程中,他们什么没有发生变化?(面积)什么发生了变化?(形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两幅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面积不变的长方形后来比较大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转化)板书课题。我们为什么要把两幅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呢?(这样更容易比较大小)(板书:不规则图形——规则图形)。引导学生回答:转化可以化繁为简。

二、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师引导: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就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一些问题,回忆一下。同桌交流。

学生充分列举,教师课件配合演示。

预设一: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预设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三: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预设四: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预设五:计算小数乘法时转化成整数乘法 预设六: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板书:新知——旧知)。

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或已经解决的问题。

9

1

2

3

4

567891011

1213141516

10111314151612345678

9 16

1011 12131415

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

师:下面我们就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题目。

(1)课件出示试一试:1/2+1/4+1/8+1/16

这道题我们以前都是通分然后按顺序求和的。

还有不同的转化吗?(可以化小数求和)

你对这种转化有什么看法?(化小数反而麻烦)

课件出示正方形图(在图中表示出1/2、1/4、1/8、1/16)。

观察图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什么算式来计算?图中那一部分表示这几个

数的和?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小组交流。

(板书:数字——图形)

小结:要求阴影部分的和可以从空白部分着想,看来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反面入手。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换个角度思考,你就会有全新的收获。

(2)课件出示练一练。

让学生计算左边长方形的周长,右边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呢?指名指周长。

发现边较多,转化成什么图形可以使计算简便?怎样转化?

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1

2

1

4

1

8

1

16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课件即时变色,突出周长的概念;同时在保留平移前的痕迹的同时演示平移的过程,这样避免了由于过程发生变化,原先的图形脑子里不储存,缺乏对比说服力不强的弊端〉

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板书:复杂——简单)

(3)课件出示练习第二题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演示其过程

(4)课件出示练习第三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5)课件出示练习第一题

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淘汰制是指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课件演示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的逐步提示,领会淘汰制的含义,通过图示找到被淘汰的队伍有15个。)

如果64个球队呢?100个呢?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吗?(师:产生冠军,就是要淘汰多少支队伍?)为什么16-1就是求的比赛的场数?

五、总结。

多位数学家说过:“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今天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转化,用好转化策略,才能正确解题。

板书设计: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不规则规则

新知旧知

复杂简单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6.246.24.202005:3805:38:58Jun -2005:38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四日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05:386.24.202005:386.24.202005:3805:38:586.24.202005:386.24.2020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6.24.20206.24.202005:3805:3805:38:5805:38:58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Wednesday, June 24, 2020June 20Wednesday, June 24, 20206/24/2020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5时38分5时38分24-Jun -206.24.2020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0.6.2420.6.2420.6.24。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四日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05:3805:38:586.24.2020Wednesday, June 24, 2020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20.6.246.24.202005:3805:38:58Jun -2005:38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05:386.24.202005:386.24.202005:3805:38:586.24.202005:386.24.2020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6.24.20206.24.202005:3805:3805:38:5805:38:58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Wednesday, June 24, 2020June 20Wednesday, June 24, 20206/24/2020 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5时38分5时38分24-Jun -206.24.2020

7、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20.6.2420.6.2420.6.24。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四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05:3805:38:586.24.2020Wednesday, June 24, 2020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优质教案设计.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优质教案设计 2019-06-0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替换”的策略,学会根据题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用“替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动画引入,学生续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通过为小明调换商品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3.揭示课题,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替换策略。 出示例题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2.引发思考,激起尝试的欲望。启发提示:这里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两个问题,能直接求吗?能否将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两个量与总量720毫升的.关系转化成其中一个量与总量的关系呢? (二)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先议一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再尝试列式计算。 (三)汇报尝试情况,归纳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讲一讲每步式子的意义。 借助媒体演示总结: 1.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2.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换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 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1)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

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策略三:问题简单化和从问题中找条件。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从老师女儿四次喝牛奶这一情境,根据每次喝牛奶的量,让学生根据一些数据提出若干数学问题,并且有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学生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105~108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作业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出示七巧板)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图案。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些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一起来欣赏,你知道是什么吗? 你能想办法知道这些图案的面积吗?(这些图案的面积哪一个大一些?) 生可能:算出每一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再相加;还原成正方形,再求正方形的面积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同学们都善于动脑筋。怎样求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求? 二、新授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七巧板还原,轻松地求出了图案的面积,这里还有两个不一样的平面图形,你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不能)为什么? 1.引导思考 启发思考:这两个图形比较复杂,不能一眼看出它们面积的大小,想想过去我们是怎样研究图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提出方法展开讨论

生可能:数格子(比较麻烦)、转化成长方形 ①先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 生提出后,师引导: 想到先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比较面积的大小,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是为什么不直接计算面积,却要用数方格的方法?(图形比较复杂) 怎样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它们的面积呢?数方格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方便吗? ②在不改变面积大小的前提下,将这两个图形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图形,再进行 比较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一方法,引导他们观察思考: 每个图形中凸出的部分与凹进去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会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什么帮助? 如果学生提出了这一方法,师追问: 你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这与数方格的方法相比,哪个会更简便? 小结:面对这两个比较复杂的图形,同学开动脑筋,既想出了我们过去曾经用过的数方格的方法,也设想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简单一点的图形再来比较。这样的方法到底怎样转化,能否更为方便地解决问题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板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3.实施转化体验策略 (1)提出要求:怎样才能把这个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图形呢?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试着画一画。 (2)交流 ①左边的图形是怎样转化的?先干什么?(分割)在哪儿分割?你是怎样想 到把上面的半圆平移到图形下方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师:还可以怎么分?(或者沿下面的横线分割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②右边的图形又是怎样转化的?先干什么?(分割)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 个的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也可以把左边的半圆平移到图形的右上角,把右边的半圆平移到图形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的例1、以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学中“替换”的理念。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通过感知使学生能更好的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运用“替换法”解决问题时最关键是:紧抓关键句,得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替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相关经验。 1、口算练习 出示:=? 师:同学们,刚学完分数除法,你知道这一题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生: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师:恩,也就是说用到了一个转化的策略。同学们,你还学过哪些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生1:倒推。 生2:画图和列表。 师:对,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2、师: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个天平,这是一个保持平衡的天平,你能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重量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生1: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两个梨相等。 生2:一个苹果的重量是一个梨的2倍。 生3:一个梨的重量是一个苹果的。 (出示第二幅天平图) 师:这个天平也是保持平衡的,你能计算出梨和苹果分别有多重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做法,400÷2、400÷4) 课件动态显示把一个苹果换作两个梨,或两个梨换作一个苹果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用到了“换”的方法,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他就用这个方法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是曹冲,这个故事是(曹冲称象) 师:大象太重了,无法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是怎么办的? 生:用石头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师:对啊,曹冲用到了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替换。(板书) 师:今天,你能向曹冲学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吗?我们就先来做两个小题目热一热身。 3、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总结方法: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杯子数量=辈子容量”(板书)这个数量关系式,就能得到所要求的问题。那下面一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中信息。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浅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 策略 单位:鳌江镇东岱小学 姓名:刘佐文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摘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往往在我们教学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师教学学生

中国的孩子学习勤奋,基本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成为世界公认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实际情景的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克服困难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等方面显得不尽人意。通过深入课堂听讲、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研究活动,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小结,找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优化解题策略的方法。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我发现很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但是又比生活要抽象得多。在小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跟着教材按部就班,不知道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脱离教材,而是让他们将教材与生活有机地关联起来,利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与对学生平时的解题过程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 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学六年级练习题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笑笑家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20000元,保险期限三年,按年利率O.5%计算,共需缴纳保险费多少元?”几乎难住了所有的学生。 (二)读题不清,特别是图文混合题,不能正确找出条件和问题。 读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学生的读题习惯比较差,在寻找条件和问题时缺乏细致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在读题认字上就存在困难,自然不能正确解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读题的要求,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读题之后说一说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再用笔分别画一画。在读题时应关注学生读题的完整性,特别是在图文结合题中,一定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图意,力求完整地说出条件和问题。 (三)对条件本身理解不清,缺乏联系性思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5-10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策略分析问题,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进一步培养转化意识和能力,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对转化策略的体验和主动应用。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策略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图片、剪刀、研究单。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在复习中引出转化策略 1.抢答游戏:考考你的眼力。 (1)下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出示课件) 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因为左边图形有11格,右边是10格,所以左边图形的面积大。 2.(出示课件)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件提问:这两个是什么图形?怎样可以得到它们的面积?如果老师把它们放到方格纸上,还可以怎样知道它们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cm,你能判断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根据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后比较大小。

相等,因为三角形的面积为8×4÷2=1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为8×3=16(平方厘米)。 3.小结:我们发现,像这样可以用数格子、用公式计算出面积的图形,都比较规则。我们称之为“规则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用数方格和公式计算来进行面积比较。 (板书出示:规则图形面积——数方格、公式计算) 二、主动探究,在交流中明晰转化策略 1. 课件出示:(105页例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 指名回答,学生猜想。 如果要比较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还可以直接用公式吗?为什么不可以?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面积哪个大呢? 2.提出建议。 同学们可以在研究单上画一画、算一算,需要时可以动手剪拼两个实物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每组都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部分平移、旋转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行比较。也就是说把原来比较复杂的图形,通过转化变得比较简单。(同步出示板书)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转化。(出示板书课题) 3.教师小结:回顾一下刚才转化的过程。 问题1:为什么要转化?因为原来图形不规则。 问题2:为什么能转化?发现图形凸出和凹入部分形状大小一样。 问题3:怎样转化?引导学生规范说出转化过程,同步课件演示。 比较转化后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P71页例1、P72页试一试、练一练和74页第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 一、激趣引入,打破认知平衡 导入(出示:800+200=?)? 出示:800+200=1 师:这可能吗?怎样转化一下,能把这道不可能的算式变得可能? 出示:800( )+200( )=1( )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通过转化把这道看似不可能的算式变成了一道可能的算式。 二、创设情境,引发转化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比一比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师:我们一起来看两幅图。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这两个图形呢?你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你准备怎么比较?可以把格子补画完整,小组交流一下。集体交流。 (1)数方格的方法,(不满1格按半格算) 问:有人在皱眉,说说为什么?(这种方法麻烦、不准确) (2)变成长方形进行比较。 怎样把它们变成长方形的? 第一个图形:上面半圆向下平移5格。

第二个图形:下半部分凸出的两个半圆分割出来,以直径的上面端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问:现在可以准确判断面积大小吗?(计算比较)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 生:通过平移、旋转都把它们变成长方形,再进行比较的。师:像这样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叫它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刚才我们运用的策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来比较大小。在有关平面图形的计算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策略。请试着来解决第74页第2题的1和2 第72页的练一练和74页的第3题的第1题。 小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怎样的策略?(转化)我们要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又用到了哪些知识呢?(平移和旋转) 三、沟通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多次运用到转化的策略,回想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过转化的策略解决过那些问题? 师:(提示)我们刚刚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1:我们是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来推的? 师:还有吗? 生2: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形来推导的。 生3:还有,梯形的面积也是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的! 师:(这是形的转化)不仅是在图形王国,在数与计算方面及数和图形结合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运用转化策略,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回顾和整理。 我们曾经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比如5 ÷ 3/4=5 × 4/3 生2: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需要转换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师:如果计算94.2 ÷ 0.6,应该怎样转化? 生3:我们在五年级学习小数除法时,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的。 师:那计算小数乘法呢?生: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比如在计算1.3×2.4时是怎样想的? 再比如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简便计算,实际上多是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如:16-2.54-7.46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十一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利用原题,改变条件将大杯替换成小杯或者将小杯替换成大杯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

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重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 指名回答橘子和苹果分别是多少千克,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 2、板书课题。 3、联系以前的旧知,回顾我们知道、学过哪些用替换的方法解决的问题? 4、口答题: (1)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鹤鸣山小学:佘莎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够,问题解决就成为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难点。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策略: 一、理解题意是前提,如何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低年级审题能力从“看图说话”开始培养。即从图中找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在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看到主题图大部分孩子会说出3+1=4这个加法算式,但却不会完整的表述数学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看到的数学信息,小丑的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3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这样反复的说,反复的训练只到大部分孩子看到图的第一反映不是列出算式,而是找出相关数学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提出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看图说话,也是看图编题,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图示解题法在低年级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是具体的,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才能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用直观教具一一演示,而应该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一年级上册看图解决问题即大括号和问号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同样先让孩子们说信息提问题,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再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即把看图理解图意,说出图题意,再把图意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出来,在画图中建立数学模型,开始渗透图示解题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实物——直观教来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启发诱导学生抛开具体实物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2面。思考题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可以先把题目改成我们一共有5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先让几个学生上讲台站一站,再让孩子们画图理解,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道题目。 三、数量关系是基础,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训练。 小学低年级问题解决所涉及到的数量关系都是基本的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公开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图形的转换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六部分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着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图形问题,灵活确定解决图形问题的思路,根据问题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思想价值,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图形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出示,这两幅图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第二块图形和第一块图形比较,少一部分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比较的? 生:将两个图形重叠比较 3、出示例1 师:下面我们再看这两幅图 学生说,师电脑演示。 二、教学新课 1 (1)用多媒体呈现上面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片刻,说说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同桌交流: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图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班级交流,体会“转化”策略。 教师提问: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通过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后,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认识到: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谁来介绍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理由。 (3)学生会用分割、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将上面的两个图形转化成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他们可能会这样描述:左边的图形,可以将上面的半圆分割下来,移到它的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右边的图形,可以将左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左上角,将右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右上角,也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比较这两个长方形,它们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4)多媒体演示将图中的两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过程,让全体学生再次经历“转化”的过程。 左图的转化过程:右图的转化过程: 呈现的过程中,再次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注意语言的严谨。比如,“将左图上面的半圆分割下来,移到它的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成“把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再如,“右图左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左上角,右下角的半圆旋转到右上角,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成“把两个半圆分别旋转180°,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又如,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都是5厘米、4厘米,所以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是一样的;等等。 (5)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像上面把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其实是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你们知道这个策略叫什么?(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是经过思维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较 强的价值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和掌握,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指导的一些尝试探索。 一、 工具法 工具法就是狠抓学生对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性质、定律、公 式、数量关系、计算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的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比如: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应用这类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跳168下,陈亮跳的是李红的87,王伟跳的是陈亮的76。王伟每分钟跳多少下? 学生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很快就知道了要求王伟每分钟 跳的,先要求出陈亮跳的。求陈亮跳的,就是求168下的87,

算式为:168×8 7 =147(下),求王伟跳的就是求147下的7 6, 算式为:147×76=126(下) 又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20筐,运来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1,又是桔子筐数的95.运来桔子多少筐? 学生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苹果筐数的41=桔子筐数的9 5 ,根据分数 乘法的意义,把等量关系变为:苹果筐数×41=桔子筐数×9 5,根据题里告诉的苹果20筐,等量关系变为:20×41=桔子筐数×9 5,要求桔子的筐数,就设桔子筐数为X,这样就列出方程: 95X=20×41,求出方程的解,问题就解决了。 又如: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C 长=(a+b )×2、C 正=4a 、 C 圆=2×3.14×r 或C 圆=3.14×d 、S 长=ab 、S 正=a 2、S 平=ah 、 S 三= ah ÷2、S 梯=(a+b )h ÷2、S 圆=3.14R 2、 S 环=S 外圆-S 内圆=3.14(R 2-r 2)等。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能大大得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小强骑这辆自行车通过一座1000米长的大桥,如果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大约几分钟能通过?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时间,就要知道路程与速度。路程题里直接 告诉的,是1000米。速度题里没有直接告诉,就要先求速度,根据题里的信息,这辆自行车的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那么就要先求车轮1周转的米数,也就是求车轮这个圆的周长:3.14×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次听朱刚老师的课了,依旧有新的收获: 亮点 1、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朱老师设计的这堂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体现了浓厚的数学味。从一开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园的图片”到“体育老师画圆“再”观察钟面上秒针转动锁形成的圆“充分运用了身边的资源,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逐步认知圆。 2、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探索圆的多种画法,从而引出圆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动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 3、突破传统教学:在画圆 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题,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对巩固知识,增强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大有益处。 “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争辩、探究、交流的场所,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题多解”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仅仅得出一道习题的答案,而去追求更独特、更快捷的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丰富解题方法,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争辩、探究、交流的场所,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题多解”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仅仅得出一道习题的答案,而去追求更独特、更快捷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丰富解题方法,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总之,“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问题解决的钥匙,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法宝。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本人教学的一些心得,谈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几点看法。 解决问题就是寻找解题思路,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小结,归纳,采用相应策略进行有的放矢地解决。并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策略和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作为指导思想,为顺利解决问题作铺垫。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陌生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一部分,思路受到堵塞;有时,审题不够细心,解题不够全面等等。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策略。 那么,针对上面这些现象,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给学生渗透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学生的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建模意识。 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结合平时的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尝试以下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有益探索。 一、枚举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是经过思维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较强的价值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和掌握,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指导的一些尝试探索。 一、 工具法 工具法就是狠抓学生对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性质、定律、公式、数量关系、计算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的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比如: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应用这类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跳168下,陈亮跳的是李红的87,王伟跳的是陈亮的76。王伟每分钟跳多少下? 学生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很快就知道了要求王伟每分钟跳的,先要求出陈亮跳的。求陈亮跳的,就是求168下的87, 算式为:168×87=147(下),求王伟跳的就是求147下的7 6,

算式为:147×76=126(下) 又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20筐,运来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1,又是桔子筐数的95.运来桔子多少筐? 学生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苹果筐数的41=桔子筐数的9 5 ,根据分数 乘法的意义,把等量关系变为:苹果筐数×41=桔子筐数×9 5,根据题里告诉的苹果20筐,等量关系变为:20×41=桔子筐数×9 5,要求桔子的筐数,就设桔子筐数为X,这样就列出方程: 95X=20×41,求出方程的解,问题就解决了。 又如: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C 长=(a+b )×2、C 正=4a 、 C 圆=2×3.14×r 或C 圆=3.14×d 、S 长=ab 、S 正=a 2 、S 平=ah 、 S 三= ah ÷2、S 梯=(a+b )h ÷2、S 圆=3.14R 2、 S 环=S 外圆-S 内圆=3.14(R 2-r 2)等。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能大大得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小强骑这辆自行车通过一座1000米长的大桥,如果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大约几分钟能通过?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时间,就要知道路程与速度。路程题里直接告诉的,是1000米。速度题里没有直接告诉,就要先求速度,根据题里的信息,这辆自行车的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那么就要先求车轮1周转的米数,也就是求车轮这个圆的周长:3.14×70=219.8(厘米),这样就能求车轮的速度:219.8×100=21980(厘米)=219.8(米),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总第39课时) 教科书P3例2,“试一试”及练习十四的5、6题。 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灵活性。 预习作业1.在书上完成第73页的例2、“试一试”及练习十四的5、6题2.你觉得运用“转化”的策略时最关键的要注意什么? 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5 (1)把( )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有这样的( )份, 一共有这样的( )份,女生比男生多( )份。(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是男生的( ) ,男生人数比女生少() 2.看到“男生人数比女生多3/5 ”,你想到了什么? 3 .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 1.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1)列方程解答。 (2)用份数做。 (3)用分数做。 A把女生人数做单位“1”,该怎么做? B把男生人数做单位“1”,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 学习引导(二) 1.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改成“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3”,该怎么做? 想:把总人数做单位“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列式解答:

2比较体会 观察这两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讨论。 这两题为什么需要转化?(单位1未知)是怎样转化的? 三、展示交流 1.73页“练一练”。 2.练习十四第4题 怎样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用图形来表示。 3.练习十四第5题 交流转化的方法。 4.练习十四第6题 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四、达标检测 1.只列式,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1)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2/3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1/6 ,绵羊有多少只? (3)甲数是乙数的2/3 ,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80,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有3堆围棋子,每堆9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1/3是黑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黑子多少枚? 3.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2/3 时,它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同学说一说。

浅谈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原因 1、“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在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实际情景的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克服困难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等方面显得是不尽人意的。 解题主要是培养思维能力,而不是套用现成的结论。所以知识并不需要非常之多,重要在于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形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化的解题经验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仅仅是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即基于解题的经历,形成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进而通过反思和提炼,形成解题能力。可以说,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2、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二)以教材为例的原因 我国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材,不再以传统的算术应用题内容为线索,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所学运算体现的数量关系为线索,以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线索。教材编排了图示、列举、列表、找规律、从简单情况入手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将应用题作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甚至是唯一途径。实际上,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呈现的顺序主要是:“例题呈现——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 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本着对教材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研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有效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二、研究的现状 数学优秀生和学困生解应用题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认知步骤:阅读、分析、假设、计算和检查等。分析阶段用时多少与解题成绩密切相关,分析是解应用题的重要环节。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发展体现出如下特征,即从猜测策略到试误策略再到抓数学本质策略。我国学者李明振等人认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为:整体策略、模式识别策略、转化策略、媒介过渡策略、辨证思维策略、记忆策略。邹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于2007年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思考》一文中强调:①走进情境,获取信息。②处理信息, 形成策略。③应用拓展, 加深理解。④及时反思, 提升策略。⑤学以致用, 感受价值。 四、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 问题的策略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鹤鸣山小学:佘莎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够,问题解决就成为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难点。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策略: 一、理解题意是前提,如何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低年级审题能力从“看图说话”开始培养。即从图中找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在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看到主题图大部分孩子会说出 3+1=4这个加法算式,但却不会完整的表述数学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看到的数学信息,小丑的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3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这样反复的说,反复的训练只到大部分孩子看到图的第一反映不是列出算式,而是找出相关数学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提出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看图说话,也是看图编题,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图示解题法在低年级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是具体的,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才能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用直观教具一一演示,而应该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一年级上册看图解决问题即大括号和问号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同样先让孩子们说信息提问题,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再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即把看图理解图意,说出图题意,再把图意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出来,在画图中建立数学模型,开始渗透图示解题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实物——直观教来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启发诱导学生抛开具体实物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2面。思考题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可以先把题目改成我们一共有5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先让几个学生上讲台站一站,再让孩子们画图理解,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道题目。 三、数量关系是基础,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训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