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健全人格的标准

我国健全人格的标准

我国健全人格的标准
我国健全人格的标准

我国健全人格的标准

健全人格是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在充分发挥时所能达到的境界,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健全人格和现实人格不同,它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人格状态。健全人格表现出人格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是多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和有机统一。

从中西方人格理论家们对健全人格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健全人格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质,这就是在个体人格内部能形成有效的平衡调节机制。通过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实现理想与现实平衡,自觉进行人格整合,摆脱现实中的烦闷甚至痛苦,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平衡,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积极评价自我,既不狂妄自大又不自卑自贬,形成承受、超越挫折的积极心理,防止人格失常;实现心理需求与满足手段的平衡,通过自身主观努力且又不脱离现实的手段去满足物质、精神需要,进而逐步使需要层次递进、上升,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和个人需要的全面满足。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在理解人格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是存在于文化背景中的,二者是双向的、互动的。因此,要建构中国本土化的健全人格模型,还必须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把中国人放在中国文化中去研究,考察中国文化中的健全人格标准。又由于时代不同,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研究的对象、侧重点不同,健全人格的特征也就不一样。

所以对健全人格的把握应注意这么几点:

第一,健全人格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人格;

第二,健全人格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

第三,健全人格是人们通过主观努力能够靠近或实现的状态。

借鉴国内外在健全人格研究方面的重大理论贡献,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健全人格就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各种成分和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也即个体的身体、心理、文化等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人格内部各方面不发生对抗、冲突和分裂。那么,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格健全的人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观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表现出能很快适应新的

环境。

2、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直接表现,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的。社会交往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理解,调节身心状态,增强人的责任感。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全的程度。人格健全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正面态度多于嫉妒、怀疑等消极态度;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格健全水平的反映,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3、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对自己的认识应是全面的、丰富的、客观的,能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总体上是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平衡。

4、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类在社会生活获得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并获得成功。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耐心地去应付,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相反,悲观的人常常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没心情,遇到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对人的活动,对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人振奋精神,增强人的信心,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降低人的活动效率,长期积累甚至使人致病。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健全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的宣泄、排解、转移、升华。

6、能有效运用智慧与能力

人格健全的人,能把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上。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被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所推动,并能将能力有效地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经常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革新,有所建树。他们的成功,往往又为他们带来满足和愉悦,并形成新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的生活内容更加充实。

7、个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人格健全的人,他们的性格和气质、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智慧和才能、理想和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能和谐的发展。他们的内心协调一致,言行统一,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客观需求,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失去他的人格的内在统一性,就会出现认识扭曲、情绪变态、行为失控等

问题。

健全的人格作文

健全的人格作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在漫长的人生里,有悲欢离合。但这些悲欢离合的场面,他们会是喜乐还是哀怒呢?这就要在于他们自己的想法,在于他们要怎样去面对了,有的人天生就是残疾的,有的人却是后天性的残疾,他们面临着自己的不幸。绝大多数的不幸者都会自强不息地去面对,都会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不屈的人生。但也有少数的不幸者,一味依赖着政府或家人,或是对工作挑三挑四,多次失去就业的机会,祸水天天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虚度自己本来就空缺的生命。就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来说吧,我们看见了那些残疾的运动员们为自己的国家,他们发挥出了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他们都让无数的人在深深地感动中充满了敬佩之情,他们都为了国家和运动员们

创出了历史之最,充分弘扬了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的理念,对世界残疾人的未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几年前,在一场建筑的事故中,下肢伤残的李贵强,他晚饭后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摇着轮椅来到了这建筑好了的高楼下,他就说,自己在几年前的那一场事故中失去了双腿,他却没有任何的叹息,这可能就是一个身为残疾人的志坚吧!在那时他就开始在家人的激励下鼓起勇气去面对困难,依赖政府的支持,他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里开了一家小部,他现在不但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且还可以完全自食其力,因为在他坚强地的面对过程中,他认为健全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残疾人也一定能够做到,在其中也更参透着一种超然的意志和精神。再如,一位双目自幼失明的和金永,他十几岁就开始跟着别人学按摩,但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让他差点就失去了信心。他多次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强到底,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懈地努力,他

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我们平日都说:“做人真难啊!”尤其是在“缺德”的现时社会中,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更难。现在有一种怪现象是,讲捞钱的多,讲做官的多,讲做人的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得在实践中通过自我修养,逐渐地塑造自我,建立起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所谓人格,是人的品德、性格和个性的总和。做人的准则应该是自尊、正义、正直、忠诚、善良、坚贞、勤奋、独创等等。 有人把现时社会的“缺德”现象概括为“三无”,即无社会公德、无职业道德、无良心道德。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然而却较为普遍。比如说社会公德,有人愤愤然说外地某大城市公用电话被砸、电话机被偷,害得他有要事找不到打电话的地方。某人说某地的铸铁下水道盖,被人偷去当废铜烂铁卖掉,致使他掉进去洗了个脏水澡等等。这些现象我们都见过。甚至有些地方因为下水道管盖被偷,小孩活活淹死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再比如职业道德,有的医生索要红包,有的教师为了收取补课费、辅导费,上课不好好讲,留到课下讲等等。无良心道德,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所见颇多,不必多说了。 说到底,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之高尚与卑下,全然决定于人品、人格之高低。若是人格卑下,遑论此人德行如何?所以,我坚持开设“做人课”,以此来培养塑造我们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我认为这一课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该重学。党中央大声疾呼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腐败行为,其要旨也在这里,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会去干那些“缺德”的事吗?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还要学会忍受压力,学会恪尽职责,学会磨练意志毅力。美国西点军校的作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西点军校走出了四位总统和美国历史上五位五星级将军中的四位。西点军校的学习和训练生活是非常紧张和艰苦。学员们必须在4年时间内完成和考试通过31门主课和9门选修课,每天埋头苦读到午夜12点才能熄灯休息。每年夏天,学员们背起行装到西点北部的一森林地带进行野外军事演习。他们练习各种武器的使用,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靠指南针和地图行进。他们在地上跌打滚爬,攀登悬崖峭壁,风餐露宿,完全按照战时的要求进行训练。“不撒谎、不欺骗、不偷窃,也不容忍其他学员这样做”,这是西点军校学生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如果学员违反军纪军容,校方通常惩罚他们身着军装,肩扛**,在校园内正步绕圈走,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西点每年招收1000多名新生,到毕业时大约有25%的学员不是因为学习跟不上半途而废,便是因为犯了错误被开除出校。 美国西点军校还有一个久远的传统,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长官问:“你认为你的皮鞋这样就算擦亮了吗?”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为自己辩解:“报告长官,刚才排队时有人不小心踩到了我。”但是不行,所有的辩解都不在那四个“标准答案”里,所以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

培养健全的人格 摘要:培养有道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是中国素质教育的第一宗旨。大学生有知识和能力,但不一定取得的成功、成为有用之才, 要成为有用人才,还有一个如何运用知识和能力去做事的问题,这其 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格。本文将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论述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字:人格健全大学生 研究人格有两个重要的价值,一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二是帮助我们更健康地生活。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之后,我们才可以去谈如何成功,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健全的人格更加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加速器。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格的内涵和影响人格的因素是什么?各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 作用;如何培养和塑造健全的性格。 一、人格的内涵和影响人格的因素是什么? “人格”一词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都有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格通常是指人的道德,也就是人品、品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都是指一个人在一生漫长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主题。这些心理特点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们总结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由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等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 二、各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遗传因素: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个人嵌入文化形态里。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1.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

健全人格的23种要素讲课教案

健全人格的23种要 素

健全人格的23种要素 1.诚实——诚实的人拥有真自由;不诚实的人,牺牲明日的信用,滥用于今日。 2.可靠——说到做到,不论他是汽车工人或公车司机。 3.公正——抛开私利,远离偏见,对每一个人一视同仁。 4.慈悲——慈悲是指照顾别人;但教人依赖别人,一点也不能算是慈悲。 5.勇气——勇气不靠力气,更不分年龄与性别。 6.谦逊——不吹嘘,不骄傲,不牺牲他人成就自己。 7.理性——理性使勇气免于鲁莽。 8.自律——掌握小事,处理大事。 9.乐观——是的,我们能做! 10.投入——设定方向,全心投入,达成目标。 11.主动——去除借口,愿意尝试,不怕别人嘲笑。 12.工作——每一个工作都是一种喜乐和尊严。

13.坚毅——成功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14.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并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15.合作——懂得和谐有效的互助合作,就能成就大事。 16.管理——“善用”时间、资源和天赋才能,也意味着“好好管理自己”。 17.鼓励——鼓励必须实际。在他人努力的地方帮助他们,支持他们,就是鼓励。 18.宽恕——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完美,“宽恕就是遗忘”。 19.服务——爱的果实是服务,每一天每一刻,都有许多机会为他人服务。 20.捐献——捐款不在于数目的大小,而在于施予者心量的大小。 21.机会——每个人都能改变,只要他能把握机会。 22.教育——教孩子分辨善与恶。 23.友爱——尊敬每一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无论种族、肤色、语言或宗教。(广日) 真正美好的生活情趣

生活没乐子就没了情趣、没了情趣人就没了生气。而生活的情趣,其实是可以去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懂得主动去创造和享受生活的情趣,与美好生活情趣邂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只要我们怀揣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只要我们还保留着一份想去“装”扮美好生活情趣的欲望,那么再平淡的日子,也可以被我们打造成充满美好情趣的人间天堂。具体比如: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这有助于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此外,一个真正有情趣的人是一定是一个博雅的人,所谓博雅,就是学识渊博、情趣雅正。博雅,首先情趣要高尚,唯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让生活真正充满美好的情趣。 人生观 首先,可以从风俗习惯学习中入手,各民族都一惯重视风俗习惯的学习,它是各民族良好的风俗习惯的继承,发展是时代相传的重要形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风俗习惯的学习本身在中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风俗习惯的学习,在不同的情景下,在不同的对象身上,其地位、作用和效果不相同的,在具有较长历史的城市和乡村中,风俗习惯的学习更为突出,与城市相比,地处偏僻的我们民族地区,青少年通过风俗习惯的学习所接受的品德教育机会多。因此,中小学阶段是通过风俗习惯的学习形式和发展青少年高尚品德的重要时期,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当然,对风俗习惯学习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有所选择风俗习惯中优秀文化的积淀,诸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应发扬,对铺张浪费、互相攀化的现象就应扬弃。特别是当代,对风俗习惯的学习应体现时代性,要在继承中创新。中国民族文化道德习俗对本民族具有约束性,使青少年儿童也程度不同地受到这种保守文化的影响,所以在风俗习惯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挖掘风俗习

人才需要健全人格

人才需要健全人格 教学目的: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示,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教育形式:主题班会 一、导语 主持人1: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遥望未来; 主持人2:沐浴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我们憧憬未来。 1:我们自豪,时代属于我们; 2、请同学结合历史上的种种人才,进一步说明这些人才成才的因素。 三、健全人格与成才 1、讲故事(“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逐步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水平,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因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主持人:“伤仲永”的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先天的聪明才智只

如何培育健全人格

如何培育健全人格 进入大学校园,我们就像饥饿的苇草扑入了丰甜的海洋,就像被放生的鸟儿盘旋在蔚蓝的天空。然而在努力学习专业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准备各项专业证书的考级之余,我们是否静下来思考过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度过这四年?是否制定了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去参加参加兴趣活动,广泛交友静结知己,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寻找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吧。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生活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我们的态度,成熟的个性来自于健全的人格。然而,怎样来培养自身的健全人格呢? 一,什么是人格? 1.1人格的概念 人格就是个性。“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道德上的人格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法律意义上的人格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文学意义上的人格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而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这个词的概念最早源于拉西语Persona,那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后来心理学家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艾森克说:“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卡特尔说:“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若脱离了社会,不与人们交往,也就谈不到个性,初生婴儿只能算是个体,还没有个性;个性乃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人际关系的结晶。所以,人的个性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也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1.2人格(个性)的特征 1.2.1个性的倾向性 个性的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它是人格中的一部分,个性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体现了人对社会环境的态的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消费对象的不同态度体验,以及消费行为模式上。 1.2.2个性的复杂性

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第29卷第4期2008年8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y ang N o rmal U niv ersity N o.4V o l.29 A ug.2008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李伟强,甘 超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 摘 要: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须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途径,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4—0135—03 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也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有专家预测,21世纪属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冲击的人格健全者[1]。通常所说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等,一般是对良好的人格发展状态的一种表述,如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人在品质上的完美程度和标准”[2],而很少涉及到其内容、结构等方面,从而给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和教育带来了难度。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进行深入研究,培养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明确健全人格的涵义,充分了解他们的人格发展的状况,从而实施有效的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该问题的未来更全面深入的探究有所裨益。 一、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健全人格是“能协调个体的内部关系的人格素质的心理层面”,是人“身心健康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不仅使个人生活得更快乐和幸福,而且使社会得到更多的和有价值的个人回报”,它“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充分的安全感”等一系列的指标,包含“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等一些要素[3-5]。简单来说,健全人格强调健康和全面两方面,健康是保证,全面是要求。因此,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表现出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稳定积极、心理健康等发展状态[6]。 从心理学视角,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征。首先,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具有结构性的特征,即应具有内隐的人格心理特质和外显的人格行为特征,其中人格心理特质调节人格行为特征,而人格行为特征又可内化为人格心理特征。其次,健全人格应具有标准性的特征,即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心理特质应是健康、全面的,而他们的人格行为特征也应是合乎个体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再次,健全人格还应具有发展性的特征,即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年龄、环境及知识结构的改变,他们的健全人格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收稿日期:2008—04—1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3jqw58)。 作者简介:李伟强(1975—),男,安徽巢湖人,讲师,博士,从事教育心理研究。 135 DOI:10.139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11865822.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11865822.html,43-1453/z.2008.04.033

培养健全人格,从已做起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从已做起 如果说把教育比作一座造就人才的高楼大厦,哪么小学的教育就是这座大厦的第一层基石,是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成形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而做为老师的我们是学生们人生成长旅途中的重要启蒙者之一,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我们除了教授给同学们学习的能力之外,帮助同学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既然全人格的养成这么重要,哪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全人格的教育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担任着12个班级的课程,每个班一节课,这也就意味着我每周至少有30分钟与孩子们交流的时间。每周30分钟的时间可能大家会认为,这么少的时间连讲课都紧张,且而下课后孩子们离开教室,要到下周才能来,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孩子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当然是班主任的任务了。其实不然,虽然孩子们每周和我相处只有30分钟的时间,但是这些孩子至少要教三年或四年,三四年中我们至少有480个30分钟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细算下来时间真的很多。而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一个长期养成教育,我们有哪么多的时间来影响他们引导他们。我想只要你愿意,一定会有收获。下面我结合自已工作谈几点做法。 首先,我认为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氛围和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从已做起,为同学们树力榜样,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实现自我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并能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老师要求学生做到,自已一定要做到,自己没有做到的,要求学生做到,学生心里一定不会信服,难以达到要求的目标。只有自已作好了,才能有资格教育学生做到。 其次,培养同学们健康的人格,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正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许多人所具有的坚韧、正直、开朗等优良的人格特征其实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形成的。所在在每个学期开学,我的第一节课就是常规教育、调整座位

健全人格标准

健全人格标准 1.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现实、准确的自我知觉,并有这种知觉敏感性。这包含几层意思,首先是有自我认识且这种认识是全面、丰富的;其次是不歪曲自己的特性,即不夸大或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三是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并知道行为、体验源何而起。积极的自我态度与自我认识有联系但并不完全由后者决定。它指的是一种“尽管认识到自己有长有短、有好有坏,但仍然从总体上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抱有希望”的态度。 2.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客观的社会知觉(对人认识)是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人格健全者应能准确的从别人的言语、行为中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且,他对别人的了解是建立在事实依据上的而不是主观臆测。此外,他对人的态度特征和人际交往技能应有助于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例如对人具有关注、同情心,能恰当得表达自己的能力等等。 3.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愿意活着”可能是最符合生物规定性的心理特点。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热爱生活,有投身于工作、事业和家庭的热情。即使他从认识上参悟了“四大皆空”之类的哲理,仍然在情感上要选择二生活。与此相关的是一个人要具有与自己的年龄相适应的生活能力,主要是处理、解决自己遇到的工作、学习、生活、人际问题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他就不能有效适应环境,满足自己成长、发展的需求。 4.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统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性倾向性的各部分(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之间应该能够保持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而且他的认识、情感歌行为之间也应该具有协调性。例如有与认识相一致的情感体验;能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使之合适的行为的需要. 心理学已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格的定义。据美国心理学家澳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也许读者会说,这么多定义,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还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吗?其实,那么多具体的定义对我 们来说无关紧要,可以统统不管,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 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我们从独生子女的外部行为,来看独生子女的道德表现、个人兴趣等,又通过专门的测量, 来看他们心理内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击性需要等)、自我接纳程度和学习需要。比如:在调查中,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她)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或总想弄明白不懂的问题,我们会判断这个孩子认知需要非常强烈;如果一个 孩子告诉我们,他(或她)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性格,经常感到别人对自己不重视,或好象在各处都不能起作用,我们会 判断这个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认知需要被视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被视为人格障碍之一。在我们的研究中,类似这些都是人格的内容,它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 对健全人格的理解受人性观、价值取向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各异。例如马期洛认为健康健全人格的人应为自我实现的人,而奥尔坡特则认为是一个成熟的人,罗王杰期则认为应为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人等等。综合各学派的观点,找出共同的东西,以下几 方面的特征对衡量人格健全有突出意义。 (1)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这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有自我认识且这种认识是全面的、丰富的;其次是不歪曲自己的特性,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二是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并知道行为、体验缘 何而起。积极的自我态度与自我认识有联系但不光全由后者决定。它指的是一种“尽管认识到自己有长有短、有好有坏,但仍然从总体上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抱有希望”的态度。

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999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始,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科学家把心理、精神疾患排在21世纪人类十大杀手的第五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因为健康的心理是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期望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对孩子要求严格;许多学校因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过于重视智育,学生的心理往往成为教育的盲区。许多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疾患,如有患抑郁症的、有患孤独症的、有精神异常的、有离家出走的、有自杀身亡的、有过早堕落犯罪的……据悉中学生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约达22.8%,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而作为学校教育中“龙头”学科的语文教学,因其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教学目的含有心理健康教学目标,自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领悟课文的内容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课本本身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文章,除了少数说明文以外,它们都是作者积极人生观的反映。虽然作者写的绝大多数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但无论是颂扬还是鞭挞,都是从正面或反面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抵制。教师在教这些文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赵鑫珊的《人是什么》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议论文,文章第一部分用爱因斯坦、雨果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来阐明人生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从分析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人生的不同回答入手,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课后,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渠道,搜集整理具有人生意义的故事,并适时地组织了以“人生的意义”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又如教学《道士塔》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和课文相关的内容:敦煌的资料图片,包括壁画、书法和绢画等。接着再展示这些珍贵文物的清单: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1912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带走写经四百卷;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走经卷五百七十余件;……迄今为止,这批珍贵的文物共被十三个国家所拥有。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敦煌文化和它流失的背景

健全人格的24个特征

健全人格的24个特征 一、做正确的事 1、诚实; 2、可靠; 3、公正; 4、同情; 5、勇气; 6、谦虚; 7、理性; 8、自律; 二、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它是正确的 9、乐观;10、投入;11、主动;12、工作; 13、坚毅;14、负责;15、合作;16、管理; 三、帮助他人做正确的事 17、鼓励;18、宽恕;19、服务;20、捐赠;21、领导;22、机会;23、教育;24、友爱;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传道解惑的教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应该是教育变革的核心,有效的德育教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形成解构知识与建构知识能力的同时,把道德与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解构道德规范与建构道德规范的能力,从而在做人原则、情感态度、品德素养、是非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事事讲道德、守道德。这样,对个人修养的形成、对家庭成员的和谐、对社会风尚的建构,均意义重大。 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凡言出,信为先”。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中学生的思想品质、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授课、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风尚。这样,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完美人格的标准

完美人格的标准?(2009-05-15 08:23:58) 标签:杂谈分类:精华转载完美的人格不仅是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完美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人本身的健康和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完美人格应具有以下标准: 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全的程度,人格健全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积极态度多于嫉妒、怀疑等消极的态度。健全的人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与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格健全水平的反映,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格健全的人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标志着人格健全的程度,人格健全的人情绪反应程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的宣泄、排解、转移和升华。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能使人看到生活中的阳光,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事业抱有深厚的兴趣,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相反,悲观的人常常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心情沉重,遇到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自己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平衡。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常常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或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甘愿放弃一切可以努力的机遇。

“完善自我 健全人格”主题班会

“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主题班会 走出雨季——克服不良情绪 老师:进入高中,似乎每天都有不如意的事发生:学习上的困难,复习的紧张,竞争的加剧…… 快乐的心情不会与生俱来.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把握自己.你不能左右生活,但可以改变心情! (多媒体展示“心灵剧场”内容) 老师:我们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也和以上所说的同学一样,产生不良情绪?还是有其他不同的情况而产生不良情绪?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多媒体展示讨论的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老师:可见我们同学在平时学习总会有情绪不佳、心情烦躁的时候,这很正常,心理学研究证明,功课与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开始时是以较快的速度前进,其曲线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到某一阶段进度变缓,曲线表现为平直状态,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也就是说,在复习功课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效率会很高,可后来随时间的进程和复习内容的增加会出现复习效率下降,甚至无效率的情况.因而有的时候某一科复习的效率降低,也不用紧张,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可转向复习别的科目.再者人的情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积极情绪是成功的起点,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而消极情绪会妨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同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无用的沉重大包袱一样;过重的复习负担、分数的压力、频繁的考试、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等都有可能导致紧张情绪与抑郁心理的产生.同学们要善于摆脱外界的不良影响,做好自我心理保健,克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快乐面对每一天.所以当我们同学面对不顺心的事时,应如何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态呢?请看屏幕. (多媒体展示“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附:建立一套快乐的学习模式 (1)快乐就在此时此地,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有的同学说:“我现在要参加考试了,压力这么重,怎么快乐得起来啊?只有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浅谈健全人格与优化自我个性

浅谈健全人格与优化自我个性 我们常说的“人格”,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那什么是健全人格呢? “健全人格”是一个表达人的本质存在状态的新时代概念。概括来说,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对于自身而言,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积极客观的自我认识,正视现实,对他人对社会具有理性认知,有健康的体魄、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良好、稳定、协调的人际关系,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责任感和创造力,努力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等等。所谓健全人格,也就是对自身的一中认识是否正确,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是否明确,自己的人格是否健全都不是一件值得卑微和炫耀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健全取决于自己本身。 人们拥有健全人格的同时,也应当优化自我个性,让自己在中国当下的大环境里更好的生活。 在我看来,性格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人了得命运,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有自制力、主动、性格坚毅的人,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能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在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这样优化自我的性格: 一、纠正认知偏差。由于受不良环境或受社会中负面宣传的影响,有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使自己心胸比较狭隘、嫉妒心强、古怪、冷漠、缺乏责任感。要想改变这些性格,必须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认知,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充分体验和感受生活,这对自己性格的改变会有帮助。 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和改造。人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客观的环境因素要通过主观的自我调节起作用,人在不同的程度上,会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塑造着自我。随着认识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其性格发展也从被动的外部控制逐渐向自我控制转化。 三、乐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兴趣广、爱交际的人会学到许多知识,训练出多种才能,有益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要正确识别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加入健康、积极的小团体中,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学会善意地评价他人。 四、提高文化水平,加强道德修养,改造不良的性格。人的性格虽然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又是可变的,只要自己下决心去改,是能产生明显效果。方法一是提高文化水平,二是加强道德修养。因为性格的形成是受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影响的,有文化,有道德的人,能以更好的态度去对待现实生活的挑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中都有好的因素,也有不良的特征,要善于正确地自我评估,辩证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对不足之处要努力地加以改造,久而久之,使不良的性格特征得到克服和消除,逐渐成为性格完善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人类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广泛探讨的国际尖端课题。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我们基层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任务,怎么样能够探索出一套符合学生自己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培养方式,尤其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给自己准确的人生定位,找到适合他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技术素养,以便于适应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得出的一些列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想与大家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经过多年在教育一线的教学工作,不停地在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习得,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时机,增进了解 要想培养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及思想理念,了解学生个人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阵下药。 为了对同学们增进了解,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在每次升旗、上课间操时,我坚持跟班,了解他们的情况;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每次同学们进行班内、校内劳动时,我积极与同学们一起劳动,增加与他们每个人接触的机会;在每次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班级工作与同学们共同协商等。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尊重学生,以诚相待 曾经有学生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学生对他的惧怕看作是“师道尊严”的体现。这样,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利用青年教师这一年龄优势,在自己在同学中建立威信的基础上,与他们平等相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 在出现问题时,我从未采用强制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我虚心地接受,没有因为“我是老师,我接受学生的批评,这多丢面子”而拒绝接受。比如,我校举行的第一届广播体操比赛中,那几天学校网站工作刚好也比较忙,学生们每天下午的训练时间我就没能长时间陪他们训练,我们班没有得到第一名,同学们都心灰意冷的,就有几位同学哭着给我说:“张老师,这几天您就不管我们的训练才导致今天的表演成绩不高!对我们也太不负责任了吧!”。这使我即高兴又有些愧疚。高兴的是学生们承认了我作为助理班主任的工作,愧疚的是由于其他工作忽略了他们。当时,我诚恳的向他们道歉,并说明了原因,而没有因为我是老师而采用居高临下的态度给予生硬的回答。我认为,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 三、相信学生,珍视成功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