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选修4学案全册

化学选修4学案全册

化学选修4学案全册
化学选修4学案全册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

2、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领会;

3、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研究意义。

【重、难点】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学习。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盐的本质;

(4)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二、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有效碰撞:能够导致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即:

[思考] 为什么有些碰撞无效,而有些碰撞有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活化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思考]活化分子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活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难易,它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化能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供“活化能”的途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催化剂

1、催化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剂的研究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1、查漏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学案

班次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焓变的含义

2.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与键的断裂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内容:回顾: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⑴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__________,在一般化学反应里,常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___________有关。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____________;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______________

引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什么?

阅读P2:

一、焓变和反应热

1.焓和焓变

(1)焓:

(2)焓变(ΔH):

2.反应热

⑴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

⑵符号:用_________表示

⑶单位;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

⑷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⑸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微观讨论)

P2-3 以H2(g) + Cl2(g) = 2HCl(g)为例:

①化学键断裂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键形成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即为反应热

(6)反应热表示方法:

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

ΔH =H 产物—H 反应物

思考:焓增加----吸热-----则用“ ”表示;

焓减少----放热-----则用“ ”表示。(填“+”或“—”)

练习:

1. 1molC 与1molH 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 2(g),需吸收131.5kJ 的热量,该

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

2. 拆开1molH —H 键、1molN —H 键、1molN ≡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kJ ,

则1molN 2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 ,1mol H 2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 。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作业:P6页1、2题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学案

班次 姓名

教学目标: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内容:

一.热化学方程式:既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又能表明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 不同。

对于25℃、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 2 (g) + 2

1O 2 (g) = H 2O(g);△H=-241.8 kJ/mol H 2(g) + 2

1O 2 (g) = H 2O(l);△H=-285.8 kJ/mol ③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不用小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详细阅读P 4资料)

如:H 2(g) + Cl 2(g) = 2HCl(g);△H=-184.6 kJ/mol

21

H 2(g) + 21Cl 2(g) = HCl(g);△H=-92.3 kJ/mol

④有机反应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用等号不用箭头,不标条件。

书写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 2(g)与适量O 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 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 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 热量;

随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已知1mol 甲烷燃烧放出890.3KJ 的热量,在标准状况下,1m 3甲烷完全燃烧可放出的热量为 (

) A 、890.3KJ B 、39745.5KJ C 、1979KJ D 、19855KJ

3、1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 (g )+1∕2O 2 (g )=H 2 O (l ) △H=-285.8 KJ ·mol -1

B 、2H 2(g )+O 2 (g )=2H 2O(l) △H= -142.9 KJ ·mol -1

C 、2H 2 +O 2 =2H 2 O △H= -571.6 KJ ·mol -1

D 、2 H 2 (g )+O 2 (g )=2H 2 O (l ) △H=571.6 KJ ·mol -1

4、 4g CO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 2,放出 9. 6kJ 热量,写出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作业:P6页3、4题

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

班次姓名

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

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燃烧热

1、反应热的分类

根据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多种,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其中以跟燃料品质相关的 ___实际应用较广。

2、燃烧热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要点:(中和热:)

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②量:________________。③对象:______________。

④反应程度:。⑤产物稳定性:__________(不可再燃且状态稳定)

⑥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H为“____”或△H_______。

3.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方法:以燃烧1mol可燃烧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4.燃烧反应中热量的计算:

关系式:热量=可燃物物质的量ⅹ燃烧热

〔练习〕

1、写出下列可燃性物质燃烧的稳定产物

C:______ H2:______ CH4:_____ 金刚石:_____ 乙醇:______

2、依据表1-1,写出下列物质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

(1)CO(g)

(2)C2H6(g)

二、能源

1、能源

(1)能源就是能提供的,它包括化石燃料、、、、__________、以及柴草等。

(2)能源是和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 ______和水平。

2、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1)我国目前使用的重要能源是,它们的蕴藏量,而且不

能,最终将会。

(2)基于我国目前的水平和水平,能源从开采、运输、加工到终端的利

用效率都,浪费。据统计,总效率仅为。

3、解决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堂练习

1、下列性质中,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5g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完全燃烧,放出50KJ的热量,则二甲基肼

的燃烧热为()

A、—1000KJ/mol

B、—1500KJ/mol

C、—2000KJ/mol

D、—3000KJ/mol

3、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正确

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H==+726.5 KJ/mol

B、CH3OH(l)+3/2O2(g)=CO2(g)+2H2O(l) △H==-726.5 KJ/mol

C、CH3OH(l)+3/2O2(g)=CO2(g)+2H2O(l) △H==-675.3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3 KJ/mol

4、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

放出热量5×103 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若2.8g乙烯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时放热130KJ,则乙烯的燃烧热为多少?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反思】1、查漏知识点:2、主要错题:

第一章第三节反应热的计算学案(第1课时)

班次姓名

【教学目标】

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自主探究】

1、什么叫盖斯定律?怎样理解盖斯定律?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3、计算的步骤:

【自主整理】

1、盖斯定律:

内容:1840年,瑞典化学家盖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_______完成或

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________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___为主。

3、计算的步骤: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

【例题1】试利用298K时下列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

C(s)+ O2 (g)=CO2(g) △H1=-393.5 KJ·mol-1 反应1

CO(g)+ 1/2 O2 (g)=CO2(g) △H2=-283.0 KJ·mol-1 反应2计算在此温度下 C(s)+1/2 O2 (g)=CO(g)的反应焓变?反应3

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 找起点C(s),

(2) 终点是CO(g),

(3) 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C→CO ; C→CO2→CO

(4) 也就说C→CO的焓变为C→CO2;CO2→CO之和。

注意:CO→CO2△H2=-283.0 KJ·mol-1

那 CO2→CO 的焓变就是= —△H2 = +283.0 KJ·mol-1

(5)求解:△H3=△H1—△H2=-393.5 KJ·mol-1+283.0 KJ·mol-1=-110.5 KJ·mol-1

方法2: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以反应(1)或(2)为基准

(1)找起点C(s),

(2)终点是CO2(g),

(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2 ;C→CO→CO2

(4)也就说C→CO2的焓变为C→CO;CO→CO2之和。

则△H1=△H3+△H2

(5)求解:C→CO △H3=△H1—△H2=-110.5 KJ·mol-1

方法3:利用方程组求解

(1) 找出头尾同上

(2) 找出中间产物 CO2

(3) 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1-反应2=反应3

(4) 列式:△H1—△H2=△H3

(5) 求解可得

【课堂练习1】(1) 2C(s)+ O2(g)= 2CO(g)△H1= - 221kJ/mol

(2) 2H2(g)+ O2(g)= 2H2O(g)△H2 = - 484kJ/mol

则C(S)+H2O(g) = CO(g)+H2 (g) 的△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2】(1)CO(g) + 1/2 O2(g) = CO2(g) ΔH1= -283 kJ/mol

(2)H2(g) + 1/2 O2(g) = H2O(l) ΔH2= -286 kJ/mol

(3)C2H5OH(l) + 3 O2(g) = 2 CO2(g) + 3H2O(l) ΔH3=-1370 kJ/mol

试计算: 2CO(g)+ 4 H2(g) = H2O(l)+ C2H5OH (l) 的ΔH

【课堂练习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 kJ·mol-1

(2)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 kJ·mol-1

(3)Fe3O4(s)+CO(g) ====3FeO(s)+CO2(g) ΔH=+19 kJ·mol-1

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第一章第三节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学案

班次姓名

【自学探究】同学们自己看课本12、13页的例题。

【例1】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去解。

【例2】是利用燃烧热去解。

【例3】是利用盖斯定律去解。

【课堂练习】

1、已知2H2(g)+ O2(g)= 2H2O(l)ΔH = —572 kJ/mol

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8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求原

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

2、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1/3,CO2占体积2/3,且

C(s) + O2(g) = CO(g) △H = -110 kJ/mol

CO(g) + O2(g) = CO2(g) △H =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

H2(g)+ O2(g)=H2O(1);△H= -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 -2220 kJ·mol-1

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H2与C3H8 的体积比是()。

A、1∶1

B、1∶3

C、3∶1

D、1∶4

2、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2O(g) == H2(g)+1/2 O2(g);△H1=+242 kJ·mol-1

B、 2 H2(g)+ O2(g)===2 H2O(l);△H2=- 484 kJ·mol-1

C、 H2(g)+1/2 O2(g)====H2O(g) ;△H1=+242 kJ·mol-1

D、 2H 2(g)+ O2(g)===2 H2O(g);△H2=+484 kJ·mol-1

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4、已知250C、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 + O2 (g) = CO2(g) △H= —393.51KJ/mol

C(金刚石) + O2 (g)= CO2(g) △H= —395.41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班次姓名

[教学目标]

①了解化学反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②掌握化学反速率的计算。

③掌握化学反速率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到目前为止,化学反应原理仍然是化学中最有魅力和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本章我们将要学习

有关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mo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

(m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____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

例题1: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的H2,

发生 N2 + 3H2 2NH3,在2s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0.4mol的NH3,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 N2 + 3H2 2NH3

起始量(mol): 1 3 0

2s末量(mol): 1-0.2 3-0.6 0.4

变化量(mol): 0.2 0.6 0.4

则 V(N2)==___________, V(H2)== ___________, V(NH3)==___________。

【指导阅读】阅读课本17页完成【学与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速率,而不是________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_____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________,所以讲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指明是哪一种物质。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快慢必须用同一物质作比较。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一般是以最容易测定的一种物质表示之,且应标明是什么物质的反应速率。

4、(计算例一中VN2:VH2: VNH3 ====____________)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在一个容器中的一般反应 aA + bB == cC + dD来说有:

V(A):V(B):V(C):V(D)==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可逆反应A(g)+3 B(g) C(g)+ 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A)==0.15mol/(L·min )

B. V(B)==0.6 mol/(L·min )

C. V(C)==0.4 mol/(L·min)

D. V(D)==0.01 mol/(L·m)

[过渡] 化学反应速率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得的。测出单位时间内反应中任何一种与物质浓度

变化相关的性质,如气体体积、压强、颜色深浅、导电能力等,即可测出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演示]课本18页实验2-1

结论:用4 mol/LH2SO4比用1mol/LH2SO4反应__________(快、慢)

思考:装置右边部分还可以怎样改进?

【学与问】课本18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υ(H2)=0.1 mol·L-1·min-1

B、υ(N2)=0.2 mol·L-1·min-1

C、υ(NH3)=0.15 mol·L-1·min-1

D、υ(H2)=0.3 mol·L-1·min-1

2.反应4NH3+5O2 =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υ(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为()。

A、υ(O2)=0.01 mol·L-1·s-1

B、υ(NO)=0.008 mol·L-1·s-1

C、υ(H2O)=0.003 mol·L-1·s-1

D、υ(NH3)=0.002 mol·L-1·s-1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1课时)班次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认识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一般规律,能用有效碰撞理论等予以简单解释。

学习重难点: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知识回顾及知识准备:

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⑴内因(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

(2)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效碰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效碰撞。

3、活化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活化分子。

4、活化能越低,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越____,化学反应速率就会越____。

教学内容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与讨论]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本质原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对于纯固体或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因而其物质的量改变时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二、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思考与讨论]请试根据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推出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

增大压强,反应物浓度________,反应速率加快。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增大压强,反应速率_____;减小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

注意:

1、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适用于有_________参加的反应。

2、由于固体、液体粒子间的空隙很小,增大压强几乎不能改变它们的浓度,因此对只有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例题1:恒容条件下,反应N2+3H2 == 2NH3中充入He气,反应速率如何改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

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2课时)

班次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认识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一般规律,能用有效碰撞理论等予以简单解释。

学习重难点: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本质原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讨论:催化剂是怎样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外,光、声、电、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性质、紫外线、超声波、磁场等也会

明显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六、小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一般是:催化剂>温度>浓度。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案

班次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知识回顾:

1、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讨论]:可逆反应为什么有“度”的限制?“度”是怎样产生的?(看书25页以蔗糖的溶解为例说明)

过程分析:

①、开始时,v溶解_______,v结晶=_______。

②、然后,v溶解_______________,v结晶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v溶解_______ v结晶,建立溶解平衡,形成饱和溶液,即

溶解的蔗糖的质量与结晶的蔗糖质量相等,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

“度”的产生—消耗量等于生成量,量上不再变化

讨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溶解平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是否变化?溶解和结晶过程是否停止?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2O CO2+H2中,将0.01molCO和0.01mol H2O (g)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_______,正反应速________,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

2、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 ,生成物浓度_______,逆反应速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

4、t1时刻后,v正=v逆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______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性质:

对象:_______反应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平衡的特征:

(1) 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⑴、直接标志:

①速率:v正=v逆(即任何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

①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⑵、间接标志:

①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x+y≠z)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

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化学平衡(第2课时)学案

班次姓名

教学目标:1.化学平衡移动的意义。

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教学重点:1.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教学难点:1.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教学过程:1、化学平衡移动研究的对象:可逆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动态平衡,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平衡被破坏,进而在新的条件下逐渐建立新的平衡,这个原平衡向新平衡的转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试验2-5: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_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_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练习

1、FeCl 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Fe2++2H2O Fe(OH)2+2H+

往该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变化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所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也有影响。大家观察试验2-7,得出结论:

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的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于3H 2(g)+N2(g) 2NH3(g) 在反应中1体积的N

2与3体积的H2反应生成2体积的NH3,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发生了变化,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下表列入的是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由上表实验数据可以算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移动。

对于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 H 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可以认为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注意: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若在恒压情况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使平衡发生移动。

复习:对平衡N 2+3H22NH3 ,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氮气,平衡向——移动。

(2)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氨气呢?加入氩气又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催化剂能够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____ 使化学平

衡发生移动,但是可以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五、小结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的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 ==H2+I2(正反应吸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

的措施有()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D恒容下充入HI气体

3.在HNO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NO2 H++NO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NaOH溶液B.硫酸溶液C.NaNO2溶液 D.NaHSO4溶液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学案)

班次姓名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其表示的意义

2.知道转化率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其表示的意义

2.知道转化率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其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其中m、n、p、q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的关系依上述规律,其常数(用K表示)叫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即K=f (T)。

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可以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很大,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转化率大;

K很小,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转化率小。

跟踪练习

1.已知可逆反应2NO(g)N 2(g)+0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N2)=0.05mol·L-1,C(O2)=0.05mol·L-1,c(NO)=0.00055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则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二.转化率

1.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一、焓变反应热: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 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____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____,即新化学键___________时,又要___________能量。ΔH=反应物分子的______-生成物分子的____________。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____”或ΔH_____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 (2)当ΔH为“___”或ΔH_________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_____。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_________ ___________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ΔH=-186 kJ·mol-1为例) E1:_________________E2:_________________ΔH=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图二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而其中多以热量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 (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都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请计算H2(g)+Cl2 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D.+183 kJ·mol-1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2.3.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学案

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1.(1)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 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某一时刻,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此时,c(N2)增大,v正增大,c(NH3)不变,v逆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c(N2)减小,v正减小,c(NH3)增大,v逆增大,最终v正=v逆。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1)化学平衡移动可表示为 (2)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 探究点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2. - - 3. 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各图中发生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①反应物A或B浓度增大;②生成物C浓度减小;③生成物C浓度增大;④反应物A或B浓度减小。 (2)上述各图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如何? 答案①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④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归纳总结]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1)c(反应物)增大或c(生成物)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c(反应物)减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活学活用]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3.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通常用________表示。反应吸热时,表示为________;反应放热时,则表示为_______。 2.反应热通常用_____来测量,其计算公式Q= –C(T 1 – T 2)中,C 表示_____,T 1.T 2分别表示反应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热。 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 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 OH — 化合生成 H 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中和热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取1.0 mol ·L -1的盐酸100mL,并分别加入100mL1.0mol ·L -1的NaOH 溶液、KOH 溶液,测得的反应热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让酸或碱略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4.2《化学电源》学案(1)

第二节化学电源 [目标要求] 1.了解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技术产品——化学电池。2.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3.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一、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常用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电池结构 负极:Zn 正极:MnO2 电解质溶液:KOH溶液 负极:Zn 正极:Ag2O 电解质溶液:KOH溶液电 极 反 应 正极 2MnO2+2e-+ 2H2O===2MnOOH+2OH- Ag2O+2e-+H2O===2Ag+ 2OH- 负极Zn-2e-+2OH-===Zn(OH)2Zn+2OH--2e-===Zn(OH)2总反应式 Zn+2MnO2+ 2H2O===2MnOOH+ Zn(OH)2 Zn+Ag2O+ H2O===Zn(OH)2+2Ag 2.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电池结构 负极:Pb 正极:PbO2 电解质溶液:H2SO4溶液 负极:H2 正极:O2 电解质:酸性电解质 电 极 反 应 正极 PbO2(s)+SO2-4(aq)+4H+ (aq)+2e-===PbSO4(s)+ 2H2O(l) O2+4H++4e-===2H2O 负极 Pb(s)+SO2-4(aq)-2e- ===PbSO4(s) 2H2-4e-===4H+总反应式 Pb(s)+PbO2(s)+ 2H2SO4(aq)===2PbSO4(s)+ 2H2O(l) 2H2+O2===2H2O 知识点一化学电池 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碱性 锌锰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MnO2+ H2O===ZnO+Mn(OH)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导学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原理; 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 基础知识预备: 1、原电池是将转化为的装置。其本质是原理的应用。 2、判断下列装置为原电池的是: 镁铜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NaOH溶液 E F G 小结:构成原电池的4个条件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图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找规律,小结:①负极产生阳离子或消耗阴离子, 正极〈〉产生阴离子或消耗阳离子 ②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在电极反应式两边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自主学习]:一、盐桥在原电池工作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4.2化学电源 学案

放电 充电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班级: 姓名: 组别: 【 学习目标】 1、常识性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 2、认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几类化学电池; 3、学习化学电池的构成,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重点】 化学电源的结构及电极反应的书写 【知识梳理】 化学电源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 料电池等几大类。 1、 一次电池(又称干电池) 如:普通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1)碱性锌锰电池,电解质是KOH ,其电极反应: 负极(Zn ): 正极(MnO 2): 总反应: (2)锌银电池的负极是Zn ,正极是Ag 2O ,电解质是KOH ,其电极总反应如下: Zn + Ag 2O = ZnO + 2Ag 则:负极( ): 正极( ): 2、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Pb (s)+ PbO 2(s) +2H 2SO 4(aq) 2PbSO 4(s) +2H 2O(l) ①其放电电极反应: 负极( ): 正极( ): ②其充电反应是上述反应的逆过程,则电极反应: (电化学上规定: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阴极) 阴极: 阳极: 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持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它与一般 的化学电源不同,一般化学电池的活性物质储存在电池内部,故而限制了电池的容量,而 燃料电池的电极本身不包括活性物质,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 如:氢氧燃料电池。 ①酸性介质时,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②碱性介质时,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除H 2外,烃、肼、甲醇、氨、煤气等液体或气体,均可作燃料电池的燃料;除纯氧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导学案资料有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目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概念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强、弱电解质(填物质种类) (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平衡状态的建立 2.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电解质越弱,其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①温度:升温时,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浓度:降低浓度(加水),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③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离子结合成分子方向移动。

四、电离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系数幂次积的乘积与反应物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表达式 对于HA ++A -,K =c (H +)·c (A -) c (HA )。 3.注意问题 (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值变大。 (2)在相同条件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一级电离?二级电离,所以其酸性决定于一级电离。 知识点一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1.某固体化合物A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非电解质 B .A 是强电解质 C .A 是共价化合物 D .A 是弱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在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所以为强电解质,故应选B 。 2.现有如下各化合物:①酒精,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④氨水,⑤蔗糖,⑥高氯酸,⑦氢硫酸,⑧硫酸氢钾,⑨磷酸,⑩硫酸。 请用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⑥⑦⑧⑨⑩ (2)②③⑥⑧⑩ (3)⑦⑨ 知识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 3.在100 mL 0.1 mol·L -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 + 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加入100 mL 0.1 mol·L - 1的醋酸溶液 C .加入少量的0.5 mol·L - 1的硫酸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官能团的结构,微观分析有机物的类别,体会与宏观分类的差异,多角度认识有机物。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能根据碳原子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相关概念辨析 (1)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

呋喃)、氮原子、硫原子等。 (4)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例 1有下列7种有机物,请根据元素组成和碳的骨架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⑥ (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⑤(2)①②③⑥⑦(3)①③⑥(4)②⑦ 【考点】按碳的骨架分类 【题点】环状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烃类物质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4烷烃 CH2===CH2碳碳双键烯烃 CH≡CH—C≡C—碳碳三键炔烃 芳香烃 (2)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3CH2Br —Br 溴原子卤代烃 CH3CH2OH —OH 羟基醇 —OH 羟基酚 CH3—O—CH3醚键醚CH3CHO —CHO 醛基醛 羰基酮 CH3COOH —COOH 羧基羧酸 酯基酯 —NH2氨基 氨基酸 —COOH 羧基 酰胺基酰胺 例

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及例题

第二章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一)概念与计算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公式:v =单位:或

3. 注意事项: ①可以通过直观现象(沉淀出现先后、气泡生成的剧烈程度等)来定性说明反应的快慢;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不是瞬时速率; ③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此时可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得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一般不考虑温度对速率影响,速率的不断减小的; ⑤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 对于反应:m A+n B p C+q D V A∶V B∶V C∶V D=m∶n∶p∶q [例1]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反应开始至 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例2]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 = 0.5 mol/(L·s) B. V(B) = 0.3 mol/(L·s) C. V(C) = 0.8 mol/(L·s) D. V(D) = 1 mol/(L·s) 【总结】对于同一反应,比较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才能比较。 [练习1]反应:N2+3H22NH3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 ①V(NH3)== 0.6mol/(L·min) ②V(N2) == 0.4 mol/(L·min) ③V(H2)== 0.8 mol/(L·min) 这三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快到满的顺序为。 [练习2]在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H>0,若反应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 需要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36mol/L,所需时间为() A.10s B.12s C.大于12s D.小于12s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有效碰撞模型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最新)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2)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6)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7) 第一章单元测试 (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 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 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7)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38) 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2) 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4)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6) 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 (49) 第6课时等效平衡 (55) 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58)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4) 第二章单元测试 (67)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73) 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 (73) 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 (76)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79) 第1课时水的电离 (79) 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 (81)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 (85)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 (87)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89) 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 (89)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 (92) 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95)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1)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101) 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5) 第三章单元检测 (108)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14) 第一节原电池 (114) 第二节化学电源 (12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配套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配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原电池 【今日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原电池 1.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装置举例 2.

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 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2e-===Cu 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Zn2+ 3.构成条件 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原电池的设计 (1).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2).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3).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 【思考】 1. (1)原电池的两电极必须是金属吗? 【提示】不一定,如可用石墨做电极。 (2)Cu与稀H2SO4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提示】不能。Cu与稀H2SO4不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在内电路中,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个极板移动? 【提示】阴离子→负极,阳离子→正极。 3.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负极。 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正极。 【总结】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 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 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41 原电池 学案

内容解读 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3.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预习提纲】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1、原电池定义:将转变为的装置。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电池中两极可同选石墨或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遵循三大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如图所示,电极方程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_______________,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 二.电极名称及其判断: (1)根据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电极,若它们都与(或都不与)电解质溶液单独能反应,则较活泼的金属作;若只有一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反应,则能反应的电极作。 (2)根据电极反应:失电子——反应—极 得电子——反应—极 (3)根据电子或电流流动方向(外电路): 电子从极流出,流入极, 电流从极流出,流入极, (4)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内电路):阳离子向移动阴离子向移动。【典型例题】 【例1】下列哪些装置能组成原电池?()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4(全册)精品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4(全册)精品同 步学案汇总 第一节原电池 【今日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原电池 1.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装置举例 2.电极反应 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 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2e-===Cu 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Zn2+ 3.构成条件 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原电池的设计 (1).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2).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3).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 【思考】 1. (1)原电池的两电极必须是金属吗? 【提示】不一定,如可用石墨做电极。 (2)Cu与稀H2SO4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提示】不能。Cu与稀H2SO4不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在内电路中,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个极板移动? 【提示】阴离子→负极,阳离子→正极。 3.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负极。 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正极。 【总结】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案(内部资料)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班级姓名学号 知识要点: 一、焓变(△H)反应热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放热反应△H 0 吸热反应△H 0 焓变(△H)单位: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 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 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 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 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CO2,H→H2O(l) 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 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 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

化学选修4学案全册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 2、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领会; 3、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研究意义。 【重、难点】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学习。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盐的本质; (4)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二、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有效碰撞:能够导致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即: [思考] 为什么有些碰撞无效,而有些碰撞有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活化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思考]活化分子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活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难易,它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化能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供“活化能”的途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催化剂 1、催化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剂的研究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1、查漏知识点:

【精选】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学案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课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 已知:H2(g)=2H (g)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 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 kJ的 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高中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1-4

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 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2).单位: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 热 化学键形成—— 热 放热反应 (放热 吸热) △H 为“ ”或△H 0 吸热反应 (吸热 放热)△H 为“ ”或△H 0 ☆ 常见放热反应:① ② ③ ④ ⑤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l ② ③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必须标明聚集状态( 分别表示固 液 气态,溶质用 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 ,也可以是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反应逆向进行,△H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 时, 。燃烧热的单位用 表示。 ※注意: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 。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④内容:放出的热量。(ΔH 0,单位 ) 四、中和热 1.概念: 溶液中, 的反应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 和 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3.弱酸或弱碱 ,所以它们反应时的中和热 57.3kJ/mol 。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用品仪器 :大烧杯(500ml ) 、小烧杯(100ml ) 、 、 量筒(50ml 2 只 )、 、 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有2孔)、泡沫塑料或碎纸条 盐酸(0.50mol/L )氢氧化钠溶液(0.55mol/L ) 计算公式: 误差分析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 (各反应物)和 (各生成物)有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 则 。 2.使用方法 3.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 ⑴ 定义:衡量反应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化)单位: ⑷ 影响因素:① 决定因素(内因): (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2.反应物浓度、气体压强、温度、催化 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 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学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学案 令狐文艳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 2、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领会; 3、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研究意义。 【重、难点】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学习。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盐的本质; (4)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二、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有效碰撞:能够导致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思考] 为什么有些碰撞无效,而有些碰撞有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活化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思考]活化分子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活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思考]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难易,它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活化能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提供“活化能”的途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催化剂 1、催化剂的作用 2、催化剂的研究意义 【课后反思】

高二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全1-4章可直接打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思考】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两大守恒、能量转化形式是什么?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和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 守恒和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2.焓变 【思考】焓变的定义、符号、单位是什么? (1)定义:在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2)符号: 。 (3)单位: 或。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 【跟踪练习1】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 【跟踪练习2】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 【练后反思】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E1为正反应活化能,E2为逆反应活化能,ΔH=E1-E2;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表示: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kJ的热量。 3.书写注意事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若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方程式右边必须写上ΔH,并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数值也要加倍。 【跟踪练习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跟踪练习4】在298K、101kPa时,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且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O2(g)4CO2(g)+5H2O(l) ΔH=-16Q kJ·mol-1 A.C4H10(g)+13 2 B.C4H10(g)+13 O2(g)4CO2(g)+5H2O(l) ΔH=-8Q kJ·mol-1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