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

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

1.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

(1)媒介使用时长。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

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2)媒介接触目的。在内容选择上,受访者更青睐于浏览影视娱乐类资讯、其次是科学艺术、时事政治类。大学生接触各种媒介的动机为休闲娱乐,其次是了解咨询以及工作学习。另外,59.31%的大学生接触到不懂或感兴趣的资讯会作进一步了解,“经常”的人只有28.62%。

大学生在使用各种媒介时目的明确,绝大多数以休闲娱乐为主,对媒介的娱乐以外的其他功能并未能够充分地利用。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媒介,应该以工作学习为主,以休闲娱乐为辅。

2.媒介批判、质疑能力

(1)媒介认识情况。90后处于被媒介包围的环境,他们对媒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媒介知识。在调查中,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趋于理性,这集中表现他们对新媒体现存问题的看法上,65.17%的大学生认为它“过于娱乐化、商业化”,55.52%的大学生认为“内容参差不齐、混淆视听”,41.72%的大学生认为它“虚假报道,掩盖真相”。

尽管大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最多,但能清楚意识到新媒体的不足之处,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就会持有保留态度,这是媒介批判、质疑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2 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

(2)媒介辨析能力。在“你浏览信息、新闻时,会否辨析其真实性”的调查中,64.83%的人表示“偶尔会”,31.03%的人表示“都会”。问及他们是否转发过虚假新闻或资讯时,36.76%的大学生表示曾经转过,65.83%的人表示从未有过。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会对信息进行甄别、遴选,但还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深度思考,他们的认识流于表面,对所接触的信息的来源或者发展缺乏关注。

3.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

(1)媒介道德自律意识。面对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69.31%的学生会自觉抵制,也存在20.34%的学生偶尔浏览、6.9%的学生经常偷偷浏览、2.76%的学生光明正大的看。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尤其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媒介传播一些黄色、暴力的信息,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大学生对媒介信息利用的道德自律观念仍需强调。通过提高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媒介道德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从而达到利用媒介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最终目的。(2)媒介道德认知情况。在“使用媒介窥探他人隐私”问题上,有41.72%的大学生认为此行为“应受谴责”,认为是“违法的”有21.72%,27.93%的认为是“不道德但可原谅”,还有7.93%的认为是“正常的”。除了信息污染等原因外,大学生因为好奇、猎奇心理通过媒介窥探或者自爆别人的隐私,也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各种炒作、恶搞的网络事件中凸显了网络力量的强大,同时也暴露了媒介法律道德的缺失。网络恶搞、低俗、色情、虚假新闻泛滥,加强媒介的法律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4.媒介制作能力

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媒介制作能力,他们不再是媒介的观望者,而是主动地了解媒介的操作流程,并且制作成品。

从他们的媒介制作产品中来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由于受制作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体制作。另外,虽然在新媒体的使用与制作上有较大的参与度,但基本是围绕着娱乐、社交展开。

5.新闻观

首先,大学生对媒体的功能认识比较全面。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地选择出媒介的功能:监督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市民、传递信息、引导公众价值观。(如图3所示)

图3 媒介的功能

其次,在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上,50.69%的受调查者认为传统媒体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新”,65.17%的大学生则认为新媒体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娱乐化、商业化”。但是在对新闻特征的理解中,50.35%的人认为新闻可以存在“标题党”以及“庸俗恶搞”的现象。另外,58.28%的大学生认为主流媒体频繁使用“?潘俊薄?“苦逼”等词语是“接地气,亲民生”的表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的情况是良好,且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势,但存在以下问题:(1)对媒介选择有目的性,但过分热衷于新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2)追求娱乐至上,时政类知识涉及不够广泛;(3)有一定的媒介质疑能力,但认识停留在浅层,缺乏深入思考;(4)能够使媒介为己所用,但道德自律意识有待加强;(5)从接受媒介信息发展到运用媒介,但使用媒介动机过于片面。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对媒介的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深入地了解,这说明需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三、成因分析

1.自律性缺乏,“把关人”职能削弱

90后大学生在道德素养与自律性方面的认知还处于自发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自制力,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利用媒介协调好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媒介传播的内容丰富多样,给了大学生很多选择的余地,但亦出现“挑花眼”的情况,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新媒介是90后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介具有严格的“把关”程序,新媒体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会娱乐、低俗化。90后选择与判断意识较薄弱甚至缺失,抑或是好奇心驱使他们利用“无所不能”的网络去汲取魅力无限的信息。在新媒介环境下,大部分人都是浅阅读,所以获取的信息在大脑停留的时间短,思辨分析信息所用时间也大大缩短。

2.缺乏理性思考,认知与质疑能力有待加强

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主要是在使用媒介中自发形成的。他们缺乏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即无法对媒介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与评价。

90后的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浏览信息时有意识地辨别真实性。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媒介中的信息获取停留在浅层,没有深化对信源、传播者等做出质疑评价,导致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3.自我意识增强,从传播对象向传播主体转变

90后作为时代的革新主力军,比起70、80后的保守,多了“不安分”的心,想要掌握世界,所以他们喜欢主动去学习,用已知的知识去引领未知的时代。随着“微”应用的普及,

90后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介传播自己的想法,宣传自己的内容,从传播对象转变为传播主体,更好地掌握了社会。

4.媒介消费观不端正,选择原则以娱乐至上为主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愈发追求物质,对政治关注逐渐减少,部分90后认为时事政治与自己关系不大,在媒介素养上便表现为媒介选择与消费的庸俗娱乐倾向。笔者认为90后的媒介素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的媒介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才能将市场经济建设得更好,中华民族才能更早地实现中国梦。

其次,学校忽视媒介素养教育。调查内容显示,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不清楚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既然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更别谈媒介素养的提高。纵观中国的大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投入更多师资、研究费用在实用性强的课程上,而忽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媒介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部分,能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却得不到关注。

大学是培养媒介素养的主要场所。媒介素养教育被忽视,重理轻文、强实用主义是主要因素,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大学必须做出改革,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四、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策略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接受情况中,31.73%的同学通过专门课程、讲座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而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的人占66.9%,与不知道媒介素养教育的比例相当。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分为两大途径:一是内部教育,通过自我学习、教育,锻炼媒介素养能力;二是外部教育,政府机构、大众传媒及高校积极引导,建立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1.学生――培养媒介素养主体意识

高校学生是媒介接触使用主力群体,不少同学认为可自发地掌握媒介素养,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媒介素养内涵,更别说媒介素养教育。总体来看,高校学生对媒介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基本上是自发形成或零散教育的结果,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生活在麦克卢汉所称的地球村里,仅理解媒介是不够的,学生们需要被赋权以批判性地商榷,参与讨论媒介再现错误和再现不足等问题,并制作他们自己的非主流媒介[2]。有意识地培养媒介素养能力,并把媒介素养知识运用在生活中,积极地利用媒介发展自身,是媒介素养教育中首要一环。

2.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大学时期是青年心智走向成熟阶段,媒介素养的学习与运用更易接受。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予以及时指导更为必要。目前,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较零散,媒介素养教育尚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课堂。

我国大学已经有了200 多个新闻、传播学科点,这些学科点作为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在学生的传媒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都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和平台,这些点应该成为启动和推广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龙头和骨干力量。[3]”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优势,突出新媒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各类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广泛开展通识课,充分利用及发挥校园媒体的优势,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校园媒介资源作为媒介素养实践基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同时,培养媒介参与感与社会责任感。

3.行业――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

新媒体凭借便捷、迅速、功能强大成为在校大学生接触最频繁、最依赖的媒介,相较于传统媒介,新媒体的信息更为鱼龙混杂。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需要媒体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媒体素养提升路径,调整媒体素养提升战略。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公器,在传播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理应做好“守门人”。因此,媒体从业人员的自身素养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媒体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媒介道德能力及媒介批判能力。规范行

业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净化传播内容,传播社会正能量。媒体行业共同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既是承担媒体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之选。

4.政府――统领媒介素养教育全局

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措施。媒介素养教育是我们对于社会和媒介中出现的问题的积极思考和主动作答,无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的抵制,还是对我国媒介市场化运作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应对,媒介素养教育都是一种相对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即存在一定的“保护主义色彩”[4]。

首先,在政策措施上颁布课程指引,保证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合法地位,相关课程顺利开展;其次,在传播导向上加强媒体管理,完善大众传播媒体的经营管理体系,尤其加强规范网络秩序;再者,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大力支持,持续关注媒介素养教育问题;最后,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媒介素养所需要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道德规范,政府部门与官员自律自省,提升公信力、号召力。

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掌握媒介传播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批判能力,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媒介素养教育还有利于推动我国新闻传播产业的发展。大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活动中,可以为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补充新鲜血液,对提高全民族的媒介素养具有推动作用[5]。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率已接近100%,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网络应用行为,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文章以常州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的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媒介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处于一个自发状态,层次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显著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信仰危机、网络成瘾、网络低俗、网络犯罪等网络素养问题。本次的问卷调查是在参考专家学者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自编问卷的形式,在网站上发布了问卷调查。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普遍性和频率高的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良好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群体,同时,也是网络使用普遍性和技能整体水平较高的群体。目前,在高校里不会上网的大学生肯定是“OUT”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网络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台式电脑、网吧等方式都能上网。网络日渐成了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使用网络学生中,对网络“密不可分”和“相当需要”的学生占据大多数,而只有26.67%的学生对网络是持“无所谓”态度。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在校寄宿生,而且享有充裕的自主活动安排时间。调查中,有12.50%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37.50%的学生4-10小时,23.21%的学生10-15小时,15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6.79%。 大学生是利用网络为个人服务能力强的群体。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利用网络为个人生活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自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购物、娱乐等具体活动。这些网络活动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网络软件工具为自身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自主抉择的交往方式。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些学生不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在行为和心理上有明显网络依赖倾向,存在过度使用网络、难以自拔的“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1.79%的学生上网时间“总是”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有23.21%的学生“经常”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19.64%的学生“偶尔”会超过,只有5.36%“几乎不会”超过。。 大学生网络信息免疫力情况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各种正面负面、积极消极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充满着整个网络世界。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搜索和浏览网页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负面信息的冲击和考验。在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偶尔会遇见过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有小部分的学生经常遇见,当然也有学生从来没有遇见过。大学生应具有信息敏感性,理性批判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有害信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见网络色情图片、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时,选择“立刻关闭窗口”处理方法的学生占41.07%,选择“点开浏览”的学生占16.07%,选择“没有影响继续上网”的学生占33.93%,选择“其他”的学生有8.93%。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普遍不足,对网络虚假信息、欺骗信息的警惕性和辨别力不高,个别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在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网络信息中上当受骗。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侵权情况部分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为个人学习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存在道德责任、法律意识淡化和网络侵权行为。一些网民利用网络的无约束性、隐蔽性,随意不经思考地在QQ群、微博、博客、网页、贴吧、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表观点和看法,

中国网民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1812 中国网民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国网民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你总是在新闻客户端不厌其烦地跟帖,嬉笑怒骂;你总是在微信朋友圈调侃晒娃党、炫妻狂魔;你总是关心微博上的话题榜,时刻追看新闻热点。你不知道,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方式正体现着你的素养! 昨日,南方都市报旗下凯迪网络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网民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报告针对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在线调查。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

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网络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在网络媒介中体现出来的媒介素养。 本次被调查网民的媒介素养平均值为3 .6(最高5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在新媒体使用维度上得分最高,而批判性理解的得分最低。 在被调查对象中,一线城市网民媒介素养最高的前三名是北京、天津、深圳,广州排第四,上海排第五;二、三线城市网民的媒介素养水平最高;高收入和高学历提升了媒介素养水平,也即“高富帅”、“白富美”的媒介素养应该更高;使用新媒体的50后老年人媒介素养水平最高,所以别瞧不起会上网的大爷;此外,创业者媒介素养最高。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 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 1.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 (1)媒介使用时长。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 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 为了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调 查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用网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其网络素养的现状。因此,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1所个大学的1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充分考虑了层次、学科、年级等因素,力求代表的普遍性,没有任何倾向。回收有效问卷1383份。 1 大学生网络平台的使用和能力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首先,网络平台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76.21%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而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已经达到80.91%。95.16%的大学生现在主要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84.02%大学生每天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电脑、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的普及,上网工具越来越便捷,同时校园网的开通,无线网络的覆盖,i-liaoning网的便捷使得上网越来越方便,网络越来越容易接触。网络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传统手段,增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利用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认识社会的最主要途径,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得到肯定,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购物、交友、看电影、小说、听音乐、打游戏等基本功能。 2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分析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证考察及查阅文献,了解到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使用普及率较高,网络的接触频率也较高,网络已深深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既产生了许多正面效应,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冲击。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生存能力,规避这些负面影响是迫在眉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2.1大学生网络认知素养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调查显示45.91%大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可以休闲娱乐及放松身心。60.74%承认网络对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7.01%的学生认为网络在生活中足可有可无的。整体比例显示网络已经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是具有一定的理性,但是娱乐性倾向较重。课题组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较为直接的影响,但对其较为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不少学生的选择、分析、判断能力仍然存在问题。 2.2大学生网络伦理及道德素养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在课题组设置的相关问题中,对于“您认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有必要遵守网络道德吗?”的问题,60.2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必要;对于“您了解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吗?”的问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以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状况为例 摘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在大学生面对网络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在校大学生是了一个最活跃、最重要的网络群体,网络媒介素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个例研究法、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跨学科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这是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大学生面对网络谣言表现出来的态度较常见的有三种,新奇、怀疑、半信半疑,随着网络谣言的不断散布,大学生也能够被动地相信谣言。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迷失。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对网络谣言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也存在着缺乏社会责任感、娱乐至上是非观念淡薄、偏听偏信、辨别能力差、对网络形成依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改变大学生用网习惯,提升大学生社会经验,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谣言

目录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4) (二)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7)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 (8) (一)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 (8) (二)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 (9) (三)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 (10) 三、网络谣言与当代大学生 (11) (一)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 (11) (二)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态度 (12) (三)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13) (四)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 (14) 四、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总体结论 (15) (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 (1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三)对问题的解决思路 (19) 参考文献: (21)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事件、公共 事件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他们对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言论的影响,特别是受一些网络媒介固有特点的影响,在利用网络媒介参与公共 事件时常常不能明辨是非,而是情绪化地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造成某些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引导大学 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带来的传播力,是思想引导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1.从媒介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亟需提升 新媒体使人们越来越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格局逐渐由信息短缺转变为信息过剩。随着现代生活特别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愈 发成为必要,媒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时媒介也就变成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报纸版面或者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媒介的信 息承载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为此,人们需要培育并具备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对基本信息的获知需求。 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兴起。从传播主体来看,自媒体传播者不再限于专业化媒介机构,更多的草根平民也开始获得话语权。从文明进步的意义来说,普通人能 够获得自媒体中的话语权,体现了鼓励言论自由、推动传播权利平等的重大进程。但是,也由此引发了难以对自媒体中传播主体进行有效约束的问题。自媒体对传播者要求的低门槛 导致了传播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身份验证手段尚未完善,很难继续采取事后问责的管理方式,这一特点就反映出自媒体中把关机制的缺位。完善这种把关机制就技术层面而言 也是比较困难的。网络媒体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特点,使得自媒体的信息呈现出真假并存、泥沙俱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使用网 络媒介时增强是非观,提高辨识甄别的能力。 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递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浅阅读”的兴起和对影像资料的偏好。面对海量信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信息而非“阅读”信息,喜欢直观 的影像资料甚于间接的文字资料。相比于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是“表现”式的符号而非“再现”式的符号,受众无需再在头脑中进行深加工即可直接理解所表现的内容。但实际上, 经由媒体呈现出来的影像资料,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或者说即使是事实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制作者常常通过影像的剪辑和编排,以实现某种服务于制作者自身目的的逻辑。

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研究 摘要:现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一些调查数据中看出,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网络偏激行为,有时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造成了影响。可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也大有帮助。文章主要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 网络素养是网络素质与道德规范的统称,包括人对网络的认知、判断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大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网络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有自己清楚的认识,具备基本素养。但是,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素养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大学生网络素养不足,必然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从网络素养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在认知和利用网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细致调查分析,在了解大学生基本网络素养现状的前提下,找到突破口,建设科学有效的改善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

1.1 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人处世方式以及基本的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给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上看,大学生由于对互联网的利用方式不科学,甚至思辨能力受到了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犯罪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孤独症、成瘾症以及其他类型的不良问题出现在大学生身上。很多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不强,侵犯他人隐私或者是抄袭他人成果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因此,采取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让他们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依赖危机”的研究 互联网是一种跨区域、跨国界的存在。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都可以是虚拟存在的,很多人隐藏了自身的真实身份来与他人沟通、交流。因此,符号交流成为互联网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对一个陌生的对象倾吐真心,无疑这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但是却存在着被诈骗或者是侵犯的危险。另外,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不断增多,比如人们比较常见的微博、QQ、微信等,使得整个网络的可控性逐渐降低,而且现如今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很多人将个人的观点发表出去被误认为是一种官方的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展到成熟的水平。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是滇池学院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掌握一些关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的信息。此问卷不记姓名,请大家选出符合你们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的选项,谢谢参与!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所学的专业: A、自然科学类 B、人文社科类 4、你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B、农村 5、你的网龄 A、未上网 B、1年以内 C、1-2 D、3、3年以上 6、有无个人电脑 A、有 B、没有 7你有参加过网络知识的培训吗? A、有 B、没有 8、是否主动选择媒介内容 B、A非常主动B看情况C比较被动 9、你对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了解吗? C、A、几乎不了解B、稍微知道一点 10、你在网上的身份 A、完全真实 B、大部分真实 C、偶尔真实 D、从不真实 11、你认为网民可以参与网上各种新闻事件讨论,可以随意发表各种信息吗? A、可以,网民有言论自由 B、不可以,网民的言论受到限制, 12、你同意“网络是自由的,不应该用法律规则来约束它”这一观点吗? A、同意 B、不同意 C、不清楚 13、你了解网络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吗? A清楚、B、了解C、不太清楚 14、大众媒介影响到自己的哪些方面? A、没什么影响 B、知识结构方面 C、观点思维方面 D、人际交流方面 E、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 F、几乎方方面面 15、你接触网络媒体的动机通常是: A、学习、获取知识 B、休闲娱乐 C、了解资讯 D、人际交往的需要 E、消磨时间

16、您选择某一媒介的最主要标准是?(最多选三项) A、信息量大 B、时效性强 C、可信度高 D、娱乐性强 E、使用方便 F、合乎品味 G、成本 17、你对媒介所提供的内容的真实性怀疑吗? A经常B偶尔C不确定D不相信E选择性相信 18、你平均每天接触媒介(如上网、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等)的时间是?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3~5小时 D、5小时以上 19你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好坏评判因素有哪些? A.媒介本身、B个人意识 C媒介道德 D素养教育 20、你认为自己利用网络搜索所需内容的能力 A、较熟练 B、一般 C、很差 21、网络时代,既让草根一族有机会走向台前,但也催生了“凤姐”“小月月”等现象,对此你的看法是? A、媒介的发展利大于弊,但还应注意个人素质的培养 B、媒介的发展利大于弊,先充分享受它的好处,再静观其变 C、媒介的发展弊大于利,但作为一种趋势,难以阻挡 D、媒介的发展弊大于利,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限制、取缔 22、您在学校曾修过相关媒介素养课程或是类似活动讲座吗? A、有上过相关课程 B、参加过讲座或活动 C、听说过,没有参与过 D、没有听说过 问卷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2013年3月,香港连续发生两起子女残杀父母的极端个案。多家香港媒体在报道中援引犯罪学专家的分析,认为是因为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加之香港生活节奏快使得亲子关系疏离,才导致了这样的人伦惨剧。 人们习惯于将暴力行为归咎于媒体过度表现或虚构暴力内容,尽管许多研究显示,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与暴力行为有更稳定的相关关系。在上述个案中,沉迷网络与亲子关系疏离或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但简单断言为网络造成犯罪显然过于武断。 理性看待传媒的影响力是现代人媒介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基于对受众、传媒本质属性、传媒生产过程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我们才有可能形成对传媒效果的正确认识,并以之为预设前提对媒介内容进行分析、阐释和批评。也只有如此,媒介素养教育方能更上层楼,从“识读”阶段进入“赋权”阶段,帮助人们近用、善用传媒,成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公民。 依然以上述个案为例。在“识读”层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在媒体究竟能否造成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方面,至今并没有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答案。莱切斯特大学传媒学者巴里〃甘特总结了各种关于媒体暴力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呈现了宣泄、唤起、反抑制、模仿、脱敏、培植和恐惧等七种主要影响。这其中,“宣泄”与“反抑制”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媒体暴力有助于减少社会暴力行为,而“模仿”和“培植”则倾向于认为媒体暴力助长了现实暴力行为。各种观点皆有实证研究佐证,恰恰说明了传媒效果评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事实上,犯罪行为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复杂行为,正如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学者大卫〃贡特莱特所指出的,“实际上暴力和犯罪的成因并不是存在于电视节目当中的,而是源于贫穷、失业、虐待、沮丧、人格品性和心理状态。”因此,如果我们将传媒看做是犯罪行为的唯一或最主要原因,这难免会模糊全社会的视觉焦点,形成社会对犯罪原因的错误认识,误导规范性决策的形成。但是,传媒自身却常常在许多犯罪个案报道中扮演自证其罪的角色,轻易假定媒介内容引发暴力或犯罪行为。这样的片面化报道或许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却未必能正确体现传媒的社会影响力。 高估传媒的影响力易于使我们将问题简单化,忽视传媒影响力的发挥受制于社会环境、传媒自身的特质以及受众的多样性等多种因素。传媒影响力的发挥是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传媒研究认为,传媒作为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一部分,其不当内容确会对受众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媒体在呈现包括暴力犯罪在内的诸种社会现象时有可能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许多时候也是社会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 传媒对煽动色腥内容有过度呈现的倾向,这与传媒逐利的动机密不可分,因为“拳头加枕头”往往是吸引受众眼球的不二法门。大众传媒从事的是二次售卖活动:先将其内容销售给受众,再将被内容吸引到的受众销售给广告主。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进而获取更多的广告投入,传媒中的三俗内容屡禁不止,而“客观”和“公正”这样的新闻报道圭臬也一再面临挑战。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列出调查对象、内容及其调查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利弊,然后分析了对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及对网络的认知,进而分析其原因及影响。通过调查提出几点关于消除弊端的建议,最后加以总结。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影响对策 一、调查背景 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 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在校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高成本投入与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是否成比例?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教育功能? 大量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中心等信息化部门已融入普通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可以在多种场所方便的接触网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致使高校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应用给掩盖了。高校中网络设施倘若仅仅用以为大学生们提供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这必

将远远的偏离教育信息化的初衷。那么,导致大学生“玩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大学生自身比较浮躁还是我们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校大学生是一支不断壮大的网名群体,而且他们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他们在网络学习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提高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技能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2—16日 调查地点:中国矿大南湖校区 调查对象:矿大在校大学生(不分年级),其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调查内容上网时间、上网费用、上网目的、因上网缺课现象、上网对学习影响、对网络交际的认识等。 调查方法:①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发出调查表20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75% 经核查, 收回答卷的有效问卷为100份。 ②访查法。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交流和了解,进一步结合数据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三、调查的目的、意义 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师生提供更多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引导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对中国矿大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参与等网络应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传播学研究方法课论文 传播0702 07263034 刘堃

摘要:本文是对网络媒介素养及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具体包括: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概念、内涵;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涵与现状;对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进展和方向进行介绍和总结。通过对概念和理论的比较和梳理为完善理论建构、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现状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身处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形式推动了全球化信息浪潮,互联网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由于高校学生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各种媒体形式接触也很多,所以高校学生与互联网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大部分高校生住在学校宿舍且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大学在校学生的媒介消费时间最多的便是网络。(周芬芳,2008)鉴于这些情况,在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同时在理论层面上发展网络素养理论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这是因为:(1)从网络媒体角度来说,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丰富性而来的同样也有许多负面问题,例如信息爆炸,其影响和表现是受众迷失于海量信息,对信息的麻木、对信息的选择技能的缺失、对信息进行批判思考与分析能力的缺失等等;其次是信息污染,比如色情暴力信息充斥网络。这主要是由一些缺乏行业自律的传媒单位,单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造成的。从大学生角度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是一种消遣娱乐的工具,上网的目的基本是聊天、游戏等休闲活动。(周芬芳,2008)(2)从大学生角度来说,虽然高校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但其媒体辨识能力与自控能力仍未完全成熟,很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3)从现代社会人与媒介的关系来说,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各种物质及信息系统及其复杂多样,只靠自身经验性的感知与亲历来实现对周围环境及整个社会的认知是不可能的,需要借助媒体这一中介,所以人自然与各种各样的媒介形式发生关联;而如今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人与媒介的关系日渐紧密。(4)媒介素养及网络素养理论本土化程度不够,需要告别单纯译介国外理论的阶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

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结题报告(改)

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结题报告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网络在促进大学生成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解决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网络信息,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旨在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从遵守道德、法律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层面上实施网络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这不仅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为此,全面、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不仅能为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工作着力点,而且将极提升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接“大数据”时代挑战的能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其生存和发展服务的综合修养。其核心容包括网络信息甄别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和网络道德、法律素养等。 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已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据中国知网显示,以“大学生网络素养”为“主题”进行检索,近三年共有111篇相关文章。这些研究成果,为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和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以下不足:(一)关于相关研究的数量。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大数据”时代,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使用和创建网络信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才能使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日臻成熟,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从目前研究成果的数量上来看,显然数量不足。(二)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1.定量分析研究少,定性分析研究多,且研究容重复性较大。2.对于大学生“网络信息甄别素养”的研究缺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一般而言,大学生时期,正是公民规范的媒介素养的初步形成的时期现代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大多时间封闭在学校里,还处在成人化的过程中,很多难关都不是自己独立通过的。尽管网络语言已经可以成功表达个人的生命体会,但是仍然没有超越自言自语。目前阶段,年轻人自身的特质仍然被流行文化掩盖起来。要真正解放年轻人,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真正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作用,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做主要问题来重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目前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1、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3、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4、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5、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不具有知识产权意识。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专门在网上从事论文出售活动,据说生意还不错。6、社会阅历短,社会经验少,以校园生活为主体的年轻人的生命过程还比较单一,至少95%都是间接经验,是通过长辈、师长或教材言传身教,而非亲身体验。7、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国外媒体的接触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接触不方便。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进入国外网站,还有少部分是通过亲戚朋友邮寄。以上七点也反应出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迫切但却表现出不成熟的吸收信息的行为,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心智,不够理性的思考,对娱乐性的青睐导致网络流行语在许多大学生中流行甚至泛滥,我们可以发现,像人人网、微博这些大学生社交的主要网络活动阵地会经常出现热门转发,广泛传播的含有各种网络流行语的状态,消息等。一种好玩的语句的出现,即使你一开始不屑传播网络语言,但包围在到处都是网络流行语的网络中,现实的生活中一小群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这又通常能引起周边社交圈的强烈反应,你怎么能保证你不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语言系统呢? 以及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及其消极影响:1、各类非娱乐性节目制作娱乐化倾向,娱乐节目制作语言低俗化,降低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2、媒介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虚假新闻和有偿性新闻时而见报,重要新闻做不到全面真实性报道,导致媒体和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3、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人们的精神受到腐化、麻醉。“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回顾“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可以看出他们的言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把他们的言语作为辨别高雅亦或低俗的标准。他们自认为自己很高雅的同时却忽视了语言中的用词。因此,从微观方面来说,此次事件对他们自身的形象和他们所服务的媒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从宏观方面来说,不利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塑造。 1.“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对主持人自身形象的影响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应该是健康,博学多才,幽默灵活而不失庄重的。郭周二人互讽事件中,双方言语粗俗,口无遮拦。只有自我,全没有做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性和作为主持人应该有的职业素养。使得主持人在公众心

媒介素养复习资料

媒介素养复习资料 媒介素养的意义 四个理由提醒我们必须正视传播媒介的相关问题 一、传播媒介及活动深入社会各角落,每个人,每天都要耗费时间、精力、金钱来使用媒介及消费媒介所负载的讯息。 二、媒介本身只是一个空容器,需要人去填充内容。传播内容无可避免携带着制作者的意识形态。 三、媒介内容产业快速壮大,经营管理究竟是采用商业模式还是公共服务模式,都会影响媒介的内容及其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四、大众传播媒介报道公共事务,监督政府作为,是民主社会在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权。 美国“亚斯平协会”界定“媒介素养”为: 以多种形式去近用、分析、评估、制作媒体的能力。 美国一个民间团体“媒介素养中心”的定义,目前广被引用: “媒介素养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之路。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来近用、分析、评估、创制讯息,不拘媒介形式……从印刷到影视到电脑网络。民众的媒介素养基础,在于了解媒介的社会角色,并拥有民主社会公民所需要的质疑和自我表达的基本能力。” 批判思考和不间断的质疑是媒介素养者必须的修炼。 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 第一个核心概念 所有的媒介讯息,都是经过建构产生的。 ●第一个核心问题 ●谁制作了这则讯息? ●这个问题包括了一些小问题,如,作者是谁?有多少人制作这则讯息?他们的职务 名称是什么?这则讯息属于那一类“文本”?类似的其它文本有什么异同之处?制作时使用了什么技术?包括了哪些成分?遗漏了什么没有? 第二个核心概念 媒介讯息的建构,都会使用一套自成规则的制作语言 ●第二个核心问题 ●讯息里曾使用了什么制作技术来吸引你注意? ●可以继续往下问的小问题,包括你注意到讯息有哪些颜色、形状、声音、动作、符号? 摄影机的位置及摄影视角?音乐、文字、叙事、对话、音效如何?故事如何铺陈?使用了什么感性诉求和说服手法?是什么使讯息看起来像“真的”一样? 第三个核心概念 同一则媒介讯息,个人的体验因人而异 ●第三个核心问题 ●其他人对同一讯息的理解,为何与我不同? ●相关的小问题还有:此一文本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个人生活经验?体验这项媒介 文本之后,你对自己有什么认识?你从别人的观看反应和经验认识了什么?可能有多少个其他不同的诠释?其他观点跟你的观点一样站得住脚吗?等等 第四个核心概念 媒介包藏着价值和观点。 ●第四个核心问题 ●此讯息再现(represent)了或省略了什么生活形态、价值、观点? ●可以继续追问的问题有:讯息传达了什么政治或经济价值观念?对个人的社会关 系有何判断或陈述?讯息的脉络或世界观为何?如何描写人?呈现了哪些行为后果?什么人或什么事不在其中?

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 班级市营1042 组别 5 组员陈学鹏 李金泽 王煜 王健楠 洪建评 林进斌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正如有大学生言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正是弄潮儿。”这智慧的一代,自信的一代,成长的一代,将成为明天中国网络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推进者,今天的几句建议,就有可能是明天网络发展和教学管理的方向。因此本次调查报告关注的正是这群精英,关注的正是这群精英的成长成才和他们与互联网的相关问题. 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大学生自身比较浮躁还是我们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校大学生是一支不断壮大的网名群体,而且他们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他们在网络学习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提高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技能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 的建设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的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二)研究对象的介绍 在校的学生 (三)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 本次问卷的收集方式送发问卷。在进行收集资料时,根据客观题的选项和主观提的回答来判断调查对象的主要观点。 三、调查数据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2013年第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13期) Total No .313 收稿日期:2012—10—14 作者简介:崔玉宾(1974—),男,河南浚县人,安阳工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及文化建设。 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崔玉宾 (安阳工学院思政部,河南安阳45500)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着对网络媒介特质的认知能力差,自制能力和意识还需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令人担忧等问题。提升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于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教育环境,同时,网络媒介应不断完善自身素养教育,通过高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大学生与网络媒介间的互动平台,完善大学生参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15—02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特质的认知能力差现在虽然许多大学生都懂得上网知识,具备上网的能力,但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部分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就是聊天、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等。同时,许多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较低, 对网络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备,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网络中存在着不良的信息,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另外,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文化霸权现象缺乏了解, 对网络中反政府、反社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缺乏警惕。尽管一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对网络中的一些反动宣传信息有理性的 判断和认识, 但由于身处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没有明确的认知,所以,一些学生分不清楚究竟哪一种媒介传播的信息更可 信,他们在这一点上具有一定的迷惘和困惑。 (二)大学生的自制能力和意识还需要提高有五成大学生表示每次上网时间都会超出自己 的预算时间, 而且他们经常登录的网站首先是娱乐类网站,其次是新闻求职类网站,最后才是专业知识 类网站。许多学生认为上网虽然不能直接增长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却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自制能力和意识上还需要提高。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令人担忧 一些大学生对网络的安全性和虚拟性缺乏认 识, 甚至有学生认为,网上认识的、合得来的朋友完全可以成为现实中的朋友。对于网络黑客、制造网络病毒的人,一些大学生对他们很崇拜、很欣赏,认为他们的网络技术令人佩服,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很想尝试一下。这些现象不得不让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表示担忧。 二、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大学生的认识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上课期间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所以许多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放松,因此,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将上网看作是一种完全放松的娱乐消遣活动。 (二)家庭因素 家长的网络素养以及家长对待网络的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家长是最了解、 最能保护学生的人,如果家长能对大学生上网给予关注和正确指导,无疑会提高大学生安全上网的意识。因而,应充分发挥家长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三)社会因素 5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