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腺切除术

乳腺切除术

乳腺切除术

(1)适应症乳腺肿瘤、乳腺化脓、坏死或严重创伤。

局部解剖乳腺位于胸、腹底部两侧,前起胸前部,后达耻骨部。左右侧乳腺以腹中线相隔,同侧前后乳腺则无明显体表分界。每侧乳腺有4-5个乳区,由前向后依次命名为前胸、后胸、前腹、后腹和腹股沟乳。前胸和后胸乳接受胸内动脉,肋间动脉和胸外动脉的分支供血。前腹乳接受前腹动脉的前支和后浅支供血,后腹乳和腹股沟接受前腹动脉后浅支供血。前两个乳腺的引流淋巴结为同侧的腋淋巴结,后三个乳腺侧引流到同侧的腹股沟淋巴结,腹中线两侧的乳腺淋巴系无直接联系。

(3)器械一般软组织切开、止血、缝合器械。

(4)保定与麻醉仰卧保定,四肢充分外展全身麻醉。

(5)术式以一侧乳腺全切除为例。在乳腺的内外侧,从胸前至外阴部做长椭圆形切口。乳腺外侧切口以及乳腺组织边缘为界,内侧切口以腹中线为界。用组织钳夹起乳腺皮肤,由前向后钝性分离乳腺。前二个乳腺与胸肌及其筋膜联系较紧,不易剥离,后三个乳腺则联系较松,容易剥离。剥离过程中注意止血,剥离完前部的乳腺后用润湿的纱布将裸露的胸肌及筋膜盖住后再继续往下剥离。然后摘除腹股沟淋巴结和腋淋巴结。仔细检查创面,确保未残留乳腺组织。常规缝合皮肤,包扎腹绷带。

(6)术后护理全身应用抗菌素连续4-6日。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啃咬。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分析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08T16:06:56.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天翔 [导读] 因此,我们认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治疗更有利,值得推广使用。 李天翔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510800)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内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6例,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36.5±9.8)min;对照组为(28.3±10.2)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5.8±10.6)ml;对照组为(76.5±11.7)ml。研究组VAS分值为(7.62±1.03)分;对照组为(8.47±1.25)分。研究组出现并发症共1例;对照组共7例。结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用于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中更对患者有利,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块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93-02 乳腺良性肿块是妇女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去除病变为主[1]。其中最常见的术式为乳腺区段切除术,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也较高,且不利于乳腺外形的恢复,给患者的心灵带来一定的创伤。我们对43例患者使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具体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内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6例,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中年龄36-58岁,平均(41.5±6.6)岁;其中囊性增生15例,纤维腺瘤12例,脂肪瘤11例,乳腺脓肿5例。对照组中年龄34-59岁,平均(41.2±7.1)岁;其中囊性增生14例,纤维腺瘤13例,脂肪瘤10例,乳腺脓肿6例。所有患者都经体格检查、乳腺钼靶、彩超及活检而确诊,排除恶变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都为浸润麻醉。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后切开腺体,将需要切除的肿块完全暴露并游离。如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可乳腺表面分离皮瓣,在操作区完全暴露后再行切除。研究组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不切除残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使用电刀进行止血。在无血液及淋巴液渗出后放置引流管,常规缝合。缝合后不需加压,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对照组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将残腔切除,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在底部行贯穿缝合。在彻底消灭残腔后,缝合切口。不置引流管,但需加压包扎2-3天。对比两组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 1.3 疼痛程度的判定在手术结束的24小时后采用VAS评分[2]进行判断。满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计数资料使用用X2检验V1.61版进行分析,均数资料使用t检验 2.0版进行处理,当P<0.05时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36.5±9.8)min;对照组为(28.3±10.2)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5.8±10.6)ml;对照组为(76.5±11.7)ml。研究组VAS分值为(7.62±1.03)分;对照组为(8.47±1.25)分。研究组共1例并发症,为血肿;对照组共7例并发症,其中4例为血肿,2例为积液,1例为感染。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疼痛及并发症对比 组别例数手术用时(min) 出血量(ml) VAS(分) 并发症(例%) 研究组 43 36.5±9.8 85.8±10.6 7.62±1.03 1(2.33) 对照组 43 28.3±10.2 76.5±11.7 8.47±1.25 7(16.28) t/X2 3.8014 3.8627 3.4412 4.96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各种常见疾病的防范意识也逐渐增加,大多数女性都会定期的自我查体。再加上各影像设备及超声仪器的使用,使该病的确诊率有一定的上升,各微小体积的肿块的检查率也明显增加[3]。临床对其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去除病灶为主,常规的乳腺区段切除术主要是在肿块完全显露的情况下将其切除,并将遗留的残端完全封闭,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术后出现并发症。虽该种方式操作较简单,但患者疼痛时间较长,乳房外形改变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与残留腔的封闭对相邻组织的牵拉所致,部分患者甚至不愿意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有效的手术方式显得尤其重要。对此,我们将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进行改进,在将肿块切除后不将残腔完全缝合,并置引流管。在将分泌物排出的同时,维持乳腺的形态,较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的形态更加美观。本组资料内,43例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另43例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虽然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一组的手术用时较长、术中出血量稍多,但24小时后的疼痛程度明显较轻,且在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因此,我们认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治疗更有利,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郭文斌,孙宝臣,孟青茹,等.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乳腺良性肿块的技术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6):438-440. [2] 李敏江,王常标,陈赛君.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69-3270. [3] 张剑辉,张欣,张蒲容,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396-397.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 发表时间:2016-11-04T16:10:44.1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1期作者:乜茹 [导读] 乳房出现病变早期体征为乳腺肿块,大多数肿块均为良性病变如乳腺增生、囊肿等[1]。(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常规组采用乳腺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研究组为7.5%,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与研究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疾病恢复率为80%,研究组为97.5%,常规组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手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疾病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乳腺肿块;乳腺区段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25-02 乳房出现病变早期体征为乳腺肿块,大多数肿块均为良性病变如乳腺增生、囊肿等[1],常于下次月经来临前患者可在乳房部位触摸到可推动的结节。成年女性应该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观察乳房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及其它相应症状如局部皮肤、颜色等改变,如有异常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避免出现病情恶化[2]。临床治疗常采用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依据肿块所在部位不同如肿块位于乳腺上部,测量肿块长度做切口呈放射状,如肿块位于乳腺下部,则切开皮肤后将瓣膜分离,清除肿块[3]。本文研究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其中常规组年龄23~58岁,年龄为(32.3±3.8)岁,纤维瘤24例,腺病14例,其他2例;研究组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为(33.1±4.2)岁,乳腺纤维瘤26例,腺病4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经X线、彩超检查及临床触诊结果均符合乳腺良性肿块诊断标准[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常规组采用乳腺微创手术,包括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安抚患者情绪,采用由美国巴德公司研发的(EnCor)乳腺全自动旋切系统进行手术。术中沿穿刺点皮肤做一3mm大小的切口,经超声引导,将EnCor刀置于肿块后方,应用机器抽吸装置去除肿块,使用刀片将肿块组织完全清除。研究组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包括①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向其简单介绍手术流程及术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效果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②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嘱患者头部偏向健侧,对于肿块位置较深,触诊不明显的患者可在肩膀下垫一软枕,常规消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③使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医生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肿块所在位置完全暴露,切开腺体,将肿块分离。④如果肿块较大,可分离瓣膜后再清除。⑤手术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防止肿块有残留部分,彻底清除后为患者止血,缝合切口,应用弹力绷带对患处加压包扎并且维持4天左右。将术中切除物送去做病理学检验。 1.3 观察指标 记录相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自制疗效测评表,结果分为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病情无进展;疾病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伤口愈合;病情恢复良好:疾病表现明显改善;病情有所恢复:疾病表现有所恢复,仍需住院观察;病情无进展: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包括切口血肿、切口感染、切口积液及肿块残留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研究组为7.5%,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式及临床预后分析

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式及临床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5T11:17:43.9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期作者:尹尚静[导读] 预后好,可提升患者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提高切口美观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式及临床预后。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8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区段切除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手术操作性指标、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区段切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区段切除组手术操作性指标、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区段切除组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区段切除组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式效果确切,预后好,可提升患者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提高切口美观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乳腺良性肿块;手术方式;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57-02 乳腺良性肿块是年轻女性常见疾病,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研究显示,乳腺良性肿块的发生主要和生活习惯、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相关。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容易遗留明显瘢痕,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1]。本研究分析了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式及临床预后,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8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分组。区段切除组未婚31例,已婚11例;年龄21~54岁,平均(42.24±2.13)岁。乳房包块34例,乳房胀痛20例,乳头溢液23例。对照组未婚30例,已婚12例;年龄21~53岁,平均(42.68±2.79)岁。乳房包块34例,乳房胀痛21例,乳头溢液23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区段切除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治疗。平卧位或侧卧位,头部稍微偏向监测,将患侧肩胛部位适当抬高,在对病灶进行明确探查之后,给予常规铺巾和消毒,在乳腺肿块区域扇形皮下组织采用2.5g/ml的肾上腺素和浓度0.5%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之后将皮下组织切开,将皮瓣组织分离,促使乳房肿块充分显露。术中注意乳腺导管的保护,先在皮下对周边组织和肿块游离,并将乳腺腺体组织剖开,切除肿块,止血之后用生理盐水对局部组织进行冲洗。最后对皮下组织和腺体组织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并将病理组织送检。手术后给予绷带加压包扎1周,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手术操作性指标、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越好);上肢水肿等并发症。 优:切口线状,不明显,隐蔽性良好;良:切口接近线状,隐蔽性较好;无效:切口非线状,暴露明显。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为优良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作数据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针对计量资料)、χ2检验(针对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相比较 区段切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表1 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相比较(n,%)

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分析及对策 本文原载于《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5年第5期 乳腺癌是公认的女性健康杀手之一,全球每年新增100多万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至少有40万人死于乳腺癌。中国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1]。乳腺癌成为由WHO认定的可通过普查来降低死亡率的另一个恶性肿瘤,基于其明确的普查效果,WHO向全世界发出号召,要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工作,以期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1乳腺癌的筛查现状 1.1国外乳腺癌筛查现状早在1963年多个西方国家已开始乳腺癌普查研究,他们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开展了相当规模的乳腺癌普查,经过50多年的努力,国际上多个癌症研究机构和组织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乳腺癌筛查推荐方案,形成了各自的乳腺癌筛查指南,其评价结果都认为乳腺癌筛查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普查计划是有效的并值得各国推行[2]。虽目前国际上对于乳腺癌筛查的利弊还有争议,但乳腺癌的筛查在总体上来看还是有利的[3]目前全球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主要包括临床乳腺检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乳房钼靶X线摄影术(mammography,

MAM)、超声成像(ultrasound,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其中钼靶X线摄影是许多欧美国家首选的乳腺癌筛查手段[4];MRI主要用于高风险女性患者的检查[5]。此外,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应建议进行乳腺易感基因1/2(BRCA1/2)的筛查,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依据[6,7]。由于各种筛查方法在单独使用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筛查效能,通常联合采用2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筛查。关于乳腺癌筛查方案,各个指南不尽相同,但多与美国癌症学会(ACS)推荐的乳腺癌筛查指南类似。ACS指南(2015年版)建议MAM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建议20~39岁女性每3年接受1次CBE筛查;40岁以后每年先后各参加1次CBE 和MAM筛查;已知BRCA突变、未检出BRCA突变但有BRCA突变直系亲属或乳腺癌终生风险在20%~25%以上的女性应参加MRI筛查。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近年在综合考虑乳腺癌筛查的利弊后,不再推荐40~49岁妇女进行每1~2年一次的乳腺X线检查常规筛查,而改为推荐50~74岁妇女每2年一次乳腺癌钼靶X线常规筛查,40~49岁则选择机会筛查[2]。然而,瑞典癌症研究所并不赞同这样的修改,其指定的推荐方案仍参照ACS指南。可见乳腺癌的筛查技术及模式在国际上仍有争议。 1.2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我国乳腺癌筛查起步较晚,2005 年国家卫生部开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癌症筛查'专项工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9-09-23T15:36:07.8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作者:李平张艳平段淑东胡艳英王少静刘爱红陈 [导读] 观察乳腺良性肿块应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李平张艳平段淑东胡艳英王少静刘爱红陈志凯 (乐亭县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600)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良性肿块应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乐亭县中医医院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观察组给予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 腺良性肿块,临床效果满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乳房外观的改变不明显,治疗效果符合患者的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乳腺良性肿块治疗效果 乳腺良性肿块是一种女性多发疾病,随着女性人群生活压力增加,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临床治疗多选用手术方式,但是以往的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局部切除手术,术后易出现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因手术产生的牵拉力也会对女性乳房外观美观性造成不良影响,女性患者的满意度较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因此,乐亭县中医医院在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治疗中选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术后创口恢复,避免残腔对组织产生较大的牵拉力,提高术后乳房外观的美观性,治疗效果符合患者的美学要求。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乐亭县中医医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66例入组,根据随机分配法则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女性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46岁,平均年龄(36.28±3.57)岁,其中乳腺脂肪瘤14例,乳导管内乳状瘤5例;乳房纤维腺瘤8例,乳腺囊性增生6例,;观察组女性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7-44岁,平均年龄(35.77±4.19)岁,其中乳腺脂肪瘤12例,乳导管内乳状瘤6例;乳房纤维腺瘤7例,乳腺囊性增生8例,;两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66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给予常规消毒,采用1%利多卡因进行皮下浸润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应用软垫将患侧肩胛骨垫高,根据美学和手术完整切除的便利性选择手术皮肤切口,沿乳晕边缘的弧形切口愈合后瘢痕小且在视觉上不那么明显,多发者可考虑行乳腺下缘折褶处切口。切开腺体组织,使乳腺肿块最大程度暴露后进行游离处理,若肿块与周围组织存在严重粘连时,则需进行皮瓣分离后,将肿块切除[2]。对照组在完成上述操作后,不保留残腔,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缝合后给予加压包扎。观察组在完成上述操作后,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内,残腔表面用电凝刀烧灼出血点,查无渗出血,留置引流管,4号可吸收线组织缝合。 1.3 判断标准 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应用不同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肿,病灶残留,积液情况,感染情况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软件,t检验应用(%)计量数料代表,值检验应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代表,t值为计量资料检验用(%)代表, P 值<0.05时,统计学数据具有差异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临床效果数据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出现术中1例血肿患者,1例病灶残留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 %;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术中血肿患者,3例病灶残留患者,2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例术后皮下或切口下积液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X2 = 4.2429 ,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方式改变,导致乳腺良性肿块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3]。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医师需对每个手术效果与禁忌证均严格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的应用,可彻底清除乳腺病变组织,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切口不明显等优势,易于患者所接受,受到的医患的广泛青睐[4]。乳腺区段切除术前需要对患者乳腺肿块的病变范围进行观察了解,确定切除范围,可通过触及肿块具体位置定位乳腺纤维腺瘤;针对存在慢性窦道炎症患者,可根据窦道口范围、炎症范围判断切除范围。术前定位乳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困难,由于肿块具体位置术前很难触及,只能根据溢液乳管位置进行初步判断,然后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 过 100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医脉通2014-06-11发表评论分享 中国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每年有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120万人死于癌症。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本文对中国目前乳腺癌的控制现状做了一个概述,并强调了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及差异,从而不同亚群间可获得的治疗也存在差异。本文还描述了中国和高收入国家间的人口统计学差异,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差异。中国和高收入国家间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早;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比例较低;诊断延迟;资源不足;对乳腺癌认识的缺乏。最后,该文推荐了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结局的一些关键措施。文献来源及全文下载:Lancet Oncol 2014 Jun;15(7):e279-e289 发病率 GLOBOCAN估计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21.6/10万女性。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城市地区的ASR是农村地区的两倍(34.3/10万vs 17.0/10万)(图1)。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广州报告的ASR是46.6/10万女性。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要早。上海和北京的数据都显示两个高峰,45-55岁,70-74岁。 图1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发病率 死亡率

2008年,GLOBOCAN报告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死于癌症的第6位死因,ASR为5.7/10万女性,排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之后。城市地区的ASR比农村地区高46.9%(7.2/10万vs 4.9/10万)(图2)。 图2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死亡率 乳腺癌治疗 手术 乳腺癌手术方式在不同地区和医院间差别较大。自从1990s,保乳手术成为指南推荐的手术方法。但是,根据中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原发性乳腺癌手术中,乳房切除术仍占88.8%,而美国为36%。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2005年保乳手术率只有12.1%,2008年上升到24.3%。 放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只有27%的乳腺癌病人将放疗作为主要治疗的一部分,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为40%,荷兰为58-68%,巴西为76%)。与保乳手术类似,放疗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系统治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中国比较普遍,约81.4%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会进行化疗,然而化疗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一项报告声称12.1%的治疗病人接受不到四个周期的化疗。一项北京研究的调查称,只有80.1%激素受体阳性女性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而9.2%的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也接受了内分泌治疗。 在中国,很多药物未纳入医保,经常造成病人高昂的自付费用。很多新药无法获得也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例如,只有40%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二线治疗,只有四分之一接受三线治疗。20.6%的北京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尽管

2014国内权威、经典综述——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2014-08-17 16:44来源:丁香园作者:hujie 字体大小 -|+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 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