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摘要】结合《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结构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介绍了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分类介绍了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能源通廊与地下物流规划,以及民防工程、应急防灾与环境规划,并阐述了地下空间远景规划和近期建设与实施对策。

1 引言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面积293.7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81万,随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整体布局,区域正以“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为主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由单一功能的近郊工业区向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现代化滨江新城转型,正成为上海北部的新型城区。据近期宝山区人口综合管理数据库公布数据,宝山区人口达125万,至2020年居住人口将达到150万 ,城市化水平可达98.7%,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32平方公里。随着上海中心城区的延伸和拓展,人口及社会车辆的增加、市政设施负荷的压力,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科学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已势在必行,其在整合交通设施,净化地面环境、扩充城市容量上的独特优势及对区域总体规划的主题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由上海市地下建筑设计研究院、宝山区民防办和区规划局开展的《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业经两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测算控制、规范布局、深化完善,反复听取社会各方意见,进行协调调整,完成了《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并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领衔,解放军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民防办、市规划局、市规划院、市交通规划所等专家和相关部门评审一致通过,认为该规划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内容丰富,原则明确,

思路清晰,编制的深度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根据《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结合宝山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地下地上协调共同发展的观点”;“《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全国居于前列,部分观点和理念有创新。为编制其他城市区域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宝山区区域功能布局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特点

2.1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业已形成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和《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已先后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实施。

区域性质:上海

北翼连接长江三角

洲沿江城市发展带

上的重要门户;世界

级精品钢制造以及

物流等相关产业集

聚辐射区;上海国际

航运中心的重要组

成部分;生态、生活、

生产协调发展的现

代化滨江新区。

区域发展目标:

至2020年,把宝山

建设成为与上海国

际化大都市相适应

的现代化滨江新区;

形成世界级精品钢

及其延伸业基地、上

海北部物流服务基

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现代化的生活园区。

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带、两轴、三分区”:

“一带”: 以精品钢和延伸产业、现代物流航运业和观光旅游业为特色的长江、黄浦江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滨江功能调整、拓展、整合和提升的沿江功能发展带。

“两轴”:以现代新兴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沿宝杨路-宝安公路的东西向综合发展轴;以城镇组团发展为重点的沿沪太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一带两轴呈“H”型共同构建宝山新城基本发展框架。

“三分区”: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新城区和北部综合产业区。

2.2宝山区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业已实施

《上海市宝山区道路专业规划(2005-2020)》、《宝山区静态交通规划》和《宝山区客运交通规划》均已经批准实施,通过对区位、城镇体系、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交通运输发展的分析研究和需求预测,2020年人均日出行次数2.57次;公路网总长400~500公里(不包括市管干线公路),其中城乡公路总里程290公里以上,形成“五纵六横”对外公路网。随着连接上海市中心城与浦东新区、以及沿江地区的主要快速干道A20(外环线)、A30(郊区环线)、蕰川路高架延伸段、沪太路及吴淞黄浦江隧道相继建成,成为上海市高速道路网络中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新增江南铁路、沿海大通道西线与浦东铁路的联络线将建地 通道;重点建设与主要集装箱区等相衔接的铁路集装箱站,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越江交通:建设越江工程,满足长江及黄浦江两岸发展需要;轨道交通:一次规划、分布实施,

区域内7条轨道交通线,已建成或在建3条,构建与周边地区快速便捷的联系,建设和完善包括地铁停车场、车辆段在内的轨道交通设施。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安排各种客运交通设施,通过“停车—换乘”系统,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通过综合性枢纽和各级道路、轨道交通,将航空、港口、公路站等对外交通设施与区内交通紧密相连,实现“无缝换乘”,满足市民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规划形成沪太路中环线长途客运交通枢纽中心、吴淞综合交通换乘枢纽,蕰川路外环线交通枢纽中心、水产路同济路轨道交通M3线交通枢纽、轨道交通M7线外环线交通换乘枢纽等10个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

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城市快速发展的紧迫性

3.1.1人口及车辆增长。宝山是上海中心城区的延伸区,是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主要导入区,户籍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伴随交通设施的完善,预计未来十多年中户籍人口迁移增长仍然是上升趋势。

人口的增长势必带来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到2020年,区内小汽车保有量将比现在迅猛增长,加上宝山区内的客车按年5%~10%增长、大货车按年5%~6%增长,小货车年增长0.3%,预测全区2010年停车需求总量12.2万个,2020年为29.4万个。旺盛的交通需求,增加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紧迫性。

3.1.2市政负荷增加。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发,人口迁移的增长,亟待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节约地上空间,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城市景观环境,应尽早统筹市政管线的综合开发,规划综合管线共同沟。共同沟已在国内外许多城市采用,被形象称为“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共同沟容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给水管道和燃气管道于一体,设置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安装维修不必对路面“开膛剖肚”,也不影响车辆交通和居民生活。

3.1.3改善环境需要。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满足建设量的需求,向地下要空间已成为趋势。上海中心城宝山城区由于建设时间早,用地混杂,成片的绿地缺乏,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带来的立交桥和高架路对城市景观亦造成影响,适当修建地下机动车道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新途径。

3.2宝山区地下空间使用现状与特点

宝山区较大规模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人防工程建设,至2005年,已建和在建的地下开发工程总量约为80万平方米,现状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有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现状人防工程布局不尽合理,工程量与现状人口的规模不匹配,远不能达到要求,尚未形成人防工程有效防护体系网络,且多以独立方式存在,单体面积较小,使用效率低;非人防工程多为地下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以及少量商业、市政设施、仓库、餐饮、住宿等单体用途、功能单一、互不沟通的设施,缺乏链起接作用的大型地下综合体;轨道交通以地面高架为主,缺乏地下交通的骨架;地下市政设施缺乏,多为地面工程,如20万至50万千伏的高压供电走廊,造成了全区用地的人为分割。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城区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空

间资源日益缺乏,土地地价、房地产价格持续飙升,以罗电新镇为例,三年中地价上升三倍多;城市空间容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受到空间资源的限制而滞后,由于重点过境项目多,如高压供电走廊、大型市政管线、铁路和高架地铁等,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约束条件;商业设施每平方米投入的建设资本低,缺乏综合体形成的基础和链接作用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居住区之间与商业缺乏有机联系,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连续性;区域内以南北向交通为主,交通负荷压力大,由于特大型企业多、港区运输量大,集装箱卡车和其它大型车辆流量大,对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影响大,转换提升功能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亟待通过地下空间缓解地面负荷。

3.3创新地下空间开发体制的迫切性

3.3.1项目分散,缺乏系统,疏于协调。受利益驱动,开发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开发项目建设中、自成一体,产生矛盾和冲突,突出表现为同一地区的开发项目如地铁、地下车库、地下管线等缺乏衔接与联系,地上与地下有机结合不够,地下设施服务面辐射较狭。

3.3.2地下空间功能单一,缺乏统筹

非人防设施基本为零星地下商业、社会停车场。地下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其他配套设施滞后,且社会停车场、商业开发不成规模;多数住宅区利用地下停车设施和安排生活服务设施不足,轨道交通实施前的沿线站点周边地区,未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现象尚部分存在,需要在规划前提下有序、均衡地开发,提高区域内地下空间的综合效益。

3.3.3缺乏强有力的协调统一机制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现有管理部门对未来地下空间管理分工尚不明确,职能交叉。缺乏系统的程序和办法,缺乏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急需在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战略、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创新机制,理顺程序,开展研究工作,制定规划、设计、管理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根据自身现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区位、自然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力求展现有地区特色,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地下空间。

3.4开发利用区域地下空间的有效途径

结合宝山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配置地下空间资源,与地上城市功能

紧密配合,协调区域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综合、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首先要确定区域地下空间的利用及开发量、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达到节约用地、保护城市自然环境,改善城市景观,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4 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策略

4.1规划指导思想

以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宝山区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地下地上合理协调共同发展。

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先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吸取国外成功经验,以全新的开发理念可持续地开发区域地下空间。

4.2规划原则

4.2.1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布局、重点建设、分期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充分利用、协调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建设良好的空间体系;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发展,区域的空间总量规模合理,地上、地下空间规模均衡;

4.2.2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创造便捷的交通条件与宜居环境,为区域内工作、居住的人群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坚持综合化、系统化的地下空间建设原则,形成商业、交通、市政、人防为一体的高效利用形式;南片中心城、中片新城区与北片综合产业区分片分层次规划。

4.2.3坚持四结合原则

(1)远近结合。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制定近远期建设规划,合理、有序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

(2)上下结合。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将城区地上、地下空间功能有机结合;

(3)点面结合。以综合规划为指导,从专项建设着手,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平战结合。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防护能力,同时结合平时生产活动,扩充地下设施应用范围。

5 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理念

5.1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地下空间真正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系统中进行综合分析和配置利用,以此切实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用地以及环境等问题。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高效、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立有偿使用机制,将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纳入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通过地下空间现状、地面土地使用基本情况及市政公用设施概况与特点的分析评价,形成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现状、问题,以及加快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量。地下空间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拓展地下空间,地下地上协调发展,不仅是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更是宝山提高城市质量,提升土地利用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 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和布局结构

地下空间资源量与需求量的预测与规划控制,即通过对宝山区区位功能、城镇体系、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市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等情况分析与研究,从城市空间总量的规模合理性、均衡性出发,整合地下空间资源,形成地下空间开发增长与需求的预测。预测到2020年地下建筑需求总量为722.5万平方米,其中人防工程总量193.6万平方米,占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26.8%;未来15年内,地下建筑总建筑增长量为642.5万平方米,即平均每年地下建筑量约42.8万平方米。

7 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布局结构

7.1“三片、三轴、十二点”

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将依托6条轨道交通与12个重点项目,根据 “三片、三轴、十二点”的网络状格、竖向分层及管理、功能结构布局和规划导则,分别形成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和宝山新城区地下空间以布置地下空间系统、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市政设施的生活系统为主、北部综合产业区地下空间以布置地下能源通廊与地下物流的生命系统为主的布局。

7.2地下空间系统规划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地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地下能源通廊和地下物流规划。即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分别形成轨道交通系统、地下换乘枢纽、地下机动车通道、下穿式地下立交、地下停车场

和地下步行通道;地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别形成、地下商业设施、地下文化、体育健身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等;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分别为共同沟、地下市政场站设施、中水处理池和调蓄池等,市政管线的综合化和地下化,是提高市政系统效率,形成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效方法。

8 民防工程规划

8.1地下应急避难体系

8.2防灾与环境规划

8.3地下空间环境规划

通过构筑和完善人防设施体系 “平战结合”的防灾系统,充分发挥地下空

间防灾和防空能力,进一步整合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布局,加强人防应急准备;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做到“民用设施人防化、人防设施民用化”,从而形成城区防灾和防空系统规划。

9 地下空间远、近期规划

9.1近期建设目标

构筑地下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构筑完善的地下人防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近期开展的重要节点地区、轨道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地下综合空间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方案,根据需求量,区分和处理远期与近期、需要和发展的关系,做好使用功能总量的控制,进一步落实近期重点项目的控制与引导性规划。

9.2地下远景规划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为最高目标,通过对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片区展开不同程度的开发,形成地上、地下有机结合的三维空间网络,构筑一个立体的宝山。

做到“四个结合”,即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结合架空线入地、结合绿地步道和开发空间、结合,重点地区的功能开发,形成由重点项目连结的地下地上立体网络体系。

10 规划实施对策

10.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范要求

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地上地下功能协调,有机结合,依法建设和管理。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多元化,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需要,要加强分层次指导,创新管理理念和机制,加强引导性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健全有序开发机制。

10.2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规划管理

各相关部门根据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与目标,结合宝山区道路专业规划、静态交通规划、货运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深化各区片、轴线和重点地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加强重要节点、重要线段实施方案的研究

和完善;同时,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落实,并抓紧实施,尽快形成宝山区区域综合、高效、科学的地下空间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

[2]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

[3]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2005~2020)

[4]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发展规划

[5] 北京中心城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增刊)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也已编制完成并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相随,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8年底的30.4%。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65%。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设的急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我国城市发展沿用“摊煎饼”式的粗放经营模式,表现在城市范围无限制地外延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大部分城市占地成倍增长,图1.1位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热岛分布图。根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060个左右,7亿-10亿人将在城市中居住生活。 据统计,1986年至1996年,全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3万亩。这比韩国耕地总和还多。平均每年占地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耕地,这是已经考虑了开发复垦耕地7 366万亩增减相抵后的结果,实际上开发复垦增的新耕地质量较低,3亩以上才能弥补原l亩耕地的损失这一现象到如今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8.257 4亿亩,加上复耕补充的耕地,仍净减少29万亩。由于城市一般位于自然条件较好区域,所以耕地减少中优质耕地损失十分惊人。如1991年至1995年,全国水田减1004万亩。按照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分析,以目前人均城市用地100m2的水平计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发展将再占地1亿多亩,按人口平均,中国是耕地资源小国,人均仅有1.44亩,仅及世界人均值4.65亩的31%,图1.2为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城市绿地比较。图1.3为北京市1993年与2001年用地比较。

上海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1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18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导则

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导则(试 行) 编制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〇年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总体规划阶段 (3) 第三章专项规划阶段 (6) 第四章详细规划阶段 (13) 第五章附则 (14)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附表 附录三:现状基础资料主要容 附录四:相关专题研究

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本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本省围设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县城和中心镇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第三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围、期限及规模应与相应城乡规划一致,并纳入相应城乡规划同步实施。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应与国土、交通、市政、防灾、环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协调,其规划应着重落实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等地下公共空间设施。 第四条根据相对应的城乡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

划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应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容,规模较大的城市应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专题研究。 总体规划批准后,各地应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依据。 详细规划阶段,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都应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容。 第二章总体规划阶段 第五条总体规划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建设方针,对地下空间开发需求量进行初步预测,初步划定地下空间管制区围,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开发强度、总体布局和竖向分层规划,提出各类地下设施的布局要求,提出地下空间建设时序和重点建设区域,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规模较大的城市应当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究。 第六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究:应在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发展目标、战略与建设方

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哈尔滨市哈西区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姓名: ## ## 学号: 20100020####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 指导老师: ###### 教授

目录 1.总说明 (2) 1.1 哈尔滨市哈西区的定位 (2) 1.2 哈西区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4) 1.3 哈西区地下空间规划总体构想 (5) 1.4 哈西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分析 (6) 1.5 哈西区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1.6 哈西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8) 2.地下交通规划 (9) 2.1 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9) 2.2 地铁 (10) 2.3 地下公路交通 (11) 2.4地下停车系统 (12) 2.5地下步行系统 (12) 3.重要节点地区规划 (13)

1.总说明 1.1 哈尔滨市哈西区的定位 哈尔滨别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中国 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东北规模第一大城市,户籍 总人口1200万,中国特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副省级城市,黑龙江省省会,哈大齐经济区的核心 城市,远东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 四大冰雪城市,国家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国务 院颁布十大城市之一,国家门户城市。哈尔滨市是 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 在黑龙江省处于龙头和窗口地位。这样一座特大城 市的发展,必然对城市的用地规模和空间容量提出不断扩大的需求。地下空间是潜力巨大的城市后备空间资源,有序、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科学、有效地拓展城市空间和改善地面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哈西区主要指哈尔滨西站地区,建后的哈西新区将成为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新技术产业、运动休闲产业、商贸业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新建的哈尔滨西客站是新建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作为哈尔滨市两个重要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中心之一,汇集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社会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

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专题研究5利川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五 利川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专题研究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范围 (1) 1.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1) 1.1.3 研究意义 (2) 1.2 研究框架 (3) 2.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 (3) 2.1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3) 2.2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历程 (4) 2.2.1 1989年以前:城市雏形期 (4) 2.2.2 1989~2000年:城市雏形期向轴线生长期过渡 (5) 2.2.3 2000~2008年:轴线生长与轴间填充并存期 (5) 2.3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趋势 (6) 3. 中心城区现状空间解读 (7) 3.1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现状 (7) 3.2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 (8) 3.2.1 地形条件限制大,空间破碎度高 (8) 3.2.2 增量土地不足,土地集约化程度低 (8) 3.3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阶段的判定——快速扩张阶段 (9) 3.3.1现状空间形态 (9) 3.3.2城市建设状况 (9) 3.3.3用地规模估算 (9) 3.3.4小结 (9) 4.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模式选择的相关理论支撑 (10) 4.1 增长极理论 (10) 4.1.1增长极形成的条件 (10) 4.1.2增长极与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构建 (10) 4.2 “组团——跃迁”模式理论 (11) 4.2.1 “组团——跃迁”模式理论的内涵 (11) 4.2.2 “组团——跃迁”模式理论与中心城区的空间扩展 (11) 4.3 生态城市理论 (11) 4.3.1 生态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11) 4.3.2 生态城市理论与中心城区的空间扩展 (13)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复习知识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城市通过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了,外延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段。目前的泛城市化现象,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程的第四阶段。 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展历史呈现不同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一般以人口密度衡量;土地容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量的计算方法。 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力或空间。理论容量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理论容量小于实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 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数。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一般都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经济效益规模决定。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上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是什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重点需要解决哪 四个问题?(Y)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 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1、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 2、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 3、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 4、城市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 2. 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地下空间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 地下空间的主要用途是 什么?(Y ) ①浅层空间:地表至-30m深度开发的空间,用于商业空间、文娱空间及部分业务空间;②中层空间:由-30m至-100m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 ③深层空间:指-100m以下的地下空间,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热库、油库等。 3、著名的法国建筑师欧仁.艾纳尔是倡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驱,试简要说明他在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上的设想?(Y)

环岛式交叉口系统、多层交通干道系统。 4、简要说明地铁车站规划的一般要求。(Y) 1. 2. 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3. 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 4. 5. 5、说明它们的特点 。 1)“中心联结;中心联结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整体贯通的地下城,并通过地铁放射到 城市各地区。下部空间的开发表现为上部空间的功能与结构全面地向地下扩展,因此,城市中心的下部空间体系几乎涵盖了市中心的所有功能,如商业、文化娱乐、服务及金融贸易等,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地下城市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地下交通系统由较疏的地铁主网与较大范围的步道副网组成,各地下功能聚集点相互扩展,形成整体发展,达到彼此带动的目的。 2) “整体网络;整体网络是一种较小范围内更高强度开发的城市模式,因此,更讲求集散 效率,以地铁网取代了大部分地下步道网,交通系统表现为较密的地铁网和较小的地下步道网,建筑物与地铁站之间距离更短、联系更密切。在这一方式中,地面建筑的高层化是上部空间的显著特征,地铁车站与高层建筑群体下部结合,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从地铁车站到工作地点的步行距离。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摘要】结合《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结构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介绍了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分类介绍了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能源通廊与地下物流规划,以及民防工程、应急防灾与环境规划,并阐述了地下空间远景规划和近期建设与实施对策。 1 引言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面积293.7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81万,随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整体布局,区域正以“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为主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由单一功能的近郊工业区向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现代化滨江新城转型,正成为上海北部的新型城区。据近期宝山区人口综合管理数据库公布数据,宝山区人口达125万,至2020年居住人口将达到150万 ,城市化水平可达98.7%,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32平方公里。随着上海中心城区的延伸和拓展,人口及社会车辆的增加、市政设施负荷的压力,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科学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已势在必行,其在整合交通设施,净化地面环境、扩充城市容量上的独特优势及对区域总体规划的主题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由上海市地下建筑设计研究院、宝山区民防办和区规划局开展的《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业经两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测算控制、规范布局、深化完善,反复听取社会各方意见,进行协调调整,完成了《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并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领衔,解放军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民防办、市规划局、市规划院、市交通规划所等专家和相关部门评审一致通过,认为该规划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内容丰富,原则明确,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编制单位: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〇年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总体规划阶段 (3) 第三章专项规划阶段 (6) 第四章详细规划阶段 (12) 第五章附则 (13)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附表 附录三:现状基础资料主要内容 附录四:相关专题研究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范围设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县城和中心镇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第三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范围、期限及规模应与相应城乡规划一致,并纳入相应城乡规划同步实施。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应与国土、交通、市政、防灾、环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协调,其规划应着重落实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等地下公共空间设施。 第四条根据相对应的城乡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应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内容,规模较大的城市应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专题研究。

总体规划批准后,各地应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依据。 详细规划阶段,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都应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内容。 第二章总体规划阶段 第五条总体规划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建设方针,对地下空间开发需求量进行初步预测,初步划定地下空间管制区范围,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开发强度、总体布局和竖向分层规划,提出各类地下设施的布局要求,提出地下空间建设时序和重点建设区域,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规模较大的城市应当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究。 第六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究:应在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发展目标、战略与建设方针,确定地下空间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的划定原则,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对地下空间需求进行初步预测,重点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区域、开发强度和开发模式及配套政策等进行研究。 第七条总体规划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1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7)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 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台附图所示,停车场的建筑面积2841.1m2,坡道面积170m2,停车区面积1800m2左右,辅助区总面积800m2(包括行人通道) 1.4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表3.0.1

(完整版)同济大学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一.绪论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 1.2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模式。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经验:把一切可以转移到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下空间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1.3.2 节约城市能源和水资源 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热稳定性和封闭性,可用来贮热贮冷,贮藏水资源、电能和工厂精密生产。 1.3.3 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地下停车库容量大,用地少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建筑杂密,绿地减少(3)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抵御战争空袭,地震,风暴,火灾。地下救灾物资(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二.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2.1 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量研究 2.2.1 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 2.2.2 国内研究成果和实践 2.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后发优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3.1.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 根本作用: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核心任务: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主要任务: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下与地上、地下与地下的建设活动,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基本任务: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3.1.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逆,一次到位,长远考虑,留有余 地 (2)地上地下相互协调的原则:地下和地上空间形成整体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落到实处,切合实际 (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原则: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相结合 3.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地下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步骤如下: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开发利用的现状,勘查地质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 (2)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 (4)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 (5)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老城区以解决城市问题为主, 新城区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为主。 3.2.2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特点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系统性的工作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广州市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目录 一、珠江新城的概况 (4) 1、珠江新城的定位 (4) 2、珠江新城的分区 (4) 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5) 三、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设构想和地下缆车构想 (6) 1、城市中轴线构想 (6) 2、地下缆车构想 (7) 四、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五、珠江新城地下交通规划 (8) 1、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8) 2、地铁规划 (8) 3、过境交通规划 (9) 4、内部车行系统规划 (9) 5、地下快速交通干线APM 线规划 (10) 6、地下步行系统规划 (11) 7、地下公路交通规划 (11) 8、地下停车系统规划 (12) 9、地下公交及旅游大巴系统规划 (13) 10、地下空间静态交通规划 (14) 六、地下商业街规划 (14)

七、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6) 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16) 2、地下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16) 3、共同沟 (17) 4、共同沟投资与运营管理规划 (18) 5、地下雨水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 (19) 6、地下变电站 (20) 八、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20) 1、地下防空系统规划 (20) 2、地下防灾系统规划 (21) 九、地下空间综合体规划 (22) 1、地下综合体建设意义 (22) 2、地下综合体功能组织形式 (23) 3、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分层功能规划 (24) 4、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24) 5、地下综合体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图 (25) 十、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新技术研究及运用 (25)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

渝规发〔2008〕22号 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发布《重庆市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处室、分局,局属各事业单位,各区县建委(规划局),各规划设计单位: 《重庆市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试行)》已经审查通过,现予以发布,请参照执行,并请将执行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市局总规处。

(注:本导则已同时在局内网和外网上发布,请自行下载。) 特此通知 附件1:《重庆市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试行)》 二OO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城乡规划规划导则通知 重庆市规划局办公室 2008年1月31日印发 (共印100份)

重庆市城乡规划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 (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事业“十一五”规划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重庆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编制组分别与重庆市公安消防局、重庆市轨道公司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并收集到相关的基础资料。通过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照借鉴了日本、香港、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类技术标准,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各有关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院所等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地下空间利用的一般规定;3、地下街; 4、地下交通设施; 5、地下管线综合管沟; 6、人防平战结合工程; 7、地下空间防灾; 8、地下空间的环境建设; 9、地下空间的地面附属设施;10、名词解释。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8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正文中用黑体字注明了本导则中涉及相关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款内容。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单位地址:渝北区新牌坊新南路9号;邮编:401147),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罗江帆、蒋航、于林金、谢宗阳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 发文单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文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 发布日期:2013-12-27 生效日期:2014-4-1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3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12月27日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 (2013年12月27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和建设的管理,保障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空间。 第四条地下空间开发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安全环保、公共利益优先、地下与地上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协调职责,负责规划和用地管理。 市和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开发的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协调工作。

市和区、县民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和地下空间开发兼顾民防需要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权籍管理和交易管理。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下空间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开展地下空间调查,调查涉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民防、房屋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分工,履行对地下空间开发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二章地下空间规划 第八条本市地下空间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 本市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应当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民防工程、应急防灾设施,并兼顾城市运行最优化的需要。 第九条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总体布局、重点建设范围、竖向分层划分、不同层次的宜建项目、同一层次不同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开发步骤、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中心城分区规划、郊区区县总体规划、新城总体规划、新市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地下空间规划内容,地下空间规划内容应当符合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第十条编制涉及地下空间安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地下交通设施之间、地下交通设施与相邻地下公共活动场所之间互连互通的要求。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应当对地下空间开发范围、开发深度、建筑量控制要求、使用性质、出入口位置和连通方式等作出具体规定。其他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参照重点地区对地下空间的规划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第十一条涉及地下空间安排的各类专项规划,由市有关专业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经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制组 二零零七年三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08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08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定稿版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着名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也已编制完成并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相随,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8年底的30.4%。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65%。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设的急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我国城市发展沿用“摊煎饼”式的粗放经营模式,表现在城市范围无限制地外延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大部分城市占地成倍增长,图1.1位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热岛分布图。根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060个左右,7亿-10亿人将在城市中居住生活。

据统计,1986年至1996年,全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3万亩。这比韩国耕地总和还多。平均每年占地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耕地,这是已经考虑了开发复垦耕地7 366万亩增减相抵后的结果,实际上开发复垦增的新耕地质量较低,3亩以上才能弥补原l亩耕地的损失这一现象到如今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8.257 4亿亩,加上复耕补充的耕地,仍净减少29万亩。由于城市一般位于自然条件较好区域,所以耕地减少中优质耕地损失十分惊人。如1991年至1995年,全国水田减1004万亩。按照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分析,以目前人均城市用地100m2的水平计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发展将再占地1亿多亩,按人口平均,中国是耕地资源小国,人均仅有1.44亩,仅及世界人均值4.65亩的31%,图1.2为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城市绿地比较。图1.3为北京市1993年与2001年用地比较。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城市的实质1)坡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2)城市是一定区城的中心3)城市是人数明的摇篮和砚库4)城市是一种桂会的活动方式 2. 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3.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4. 城市的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5. 城市化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时期中,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逐渐增多,而同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现象,又称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同时是种经济发展过程,是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业到现代产业之间的转换,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日比例日益增大;(2)城市数目日益增加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 6. 城市化过程有两特征1)城市人口的增加(绝对数量,相对数量)2)城市数且的增加(绝对数量,城市密度) 7.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指标1.)以城市人占地域总人口的比例(相对数量)2)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基本实现现代化3)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高度城市化

8.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为第一阶段,英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年是第二阶段,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人口总数从4000万增加到亿,城市化水平达到% 3. 1950一1990年为第三阶段,全世界基本实现 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水平由1950年的%上升到1990年的50% 9.<<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将新中国的城市化大致分为6个阶段,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 )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2)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3)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4)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5)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 1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历史短、.速度快.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纳为三种模式: 1)控制型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如中国、南非和伊朗.(2)过度城市化.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3)城乡高迁移率和低城市化攀并存的城市化,如印度 11. 所谓城市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如街道、广场、绿地等)和封闭空间(即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是一种封闭的建筑空间. 12. 城市地面空间分布早期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以宗祠、宫室、广场、市场等为中心..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以社会活动中心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中世纪初期,西方城市都以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