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部分

1、教师反思含义。(名词解释)P57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先行组织者的含义。(名词解释)P103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名词解释)P113

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4、形式训练说。(名词解释)P142

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它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并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5、同化说。(名词解释)P200

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同化说是指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6、陈述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

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7、程序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

也称为操作性知识,十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8、群体极化。(名词解释)P318

是指群体成员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9、从众。(名词解释)P321

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性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0、行为目标的定义与条件。(名词解释)P375

是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条件有:(1)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2)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3)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11、任务分析。(名词解释)P378

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者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二、简答题部分

1、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主要有哪些?(简答题)P43

a)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使其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

b)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老师,在生活中是长者和父母。因此教师不

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满热情地关怀、期望、帮助学生,扮演父母形象角色。

c)榜样和模范公民。教师是育人的人,社会上的人们按照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理所当然地要求他成

为学生和公民的榜样。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d)学生灵魂塑造者。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

观塑造学生的灵魂;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热爱和平的品质和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e)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现有知识,而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与学习中

出现的问题,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2、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简答题)P73

形成教师威信的主客观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只要某一方面的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主要包括:

巩固已获得的威信,发展不全面的威信为全面的威信;发展低水平为高水平的威信;防止威信的下降和丧失;提高威信的教育影响力等等。

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要有坦荡的情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自己的威信;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言行要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3、试比较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并举例(简答题)P91-94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能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eg:狗唾液的分泌与摇铃之间建立的关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称为自发反应,其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主要受到强化规律的制约,并以操作性行为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所以对其研究更能揭示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规律。(eg:白鼠迷箱取食)

4、区别正、负强化与正、负惩罚的区别,并举例。(简答题)P95

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号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得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eg:儿童生病不愿意吃药,当出现吃药行为时,给予奖励。)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eg:让猫吃辣椒)。

正惩罚:当个体出现不适宜的行为时,可以施加一个坏的刺激,给予个体处罚的方式,从而使个体改善行为,通常该刺激是个体极力避免的。(eg:儿童生病不愿意吃药,就罚他不准看电视,直到吃药为止。)负惩罚: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eg:给予上班迟到者罚款)

5、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简答题)P102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到学习材料本身性质而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外部也即客观条件,后者为主观也即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方面: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即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的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方面:

①、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得认知结构或者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6、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简答题)P159

a)处于有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

本质联系进行的抽象概括的反应。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应。两者从反映内容在反映形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b)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常规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

经解决了的,但对于问题的解决者可能是新的。创造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两者是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而划分的。

c)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元认知表现在:大能够直接地思考

自己的认识活动,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活动方式;他们对自己内心的认知互动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比较深刻的反思活动;他们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能对规则的规则进行认识,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比较,可以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7、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简答题)P173

a)配合运用正例与反例: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者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指不包

含或者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者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通过正反两面例证,可以使概念的属性更容易显示出来,是概念的范围更容易确定。

b)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的,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

握事物本质的基础与前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简言之就是概念或者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c)科学进行比较:有两种比较方式:同类与异类比较。同类比较时同类事物的比较,便于区分对

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是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加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建立网络化得知识结构。

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学方法有指导法与发现法。概括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

思维,让他们去总结与归纳。

8、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简答题)P201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合理复习、防止遗忘最重要是复习时机要得当。应该遵守:

a)“及时复习”的原则:遗忘开始的一般标志是识记的精确性下降,相似、相近的材料在再认和

回忆中容易发生混淆,有时也表现为只能再认而不能回忆(不完全遗忘)。

b)“间隔复习”的原则:刚学过的新知识要多复习,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应该长些,而间隔时间

要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而间隔的时间可以长些。

c)“循环复习”的原则: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服务,

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9、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简答题)P246

a)有关知识经验: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

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b)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习惯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

态。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定势。

c)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d)酝酿效应: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问题解决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作出暂时性地停止而去做其

他事情,在一段时间后想出解决办法的现象,它可能能克服定势的影响。

e)原型启发:所谓启发就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

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者相似处。

f)情绪和动机状态:它们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就它们的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中,它们与问题

的解决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与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外,还有个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动力,还制约着问题的解决方向与效果。

10、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简答题)P255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有: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高创造性者必须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不要条件,创造性还会有一些智力测验所没有测出的智慧品质。

11、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什么?(简答题)P295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任务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厉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者准则,而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①、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对成人或者准则采用服从的态度,缺乏的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行为的动机。

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开始能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

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行为必须符合社会而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③、“好孩子”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

④、遵循权威取向阶段:个体道德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风俗,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律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

⑤、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由大家商量决定的,也可以由大家商定而改变。

⑥、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基于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导向。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有如下几个特征:(1)、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2)、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3)、他们出现的顺序不变;(4)、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12、价值观辨析轮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简答题)P301

价值观辨析论是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行动。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环境影响或成人帮助下对他们进行一步步的辨析。

a)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认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的理性思维和情绪

体验中,在不断的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

b)具体方法上,采用诱导性教育,反对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从价值观辨析效果上,可以直

接导致道德行为发生积极地变化,比道德发展阶段的效果更明显。

c)价值观辨析理论认为价值关键没有好坏之分,辨析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弄清这些价值是什么,

并了解别人有些什么价值观念,以作比较。

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像价值观辨析一些,仅停留在辨析的水平上,应该帮助学生去评价各种价值观本身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自觉地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

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简答题)P345

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够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具有合理的行为;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14、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简答题)P355

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旨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学习困境,发挥内在潜能,获得学习成功。具体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否则易造成心理上的焦虑或松懈;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注意用脑卫生,积极休息、劳逸结合;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15、陈述的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简答题)P378

a)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而不应该陈述教师的行为。

b)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要反应学生掌握的水平。

c)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三、论述题部分

1、教师期望对学生有什么影响?(论述题)P47

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证明了:教师的期望或者暗示被传递到学生,学生会根据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具体的例子如下: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就易得到老师期望的结果。反之,如果老师厌恶学生,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会拒绝老师的要求。

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要给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2、结合实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论述题)P130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

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有以下几种措施可供参考实施: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

能及的学习情境,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

①、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②、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即

学习动力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学习效率最高。教师在学习任务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容易简单的课题时,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复杂困难的课题时,要心平气和地引导。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

果就会更加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加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

d)利用争强好胜的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

提高的需要,但是学习竞赛有两面性,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影响,要注意到个别差异,善于发挥其积极作用,鼓励开展“自我竞赛”。

e)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其动

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可以通过改变主题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题今后的行为。具体可从稳定性、内在性和可控性维度中去分析学习者成功或失败的归因,正确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归因,促使学生在真正的认识中激发学习动机。

3、联系实际论述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论述题)P147

a)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詹姆斯的“相同要素说”指出: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

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方法的改进。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都到良好的效果。

b)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贾德的“经验泛化说”指出,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

期学习中,是因为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的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运用于前后链中学习活动中。概括已有经验是学习迁移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

c)认知技能与策略: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

识,它体现学习者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该项有利于促进学习迁移。

d)定势的作用:问题解决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主观也有客观的因素。而定势是先于一定活动而

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产生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所学课题与原有经验的统一性没利用积极的定势帮助学生掌握解决课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变化课题,以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干扰。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

4、道德发展阶段论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论述题)P298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研究成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发意义:

a)思维能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

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b)道德认识教育: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而制约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

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教育。

c)循序渐进发展: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

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案例题部分

1、成败归因理论。(案例题)P122

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该得到更多奖励。

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比较少。反之,则有内疚和惭愧感。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者失败都会有更强烈的情绪体现。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的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受到最低的评价,于是维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

海德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示人们将如何行动。行为的原因可以在于个人原因(能力、人格、情绪等,个人应该负责)或者环境原因(奖励、运气、工作难易度等,个人不负责任)。

维纳把归因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非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有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以、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其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有三个表现形式:

a)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b)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c)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2、自我效能感理论。(案例题)P125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效能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项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项活动。

班都拉在动机理论中把强化而划分为三种:

①、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如奖惩。

②、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得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③、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者学习行为倾向。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的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个体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自我效能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有四大功能:

①、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③、影响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班都拉还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会

提高效能期望,反复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②、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其关键因素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

致性。

③、言语劝说:因其简单、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是不巩固的。

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

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干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及答案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及答 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2. 3. 就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特性而 言,对程序编码有哪些要求? 4. 模块的内聚性包括哪些类型? 四、理论应用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请使用PAD图和PDL语言描述 在数组A(1)~A(10)中找最大 数的算法。 2.根据下列条件使用等价类划分 法设计测试用例。某一8位微机, 其八进制常数定义为:以零开头的 数是八进制整数,其值的范围是- 177~177,如05,0127,-065。 五、实践应用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某电器集团公司下属的厂包括 技术科、生产科等基层单位。现在 想建立一个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 统,其中: 生产科的任务是: (1)根据销售公司转来的内部合同(产品型号、规格、数量、交获日期)制定车间月生产计划。 (2)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日报表、周报表调整月生产计划 (3)以月生产计划为以及,制定产品设计(结构、工艺)及产品组装月计划。 (4)将产品的组装计划传达到各科,将组装月计划分解为周计划,下达给车间 技术科的任务是: (1)根据生产科转来的组装计划进行产品结构设计,产生产品装配图给生产科,产生外购需求计划给供应科,并产生产品自制物料清单。 (2)根据组装计划进行产品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自制物料清单产生工艺流程图给零件厂。试写出以上系统中生产科和技术科处理的软件结构图。

软件工程期末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1.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2.数据字典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它以一种准确的、无二义性的说明方式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提供了有关元素的一致的定义和详细的描述。 3.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衡量标准之一,它是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4.JSP方法是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其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5.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结果。或(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软件配置管理 2.容错功能 3.11 4.可移植性 5.输出结果 6.歧义性 7.模块 8.实例化 9.形式语言 10.F/(1+(n*i))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结构冗余:包括静态冗余、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XX年主要工作任务是: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推动7个镇各建1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10个生态示范村;新启动5个宜居村庄建设,完成村庄整治20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加强村镇规划管理,村镇建设规划管理覆盖率100%,办证率100%;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0%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一、加强村镇规划管理,科学引导村镇建设 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能力。 2、规范办证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审批,使村镇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办证率100%。 3、加大规划调控力度,启动居民点规划调整,研究拆村并点长效机制,优先将基础设施项目安排集中居民点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建房。 4、编制新农村示范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指导居民点建设。 5、推广现有特色民居,控制公路沿线建房风格。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集镇面貌 1、加强重点镇、特色镇建设指导和推进,继续抓好河溶镇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工作。 2、推动7个镇各建1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支持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指导每镇各建一个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压缩站,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4、实施一批人行道改造、路灯更换、绿化补植、小街小巷硬化、环卫设施配套等小项目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形象。 三、加强村庄综合整治,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1、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引导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指导建设10个生态示范村。 2、继续抓好宜居村庄示范点建设,建立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工作机制,启动王店镇双莲村、河溶镇前合村等宜居村庄建设。同时,积极谋划项目,通过3年建设,每个镇(处)建有一个以上宜居村庄示范点,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 3、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由点及面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完成村庄整治20个,并继续巩固整治成果,“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 4、抓好荆宜高速、汉宜路、皂当路、远当路等“四线”沿线的民居改造,重点打造一条示范线汉宜路、一个示范镇草埠湖镇。 四、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1、突出抓好土坯房改造,制定实施计划,争取“十二五”末消除全市土坯房,XX年消除公路沿线土坯房。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资料

软件工程 第一章: 1.软件的组成不仅是程序、数据和文档,而且还有完成一定功能和性能所蕴含 的知识和经验。 2.领域知识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设计、软件需求获取和系统测试不可或缺的。 3.软件发展的历史给我们的启发是社会需求和硬件进步是软件技术发展的基 础。 4.软件的进步和成就促进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5.按照应用领域、基本属性和特点研究软件有助于对软件的理解,提高了软件 开发、使用和维护的针对性。 6.软件工程学科具有鲜明的工程特性。 第二章: 1.面向对象方法是现代软件工程技术体系的基石,它以分类、继承、聚合、封装、多态和消息传递等贴近人类思维习惯的概念。 2.因面向对象与生俱来的自然性、直观性,以及支持软件复用、改善软件结构等许多优势,面向对象方法后来居上,迅速取代结构化方法而成为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学。 3.UML通过图形化的表示机制从多个侧面表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模型。 4.UML定义了5类图形机制:用例视图,包括用例描述和用例图;结构视图,包括视图,包括包图、类图和对象图;行为视图,包括交互图、状态图与活动图;构件视图和部署视图。 5.RUP将软件生存周期(即软件制品的进化状态)划分为初始、细化、构造、移交、生产5个阶段。 6.RUP将软件开发过程分解为业务建模、需求、设计、实现、V&V、部署、配置和变更管理、项目管理、环境9个工作流。 7.软件项目团队可利用5个阶段、9个工作流组织管理软件项目的开发活动。RUP 过程中生成的各类制品通常以UML表示。 8.软件开发过程是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人机交互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维护与进化等重要的软件开发阶段。 第三章: 1.软件需求是指利益相关方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性能和质量等方面的期望,以及对目标软件系统在运行环境、资源消耗等方面的约束。 2.软件需求可划分为功能需求、质量需求和约束性需求3种类型,其中质量需求和约束性需求统称为非功能需求。 3.软件需求的质量要素包括正确性、完全性和可行性。 4.需求调查包括:访谈和会议、调查问卷、业务文档分析、现场观摩。 5.需求建模包括:抽象、分解和多视点分析。 6.需求模型包括:策划、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范化、需求验证和总结等活动。 7.对大中型软件项目以及初期初期需求不明朗的软件项目,需求工程过程采用迭 代方式。

村镇规划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居民点类型:⑴城镇型居民点①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②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⑵乡村型居民点①乡村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②村: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 3.村镇: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 4.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②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③设施水平不同④环境质量优劣各异 ⑤社会人际关系不同 5. 村镇的基本特点: ①区域特点②经济特点③基础设施特点 6. 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 7.村镇规划的内容: ⑴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 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 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 建设基金的来源; 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 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 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8.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9,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 ①从实际出发②高起点规划③坚持标准④节约用地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10,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 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 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 ②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 ③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与绿地 3)工程设施: 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 4)环境资料 11.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 ①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居民点分布体系) ②向当地计委及有关部门了解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计划资料(村镇建设、商业、工业、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交通、气象、电力、水利、环保、公安等) ③现场调查 . ========================== 第三章=============================================

201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会计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计量: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就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 3、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5、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2.处理依据不同3.处理时态不同4.计量单位不同5.质 量标准不同。 7、会计作账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8、会计作账的基本制度:1。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 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9、两者的区别:1.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 2.在同一时期同一业务计算的收入和费用总额也可能不相同 3.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盈亏较为准确,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盈亏不够准确 4.“权”计算盈亏的手续比较麻烦,“收”比较简单。 10、会计要素的计量: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软件工程 1. 什么是软件工程。 A.把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b.研究a中提到的途径。2. 软件工程的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第二章软件过程 1.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软件定义:确定软件开发工程必须完成的总目标问题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行性研究:上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是否有可行的解决办法?需求分析: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 b.软件开发:具体设计和实现在前一个时期定义的软件。概要设计:怎样宏观地解决问题 详细设计:应如何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 编码和单元测试:写出正确的、易理解、易维护的程序综合测试:通过各类型测试使达到预定要求。 c.运行维护:修正错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需要。改正性维护:诊断和改正使用中的错误适应性维护:修改

以适应环境变化 完善性维护: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和扩充以完善预防性维护:修改以为将来的维护作准备 2. 常用的过程模型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不足。如:瀑布模型的不足是不能适应需求的动 态变更。 A.瀑布模型 特点: 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化的方法。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是经过验证的。 缺点:太理想化,于瀑布模型几乎完全依赖于书面的规格说明,很可能导致最终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如果需求规格与用户需求之间有差异,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只适用于项目开始时需求已确定的情况。 B.快速原型模型 特点:快速 软件产品开发基本上是线性顺序进行。降低了规格说明文档变化的可能性。减少了后续阶段错误的可能性。 c.增量模型 1 优点: 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

小城镇规划期末复习重点

小城镇 一、名词解释(5个15分) 1、小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由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职能而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小城镇组成的有机系统。目前我国小城镇体系是由县城镇及县城镇以外的建制镇和集镇构成。 2、劳动构成:也称小城镇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小城镇总人口中的比例。主要用于劳动平衡法的人口规模计算中。 年龄构成:指小城镇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小城镇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家庭构成:反映小城镇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和别分组合等情况。职业构成:指小城镇人口中社会劳动者d其从事劳动的行业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 3、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小城镇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 4、服务人口:指在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5、被抚养人口:指小城镇中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6、小城镇用地:是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镇建设和满足城镇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规划范围内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包括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行政管辖区划层面,对应的小城镇用地称为镇域或建成区; 二是规划建设层面,对应的小城镇用地称为小城镇规划区,包括建成区用地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即规划确定的预留发展、交通运输、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7、居民点(聚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聚居地点,是组织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是由居住、工作、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园林等多种设施系统及其空间环境构成的综合体。 8、镇域村镇体系:是指在镇域范围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镇(乡)行政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聚居点群体网络。 9、人口规模:是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1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以一年内城镇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年初城镇人口数(或年平均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增速,称自然增长率。2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迁入城镇的人口与迁出城镇的人口的净差值。) 10、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敞地率:就是旷地率,即敞地(空地)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冰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二、简答(3个15分) 1、简述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答:1)城市型居民点:城市指的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其中市区和镇区即为城市型居民点。2)乡村型居民点: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农村地区一般称为乡村,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复习整理 、绪论 1. 软件的定义 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包括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软件=程序+文档) 2.软件工程的定义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把证明正 确的管理技术和最好技术综合运用到软件开发中;研究经济地开发岀高质量的软件方法和技术;研究有效维护软件 的方法和技术。 3.软件危机的概念,及出现的原因 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积累起来,形态尖锐的矛盾,导致了软件危机。 产生原因: ⑴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⑵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 ⑶软件开发费用不断增加。 ⑷软件开发技术落后。 ⑸生产方式落后,仍采用手工方式。 ⑹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4.三种编程范型的特点 (1)过程式编程范型:把程序理解为一组被动的数据和一组能动的过程所构成;程序=数据结构 +算法;着眼于程序的过程和基本控制结构,粒度最小 (2)面向对象编程范型:数据及其操作被封装在对象中;程序=对象+消息;着眼于程序中的对 象,粒度比较大 (3)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范型:构件是通用的、可复用的对象类;程序=构件+架构;眼于适合 整个领域的类对象,粒度最大 二、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1、软件生存周期的定义,把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的目的是什么,有哪几个主要活动 定义:一个软件从开始立项起,到废弃不用止,统称为软件的生存周期 目的: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计划、开发和运行3个时期;把整个生存周期划分为较小的阶段, 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化简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而增长而大大增加了软件复杂性变得较易控制和管理。 主要活动:需求分析、软件分析、软件设计、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P19) 2、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软件开发: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 软件运行:软件维护

村镇规划重点

村镇规划:是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居民点: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生态建筑: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乡镇公共中心:是乡镇主要公共活动的集中场所,是乡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地地方。 村镇规划:是乡、镇人民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公共中心是指自然村镇中主要供村民集体活动的场所,一般是村民广场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保护人体健康、保证正常的劳动和生活以及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环境标准尺度,为污染状况作出客观的评定。 居住区规划是确定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各主要功能部分的空间位置及其有机组合。 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村镇性质:村镇再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和化等方面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村镇的功能分区:是把整个居民点用地,按其性质、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决定它们的相互位置,伎它们之间协调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功能分区有利于其内部互相的联系,有利于共同利用各项公用设施,并可避免不同功能区之间相互干扰和影响。 城市带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并且是对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最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 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宜确定为10~20年。 属于总体规划布局的思想方法有:局部与整体分解与综合新建与改造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2)环境要求(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 一个交叉口上交汇的街道不宜超过4~5条, 村镇规划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采用较多的有:典型剖析法随机变量的均计算法回归分析法“德尔斐”法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简答题

简答题 1、什么是软件工程?它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软件工程就是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软件工程目标:付出较低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功能;取得较好的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只需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及时交付使用;开发的软件可靠性高。软件工程内容:包括开发技术和开发管理两个方面。 2、软件开发中有哪几种过程模型?哪些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中常见的软件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统一软件过程等。 其中喷泉模型、统一软件过程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3、什么是结构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什么描述工具? 结构化分析:简称SA,面向数据流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顶层抽象地描述整个系统,底层具体地画出系统工程的每个细节。中间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使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作为描述工具,使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描述加工逻辑。 4、什么是软件概要设计?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把一个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时,首先设计出软件总的体系结构。称为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 基本任务:⑴设计软件系统结构⑵进行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的设计⑶编写概要设计的文档⑷评审 5、软件维护有哪些内容? (1)校正性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一些隐含的错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下会暴露出来。为了识别和纠正错误,修改软件性能上的缺陷,应进行确定和修改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校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为了使应用软件适应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及数据环境的不断发生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称为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为增加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而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称为预防性维护。 6、软件测试要经过哪些步骤?这些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软件测试要经过的步骤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该阶段涉及编码和详细设计文档。 集成测试是为了检查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有关问题,也就是检查概要设计是否合理有效。 确认测试主要是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 系统测试是把已确认的软件与其他系统元素(如硬件、其他支持软件、数据、人工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测试。以确定软件是否可以支付使用。 7、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它有哪几个活动? 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8、衡量模块独立性的两个标准是什么?各表示什么含义? 内聚和耦合。内聚:又称为块内联系,指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以高内聚为设计目标。 耦合:也称块间联系,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程度的度量,联系越紧密,耦合性越强,独立性越差,以低耦合为设计目标。 9、什么是结构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通过哪些步骤来实现? 结构化分析:简称SA,面向数据流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顶层抽象地描述整个系统,底层具体地画出系统工程的每个细节。中间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实现的步骤:⑴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流程,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⑵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⑶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⑷作进一步补充和优化。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样本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 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生产水平尚低, 城镇化的速度较慢, 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 当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经济实力明显增加, 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在不长的时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 或以上(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一部分工业人 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 相天法地, 强调方位, 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 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 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 强调皇权, 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 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 长安) : 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 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 里坊制逐渐被废除,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 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寻求 集合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3、《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 的古典建筑典籍。 4、田园城市: 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 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 有机平衡的 原则; 动态管理的观点。 5、卫星城市: 昂温提出。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 务设施 6、柯布西耶: 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 想高层发展, 增加人口密 度。市中心空地, 绿化要多, 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 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 减少街道交叉口, 活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7、《雅典宪章》: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 指 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8、邻里单位: 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

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考试高频考点) 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写: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写的有:货币资金、存货 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应收、预收、应付、预付 总账+明细:长期借款 总账+备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其他应收款 7、应收账款=两收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预收账款=两收明细贷方余额 应付账款=两付明细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两付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8、凡是明细账一般使用活页式账簿,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添加空白账页。订本账——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9、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其账簿的设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基本相同的。 10、不属于账户的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的是原始凭证编号,而是记账凭证的编号;账户的作用:将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记录,为算账、报账等提供基础条件。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提纲

农村发展规划 一、重点概念 1、农村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 2、城镇 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 3、中心村 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4、农村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道路选择和目标设定,即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5、农村经济结构 指农村各个经济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区域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7、村镇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乡(镇)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对区域内的集镇、村庄和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8、村镇建设规划 是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各项建设及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具体安排。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规划。 9、区域环境规划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10、农村发展规划 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11、旅游规划 是针对一定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未来旅游发展优化方案和实施要求。 12、旅游地域系统 指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要素综合体——目的地、客源地、中间环节各要素及围绕着旅游者行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 13、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内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4、环境容量 指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阈限,通常以区域环境目标值为衡量标准。该值是国家按环境

城乡规划管理及法规期末重点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城乡规划管理及法规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述 一.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1.城市的社会管理。2.城市的经济管理。3.城市的生态管理。4.基础设施的建设 管理。 二.城市管理的的特征:1.管理的综合性。2.管理的开放性。3.管理的动态性。 三.城市管理的原则:1.需求原则 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3.综合效益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现代城市的管理方法:1.行政管理的方法 2.经济管理方法 3.法律管理方法 4.资讯管理方法 5.数学管 理法 6.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7.现代城市的目标管理法 五.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1传统的城市管理组织过于分散 2管理法规建设不配套 3城市管理投入少 4 城市社区管理职能较弱 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缺陷:1监管合一模式 2多头分散模式 3综合协调模式 4管理单一模式 5实体管理模式 第二章决策概论 一.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概念:就是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实现城市规划目标对未来一定时 期内城市建设活动的方向、项目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二.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原则与类型(选择):原则:1合法性原则2现实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4民主性原 则5效率性原则 类型:1最优决策和满足决策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三.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1计划依据2法律规范依据3规划依据4经济技术依据 四.城市规划决策结构包括:1信息系统2智囊系统3决策系统 第三章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行政机关又称政府,是国华依法设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掌握国家行政事务的机 关。 二.公务员的概念:是指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从事社会公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 三.行政领导的特点:1行政领导具有时代性的特点2行政领导具有综合性的特点3行政领导具有权威性的 特点4行政领导具有服务性的特点5行政领导再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四.测量行政效率的方法: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要建设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的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五.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1改革机构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2健全行政管理的法规和工作制度3提高领导 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5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5实行吉利原则,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第四章行政法学概述 一.行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及其关系: a.合法性原则的内容:1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有法设定与依法授予. 2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 遵守行政法律规范. 3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法无效 4行政主体必须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b.合理性原则内容:1正当性、 2平衡性、 3清理性 c.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德两项基 本原则,两者不可偏废。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及合法又合理。2、行政合法性原则是主要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补充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必须以合法性原则为前提。合理是合法范围内的合理,任何违法的所谓“合理性“概不允许。 3、行政合法性原则既适用羁束行政行为,又适用自由裁量行政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重要知识点汇总

20XX 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重要知识点汇总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临近,考试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 德》、《会计电算化》3个科目。许多考生面对大量的知识点,无从下手。下面 第一考试网小编汇总整理了 99个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重要知识点,适合最后冲刺 阶段使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包括: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计税依据: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复合计征 按征税对象: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税类 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工商税类、关税类 按征收权限和收入分配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按计税标准不同:从量税、从价税、复合税 流转税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10、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11、地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12、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 1、 8、 财产税类:房产税、契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

13、从量税: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 14、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各种所得税 15、比例税率: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 16、定额税率: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17、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 18、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责令限期改正、罚款、没收财产、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 供应发票、停止出口退税权 19、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其他国务院规定 的 20、免税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居民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非盈利组织收 入 21、增值税可分为:生产性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性增值税每日一 (增值税练) 22、不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包括: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23、营业税征收范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24、应税劳务所指范围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 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总结知识点+必考题型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1. 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 (1) 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在写出程 序代码并在计算机上试运行之前软件开发过程的进展情况较难衡量。很难检验开发的正确性且软件开发的质量也较难评价。因此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此外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发现错误很可能是遇到了一个在开发期间引入的但在测试阶段没有能够检测出来的错误,所以软件维护常常意味着修改原来的设计。这样维护的费用十分惊人,客观上使得软件较难维护。 (2) 软件开发的过程是多人分工合作分阶段完成的过程,参与人员之间的沟通 和配合十分重要。但是,相当多的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存在不少错误的观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工程化的方法,或多或少采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和技术。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3) 开发和管理人员只重视开发而轻视问题的定义,使软件产品无法满足用 户的要求。对用户的要求没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就急于编写程序。这是许多软件开发失败的另一主要原因。事实上,许多用户在开始时并不能准确具体地叙述他们的需要。 软件人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反复多次与用户交流信息,才能真正全面、准确、具体地了解用户的要求。 (4) 软件管理技术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需要,没有统一的软件质量管理 规。首先是文档缺乏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失去管理的依据。因为程序只是完整软件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软件产品必须由一组的配置组成,不能只重视程序而应当特别重视软件配置。其次,由于成本估计不准确,资金分配混乱,人员组织不合理, 进度安排无序,导致软件技术无法实施。 (5) 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关系问题上存在错误的观念。软件维护工作通

村镇规划复习内容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一、基本知识点: 1、风向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把各个方向的风的发生次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即:=100%?某一风向发生次数风向频率风向总观测次数 2、干燥度:是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用以作为判断干旱的标准。 3、聚集-扩散理论: 4、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即: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km/km 2) 5、村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的蓝图和指导性文件。 6、竖曲线:为使路线柔和平顺,行车平稳、安全、舒适,在纵坡转折点处设置平 滑的线,将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的曲线。 7、曲度系数:衡量路线的短捷程度,又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 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即:=λ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曲度系数()两点间直线的距离 8、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2=(/)l km km F δ∑∑ 。 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9、安全行车视距: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一定距离的路面,以便 随时发现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减速避让或刹 车等措施,避免发生事故,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10、平面系数(技术经济指标):平面系数=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100% 1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 的一个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场所 12、耕作半径:以村落为圆心画一个圆,圆周便是这个村落中农民所能耕作的最大范围,圆的半径即为耕作半径,也叫劳动半径。 13、住宅面积占居民区总建筑面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