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摘要

本论文就汉泰称谓语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包括:汉泰亲属称谓语对比、汉泰社会称谓语对比。其研究,对中泰学生学习对方的语言及从事中泰翻译者很有帮助。因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把双方语言的同义词对应就能解释真正的词义,文化背景及民族语言背景对语言影响更直接。尤其是称谓语,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称谓语翻译除了把双方语言的同义词对应以外,还必须考虑语言背景的文化、民族、信仰、政治、宗教等客观因素,这样才能准确地对应和使用。

关键词:亲属称谓;社会称谓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ailanguage-Chinese

Appellation

Abstract

Therefore,these are the topics tha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ddressing terms in Chinese and Thailanguage systems,will need to cover.These is consist of kinship terms,social addressing terms.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will not only beusefull fo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ai-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ut also for China-Thai or Thai-China translators who are in need of clear translation methods against a general background of language, culture, belief, politics and religion.

Key word: kin; sicial appellation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泰汉称谓语前人研究综述 (1)

1.1 称谓语定义及分类 (5)

1.2 泰语称谓语概述 (5)

1.3 汉语称谓语概述 (6)

第二章泰汉亲属称谓语对比...........................................

2.1 泰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

2.1.1 血亲亲属 (8)

2.1.2 姻亲亲属 (9)

2.2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

2.2.1 直系亲属 (10)

2.2.2 旁系亲属 (10)

2.2.3 外亲亲属 (10)

2.2.4 姻亲亲属 (10)

第三章泰汉社会称谓语对比..........................................

3.1 通常称谓语 (12)

3.2 职业称谓语 (12)

3.3 姓名称谓语 (13)

3.4 人称代词 (14)

结论 (17)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讨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对比它们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分析汉泰称谓语的构成内容,以便学习汉泰语者及汉泰语翻译人员能更加准确地使用称谓语。另外,称谓语当中最具有民族性的是表示亲属关系的词。人类学家已发现,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表现,这说明不同的语言中的词汇结构是不相同的,即亲属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的语言却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例如:汉语表示丈夫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用不同的词,既区别性别又区别年龄;而泰语中表示丈夫的同胞兄弟姐妹和表示妻子的同胞兄弟姐妹的称谓语却有交叉。这些不同的词汇结构背后隐含着不同的民族价值观、文化特征和词汇系统。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摘要的社交礼仪作用。本文试将泰汉称谓与进行分类对比并分析其差异,从而探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促进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称谓语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它具有主要的社会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称谓语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论文的编写得到学校领导及覃秀红导师的大力支持,谨此致以诚挚谢意。论文中的谬误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第一章泰汉称谓语前人研究综述

1. 1 称谓语定义及分类

称谓,既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老师、总经理等。同时,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的称呼,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

亲属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属称谓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是建立在家庭及亲属关系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和叫法。

社交称谓也称社会称谓,它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不同的称谓来确立或确认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角色地位,如教师与学生、厂长与工人、政府官员与普通群众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称谓语应该这样定义,称谓语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社会、家庭或人际关系中的特定的身份(包括辈分、职业、地位、性别等等)而得出来的,反应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整套名称。”

1. 2 泰语称谓语概述

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移民给泰国本地带来了不少中国文化,尤其是语言。如今泰语中的汉语词汇借词以潮州话居多,最明显的是"称谓语"。汉语的称谓语在泰语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华人家庭,在泰国人当中也普遍使用。泰语里的称谓语借词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汉语称谓语在泰语借用时音义及词法有所变化。尤其是语义在泰语中的使用已逐渐离开其本义并产生新的义项.。

泰语称谓语主要有以下类别:

1.亲属称谓语,只分为两种。

(1)血缘关系

(2)姻亲关系

2.社会称谓语,可分为以下五种。

(1)通称或者表示身份的词语。

在正式场合中必须冠在名字前面,如:表示身份、性别、婚姻、年龄的词语。(2)职业称谓。

(3)名和姓。

泰语的姓名结构和汉语的不同,汉语是以姓名排列顺序,而泰语是以名姓为排列顺序的。泰国人男女的名字不同。虽然中国人的姓在表示血缘关系和宗教的时候有着明显的称谓,但是泰国人在这方面更为明显。

(4)人称代词。

泰语的人称代词数量较多,使用方法以及词的含义也比较复杂,因为表示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称代词不像汉语那样只有“我”、“你(您)”、“他”。要根据自己与对方以及第三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后才能选择准确的人称代词。

1. 3 汉语称谓语概述

根据前人研究,汉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很难做出精确的统计。称谓语的数量不同,这是由性别、年龄、等级、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称谓语就有了灵活性,可变性。

1.亲属称谓语。

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的宗法制度、家庭观念、伦理观念深刻影响了汉语的亲疏称谓语系统,形成一个相当博大复杂的亲属称谓语体系。

(1)宗亲称谓语。又可细分为:直系宗亲、旁系宗亲。

(2)外亲称谓

(3)姻亲称谓

2.社会称谓语。

(1)通称。指一般不严格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通常广泛使用的称谓语。

(2)职业称。指与称谓对象的职业有关的称谓语。

(3)姓名称。

全称。用于长辈对小辈,上级对下级以及平辈之间。表示彼此熟悉,不计较彼此的态度,显得比较随便。

称姓。多用于同事、同学之间,但因姓使用时经常儿化,如刘儿、张儿、陈儿等。

称名。双音名称呼起来比较密切,表示关系亲密如建华、秀芝、伟民等。单音节名多用于昵称,多是年轻夫妻和恋人之间的称谓形式,同事、同学之间一般用姓名相称,如刘达、曹菊、李慧。一般不称菊、慧。

(4)人称代词。分为三类: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您,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

第二章泰汉亲属称谓语对比

2.1 泰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

泰语父系和母系的亲属称谓在性别、年龄上的区分不是很清楚,以父母同辈为例:父母之兄泰语同样称???,但汉语分为“伯”和“舅”;父母之姐泰语同样称???,而汉语分为“姑”和“姨”。同时泰语里,没有区分性别的亲属称谓语,当需要指男性还是女性时,就用表示“性别”的词来表明,即???“男”表示男性亲属、???“少女”或????“女”表示女性亲属,其成分作为后缀加在亲属称谓的后面。

相比而言,泰语的亲属称谓语比汉语简单的多,没有宗亲和外亲之分,只分血亲和姻亲。

2.1.1 血亲亲属

血亲有父母系、父系、母系之分,以下说明:

①父母系:己身以上的第三代和己身以下的亲属称谓既没有父母系之分又没有性别之分。己身以上的第三代称??? ,相当于汉语的“曾祖父、曾祖母”,己身以下的第一代称???,相当于汉语的“儿子、女儿”,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称???? ,相当于汉语的“侄子、侄女”,己身以下的第二代称???? ,相当于汉语的“孙子、孙女”,己身以下的第三代称???? ,相当于汉语的“曾孙子、曾孙女”。

②父系:己身以上的第二代有??“祖父”、???“祖母”,己身以上的第一代有???“父”、 ???父之兄相当于汉语的“伯伯”、??长于自己的哥哥和姐姐、????幼于自己的弟弟和妹妹。父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统称????? ??????? 。

③母系:己身以上的第二代有??母之父相当于汉语的“外祖父”,???母之母相当于汉语的“外祖母”,己身以上的第一代有仁???“母亲”、???母之兄、???母之姐、???“母之弟妹”,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同样称????? ???????。

2.1.2 姻亲亲属

姻亲称谓是以亲属称谓语为基础的,夫妻系己身以上的第三代和己身以上的第三代称谓跟血亲相同。

夫妻系己身以上的第一代,即夫妻双方的父母都有固定的称谓?????“夫之父”、?????“夫之母”、?????“妻之父”、??????“妻之母”,既分性别又分夫妻系。夫妻系己身以下的第一代有??????“女儿的丈夫”???????“儿子的妻子”,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的子女的配偶与己子女的配偶用同样的称谓。

夫妻系的父母的称谓语是在子女与子女己身以上的第二代称谓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己的父亲称???、自己的母亲称???、妻子丈夫的“祖父”称??,夫之父称????意思就是“爸爷”(丈夫的爸爸,子女的爷爷);妻子丈夫的“祖母”称???,夫之母称?????意思是“妈奶” (丈夫的妈妈,子女的奶奶)。

夫妻之间的称谓可以称名、官衔、人称代词、表示感情的词或短语(如“亲爱的”),以及从子女的角度来称呼,如:把自己的丈夫称为“爸”,把自己的妻子称为“妈”。表示“丈夫”、“妻子”的背称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即????“丈夫”用于正式书面语,而???用于口语。?????“妻子”用于正式书面语,而????用于口语。夫妻两人的家庭角色基础也就形成了夫妻的背称,如:???????“家之父”和??????“家之母”。

以上通过血亲亲属及姻亲亲属两个方面对泰语亲属称谓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以下表格是个人对泰语亲属称谓语的归纳:

??-????? - ???

???-?????-??????? ???-???????????????-??????????????- ??????

???????????? ???????????? ????????????

??-???????????-????????? ???-???????-?????????-???????

?????????????? ??????-??????????????-????????????????????

??????? ?????????????????????

2.2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其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是血缘亲族组织。在宗法社会中,财产的继承是父系男性成员,因而要区分父系和母系。构成亲属关系的基础是婚姻,男女双方对自己配偶的家庭成员都有一套特殊的称谓语,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系。同一系列内部还要分清男女、长幼、行辈等。这样,汉语的亲属称谓语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繁杂、严密的系统。

汉语亲属称谓主要分为直系、旁系、外亲及姻亲四个方面。

2.2.1 直系亲属

直系亲属既是指彼此之间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曾祖父母(己身以上的第三代血亲)、祖父母(己身以上的第二代血亲)、父母〔己身以上的第一代血亲)、兄弟(同父母的男性,比己身年长为姐、年幼为妹)、儿女(己身以下的第一代血亲)、孙子孙女(己身以下的第二代血亲)。

2.2.2旁系亲属

旁系亲属既是直系亲属以外在血统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及其配偶。包括:伯父(父之兄)、叔父〔父之弟)、姑(父亲的姐妹)、堂兄弟(伯父、叔父的儿子与己身对称堂兄弟)、堂姐妹(伯父、叔父的女儿是相对与己身的堂姐妹)、侄儿(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侄女(兄弟或堂兄弟的女儿)、侄孙(兄或弟的孙子)、侄孙女(兄或弟的孙女)。

2.2.3 外亲亲属

外亲亲属是指女系血统的亲属。包括母之血亲、祖母之血亲、姑之血亲、姐妹之血亲、女儿之血亲、侄女或孙女之血亲。如外祖父母(母亲的父亲、母亲)、舅

(母亲的兄或弟)、姨(母亲的姐或妹)、表兄弟姐妹(姑、姨、舅的儿子称表兄弟,

女儿称表姐妹)、外甥(自己的姐妹的子女或表兄弟姐妹的子女)、外孙(自己女儿

的子女)等等。

2.2.4姻亲亲属

姻亲亲属指原本无血缘关系而由婚姻构成的亲戚关系。婚姻关系包括:

① 以男性为己身:包括妻子(自己的配偶)、内兄弟(妻子的哥哥或弟弟)、

大(小)姨子(妻子的姐姐或妹妹)、岳父母(妻子的父母)、嫂子(哥哥的配偶)、

弟媳(弟弟的配偶)、姐夫(姐姐的配偶)、妹夫(妹妹的配偶)等。

② 以女性为己身:包括丈夫(自己的配偶)、公公(丈夫的父亲)、大(小)姑

子(丈夫的姐姐或妹妹)、大伯子(丈夫的哥哥)、小叔子(丈夫的弟弟)、儿媳、孙

媳等。

以上通过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外亲亲属以及姻亲亲属,这四个方面对汉语亲

属称谓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汉语亲属称谓语是一个繁杂且严密的

系统,所以以下表格是个人对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归纳:

祖父 - 祖母 外祖父 - 外祖母

伯父

-伯母 叔父-婶母

姑姑-姑父

父亲

母亲 舅舅-舅妈 姨妈-姨夫

堂兄 堂弟 堂姐 堂妹 表兄 表弟 表姐 表妹 表兄 表弟 表姐 表妹

哥-嫂子 弟-弟媳 “我”-爱人 姐-姐夫 妹-妹夫

侄子 侄女 儿子-儿媳 女儿-女婿 外甥 外甥女

孙子 孙女 外孙 外孙女

本章节分别通过对泰汉亲属称谓语构成内容的描述及对比,让我们详细了解到泰语亲属称谓语只分血亲和姻亲两个部分,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则分为直系、旁系、外亲、姻亲四个部分。可见,汉语亲属称谓语比泰语亲属称谓语复杂得多,系统得多。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男女有别、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系脉分明、宗族有别,各条原则分工明确,有条不紊,一贯到底,因此汉语称谓语表现出多层次、细腻的特点。泰语称谓语分为“血亲”和“姻亲”两个子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又以年龄、性别、辈分为原则来构建称谓语系统。由于泰语的称谓语不是由同样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控制,而是受到不同原则不同阶段地控制。因此泰语的称谓语系统显得相对笼统,不细致。

第三章泰汉社会称谓语对比

我们观察发现,用于汉泰语社会称谓语的语词同样繁杂,包括通称、职业、姓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等。这些成分作为社会称谓语时具有不同的含义,表示人们对自己和称谓对象不同的思想和评价。因此我们将在以下五节,分别通过对通常称谓、职业称谓、姓名称谓、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五个方面来进行泰汉社会称谓语对比。

3.1 通常称谓语

通常称谓语,指一般指不严格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称谓语。其特点是数量少、使用的人数多、频率高。最常用的是以下几个:

同志 /师傅 /先生/女士、太太、小姐/朋友 / 同学

在这些称谓语中同志和师傅是中性的,先生是男性的,女士、太太以及小姐是女性的。这些称谓语可以被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的称谓词语连在一起用,比如,名字或者头衔,全名等。例如:我们可以喊一个女士刘小姐,慧莉小姐,刘慧莉小姐或者护士小姐。在泰语里,通常称谓语包括???? 、??? 、??????、??? 等等。例如:?????????????等。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在现实生活中,泰汉通常称谓语的不同是反映了人际关系的不同,它们的不同不是因为其构成内容不同,而是使用通常称谓语的情景不同。同时,泰汉通常称谓语的不同可以看出两国在交际称谓里强调的重点,以及两国人民在交际的过程中为使两国关系和谐发展做出的努力。

3.2 职业称谓语

职业称谓语直接表示了被称谓者所从事的职业。有些具有双重功能,既是一种职业,又可用于面称。但并非每种不同的职业都有一个特殊的称谓语。

汉语在社会交际中较常见的是:

①第一类称谓语显得对对方比较尊重,口吻较庄重。

例如:老师???、医生(大夫)???、律师???????? 、工程师 ??????等。

②第二类称谓语对听话人比第三类称谓语较重视一些,但第二类称谓语口吻没有第一类称谓语庄重。

例如:警察? ? ???、护士?????????、邮递员???????????、服务员?????、售票员???????、记者???????等。

③第三类称谓语口吻较随便,多用于称呼没有身份地位的“平民”百姓,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已不常用。

例如:送信的??????????、开车的???????、卖菜的????????等。

泰语的职业称谓按照称谓语本身的功能和构造形式可分为2种,即职业有固定名称、职业没有固定名称。

①职业有固定名称,分为三类:

A、可用于自称、面称、背称的职业,如:“老师???”、“医生???”等。

B、用于面称和背称的职业,如:“警察? ? ???”、“导游??????????”、“播音员????”等。

C、只用于背称的,如:“工程师??????”、“军人????”、“农民?????”等。

②职业非固定名称

在职业或工作的前面加上相当于汉语加“者??”、“员???”、“人??”的成分,以表示从事该职业的工作者。泰语是“者、员、人+职业”,而汉语是“职业+者、

人、员”。;

???相当于汉语的“者、员”,如:演员???????、运动员???????、记者

???????等。

??相当于汉语的“者、人”意思相近,如:领导人??? ?、担保人???????、

劳动者???????????等。

??相当于汉语的“人”,如:工人?????、佣人?????等。

如以上所说,汉语职业称谓中“老师”、“医生”这类称谓语有双重功能,既是一种职业、又可用于面称。但更多职业没有这种功能,只是一种职业,不能用于面称,只好借用其他称谓语,如:“作家”、“编辑”、“演员”等常常互称或被他人称为“老师”、“先生”。然而,在泰语职业称谓中,包括职业固定名称及职业非固定名称,如:“工程师??????”、“军人????”、“农民?????”等属于职业固定名称范畴;“演员???????”、“领导人??? ?”、“工人?????”等则属于职业非固定名称范畴。

3.3 姓名称谓语

汉语姓名称谓语在使用时是对比较熟悉的人所使用的称呼,以示亲近。常用的

汉语姓名称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直呼名或直呼姓名。如:张大年(大年)、李金玲(金铃)、黄振宁(振

宁)等等。

2.“老、小”+姓。“老+姓”称谓含着恭敬语气,年龄较大的人用于互称,

这种形式既表亲昵又表恭敬,如:老吴、老郭、老李等;“小+姓”称谓对象是年

轻人,或者年龄幼于称呼人的人。如:小张、小许等。

3.单独称小名。这种形式表示亲昵的关系,一般是同学之间互称,亲属长

者称幼者、以及恋人之间和夫妻互称。如:李乾(大头)等。

4.姓 +“哥、姐、弟、妹”。如:张哥、缪姐、齐弟、梁妹等。

5.姓或名中的一个字重叠作为小名,是同学、恋人、家属关系之间的称谓,

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如:萍萍(何亚萍)、冉冉(李冉)等。

6.称绰号。如:胖子、大个儿、眼镜等,这种称谓仅限于熟人,它带着亲

昵的感情色彩。

泰国人称名不称姓。以下是泰语姓名称谓的几种形式:

1. ???/ ????+ 大名。

这种称谓形式是社会礼貌称谓,它不分男女,而受疏远关系、长幼、上下的制约。“???+大名”是社会上礼貌的称谓形式。如:?????????? ??????????等。

2.单独称小名。

这种形式表示亲昵的关系,一般是同学之间互称,亲属长者称幼者、以及恋人之间和夫妻互称。如:??? ???等。

3.哥哥(或姐姐)??/ 弟弟(妹妹)???? +小名。

这种形式既能表示亲昵关系也含有尊敬对方的心态。如:??????? ?????等。

4.先生??? /女士(小姐)??? (??????) /男孩 ??????? /女孩???????? +大名。

这种称谓形式是社会礼貌称谓,分男女长幼。如:?????????????等。

5.单独称绰号。

这种形式表示亲昵的关系,一般是同学之间互称、恋人之间和夫妻互称。如:???????等。

通过以上对泰汉姓名称谓的对比可以看出,姓名是个人的符号和标记,虽然它经常被用做称谓,但它和一般的称谓语不同,它区别的是个体,而不是个人的社会关系。姓名称谓语系统中,面称数量少于背称数量。姓名称谓语反映出被指称人的身份、年龄、辈分、居住地域等信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它的选用受交际者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的制约。在进入交际之前,姓名称谓语可以用来指代一人或多人。在具体交际活动中,它可以用来指称受话对象,建立交际联系;可以标示交际双方的关系、情感和身份;标记礼貌和礼貌策略。

3.4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词类使谈话内容更为精确的目的。具体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及第三人称代词三种。

第一人称代词

在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中,最常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我”,

无论是在书面语言还是口头交际中,“我”的使用频率都极高。

在泰语中,社会的等级制度很严格,说话时要根据双方的身份、地位等关系来

选用人称代词,泰语第一人称代词“我”按照礼貌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如下①:

1、????????(男女均可用)用于正式场合发言时。

2、?????(男用)男性最礼貌的第一人称代词,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或与尊敬的长辈对话时。

3、????(女用)女性最礼貌的第一人称代词,它与男性的????? 属于同样的等级。

4、??(男用)男性最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用于一般人之间,显得有礼貌。

5、???(男女均可用)一般人使用。

6、???(男女均可用)长辈的自称,或用于非正式场合亲密朋友间的自称,一般人使用。

7、???(女用)小孩、女性、晚辈与长辈或资格老的人对话时的自称。

8、??(男女均可用)用于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或者是长辈对晚辈说话时用,现被看作是不文雅的言语。

9、???(男女均可用)同华侨说话、朋友之间、长辈同晚辈时用。

第二人称代词

在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中,最常见的第二人称代词是“你”和“您”。“你”

是第二人称代词系列中最基本、最标准的称谓词,和第一人称代词“我”一样,

使用频率极高,使用范围广泛,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感情;在郑重场合或对尊长

讲话时用“您”。

泰语第二人称代词由于听话人的性别、年龄、地位、身份、双方的关系、交际

场合以及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分为不同的词。泰语第二人称代词以礼貌程度从高

到底的排列如下:

1、????“您”,晚辈对长辈的称呼,或口头上、书面上对众人的称呼。

2、???“你、您”,一般人之间的称呼,身份无高低之分。

3、???“你”,长辈对女性晚辈的称呼。

4、???“你”,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或女性朋友、平辈朋友间的称呼。

5、???“你”,用于熟悉的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属说话时用,现

①黄天源.新编泰国语口语[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2(页码)

被看作不文雅的言语。

第三人称代词

汉语人称代词系统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他”和“她”。虽说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有男女区分,但只是在文字上的区别,实际上可以说两者都是同一个词。人称代词的复数,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构成方式是在人称代词后加上“们”即可,如“我们”“你们”“他们”等。

而泰语则不同,由于性别、身份、辈份、人际关系不同,第三人称代词都不同。????“他、她”一般人称呼僧侣、贵族、长辈、表示尊敬;???“他、她”礼貌地称呼别人,敬意不如????;???“他、她、他们、她们”称呼一般人。泰语的人称代词复数构成方式是在人称代词的前面加上??? ,例如

?????? ???????????? 等。

通过以上泰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第三人称对比可见,泰语由于不同的性别、辈分、地位、关系、场合等,人称代词都有所不同。泰语人称代词所代表的概念及其领属范畴,往往是交叉的,密不可分的。相比之下,汉语的人称代词则简单的多。

从以上四节的泰汉社会称谓语对比可以看出,两国文化非常之相似,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亲疏分明、地位高低的概念非常清楚。但是相似的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却并不一定相似。泰汉人称代词的巨大差别是做明显不过的例证。相对于泰语人称代词的细致区分,汉语则是概称。而在“亲属称谓语”方面,汉语有细致的区分,而泰语则用概称。泰语表达方式的重要特征是在交际活动中根据说话人、听话人及第三人之间的尊卑、优劣、长幼、亲疏等关系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交际态度和语言表达形式,泰语人称代词的特征充分表现出了这一点。

结论

本论文就泰汉称谓语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分别是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个部分。首先综述了泰汉称谓语前人研究,再次分别描述了泰汉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最后进一步概述了泰汉社会称谓语。

从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可以看出汉语亲属称谓内容包括:血亲和姻亲。内容的构成具有多分性、多层性的特点,它体现在男女有别、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系脉分明。相比之下,泰语的亲属称谓语没有一条原则能制约整个系统,不像汉语那样每个原则都在全系统起到作用。泰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包括:直系、旁系、外亲、姻亲,内容的构成具有区分长幼年龄、部分区分性别、几乎不分父母系的特点。

中泰两国的文化几乎可以说非常相似,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亲疏分明、地位高低的概念非常清楚。但是相似的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却并不一定相似。观察发现,用与汉泰社会称谓语的语词同样繁杂,汉泰语人称代词的巨大差别是最明显不过的例证。相对于泰语人称代词的细致区分,汉语是概称。而在“亲属称谓语”方面,汉语有细致的区分;而泰语则用概称。

通过对比,有助于加深对汉语和泰语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并深刻领会词汇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陈银辉. 中西称谓语的对比研究[D].天津: 南开大学. 2006.

[2]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 郭锡良. 古代汉语修订本[M]上册.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4] 郭锡良. 古代汉语修订本[M]上册.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5] 黄天源.新编泰国语口语[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6] 潘德鼎. 泰语教程[M]第一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2004.

[7] 潘德鼎. 泰语教程[M]第二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2004.

[8] 孙广勇.临时急需一句话泰语[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9] 魏清. 汉泰称谓语比较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 萧少云. 泰汉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1] 杨汉川. 现代汉泰词典[M]. 泰国曼谷:阿桑匹塔亚出版社,1998.

[12] 朱俊玄. 汉语和泰语亲属词探讨[D]. 天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办),2006.

壮语和泰语同源

壮语和泰语同源,其亲 属称谓具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由于壮、泰两族分离有近两千年之久,在不同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壮、泰语亲属称谓又有所不同。语言是文化的 载体,因此,透过壮、泰语亲属称谓之差异层面,我们窥见的是壮、泰两族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壮 语和泰语  亲属称谓   差异   文化背景
      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壮语和泰语同属侗台语族壮傣语支,它们共同 源于古代中国南方的百越语。因此,历史上的渊源关系决定了壮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在壮语和泰语中,luN2用 于所有与父母同辈而年长于父母的男性亲属;pa3用于所有与父母同辈而年长于父母的女性亲属;pei4、phi4用 于所有与自己同辈而年长于自己的亲属,等等。但是,由于壮、泰两族先民彼此分离已有近两千年之久(1),分离之后,他们之间的接触 来往较少,彼此的语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沿着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壮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又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泰语中有一套 用于王族的亲属称谓,而壮语没有;在泰语中还有一套借自巴利语、梵语的亲属称谓,壮语没有,等等。因此,本研究主要比较分析壮、泰语亲属称谓的差异,探寻 其差异的文化背景。
   
      一、壮、泰语亲属称谓的差异
从 现有的材料看,壮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一般可以从自己上下各数四代。“我们若要充分了解亲属制度,只须认识其主要干系以及最亲的五支旁系中任何一支男性旁系 和女性旁系,包括父党和母党在内,而在每一支中只须从父母推及他或她的一个子女就行了;尽管无论就上溯或下推而言,这都只包括‘自身’的一小部分亲属,但 具备这些知识就足够了。各旁系往下推,其分支的数目将按几何级数增加,如果想追究各个旁系所有的分支,并不会使这个亲属制度更容易了解。”(2)因 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只比较分析壮语和泰语亲属称谓中的父系的直系及旁系,母系的直系及旁系,加上妻方亲属、祖母方的一些亲属,一共

亲属间的称谓和称呼方法一览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一.有关亲属关系的基本知识 (1) 1.什么是亲人、什么是亲属和亲戚 (1) 2.什么是称谓,什么是称呼 (2) 3.什么是血亲,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 ? 4.什么是堂亲 (2) ? 5.什么是姻亲 (2) ? 6.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姑表,什么是姨表 (3) ?二.亲属间的称谓方法 (3) ? 1.堂亲间的称谓方法 (3) ? 2.表亲间的称谓方法 (4) ?三.亲属间的称呼方法 (5) ? 1.对父母的亲属的称呼方法 (5) ? 2.夫妻间怎样称呼对方的亲属 (5) 3.对表亲的称呼方法 (6) 4.最重要的几条称呼方法小结 (7) 5.亲属间的称呼方法一览 (7) 四.答网上有关亲属间称呼的17问 (10) ?快过春节了,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着对亲属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的讨论。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文章,颇有收获。但是,我发现有的文章只介绍了常见的一些称谓和称呼,更多的文章只是讨论特定的亲戚怎样称呼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称呼问题还要复杂得多。因此,我想把这种称谓和称呼根据规律把它们表格化,通用化。我觉得还挺实用,因此,把它发表出来,供参考。我估计可能有错,所以,真诚欢迎网友们提出修改意见,以臻完善。 我这篇文章是用北方人的称呼方法写的。对南方人不一定适合。但是,感谢秦始皇,他搞了个“书同文”,所以,称谓方法在全国是相同的,因为不论你在祖国的南方或北方,对“外祖父”、“姨母”、“舅父”这些称谓的理解是一致的。知道了称谓,称呼方法也就解决了。只是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称呼方法罢了。比如:在我的老家(冀东)把伯父称为老爹;在东北称为大(da4)爷;在陕西称为大(da2);在广东则称为大伯。又如,对外祖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称“姥爷”,但是,在陕西称“舅爷”;在广东则称“阿公”。 另外,在现代家庭中,子女没有那么多,所以,没有那么多样的亲属可称呼。不少人肯定不能静心琢磨这些事。但是,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要,欢迎在评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本文从语义、分类、敬谦及词缀方面,探讨了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分析其成因,总结出亲属称谓语翻译时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中日翻译教学导入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翻译技巧翻译教学 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而亲属称谓语则反映了人们的之间的这种婚姻或血缘关系,它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正如日本学者石川荣吉所说:“亲属称谓并不是表示个人之间的谱系的位置关系。称谓词性意味着人类集团之分类的社会性范畴。”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类似的文化现象,但类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异是辨别这些亲属称谓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性对比,浅析其成因,总结出中日翻译教学中亲属称谓语互译的几点启示。 一、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1.词义差异。从中日四代亲属称谓対照表中可以筛选出以下同形的亲属称谓语: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婶母,等等。很多同形也意义相同,但仍有部分词汇不能望文生义。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语中的这些词语,所指范围已经和汉语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弟妹等。 例1:兄弟:汉语中的“兄弟”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龄小的,更可以用于对众人讲话时的谦称,此时无辈分之分。而日语的“兄弟”不仅指哥哥和弟弟,还指姐姐和妹妹。 例2:弟妹:汉语的“弟妹”多指的是“弟弟的配偶”即“弟弟的妻子”。日语的“弟妹”所指的是“弟弟和妹妹”,在现代日语中使用频度较低。

汉、泰语的亲属称谓对比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0883700.html, 汉、泰语的亲属称谓对比与分析 作者:李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 摘要:亲属称谓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高频词汇,也是语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世 界上每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它们蕴含着一种语言背后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汉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反映了两种语言各自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说明汉、泰语间亲属称谓的异同,并揭示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对汉语和泰语感兴趣的人更加了解这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并为汉语和泰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语;泰语;亲属称谓;对比;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李媛(1993-),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2 一、亲属称谓综述 人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群体,每个人的生存都脱离不了和他人的关系,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网里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每种语言当中都有一部分詞汇是用来描述亲属关系的,这部分词汇就是亲属称谓词。 亲属称谓,就是对和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这个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亲属,二是称谓。亲属和称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解释为:“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称谓,《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亲属称谓是以自己为中心确立的亲属与本人关系名称的系统,这个系统与婚姻、家庭、亲属等社会文化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不仅受该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制约,同时也受到该语言背后特定的民族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值得我们去深究和思考。 汉语与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亲属称谓方面也有一些相似点。但汉语和泰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所代表的民族文化都大有差别,两种语言的亲属称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转载)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阅读古诗文时要特别留意,以免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人称代词 1、吾吾不能居其地(《勾践灭吴》)吾:我们。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我。 2、余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余:我。 盖余所至(《游褒禅山记》)余:我们。 3、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予:我。 4、朕回朕车以复路兮(《离骚》)朕: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5、汝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汝:你。 6、尔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尔:你。 7、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尔、乃:你,第二人称代词。 8、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你的 9、二三子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勾践灭吴》)二三子:你们。 10、或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词。 二、以身份、职业作称谓 1、公、侯、伯、子、男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汉代封侯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王子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汉代初期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受封的通称列侯。三国以后,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姓封王都是一致的,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晋、宋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表示尊贵,如乐安郡开国公,曲阜县开国子,称为开国爵。 2、子、臣、君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子:儿子。臣:臣子。君:君主。 3、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黎民: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众,黎民:众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4、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使者,即后世所说的外交使节。 5、贾人贾人夏则资皮(《勾践灭吴》)贾人:商人。行则叫商,坐则叫贾。 6、、前马其身为夫差前马(《勾践灭吴》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的人。) 7、、左右太后明谓左右(《触龙说赵太后》)左右:身边的侍臣,以位置代人。 8、征夫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征夫:行人。 9、灵修怨灵修之浩荡兮(《离骚》)灵修:神圣,指君王。 三、表恭敬的称谓 1、公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表敬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公:您。 2、子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人的敬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3、君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4、君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君:您、丈夫,这里是妻子对邹忌的尊称。 5、媪老臣窃以为媪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 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目录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 【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 【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 【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为五代(下五世指从本位起自称“父亲”下及儿子、孙子、重孙、曾孙) 。同姓氏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先血脉的分支血亲,传统称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脉传承,称呼为同祖先同血缘同血脉的远亲。【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90个亲属称谓英汉对照

90个亲属称谓英汉对照、互译大全 Second cousin 表姑 son of one's grandfather's sister表叔 cousin表兄弟 Father's sister's sons 堂兄弟 Maternal male cousin 表侄 Second cousin 表姊妹 Father's sister's daughters表姊妹 Maternal female cousin伯父/大爷 Father's older brother伯母/大娘 Father's older brother's wife 伯叔祖父 Father's father's brother伯叔祖母 Father's father's brother's wife长兄/哥哥 Older Brother长姊/姐姐 Older Sister 大伯 Husband's older brother大姑 Husband's older sister弟妇/弟妹 Younger brother's wife儿子 Son 父亲/爸爸 Father 高祖父 Great great grandfather 高祖母 Great great grandmother 公公 Husband's father 姑夫 Father's sister's husband姑母 Father's sister姑爷 Father's father's sister's husband继父 Step father 继母 Step mother 襟兄弟 Husband of wife's sister 舅父/舅舅 Mother's brother舅母/妗子 Mother's brother's wife妹夫 Younger sister's husband母亲/妈妈 Mother内弟/小舅子 大舅子/内兄Wife's younger brother Wife's older brother 女儿 Daughter 女婿 Daughter's husband婆婆 Husband's mother妻子/老婆 Wife妻子/老婆 Older brother's wife婶母/婶子 Father's younger brother's wife; Aunt叔父/叔叔Father's younger brother; Uncle 叔丈母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 摘要 本论文就汉泰称谓语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包括:汉泰亲属称谓语对比、汉泰社会称谓语对比。其研究,对中泰学生学习对方的语言及从事中泰翻译者很有帮助。因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把双方语言的同义词对应就能解释真正的词义,文化背景及民族语言背景对语言影响更直接。尤其是称谓语,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称谓语翻译除了把双方语言的同义词对应以外,还必须考虑语言背景的文化、民族、信仰、政治、宗教等客观因素,这样才能准确地对应和使用。 关键词:亲属称谓;社会称谓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ailanguage-Chinese Appellation Abstract Therefore,these are the topics tha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ddressing terms in Chinese and Thailanguage systems,will need to cover.These is consist of kinship terms,social addressing terms.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will not only beusefull fo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ai-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ut also for China-Thai or Thai-China translators who are in need of clear translation methods against a general background of language, culture, belief, politics and religion. Key word: kin; sicial appellation

古代年龄称谓(较全)

古代年龄称谓(较全) 幼年 【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是指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汤饼】出生三天。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是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孩提之童”,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提携”等为其衍生词。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始龀】【龆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龆龀即指七八岁的儿童。《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龆齿”。 【垂髫】指幼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指九岁以下的孩子,代指幼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总角】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教数】9岁。 【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本意是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1]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少年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金钗之年】女孩12岁。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带钗梳妆。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舞勺】一般指13至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在盛家湾及周边地区,当家中有人去世后,都会在新年春节的大年初二,按当地习俗举行祭典活动,也称作故去者的“新香”。本家族人及亲朋好友一般也都会在年前带上猪肉和香、蜡、纸、草之类的祭品前去走访,曰“吊香”。大年三十的年饭过后,主人便请来文化人到家中写“祭文纸”,规范地表述应该是写祭幛,或挽幛。无论客人拿来的祭品中是否有绸布料之类,都得一律用整张白纸按竖式写上祭幛语,折叠成条状后,整齐地悬挂于堂屋东首墙壁的绳索上,供前来祭拜的人瞻仰。祭幛(祭文纸)的写法及其称谓历来比较复杂,晦涩难懂。尽管如此,族人对此十分看重。本文对盛家湾先辈传承下来的“祭文纸”的习惯性写法及称谓,综合整理如下,供族人参考。 祭幛的一般写法:

(1)起头部分。在祭幛用的纸的右上边,也就是面向祭幛右手上端一边,顶纸头写逝者称谓、姓名和述词,例如“岳母××孺人仙逝”“沉痛哀悼大哥×××逝世”“贤婿 ×××逝世”“岳父×××老孺人仙逝”。传统祭幛起头的写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关系还有些特殊的要求,如对男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姓)公××(名字)。在姓名前头还可写颂扬词:“大德望”等。如逝者姓张,名宏民,这样男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德望张公宏民老大人千古”。对女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丈夫姓)母×(死者本人姓)氏××(名字)。在姓名前头还可以写上颂扬词:“大淑德”等。如逝者姓王名青芳,其丈夫姓李,这样女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淑德李母王氏青芳老孺人仙逝”。另外,逝者的姓也可以不写,如男性可写成“××(名字)公老大人千古”;女性可写成“×(丈夫姓)母××老孺人仙逝”。 (2)祭幛语部分。也就是正文部分,字体一定要大于起头、落款文字,居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文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试图从人们较为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 ,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汉英称谓在形式、语用意图、文化涵上存在诸多差异 ,通过两种语言称谓系统的归纳对比 ,挖掘各自的文化涵 ,对中英称谓语的翻译提出三种方法。 关键词: 亲属称谓;文化差异;比较;翻译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kinship term is not only a part of language but also a kind of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refl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o some extend.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sages and meanings of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people familiar with,the paper is to reveal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it. 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s also have different usages of kinship terms and developments. The main reasons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li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consanguinity, patriarchy concept, culture adoption and courtesy principl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features and usages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ased on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title and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ir complicated pragmatic intentio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us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the two systems, and reveals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 specific implications. Finally, three methods are presented on how to translate addressing form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kinship term; cultural difference; comparison; translation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复杂程度差异 汉语亲属称谓复杂,英语简单。“亲属称谓(Kinship term)是一定的亲属制度(Kinship system)所产生的文化符号,它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1](P139)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汉语要区分血亲姻亲,如伯父、叔父、姨母和伯母、婶母、姨父;区分宗族非宗族,如爷爷、侄儿、子和外公、外甥、外等;区分父系母系,如叔叔、姑妈、堂兄和舅舅、姨妈、表兄等;区分长幼辈份,如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等。

古代人称呼汇总

古代人称呼汇总 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尊长者自称:在上。 7. 晚辈自称:在下。 8.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敬称 1. 丈: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 先: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 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吴道子为“画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5.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6. 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7.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黎庶、黎氓、黎首、黔首、白身。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

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总角之交:儿时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

亲属称呼英文表达完全汇总

中英对照:亲属称呼英文表达完全汇总表姑 Second cousin 表叔 Second cousin 表兄弟 Father's sister's sons; male cousin 表兄弟 Maternal male cousin 表侄 Second cousin 表姊妹 Father's sister's daughters; female cousin 表姊妹 Maternal female cousin 伯父/大爷 Father's older brother; Elder uncle 伯母/大娘 Father's older brother's wife; Aunt 伯叔祖父 Father's father's brother; Great uncle 伯叔祖母

Father's father's brother's wife; Great aunt 长兄/哥哥 Older Brother 长姊/姐姐 Older Sister 大伯 Husband's older brother; brother-in-law 大姑 Husband's older sister; sister-in-law 弟妇/弟妹 Younger brother's wife; sister-in-law 儿子 Son 父亲/爸爸 Father 高祖父 Great great grandfather 高祖母 Great great grandmother 公公 Husband's father;father-in-law 姑夫

Father's sister's husband; Husband of paternal aunt; uncle 姑母 Father's sister; Paternal aunt 姑爷 Father's father's sister's husband; Paternal grandaunt's husband 继父 Step father 继母 Step mother 襟兄弟 Husband of wife's sister 舅父/舅舅 Mother's brother; Maternal uncle 舅母/妗子 Mother's brother's wife; Maternal uncle's wife 妹夫 Younger sister's husband 母亲/妈妈 Mother 内弟/小舅子 Wife's younger brother 内兄/大舅子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的差异及分析 过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整个家庭成员团聚的最好时间。拜年、互相祝福问候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活动,亲戚之间多以拱手礼拜年问候,晚辈给长辈要以磕头礼拜年,都表达了对对方的祝愿。在这个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称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是平时非正式场合的称呼,还是正式的称呼,都表达出一种尊敬和礼貌。我长在一个传统的北方大家庭,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辈分从上到下基本都互相见面,拜年,对于平时走动较近的亲戚的称呼很熟,但是遇见一个稍远点的亲戚,怎么称呼估计就得算一算或者问长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地对亲属间的称谓进行归纳,发现这些关系称谓好似难寻尽头。相反,在学习英语、接触了一些美国文化以及看美国电影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亲属间的称谓比较单一随意,远不及我们的复杂程度。 东北一带通常把爸爸的哥哥叫“大伯”“大爷”,父亲的弟弟叫“叔”,母亲的兄弟统称“舅”,父亲的姐们叫“姑姑”,母亲的姐妹称“姨”;而英语中父母的兄弟都称“uncle”,父母的姐妹统称“aunt”。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形成并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反映在语言上。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制度不同,语言上的称谓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下面便就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中美亲属称谓的差异并进行简要分析。 1.长幼间称谓的差异 长幼说到底就是先后的区别,体现在家庭里就是辈分。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最讲究的就是辈分,辈分高低在家庭中很重要,家庭成员间严格按照这一秩序进行称呼。因此,长幼间的称呼划分的十分严格精细。 汉语中,我们把祖父称呼“爷爷”,祖母称“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再往上长辈还要加一个“老”或者“太”字,如“太爷爷”“老奶奶”。对于晚辈,儿子的孩子称为“孙子”“孙女”,辈分再低就加一个“重”如“重孙子”、“重孙女”等。长辈、平辈、晚辈的长幼关系都有着严格的区分,辈分是放到第一位的,辈分明显要高于长幼,也就是先论辈分再论长幼,如舅舅和外甥,即使舅舅的年龄比外甥小,但在辈分上仍为是长辈,所以称呼时就不能用“弟”等平辈称谓。 其次,同一辈分要讲究长幼有序,同辈份也要分出大小,区分出哥哥和弟弟,

英文翻译资料:亲属称谓词汇

亲属称谓词汇表姑 Second cousin 表叔 Second cousin 表兄弟 Father's sister's sons; male cousin 表兄弟 Maternal male cousin 表侄 Second cousin 表姊妹 Father's sister's daughters; female cousin 表姊妹 Maternal female cousin 伯父/大爷 Father's older brother; Elder uncle 伯母/大娘 Father's older brother's wife; Aunt 伯叔祖父 Father's father's brother; Great uncle 伯叔祖母

Father's father's brother's wife; Great aunt 长兄/哥哥 Older Brother 长姊/姐姐 Older Sister 大伯 Husband's older brother; brother-in-law 大姑 Husband's older sister; sister-in-law 弟妇/弟妹 Younger brother's wife; sister-in-law 儿子 Son 父亲/爸爸 Father 高祖父 Great great grandfather 高祖母 Great great grandmother 公公 Husband's father 姑夫

Father's sister's husband; Husband of paternal aunt; uncle 姑母 Father's sister; Paternal aunt 姑爷 Father's father's sister's husband; Paternal grandaunt's husband 继父 Step father 继母 Step mother 襟兄弟 Husband of wife's sister 舅父/舅舅 Mother's brother; Maternal uncle 舅母/妗子 Mother's brother's wife; Maternal uncle's wife 妹夫 Younger sister's husband 母亲/妈妈 Mother 内弟/小舅子 Wife's younger brother 内兄/大舅子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与两国在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有关。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由于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来说,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亲属称谓有两种,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另一种是非血缘关系之间社会人的称呼,这种称谓其实有一定的社交功能,是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而采用的。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不容许有丝毫的含混马虎。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同辈之间,英美人士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晚辈对长辈也可直呼其名,包括儿媳 (女婿)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子女对继父母的称呼。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关系融洽¨。 1、血亲姻亲称谓的差异 血亲,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指的是有婚姻关系的亲属。男有其宗,女有其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