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以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状况为例

摘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在大学生面对网络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在校大学生是了一个最活跃、最重要的网络群体,网络媒介素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个例研究法、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跨学科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这是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大学生面对网络谣言表现出来的态度较常见的有三种,新奇、怀疑、半信半疑,随着网络谣言的不断散布,大学生也能够被动地相信谣言。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迷失。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对网络谣言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也存在着缺乏社会责任感、娱乐至上是非观念淡薄、偏听偏信、辨别能力差、对网络形成依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改变大学生用网习惯,提升大学生社会经验,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谣言

目录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4)

(二)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7)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 (8)

(一)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 (8)

(二)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 (9)

(三)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 (10)

三、网络谣言与当代大学生 (11)

(一)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 (11)

(二)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态度 (12)

(三)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13)

(四)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 (14)

四、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总体结论 (15)

(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 (1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三)对问题的解决思路 (19)

参考文献: (2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自从1994年中国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后,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网民也随之出现。大学校园是最早普及网络的地方之一,大学生较早地接触到了网络,他们是一个活跃的群体。随着大学扩招,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2144.657万人。并且他们上网的频率要远远地高于其他人群,因而在校大学生也就成为了一个最活跃、最重要的网络群体。在近年来天价烟、比尔盖茨被死亡、最年轻市长、微笑哥等热点网络事件中都有大学生网民的广泛参与。可以说,大学生网民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网络舆论力量,有时候他们帮助彰显正义显示出正面意义,有时候他们又偏听偏信网络谣言显示出负面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网络在方便大学生学习、交流的同时,也使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痴迷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络暴力,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在媒介素养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缺失。“随着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媒介素养成为衡量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但因自控力差而往往沉湎于媒介带来的刺激、便捷,忽略媒介的正面价值,这与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相悖的。”[1]

在此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接受、理解情况和参与传播的能力中,考察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介的行为和对网络媒介内容的选择,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些措施,重构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对他们面对网络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辨反应能力。

通过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方面,得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问题所在,给有关部门提供参考。第二方面,通过建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而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而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编辑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编辑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新媒体中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论文

新媒体中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论文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 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1]媒介素养是公民素质 的基本内容,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媒介素养教育以跨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发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笔者于xx年9月 对泰州地区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采用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5%。问卷调查中,女生占58.8%,男生占比41.2%。 新媒体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进行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传播媒介,目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媒介和手机网络媒介。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媒介和手机网络媒介两者有不断融合的趋势,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交友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了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针对性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新媒体时代高校育人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1.对新媒体的认知存在差异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时间较晚,种类和功能更多, 这对于大学生的认知来说产生了诸多干扰,他们对新媒体的功能认知、信息认知、经济的认知以及运作方式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与传统媒介相比,大学生对传统媒介的运作方式和经济更加清楚,而对于新媒体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盈利方式认知存在不确定性。调查显示,在问到“新媒体的经济”时,90%多的学生选择广告收入,但对于一 些常用新媒体如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是如何排序的,有62.3%的大学生选择了按广告收入排序,27.8%的大学生选择了按照点击率排序,5.7%的大学生选择了按照收录时间排序,有4.2%的大学生选择 了其他方式排序。从媒介信息的认知方面来看,大学生对媒介道德规范和道德伦理认知不够清晰。作为信息的受众,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广泛且方便,他们对于媒体报道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认知存在差别。44.3%的学生认为报道和事实之间基本一致,37.6%的学生认为真实事实和媒体报道之间差别很大,15.4%的学生认为两者相 似度较高,2.7%的人认为完全一致。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持有肯定态度,但辨别力有待提高。调查结果发现,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更新过于迅速,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不深入:大部分学生阅读时都只看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还有部分学生大都仅看标题、导语或者浏览图片,还有部分学生只是毫无目的的随便翻看,而仅有极少部分学生会对大部分新闻阅览全文。因此,受到阅读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对于所获信息的辨别难以深入。很多大学生对媒介道德规范认知模糊,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产权、新闻

中国网民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1812 中国网民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国网民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你总是在新闻客户端不厌其烦地跟帖,嬉笑怒骂;你总是在微信朋友圈调侃晒娃党、炫妻狂魔;你总是关心微博上的话题榜,时刻追看新闻热点。你不知道,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方式正体现着你的素养! 昨日,南方都市报旗下凯迪网络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网民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报告针对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在线调查。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

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网络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在网络媒介中体现出来的媒介素养。 本次被调查网民的媒介素养平均值为3 .6(最高5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在新媒体使用维度上得分最高,而批判性理解的得分最低。 在被调查对象中,一线城市网民媒介素养最高的前三名是北京、天津、深圳,广州排第四,上海排第五;二、三线城市网民的媒介素养水平最高;高收入和高学历提升了媒介素养水平,也即“高富帅”、“白富美”的媒介素养应该更高;使用新媒体的50后老年人媒介素养水平最高,所以别瞧不起会上网的大爷;此外,创业者媒介素养最高。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率已接近100%,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网络应用行为,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文章以常州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的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媒介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处于一个自发状态,层次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显著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信仰危机、网络成瘾、网络低俗、网络犯罪等网络素养问题。本次的问卷调查是在参考专家学者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自编问卷的形式,在网站上发布了问卷调查。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普遍性和频率高的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良好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群体,同时,也是网络使用普遍性和技能整体水平较高的群体。目前,在高校里不会上网的大学生肯定是“OUT”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网络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台式电脑、网吧等方式都能上网。网络日渐成了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使用网络学生中,对网络“密不可分”和“相当需要”的学生占据大多数,而只有26.67%的学生对网络是持“无所谓”态度。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在校寄宿生,而且享有充裕的自主活动安排时间。调查中,有12.50%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37.50%的学生4-10小时,23.21%的学生10-15小时,15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6.79%。 大学生是利用网络为个人服务能力强的群体。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利用网络为个人生活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自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购物、娱乐等具体活动。这些网络活动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网络软件工具为自身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自主抉择的交往方式。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些学生不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在行为和心理上有明显网络依赖倾向,存在过度使用网络、难以自拔的“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1.79%的学生上网时间“总是”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有23.21%的学生“经常”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19.64%的学生“偶尔”会超过,只有5.36%“几乎不会”超过。。 大学生网络信息免疫力情况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各种正面负面、积极消极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充满着整个网络世界。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搜索和浏览网页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负面信息的冲击和考验。在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偶尔会遇见过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有小部分的学生经常遇见,当然也有学生从来没有遇见过。大学生应具有信息敏感性,理性批判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有害信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见网络色情图片、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时,选择“立刻关闭窗口”处理方法的学生占41.07%,选择“点开浏览”的学生占16.07%,选择“没有影响继续上网”的学生占33.93%,选择“其他”的学生有8.93%。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普遍不足,对网络虚假信息、欺骗信息的警惕性和辨别力不高,个别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在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网络信息中上当受骗。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侵权情况部分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为个人学习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存在道德责任、法律意识淡化和网络侵权行为。一些网民利用网络的无约束性、隐蔽性,随意不经思考地在QQ群、微博、博客、网页、贴吧、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表观点和看法,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 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 1.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 (1)媒介使用时长。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 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定义来源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现代社会成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不同因素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各维度存在着差异。 首先,能否保护个人电脑安全是大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知识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多数大学生会为自己的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定时清理上网痕迹。说明大学生能意识到木马病毒的威胁并作出行动,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危机意识。在存放个人信息的选择上,选择U盘和个人电脑作为隐私信息的存放点的人占了大多数,而在移动端的网盘和手机也占了一部分。个人电脑和U盘作为硬盘,安全系数较高。而网盘则是较为便捷。这正与大多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选择快捷支付的现象和心理相似,大学生们会有考虑信息安全的想法,但是相比较于方便,还是会选择后者。这说明大学生有基本的信息安全判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但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还不够。 其次,在个人信息的隐私保密方面的习惯,也能映射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在问卷数据中我们发现,当大学生的账号信息被泄露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修改密码,更换个人信息等,这是他们面对信息被泄露的威胁时做出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说明大学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对上网痕迹的清理也能证明大学生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较高,在面对陌生邮件时删除或阅后删除的做法也表明大学生对垃圾邮件的警惕也有所提高。 再次,当人们迎来这一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更便捷,信息数据传输量也与日俱增,传输过程便易出现安全隐患。保障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对自己的信息和一些相关资料的保密的要求,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得越来越急切了。由问卷中第8和第9题的统计回答来看,当今大学生会网络信息的传输方式方面的知识过于匮乏,他们不知道信息流通中的信息加密手段,就无法知道他们的信息是否安全,同时也让商业黑客有机可乘。尤其是在校园网,明文传输的加密方式几乎很少有大学生知道。由此可知,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传输方式的了解,并较少在平时接触到这类知识,因此,在这方面的信息安全素养,还更需普及与提高。 最后,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回答统计及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并且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并能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一定措施,但是不少大学生处于被动保护个人信息的状态,对网络技术知识的缺乏也使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隐私被窃取等非法行为时防不胜防。能在平时保持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的人不多,大学生整体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有一定的基础,但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以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状况为例 摘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在大学生面对网络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在校大学生是了一个最活跃、最重要的网络群体,网络媒介素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个例研究法、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跨学科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这是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大学生面对网络谣言表现出来的态度较常见的有三种,新奇、怀疑、半信半疑,随着网络谣言的不断散布,大学生也能够被动地相信谣言。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迷失。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对网络谣言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也存在着缺乏社会责任感、娱乐至上是非观念淡薄、偏听偏信、辨别能力差、对网络形成依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改变大学生用网习惯,提升大学生社会经验,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谣言

目录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4) (二)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7)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 (8) (一)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 (8) (二)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 (9) (三)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 (10) 三、网络谣言与当代大学生 (11) (一)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 (11) (二)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态度 (12) (三)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13) (四)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 (14) 四、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总体结论 (15) (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 (1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三)对问题的解决思路 (19) 参考文献: (21)

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 绪论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大众传媒定义: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发展历史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2大众传媒的分类 大众传媒的分类方式有好多种,下列举了我们日常最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等。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说明书、挂历等。电子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电动广告牌、电话等。 2,按功能分类,按其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两用媒体。视觉媒体包括报纸、杂志、邮递、海报、传单、招贴、日历、户外广告、橱窗布置、实物和交通等媒体形式。听觉媒体包括无线电广播、有线广播、宣传车、录音和电话等媒体形式。视听两用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戏剧、小品及其他表演形式。 3,按影响范围分类,按广告媒体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类,可分为国际性广告媒体、全国性广告媒体和地方性广告媒体。世界性媒体如卫星电路传播、面向全球的刊物等。全国性媒体如国家电视台、全国性报刊等,地方性媒体如省、市电视台、报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 4,按接受类型分类,按广告媒体所接触的视、听、读者的不同,可分为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大众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专业性媒体包括专业报刊、杂志、专业性说明书等。 在众多的分类方式之中,纵然看似不同,实则貌离神合,因为传媒究其作用即为传播文化和信息,究其载体则为文字,视频,音乐,声音,图片等等,无不出其左右,现代传媒假以利用现代的例如,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来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世界。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网络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威胁,网络素养教育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即把握好网络素养的涵义、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和课堂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传播系统圈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人们从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介运用其巨大的优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自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素养教育是网络迅速发展下出现的命题,但网络素养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网络素养问题已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 网络素养是指在整个网络社会中的受众在对网络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利用,客观理性地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能力。网络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于网络的识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对于网络的道德伦理进行正确有效的利用、拥有对网络的运用和分析能力,以及在网络当中有很强的创新性等。网络素养的概念是从媒介素养中衍生而来的,特定的环境是网络环境,特定的人群是网络受众,专指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网络素养包含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加具体,发展所指的目标更加明确。 网络素养的形成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诞生的,其内涵也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从内涵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文化意识方面。从技术的层面出发思考,网络素养包括的内容是对网络的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网络运用的操作能力。从文化意识的角度出发考虑,网络素养更加注重对网络信息的理解和批判能力,还有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中的伦理道德和如何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网络的认识能力包括将网络的理论和技术双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对于网络媒介使用者,应该充分发挥其技术性优势,对于网络中庞大的信息系统地进行处理和利用。网络虽然有很多正面的作用,但也还充斥着许多负面的内容,网络的受众不能够一股脑地全部接受,需要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在网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学生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本文通过各方面的调查与整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客观、全面的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益的解决方法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对策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媒介素养的解释各不相同,美国学者霍布斯曾说过,媒介素养是个有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美国学者称其为媒介素养、欧洲则称为媒介教育,香港学者认为传媒教育是一个更加专业的称呼。称呼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关于媒介素养的解释中,其核心内容大家还是普遍接受的,包括批判、认识、利用媒介,获取并传播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一种公众使用、分析、评估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上个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在英国发起,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教育就像是一款适销对路的商品,在全球开始广泛的“销售”。首先是弥漫到了欧美,而我国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媒介素养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

践探索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已经将我们的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活包围起来,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满足人们的所有的感官需要,使媒介传播信对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各种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维的利器,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兴力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公民十分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催促着德育工作者尽快的寻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质的新办法与新途径。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信息时代现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媒介在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商品,各大媒介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竞相争夺其中带来的巨大利润。以互联网这种新兴的媒介为例,有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有百分之七十的网名的年纪集中在15-24岁,而这个岁数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大学生作为此种媒介消费的主力军,成为了其争夺的对象。那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这场争夺战的大学生们,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媒介社会功能认识不清 虽然相对于其它一般大众,大学生对媒介有更加准确、清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事件、公共 事件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他们对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言论的影响,特别是受一些网络媒介固有特点的影响,在利用网络媒介参与公共 事件时常常不能明辨是非,而是情绪化地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造成某些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引导大学 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带来的传播力,是思想引导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1.从媒介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亟需提升 新媒体使人们越来越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格局逐渐由信息短缺转变为信息过剩。随着现代生活特别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愈 发成为必要,媒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时媒介也就变成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报纸版面或者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媒介的信 息承载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为此,人们需要培育并具备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对基本信息的获知需求。 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兴起。从传播主体来看,自媒体传播者不再限于专业化媒介机构,更多的草根平民也开始获得话语权。从文明进步的意义来说,普通人能 够获得自媒体中的话语权,体现了鼓励言论自由、推动传播权利平等的重大进程。但是,也由此引发了难以对自媒体中传播主体进行有效约束的问题。自媒体对传播者要求的低门槛 导致了传播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身份验证手段尚未完善,很难继续采取事后问责的管理方式,这一特点就反映出自媒体中把关机制的缺位。完善这种把关机制就技术层面而言 也是比较困难的。网络媒体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特点,使得自媒体的信息呈现出真假并存、泥沙俱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使用网 络媒介时增强是非观,提高辨识甄别的能力。 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递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浅阅读”的兴起和对影像资料的偏好。面对海量信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信息而非“阅读”信息,喜欢直观 的影像资料甚于间接的文字资料。相比于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是“表现”式的符号而非“再现”式的符号,受众无需再在头脑中进行深加工即可直接理解所表现的内容。但实际上, 经由媒体呈现出来的影像资料,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或者说即使是事实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制作者常常通过影像的剪辑和编排,以实现某种服务于制作者自身目的的逻辑。

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素养 毛概第八组合作团队: 刘慧云薛瑞宋爽黄春祝杰王欢韦雪兰张业娟黄枝县祖力胡马尔

一、调查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如今已深入到各家各户,尤在大学生中广为使用。因而,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还有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指导。这样,网络才能为我们所充分利用,为人类带来便捷,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与评价以及利用情况,通过分析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三、调查方法 采取网上宣传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 四、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由毛概第八组所有同学向QQ好友、人人网及身边的同学宣传邀请填写问卷。有效答卷共362份,收到12条评论,有请求“回填问卷”的,有肯定此问卷价值意义的。无论如何,他们的回馈和看法是宝贵的,不仅促进交流,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体会到这次调查的意义所在。 五、问卷形式 大学生网络使用素养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为了解大学生网络素质基本情况,做了这份问卷。本次调查是以匿名形式进行,调查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可以放心填写。答案无正误之分,希望您能如实反映您的情况。 由衷地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基本信息 A1.您的性别:() 1.男 2.女 A2.您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A3.您的专业:() 1.文科类 2.理工类 3.艺体类 A4.您所住的地方属于:() 1.农村 2.城镇 3.城市 二:网络素养情况 B1.您一般通过哪种方式获取信息(多选)() 1.电视,报纸,广播 2.上网 3.课堂 4.图书馆 5.人际交流 6.其它 B2.您认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是() 1.电视,报纸,广播 2.上网 3.课堂 4.图书馆 5.人际交流 6.其它 B3.关于网络对于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性,您的看法是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是滇池学院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掌握一些关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的信息。此问卷不记姓名,请大家选出符合你们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的选项,谢谢参与!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所学的专业: A、自然科学类 B、人文社科类 4、你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B、农村 5、你的网龄 A、未上网 B、1年以内 C、1-2 D、3、3年以上 6、有无个人电脑 A、有 B、没有 7你有参加过网络知识的培训吗? A、有 B、没有 8、是否主动选择媒介内容 B、A非常主动B看情况C比较被动 9、你对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了解吗? C、A、几乎不了解B、稍微知道一点 10、你在网上的身份 A、完全真实 B、大部分真实 C、偶尔真实 D、从不真实 11、你认为网民可以参与网上各种新闻事件讨论,可以随意发表各种信息吗? A、可以,网民有言论自由 B、不可以,网民的言论受到限制, 12、你同意“网络是自由的,不应该用法律规则来约束它”这一观点吗? A、同意 B、不同意 C、不清楚 13、你了解网络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吗? A清楚、B、了解C、不太清楚 14、大众媒介影响到自己的哪些方面? A、没什么影响 B、知识结构方面 C、观点思维方面 D、人际交流方面 E、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 F、几乎方方面面 15、你接触网络媒体的动机通常是: A、学习、获取知识 B、休闲娱乐 C、了解资讯 D、人际交往的需要 E、消磨时间

16、您选择某一媒介的最主要标准是?(最多选三项) A、信息量大 B、时效性强 C、可信度高 D、娱乐性强 E、使用方便 F、合乎品味 G、成本 17、你对媒介所提供的内容的真实性怀疑吗? A经常B偶尔C不确定D不相信E选择性相信 18、你平均每天接触媒介(如上网、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等)的时间是?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3~5小时 D、5小时以上 19你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好坏评判因素有哪些? A.媒介本身、B个人意识 C媒介道德 D素养教育 20、你认为自己利用网络搜索所需内容的能力 A、较熟练 B、一般 C、很差 21、网络时代,既让草根一族有机会走向台前,但也催生了“凤姐”“小月月”等现象,对此你的看法是? A、媒介的发展利大于弊,但还应注意个人素质的培养 B、媒介的发展利大于弊,先充分享受它的好处,再静观其变 C、媒介的发展弊大于利,但作为一种趋势,难以阻挡 D、媒介的发展弊大于利,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限制、取缔 22、您在学校曾修过相关媒介素养课程或是类似活动讲座吗? A、有上过相关课程 B、参加过讲座或活动 C、听说过,没有参与过 D、没有听说过 问卷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媒介素养论文 201311030526

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措施与思考 何瑞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1311030526)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包围的世界,媒介的使用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新媒体逐渐占领我们的世界,面对纷繁的信息和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这个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这关系到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发展。媒介素养是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延伸,是现代社会个体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将会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媒介的使用或推广,在参与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自身的媒介素养将会对我们大家工作和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信息、解读信息、传达信息、制造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使用媒介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加深对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掌控力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大学生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极大丰富了传媒形态,改变了传媒格局,对受众的影响力提议增强,对全球社会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深刻影响。广大青年学子如何在接受信息、解读信息、传达信息、制造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使用媒介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加深对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掌控力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媒介发展一方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另一方面,媒介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媒介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能力,使人们无暇对信息进行梳理和辨别;媒介提供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少之又少,同时,一些不规范的媒介单位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暴力黄色等负面信息,极大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等等。除此之外,媒介还有许多隐形伤害,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就像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沈杰博士所说:无处不在的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人们了解现实的同时,也在制造着一个虚拟的却让人信以为真的世界。”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影响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一:媒介素养及素养教育的内涵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1、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值得认真对待,并有重要意义的努力尝试。 2、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再现” 3、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4、媒介素养教育应当着眼于增强学生(对于媒体信息)的独立自主的批评、判断能力,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2013年3月,香港连续发生两起子女残杀父母的极端个案。多家香港媒体在报道中援引犯罪学专家的分析,认为是因为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加之香港生活节奏快使得亲子关系疏离,才导致了这样的人伦惨剧。 人们习惯于将暴力行为归咎于媒体过度表现或虚构暴力内容,尽管许多研究显示,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与暴力行为有更稳定的相关关系。在上述个案中,沉迷网络与亲子关系疏离或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但简单断言为网络造成犯罪显然过于武断。 理性看待传媒的影响力是现代人媒介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基于对受众、传媒本质属性、传媒生产过程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我们才有可能形成对传媒效果的正确认识,并以之为预设前提对媒介内容进行分析、阐释和批评。也只有如此,媒介素养教育方能更上层楼,从“识读”阶段进入“赋权”阶段,帮助人们近用、善用传媒,成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公民。 依然以上述个案为例。在“识读”层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在媒体究竟能否造成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方面,至今并没有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答案。莱切斯特大学传媒学者巴里〃甘特总结了各种关于媒体暴力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呈现了宣泄、唤起、反抑制、模仿、脱敏、培植和恐惧等七种主要影响。这其中,“宣泄”与“反抑制”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媒体暴力有助于减少社会暴力行为,而“模仿”和“培植”则倾向于认为媒体暴力助长了现实暴力行为。各种观点皆有实证研究佐证,恰恰说明了传媒效果评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事实上,犯罪行为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复杂行为,正如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学者大卫〃贡特莱特所指出的,“实际上暴力和犯罪的成因并不是存在于电视节目当中的,而是源于贫穷、失业、虐待、沮丧、人格品性和心理状态。”因此,如果我们将传媒看做是犯罪行为的唯一或最主要原因,这难免会模糊全社会的视觉焦点,形成社会对犯罪原因的错误认识,误导规范性决策的形成。但是,传媒自身却常常在许多犯罪个案报道中扮演自证其罪的角色,轻易假定媒介内容引发暴力或犯罪行为。这样的片面化报道或许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却未必能正确体现传媒的社会影响力。 高估传媒的影响力易于使我们将问题简单化,忽视传媒影响力的发挥受制于社会环境、传媒自身的特质以及受众的多样性等多种因素。传媒影响力的发挥是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传媒研究认为,传媒作为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一部分,其不当内容确会对受众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媒体在呈现包括暴力犯罪在内的诸种社会现象时有可能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许多时候也是社会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 传媒对煽动色腥内容有过度呈现的倾向,这与传媒逐利的动机密不可分,因为“拳头加枕头”往往是吸引受众眼球的不二法门。大众传媒从事的是二次售卖活动:先将其内容销售给受众,再将被内容吸引到的受众销售给广告主。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进而获取更多的广告投入,传媒中的三俗内容屡禁不止,而“客观”和“公正”这样的新闻报道圭臬也一再面临挑战。

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研究 摘要:现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一些调查数据中看出,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网络偏激行为,有时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造成了影响。可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也大有帮助。文章主要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 网络素养是网络素质与道德规范的统称,包括人对网络的认知、判断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大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网络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有自己清楚的认识,具备基本素养。但是,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素养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大学生网络素养不足,必然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从网络素养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在认知和利用网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细致调查分析,在了解大学生基本网络素养现状的前提下,找到突破口,建设科学有效的改善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

1.1 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人处世方式以及基本的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给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上看,大学生由于对互联网的利用方式不科学,甚至思辨能力受到了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犯罪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孤独症、成瘾症以及其他类型的不良问题出现在大学生身上。很多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不强,侵犯他人隐私或者是抄袭他人成果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因此,采取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让他们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依赖危机”的研究 互联网是一种跨区域、跨国界的存在。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都可以是虚拟存在的,很多人隐藏了自身的真实身份来与他人沟通、交流。因此,符号交流成为互联网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对一个陌生的对象倾吐真心,无疑这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但是却存在着被诈骗或者是侵犯的危险。另外,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不断增多,比如人们比较常见的微博、QQ、微信等,使得整个网络的可控性逐渐降低,而且现如今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很多人将个人的观点发表出去被误认为是一种官方的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展到成熟的水平。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发表时间:2015-05-11T14:43:15.87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曹淑豪[导读] 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曹淑豪曹林娜冯元林苏冉大连交通大学爱恩国际学院 116000 摘要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便捷的交通和电信的进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活动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我们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对于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出现了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的新媒体形态,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为全媒体,目前全媒体发展十分迅速。全媒体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和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越来越融入到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媒介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法则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作为受众在消费模式、生活品味、以至价值取向方面都会受到传媒文化的辐射。而当代媒介环境有了新的特点,对传播者和受众者都有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国家未来的大学生如何解读、批判和使用大众媒介,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都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媒体时代的内涵 全媒体是在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全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全媒体。”全媒体的形式随着生活科技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瞬息万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全媒体技术的诞生是人们将平面媒体信息获取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运用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三方面改善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量冗杂以及信息质量残损的劣势,使得信息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更加能使多个受众群体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反馈,更大程度上的清除了信息的冗余。 二、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进步, 尤其是近几年来越发快速的3G、4G网络覆盖, 加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超级本等可移动网络终端的推广普及, “网络”这个新媒体日益成为大学生使用的第一媒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每天接触时间最长、使用最为频繁的媒体,但是一些大学生长期沉浸在网络当中, 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与外界、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断减弱, 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越来越脱节。此外,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认知比较简单, 缺乏深入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大学生只是把它当作娱乐消遣、社交联谊等的工具,对自己作为信息受众在媒介传播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对媒介传播对自身价值观影响的认知不够,对复杂海量的媒介信息缺乏判断力和理性的思考。最后在市场经济社会中, 在利益的引诱面前, 有不少网络媒体为了赢得更为大量的受众资源总会做些不良的市场行为, 诸如传播各种花边新闻, 其中也不乏含有低级趣味的信息。由于受到不良传媒信息的影响, 不少大学生沉迷在物质享乐的欲望中难以自拔,甚至有些大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全媒体时代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全媒体超时空、超媒体、自主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成为大学生认知社会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必需看到全媒体的“双刃剑”性质,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污染、信息爆炸、信息侵略极易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要适应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能力。媒介素养是一个素质概念,它的宗旨是使大众成为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它与提高社会文化品质与健全公民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受众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四、全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1、系统和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必不可少。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现代媒介社会中应该普及展开的公民素质教育,在大学启动推广,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功能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对其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辨别、传播、评判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成为全媒体的功能真正发挥者。 2、需要构建有效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平台 依赖传统的第一课堂远远不能满足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通过校园媒体报纸、广播、网站、手机媒体等对网络媒介知识进行有效地并充分利用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开展网络媒介知识的宣传、竞赛等活动,针对热点问题开设论坛专区,在探讨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评判体系,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3、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互动和媒介制作能力 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不同,网络媒体有着极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大学生面对网络媒体,可以真正掌握话语权,大学生也非常享受这种主导感受,他们更容易参与到媒介互动和媒介制作环节。通过论坛自由互动,组织发起讨论,甚至可以担任版主,管理他人的言论。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积极进行着媒介互动,参与了媒介制作,会对媒介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会指导他们的网络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有效。 4、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 切实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充足的专业师资力量,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短缺是当前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 学校不仅要重视相关人才的引进, 还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储备力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