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铁折返线环境振动试验

地铁折返线环境振动试验

地铁折返线环境振动试验
地铁折返线环境振动试验

地铁减振降噪总结精简版

地铁噪声形成 动力系统噪声:牵引设备噪声、辅助设备噪声和其他设备噪声。 轮轨噪声包括:有节奏的滚动噪声、钢轨接缝处的撞击噪声和弯道处的啸叫噪声 滚动噪声又称为“吼声”,由钢轨和车轮表面的粗糙不平引起的, 撞击噪声由车轮和钢轨的结合处撞击所产生, 啸叫噪声是列车车轮在轨道上滑动摩擦所产生的一种窄带噪声,强度大,频率高。啸叫噪声出现在小半径弯道或列车制动时,由于车轮相对于轨道横向运动而产生, 车内振动的主要来源 高架桥梁上运行的振动来源 当地铁客车在高架桥梁上运行时,地铁列车高速行进是地铁振动的主要发生源,具体来源于列车的轮轨系统和动力系统,其表现为: (1)列车行驶时,对轨道的重力加载产生的冲击,造成车轮与轨道结构的振动; (2)地铁车辆运行时,众多车轮与钢轨同时发生作用所产生的作用力,造成车辆与钢轨结构(包括钢轨、构件、道床等)上的振动; (3)车轮滚过钢轨接缝处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 (4)轨道的不平顺和车轮的粗糙损伤等随机性激励产生的振动; (5)车轮的偏心等周期性激励导致的振动。 地下线路运行的振动来源 地铁列车在地下线路运行时影响振动源的因素涉及到车辆、轨道、道床、隧道、地质条件等方面 减振降噪常用措施 1、轨道结构方面的减震降噪措施。 (l)采用较大半径曲线线路。(2)采用重型、无缝化的钢轨。(3)采用合理的轨道结构。(4)采用减振型扣件,如轨道减振器扣件、柔性扣件等。(5)加强轨道的养护维修,6)利用附加阻尼结构,7)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整体道床 2、车辆上的减振降噪措施。 (l)改善车身结构(2)在机车车辆上使用新型减振器,如采用金属一橡胶复合减振器,(3)采用弹性车轮、充气橡胶车轮、阻尼车轮及弹性踏面车轮等(4)采用隔音、吸音材料。 3、传递、接收方面的减振降噪措施。 采用铺设轻质吸声桥面和路面、在高架桥上安装吸声天棚,设置声屏障也是降低高架轨道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在接收处,可在住宅、建筑处涂抹吸音材料,进行防振吸音处 理。 2.3高架线路和桥梁的减振降噪措施 目前,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桥结构大多采用箱形梁形式。由于箱形梁的内部空腔在轨道交通噪声主要频段内存在声学模态,腔内的声场共振可能使桥梁的上下两个面的辐射声增加,而且,箱形梁桥的底面是大面积的平面,声辐射效率比较高,因此,有必要研究箱形梁的减振降噪措施。目前箱形梁的降噪处理有以下几类技术:

地铁终点站折返方案分析 ——以东莞地铁2号线为例

地铁终点站折返方案分析 ——以东莞地铁2号线为例 发表时间:2020-02-25T14:00:17.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作者:侯玉祥[导读]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具有环境污染小、旅行速度快、运行密度大、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发展。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具有环境污染小、旅行速度快、运行密度大、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及汽车的急剧增长,城市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建设一个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地铁运营当中行车间隔的限制点,要提高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必须先提高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所以,有效合理的折返方案,对于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对2号线终点站行车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符合东莞地铁实际线路情况的终点站行车方案,为日后2号线延长段和其他线路的相关研究提供基本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地铁;折返能力;方案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东莞地铁2号线计划于2015年6月30日开通试运营。该线路北起东莞火车站,南至虎门火车站,纵贯西北、西南两大片区,将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和交通最繁忙的主城中心区和厚街虎门两个中心联系为一个整体,定位为客流导向型线路。根据《东莞市快速轨道交通2号线客流预测》,2015年东莞地铁开通初期早、晚高峰单线最大断面客流量分别达到10148人次/h和8934人次/h,上线运营列车为B型车,列车编组数为6节,额定载客量为1250人/列(按5人/m2计算),由此可得出高峰时运量所决定的线路通过能力分别为9列/h(早高峰)和8列/h(晚高峰),对应的行车间隔400s和450s。在运营中,提高最小行车间隔主要受限于线路运行节点的通过能力和信号系统通行能力,而线路终点站是正常运营时线路主要运行节点,其折返能力往往决定线路的最小行车间隔。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采用了西门子移动闭塞系统,按照信号系统所能实现的梯度降级功能,分为CTC(连续式ATP)、ITC(点式ATP)及联锁模式,因此,分析各模式以及信号系统故障情况下的终点站折返能力,并基于相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终点站行车方法,对于终点站行车组织中安全关键点的把握及最大限度地使运能与客运需求相匹配,实现服务与运营效率的双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为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在开通初期组织终点站折返提供良好的参考。 2基于折返能力的终点站行车方案 2.1 信号系统可用情况下的终点站行车方案研究 一、CTC及ITC模式下的行车方案 1.安全风险 (1)站前折返:单渡线上的折返道岔转换频繁,故障几率增大,而一旦出现站前折返道岔(W1503)故障或列车出现故障时,则会严重阻塞后续列车正常运行,而且需要人工下线路钩锁道岔,在新线开通各岗位人员较新、工作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容易因人为操作的失误而衍生叠加故障,同时也存在列车在区间停车、挤岔甚至脱轨等风险。 (2)站后折返:单渡线上的折返道岔单独锁定在正线位置,故障几率极少,当列车在站后折返的过程中出现道岔故障或者列车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组织后续列车变更折返进路(采用站前折返),保障了后续列车的正常运营,而且站后折返为空车折返,出现故障对乘客没有影响,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故障情况下的行车间隔。 综上,从安全风险的角度分析,在CTC及ITC模式下,建议优先采用站后折返。 2.客运需求 2号线列车的定员载荷为1250人/列(5人/m2),若要满足运量的需求,初期早、晚高峰单位小时的行车密度分别为9列/h和8列/h,行车间隔为400s和450s。 分析可知,CTC及ITC模式下,虽然2号线两端终点站站后最小折返间隔均小于站前折返,但无论是站前折返还是站后折返都能使地铁开通运营初期的运能和运量较好地相匹配,所以从该角度分析,两种折返方式均可采用。 3.行车组织 在地铁日常运营的行车组织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折返方式,其行车组织的灵活性也不相同,除前述在道岔故障情况下两种折返方式灵活性的对比外,还可以从故障处理冗余时间和全折返时间对站前折返及站后折返行车组织的灵活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初期早、晚高峰故障处理冗余时间,可以发现站后折返相比于站前折返具有更大故障处理冗余时间。通过对比站前站后的全折返时间,也可以发现站后全折返时间大概会比站前全折返时间多出3分钟左右。综上,CTC及ITC模式下,站后折返较站前折返具有更高的行车组织灵活性,因此,从行车组织角度考虑,列车采用站后折返更具优越性。 4.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可分为人力成本及运行成本,具体体现在站台及乘务运作所需人数及正线上线运营列车数。从人力成本的角度分析,列车采用站前折返比采用站后折返能节省2个站台岗和1个司机岗的岗位成本;从列车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采用站前折返能节省1列车的供车成本,且减少了列车在站后折返线上空车运行的里程,从而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单日总里程及总能耗。因此,综合考虑两种折返方式的经济成本,采用站前折返对2号线开通初期站前折返的行车间隔能满足运营需要的前提下,此种方式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联锁模式的行车方案 考虑到2号线开通前,信号联调时间较紧迫,故线路开通后信号系统存在仅实现联锁功能的可能性,本节以此为分析前提及背景,依旧从上文所述的5个角度出发,研究联锁模式下终点站的折返路径选择及相应的行车方法。 1.安全风险 (1)站台安全风险 联锁模式下的站台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与ITC模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详述。(2)折返安全风险

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 T838—XXXX 代替DB11/ T838-2011 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 Code for application technique of metro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3) 5 地上线噪声控制 (3) 6 地下线振动控制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列车运行噪声与振动参考源强及测量方法 (1) 附录B(资料性附录)振动预测模型 (3) 附录C(资料性附录)数值仿真预测 (5)

前言 为进一步满足北京市地铁及周边建设项目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及相应环境评价工作的需要,有效减缓地铁运营对其沿线居民产生的环境噪声与振动影响,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和振动环境质量,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DB11/T 838-20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新增了地铁A型车噪声和振动的参考源强; ——修订了地铁减振措施的分级标准; ——修订了地铁振动预测模型; ——增加了地铁振动的数值仿真预测方法。 本标准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DB11/T 838-2011废止。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自201□年□月□日起实施。

北京地铁环境振动预测中源强选取的研究

北京地铁环境振动预测中源强选取的研究 李宪同;张斌;户文成;王小兵;王另的;董晖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卷),期】2012(015)008 【摘要】地铁环境振动预测中源强位置的选取至关重要.通过对北京市铺设不同减振措施的地铁线路的实地测试分析,计算各测点一天内200多列车的振级并对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比较各测点的振级波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地铁环境振动预测中选择隧道壁作为源强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振动情况,有助于提高环境振动预测精度;另外,提出一种剔除部分出现概率小且偏离均值较大的离散数值以缩小波动范围的方法,简单实用.%The selection of vibration source position in metro - induced environment vibration forecast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hrough practical test and analysis of Beijing metro lines, in which different vibration reduction measures are taken, the vibration levels of more than 200 trains in one day are calculated, their frequenci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the data of each testing p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orecast of Beijing metro- induced environment vibration, the selection of tunnel wall vibration as the vibration source position could reflect the actual vibration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forecast more accurately. In addition, a practical and simple method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some data with lower probability of appearance and larger deviation from its mean, thus could minimize the fluctuating range.

地铁站前折返能力分析

第21卷 第1期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1 No .12008年3月JOURNAL OF SH I J I A ZHUANG RA I L WAY I N STITUTE (NATURAL SCIENCE ) Mar .2008地铁站前折返能力分析 王京峰1, 惠 伦2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86;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站前折返由于折返能力和行车组织方面相对站后折返的劣势,在地铁设计中并不常用,但是有时候在受建设场地条件、换乘条件等限制下,站前折返也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出版的文献中对折返能力计算多数停留在方法讨论阶段,对如何确定参数涉及很少,并不能指导地铁设计工作。就站前折返设计中站型选择以及折返能力计算问题作出详细分析。期望对站前折返能力计算过程、参数选择给出参考。 关键词:地铁;站前折返;折返能力;信号制式;驾驶模式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300(2008)0120026205 收稿日期:2007212210 作者简介:王京峰 男 1977年出生 工程师 1 站前折返及站型选择 折返站的能力是地铁线路能力的关键环节,中间站、终端站折返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效率。站前折返指列车利用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站前折返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项目建设投资,缩短列车走行距离,也可以减少列车运用数量。但是列车在折返过程会占用区间的正线,从而影响后续列车闭塞,列车出站的过程与进站列车存在敌对进路,存在不安全隐患,所以对行车安全保障要求比较高。在实践中,由于地铁行车密度都比较高,在工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不采用站前折返。但是有时收到工程实施条件的限制,或者为了获得更好的换乘条件,也可以采用站前折返。例如,北京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北京地铁亦庄线宋家庄站都采用了站前折返。 站前折返站型一般根据车站客流量、行车密度等来决定。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站前折返站形式。图1 站前折返示意图(1)侧式车站(如图1所示)。站前折返采用侧式车站时站前道 岔距离车站端部距离很近,能够保证具有较大的折返能力。但是由于 列车交替使用两个股道,乘客很难选择进入哪侧站台,此种站台形式 会延长乘客的候车时间。而且在客流量大时,上下车乘客共用一站 台,客流组织比较混乱。由于以上缺点,站前折返几乎不会采用侧式车站。 图2 岛式车站示意图(2)岛式车站(如图2所示)。岛式车站可以避免乘客选择站 台,无论列车停在哪一股道,进入岛式站台的乘客都可以顺利乘 车。由于岛式站台的宽度一般在10m 以上,线间距至少在13m 以上,站前道岔区距离站台相比侧式车站大大增加,列车在道岔区的 干扰时间长,折返能力比侧式车站低。为了提高折返能力,通常尽量减小岛式站台宽度,或者站前道岔选择合适号码以提高列车进站速度。 如果折返站客流量比较大,上下车乘客共用岛式站台,客流流线在站台上交织严重,行人移动速度受到限制,不利于安全管理。 (3)单线折返车站(如图3所示)。如果行车密度不大,利用单股道折返可以满足能力要求,可以采用单折返线车站。列车同时开启两侧车门可以缩短停站时间,提高折返能力。单线折返车站仅使用一股道折返,折返能力比较低,也不具备故障列车临时存放条件,一般应慎重采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线工程第

关于地铁车辆振动异常问题的探讨

关于地铁车辆振动异常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地铁运行技术和车辆性能虽然越来越成熟,但车辆异常振动仍是地铁行业中的一大困扰。地铁车辆在操作运行过程中可 能发生异常振动,异常振动会降低车辆乘坐舒适性,导致乘客的投诉,也会造成 车辆的结构损伤,影响车辆安全。稳定、准确、快速定位异常振动,有利于提高 地铁车辆维修水平,提高地铁运营的形象。基于此,下面将对我国地铁车辆振动 的异常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而能够使地 铁车辆异常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确保我国地铁车辆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地铁车辆;异常振动;原因;解决对策 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地铁作为一种缓解交通压力、低碳节能的重要 的交通工具而得到了极大程度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城市都兴建了地铁,并且还有 一些城市在规划筹建当中。结合实践来看,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低碳节能 以及缓解交通压力等众多优点,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部分地铁车辆运行 中会出现异常振动的现象,如果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不但会对驾乘人员的舒 适及健康造成影响,同时更会对沿线地面建筑物安全性构成危害。有鉴于此,下 文将基于笔者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工作经验对地铁车辆振动异常进行探讨,以 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地铁车辆振动来源探究 根据笔者研究发现,地铁车辆所产生振动绝大部分是由于列车行驶过程中车 轮对与钢轨二者互相作用而引发,这是因为地铁长期运行时,随着车轮与钢轨间 作用不断加剧,这不仅会造成车轮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甚至是车轮因此而出现 扁疤与失圆的现象,并且钢轨也会受到长期相互作用而产生浪型的磨损。在这种 地铁车轮与钢轨二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磨损的情况下,地铁车辆运行中出现异常振 动就无法避免了。结合实践来看,根据振动方向不同,地铁车辆异常振动一般有 垂向和横向两种。地铁车辆垂向振动异常振动常见于运行中,并且会影响地铁运 行稳定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地铁车辆垂向振动异常产生的原因通常是车 轮偏心、轨道不平以及轮轨这三个出现碰撞;地铁车辆横向振动异常振动除了会 造成运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外,还会致使车辆偏移轨道中心线。导致地铁车辆 横向振动异常振动原因通常是轮轨之间所产生的横向缝隙和地铁车辆车轮在轨道 方向水平运行不稳定。 二、地铁车辆产生振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来看,造成地铁车辆产 生振动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 车辆自身因素 车辆自身因素是造成地铁产生振动的一大主因,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原因所致:首先,地铁车辆所安装的中诸如动力、电气以及牵引电机等设备会导致车辆运行 中出现振动。其次,车辆结构上由于车轮偏心与车轮材质不均而导致振动产生。 2. 地铁车辆行驶路线因素 造成地铁车辆产生振动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行驶路线,其涉及两方面影响:第一,波磨影响。结合实践来看,钢轨波磨主要指轨头顶面和侧面波浪形由 于磨损不均所造成变形,进而导致地铁车辆产生振动,并且波磨与振动成正比例 关系。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地铁车辆出现波磨时不但会制约列车的提速以及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问题及控制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问题及控制策略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概括了各国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以及采取的减振措施,最后对下面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减振;隔振;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各大中城市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这不但使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造成了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运输效率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各大中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兴建城市地下铁路系统,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目前,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中国一些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举措。据国家计委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中国城市交通投资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有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有近1000亿元用于轻轨建设,今后我国将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建设将会在较长时间里成为中国基础建设投资的重点之一。 所谓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地铁、轻轨等公共客运系统,由于它具有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点,因此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有20个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项目。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开通了17条地铁和轻轨交通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0多km;预计从现在起,到2010年左右,中国将有15个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1500km,这些计划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规划以每年40km 的速度建设轨道交通,这样的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除里程增加外,我国轨道交通也由地铁这一种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如大连、武汉等城市建设了轻轨,上海市建设了磁悬浮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振动、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振动对大城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际上已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并开始着手研究振动的产生原因、传播途径、控制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

站前折返线

站前折返线,指列车经由站前渡线折返。 优点:站前折返时,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 缺点: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进路交叉,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会引起站台客流秩序的混乱. 站后折返线,由站后尽端折返线折返,可避免进路交叉。此外,列车还可采用经站后环线折返的方法。 优点:安全性能好,站后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旅行速度; 缺点:站后折返的不足是列车折返时间较长。站后渡线方法则可为短交路提供方便;环形线折返设备可保证最大的通过能力,但施工量大,钢轨在曲线上的磨耗也大。一般说来,站后尽端折返线折返是最常见的方式。 前折返就是当列车到达终点站时已经经由渡线折返完毕,站后折返就是当列车到达终点站清客后,再驶进折返线折返,前者先折返,后清客;后者先清客,后折返,很好理解。 A型车最大,车体宽度3米 B型车是中型车,车体宽度2.8米 C型车最小,车体宽度2.6米, 上海5,6,8号线是C型车,其他都是A型车 关于地铁车型:国际通用标准A.B.C3个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车辆宽度。我国2003年制订的地铁客车国家标准,我国目前的地铁主要是A型车和B型车。宽度和通用标准一样,但A型车的长度是22.3米的,B型车是19米。 相关人士表示,其实很多城市选用的都是B型车,譬如北京地铁直到现在选用的都是B型车,杭州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是B型车,正在建设中的沈阳地铁选用的也是B型车。“其实南京地铁一号线、一号线南延线、二号线和二号线东延线,都可以用B型车,最终选择A 型车,主要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B型车虽然比A型车要小巧苗条一些,但最高时速也能达到每小时80公里,并且造价要比A型车便宜很多。 三号线行车 间隔2.2分钟 作为一条过江地铁线,三号线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远超二号线。要下穿玄武湖和内外秦淮河;在城中将遇到古河道、淤泥质粘土;在河西会遭遇河漫滩;在城北要穿越岗谷地和岩溶区;长江底卧有卵砾石层;线路上存有多处断裂带和断层等。另外,三号线要与国铁线路相交,包括南京站繁忙的京沪线大动脉;要与已运营地铁线路相交;要穿越明城墙;要与玄武湖隧道、新庄立交、宁溧路高架等大量市政设施交会。 三号线的建设难度增加,但这并不是决定三号线采用B型车的因素,主要原因还是取决于客流。“选择B型车,开行27对/小时,行车间隔2.2分钟,已经满足远期客流需求,若选

关于地铁列车运行中振动和噪声问题的探讨

关于地铁列车运行中振动和噪声问题的探讨 作者:来瑞珉 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和环境振动问 题日趋突出,引起了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结合城市既有地铁线路两侧的噪声和环境振动出现的问题和影响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应该采取的不同减振减噪措施,以期对后续的地铁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噪声,对司机、乘客以及周围的行人、居民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本线为市域快速线,行车速度较高,其车辆的减振降噪问题更是突出。因此,有针对性地寻求降低、衰减噪声的措施和途径,对现存的噪声进行防护,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是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主题。减振降噪主要从噪声源(车辆、线路)和传播途径上着手。地铁车辆运行中主要噪声有两种来源,一是因为轮轨接触而产生的轮轨滚动噪音,二是牵引电动机产生的电动-机械噪音。这些噪声源恶化了地铁车辆车厢内的环境。在地铁车辆编组中的拖车主要引起轮轨接触的滚动噪声,动车中还有电动-机械噪音。轮轨接触引起的噪音主要分为三种:滚动噪音、刺耳尖利的摩擦噪音和通过曲线时的蠕滑噪音。由于汉城地铁有很多曲线地段,因此摩擦噪音和蠕滑噪音出现比较频繁。其中车辆的减振降噪是从噪声源上降噪,涉及车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车体、转向架等,这些都涉及车辆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有关资料介绍在这方面的降噪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此限度以上,要降低每一分贝的成本都是极高的。因此车辆的减振降噪只能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在投资控制范围内进行,以满足本线噪声指标要求。 列车运行噪声主要由轮轨噪声、车辆动力系统和非动力系统噪声。以及高架桥梁结构的振动辐射噪声组成。列车运行噪声不仅全方位向空间传播,而且具有声级高、频带宽、影响范围广、不易治理等特点。因此在线路规划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尽量避绕噪声敏感建筑,以达到缩小列车运行噪声影响范围,减少噪声影响人数的目的。对噪声的防治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控制并降低噪声源强,噪声源强的控制,包括选用低噪声车辆、对轮轨系统和桥梁结构采取减振措施等,但是采取这些措施后仍不能保证沿线环境噪声达标,因此还应从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拦截措施,包括采用设置声屏障及对噪声敏感建筑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对敏感建筑加设隔声门和双层玻璃窗密闭或对个别敏感建筑物采取搬迁或功能置换等。从多方面同时采取措施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噪声防治的预期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能力分析与计算_梁九彪

都市快轨交通?第21卷第5期2008年10月快轨论坛 城市轨道交通 站前折返能力分析与计算 梁九彪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63) 摘 要 站前折返一般应用在两条线路呈T型交叉的车站。通过对站前折返车站的运营方式、折返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影响站前折返能力的原因,提出提高站前折返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纠正目前折返能力计算所存在的计算误区。 关键词 站前折返 轨道交通 分析计算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利用站前折返方式较少,分析文献相对不多。在两条地铁线路呈T型交叉时,为减少乘客换乘时间,车站配线布置一般采用站前折返形式。北京地铁亦庄线宋家庄站的行车组织采用了站前折返方式,本文以此为例进行折返能力分析与计算。1 折返站现状 宋家庄站为亦庄线北端尽头站,与地铁5号线的宋家庄站呈T型交叉、换乘关系。亦庄线设计最小行车间隔初期为4m in、近期为3m in、远期2.5m in。 宋家庄站的配线和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080303 修回日期:20080414 作者简介:梁九彪,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信号设计工作,lj b611@126.c om 图1 宋家庄站配线和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 1.1 信号制式 信号技术发展经历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无线信号发展的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定技术条件和特定的产品,根据系统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基于固定闭塞方式的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基于准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基于通信技术的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 由于基于固定闭塞方式的ATC系统属阶梯式控制方式,不易实现列车的优化控制、节能控制,也限制了行车效率的提高,因此亦庄线对固定闭塞方式不予推荐。为使北京地铁在技术水平上有较高起点,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亦庄线性质和特点,结合信号系统设备的功能、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提供2套系统比选方案:一是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ATC系统,二是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ATC系统。 I m p ac t o f U rban R a il Tran s it No ise o n Envir o nm en t and Co un te r m ea su re s L i u Yang1 C hen Hua1 Gu Xi ao an2 (1.Beijing Mass Transit Rail w ay Operation Corp.,Beijing100044; 2.China Academy of Rail w ay Sciences,Beijing100081) Ab strac t:The i m pact of urban rail transit noise on envir on ment is directly dependent upon the intensity of noise s ource of trains and als o upon the operati on of rail transit lines.Thr 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 on of the intensity of traffic noise s ources and operati on situati on of s ome large cities in China,the paper evaluates the general situati on of the i m pact of traffic noise on envir on ment and p r oposes the p rinci p les for app lying noise envir on ment p r otecti on measureswhich will hel p t o guide the app licati on of noise supp ressi on barriers. Ke y wo rd s:urban rail transit;noise;envir on mental i m pact;envir on mental p r otecti on

地铁环境振动评价标准及评价量探讨

都市快轨交通·第32卷 第4期 2019年8月 74 学术探讨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doi: 10.3969/j.issn.1672-6073.2019.04.013 地铁环境振动评价标准 及评价量探讨 龚 平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 摘 要: 现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没有针对地铁的适用范围和评价 量。当前地铁振动环境影响评价参照声环境“4a 类(即交通干线两侧)功能区”评价在科学性和合规性方面存在瑕 疵;但可根据标准的技术原理和地面道路相邻区域建筑功能属性,相应将地面道路两侧一定区域划分为“交通干 线道路两侧”振动标准的“适用地带范围”。地铁环境振动评价量采用VL Z10,但隧道内监测实施难度大,地面测 量又难以精确监测和验证,类比在振动机理、时域、频域等特征相似的铁路振动评价,地铁采用VL Zmax 为评价 量和测量方法,可以反映出人体受振动干扰最强烈的情况,易于测量和验证,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要求和不同振动敏感目标环境保护要求,应用于环境振动治理的减振产品,其效果的评价指标应 采用Z 计权振级;应用于古建筑或振动敏感建筑(如优秀历史建筑等)减振的减振产品,其效果的评价指标应采 用振动速度。 关键词: 地铁;振动;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6073(2019)04-0074-05 Study on Assessment Standards and Indexes of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in Subways GONG Ping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Wuhan 430063) Abstract: Referring to 4a noise environment function division along arterial traffic in subway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assessments in Standard of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in Urban Area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of Urban Area, there is a lack of a specific range of application and assessments on subways. Based on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adjacent buildings, certain regions along the traffic route can be demarcated as a range of application for vibration standard as arterial traffic. VL Z10 is used as an index for subway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assessment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is index in monitoring tunnels and inaccuracies may arise in verifying its results with ground tests. By analogy of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in railways that are similar in mechanism and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VL Zmax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 scientific and logical for adoption as an assessment index of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in subways as it reflects strongest human body disturbances and is easy to monitor and verif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nd the protection of diverse vibration sensitive targets, a Z-weighted vibration level is proposed as an index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attenuation; the vibration velocity was considered for vibration-sensitive buildings such as historical and heritage buildings. Keywords: subway; vibr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 收稿日期: 2018-06-01 修回日期: 2018-06-24 作者简介: 龚平,男,大学本科,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从事铁路和轨道交通工程环保设计和环评工作,4516119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951881.html,

地铁车辆振动异常问题探讨_0

地铁车辆振动异常问题探讨 城市地铁运行技术和车辆性能虽然越来越成熟,但车辆异常振动仍是地铁行业中的一大困扰。文章通过车辆本身和行车路况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地铁发生异常振动的实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助于地铁安全稳定的运行。 标签:地铁车辆;振动因素;改进 1 产生振动的理论分析 1.1 地铁振动的主要来源 地铁产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地铁列车轮对与钢轨间的相互作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轮轨发生磨损,有的列车轮子会出现失圆甚至产生扁疤的现象,钢轨也会因为长期磨损而产生波浪型损耗。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会造成车辆和钢轨、道床之间的振动,主要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横向振动,是由于轮轨之间横向缝隙和车轮在轨道方向水平运行不稳定的作用力下产生的强迫振动,在惯性的作用下,车轮会产生不改变其运动方向的情况,从而会产生偏移轨道中心线的趋势;另一种是垂向振动,竖向振动的产生是由于随机性激励(轨道不平)、周期性激励(车轮偏心)和轮轨之间发生碰撞等引起的。 1.2 地铁振动的传播情况 地铁振动的传播是一种很复杂的波动现象,包括纵波、横波和表面波,其中以表面波占主导地位。传播过程当中,波的能量会有所扩散被各种不同介质吸收,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地铁产生振动会发出不同程度的噪声,这种噪声被分为空气声和固体声两种形式。所谓空气声就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噪声,而列车轨道系统撞击震动通过轨道、道床、隧道和钢筋混凝土等传播到地表建筑物上引起的振动被称为固体声。 2 产生振动的主要因素 2.1 列车本身方面 在车辆结构方面的影响振动因素有车轮偏心和车轮材质不均等。另外,车辆上的一些辅助设备(动力设备、电气设备、牵引电机、空调)等产生的振动也对车辆产生振动有一定的影响。 衡量车辆振动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振动加速度,因此,通过对车辆运行时的振动加速度的检测对车辆振动进行评估,如图1所示,在车辆不同位置安装传感器(振动加速度)。图1(a)中传感器安装于轴箱位置,可直接测出轮轨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 李倩1201031113 交通工程12-1班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振动对大都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国际上已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并开始着手研究振动的污染规律、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控制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环境及周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状况作了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系统环境振动影响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Induced by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Xia He Wu Xuan Yu Dam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 Abstract Influences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induced vibration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have aroused a great deal of public attention. The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abroad on this problem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rail transit system environment vibration effects 据有关国家统计,除工厂、企业和建筑工程外,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主要是引起建筑物的振动)是公众反映中最为强烈的[1].随着城市的发展,在交通系统设计规划中,对环境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这主要因为过去城市建筑群相对稀疏,而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多层高架道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正日益形成一个立体空间交通体系,从地下、地面和空中逐步深入到城市中密集的居民点、商业中心和工业区.如日本东京市内的交通道路很多已达到5~7层,离建筑物的最短距离小到只有几米,加上交通密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振动的影响日益增大.交通车辆引起的结构振动通过周围地层向外传播,进一步诱发建筑物的二次振动,对建筑物特别是古旧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其中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捷克,繁忙的公路和轨道交通线附近,一些砖石结构的古建筑因车辆通过时引起的振动而产生了裂缝,其中布拉格、哈斯特帕斯和霍索夫等地区发生了由于裂缝不断扩大导致古教堂倒塌的恶性事件.在北京西直门附近,距铁路线约150m处一座五层楼内的居民反映,当列车通过时可感到室内有较强的振动,且受振动影响一段时间后,室内家具也发生了错位.另外,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同样水平的振动,过去可能不被认为是什么问题,而现在却越来越多地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这些都对交通系统引起的结构振动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2~4]. 日本是振动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其“公害对策基本法”中,明确振动为七个典型公害之一的同时,还规定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限制振动.在“限制振动法”中,特别对交通振动规定了措施要求,以保护生活环境和人民的健康.T.Fujikake、青木一郎和K.Hayakawa等[9,7,10]分别就交通车辆引起的结构振动发生机理、振动波在地下和地面的传播规律及其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周围环境振动水平的预测方法. 交通车辆引起的结构和地面振动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其进一步引发的周边建筑物振动以及相应的振动控制和减振措施,在规划和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应加以考虑.为此,德国的J.Melke等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激励和测试分析的诊断测试方法,来预测市区铁路线附近建筑物地面振动水平,并通过不同测点数据的传递函数分析研究了振动波的传播规律.F.E.Richart和R.D.Woods等则针对隔振沟和板桩墙等隔振措施进行了实验研究.

国内外地铁环境振动探讨

国内外地铁环境振动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30T14:48:53.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刘建武 [导读] 摘要:为改善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问题,地铁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和低碳环保的优势在各大城市得到大力推广,但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环境振动等问题,减振成为地铁建设中必需采取的技术措施。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为改善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问题,地铁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和低碳环保的优势在各大城市得到大力推广,但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环境振动等问题,减振成为地铁建设中必需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减振措施;现场实测;地铁振动;减振措施 引言 地铁环境振动实测及减振措施效果,主要从地铁振动实测、地铁振动数值分析、地铁常用减振措施这几方面来阐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我国地铁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有41个城市193条线路(含续建段)正在紧张建设中,总里程超过4700km,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后会有更多城市拥有地铁[1]。地铁不会像汽车那样占用地面的空间资源也不会排放尾气污染空气,可以有效缓解地面空间不足带来的压力而且更加环保,地铁通过运输乘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拥堵现象,例如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如果没有地铁,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交通状况将会混乱不堪,广州也就不可能成为交通如此发达却井然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地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 地铁虽然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振动和噪声就尤为突出[2]。地铁引发的环境振动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身体损害,但它的确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噪声过大会影响车厢内乘客的舒适度,振动过大会影响到行车安全,还会对建筑物、精密仪器本身造成破坏影响美观甚至使用功能。捷克一些砖石结构的古教堂就因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产生裂缝,最终引发倒塌事件,此外布拉格等地也发生了该类事件,广州三元宫古建筑受地铁线路列车经过影响出现墙体严重开裂,如图1-1所示,像这样地铁引发工程结构破坏的案例在国内外多有发生[3,4]。 近年来,地铁引发的振动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5]。国际上已将振动列为影响环境的不安因素,可见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各国政府、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对此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减振措施降低地铁引发的振动,减振部位涉及枕下、道床(浮置板)下、轨下和钢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必须注意到,轨道减振是一个既综合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受到地质状况、轨道结构形式、车辆种类等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现有轨道结构模型基本都是将扣件简化成弹簧阻尼单元,这样做会忽略扣件自身的振动特性。同一区间段同时运用两种或多种减振措施的研究还比较少,更加经济、有效、施工方便的减振措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目前研究尚处于小规模阶段,只进行两三种减振措施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从广度上进行延申,增加减振措施的种类,能了解到更多种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建立扣件用实体单元模拟的轨道结构模型,对现有减振措施进行组合研究,同时开发一种新的减振措施,可以深入研究地铁现有减振工程实例,反馈设计效果,对后续同类工程的开展大有裨益。 2 地铁振动实测研究 通过现场实测是最有效、最直接评价减振措施效果的途径,国内外学者对地铁振动实测进行过大量研究。 日本的Okwnura和Kuno[6]对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振动的因素主要有车型、列车长度、距中心线的距离、车速、轨道的结构和背景振动。丹麦的Jakobsen[7]对列车引发地面和周围建筑物内部的振动进行了现场振源测试,得出振动在不同土质类型下随距离的衰减规律。Saurenman[8]等通过对弹性短轨枕轨道结构进行现场测试得出其减振性能没有预期的好,建议对更软的枕下垫层性能进行检测。此外西班牙、捷克、荷兰等国也在轨道交通引发环境振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测试、调查和研究。 宗刚[9]等通过对地面道路车辆和地铁引发的地表振动响应进行实测,探讨了采用道路交通振动预测相应地铁振动衰减规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闫维明[10]等对某地铁3处典型路段的地铁运营诱发振动进行了实测,得出垂直分量振动幅度显著高于水平分量,不同地质条件对地铁运营诱发振动的传播影响较大,并根据实测数据提出了预测地铁运营引起环境振动的统计回归公式。Li等人对列车诱发的振动进行现场测量,研究列车速度地面振动的影响,得出列车速度对地面垂直振动有显著影响,但其对地面水平振动的影响较低。Cui等人通过现场实测数据研究了环境振动传播规律,提出了地面垂直振动的经验公式,还得出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高,近轨道附近主要是高频振动。Fang等人对城市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并从时域分析了振动的衰减,表明环境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横向和垂直方向的环境振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李克飞等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现场测试与分析得出Ⅲ型轨道减振器扣件相对普通扣件有10~15dB的减振效果,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相对普通扣件有15~25dB减振效果。余志杭对广州地铁1号线进行现场测试发现振动在地面传播过程中存在振动放大区。皇甫婵媛[]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进行现场测试时发现加速度随着距地铁中心线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 综上所述,地铁引发的振动问题依旧是近期研究的热点。然而轨道减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到地质条件、轨道结构、车辆系统及建筑物结构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因此,已取得的实测研究成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3 地铁振动数值分析 对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国外重视的比较早,从1980年起到现在已经对数值模型有了一定研究。Metrikine和Vrouwenvelder通过建立移动荷载作用在埋于二维弹性层的Eider梁平面模型来反应地铁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模拟出频域-波数域内模型的振动响应。Hussein和Hunt通过对比连续和不连续浮置板轨道模型的振动频率特性,发现板的共振频率处不连续的浮置板振动较大,隔振方面浮置板轨道具有良好的性能。 国内虽然地铁建成的时间比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下,地铁取得了飞速发展,再加上这几年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内众多学者也进行了地铁振动的数值分析研究。Ma等人通过建立地铁列车-轨道-隧道-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安装钢弹簧浮板轨道和降低列车速度对地面振动有明显的影响。Chao等人提出了地铁车站振动和噪声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垂直振动明显大于地面和测试线附近的水平振动。张祎对地铁运营下环境振动实测数据进行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