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30卷第6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 130No 162008年6月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J un 12008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15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魏建良1,朱庆华2

(11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1南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江苏南京210093)

收稿日期:2008201212

作者简介:魏建良(1980-),男,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朱庆华(1963-),男,南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 要:当前,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服务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当前服务科学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内容涉及服务科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并且讨论了服务科学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关键词:服务科学;服务系统;研究范畴;研究方法;挑战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8)0620015207

一、服务科学的兴起

11服务科学概念的提出。服务科学概念的提出是与美国IBM 公司密切相关的。由IBM 公司阿尔马登(Almaden )研究中心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组成的联合专家小组,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服务科学(service science )的概念。后来,在2004年5月由IBM 公司主办的名为“The Architect ure of On 2Demand Business ”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将服务科学界定为商务与技术的结合和培育创新的新途径。2004年12月,IBM 公司首席执行官Samuel Palmisano 在一份题名为《创新美国》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服务科学的概念,并且认为,服务科学是一种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提供服务的创新。该报告的发布,使得服务科学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1]2005年7月,IBM 公司结合服务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把服务科学正式更名为“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services sciences man 2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SM E ),认为SSM E 是服务科学、服务管理(service management )和服务工程(service engineering )三者的结合。

21服务科学的内涵。尽管很多机构和学者都对SSM E 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但是SSM E 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现有的服务科学定义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整合型定义。这类定义强调SSM E 的学科整合性。例如,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认为,服务科学是一个试图对已有的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工程学、管理科学、商业战略、社会和认知科学以及法学进行整合研究的新兴跨学科领域。[2]IBM 公司全球研究中心负责人Paul Horn 把SSM E 定义为旨在改善服务的科学、工程和管理的跨学科应用。[3]类似的定义还有:SSM E 是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三者的结合(X 1F 1Xu 等,2006:115~119)。其中,服务科学是指开发适当的服务模型来对服务行为、能力、过程、咨询人员和客户进行正式的描述,特别是对他(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服务管理包括为客户设计合适的

16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30卷第6期)

第二类是效用型定义。这类定义强调SSM E 对服务的创新、优化作用。典型的有:SSM E 是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关注基础科学、模型、理论及其应用来推动服务过程中创新、竞争和质量等问题的解决;[2]SSM E 有助于推动系统创新的开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它通过有效地预测服务生产效率、质量、绩效,开发并重复利用知识来不断优化服务。

[3] 第三类是系统型定义。这类定义认为,服务系统是SSM E 的主要研究对象。例如,SSM E 是一种对服务系统进行重点研究的学科,通过综合社会科学、商业管理和工程技术等学科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4]SSM E 是一种研究、设计和实施服务系统的跨学科方法,这种服务系统通过对人员、技术的特定安排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复杂系统(Wikipedia ,2007),是由人员、技术、内外部其他服务系统以及信息

(如语言、过程、标准等)共享所组成的价值创造体。

[5] 由上可见,内涵进行了不同的表述,但这三类定义在本质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等)的方法来研究服务或服务系统,以推动服务创新,为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创造价值这一内容。

二 在探讨SSM E 研究范畴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学者们对产生原因的不同看法。部分学者和包括IBM 公司在内的机构认为,是对服务创新的关注导致了SSM E 的问世;[2]另有学者(如P 1Pasini 等,2008:123~128)认为,SSM E 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务管理发展、演化的结果(参见图图1 服务研究的演变1);还有学者认为,SSM E 标志着组织文化的转

变(H 1Demirkan ,2008:257~262)。这些不同

的观点基本反映了SSM E 的研究现状:不同知

识背景的研究者往往从自身的视角来理解和研

究SSM E 。这一点在服务科学、服务工程和服

务管理三个模块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服务科学

探讨服务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服务工程强

调对服务系统的建模、模拟、分析和评估,而服务管理则从社会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服务问题。毫无疑问,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整合性才是SSM E 研究的主要特征,即将科学、工程和管理整合成一个整体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把服务系统作为SSM E 的研究重点。以下,我们根据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特别是人、技术、内外部系统和共享信息等因素来探讨SSM E 的研究范畴。

11人。人是服务系统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并且普遍存在于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对服务系统中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人才研究,主要探讨服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大学如何培养服务科学适用人才等问题,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ICT (信息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经济、心理等学科的知

识。[3](2)客户研究,内容包括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理解客户和面向客户的营销模型、实施面向客户的员工管理[6]、实现商业利益与顾客体验之间的平衡[7]、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建立客户

关系等[2]。(3)互动研究,包括对服务互动本质的分析、不同互动情境之间的比较研究等。[8]实际上,服

务本身就是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的一种互动(S 1E 1Samp son 等,2006:329~343),因此,互动研究也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21技术。运用IC T 、工程、数学等方法来推动服务创新,并提高服务产出率和透明度,是发展SSM E 的主要目的。因此,技术应用分析自然就成了SSM E 的研究重点之一,并且贯穿整个服务过程。这方面的典型研究主题包括:(1)服务战略。通过IC T 、经济学研究与商业战略的结合来改善业务结构,

并通过构建数量模型来定量预测或解释服务经营战略。[3](2)服务设计及其优化。[2,7]通过服务试验、计

算机模拟或其他方式来实现对服务的提前体验,克服服务同步性特征固有的弊端,[9]开发适用的服务计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17

 算模型[2]。(3)服务效率。不但采用数学方法来测度服务生产率,而且还分析提高服务效率所需的技术,包括现有技术利用和新技术开发等内容。[9](4)服务定价。通过研究定价方法来开发动态定价模型,并把市场、用户、竞争对手和个人体验等量化数据的相关变化纳入模型。[9](5)服务交付。分析技术(如自助服务系统)对服务交付的影响[2],研究服务交付优化等问题[7]。(6)服务质量。内容包括服务质量的测定和维持、资源外包的评定标准等。[7](7)服务隐私和安全保证。[3,7]这方面的研究旨在解决服务过程中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的安全与信任问题。

31内部和外部系统。这里,内部系统是指服务系统中连接人、技术与共享信息的系统,而外部系统则是指与整个服务系统价值主张(value p ropo sition )相关的系统(Wikipedia ,2007)。可见,这两部分的

、自、,[5]这些信息不仅是构成服务系统运行框架的基本要素,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服务系统的运行效率。具体而言,在语言方面,重点在于开发便于工程、社会、人文等学科间沟通的共同语言,方便和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之间的交流(M 1A 1Wangemann ,2006);在过程方面,要加强对服务商业模式的研究,[2]促使服务系统的各个主体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度量方面,主要是对服务标准的公式化(指符号化)与普及,包括商业模式、标准引入的最优途径等内容;[3]在价格方面,主要是形成单一服务部件的认同价格,进而为整体服务确立价格认同;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主要涉及服务的社会问题,由于服务具有多方共同创造价值的特点,因此,就需要社区和社会进行有效的组织,在保持适当隐私和个性化的前提下,对相关机构、信誉、规范、政策和环境进行共享。[8]

51服务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服务创新。创新可谓是创造和获得价值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当前,美国经济已开始由信息经济向创新经济演进(H 1Paul ,2005)。实际上,实现创新也是SSM E 的目的所在。由于服务创新能有效提高服务产出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系统的增长和回报率(J 1Spohrer 等,2005:20),因而对于SSM E 而言至关重要。

于是,如何实现服务创新,便成为SSM E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O ECD 看来,服务是基于知识图2 SSME 或服务创新产生于学科交叉

的,并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服务创新较少来源于传

统的研究与开发,而更多产生于从外部和合作中获得的知识;

服务创新依赖于技能水平和文化程度高的员工;企业家是服

务创新的关键(O ECD ,2006:31~60)。可见,知识和人才是

实现服务创新的最重要因素;进一步地,知识积累和教育也是

实现服务创新的两个必要条件。[2]

这里的知识是指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已有和待研究

的知识。I BM 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服务创新具有内在多学科

性,学科间知识的结合与碰撞有利于推动服务创新。具体而

言,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推动了技术创新,社会科学知识推动

了社会组织创新,经营管理知识推动了业务创新,而经济与市

18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30卷第6期)场全球化知识则推动了需求创新。以上四方面知识的结合部,就是SSME 的研究范畴,也是服务创新的来源(参见图2)。而这里的教育则包括对服务从业人员和SSME 研究人员的培养。在服务从业人员培养方面,大学必须积极与产业界进行合作,通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配备多学科不同背景的师资力量来培养面向实践的SSME 专业人才;在服务研究人员培养方面,则要大力推进服务科学工作者(service scientist )的培养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面向服务创新的教育,二是资助SSME 的基础研究,三是在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服务科学研究岗位(J 1Spohrer 等,2006)。

三、服务科学的研究方法

(goods 2dominant logic )。

由于服务主导观念是围绕服务展开的,而不是将服务作为产品的附属品,其重心当然也就不同。例如,服务主导观念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通过知识、技能来使静态的资源动态化,强调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对话以及前者向后者提出价值主张,重视与消费者一起构建价值创造网络和开展合作营销活动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服务主导观念下的服务研究,必须不同于产品主导观念下的工业化服务研究。因此,在研究以服务系统为分析对象的SSM E 时,必须树立服务主导观念,通过把消费者、服务员工、知识等因素纳入研究范畴,围绕共同创造与分享价值这个核心,对服务提供商、消费者、服务本身和产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1整合性研究方法。服务研究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早在SSM E 出现之前,服务营销、服务运

作、服务管理等,就已经是不少商学院固定的研究课题。[10]近年来,服务研究更是扩展到了工程和计算

机学院,随之出现的是服务工程学(J 1M 1Tien ,2003:13~38)、服务模拟[11]、服务计算、服务导向型建构(SOA )等新的研究方向。但是,无论是服务营销、服务管理,还是服务工程、服务计算,都只能从某一具体学科的角度对服务进行诠释,都无法对服务和服务系统进行全面的阐释。显然,由于服务系统涉及的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SSM E 必须采用跨学科或超学科的研究方法(M 1Maula ,2006)。图3 已有学科对SSME 研究方法的支撑 SSM E 整合研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SSM E 概念的首次提出:SSM E 是服务科学、工程和管理的整合。后来,有学者对这种整合思想进行了扩展和深化,这一方面表现

为对方法结构的补充。例如,鉴于工程化和计算机科学研究报告或论

文在SSM E 研讨会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Rust 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

方法也应该是SSM E 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涉及服务系统中

的人的时候)的观点。[12]Larson 则在Rust 构建的框架下,综合从工程

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方面,对特定服务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

试图把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的元素纳入工程学模型。还有学者认为,

应该把艺术元素引入服务研究体系,将艺术作为排在服务科学、管理

科学和工程学之后的第四重要元素(R 1Epwort h ,2007)。另一方面,整

服务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异同

合思想在SSM E研究领域的深化和扩展,还表现为对方法的具体化,把科学、工程、管理等领域深入细

化到其中的特定方法,[

阵,从而为探讨不同学科方法在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SSM E的研究方法简单地理解为多学科方法,而应该理解为把多学科

知识应用于统一的研究框架并对服务系统进行整合分析的方法。而且,SSM E的研究也不能停留在利

用现有方法的水平上,而应该在新的研究思路下不断探索新方法。

31对新方法的探索。尽管有不少学者认为,现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已经能够支撑SSM E研究,但

是,我们觉得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必定有其新的变量和环境,因而需要相应的研究方法。就目前的情况而

言,SSM E还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它现在运用的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已有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以工程学为主的SOA研究模型[13],客户行为数量模型[6],服务价格模型(B1Diet rich,2006),自助服

务、服务产出与服务质量模型[14],组件化模型[15]等,以及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服务经济学分析、

服务生命周期分析、服务创新管理、服务对象与员工心理分析等(M1J1Realff等,2006;J1Spohrer,2007;

R1B1Chase,2008)。

当然,新的学科方法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继承、扩展、创新的演化过程。当前,

SSM E的研究方法正处在继承与扩展的中间阶段,即运用已有学科方法来研究服务系统,并针对服务系

统的特点逐步加以扩展。这方面较为典型的研究方法,如服务动态演变法、多主体(multi2agent)仿真

法[14]、运用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来构建服务系统模型的方法[15]、服务售前体验三维仿真法[11]等,都是

从学科整合的角度来研究有关服务系统的问题的。

也有个别学者对SSM E研究的方法创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Flor针对“服务是过程,而

不是产出”的命题,建议建立便于执行的过程理论(process t heory)来取代传统的变量理论(variable

t heory),以避免现有变量理论的“处理黑箱”问题,并且认为应该运用过程理论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建立

更加明确的关系(N1V1Flor,2008:61~68)。Spohrer则从数量角度来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建立SSM E

研究的标准术语、指标和标杆,为服务组配(用标准化服务“部件”来匹配组成服务整体)、服务产出率和

透明度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是SSM E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总体而言,目前SSM E研究中的

创新性方法还较为鲜见。由于缺乏核心研究方法,无法对服务系统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构建

自己的核心研究方法体系,也是SSM E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服务科学面临的挑战

虽然SSM E在短短几年里就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

科,SSM E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体现在研究方法上,而且还包括SSM E的定义、目的、人

才、合作和资助等方面。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挑战,将是SSM E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11服务科学本身缺乏明晰的定义。首先,缺乏定义与分类是SSME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16]具

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科学”的理解。在现有文献中,对SSME中的“科学”存在多种理解,包括

面向问题、面向解决方案、面向团队,以及跨学科、合作、多方法等的理解。对“科学”一词不同的理解导致

了SSME在方法上的不同侧重点。二是对“服务”的理解。目前,对服务的理解包括部门、行业、转移、主题

选择、服务管理等多种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服务”,就会导致对SSME的不同理解。如从部

门视角出发,就会把SSME理解为服务部门科学。而如今,服务部门在经济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因此,可

以把所有或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归入SSME,这样就会导致SSME缺乏研究重点和学科边界。

缺乏清晰定义的后果,必然是SSM E目标模糊,而不同的目标会对应不同的主体。以日本为例,通

产省(M ETI)和文部省(M EXT)对SSM E的目标认识不一,导致它们在认定SSM E主体方面出现分歧: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19

20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30卷第6期)

通产省认为SSM E 的主体是服务产业,而文部省则认为是科技产业。[17]因此,目前日本通产省资助商学

院,而文部省则资助科学工程学院。这种状况有可能导致SSM E 难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21学科泛化,人才不足。传统生产领域的产品价格和质量差异越来越小,企业纷纷借助于服务来增加价值,并越来越重视服务差异化。有学者甚至认为,所有的企业都是服务企业。在这种大背景下,服务似乎无处不在,而且人人都在从事服务工作。但是,SSM E 作为一个学科,如果人人都在从事的话,也就等于没人从事。可以这么说,目前,虽然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与SSM E 有关,但几乎还没有把SSM E 作为自己的专业来对待的学者。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学术界对SSM E 所持的消极态度(G 1Righini ,2008:19~24)。

SSM E 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SSM E 研究缺乏领军人物的现状,[17]再加上跨学科研究固有的难度,都导致优秀人才不敢轻易进入这个新兴领域,目前就连大学也还没有为SSM E 教研设立固定的职

位。[16]目前的学科设置状况使得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重点,而缺乏对SSM E 的专门关注。现行高校资源配置机制,也不利于新学科的发展。此外,对于SSM E 来说,现在还缺乏专门的学术期刊与有影响

力的定期国际会议,因而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发表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

[18] 3

1跨学科团队合作研究困难重重。服务创新的多学科性要求商业、技术和社会组织三方面的参与和合作[4],因此,SSM E 研究,特别是服务创新研究就更需要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充分、密切的合作。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从制度上来支持SSM E 研究或服务创新研究;[18]高校在院系设置、人员配备上严格区分学科,而在研究课题立项方面基本上仍然遵循原有学科分类体系:这些都不利于不同学科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开展跨学科团队合作的另一个障碍就是文化差异。可以说,文化障碍是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最大障碍之一(R 1Furuta 等,2006),这不仅表现在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合作上,而且也体现在学术界内部。产业界重点关注的是成本与收益,而学术界则更加重视研究成果、职业生涯发展与学术独立性。在学术界内部,商学院尽管也关注投资回报,但更重视在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而工程学院则把重点放在

如何获得政府和私人基金的资助上,却把发表论文放在了次要的位置。[2]不同行为主体的侧重点各不相

同,从而导致跨学科团队合作困难重重。此外,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专业术语,即使同一专业术语在不同学科的含义也可能不尽相同,这也给跨学科团队合作和交流设置了障碍。

41缺乏基金资助。目前,对学术研究的资助基本上以学科为取向,较难获得跨学科资助。在美国,很多基金仍然倾向于资助技术创新和硬科学项目,[2]即以与传统产业相关的研究项目为主要资助对象。目前,SSM E 或服务创新研究缺乏制度性的基金资助,[18]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还没有为SSM E 研究专门立项,从而导致了SSM E 研究项目的国家资助较少、主要资助仍来自于产业界的现状。实际上,SSM E 领域的一些重大服务研究项目,一般都需要5~10年的资助才能获得重大进展(J 1Siegel 等,2008:3~10)。这些研究项目一旦获得成功,它们的成果将会产生很大的共享效应。但是,目前只有少数企业愿意长期资助这种具有公共品性质的研究项目,因此,政府必须对它们进行长期、稳定的资助。 51过分重视技术与工程的作用。应该说,SSM E 研究不能只强调服务生产率和效率,同时还要注重顾客满意度。目前,参加SSM E 研讨会的学者或研究机构代表几乎清一色都具有工程、技术或硬科

学的背景,具有社会科学背景的与会者寥寥无几。[12]虽然ICT 对于SSM E 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显

然是过分强调了ICT 的作用,甚至出现了把SSM E 理解为ICT 的情况。[18]在2005年日本举行的一次

服务科学研讨会上,一名科技期刊的主编甚至认为,SSM E 只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有些人只是出于某种目的,才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贴上新的标签。因此,只注重技术,素的倾向,有可能导致服务科学的发展面临类似于IC T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率悖论五、结 语

SSM E 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一方面,服务实践有助于理论归纳和总结;另一方

面,SSM E理论的发展能够指导服务实践,并推动服务创新和提高服务效率。在当今基于服务与创新的

全球经济中,SSM E的发展对于各国创立和保持竞争优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尽管从

SSM E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还不到五年,但却已引起了很多国家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相关

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文的作者利用在美国学习的机会,向国内学者介绍有关SSM E的主要

研究成果。其实,国内也有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梁

战平,2005;傅强等,2005;何晓鹏,2006),但还没人对这个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总体

而言,目前SSM E的理论框架还很不充实,亟待丰富和系统化,而SSM E的发展还需要学术界、企业界

和政府的长期通力合作。本文作者希望通过抛砖引玉,唤起更多学者参与SSM E理论研究的兴趣,并

早日看到优秀的研究成果问世。

主要参考文献:

[1]The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Innovate America[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5535968.html,/nde/sources/NII_Final_Report.

pdf,2004-07-23:8-9.

[2]Bit ner,M J,et al.Services science journey:Foundations,progress,challenges[A].in Hefley,B,and Murphy,W(Eds.).Service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 he21st century[C].Springer US:Springer,2008:227-234.

[3]Abe,T.What is service science?[R].The Fujit su Research Instit ute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2005:17.

[4]Spohrer,J,and Riecken,D.Services science[J].Communications of t he ACM,2006,49(7):31-32.

[5]Spohrer,J,et al.Steps toward a science of service systems[J].IEEE Computer Society,2007,(1):71-77.

[6]Takagi,H.Research and education of SSME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A].in Hefley,B,and Murphy,W(Eds.).Service science,man2

agement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 he21st century[C].Springer US:Springer,2008:347-354.

[7]Roberta,S R,and Christopher,W.Bringing service sciences into t he curriculum[A].in Hefley,B,and Murphy,W(Eds.).Service sci2

ence,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 he21st century[C].Springer US:Springer,2008:137-140.

[8]Xu,Z W,Li,W,and Liu,X W.What is“service”in service science?-A computer science perspective[R].2006Asia Pacific Symposi2

um on Service Science,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Beijing,China,November,2006:5-9.

[9]Hidaka,K.Trends in services sciences in J apan and abroad[J].Quarterly Review,2006,19(4):39-41.

[10]Bitner,M J,and Brown,S W.The evolution and discovery of services science in business schools[J].Communications of t he ACM,

2006,49(7):73-78.

[11]Husen,C V,et al.A laboratory for simulating and testing new service concept s[R].16t h Annual Frontiers in Service Conference,San

Francisco,US,October,2007.

[12]T R Rust.SSME—Let’s not forget about customers and revenue[A].in Hefley,B,and Murphy,W(Eds.).Service science,manage2

ment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 he21st century[C].Springer US:Springer,2008:31-34.

[13]Radding,A.How IBM is applying science[J].Consulting Magazine,2006,(3):10-19.

[14]IBM.IBM systems journal[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5535968.html,/journal/sj47-1.ht ml,2008-01-01.

[15]IBM.200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cience[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5535968.html,/jct09002c/university/scholars/skills/

ssme/ICSScall.pdf,2007-12-01.

[16]Paulson,L D.Services science:A new field for today’s economy[J].IEEE Computer Society,2006,39(8):18-21.

[17]Kurokawa,T.Service science-A J apanese perspective:Pitfalls and opportunities[A].in Hefley,B,and Murphy,W(Eds.).Service

science,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 he21st century[C].Springer US:Springer,2008:355-362.

[18]Chesbrough,H.Services science:An open innovation perspective on studying innovation in services[EB/OL].http://www.sbs.o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5535968.html,/faculty/Sako Mari/gcs.ht m,2006-03-18.

(责任编辑:谷 化)

 

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21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与突围

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与突围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公共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人们对于公共管理问题越来越关注。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针对公共管理困境,探讨了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出路和突围。 关键词:公共管理;困境;突围 自建国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能够走出困境,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公共管理新思维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非西方学术界的“政府再造”、“摒弃官僚制”等改革政府机构的激动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和管理观念。目前,公共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成为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众矢之地,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经济陷于滞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都开始反思其公共管理模式,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在这场运动中,“摒弃官僚制”成为一个最响亮的口号。无论是英国撒切尔时期所提出的以市场为取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还是美国里根时期具有强烈的“新泰勒主义”倾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公共管理改革的重点都着眼于官僚制本身,而其后历届政府在公共管理改革思维模式上,基本上都延续了同样的观点。这些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更新了公共管理的传统观念,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注入了新的理解和阐释。 二、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现实困境 1.治理主体结构需要不断完善,治理手段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行政生态环境符合我国经

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王佳元2003-02-27 摘要: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开放程度不断加快,但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低,结构有待优化,竞争力较弱,人才缺乏。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需要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健全完善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加快人才培养。 关键 词: 服务贸易,服务业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1、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领域逐步扩大,其中对外工程承包、旅游、对外运输等部门发展迅速,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增长较快,有些专项服务如卫星发射、医疗服务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已经形成国际旅游、银行、保险、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贸易等诸

多项目的服务贸易体系。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在80-90年代,尽管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但由于此时中国货物贸易以22%的年增长率增长,所以在此期间,服务贸易总额占货物贸易总额之比一直徘徊在8%左右,但1992年以后,服务贸易总额年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比不断上升,1997年达到16.79%。1998年以后,由于服务贸易增速趋缓,其占货物贸易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1年时降为 13.22%。 2、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增长速度高于同期世界平均 水平。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较之其他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服务贸易的增长既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我国服务贸易在1982年的贸易总额为55.39亿美元,仅占当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8050亿美元的0.6%,而在1982-1991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更为迅猛,1991-1995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38%、69.99%、23.30%、41.93%、34.93%,远远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

新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含义 开始于30年代的政府职能和职能的扩张,长期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加上石油危机的,进入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1](p46) 为此,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很快兴起了被称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它起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很快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和家。 [2](序p4)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实践和理论,从实践上讲,他是一组政府针对现实的政府行为和政府管理的新理念、新和新模式。旨在克服政府面临的危机、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合法性。从理论上讲,他是基于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考量,对行政(administration)与管理(management)概念的再认识,对公共部门的抨击的回应,对经济理论的变革、对私营部门变革和技术变革的再审视,[3](pp1-23)以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调整和政府自身管理手段、过程、模式的重塑为主线,以解决新政府管理社会和管理自身事务问题为宗旨,以经济、效率和效能为基本价值的管理理论和心智的努力。 对于“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有不同的论述。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种是OECD组织的认识,认为新公共管理就是增强和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的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公共组织的生产绩效,目的是提高人员、发展、合格人才的招聘以及绩效奖励等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二是:“充分利用私营部门”。[4](p11)胡德(Hood)则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待“新公共管理”,包括七个方面: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的标准和测量;格外重视产出和控制;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强调资源利用更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5](pp4-5)欧文.休斯(Owen.E.Hughes)从一般管理的框架入手得出了新公共管理的综合性的框架。认为“新公共管理”的包括战略、管理的内部要素、管理的外部构成要素三个部分。[3](pp64-66) 对于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定位,学术界存在两大基本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

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会计工作面临 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除反映和监督外,还担负起了参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任务,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为企业谋求更大经济效益。长期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因此,加强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机遇、挑战、建议、一、会计的内涵及特点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是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一)会计的一般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二、会计工作的现状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以促进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一)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不认真履行会计工作原则,私自更改会计数据,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导致企业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样,不法人员就可以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一些不法人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各大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在人口众多,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宠杂的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科学规范的模式,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虽然其社会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但对发展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仍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我们既不应完全排斥,也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应科学地借鉴其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走一条发展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之路。 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1.1社区卫生服务的框架与内容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立机构为主,首先是多数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二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卫生机构功能的拓展;三是一些政府的二、三级医院业务的延伸。各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常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目前界定为: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

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但实际上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提供的服务只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他功能的开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1.2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与筹资尚未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体系,有的地区虽然制订了当地的区域卫生规划,但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是条块分割,隶属关系不一,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其供方筹资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地方财政投入或社会力量投入;二是有偿卫生服务收费;三是药品差价收入。服务需方的筹资主要有2个渠道;一是享受公费医疗、老保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部分;二是个人付费。 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投入机制,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数量不足,随意性大。此外,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0094亿人,覆盖率仅为7.2%(1),而且,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没有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筹资能力十分有限。 1.3社区卫生服务的规模与政策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生与庞大的人口的数量相比还远远不够。没有建立起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具有约束力的双向转诊制度。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缺乏行政、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有效强制管理手段。

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如果能够成功的一直进行下去,那么对于中国或是周边的国家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收获。但一直以来挑战与机遇都是并行的。 每一个人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离成功又会近一点的,但是对于这座大山它是羡慕的,嫉妒的,内心里还甚至有一种隐秘的恨。而我们中国现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就是这样,周边的一些邻国既想靠着大树好乘凉,但是又害怕将来处处受制于人,于是他们在为自身谋利益的时候又是在想着怎么拖累我们。并且在这条经济带上,我们与该路上的一些国家的主导权是有一定的矛盾的,这些关系都是要注意去处理。沿线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现在需要我们,他们会紧紧靠拢过来,但是当他们吃饱后,就是农夫养蛇的故事。 一些大国的掣肘也是我们这条路上的障碍。美国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中国在影响力,号召力上一枝独秀吗?所以注定他都会成为我们这条路上的绊脚石,而美国大哥后面的小弟们,肯定也会时不时经常出来闹闹。 在安全上,随着美国及北约撤离阿富汗,阿现任政府瓦解,塔利

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将威胁“一带”沿线的稳定。 我们中国要想让一带一路走得更远,就不要大包大揽的所有活,笼络人心固然重要,但是喂一款肉打一棒子凉一凉,恩威并重,稳中求进,该强硬时就狠一把。有一些狼是永远喂不饱的,我们要知道。面对大国的掣肘,联合俄国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个民族更是一只狮子,我们只在利益上做朋友,在立场上不要讲友情。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但这个朋友只有在它是敌人的敌人时。在面对不安定的因素时,一定要和区域的国家在反恐制度战略上协调好,共同打击,量力而为。 解决好这些矛盾,在挑战中加强我们自身的实力,中国必然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当前行政管理面临的十大挑战(胡象明)

当前行政管理面临的十大挑战 胡象明 ○ 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 ○ 怎样看待行政管理中的经验行政? ○ 办事拖沓、“低效行政”的“顽疾”如何根治? ○ “管理管理,就是官来管你”吗? ○“人治行政”是如何形成的? ○“轻责行政”有哪些特征? 目前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正处于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过程之中。传统行政的一些固有特征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正如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 必然要受到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正面临十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对“物本行政”的挑战。“物本行政”是中国传统行政管理的特征之一。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人还是物?或者说应以什么为本?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这是行政管理实践的出发点,也是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在中国的行政文化中,往往更多地强调“物本”,即以物质财富为本位,体现在: 一是在政府行为的目的问题上,把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政府行为的最终目的,而没有看到物质财富创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在政府职能问题上,过分强调政府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职能而忽视政府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职能。曾经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由于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政府在充分发挥经济职能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对其它职能重视不够,尤其是对社会管理职能重视不够。 三是在政府绩效评价问题上,过分强调政府在促进物质财富增长方面的绩效而忽视政府在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绩效。过去一段时间,经济指标成为评价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但问题不在这里,而在有些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把经济指标当成了唯一指标,而经济指标也是不全面的,换成了单纯的GDP指标,有关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的其它指标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这种“重物轻人”的行政管理与全球化时代各国正在走向趋同的“以人为本”的行政伦理是不相吻合的,因而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对“全能行政”的挑战。中国传统行政管理的特征之二是“全能行政”。所谓“全能行政”,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就是认为政府是一种“全能”政府,即有能力全面地对社会和个人行使权力并负有全面责任的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对社会和个人事务什么都会管、都应该管,也能管好。从实质上而言,这种“全能行政”是一种“无限行政”,无限行政使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这就出现了所谓行政权力资源配置过剩的问题。 而且,“全能行政”从假设政府具有无限的管理能力出发,致使政府的行政权力无限制地深入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作为公共权力的行政权力侵犯私人权利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常常会发生行政权力侵犯私人权利的事例。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挑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的阶段,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社会行为方式等方面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特别是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在社会上某些人心中滋生蔓延,崇尚“等价交换,按照市场法则做人”,人格商品化扭曲,重金钱、轻道德修养,人生追求庸俗化,跟着个人欲望和流行时尚走。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淡化,自私自利和享乐思想蔓延,自我观念增强,纪律观、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意识弱化,这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首先,高校收费和分配制度改革使学生和学校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和无条件地接受学校的教育服务,而对学校、专业、师资、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和更高的要求。为此,学生管理者必须由单纯的重教育和管理,转变为服务、教育和管理三者并重。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连续几年扩招,加上取消对考生的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允许

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工作新局面。 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要遵循教育规律,必须把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主体,以精神提升人,高度重视人的创造性;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学生思想、灵魂、智慧的培育和塑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 适应时代变化要在不断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的同时,从内外两方面做好“功课”。外部环境上,要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作,用国际化、时代化、现代化的视野审视工作。内部环境上,要认真分析总结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变化特点,包括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特点、生活特点、业余爱好、兴趣专长等,确切把握工作对象的特性,并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设计工作,制定措施,落实任务,实现目标。 注重思想引领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尤其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辨析社会现象,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准统一大学生思想、凝聚大学生力量的着力点。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管理科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应对方略 内容摘要:伴随着公民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西方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正在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的首要职责就是迅速发展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执政的合法性,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发达国家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和中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一些严重滞后的挑战以及应对方略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关键词:公共服务以人为本挑战方略社会管理职能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职能在根本目标上始终具有政治性,即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在社会结构松散、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平衡就无法实现。一旦政府对社会管理偏离公共目标,就会丧失其合法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既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但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可及性差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审视中国在未来“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重大任务。如何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妥善化解社会、民族矛盾,顺应世界发达国家把经济重心向服务业转型的大背景、大潮流,探讨进一步加快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一、世界潮流: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已悄然转向服务业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

中国未来面临的五大挑战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十七大报告中列举十六大以来中国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被放在首位。报告称,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从近年来的松花江水污染,到治理淮河,再到太湖蓝藻事件,中国经济发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 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一些地方的污染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党的十七大代表、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说。 今年上半年,全国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表明全国要实现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有着相当难度。 “不计成本的快速发展,违背了正常的发展规律,破坏了生产力,就会遭受高污染等后果惩罚!”十七大代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费云良说:“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只有靠科学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从制度上完善相关宏观调控体系。

魏家福代表说:“‘生态文明’已写入十七大报告,但实现‘生态文明’说着容易做着难,必须下定决心,摈弃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这样我们呼吸的空气才会越来越清新。” 不平衡问题考验经济社会发展 不平衡问题,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短腿”现象。按照十七大报告的提法,在综合国力财力增强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拉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成为未来中国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防范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 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广泛的变化,各种因素牵涉到全球化,渗透力很强,内涵很深刻,影响深远。”十七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 今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并给世界经济增长留下阴影。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说:“防范金融风险对确保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像过去的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都是前车之鉴。” 中国金融业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国际金融发展也出现了新趋势,金融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

当前中国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着三大危机的挑战

当前中国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着三大危机的挑战,即“战争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挑战,如果中国政府和我们的党不能正确意识到这三大危机或者当这三大危机爆发时不能正确应对,那么就有可能像苏联一样亡党亡国的危险。所以,本文就当前中国面临的三大危机的问题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全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 一、战争危机 近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军事围堵呈加强之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还将试图进一步缩紧对中国的包围圈。北约甚至可能采取试探中国兵力的行动,如设计代理人战争;可能鼓动日本以钓鱼岛等问题为借口挑起与中国的武装冲突,也可能怂恿菲律宾挑衅中国。而从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看,不能排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中国军事摊牌的可能性。爆发战争的危险无疑是存在的。北约对我国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世纪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今处于崛起中的国家主要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力量在增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目前还看不出哪个国家可能超越美国或其他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发达资本主义大国之间实力排序不会有大变化。俄罗斯情况比较特殊,现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着距离,也不属于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有可能实现较快的发展,却难以像苏联那样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今天,一个发展中国家群体处于崛起之中。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其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崛起的是中国。还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可能实现较快的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将分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精力。中国自鸦片战争起,倍受列强欺侮,经过了一个世纪的黑暗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今天终于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机。中国正经历着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昂首阔步地前进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霸而不称霸,不会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时那样,实行对外扩张与掠夺政策。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将增强世界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力量,有力推进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的建立。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只是处在崛起进程中,还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意义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弱国,在世界格局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约对我国的威胁是前所未有的。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里,列强有时一国、有时多国侵略蹂躏中国。那时候,列强之间的联合是不稳固的,它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甚至爆发战争。十月革命后,苏联发挥了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伟大历史作用,中国在反帝反殖斗争中获得了苏联的有力支持。而今天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列强”共同围堵的危险局面。西方大国美、英、德、法、意、加等都是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的成员国,日本也与美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在世界格局中,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呈相对衰落之势,但它们在国际格局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具有较大的优势;它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必将全力遏制中国崛起。致力于巩固和加强霸权体系的美国,将会不遗余力地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拥有超强的科技和军事实力,具有全球军事打击能力。受其控制的军事集团北约是美国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国构建和巩固霸权体系的强大工具。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崛起,不可能采取昔日殖民列强的做法,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今天发展中国家不应也不可能走昔日列强崛起的老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否爆发战争不以我们单方意志为转移;如何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探讨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伦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探讨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伦理面临的挑战 及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变革的全新时代,公共管理生态也必然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社会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公共管理对象以及公务事务的性质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对政府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最终给公共管理伦理带来挑战。适应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领域的诸多变革,需要构建与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与伦理关系相适应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原则。 一网络化背景下公共管理生态的变化 网络时代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网络空间中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出现新的社会需求,都带来了政府行政管理环境的改变,最明显和直接的结果是公共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化。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领域的普及与应用,使原有的以权力为中心,以控制为单位的政府组织结构产生分化,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垂直化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模式将向与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扁平化的网络状的组织模式转变。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源于经典理论中的管理幅度理论。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层级方式传播信息的方式,以网状形式进行信息传递方式使管理者信息传播幅度大大扩展,使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以管理幅度理论为基础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也就不

再是最高效的组织结构。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要求政府的管理也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变为以公众为中心。政府不能满足于从管理方便的角度提供公共服务,而是需要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根据公众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模式,无法快速、有效地与公众互动,不能了解公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其不适应性越来越突显。与此同时,互联网对突破原有的管理幅度,采取点对点的方式,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创造了技术条件。如此,网络时代必将对现有的金字塔式的层级制组织结构进行重造,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减少管理层级,组织机构扁平化。 扁平化组织减少了管理层级,各个部门的管理幅度也随之扩大,保障了组织内部信息的通畅,提高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和工作效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增加了管理跨度,上级领导能够直接与下属进行联系并实现有效沟通,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全体成员共享的最佳状态。由于减少了中间管理层,必然带来管理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对于公众而言,由于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公众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流程也大大减少,提高了效率。 二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伦理面临的挑战 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伦理维度、公共管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通过公共管理行为与公共事务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共精神。公共管理伦理包括政府组织伦理(行政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非政府组织,互联网为技术特征的后现代社会在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

医疗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医疗服务工作面临的挑 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疗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医疗服务是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工作,多少年来,广大的医务人员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愧为人民的白衣天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的兴起,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变化,医疗服务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不得不使我们对医疗服务进行重新审视。 ○医疗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过去是以公立医院为主,近年来民营医院悄然崛起,成为我国医疗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医疗服务业逐步开放,资本雄厚、服务周到的“洋医院”已经进入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这些变化,将逐步改变我国国有医院占绝对优势、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医疗行业的竞争局面已经客观形成,国有医院的优势和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医疗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群众的法律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的普及,激发了患者及其家属维护自己权利的要求。一旦患者或者家属认为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对其权利有所损害,就提出异议,引发医疗纠纷。 ○患者的期望值升高 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都会感觉到,如今的医疗服务质量比过去好多了,但仍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这是因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期望值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与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分不开。因为医院增多,患者选择医院的机会增多,医院纷纷打出优质服务的牌子进行竞争,所以患者对优质服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患者需求的波动 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疗服务的数量是密切相关的,当医疗服务的高峰期出现的时候,往往出现排队等候、医疗服务迟缓的情况,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热情下降,体力的透支,精神的疲惫和医疗服务失误的增加都会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而这种患者需求的波动,是医院很难控制的。因此,如何在患者需求的高峰时间也能提供患者满意的服务是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挑战。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患者需求的波动会直接给医务人员带来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现在很多医院的医务人员都处在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在服务的需求会有所波动,而医院很难按照患者的最高峰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医疗服务能力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心态,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便更好地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就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医疗服务技巧不足 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在于迅速了解患者的需求和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医务人员大多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务人员在医学知识方面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哪些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危机和恐慌在世界各地到处蔓延,中国、香港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也难能独善其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物价上涨、股市暴跌、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发展面临困难,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GDP 增速减缓等现象。因此了解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对制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必要的。 中国经济增长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打头,消费跟进,外需不振。 中国经济这次是在强紧缩和强刺激政策作用下,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一个下行和上行的周期性曲线。但V型复苏后仍然面临多重挑战。 挑战一:社会部分领域投资增速下滑 虽然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幅却出现下滑,有些领域下滑幅度很大。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的投资增速有较大增长,但第二产业授资增速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6 月份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增速为31.4%,比 2007 年同期下降 3.3 个百分点,比 2006 年 6 月下降 7.2 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来看,从紧的政策已导致中小企业投资速度下滑,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速度也明显下滑。到 2008 年 6 月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了 11.8 个百分点,个体经营企业投资增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占我国投资规模 20%的房地产业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投资意愿减弱,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也将收紧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 挑战二:消费需求难度加大,证券市场过度调整 2008 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随着经济下滑,就业困难增加,工资性收入难以大幅度增长。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他消费热点替代,200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 2008 年。股市大跌导致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同时也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另外股市下跌还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进一步减弱了人们的投资与消费欲望。 挑战三:中国产能过剩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循环是畅通的,先是高储蓄、高投资,因为储蓄在长时间变量中等于投资,而后高投资引起高产能,在消费跟不上产能增加时,又必然引起高出口,高出口又引起高外汇储备,高外汇储备又导致高货币发行。金融危机之后,这个循环链打断了,现在是:高储蓄-高投资-高产能-低出口-产能过剩。如果长期产能过剩,总有一天会引起生产危机,生产危机要是治理不及时还可能会引起金融危机。 我国产能是由外资和国内企业共同投资形成的,并面向世界市场。像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苹果牌手机等在中国每年生产几亿部,然后再向海外出口。如果有一天外国人不要这些手机了,中国人是消费不了的。再看钢铁,中国钢铁去年生产将近7亿吨,由于出口减少,过剩1.6亿吨。水泥将近16.5亿吨,过剩将近5亿吨,还有418条线在建,产能6.2亿吨。目前,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2%,28%是闲置。 因此,中国产能是明显过剩的,这种过剩既有相对过剩,也有绝对过剩;既有即期过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