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我国百年(1840_1949)革命探索历程

近代我国百年(1840_1949)革命探索历程

近代我国百年(1840_1949)革命探索历程
近代我国百年(1840_1949)革命探索历程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1900 义和团运动: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3.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5.191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4.1927武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5.1927年10月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1934-1936红军长征:粉碎了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

9.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1945-194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详细如下:

01旧民主主义革命

该时期主要事件: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

革命,新文化运动。

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期间曾

有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

的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只有辛亥革命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笼统地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似有不妥。

失败的教训:在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领导革命取得成功,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必须

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才能胜利。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和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后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是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02太平天国

失败原因: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更没有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客观上反动势力的强大,

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

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历史影响: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逼使清廷

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

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太平天国的事迹

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太平军在江

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

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

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

点。

03戊戌变法

失败原因:在西方列强加紧蚕食、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情况下,国家利益和王朝利益的冲突自然而然的引

到了满汉冲突这个核心问题上。那些满族官僚虽然昏聩无知,但对权力的变化却极为敏感。在他们看来,

维新变法的实质不过是要把权力从他们手中夺走罢了。正如黄鸿寿在《清史纪事本末》中描述的,“时百

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其尤为雷厉风行者:一令都中筑马路,二令办理国防,三命八旗人

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整个满族统治集团很快意识到,无

论变法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但都要让满族亲贵这个主要既得利益团体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但可能丧失

自己的特权,更有可能丧失三百年来一直把持的政权。改革固然是可以有利于国家的,但那些守旧派和既

得利益者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变法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

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它是一次爱国救

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

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

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

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04辛亥革命

影响: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

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

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

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

的来源

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

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四,辛亥革

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

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

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

想准备。(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

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

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历史评价: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

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知识分子在此运动中

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根基。

05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意义: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

影响。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06五四运动

影响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的爱国运

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

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0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

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

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

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08北伐战争

北伐意义: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

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

09武昌起义

历史功绩: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首先是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革命军攻克

总督府,占领武昌,

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

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

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其次是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武昌起义门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

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

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10秋收起义历史意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

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毛泽东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

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人们把它称之为“井冈山道路”。这条道

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历史地位: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国家政权的历史序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继苏联之后,世界上出现

的第二个红色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登

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预演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安民的文韬武略。培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12长征

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

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

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与中国共产党

敌对的中国国民党将此事件称为“流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

结束了长征。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3一二?九运动

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

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

新高潮的到来。

14西安事变

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

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

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

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主要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阅读,理解有效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同学知道这百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吗? 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 【新课教学】 百年回眸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1945、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补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前) 4、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 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东方工业强国,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于1936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2、中国: 20世纪30年代,中国依然是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内战,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壤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 3、世界: 经济危机导致世界政局动荡,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气焰嚣张; 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不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日本侵华行径: 1、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①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1894——1898年;《马关条约》 ②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小段 铁路,诬称东北军所为,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1932年,东北陷落,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北平西南宛平县;日军借口一名士 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被拒绝,随即进攻中国守军第29路军还击;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抗战爆发后: ①八一三事变:1937年;上海;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还击;淞沪会战开始。 ②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始,淞沪会战后;凶残的法西斯暴行引起了中国和全世

改良和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改良和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12-22 12:38 提问者:愿做一株红棉- 一级 最佳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推行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之后的清末新政在近代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推行的新文化运动,撼动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一些障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最后,由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工农联盟,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走人民战争路线,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改良和革命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7-6-4 21:27 提问者:ty391421 - 二级 最佳答案 (1)首先,我认为,不管是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要求。也就是说,革命与改良,不是某一部分人主观地造成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造成的。近代开启以来,中国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身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遭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国内的腐朽势力愈益抬头,并与侵略势力结成联盟,阻碍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只有改变现状,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那么革命与改良就成了改变现状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冲击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苦难,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并压制中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又促成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正是在四面受敌、即将遭肢解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才意识到必须改变现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虚心地吸取西方的先进文明。 (2)改良应该是首选之法。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的、有序的制度改革,使一个国家和平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强国。改良可以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与改良问题分析短短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大陆上就发生了数次影响国民命运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到1949年,究竟是革命还是改良,我们只能从各个方面分析讨论。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即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这就是改革与闭塞的原因所导致的不同的结果。 19世纪初叶,中国封建社会已从“康乾盛世”的顶峰上往下跌落,封建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宋学”与“汉学”也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而产生于明末清初由黄宗羲、顾炎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却受到社会的注重。这种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变革的主要表现。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不但对中国的经商贸易有所动摇,而且西方的思想文化也蜂拥而至。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交替时期思想界出现的一大进步。一方面,它针对当时社会的严重弊端和民族危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国计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它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风气,初创了“开眼看世界”的全新观念,迈出了向西方国家探寻真理的步伐,充当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启蒙的先驱,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它主要是服务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依然有着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方长技,却不能触及封建制度,“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这种将道势对立起来的观念,没有冲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篱,也使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处在一个肤浅的初级阶段。 在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形下,国内的农民阶级似乎有所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它的事迹及它提

简述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简述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摘要:革命与改良就好像历史的两大车轮,推动着近代中国的不断前进。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改良与革命只是近代中国人改造中国的不同道路的选择,尽管它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不尽相同,但它对于推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进步作用都是不容抹煞的。革命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改良则是以渐进的、较为缓和的斗争方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二者交叉的出现。 关键词:关键词: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中国现代化、孙中山革命1895年4月,甲午战争战败,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这样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情况下,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叙述严峻的形势,同时提出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但还是对清政府触动并不大,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上海、天津各地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开设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变法维新运动在全国逐渐高涨起来。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时局更加危急。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颁发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方面推行新政的谕旨。维新派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逐步在中国推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转到政治实践。 戊戌维新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变革社会制度的运动,而且是近百年来一系列改造和变革社会的伟大开端。戊戌维新同以往自发的农民运动不同,它是奠基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之上,适应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代表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政治、经济要求的改革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的紧迫感、责任感,催促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社会集团、社会阶级和阶层,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做出自己的抉择,投入改造中国的运动。尽管在19世纪末中国民族新工业尚很薄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刻不容缓的时代紧迫感却敦促着这个阶级的代表人物尽早地袍笏登场,演出维新、变革、图存的壮烈场面。戊戌维新运动虽带有早熟、不够完满等等特点,它作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以资本主义代替帝国主义及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来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确是破天荒的事,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戊戌变法不久便从顶峰跌入谷底,作为变法的主持人光绪帝被黜,变法策划人康有为流亡,沦为保皇派。尽管康有为为中国选择了维新之路,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没有选择康有为。改良派用自己的失败为革命准备了基础和前提。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内反清情绪日益剧增,革命声势高涨,革命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时代的中心。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象征是康有为,那么20世纪初则是孙中山的时代。 20世纪初,民族矛盾的激化促使大批知识分子由爱国走向革命,其中包括原来参加维新运动的章太炎、杨笃生等人也都投身到革命的旗帜下。在这个潮流的影响下,相继产生了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华兴会、光复会等,并造就了一批有影响的领袖人物。1905年8月成立的同盟会汇集了新团体和新人物的精华,形成了成熟的具有全国规模的领导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政党,其理论体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正式公之于众,并扩大武装起义和开展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标志着革命的成熟而有了胜利的希望。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及未来发展趋势 詹启生 乐国安 (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摘要: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部分的最重要概念。对自我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1890年 才由詹姆士对自我开始进行了真正较为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在随后的近百年时间内,相继有弗洛伊德、库利、米德、沙沃森、马科斯、伯恩斯、格根、包梅思德等心理学家对自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 量成果。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到,自我研究具有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重人文到重实证以及 从理论到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自我研究 中图分类号:B 84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67(2002)0520027207 个体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这个社会化的过程首先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人际关系,最后形成群体的思想与行为。因此,自我逐步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中心概念。格根(K .J .Gergen )认为,“自我在社会心理学乃至在整个心理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1](p .8)。早 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 )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 [2](p .40),人们就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但真正较为科学而且系统地对自我的研究还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关于自我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而且研究的视角很广,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如哲学、伦理学、宗教、语言学、社会学等等。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自我的已有研究作一初步的归纳、梳理,揭示其发展趋势,希望能为21世纪进一步深入开展自我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一、心理学史上对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自从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自我问题的研究就倍加得到重视,回顾过去的自我研究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重大事件,它们或者是从正面、或者是从负面对自我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而成为自我研究中的里程碑。 1890年:威廉?詹姆士——科学自我研究之父 心理学创立于1879年,距今已有123年了。而社会心理学创立时间为1908年,比心理学建立晚了近30年。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成长到“而立之年”的时候才产生并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作为社会心理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自我问题的研究,首先还得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中收稿日期:20022032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BSH 029) 作者简介:詹启生(1966—),男,江西余干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乐国安(1946—),男,江西东乡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 72?2002年第5期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浅谈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 提要 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的政治变革,到辛 亥革命的彻底推翻帝制,再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直在经历着改革和革命,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革命和改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并且持续实践着。本文从近代历史改良与革命演变的事实出发,浅谈改良与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改良革命影响关系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改良派革命派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因为在这两百年来,外国侵略及民族 问题的日益深化,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边缘.但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水深火热的两百年,中国也在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中国究竟该走改革这条路还是革命这条路,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 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为此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它本身不能算是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都是典型的革命。 " (一)在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也曾试图走改良的道路,但由于腐败的清政府 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特权,不愿意进行真正的改良,因此,这条路走不通。(二)辛亥革命不是靠革命党的煽动才发生的,而是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是清政府 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导致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原因不是因为推翻了清朝皇帝,而是因为革命不彻底。(三)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为新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没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没有无

综合探究四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教学设计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 磐安县尖山镇中胡东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以新课程九年级第二单元《资源出现短缺》内容为依据,结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创设的。资源问题既是全球性问题,又是反映我国基本国情的突出问题;既是源于历史与地域关系的发展问题,又是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既是国家和社会面对的挑战,又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人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基本的社会生活和活动领域这一主线上的重要一环,只有了解当今的资源形势,才能主动地关注反思个人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短缺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加剧,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这也赋予本课内容极强的社会现实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社会生活中,处于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着物质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已司空见惯了浪费,习惯了一次性用品,浸染着侈奢的消费……同时,好面子、爱攀比、赶潮流等是中学生一种普遍的心态。学生对勤俭节约没有特别深的体会与感受,有节约与自己无关,我无能为力、节约无用的思想,甚至会把节俭看成是小气,把节约视为寒酸。另一方面,中学生处于半成人化时期,可塑性强,求知渴望强烈,容易受激发与鼓动,有较强的情感体验,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社会意识也不断地增强。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熟悉的资源,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感受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能列举生活中浪费现象,提出自己的节约措施。 2.从利用的角度理解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感受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身边的现象来认识节约的现实意义;从自我践行的角度提出节约资源的做法。 3.树立节约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努力当好保护资源的宣传者与实践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青少年自觉节约保护资源。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设置情景法、讨论法 六、设计思路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这节课我计划按六个部分来说:1、说教材、2、说学情、3、说目标、4、说重难点、5、说教法学法、6、说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不仅是第七单元的总结篇、感悟篇和升华篇,而且也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内容的总结。本课回顾了近代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浪潮中,经历了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经过坚持不懈的抗争和探索,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曲折历程。从此,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掌握因果推理、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加上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性强,因此适合用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1.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抗争的主要线索和主要事件、重要人物;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历程。 2.学生能学会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事件,并能整理和分析有效资料、解读材料。 3.分析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的历程,并能对此有历史的反思和启示;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抗争的主要线索和主要事件、重要人物 难点:重温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情感上有所升华并能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落实到实际的行动。 五、教法学法选择:侧重于如何突破重难点? 学法:研读材料、自主探究、角色体验、倾听讲解 教法:情景教学、材料导读、问题探究、教师讲授 六、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 1、新课导入 由课本标题直接提问入题: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同学知道这百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吗? (由标题直接引出本课的内容,以此明确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中,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以坚船利炮惊醒了清朝统治者的迷梦。面对勃勃生机的工业文明,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的中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鸦片战争一声巨响惊醒了沉睡的巨龙,此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寻求民族独立和富国之路。历经百年的血雨腥风,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沉痛的代价时刻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致于落伍。 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 2、讲授新课 活动一:历史在这里沉思 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我国建造了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接下来请一位同学(可事先准备好八幅浮雕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指出碑身底层的八块巨大汉白玉浮雕分别展示了百年中先辈壮烈的重大斗争: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八件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大事。 能力大展示: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改良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百年屈辱,中国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历史上的众多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实现了民族解放。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等。我华夏民族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和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正确道路。在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今人讨论的。 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张走改良道路。 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器物”提升到“制度”高度。他们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西方制度在日本的建立,让日本在十几年内就一跃而起,这激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兴趣。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形成了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 伴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一部分人的思想更加激进,他们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这正是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根本不同点。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近代中国百年的历程

近代中国百年的历程 1、根据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提到的时间,以“三年”、“三十年”和“一千八百四十年”为节点,说明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①三年:持续三年的解放战争。如渡江战役。 ②三十年: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 ③一千八百四十年: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遭受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2、人民英雄纪念碑 (1)纪念碑碑身: ①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②碑身两侧饰以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 (2)纪念碑碑身底层浮雕: ①画面内容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此外,还有两块装饰性浮雕: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 ②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共雕刻180个人物,概括地表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 ★(3)运用所学知识,简单描述浮雕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并制作年代尺。 ①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6月; ②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 ③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 ④“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 ⑤五卅运动发生在1925年5月30日; ⑥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 ⑦抗日游击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⑧胜利渡长江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4月23日。 ★在1840~1949年长达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历史事件。想一想,为什么会选 取这几个历史事件作为浮雕的主题? 因为这几个历史片段所体现的历史事件不仅是历史的转折点,而且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4、重温百年奋斗历程 虎门销金田起武昌起五四运五卅运 南昌起义 胜利渡长江

近代我国百年(1840_1949)革命探索历程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1900 义和团运动: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3.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5.191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4.1927武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5.1927年10月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1934-1936红军长征:粉碎了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 9.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1945-194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详细如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教案 人教版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备课资料 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画的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教学过程 在课前将学生分组(4或8组)结合P128页大事填充表,收集近代史上在中国发生的大事和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或影音)。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总结。 听完学生的介绍,完成P128页的表格,对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内容加深把握。 一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谈一谈】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 1.落后就要挨打! 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落伍。 【讨论思考】

试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关系

试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关系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国门,也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因而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在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注义的统治、压迫及剥削,从而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中华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废除帝国主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解决上层

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理论也向我们提示,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推翻旧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才能获得民族独立,才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才能在经济上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赖以存在的封建主义,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清除封建主义落后的腐朽文化,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因此,中国要想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首先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中国革命的第一历史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主要是依据中国国近代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其具体发展来决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就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这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所面临和必须

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中国已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敬的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年时间里,经历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确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回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一直是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涉及怎样看待民族问题,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这种看法,很难说是客观的和公允的,至少是缺乏分析而不全面的。 民族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且将在今后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当某一个人群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环境中,就会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共同的语言文字,由此便会产生一种相互的认同感,产生一种凝聚力量。它不是任何人所能任意制造和随便加以抹煞的。 今天,各民族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世界越来越变得不可分割,这是事实。但各民族仍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和差异,各民族之间在利益上也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事实。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它自己的显著特点。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几千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知道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打破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按时间发展的顺序把各个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连点成线,引线织面,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展示文字、图表及人物,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激励自己的爱国之情,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教材分析 《近代中国的逐渐落伍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选自金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用书。这是专为金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面复习而编定。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为主线,整合这段历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初三师生共同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明确复习重点,夯实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复习实效。3学情分析 由于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素养参次不齐,虽是九年级学生,但大都对历史知识了解较少,头脑中只有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知识碎片,缺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及对零散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 4设计理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打破了多年来人们习惯的学习历史的划分方式,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将中国史与世界史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即所谓“中外混编”,以达到人们所追求的“整体史”、“全球史”。这种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大致发展进程,知识容量比较大,专题性比较强,有一定的跳跃性。但教材的系统性明显减弱,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只知道整条历史长河中重要历史事件的零零星星的知识碎片,却不知道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因此,本教学设计打破教材的编写体系,按时间发展的顺序把各个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复习实效。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近代中国的逐渐落伍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在雄浑的音乐声中课题慢慢呈现在大屏幕上。) 一、音乐渲染,激学导思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首雄浑悲壮的歌曲是电影《鸦片战争》的主题曲《百年》,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近“记忆长廊”——近代中国。 标题中“近代中国逐渐落伍”是相对于当时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谁能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对外政策等方面分别说说促使当时西方国家强大的历史事件及当时中国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