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凝血时间长的原因

凝血时间长的原因

凝血时间长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凝血时间长的原因

导语: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一些意外的出现,很多人会有手指出血或者鼻子出血不止的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凝血时间长所导致

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一些意外的出现,很多人会有手指出血或者鼻子出血不止的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凝血时间长所导致的,这样总是让人特别的担心,而且如果不及时进行改善,特别容易导致贫血,这对身体的健康也是特别不利的,下面一起了解下凝血时间长的原因。

凝血时间长的原因

(1)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3)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先天性凝血因子和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两方面.如血友病甲(缺少Ⅷ因子)和血友病乙(缺少Ⅸ因子)均为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大多为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应该做的检查

(1)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2)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导语: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是由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价值长期的服用药物特别的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凝 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是由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价值长期的服用药物特别的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凝血酶时间偏高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掌握好原因就能很好的进行预防,下面一起了解下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男性11~13.7s,女性11-14.3s。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肝功能异常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上面就是对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希望对朋友们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平时在生活中尽量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一)参考值 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 凝血酶原比值:0.82~1.15 (二)临床意义 1.PT延长: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 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 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等。 2.PT缩短: ①先天性因子Ⅴ增多; ②DIC早期(高凝状态); ③口服避孕药、其它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损 伤等均为血栓形成的基础)。 3.口服抗凝药的监护临床上当NI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三少或停止用药。INR>4.5时,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参考值:33.68~40.32秒 (二)临床意义:基本与凝血时间意义相同,但敏感性高。目前所用的大多数APTT测定方法,凡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异常。 1.APTT延长: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即为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虽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25%甲

型血友病,但对于亚临床型血友病(因子Ⅷ大于25%)和血友病携带者敏感性欠佳。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Ⅺ(血友病乙)、Ⅻ和Ⅶ缺乏症;血中抗凝血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时,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其它尚有肝病、DIC、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监护: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此时要注意APTT测定结果 必须与肝素治疗范围的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否则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 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 倍为宜。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百科名片 凝血酶 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00%。目录[隐藏] 原理与临床意义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A与INR在肝病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PTA组间差异的相关因素

[编辑本段] 原理与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实验室报告PT有4种方式:秒、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种形式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同。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 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编辑本段]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急性肝炎PT异常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型肝炎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偿期PTA>60%、失代偿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1]。Child-Pugh分级中PT延长1~4s计1分、4~

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标准

YZB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 YZB/ 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 测定试剂盒 (凝固法) 2012-05-03发布2012-05-03实施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 /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的格式编制,作为产品质量保障和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劲松。 本标准由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首次公布日期。

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的分类及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以下简称试剂)。该产品是手工或血凝仪测定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的体外诊断试剂。本产品为淡黄色悬液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YY 0466-2003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ISO 15223:2000IDT) 3 分类 3.1原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氯化钙测定是指血浆加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及 CaCl2 后凝血因子被激活,血浆凝结时间。 3.2试剂盒组成 A.APTT: 5x4ml (液体) CaCl2: 5x4ml (液体) B.APTT:10x4ml;10x5ml;10x2ml;10x8ml;10x10ml (液 体) CaCl2:10x4ml;10x5ml;10x2ml;10x8ml;10x10ml (液体) C.APTT: 4x4ml;4x2ml;4x8ml;4x5ml;10x1ml;4x1ml (液 体) CaCl2:4x4ml;4x2ml;4x8ml;4x5ml;10x1ml;4x1ml (液体) 4 要求 4.1外观 a) 产品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标识、标签清晰; b) APTT 应为淡黄色液体,CaCl2 为无色透明液体。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一、测定原理: 1、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蛋白原变位纤维蛋白。当待检血浆中抗 凝物质增多是,凝血酶时间延长。 二、标本要求: 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 充分混匀。10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100ul血浆 三、试剂: 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THROMBIN? 2、保存条件:2-8℃ 3、使用条件:使用前干粉与稀释液混匀,放入搅拌珠,以保持试剂为混悬 液,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特定位置。 四、仪器和材料: 1、STA全自动血凝仪 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 五、标准和质控: 1、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 2-8℃。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即可使用,试剂开启后在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六、操作程序: 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特定孔(带搅拌珠混匀功能)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根据每批试剂的标准曲线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则仪器会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吸样针加100ul血浆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 TT试剂并开始计时。秒数计算均由仪器根据曲线自动完成换算。 4、传送并核收结果。 5、注意事项: a、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 结果。 b、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 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14-21秒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住院患者2149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在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有误差,误差率12.7%。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占92.7%;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占4.0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占2.93%;混有肝素者1例,占0.33%。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凝血四项;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凝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除了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外,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凝血四项是判断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系统病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Rod-gers等研究认为,Duke法测定出血时间不能作为凝血功能的预测指标[1]。2000年卫生部明令停止使用术前的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测,用凝血四项取代,使临床标本量激增。丛玉隆等认为: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2]。本文分析了非疾病因素异常结果和标本、收集及放置时间的关系,探讨造成凝血四项误差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本院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送到本科。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0年2149例标本住院患者静脉血。收集不合格标本273例(非病理因素引起结果异常者),其中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重新抽血复查。 1.2 仪器SYSMEX 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3 试剂SYSMEX原装试剂 1.4 比色杯原厂比色杯。 1.5 试管杨州市华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2 ml血凝管带盖。 1.6 方法检测项目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第一次检测结果异常者,而临床上没有相关病史或明显出血征象者,由同一检验人员重复检查三次,三次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者要求临床重新采血复查。此法排除仪器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偶然误差。 2 结果 2.1 送检标本误差 2149例患者有273例送检标本有质量问题。其中253例采血量不符合比例:采血量不足者214例、血量多者39例;血液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 2.2 送检标本有问题与重新送检的标本测定结果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评价

凝血试验检查结果延长的实验室评价 PT和APTT是常用的凝血试验。体内凝血的启动有赖于组织因子和调节因子Ⅶ的激活,而且凝血酶的持续产生需要Ⅺ、Ⅸ、Ⅷ、Ⅹ和Ⅴ因子的激活。然而,PT和APTT结果的解释,纤维蛋白凝块内激活凝血因子的聚集可以归纳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单独APTT延长提示一个或多个内源性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高分子量激肽原、Ⅻ、Ⅺ、Ⅸ和Ⅷ因子)缺陷或存在其抑制剂。单独PT延长说明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或存在外源性凝血因子抑制剂,但是轻微的Ⅹ、Ⅴ和Ⅱ因子缺陷也可引起PT延长。PT和APTT均延长说明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Ⅹ、Ⅴ和Ⅱ因子)缺陷,或纤维蛋白原存在质或量的缺陷。 评价非预期的APTT和/或PT延长时,首先要排除分析前原因。从用肝素冲洗的动静脉抽血而引起的抗凝剂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虽然商业PT试剂含有中和大约2U/mL肝素的物质,但是如果是从含肝素的导管中采集的血液,则血中的肝素远超过这种能力。其他分析前因素包括应用含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剂(3.8%而不是3.2%),溶血标本(hemolyzed samples interfering with photo-optical clot detection methods),标本采集与检测时间间隔过长(APTT>4小时,PT>24小时)。增加枸橼酸/血浆比率,降低钙离子浓度[例如,HCT>55%的病人,or samples collected in under-filled collection tubes]可能引起PT和APTT 延长这一错误结果。 第二步是重复试验,注意减少分析前人工错误。如果凝血试验仍然延长,应该进行第三步,将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等混合进行混合试验。混合试验可将一个或多个因子缺乏的血浆校正到参考区间,如果血浆中存在凝血因子特异性中和抗体或非特异性狼疮抗凝物,则仅部分校正或校正不了。 Ⅶ因子缺乏概述 单独Ⅶ因子缺乏可以是遗传性也可以使获得性。获得性Ⅶ因子缺乏报道非常少见,多数与恶性肿瘤、败血症,和/或骨髓移植有关。体外试验证实有些病例产生中和Ⅶ因子活性或加速其清除的抗体。一例与外科手术相关的短暂性获得性Ⅶ因子缺乏已用重组激活的Ⅶ因子治疗成功。 遗传性Ⅶ因子缺乏的流行率估计为1:500,000,常常为偶然发现。患者可能无症状或有自发性关节和脑出血。出血症状通常发生在纯合子患者和复杂的杂合子患者,与Ⅷ因子和Ⅸ因

使用EDTA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使用EDTA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作者:季明德,魏源华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 现阶段进行凝血项目检测都是用枸橼酸钠抗凝,抽取血液量与枸橼酸钠的比例是9:1,在真空采血管中包含固定量的0.3 ml抗凝剂,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保证了从血管中吸出2.7 ml血液。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偶尔会发生血液量不足的问题,比例发生改变会影响凝血结果[1]。使用EDTA抗凝管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EDTA粉末在抗凝过程中几乎不对血液造成稀释,也就不会发生稀释比例的改变。本文研究在于诠释用EDTA抗凝时所测得的PT、INR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时的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Stago 公司生产的STA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使用Stago 公司配套试剂,配套质控品。Dade-Behring公司生产的INR校准血浆; 1.2 标本来源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0~53岁;收集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男35 例,女25例,年龄21~55岁。 1.3 实验方法 1.3.1 枸橼酸钠抗凝血MNPT的计算同一仪器使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号的凝血活酶试剂所计算出的正常人平均PT(MNPT)值是不一样的,故我们应重测所用凝血活酶试剂匹配的仪器MNPT 值,而不应使用生产厂家给我们提供的MNPT值[2]。计算MNPT需要至少20份正常血浆。本实验我们挑选60名健康体检者,经过仪器测试PT值,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枸橼酸钠抗凝血的MNPT值。 1.3.2 EDTA抗凝血MNPT的计算 60名健康体检者的EDTA抗凝血,测试PT结果后,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EDTA抗凝血的MNPT值。 1.3.3 Local ISI(仪器区域国际敏感指数)的建立仪器不可使用试剂说明书上附带的ISI值,因为此ISI值是试剂制造商用手工方法所测出的,并非是实验室仪器对所用批号凝血活酶试剂的Local ISI[3],所以要重新建立Local ISI。用已标注INR值的校准血浆复溶后,在Stago仪器上测PT 2~3次,得出PT秒数均值,INR=(PT/MNPT)Local ISI,将枸橼酸钠及EDTA抗凝血各自的MNPT 结果及已知的INR结果代入上式,即可求出Local ISI=lgINR/(lgPT-lgMNPT),故能分别求出两种抗凝方式各自的Local ISI。 1.3.4 PT、INR的检测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管各抽一管血,3 500 r/min离心5 min,以制备乏血小板血浆,在4 h内完成检测。根据公式INR=(PT/MNPT)Local ISI,得到INR值。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1.实验原理 凝固法确定量的血浆(50微升)样本经一定时间加温后,加入PT 试剂,采用波长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原时间,再通过参数计算得出凝血酶原活动度及INR值。 2.标本采集 2.1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 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实验材料: 6.1德国DadeBehringMarburg公司凝血酶原测定试剂,每瓶加4ml 蒸馏水溶解(4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5天。 6.2DadeControl质控血浆.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Sysmex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7.2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 7.3仪器型号:SysmexCA-1500 7.4仪器技术参数: 7.4.1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 7.4.2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仪器校准程序: 7.5.1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 8.操作步骤: 8.1检查前准备: 8.1.1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馏水等。 8.2开机: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Ready”变为“Ready”,表示仪器预热完成,进入系统准备工作状态,可进行测定。 8.3输入工作清单:从主菜单选WorkList→出现第一架样本工作清

凝血与抗凝血题

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参考答案】 一、单择题 1.D 2.A 3.D 4.C 5.D 6.A 7.C 8.E 9.D 10.C 11.B 12.C 13.E 14.C 15.A 16.E 17.D 18.C 19.C 20.B 21.C 22.A 23.D 24.B 25.B 26.D 27.C 28.D 29.B 30.E 二、问答题 1.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的机制。 缺氧、酸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严重感染、内毒素等原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受损可产生如下作用: (1)促凝作用增强,主要是因为:①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TF,启动凝血系统,促凝作用增强;②带负电荷的胶原暴露后可通过FⅫ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2)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降低。主要表现在:①TM/PC和HS/ATⅢ系统功能降低; ②产生的TFPI减少。 (3)血管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降低,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减少,而PAI-1产生增多, (4)血管内皮损伤使NO、PGI2、ADP酶等产生减少,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功能降低,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 (5)胶原的暴露可使FⅫ激活,可进一步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等。激肽和补体产物(C3a、C5a)也可促进DIC的发生(图11-1)。 缺氧、酸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严重感染、内毒素 ADP酶 Ⅶ 血 图1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机制示意图 2.简述严重感染导致DIC的机制。

严重的感染引起DIC可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毒素及严重感染时产生的TNFα、LI-1等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使TF表达增加;而同时又可使内皮细胞上的TM、HS的表达明显减少(可减少到正常的50%左右),这样一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原抗凝状态变为促凝状态;②内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胶原,使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并释放ADP、TXA2等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促进微血栓的形成。此外,内毒素也可通过激活PAF,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③严重感染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激活白细胞,激活的白细胞可释放蛋白酶和活性氧等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使其抗凝功能降低;④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减少,而PAI-1产生增多。使生成血栓的溶解障碍,也与微血栓的形成有关。总之,严重感染时,由于机体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不足,血小板、白细胞激活等,使凝血与抗凝功能平衡紊乱,促进微血栓的形成,导致DIC的发生、发展。 3.DIC导致出血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DIC时,大量微血栓形成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FⅤ、FⅧ、FⅩ等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明显减少,使凝血过程障碍,导致出血。 (2)纤溶系统激活:DIC时纤溶系统亦被激活,激活的原因主要为:①在FⅫ激活的同时,激肽系统也被激活,产生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可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激活了纤溶系统;②有些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如子宫、前列腺、肺等,由于大量微血栓形成,导致缺血、缺氧、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③应激时,肾上腺素等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④缺氧等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也增多,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的激活可产生大量纤溶酶。纤溶酶是活性较强的蛋白酶,除可使纤维蛋白降解外,尚可水解凝血因子如:FⅤ、FⅧ、凝血酶、FⅫ等,从而导致出血。 (3)FDP的形成:纤溶酶产生后,可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Fbn)。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或FDP)这些片段中,X,Y,D片段均可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Y,?E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此外,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这些均使患者出血倾向进一步加重。 4.产生APC抵抗的原因和机制主要为: (1)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有高滴度抗磷脂抗体,APA可抑制蛋白C的活化或抑制APC的活性及使蛋白S减少等作用,因而产生APC抵抗。 (2)FV基因突变产生的APC抵抗:现认为,APC灭活FVa的机制是:APC与FVa轻链结合,分解FVa重链的506、306、679三个位点上的精氨酸(Arg),而使其灭活。同时,被APC分解的FVa作为一种辅助因子也参与APC对FⅧa的分解。因此,FV具有凝血作用的同时,由于促进了APC分解FⅧa也发挥着抗凝作用。 当FV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691位上的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G1691A)时,则所编码的蛋白质506位上的精氨酸被置换为谷氨酰胺,这一变化不仅使FVa对APC的分解产生抵抗,也同时使FⅧa对APC的分解产生抵抗。同样FV分子306位上的精氨酸被苏氨酸(Thr)置换(Arg306Thr)也可产生APC抵抗。APC抵抗可使抗凝活性明显降低,而FVa、FⅧa的促凝活性明显增强,导致血栓形成倾向。 此外,因为蛋白S作为APC的辅酶,可促进APC清除凝血酶原激活物中的FⅩa,发挥抗凝作用。蛋白S缺乏也可产生APC抵抗;而抗PC抗体当然也可产生APC抵抗。

导致儿童凝血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导致儿童凝血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儿童凝血结果异常的各种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每日跟 随护士并观察采集凝血标本的整个过程,对于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标本,退回后 重新采集,分析原因后归纳总结,分析相关数据。结果采血不顺利是造成儿童凝 血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操作的不当造成儿童凝 血结果异常也是工作中的普遍现象。结论落实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及操作规范化,同时应该加强实验标准化以及质量控制的制度化。 【关键词】儿童凝血结果异常操作规范化实验室标准化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通过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是儿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必要手段,更是检验工作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同时结果的准确与否关系到疾病诊治 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很多医生认为检验结果的异常往往是由于检验人员进行了 不正确的检验造成的。故对我院住院病人进行跟踪观察并分析,探讨导致儿童凝 血结果异常的各种原因。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集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儿外科住院儿童239例,年龄20天~12岁,所有儿童均无血液系统疾病,肝功能正常。采集患儿静 脉血2.7ml,加入0.3ml,含有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中,混匀,送检, 3500r/分钟,离心15分钟,上机检测。 1.2仪器及试剂美国贝克曼公司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质控品、定标液。 1.3检测方法所有患儿均为我院住院准备手术的病人,每日跟随护士并观察 采集凝血标本的整个过程,对于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标本,退回后重新采集,然 后归纳总结,分析相关数据。 2 结果 通过对239例患儿标本的采集,检测及复检的追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导致 儿童凝血结果异常原因68.2%是由于采血过程不顺利,22.1%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7.9%的原因是由于检验人员对于标本的处理不当,1.8%是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 3 讨论 3.1 采血不顺利 由于患儿的不合作易导致血液采集量不足。当试管中的血量少于规定要求血 量的90%时,APTT结果就偏离预期值而明显升高。由于标本量不足,真空管内负 压存在造成血细胞破裂,导致溶血,溶血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测定结果。同时由于 抽血不顺利,血液在空针中时间太长凝结成块,或者多次穿刺血中混入组织液, 引起血液出现凝块。血液凝固或血中有微小凝块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是引起PT 和APTT延长的主要原因。 3.2 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造成结果异常 凝血检测必须使用浓度为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这主要是由于枸橼酸 钠能有效地阻止因子V和因子Ⅷ的降解对凝血因子有保护作用。由于疏忽使用了 错误的抗凝剂,影响了PT、APTT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护理人员为减少儿童的静 脉穿刺次数而从输液管中取血,因为此时血中含有输注的药物,药物影响或使血 液稀释,凝血因子含量相对减低导致PT和APTT延长。 3.3 由于检验人员对标本的处理不当造成结果的异常

C3510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磁珠法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分析仪器法) 1实验原理:光电磁珠法测试杯两侧的有一组驱动线圈,它们产生恒定的交替电磁场,使测试杯内特制的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血浆的粘稠度增加,小钢珠的运动振幅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另一组测量线圈感应到小钢珠运动的变化,当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 2 标本采集 2.1 2.2 3.8 3 1长时间 4 5 6. 6.1 6.2 ,室温保 存 7. 7.1 7.2 7.3 7.4 仪器技术参数: 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35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 7.4.2 试剂位:28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8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 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 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

8. 操作步骤: 8.1 检查前准备: 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 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馏水等。 8.2 开机 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 Ready”变为“Ready”,表示仪器预热完成,进入系统准备工作状态,可进行测定。 8.3 1. 2. 目PT 3 4 5. 8.4 按8.3 8.5 按 “ 8.6 8.6.1 用蘸有清洗液的纱布或棉签擦拭加样针和试剂的外表面。 8.6.2 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检查清洗液是否充足。 8.6.3 检查预温及测量通道内是否有掉落的钢珠,如果有请清除。 8.6.4 仪器连续工作24小时后需要关机1次。 9.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9.1 仪器测定PT的线性范围在5-120秒,测定完成后仪器显示PT秒数、PT活动度、INR值等参数。 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 ﹡﹡﹡.﹡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

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原因分析与预防

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原因分析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5-08-12T16:14:12.6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王秀袖 [导读] 护士技术不过关,患者血管较细,抽血时间较长,血液在注射器内出现凝固现象。 王秀袖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628000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出现凝血溶血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出现误诊现象。方法:我院对2010 年7 月-2012 年7 月间检验科4082 例采血同时对其血样进行分析,其中有304 分进行采血的血样出现凝血反应,96 份进行采血的血样出现溶血反应。具体方法为:由护士长及采血者共同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别调查记录患者的采集血样的时间、患者自身的情况、采集的血量、工具以及采集后送检的时间等等,最终将血样出现凝血、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预防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分析制定的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人群进行分析,得出采血后出现凝血、溶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患者自身易出现凝血溶血现象,主要为采血前饮水或者进食导致。(2)医务人员的操作方法不正确,第一,是由于抽入到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析出程度不等的纤维蛋白或者出现血凝块;第二,是指血液标本中出现可白细胞及红细胞破裂,血清或者血浆中混有血细胞的成分。(3)没有在根本上预防血样出现溶血、凝血等质量问题。结论:血液检查结果能够高度的反应病情的变化,其准确度指导着病情的诊治方向,如果义务人员的技术不够熟练,不够细心等等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病情的诊治,使患者对医疗机构失去信心,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血液中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35-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s of hemolytic blood coagul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misdiagnosisphenomenon. Metho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July to July -2012 years 4082 cases of blood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of the blood samples,including 304 points for blood coagulation blood appeared, 96 blood samples from hemolytic reaction. The specific method is: the nurse and the blood toform a joint research group survey,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were recorded time, the patient's own situation, collecting blood, tools andcollected after submission time, blood coagulation, will eventually appear, hemolytic reason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development of feasibility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fter a period of practic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effective. Res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the selected populat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at after taking blood coagulation, hemolysis, specific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patients prone to clottinghemolysis phenomenon, mainly for drinking or eating lead before blood sampling. (2) the operation methods of medical staff is not correct, the first, is dueto precipitation of degree of blood samples drawn into the vacuum tube of different fiber protein or blood clots; second, refers to the appearance of whitecells and red cell rupture a sample of blood, serum or plasma mixed with blood cell components. (3) did not prevent haemolysis, blood coagulation andother quality problems in fundamentally. Conclusion: blood test results can change reaction condition height, the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disease of the direction guidance, if the staff of the unskilled, not careful enough, will increas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llnessof incur loss through delay, make patients lose confidence in the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medical staff as we should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iagnosis ofblood diseases, improve the rate of.在疾病的诊断中,血液检验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而血液检查结果是否正确与血液的质量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样本溶血凝血引起检验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或者血液的检查结果与事实不符等情况,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正确诊断[1],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 我院对2010 年7 月-2012 年7 月间检验科4082 例采血同时对其血样进行分析,其中有304 分进行采血的血样出现凝血反应,96 份进行采血的血样出现溶血反应,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 年7 月-201 2 年7 月间检验科4082 例进行采血的血液样本,其中有304 分进行采血的血样出现凝血反应,96 份进行采血的血样出现溶血反应。 1.2 研究方法由2010 年7 月-2012 年7 月间检验科护士长及采血者共同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别调查记录患者的采集血样的时间、患者自身的情况、采集的血量、工具以及采集后送检的时间等等,最终将血样出现凝血、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预防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分析制定的预防措施是否有效。 2 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人群进行分析,得出采血后出现凝血、溶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种[2]:(1)患者自身易出现凝血溶血现象,主要为采血前饮水或者进食导致。(2)医务人员的操作方法不正确,第一,是由于抽入到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析出程度不等的纤维蛋白或者出现血凝块;第二,是指血液标本中出现可白细胞及红细胞破裂,血清或者血浆中混有血细胞的成分。(3)没有在根本上预防血样出现溶血、凝血等质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2.1 采血患者自身的因素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导致血样出现凝血的原因为患者采血前饮水或者进食,一般情况下采血多在清晨空腹下进行,因进食后会导致血液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出现波动,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及脂类等,饮水会稀释血液,不能保证血样的真实性,临床上进行采取时均要求清晨空腹时[3]。还有一些患者由于自身血液粘度较高,易引起血样快速凝血,减慢血液循环、组织内出现血氧,导致血细胞出现溶血。 2.2 医务人员操作方法的因素2.2.1 血液出现凝血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技术不过关,患者血管较细,抽血时间较长,血液在注射器内出现凝固现象,如果患者血液粘度较高,运用细针头抽血影响抽血速度,这样也会使血液发生凝固。一些护士在进行抽血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承装血液试管的公称量,抽出的血液较多,大于试管所能承载的公称量,引起血液与试管内的抗凝剂接触不充分,进而出现凝血现象[4]。护士在异常的将抽取完毕的血液试管瓶塞拔出,将一些抗凝剂带出试管外,减少了试管内抗凝剂的量,进而不能起到预期抗凝的效果,将血液抽取到试管内没有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导致抗凝效果不佳。 2.2.2 血样出现溶血是指采集的血液标本中白细胞及红细胞出现破裂,导致血清或者血浆中存在血细胞成分。有176 份血液样本是由于医生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溶血反应,占57.6%,出现溶血的原因主要为[5]:因进行采血的试管较多,采集的血液未能合理的分配到各个试管中,采血的真空管中还存留一些剩余的负压,导致血细胞受到压力出现破裂。将采集的血液通过注射器注入到采血容器中时,注入的力量过大,速度过快,血液通过针尖时受到很大的压强,血细胞出现破裂[6]。运用采血器进行采血时,由于采血器的质量不过关引起血液抽取速度缓慢同时内部含有气泡,血细胞被破坏。抽血前早早的将止血带绑扎,时间较长,由于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红细胞破坏。抽血后用力的震荡血管或者错误的方式摇晃试管。 3 从根本上预防血样出现溶血凝血等质量问题通过对本文所选出现凝血溶血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样本在进行试验分析前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护士自身操作不规范,导致血样在运送和采集是出现了凝血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7]。因而,护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1实验原理:凝固法 2 2.1 2.2 3.8 3 1小时, 4 5 6. 6.1 未开封 6.2 ,室温保 存 7. 仪器设备: 7.1 仪器名称: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7.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 7.3 仪器型号:Sysmex CA-1500 7.4 仪器技术参数: 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 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 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 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 8. 操作步骤: 8.1 检查前准备: 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 8.2 ”, 8.3 PT、 ,选完8.4 8.5 按 ,→测 继续输 入其他架样本工作清单,按继续确认测试任务,添加样本架继续测试,→测定完成,测定项目背景变为“●”,打印机打印出测定结果,所有测定清单完成,系统恢复“Ready” 状态。 8.6 每日维护:完成每日的测定后,关机前维护。 8.6.1 冲冼针Rinse Probe 8.6.2 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 8.6.3 将试剂架连用试剂放入冰箱。 8.7关机:先关主机,再关打印机。

9.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9.1 仪器测定PT的线性范围在5-600秒,测定完成后仪器显示PT秒数、PT活动度、INR值等参数。 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 ﹡﹡﹡.﹡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 ˉˉˉ.ˉ不能计算参数 +++.+数值超出线性范围. 9.2 仪器设定PT参考范围在10-14秒,如果得不到一个正常数值,在数据的左侧将出现下列标记: ﹡出现错误信息 10. 为失 11 11.1 11.2 PT 11.3PT、11.4 12 12.1抗凝剂:草酸盐、EDTA、肝素不适用于PT检查 12.2标本采集处理不当,如血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出现凝块,混匀时过分用力,使标本溶血,造 成结果变异。 12.3纤溶药物的影响,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 12.4超剂量使用肝素使凝固时间延长。 12.5FDP增加使凝固时间延长。 12.6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天门冬酰胺酶、钠络酮等影响测试结果。 13. 操作注意事项:干粉试剂及质控血浆溶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