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摘要: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题材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所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和积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典型作品《阳关三叠》进行艺术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艺术歌曲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最初创作因由,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艺术歌曲;诗词;声情交融;艺术处理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为主,有些歌词则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这些诗词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将中国传

统音调与民族和声五声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它对西方大小调及传统的功能和声有很大的突破,并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调式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曲调真挚感人,与快速流畅稳中求变的伴奏织体共同表达了思念的主题。歌曲的头四句调性是从e 小调转到D大调,第五句从D和弦开始,引出G和弦,并采用G宫和弦与E羽和弦相交替的手法,丰富了和声色彩,赋予了这首歌曲鲜明的民族风格。

1 作品分析

1.1 歌词分析

从《浙音释字琴谱》中的“希山曰:是曲也,王摩羯所作,而后人增益之。”中可以得知,《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经后人配曲,为了使诗词和琴曲紧密结合,后人在原诗的基础上将其中歌词进行了增益变化,加强了惜别的

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原诗内容:“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清晨的细雨将渭城的浮尘打湿,洗去了路上的灰尘,客栈的青砖瓦在细雨中散发着沉静、清新的土砖瓦味道,依依杨柳也因为雨水的滋润,青翠欲滴的叶子显得更加妩媚,随风摆动的柳枝增添了离别的惆怅,客栈是游子的暂居之处,杨柳又是离别的象征,二者的组合让诗歌平添了一份黯然销魂的情调,然而加上朦胧的细雨,却给黯然销魂的情调赋予了一层轻柔明快的靓丽风景。作者铺垫了一个清新又略带忧愁的场景后,引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喝一杯酒吧,诗人凝千言万语于美酒中,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意,一杯酒代表不了诗人于友人的情意,只能频频举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

含蓄而委婉的抒写离别之情,出了这“阳关”不知何年何月还能再见,诗人王维擅长使用时空转换的写法,把人们从朦胧的清新细雨中带到离别后再也不曾相见的悠长岁月里。

1.2 乐曲分析

《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阳关曲》,是以古琴为伴奏配曲的琴歌,曲谱兴盛于唐代,最早见于明初的《浙音释字琴谱》。

《阳关三叠》全曲采用4/4拍,行板,以一个曲调(商调式)为基准做变化反复,全曲分为四部分,三叠A、B、C和一个尾声D,每一叠中又以“西关无故人”为界分为a、b小段,每一叠的a、b小段除了个别音或句的变动外基本相同,B叠在A叠的基础上,加上了“依依顾恋不忍离”,C叠与之B叠的差别在于加入了一个从羽调式转为商调式的小段落,这样使得乐曲新鲜形象,感情也得到了升华,而且将全曲推向高潮。

由于这首作品是行板,所以对节奏的把握、强弱对比、气息的控制都有较高的要求。

2 作品演唱

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特别强调意境感,旋律节奏比较自由、舒缓,强调在演唱时有吟诵的感觉,所以在演唱前首先要将歌词朗诵几遍,寻找到古典诗词的高雅气质以及所蕴含的吟诵味儿,只有深刻的理解了词意、掌握了诗词的韵味,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在演唱时才能实现情真意切的演唱效果,后面加上的歌词虽然不具备古诗词的规整,但是都很押韵,多数都压的同一韵脚“yi”,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yi”字的发音与其他音之间的连贯。熟悉歌谱,对强弱拍、换气口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谱面上标注的表情术语、调式变化、节奏转换、时值等要素能够正确理解并且准确表达,这样首先形成歌曲的大体框架,然后再结合作者的意图和歌唱者的理解进行艺术处理,这首作

品需要自然纯净、古朴、典雅而不失凝重、透亮的声音,音色要求圆润平和,相对舒展,以行板的速度进行时,节奏处理上要更加平稳。

《阳关三叠》分为三叠和一个结尾,这三叠是以递进关系排列起来的,第二叠情绪要在第一叠之上,而第三叠又在第二叠之上,是全曲的情感迸发部分,最后进入收尾。

第一叠:由于“渭城朝雨”处于弱起小节,所以第一句的重音在字上,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歌唱中也是这样,每一首歌的第一个字能够为后面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弱起能够将人由轻缓的起句带入到音乐中,为以后的离愁别绪做铺垫。“渭城朝雨?轻尘……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几句的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行,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旋律稳健,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几句中,要注意每句之间的衔接,还有字与字之间的过

渡,使乐句连贯抒情,虽然古诗词讲究字正腔圆,平仄有声,但是不可以为了强调歌词的清晰饱满而忽略了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小间奏后,旋律逐渐变得急切,音色趋于明亮,声调上扬,歌唱者必须准确表达出曲谱标注的表情术语,注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中“遄行”八度大跳的两音之间不可以换气,“?行”的“行”上的重音记号和切分音的特点,描述出友人前去路途的漫长,跟随八度大跳,乐曲也随之进行到一个紧凑激烈的状态,作者仿佛已经看到友人前去道路的艰险,谆谆叮嘱友人前去的路途会历尽艰难,一定要自己珍重,“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由渐强进行到渐弱,最后在弱处小结,感情诚挚、咬字饱满,声声低诉,不绝于耳,这一句要以惜别的情绪为主线,严格按照谱面的表情术语进行演唱。

第二叠:小段的间奏后,进入第二叠,在第一叠惜别的感情基础上更进一层,发展成为忧伤的感情基调,“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青青”发生了变化,用较为密集的附点十六分音符代替了第一叠的前八后十六音符,增加了乐句的律动,情绪比第一叠更加婉转、悠长,气息也要处于更加积极的状态,用气息将婉转的感觉带动起来,“劝君更尽一杯酒”由降A宫系统离调到了降D宫系统,音乐形象与第一叠相比较丰富了一些,从第一叠的低声诉说中跳脱出来,作者似看到路途的艰辛后,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要与友人不醉不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用“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代替了第一叠的休止,忧伤的心情和眼泪,都已经无法忍耐的喷涌而出,但并未全部托盘而出,千年以来,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也就形成了中国人以内向为特征的民族心理结构,音乐也显现出中和、内敛的性格,

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论来处理这一句再恰当不过,“感怀”的“怀”字相对于第一叠做了自由延长,让上一句的情感得以挥发,同时离别的伤感之情也渐渐蔓延,蔓延到无边的思念里,在这里,歌唱者要断声不断气,才可以保证意境感不间断,“思君十二时辰”是继“感怀”后的又一个小高潮,钢琴伴奏从“感怀”的延音后一直延续到这一句结束,在稳健、规整的钢琴伴奏延续不动时,更加凸显人声,有一种“万籁此俱寂,只留钟磬音”的韵味,婉转、轻灵的人声诉说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其中的“十二”在这里是个虚词,表示作者昼夜不舍的思念着友人,“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谁可以相依托?是反问句,这世间没有人可以相依托,日日思念友人虽隔千里,但心神已经追随友人而去,油然而生出一股悲悯、怅然之情,这一句与第一叠用相同的处理,但是情感要在惜别的基础上要更加忧伤。第三叠:

第三叠虽然在旋律和节奏上与第一叠大致相同,但是这一叠的感情基调为期待能与友人重逢,在前两叠的铺垫下,第三叠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宣泄,“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在“先”字上的自由延长,这里演唱者要注意表情术语的弹性速度,弹性速度的出现,好似把内心的一丝醉意牵了出来,酒不醉人人自醉,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微醺的乐曲走向越来越紧凑,演唱者可以想象喝醉的作者絮絮叨叨、踉踉跄跄的问友人何时归来,如今还能再喝几杯酒,紧迫而无望的期待使这一句成为全曲的高潮部分,“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这一句要注意咬字,饱满并且要有丰富的颗粒感,继续以紧迫感为基调,在“无穷”前面换气,为了保证后面音的时值,并且做渐强处理,整个这一段音乐由缓到急再到缓,最后从“的”字渐慢再渐弱到“伤感”,从急迫紧凑的旋律渐渐平息下来,

诗人此刻的情绪也在酒和离愁别绪的的作用下忽急忽缓,激动而又沉郁,在歌唱时要特别注意这一小段,声音在统一的基础下,气息需要有张有弛,用内心的感受去带动气息、控制气息,将自身的精力调动到非常集中的状态,积极的演唱。“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这里又回到了商调式,这一段落在小间奏过后已经渐渐平静,恢复到原速度原节奏,舒缓绵延的低低叹息着,诗人的酒意渐渐醒了,回到了忧愁、惜别的情绪,将对友人的思念寄托在一尺长的素巾上,就好似彼此相见了一般,歌唱者需要调整状态,用眼前的景象引导气息去歌唱。

尾声:小间奏后,轻轻的弱起道“噫!”,自由延长并渐强,悠悠的诉说着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这一句虽然只有一个字,却需要极丰富的感情做后盾,气息仍然要处于积极的状态,才能保证这一句叹息的悠长意味,思绪跟随这一声叹息拉伸、蔓延,“从今一

别两地相思入梦频”,中强加上规整的八分音符,需要用清晰、紧凑有弹性的声音表达出诗人急切期盼的心情,“入梦频”为了引出“鸿雁来宾”可以适当的渐慢,从离愁别绪到渺茫希冀,澎湃而又晦暗的复杂情绪只能期待着鸿雁送来友人的消息,“鸿雁来宾”这一句的情绪要平缓悠长,在以适当的自由延音结束时,用声断气不断的延展感,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那个战乱与繁华集一身的瑰丽王朝,清晨细雨下,一袭身影在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渐渐只剩的雨中伫立的眺望者。

整首作品给人以恬淡悠长、细腻婉转之感,音乐在反复迭唱中对情感进行一次次推进,每字每句的细致美,情感的含蓄美,都需要仔细地体会,并且与自身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也引导我们步入古人丰富的精

神世界,去感知那深深的离别之情和歌曲所隐含的细致柔美。

参考文献:

[1]陈铁民.王维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周为明.中国古代艺术歌曲发展初探[J].音乐索引1999 3.

[3]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应尚能.以字行腔[M].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艺术歌曲

浅谈中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而精致的独唱歌曲的通称。现在多指由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一般采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声乐作品。它属于抒情歌曲范畴;歌词多采用诗词来表现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创作手段和技法复杂;伴奏占主要地位;音乐会中常常演唱并作为声乐教材的一种歌曲体裁形式。 从百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脉络来看,中国艺术歌曲始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产生到新时期创作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都充分地体现出作曲家们从借鉴、模仿到融会、贯通,从探索、总结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国艺术歌曲在当代人们的音乐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艺术歌曲: 爱情湖、啊中国的土地、北京颂歌、遍插茱萸少一人、长江之歌、草原之夜、飞天、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报答、草原风光好、春到西部、春江花月夜春丹顶鹤飞回来了、大海啊故乡、大森林的早晨、多情的土地、东方有一个梦打起手鼓唱起歌、大地飞歌、当兵的人、嘎哦丽泰、高天上流云、江河水满江红、古老的歌、故乡是北京、桂花开放幸福来、赶墟归来啊哩哩、荷花梦归来的星光、故乡的炊烟、黄河怨、黄水谣、红豆词、假如你要认识我、母爱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花神、眷恋、教我如何不想他、军营飞来一只百灵、举杯吧朋友、今夜无眠、叫声妹妹泪莫流、静夜思、克拉玛依之歌、蓝花花绿色的呼唤、玫瑰三愿、牧歌、玛依拉、孟姜女、木兰从军、牡丹之歌、梦回长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神奇的地方、梅花引、纳西篝火啊哩哩鸟儿在风中歌唱、牛郎织女、七月的草原、你是这样的人、曲蔓地、苏幕遮青藏高原、情深谊长、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二月里见罢到如今、松花江上、谁不说俺家乡好、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送上我心头的思念、世纪春雨、海韵铁蹄下的歌女、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同一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五歌放羊乌苏里船歌、我爱你中华、我爱你中国、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新时代、我像雪花天上来、相约在月圆时节、西部放歌、一个妈妈的女儿、沁园春雪永远跟你走、祝福祖国、珠穆朗玛、昭君出塞、祖国我为你干杯、大江东去春思曲、那就是我、思乡、清晰的记忆、我和我的祖国、槐花几时开山在虚无缥缈间、花非花、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夜半歌声、黄河颂、二月里来、红豆词、三十里铺、马儿啊你慢些走、涉江采芙蓉、嫦娥、卜算子咏梅、念奴娇昆仑、蝶恋花答李淑一。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中国古代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创造的音乐,直至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为止,都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部时期。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源自劳动,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繁衍生息,伴随着劳动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慢慢开始走向兴盛和繁荣。其中,起着最主要推动作用的便是物质生产生活基础,尤尔,可以将中古古代音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时期音乐、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一)原始时期音乐 在艺术起源中,众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倾向劳动创造艺术的理论说法。的确,在劳动中的生产口号、劳动工具撞击所产生的节奏,在时间的慢慢演变之下,加之人工的创作,逐步形成了最初的音乐样式。从周口店到元谋,我国的土地上早在约1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也大大促发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这是的中国古代音乐已经出现了很明显得氏族为单位的音乐变现,有着明显的各具不同的音乐特征。《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音乐还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多半是配合这舞蹈进行表演,多以模仿动物为题材,伴奏的乐器也只是为一些简易制成的笛、鼓等,从而达到祭祀或者祈求丰收的目的。 在原始时期的音乐,表现的简单而质朴,更多的是具有实际象征意义的类似于巫术的活动,表达上随意而具有随机性,未能形成固定的曲目。 (二)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 在长达1700年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阶级制度的产生而来的。物质生活的相对充盈让百姓开始有机会去创作音乐,并且,处于奴隶主阶级的贵族也开始要求又文娱生活的享乐,价值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乐器,而曲谱等也能较为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有着空间大的发展。 从夏代开始,音乐的功能便具有多极化,在现在发现中的夏代音乐中,很大一部分是统治阶级来颂扬功德、祭祀祖先为目的的音乐。到了商代,更是出现了带有占卜意义的乐曲出现,而到了周代,更是将以前的音乐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歌舞的主要表现对象变成了鬼神祭祀占卜活动,让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出了浓重的统治阶级色彩。 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仍然是在舞蹈的配合下进行演出,在器乐的门类上有所增加,制作器乐的材料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良,走向更加成熟的道路。 (三)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的建立开始,我国进入到了封建君主制时期。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漫长的一页,在这一期,从不断地战火纷争到民族统一,到中原文化的兴起,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区域交融客观上大大

高中美术_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体表达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并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第一部分“民间美术的界定”和第四部分“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法选择: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采用欣赏与评太述、引导与启发、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课程资源开发: 影像、地方美术资源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学生准备:收集民间美术图片资料、相关民间美术的课外书籍、腾冲本土美术的相关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其中哪些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吗?由此导入课题。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感受优秀作品画面气息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愉快接受课题。 二、新课教学(时间:35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明确民间美术的界定。 (二)、就民间美术的五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剪纸、刺绣、年画、玩具、民间雕塑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造型上的分类(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综合造型)。 (三)、分析作品,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1、造型质朴、色彩艳丽; 2、实用性极强; 3、有很强的寓意性与象征性。 (四)、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 . 1、浅层精神内涵:对吉祥幸福的渴求; 2、深层精神内涵:对生殖生命的信仰。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F1101 学号:201123910305 姓名:史永坤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或是因地制宜,直接利用自然景观,亦或是叠山造石,建亭修阁,创造了既适合居住,又不缺乏观赏性质的人间仙境。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应时而易的花草点缀在房前屋后或石山、小径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流水潺潺,鸟语啾啾,别致的门和窗,独具韵味的诗词书画。这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中国园林的发展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价值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园林是初形成与“囿”,形成于商周时期,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的景色。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了大量建筑和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为兴盛。 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十分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的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由于历史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的自然式园林艺术颇

负盛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园林中的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桥、亭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山为石。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设门。 堂:是居住建筑中队正房的称呼。一般为家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饰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建筑,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桥就有特殊的情愫。“杨柳迎桥绿,玫瑰拂地红”桥的出现使得难倒之处

中西音乐艺术差异

中西音乐艺术差异 中国音乐艺术即中国民族音乐,狭义上指中国各民族的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由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五声在中华文化中与许多元素息息相关。如分别在五行理论中对应五行、五色、五脏、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等,说明中国音乐注重每个音的关键性和整首乐曲的整体性。 相对而言,中国音乐与其他艺术乃至其他传统文化联系更为紧密,“意会”性也更强。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音乐是人类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的独特语言,也是外交实践和国际传播中经常出现的符号。对外传播如何超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隔膜,增进理解,抵达“琴瑟和谐、民心相通”的境界?音乐,尤其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民乐,可望在其中发挥独特而深远的作用,增进中国与世界的融通。 美国音乐起源于印第安人的音乐,经过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融合了多样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初期就融合了不同的地区的不同风格。而在戏剧方面,美国音乐的表现形式就要比中国音乐单一一些。普通的音乐剧并没有借助繁多的乐器,也并没有唱、念、做、打等形式,选择的题材与器乐、服装、表现形式也没有很强的地域性。 美国音乐在初期大多外来,且在二十世纪以后有了爵士、摇滚、嘻哈等种类,多为美国本土与欧洲音乐元素混合,节奏轻快,表达感情自由。如爵士等也喜欢运用即兴的表演形式。 中国的流行音乐也是中西混合,有着多种形式,但编曲较简单。大多数的中国流行歌手在唱高音和低音时候都没有用到腔体,使之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或者就是靠喉咙硬“喊”上去的,给听着的感觉音没有支撑力,漂浮不定,摇摇欲坠。欧美流行音乐在歌词的表达中具有高超的水平,有的充满哲理、如诗如画,有的针砭时弊、警醒世人。但同时也有些歌曲在歌词中大量地描述暴力、性、种族和性别歧视。许多发声方法和技巧都是借鉴了早期教堂福音歌曲和灵魂音乐的精髓。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摘要: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题材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所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和积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典型作品《阳关三叠》进行艺术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艺术歌曲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最初创作因由,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艺术歌曲;诗词;声情交融;艺术处理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为主,有些歌词则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这些诗词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将中国传

统音调与民族和声五声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它对西方大小调及传统的功能和声有很大的突破,并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调式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曲调真挚感人,与快速流畅稳中求变的伴奏织体共同表达了思念的主题。歌曲的头四句调性是从e 小调转到D大调,第五句从D和弦开始,引出G和弦,并采用G宫和弦与E羽和弦相交替的手法,丰富了和声色彩,赋予了这首歌曲鲜明的民族风格。 1 作品分析 1.1 歌词分析 从《浙音释字琴谱》中的“希山曰:是曲也,王摩羯所作,而后人增益之。”中可以得知,《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经后人配曲,为了使诗词和琴曲紧密结合,后人在原诗的基础上将其中歌词进行了增益变化,加强了惜别的

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原诗内容:“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清晨的细雨将渭城的浮尘打湿,洗去了路上的灰尘,客栈的青砖瓦在细雨中散发着沉静、清新的土砖瓦味道,依依杨柳也因为雨水的滋润,青翠欲滴的叶子显得更加妩媚,随风摆动的柳枝增添了离别的惆怅,客栈是游子的暂居之处,杨柳又是离别的象征,二者的组合让诗歌平添了一份黯然销魂的情调,然而加上朦胧的细雨,却给黯然销魂的情调赋予了一层轻柔明快的靓丽风景。作者铺垫了一个清新又略带忧愁的场景后,引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喝一杯酒吧,诗人凝千言万语于美酒中,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意,一杯酒代表不了诗人于友人的情意,只能频频举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1 新美术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 * 2 美术 北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 * 3 书法研究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4 中国书法 北京 中国书法家协会 * 5 美术观察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 * 6 美术研究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 7 装饰 北京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8 民族艺术 南宁 广西艺术研究所

9 中国摄影 北京 中国摄影家协会 * 10 中国音乐学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1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 12 音乐研究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3 音乐艺术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 * 14 中国音乐 北京 中国音乐学院 * 15 人民音乐 北京 中国音乐家协会 * 16 黄钟 武汉 武汉音乐学院 17

音乐创作 北京 中国音乐家协会 18 中国戏剧 北京 中国戏剧家协会 19 剧本 北京 中国戏剧家协会 * 20 戏剧艺术 上海 上海戏剧学院 21 戏剧 北京 中央戏剧学院 22 戏曲艺术 北京 中国戏曲学院 23 中国京剧 北京 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 24 上海戏剧 上海 上海戏剧家协会 25 当代戏剧 西安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 26 艺术百家 南京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27 舞蹈 北京 中国舞蹈家协会 * 28 四川戏剧 成都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29 电影艺术 北京 中国电影家协会 * 30 当代电影 北京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3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 * 32 世界电影 北京 中国电影家协会 33 中国电视 北京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34 电影创作 北京 北京电影制片厂 35 电影通讯 北京 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 36 电影文学 长春 长影集团期刊出版公司 * 37 当代电视 北京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38 电视研究 北京 中央电视台 39 电影新作 上海 上海电影家协会等 40 中外军事影视 北京 八一电影制片厂

民间艺术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

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

中国音乐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音乐中的诗情画意 摘要:在音乐艺术领域,没有认识真理之类的知识问题或科学问题,也没有普遍必然的有效法则或客观规律,但“无论必要的解释是多么困难,或者说也许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但解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如果没有或者停止解释,可能导致更大的混乱;从而给胡言乱语以可乘之机”。关键词:音乐;艺术;同构关系 中国音乐是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的。音乐上的许多问题,倘若不提到美学高度来分析理解,就只能停留为一种形式。毕竟美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往往能相互联系,相互感染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等的综合体。它所映现的又何尝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任何艺术都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关系之间建立起来的,徐复观先生在《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一文中说:“绘画不仅仅是‘再现自然’,但终究以‘再现自然’为其基调,所以它常常是偏向于客观的一面。画因为是以客观自然为基调,所以决定画的即能是‘见’。达·芬奇便以为画与雕刻是‘以见为知’;而画家心是能见的人。诗则是表达感情,所谓‘诗以言志’以言志为基调,所以常常是偏向于主观的一面”。

钟嵘《诗品》一开始便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诗人必定是“善感”的人,可以说,画是“见的艺术”;而诗则是“感的艺术”,那么音乐作品为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正和诗、画一样,在那线条、旋律、乐句中,所包含着的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所能传达,说明、代替、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同样也是那样朦胧而丰富,宽广而不确定。到后来谈到“因为中国文人能有意识地在诗中发现出画的题材,并由此再进一步的用作诗的方法来画,从而提高了画的意境,使之得以在精神上进一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用画来说明诗的‘远’的意境,则是诗与画的相互启发,循环无端了”。其事在我看来中国艺术中岂止诗与画能做到“互相启发,循环无端”。书法与诗画;书法与篆刻;音乐与书法;音乐与诗画。扩而大之,华夏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而得以流传呢?中国人欣赏美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我们的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等等都是重感情的抒发,突出一个“情”字。同样音乐艺术如果脱离了感情的话,就很难谈了。中国人以感情悟物,进而达到人格化,中国人看东西,欣赏艺术往往带有自己的感情,要加入人的因素,所谓“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追求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欲说还休,温柔含蓄的永恒韵味。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

民间艺术赏析之皮影戏

民间艺术赏析之皮影戏 中国是个拥有上下5000年历史的国家,也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样悠久的历史的长河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也就成为了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影,这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是我喜欢皮影戏最重要的原因,小时候我住在乡下那时候对于作为孩子的我而言除了上学其他时候不是帮母亲做农活就是自己找乐子玩,当然那时的确没什么好玩的,除了老张家的皮影戏,老张不是每天都在村里演皮影戏的因为那样他就养不活他的班子所以我看皮影戏的次数就越发的珍惜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加深了我对皮影戏的热爱以至于从我五年级搬家后到现在再也没看过真人表演的我在大学民间艺术赏析课上首先想到便是皮影戏,它唤醒了我儿时的欢乐所以接下来我希望通过我对皮影戏的学习得到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皮影戏。下面我将分三部分描述我对皮影戏的理解以及我的看法。首先是什么是皮影戏以及我在了解过后得到的感受。 (一)皮影戏简介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关于皮影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汉书》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爱情故事,被

如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

如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 摘要:《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它的艺术性、人民性和时代性都闪耀着异彩,是中国大型声乐作品所达到的第一高度,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佼佼者。文章通过作者本人对这首歌的演唱经验,从什么是艺术歌曲以及《黄河怨》产生的背景、所表现的内容到演唱这首歌时应有的艺术表现以及唱腔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使大家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从中获得对艺术歌曲艺术表现上的启示。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河怨;艺术表现;多元化 绪论: 当我们听到《黄河怨》这首中国艺术歌曲时,仿佛眼前展现出一位孤独无助的妇女,在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中,面向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哭诉着自己不幸的遭遇。这首歌曲艺术性、人民性、时代性都闪耀着异彩,吸引着众多的音乐学习者和声乐爱好者。他们想学它、掌握它、进而通过这首歌曲了解更多的中国艺术歌曲。但由于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演唱起这首歌时空空洞洞,没有思想内容,也没有真实感情的流露,仅是完成旋律任务而已。这样,这首歌曲就丧失了其令人心灵震撼的艺术魅力了。不仅没有表现出词曲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意境和目的,更不用说艺术的二度创作了。我认为歌唱并非只是有个好嗓子,把曲目的旋律、音准、节奏完成即可的简单工作,它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复杂的劳动过程。声乐艺术对于歌唱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歌唱者要给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不仅要准确真实的表达歌曲的艺术思想和内容,同时还要用自己的演唱给歌曲增加特殊的表现力和色彩,显示歌曲中某些潜在的、甚至是作曲者还未曾想到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欣赏者获得一种有个性、有创造性的音乐倾听。为此,我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演唱经验以及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的经验,就如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谈点个人浅见。 艺术歌曲: (一)什么是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泛指欧洲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采用钢琴为伴奏乐器的小型的室内演唱的声乐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启迪下,艺术家们沿着人性超越理性、情感超越形式的新途径,自觉和不自觉地逐步摆脱了神父和统治者的桎梏,日益成为广大的民众心声的代言人,精心的将诗歌和音乐揉为一起,于是欧洲声乐作品出现了介于传统民歌和抒情歌曲之间的一种新形式。这类作品就是后来欧洲音乐史上称之为“艺术歌曲”的新的音乐品种。它与歌剧齐名,成为声乐艺术殿堂中的两大支柱。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二)中国艺术歌曲 顺应历史潮流,艺术歌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观念上目前的艺术歌曲的含义不在局限于浪漫时期的德国歌曲,应该是比较广泛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形式。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歌曲都可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理解 中国音乐是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的。音乐上的许多问题,倘若不提到美学高度来分析理解,就只能停留为一种形式。毕竟美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往往能相互联系,相互感染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等的综合体。它所映现的又何尝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任何艺术都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关系之间建立起来的,徐复观先生在《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一文中说:“绘画不仅仅是‘再现自然’,但终究以‘再现自然’为其基调,所以它常常是偏向于客观的一面。画因为是以客观自然为基调,所以决定画的即能是‘见’。达·芬奇便以为画与雕刻是‘以见为知’;而画家心是能见的人。诗则是表达感情,所谓‘诗以言志’以言志为基调,所以常常是偏向于主观的一面”。钟嵘《诗品》一开始便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诗人必定是“善感”的人,可以说,画是“见的艺术”;而诗则是“感的艺术”,那么音乐作品为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正和诗、画一样,在那线条、旋律、乐句中,所包含着的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所能传达,说明、代替、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同样也是那样朦胧而丰富,宽广而不确定。到后来谈到“因为中国文人能有意识地在诗中发现出画的题材,并由此再进一步的用作诗的方法来画,从而提高了画的意境,使之得以在精神上进一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用画来说明诗的‘远’的意境,则是诗与画的相互启发,循环无端了”。其事在我看来中国艺术中岂止诗与画能做到“互相启发,循环无端”。书法与诗画;书法与篆刻;音乐与书法;音乐与诗画。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 戏曲鉴赏 系别:信息工程系 专业:1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姓名:张涛 学号:1341304040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 戏曲鉴赏 一、课程内容学习简述 本学期我选择了民间艺术赏析这门公选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我国的民间艺术,也非常喜欢老师讲的课,课堂内容中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老师也播放了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视频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看视频也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下面我就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作下简述。 1、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2、戏曲表演 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戏曲表演有严格的分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在表演上都各具特色,某一剧目的某一人物应由哪个行当的演员扮演,皆有相应的规定。 生 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按其扮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

中国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改编而成。作品从创作体裁、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和伴奏形式等方面,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创造出十分新颖独特的演绎效果,使之成为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经典之作,彰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选材民族经典化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七言诗《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长诗以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以及艺术形式美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成为诗歌撰写的范本。诗歌《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将自身内在的真情实感溶浸在春江月色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个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为后人传送不已,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上海民乐团“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约在1923年将著名的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郑觐文认为此曲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便建议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标注了10个提示音乐内容的文字小标题。这一创举使这首抒情写意的民族管弦乐插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名作诗题的翅膀,升腾得更高更远,大大提升了改编后民族管弦乐的艺术效果和影响力。“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1](P235)全曲宛如“一副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2](P125)引人入胜,深受国内外听众的青睐与珍爱。 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用现代人的观念和新的创作手法使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发展,广泛长远的流传下去,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我国作曲家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与贡献。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乐诗,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在前人创作热情的感召下,作曲家徐景新也为之动请,大胆尝试用人声与钢琴演绎的艺术歌曲表现形式,为我们描绘临摹了另一幅别有声韵的春江月夜美景,为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注入新鲜血液,使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勃发生机,为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再添异彩。 二、创作体裁中西化 声乐曲在沿用民族管弦乐曲名的同时,副题为“声乐随想曲”。作者将中西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不同的音乐视角去阐释中国传统经典音乐的内涵,代写论文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推动和创新作用。随想曲是一种来自西方音乐创作的体裁,作者可以不受主题的约束,任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随心写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

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

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 一、古词体谱曲编配的代表性歌曲分析 1.鬲溪梅令 2.杏花天影 3.阳关三叠(琴歌) 4.渔翁(道情)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采桑曲 7.大江东去 8.我住长江头 9.点绛唇·赋登楼 10.花非花 11.红豆词 12.自君之出矣 13.正气歌 14.彭浪矶 15.枫桥夜泊 16.,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之一) 17.苏武牧羊 二、“五四”以来至40年代的代表性艺术歌曲分析 18.送别 19.问 20.教我如何不想他 21.卖布谣 22.也是微云 23.西风的话 24.玫瑰三愿 25.春思曲 26.天伦歌 27.渔光曲(选自影片《渔光曲》) 28.梅娘曲 29.铁蹄下的歌女(选自影片《风云儿女》) 30.塞外村女(选自影片《逃亡》) 31.松花江上 32.故乡 33.勇士骨 34.嘉陵江上 35.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

36.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 37.黄河怨(选自《黄河大合唱》) 38.思乡曲 39.偶然 40.白云故乡 41.怀念曲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至70年代的代表性艺术歌曲分析 42.菩萨蛮·黄鹤楼 43.蝶恋花·答李淑 44.忆秦娥·娄山关 45.沁园春·雪 46.岩口滴水 47.桂花开放幸福来 48.玛依拉 49.槐花几时开 50.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51.我站在铁索桥上 52.草原之夜(选自影片《绿色的原野》) 53.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四、8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艺术歌曲分析 54.多情的土地 55.我爱你,中国(选自影片《海外赤子》) 55.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选自组曲《祖国四季》之三) 56.那就是我 57.江河万古流 59.盼 60.我爱这土地

中国音乐 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1、乐曲简介 词:光未然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2、结构介绍 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

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3、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

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数句歌词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如用“苦麻菜”比喻远嫁少女之苦命,用“小白菜地里黄”比喻没娘的孩子,在《农夫怨》、《长工调》等歌中运用了贫富的对比……《槐花几时开》短短四句就做到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细腻地表现了爱情主题。 二、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 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走西口》表达了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亲人间的凄婉、依恋之情;《牧歌》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辽阔、宽广的草原景象。 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或时间)、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常按个人需要,将某首现成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见啥唱啥,想啥唱啥,这就是民歌创作和歌唱中的即兴性。在即兴编词的同时,民歌的曲调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此出现了一首民歌有许多变体的现象,如《孟姜女》、《鲜花调》、《剪靛花》等的变体遍布大江南北,也出现了某一地区拥有几个典型曲调和特性音调的现象。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 分别为:民歌的起源与发展、体裁丰富多彩、歌舞相伴;随意性与传播性强;时代性与功能性强。 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史

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北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唱赚:唱赚是汉族说唱艺术的一种,中国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是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为缠令、缠达,流传于北宋末 年,为歌舞相兼之 曲。逐渐发展,吸取 多种民间音乐,形成 唱赚,盛行于南宋 昆山腔:昆山腔开始 只是民间的清曲、小 唱。其流布区域,开 始只限于苏州一带, 到了万历年间,便以 苏州为中心扩展到 长江以南和钱塘江 以北各地。后成为明 代中叶至清代中叶 影响最大的声腔剧 种。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 尔族传统音乐的一 种,是有民歌,歌舞, 和器乐组成的大型 套曲。因保留了十二 套故称十二木卡姆。 囊玛:藏族民间歌 舞,是一种大型的歌 舞器乐相结合的艺 术形式,它的音乐由 引子,歌曲舞曲三部 分组成,引在曲调比 较固定,歌曲曲调典 雅,节奏舒缓,舞曲 急速而欢快。 广东音乐:亦称粤 乐,主要流传于珠江 三角洲的民间器乐 曲种,它的前身主要 是粤剧过场音乐和 烘托表演的小曲。常 规器乐有粤胡、秦 琴、琵琶、扬琴、笙 及木鱼、 秧歌剧:秧歌剧是一 种剧目类别,在民间 秧歌基础上产生的 一种新型小歌剧,音

乐吸收了戏曲中的郿鄂,道情和陕北民歌。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 的壮丽图景,并向全 中国全世界发出了 民族解放的战斗警 号,从而塑造起中华 民族巨人般的英雄 形象。 上海国立音乐院:始 建于1927年,是中 国所有音乐院校中 历史最为悠久的一 所。在国立音乐院成 立之前,中国近代专 业音乐教育的创建, 经历了近八、九十年 时间的漫长的探索 之路,直至国立音乐 院的诞生,才正式建 立起中国近代历史 上的第一所高等音 乐学府,揭开了中国 专业音乐教育史的 新页,开辟了由高等 音乐学校来培养音 乐专门人才的道路。 白毛女:中国民族歌 剧的第一部作品,由 贺敬作词,张鲁,马 可作曲。反应当时我 国农村中的阶级矛 盾与斗争。它的传统 力求音乐的民族化, 主题表现人民革命 的现实体裁,推动了 解放区对歌剧创作 的热情,标志着中国 民族歌剧的成熟, 1.刘天华对中国民 族乐器发展的贡 献刘天华对民族 乐器的改进首先体 现在他对二胡制造 的材料、技术上的改 变及定制,以期达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