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

(二)(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三)申屠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⑦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注释】①申屠敦:人名。申屠,复姓。②云璃(chī)小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璃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文:花纹。④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淬(cuì ):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⑦第:但,只。

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呼金工象.而铸之象:贵人宝.之宝: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2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申屠敦遭遇的看法。(4分)

(四)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0分)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尝( ) (2)悉(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顷之,持妹而出。

12.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13.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2分)

(一)(10分)

6.(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7.(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8.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9.B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三)、古文阅读(共10分)

22、(2分)象:模仿;宝:以……为宝

23、(1)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2)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每小题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共4分)

24、申屠敦的遭遇完全是由于鲁生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故意造假造成的。答对这一点给2分。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观点正确,语言通顺给2分。(4分)

附二:课外文言参考译文

洛阳平民申屠敦有一个汉朝古鼎,是在长安一条深河中获得的。鼎上云和螭的图形交互错杂,花纹熠熠发光。西邻的鲁生看见铜鼎后很是喜欢,请铜匠模仿它铸造了一个。用一种特殊的药液淬火后,埋入地洞中藏了三年。铜鼎受到泥土和药液的腐蚀,表面上开始生锈,与申屠敦的汉鼎大致相类似。一天早上,普生拿着假鼎献给权贵人,贵人竟视为宝物,大宴宾客时拿到席间让大家赏玩。申屠敦碰巧也在座,心中知道是普生的假东西,就(对权贵人)说:“我也有一个古鼎,外形同你的这个鼎极为相似,只是不知道哪座是真的。”权贵人让申屠把鼎拿来看看,看了半晌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气愤不过,(与他们)论理不止。众人群起羞辱他。申屠敦无奈,闭口不再作声。回家后,(他)感慨地说,“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

(四)17.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 习以性成/ 梁上君子是矣

18.D

19.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

20.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五)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4)是

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 (3分)B

17.(4分)(1)雪堂(2)仰慕

(六)9.A(2分) 10.(1)曾经(1分)(2)全、都(1分)

11.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2分)

12.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2分,写出两件事即可)

13.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答到一点給1分,答到两点给2分.(2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 目录 (一)陶公性检厉 (1) (二)楚庄王欲伐越 (2) (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 (四)服虔匿名 (4) (五)丞相牛公应举 (6) (六)文天祥至潮州 (7) (七)庄子家贫 (8) (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 (九)喜雨亭记 (11) (十)苏轼其人 (12) (一)陶公性检厉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 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根部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宣武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二)楚庄王欲伐越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丧.地数百里:___________ (2)自见之谓明.: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译文: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强记之法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⑨取而实得也。” (选自《篙庵闲话》) 【注释】①讫(qì):完毕。②掩卷:合上书本。③务期:一定要达到。④笥 (x ì):竹箱。⑤俟(sì):等到。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 ⑦影响:此处指印象。⑧枵( 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⑨约:简要,精练。 【阅读指津】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 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一目十行,二分群书,利用“三余”……本文的 读书法和苏轼在《稼说送张琥》所阐述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一致。 叶奕绳要告诉我们的是与其贪多而杂乱无章地读书,以致无所得;不如精练地阅 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就.壁间观所录( ) (2)一字不遗.( ) (3)壁既.满( ) (4)岁无旷.日( ) 2.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 B.马之.千里者 C.跪而拾之.以归 D.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录讫朗诵 ..十余遍 B.每见务为泛滥 ..者 C.略得影响 ..而止 D.其实 ..味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2)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约取”的具体表现为, “实得”的具体表现为。与“约取”相对的是, 与“实得”相对的是。 (二)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③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蛾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④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⑥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⑦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⑧峨之遗声也。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唱歌。②郊衢:城外的大道。③遏:阻止。④鬻(yù):卖。⑤欐 (lì):屋梁。⑥抃 (biàn):鼓掌。⑦赂:赠送的财物, 亦泛指财物。⑧放:同“仿”,效仿。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 (二)(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三)申屠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⑦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注释】①申屠敦:人名。申屠,复姓。②云璃(chī)小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璃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文:花纹。④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淬(cuì ):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⑦第:但,只。

优秀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孟浩然传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选自《新唐书》 注释: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2.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字。 (1)何惧而匿()(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 遑恤他()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5. 孟浩然是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二)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⑧报:答复。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 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___欲伐越,问计___。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___:“___也?”___曰:“陛下 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___见之,大喜,召入 后宫。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 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述。 2.___想伐越,但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向___请教。___给出的计策是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___乘机发兵。 3.___照着___的计策行事,选了一位美女,以珍宝献给___。___见了大喜,召入后宫。___乘机发兵,___惊慌失措,最终被___打败。 ___是一位擅长研究《春秋》的学者,他想要给这本书作注,于是打算参考各种观点。听说___召集门生讲《春秋》,他便隐姓埋名前去,结果被___的门徒雇佣做饭。每次___开讲时,___就站在门外偷听。后来,他逐渐和___的学生讨论他讲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___听说后,虽然猜不出是谁,但知道___的名声,于是前去拜访,两人因此成为好朋友。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1、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 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②惟欲清净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2、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初二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初二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卖XXX的故事 从前有个农夫骑着驴子到城里卖柴。有个官员称这是皇宫市场的柴,就把它拿走了,只给了农夫一些绢布。之后,这个官员还想要农夫的驴子,让他送柴到官员的家里。农夫哭了,用得到的绢布给官员,但他不肯收下,要求农夫送柴到他家里。农夫说:“我还有父母、妻子要养活,等我把柴卖了再送你吧。现在我把柴给了你,你还不肯离开,那就打我吧,打死我也无所谓了!”于是他就打了那个官员。街上的警察把农夫抓起来,上面的命令让那个官员被罢免了,农夫得到了十匹绢布。但是这个“宫市”仍然没有改变。有很多人上书劝告,但是没有被听取。直到新皇帝登基后,才禁止这种行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宫市()(2)索门户() 3)遂殴宦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皇宫市场(2)要求打开门户 3)于是打了那个官员 2、现在我把柴给了你,你不肯离开,那就打我吧,打死我也无所谓了! 3、禁止官员侵占百姓财产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欺负穷人,不能侵犯百姓的利益。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XXX/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D、XXX、XXX/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XXX不师XXX/XXX亦不师XXX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阐述。 XXX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是指贤家君在太丘地区从事何种职业或活动。元方认为,对于强者,应该用德行来安抚,对于弱者,则应该用仁慈来体恤。而“正行此事”指的是实

2022-2023学年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负.势竞上(2)鸢飞戾.天者 (3)白鸥矫.翼(4)倘能从.我游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然是中有深趣矣! 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B.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C.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D.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4.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 天目①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1.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 B.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 C.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 D.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3分) (2)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3分) 4.本文与链接材料中都写了水和石头?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於子论治国 (明)宋濂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wū):虚构的人名;后面的“商君",商国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①子过矣( ) ②尔辈以此究物理( ) ③商於子不说( )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子以之代耕丈夫之冠也 B.过而责之曰面山而居 C.虽不得田虽我之死 D.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以天下之所顺

3.翻译下列句子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4.文中商於子是怎样巧妙谈论治国之道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尹张全义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⑥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5.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 ②召田主劳以酒食 ③或诉以乏人牛 ④众皆谢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②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8.概括张全义是一个怎样的人。 9.文中张全义哪些事迹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顾章书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________________ ①铛:锅。②值:正好遇到,恰逢。③即日:当天,当日。④敛:积攒。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 (2)遗作.郡主簿作: (3)辄.贮收焦饭辄: (4)遁入.山泽入: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弘农公①刺潭②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③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④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⑤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⑥。树之松柏杉槠,被⑦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⑧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⑨矣。 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________________ ①弘农公,即杨凭,弘农县人,故称弘农公。②刺潭:担任潭州刺史。③玦:古时佩戴的玉器,环形,有缺口。④离世乐道: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⑤选:推选。⑥辽廓眇忽:空旷迷茫,隐约不清。⑦被:种植。⑧至虚:极虚无的境界。⑨奂:鲜明,明艳照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环.之九里环: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 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 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 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 (2)齐地方.. 千里: (3)吾知所以..亡矣: (4)内外不闻吾过.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②太常 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 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 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 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 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 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 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 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 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 ) ②悉. 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 ) 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三)范滂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 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 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文言文初二练习题课外

文言文初二练习题课外 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一些初二学生可以练习的文言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一:仿古文一则 题目要求:仿古文,描写一幅自然景色。 参考答案: 临山而卧,远观小溪曲折,柳树垂落。山间人家,炊烟袅袅,犹如山间白云,弥散缭绕。有黄莺自山谷中飞起,鸣于旷野间。更有花瓣随着山风飘散,如雪花般洒遍天地。此时,天地万物皆春。 题目二:仿古诗一首 题目要求:仿古诗,用五言绝句形式,写春天的景色。 参考答案: 翠岚笼绿水,春风拂花香。 浪漫江南景,美不胜收藏。 题目三:仿古词一首 题目要求:仿古词,描述秋天的意境。 参考答案: 枫叶纷纷落,大地染红妆。

月影如水波,清风送秋凉。 题目四:仿古议论文一篇 题目要求:仿古议论文,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是故圣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研习典籍,可以开拓智慧,增长才干。未尝有读书无用者,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方能广纳百家 之言,真正才华出众。只有通过阅读书籍,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我。读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题目五:仿古寓言故事一则 题目要求:仿古寓言故事,以动物为主角,寓意真知灼见。 参考答案: 往昔,狐狸与狼结伴同行,狡诈与凶残的结合,使它们一直被其他 动物所憎恶。有一天,它们遇到了老鹰,老鹰以智慧和威猛闻名。狐 狸和狼终于认识到,真正的力量和才智才是赢得尊敬的根本。从那以后,狐狸和狼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 获得了其他动物的尊敬。 以上是初二学生可以练习的一些文言文题目,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 所帮助。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祝愿大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1 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 ”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2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

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③迨能倍诵乃止乃:④咏其文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 3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 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仆人. 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 ) 2.悉以恣鼠不问( ) 3.某氏室无完器( ) 4.假五,六猫( ) 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注释: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 ):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确实.⑤俯仰:周旋,应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畋得麋麑( ) 2.自是日抱就犬( ) 3.习示之( ) 4.然时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 二,翻译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 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 2.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 3.而人之未达也( ) 4.扪 烛而得其形( ) 二,翻译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①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 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 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 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 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一;解释加点的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4.既而奄奄僵卧( ) 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② 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 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 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 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刚.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亦稍知医药( ) 2.或指所在( ) 3.比相见,喘息良久( ) 4.似乎可虑 ( ) 二,翻译 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李氏之鸠(陈子龙①) 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 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 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 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 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 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挖苦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 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 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 i):欺哄.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 ) 市( ) 且( ) 去( ) 竟( ) 怜( ) 捐( ) 乃( )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②,必局部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 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 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 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 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 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 )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 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群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 一旦群众觉醒,那么蒙蔽群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 ),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局 部: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 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 ),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 糊涂而没有觉醒.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 2.山之果,公所树与( ) 3.狙公卒馁而死( ) 4.众狙皆寤( ) 5.一旦有开之( ) 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