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沙市中学2020级高三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

1.2021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据研究,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学界长期以来寻踪夏文化的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据此推断,当时两地()

A.礼乐制度都非常完善B.经济发展水平齐平

C.手工技艺领先于世界D.文化之间互动交流

2.宗法社会等级与特权的结合,使得法有等差。宗族对成员不仅拥有超越法的权力,甚至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权力,影响了法律的执行过程和程序;对宗族内部事务的处理,人们信赖的是宗族的裁判,而不是官方的法庭和法律。中国古代社会这一现象()

A.成为专制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源B.有利于基层宗族力量的发展

C.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D.造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畸形

3.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在国家和个体农民之间起着制衡两者利害冲突的作用,可以稳定地方,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利。“它”

指的是()

A.诸侯封地B.地主田庄C.繁重徭役D.郡国并行

4.东汉末年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后来,魏文帝曹丕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一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曹魏行政机构的调整()

A.遵循了中央集权制原则B.有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

C.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5.有学者指出,“辉煌的隋唐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隋朝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广设粮仓(如图),回洛仓储粮达3.55亿斤,洛口仓“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隋朝粮仓的设置()

A.稳定了粮价,巩固了统治B.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C.促进了运河交通发展D.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6.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这一举措()

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7.下表是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据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隋唐时期户数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890多万户

唐太宗贞观初年200多万户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380万户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918万户

A.隋炀帝时期户口数可能有夸大B.唐朝前期社会发展较为稳定

C.天宝年间户数为唐朝人口顶峰D.两税法推动玄宗时户数激增

8.中唐张旭的《肚痛帖》(图3)、怀素的《自叙帖》(图4),大量连笔跌宕有势,线条抽象变幻莫测,无序字体中的有序章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从线条上看到书法家的灵感在运笔间闪耀。这反映出()

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而简B.书法艺术脱离底层民众

C.书法受到佛教深刻影响D.草书创作严格遵循法度

9.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更有诗云“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现存国内很多博物馆内的宋代铜镜、瓷枕上大多铸有男女相对踢球的纹饰。宋代蹴鞠的盛行,反映了()

A.崇尚健康的运动方式成为社会时尚B.江南地区流行文化十分发达

C.南方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D.宫廷文化和市民文化的消长

10.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己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己,民己因而三司取财不己;中书视民之因,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因,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行政不统一影响政府的治理效果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11.1371年,朱元璋建立南北更调之例,即北人南用,南人北用,其后官制渐定,除学官外,不得任官本省,亦不限南北。明代万历年间政府实行“掣签法”,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官员的任职地点。这些政策()

A.意在避免地方官营私舞弊B.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C.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D.完善了监察谏议制度

12.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某种原始材料“气”

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B.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

C.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西学东渐改变国人观念

13.清末民初,有些人于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北京等处,筹集资本,购置机器,聘请技师,组织陶瓷生产。一些“制瓷新厂”,所造瓷器“坚白光莹,比诸进口洋瓷殆无差异”,“一时商贩麇集,行销极为畅旺”。由此可见,当时这些人的做法()

A.促进了传统行业向近代转型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的萌发

C.阻止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D.动摇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14.19世纪七八十年代,江南制造总局编印的《西国近事汇编》逐周汇述各国重要时事,其中还以大量的篇幅介绍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西方的工人运动,还有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美国的“康密尼党”(共产主义者)。这一现象()

A.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B.反映了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

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特征

15.1919年8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道:“辛亥革命让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下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该文所描述的现象表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B.推动了民主思想的萌发

C.揭开了宪政民主序幕D.增强了民众的政治意识

16.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类报刊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政纲、政论和宣言;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这些变化()

A.体现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

B.有利于国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C.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推动了清末民初社会风俗习惯的根本变革

二、非选择题

17.【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12分)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仕”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域、工商领域等社会领域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赖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社会流动允许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实现途径的历史背景。(8分)

1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4分)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却已逾百年。考诸历史。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通过20世纪初的赴日留学热潮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

一方面,以外国语言文本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学说要想实现在中文语境下的传播,必须首先通过翻译实现向中国语言及中文文本的转化,才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开始其“中国化”的旅程。另一方面,译介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成语典故等去阐释或附会西方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译介阐释过程,体现了译介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摘编自孙建昌《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1900—1908)》材料二

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十月革命前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整合相关概念",十月革命后则是在“误读与选择中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有学者指出:“严格地说,早期译介阶段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译介阶段仅仅具有资料性的意义。”无论是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还是唯物史,“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早期译介阶段相比,不仅是一个量的区别,也是一个质的区别”。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影响因素,简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合作社的思想、理论和合作社运动的发祥地。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运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宪法到有关立法,对合作社诸多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西欧各国农村合作社十分发达。到70年代,法国五分之四的农民、西德二分之一的农民、丹麦的几乎所有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西欧各国合作社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工商综合体,如法国合作社系统在全国牛奶、猪肉等收购中分别占52%、64%,西德合作社系统供应了农民所需农药的70%、化肥的67%。不仅如此,西欧各国的农村合作社在对外经济关系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975~1976年度的法国谷物出口中,合作社系统占40~50%;丹麦合作社系统占全国黄油出口的90%;意大利全国合作互助同盟在非洲和拉美非常活跃,业务也非常广泛,它的对外营业额达16亿美元。

——摘编自戎殿新《战后西欧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我国“乡村振兴”

的启示。(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发展史。表2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情况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战线的演变”提取两则信息,并分别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沙市中学高三级年级上学期评分参考

1.【答案】D【解析】据材料“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可知,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相同之处颇多,说明这两个文化之间可能存在交流,故选D项;据所学,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与材料遗址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相同之处,不足以说明经济水平齐平,排除B项;

材料仅是三星堆和二里头的部分出土文物的状况,没有世界其他地方的信息,无法推断世界地位,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宗法社会等级与特权的结合,使得处理基层事务时,更多依靠宗族的力量,这种现象有利于基层宗族力量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基层宗族力量的壮大,与专制制度的形成无关,排除A项;宗族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族力量的壮大,并不会造成中国社会结构的畸形,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两汉时期兴起的田庄经济酝酿了地主豪强,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是田庄经济一定程度上收容了流亡农民,有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剂,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解决了诸侯王我问题,排除A项;繁重的徭役并不会危及中央集权,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和个体农民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C【解析】魏文帝于秘书省之外另设一省来掌管机要,增加了中央机构部门数量,使得部分机构的职能重叠,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故选C项;曹魏是在中央内部进行的机构改革,并不属于对地方的管理,于加强中央集权无益,排除A项;另设一省掌管机要使得部门之间事权重叠,不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排除B项;新设立的部门主管“起草和发布诏令”,于防止吏治腐败无太大益处,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隋朝的粮仓主要设置于运河附近,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因此,隋朝粮仓的设置推动了运河的发展,故选C项;据所学,隋朝二世而亡,可见粮仓的设置没有巩固其统治,排除A项;据所学,隋朝粮仓的设置主要是政治目的,对经济的影响有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负担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唐玄宗天宝年间……十镇兵力……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可知边镇节度使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中央丧失军事优势,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故选B项;唐前期的布局内重外轻,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布局是内轻外重,排除A项;“遏制了”表述绝对,唐末陷入五代十国战乱局面,排除C项;边镇节度使军事力量强大容易带来藩镇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中,唐朝的户数一直在稳定增长,说明此社会经济稳定向前发展,故选B项;“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中隋朝的户数比唐朝稳定后期的户数较少,隋炀帝之初隋朝依然稳定发展,可见与隋朝的实际情况大致一致,可以相信,排除A项;“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中,没有天宝年以后的数据,无法说明此时就是顶峰,排除C项;两税法是公元780年,和表中的时间不一致,无法进行比较,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由材料“大量连笔跌宕有势,线条抽象变幻莫测,无序字体中的有序章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从线条上看到书法家的灵感在运笔间闪耀”可知唐代书法受禅宗思想影响,创作了大胆追求个性的狂草名作,出现了张旭、怀素等擅长草书

的书法家,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书法的创作发展而非汉字的发展演变,排除A项;

书法艺术创作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脱离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楷书严格遵循法度,讲究笔画分明、结构方整,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宋代蹴鞠盛行,民众通过蹴鞠这项运动中可以帮助消化、强身健体、获得运动的快乐,这是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故选A项;据材料“国内很多博物馆内的宋代铜镜、瓷枕上大多铸有男女相对踢球的纹饰”说明这是一项广泛的运动,不仅限于江南地区,排除B项;国内很多博物馆都有蹴鞠的文物,不仅是南方城市经济繁荣,排除C项;蹴鞠这样运动在宋代受到广泛欢迎,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财己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己,民己因而三司取财不己;中书视民之因,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因,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可知宋代实行的分权措施导致行政、民政和军政互不统属,效率低下,故选C项;分割相权可以限制相权,但是无法解决宰相擅权的问题,这是封建集权政治导致的结果,排除A项;宋朝初年实行分化事权的做法主要以积极意义为主,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排除B项;材料主要从效率的角度上分析分化事权的弊端,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朱元璋有意限制官员的任职区域,开始是北人南用或南人北用,后期变成“掣签法”,旨在限制官员发展地方势力,形成众多的裙带关系进而徇私舞弊破坏吏治,故选A项;材料并未讲到选官方式的调整,讲的是录取后官员任职区域的安排,因此看不出是否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标准,排除B项;社会阶层的流动主要指的是人社会身份发生变化,比如农民入仕,材料并未反映相关内容,排除C 项;监察制度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材料的限制官员任职区域能够起到加强皇权的作用但是不属于监察谏议制度的范畴,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由材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可知理学格物致知、探究世界本源的精神推动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故选B项;《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我国明代中期前药物学的巨大成就,把明代医药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缺乏理论思维”

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医学研究,并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C 项;西学东渐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材料并未提及,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明初出现了手工行业内的机器生产的现象,使得瓷器的销售极为火爆,机器生产是工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这种方式促进了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化手工业生产的转型,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思潮主要出现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排除B项;列强对华输入商品主要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江南制造总局编印的书籍介绍每周各国重要时事以及有关工人运动和民主政党的相关内容,说明国人由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到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事务逐步关注,这是对世界观念的变化,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仅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重要事件的报道,仅有助于让国人更多的了解世界,并没有与救亡图存相关的信息,排除A 项;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应该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题干仅提到对各国重要时事的报道,没有体现中体西用的特征,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据材料“皇帝,也是可以倒下的,民主,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可知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君主专制,民众享有一系列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D项;依所学,辛亥革命未废除封建制度,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维新派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维新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人民觉醒,排除B项;“宪政民主”是指限制政治权力、保障公民权利,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并未揭开宪政民主序幕,排除C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可知民国初期政治和时局混乱,但是也从客观上反映出各个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引发人民对国家现状和前途的思考,培植人民的公民意识,故选B项;“中西文化的碰撞”没有触及题干的本质且背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在辛亥革命以前已经开始,排除

C项;“根本”一词错误,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12分)

(1)特点:有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秩序性相对加强;主要流向仕途(或官场);流向多样化;儒学独尊后,士人流动以儒士为主体。(4分,任答其中

2点即可)

(2)背景:科举制的延续、废科举后新式教育的兴起;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动荡加剧、军阀割据、革命活动兴起;政府被迫对外开放,闭关自守政策松动;自然经

济逐渐瓦解,传统手工业走向破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传统“士

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新的社会成分产生与发展;灾荒、封建剥削的加剧

及生活方式的变迁等。(8分,建议从教育、政治、政策、经济、社会结构

等任意4个角度作答,仅从某一角度如经济类,不超过4分)

18.(14分)

(1)影响因素: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西学东渐;日本国内兴起的社会主义思

潮和运动;近代传媒与翻译的媒介作用。(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评:通过翻译过程实现向中国语言的转化,在语言和文化的层面上开启了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把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推动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助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变化: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译介与传统文化结合紧密,十月革命后建构起了新的意识形态;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译介仅具资料性的意义,十月革命后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才得以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6分,答出3点即可)19.【答案】

(1)特点: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过程曲折;由自发组织到政府主导;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由单一经营发展到多种经营;逐步形成以立法为保障。(4分,任答4点即可)作用: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分,任答2点即可)

(2)原因:合作社思想、理论的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动;西欧各国政府的支持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等。(6分,任答3点即可)启示:借鉴西欧国家合作社运动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加快合作社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实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等。(2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0.【答案】

信息l:统一战线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则表明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了抗战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信息2:统一战线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

国民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同时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故在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让出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在吸取革命教训和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来确定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形式,并始终不放弃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信息3:统一战线的演变反映了革命力量的变化。

国民革命时期,革命力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力量则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抗战时期革命力量的范围扩大,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力量则包括一切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民。

说明:每一信息中“提取信息”2分,“说明”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沙市中学2020级高三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 1.2021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据研究,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学界长期以来寻踪夏文化的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据此推断,当时两地() A.礼乐制度都非常完善B.经济发展水平齐平 C.手工技艺领先于世界D.文化之间互动交流 2.宗法社会等级与特权的结合,使得法有等差。宗族对成员不仅拥有超越法的权力,甚至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权力,影响了法律的执行过程和程序;对宗族内部事务的处理,人们信赖的是宗族的裁判,而不是官方的法庭和法律。中国古代社会这一现象() A.成为专制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源B.有利于基层宗族力量的发展 C.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D.造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畸形 3.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在国家和个体农民之间起着制衡两者利害冲突的作用,可以稳定地方,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利。“它” 指的是() A.诸侯封地B.地主田庄C.繁重徭役D.郡国并行 4.东汉末年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后来,魏文帝曹丕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一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曹魏行政机构的调整() A.遵循了中央集权制原则B.有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 C.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5.有学者指出,“辉煌的隋唐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隋朝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广设粮仓(如图),回洛仓储粮达3.55亿斤,洛口仓“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隋朝粮仓的设置() A.稳定了粮价,巩固了统治B.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C.促进了运河交通发展D.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6.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这一举措() 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7.下表是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据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隋唐时期户数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8月8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 伦 2.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 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 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 墨 3.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 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 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 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 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4.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5.《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 “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这表明战国时期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ⅹ30=45分) 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 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 姜寨遗址 B. 良渚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殷墟遗址 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注重精耕细作 C.农业地位很高D.国家正式形成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 A. 《老子》 B. 《论语》 C. 《诗经》 D. 《韩非子》 7.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A.互相吸纳融合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D.具有不同传统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2年9月22日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诸遗址以良诸古城为核心,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对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有关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 C.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D.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2.1979年,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石砌建筑遗址、玉器与陶塑人像;1983年,在临近地区又发现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并发掘了其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这两项重大发现对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材料表明: A.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 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 D.考古是历史研究的最佳途径 3.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80座窖穴内发现了粮食堆积,一般厚度0.3—2米,其中有10座窖穴堆积达2米以上,出土时部分颗粒清晰可见有粟的痕迹;在河北正定南杨庄遗址中,同样也发现了粟。据此可知,当时此地: A.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C.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D.原始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4.考古学者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由此可推断: A.社会生产与分工日趋精密细致B.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 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黄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 5.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6.由于出土了大量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史学界对夏朝的“信史”地位存在着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遗址中没有发现反映该朝史实的: A.兽骨B.文字C.铁器D.龟甲 7.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8.“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 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 9.周公东征胜利后,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推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个方向开拓和开发。这表明分封制: A.维护了贵族利益B.拓展了西周疆域 C.巩固了西周政权D.增强了地方实力 10.《史记·周本纪》正义云:“武王娶太公女为后。”此后,周齐世代通婚,结为甥舅关系。周灵王时期,周王室“求后于齐”,主动向齐国提出联姻。这说明西周: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直接控制 B.以宗法方式巩固政治统治 C.联姻是西周分封的政治基础 D.联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1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2023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2020级 二月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 考试时间:2023年2月23日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中国古人对富有色彩和光泽的器物情有独钟,如漆器、丝帛、玉器、瓷器;而在色泽上稍逊的木器、麻布、石器、陶器则地位不高。这种审美偏好() A.源于农耕生活的特性B.反映出等级社会特征 C.导致阶级矛盾激烈化D.领先于其他古代文明 2.下表为《后汉书》中对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内政建设与边防政策相一致B.地方豪强势力危及中央集权 C.开国功臣的军政特权被削弱D.削减地方军有利于稳定边防 3.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史兴盛,其中家史类著作在世家大族中大量出现,而作为家史典型代表的家传和家谱的撰修是当时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家传撰修多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B.重视记忆传承的史学传统形成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D .重视门第和炫耀家族成为风气 4.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5.图1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茗园赌(茶)市图》,该作品反映了() 图1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普通民众社会地位提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第二次地理参考答案 1.A 如图所示,该地降水量11月-4月降水量较少,累计曲线增加数值小,7月、8月降水最丰富。该地7月气温差最大,温度最低,2月温度最高。结合降水量及气温的信息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选A。 2.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气候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7月为南半球冬季,温度低,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C 由材料可知,智利一端年降水量162毫米,说明该公路智利一端最可能位于纬度较低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而对应的阿根廷一端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少,不可能森林茂密,A、B错误。阿根廷一端年降水量较少,可能出现灌丛稀疏的景象,C正确。该公路所处纬度较低,且两端海拔较低,因此不会冻土广布,D错误。故选C。 4.B 根据材料,该公路开放通行期间交通较为繁忙,说明跨国交通需求量较大。公路封闭期间封路禁行,公路恢复通行初期,车流量明显偏大,①正确。此时处于当地春夏交接时节,高山积雪融化,路面较为泥泞,④正确。春夏交接时节气温回升,雾较少,能见度较高,②错误。高温对行车速度影响不大,③错误。①④正确,B正确;②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5.C 受即将到来的冷气团影响,暖气团受挤压而聚集,热量增多,导致气温高,②正确;由表格可知,年三十吹偏南风,偏南风来自较低纬度,较温暖,③正确;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不会导致白天最高温更高,①错误;冷气团位于锋面后,④错误。故选C。 6.D由材料可知,“年三十”到“年初三”,天气从多云变为阴雨,再到多云,能见度先降低再升高,空气湿度先增加后降低,AC错误;受冷空气影响,最高温度持续降低,可推测日均温持续降低,气压升高,B错误、D正确。故选D。 7.B【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 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2. 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水稻在北美的播种() A.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 C.拓展了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 A.提高技术增加粮食产量B.加强国际的合作和团结 C.立法规范食品安全生产D.消除了人类共同的饥饿 4.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战国后期铁犁牛耕逐步推广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的兼并

5. 图1、图2分别为东汉水排和唐代筒车。它们的发明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技术不断提高B.生产动力有所改进 C.水利灌溉趋趋完善D.经营方式突破传统 6.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7. 传统上,世界被划分为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人的一切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技术出现后,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三元世界观”,即在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数字世界”。这说明信息 技术的发展()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拓展了人们的认知方式 C.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8. 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A.打破坊市时空限制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朝廷打压私商经营

2022-2023学年湖北省五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高二上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 考试时间:2022年 10月18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分布,由王都(大邑)、区域性中心聚落(大族邑)、次级中心聚落(小族邑)及众多村落(属邑)组成,形成金字塔式的聚落结构和众星捧月式的聚落空间分布格局。这种格局本质上反映了 A、早期王权国家的形成 B、家国一体观念的出现 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国野分立的城乡之别 2、图1为1975年陕西西安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秦杜虎符,虎符上有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县名)。凡兴士被甲,用兵50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烽火报警)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对杜虎符认识正确的是 图1 秦杜虎符 A、秦国出现专制集权趋势 B、秦国普遍推广郡县制 C、秦始皇直接掌握军事权 D、秦朝的基层管理严密 3、考古发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都城,在形制上

都继承了夏朝以来天子之都的标配——“三门道”形制。由此可见 A、魏晋时期民族文化多元融汇 B、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 C、少数民族甘做东晋政权附庸 D、慕容政权追求天下一统 4、《元典章》记载:“市舶司的勾当哏是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有……咱每这田地里无用的伞、摩合罗、瓷器、家事、簾子这般与了,博换他每中用的物件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元朝 A、大量进口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主要财源 D、传统手工业非常发达 5、明朝实行特殊劳役身份制度,以世袭的军籍最为重要。明政府多次下令禁止注册为军籍的人偷偷改变 身份,但在实际执行中,军籍人户改变职业和身份地位并不足为奇。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冲击 B、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C、陆王心学的影响 D、社会流动无法律障碍 6、“印度人把什么都忘记了,埃及人却什么事都不忘记。”这可以说明 A、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 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C、文明发展具有多元特征 D、农耕文明的保守和封闭 7、英国当代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近代早期城市有充当十字路口和邂逅场所的功能。下列最能佐 证其观点的是 A、城市推动封建王权的加强 B、城市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 C、城市推动议会和宪政探索 D、城市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8、达.伽马在他的航海日志中描述了他们的战舰如何摧毁阿拉伯人的强大舰队。对此,有人评价:“无疑,他们在回忆中有所夸大,但读这些航海日志可以得到一种印象,似乎一种天外超人的力量突然袭击 了那些不幸的敌人”。这种力量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B、封建主的开疆拓土理想 C、市民对现世幸福的追求 D、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原则 9、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又称“高塔之城”,城中建筑狭而高耸,窗户又少又小,只能提供最低限度的光线 和空气。到了14世纪,一些显贵家庭的建筑线条简朴,窗高而小,但是内部带一个露天庭院保证充足的光线和空气流通。这个变化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宣告了理性时代来临 C、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D、保持着对教会的忠诚 10、周公分封,赐予诸侯的不仅有土地还有人口。如分给鲁国“殷民六族”,分给卫国“殷民七族”,都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美学的萌芽几乎同步发端,下列早期人类遗址中能够反映审美观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旧石器B.仰韶文化出现彩绘陶器 C.大汶口文化栽培粟D.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 2.我国有重视亲情、落叶归根的传统,这些文化习俗受西周的什么制度影响:A.分封制B.井田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争霸战争的影响 C.变法运动的兴起D.国家统一的趋势 4.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A.承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实力 C.实行中央集权D.恢复经济发展 5.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直道,全长700公里,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走完行程。此举: A.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监察制度 C.巩固国家统一D.促进经济交流 6.唐朝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是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楚汉之争B.修阿房宫C.大泽乡起义D.秦的暴政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大一统B.繁荣思想文化 C.促进经济发展D.扩大地方权力 8.“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后期: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中央和地方矛盾尖锐 9.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形成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这次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B.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C.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D.加快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 10.北魏孝文帝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从历史发展进程上看,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社会的稳定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11.隋炀帝大业年间,江南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朝廷。于是隋炀帝决定: A.完成南北方的统一B.开凿大运河 C.兴建东都洛阳D.远征高丽 12.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实施三省六部制,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要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根据材料说明该项制度: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孟鼎。鼎内铭文“王说:孟,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由此可推断,该鼎适用于研究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羁縻政策D.分封制 3.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的治理方略B.国家统一的方式 C.国家最高统治权D.单纯的学术问题 4.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世袭制瓦解B.社会的转型C.士阶层崛起D.律法的严苛 5.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6.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 A.春秋战国的纷争B.土地私有制形成 C.宗法制正式确立D.武将地位的下降 7.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片,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8.秦统一不仅体现在“尽并兼天下诸侯”,还体现在君主与地方政治联结层面。这一“联结层面”是指A.三公制开始确立B.郡县制全面推行 C.度量衡实现统一D.驰道连接了各地 9.汉武帝把与匈奴的商品贸易纳入政府的严格管辖之下,凡参与互市的私商,必须到政府部门领取“符传”,方准参加贸易。还规定不准内地商贾以铁、兵器、马匹、铜钱与匈奴贸易,违者治罪。这些措施旨在 A.保护内地商品贸易B.遏制匈奴势力发展 C.稳定边疆社会秩序D.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10.如图1,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9月28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在人类社会进程里,剥削阶级靠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来致富,被剥削阶级要被迫为剥削阶级提供劳动。就这方面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 ) A.剥削的基础相同B.剥削的本质相同 C.剥削的形式相同D.剥削的程度相同 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这一论断() ①阐明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是当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共识 ③阐明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方案 ④表明认清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四个自信”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法治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是() ①建立中国共产党②实施精准脱贫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④进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 占比重迅速增加 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 1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沙市中学高三级年级上学期评分参考 1.【答案】D【解析】据材料“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可知,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相同之处颇多,说明这两个文化之间可能存在交流,故选D项;据所学,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与材料遗址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相同之处,不足以说明经济水平齐平,排除B项;材料仅是三星堆和二里头的部分出土文物的状况,没有世界其他地方的信息,无法推断世界地位,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宗法社会等级与特权的结合,使得处理基层事务时,更多依靠宗族的力量,这种现象有利于基层宗族力量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基层宗族力量的壮大,与专制制度的形成无关,排除A项;宗族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族力量的壮大,并不会造成中国社会结构的畸形,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两汉时期兴起的田庄经济酝酿了地主豪强,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是田庄经济一定程度上收容了流亡农民,有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剂,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解决了诸侯王我问题,排除A项;繁重的徭役并不会危及中央集权,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和个体农民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解析】魏文帝于秘书省之外另设一省来掌管机要,增加了中央机构部门数量,使得部分机构的职能重叠,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故选C项;曹魏是在中央内部进行的机构改革,并不属于对地方的管理,于加强中央集权无益,排除A项;另设一省掌管机要使得部门之间事权重叠,不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排除B项;新设立的部门主管“起草和发布诏令”,于防止吏治腐败无太大益处,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隋朝的粮仓主要设置于运河附近,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因此,隋朝粮仓的设置推动了运河的发展,故选C项;据所学,隋朝二世而亡,可见粮仓的设置没有巩固其统治,排除A项;据所学,隋朝粮仓的设置主要是政治目的,对经济的影响有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负担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唐玄宗天宝年间……十镇兵力……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可知边镇节度使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中央丧失军事优势,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故选B项;唐前期的布局内重外轻,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布局是内轻外重,排除A项;“遏制了”表述绝对,唐末陷入五代十国战乱局面,排除C项;边镇节度使军事力量强大容易带来藩镇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排除D项。7.【答案】B【解析】“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中,唐朝的户数一直在稳定增长,说明此社会经济稳定向前发展,故选B项;“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中隋朝的户数比唐朝稳定后期的户数较少,隋炀帝之初隋朝依然稳定发展,可见与隋朝的实际情况大致一致,可以相信,排除A项;“隋唐时期户数统计表” 中,没有天宝年以后的数据,无法说明此时就是顶峰,排除C项;两税法是公元780年,和表中的时间不一致,无法进行比较,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由材料“大量连笔跌宕有势,线条抽象变幻莫测,无序字体中的有序章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从线条上看到书法家的灵感在运笔间闪耀”可知唐代书法受禅宗思想影响,创作了

2022_2023学年湖北荆州荆州区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2022~2023学年湖北荆州荆州区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 史试卷-学生用卷 一、单选题 1、【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荆州荆州区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第1题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王墓,是2021年中国关于秦汉时期考古的重大成果。专家指出,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宫及御苑、王陵等系列汉代遗存和1千多件青铜鼎及漆木器陪葬,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这表明() A. 广州市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 B. 广州考古遗址与中原文化同根 C. 秦汉南方与中原得到同步发展 D. 古代南方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 2、【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荆州荆州区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第2题 2021~2022学年广东潮州饶平县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第一次月考)第2题 据以下表记述能被认定的史实是秦 代: A. “重农”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出发点 B. 重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 C. 确立了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 D. 律法制定与执行异常严苛

3、【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荆州荆州区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第3题 2022~2023学年湖北高二上学期期末(云学新高考联盟)第12题 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增加了25%,达到5.45亿。从1700年开始,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到1750年,人口达到7.2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这种状况 A. 降低了工业革命的人力成本 B. 促进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的形成 C. 推动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 D. 得益于大航海带来的物种交换 4、【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荆州荆州区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第4题 2021~2022学年江苏徐州高二下学期期中树恩高级中学第3题 2021~2022学年山西朔州怀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第19题 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 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 B. 推广农业经验 C. 注重农时,因地制宜 D. 讲究精耕细作 5、【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荆州荆州区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第5题 2022~2023学年广东汕头潮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第5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2021级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9月22日一、选择题(48分) 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 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 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3.明代自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这说明明代() 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B.专制体制成熟稳定 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D.行政制度变化无常 4.“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种变化表明() A.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B.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 C.明代政治体制日益走向僵化D.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 5.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参加仪式的教徒高呼“上帝以西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伟大的、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这一事件预示着() A.罗马帝国的分裂B.西欧社会的统一 C.教权王权的矛盾D.世俗力量的消亡 6.19世纪前期至中期,英国议会能够自主制定法律,政府对立法虽有影响,但尚不能支配议会的立法工作;19世纪晚期,政府逐渐成为议会下院立法工作的领导者,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现扩大趋势B.议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C.立法权主体发生变化D.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2022_2023学年湖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勋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 第一次联考

2022~2023学年湖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勋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第一次联考)-学生用卷 一、单选题 1、【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勋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第一 次联考)第1题 2022~2023学年10月辽宁沈阳皇姑区沈阳市第十中学高一月考第10题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对这里的“民主”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人民主权 B. 以民为主 C. 为民之主 D. 民为邦主 2、【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勋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第一 次联考)第2题 2022~2023学年9月河南驻马店上蔡县高三月考第2题 2022~2023学年10月安徽蚌埠高一月考(巩固分层教学A层)第11题 2022~2023学年江西赣州高一上学期期中第14题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故周王序得其道,千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其观点实质上是() A. 抨击郡县制,主张分封制 B. 主张以道治国,反对以法治国 C. 认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D. 认为君主制是秦亡的根源 3、【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勋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第一 次联考)第3题

2022~2023学年山东济宁邹城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线上线下衔接测试) 第12题 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有其局限性。下列 罗马法的原则体现局限性的是() A.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 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和法律效力。 4、【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勋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第一 次联考)第4题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反映出谭 嗣同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②反对封建伦理纲常③彻底地否定传 统文化④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5、【来源】 2022~2023学年湖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勋阳中学、沙市中学、恩施高中2023届第一 次联考)第5题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颁布临时约法 B. 实行责任内阁 C. 发展资本主义 D. 迫使清帝退位

2022_2023学年9月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襄州区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襄州区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历 史试卷-学生用卷 一、单选题 1、【来源】 2022~2023学年黑龙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西北八校联合体2023届)第1题 山东临沂郯城县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2023届考试)第41题 2021~2022学年辽宁朝阳高二下学期期中(育英高考补习学校)第1题 2022~2023学年9月湖南常德桃源县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第2题 2022~2023学年2月湖北荆州沙市区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月考第1题 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A. 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 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 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2、【来源】 2022~2023学年辽宁锦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第1题 2022~2023学年河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实验中学(石家庄第二中学)第一次月考)第4题 2022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 2021~2022学年辽宁高二下学期期中(六校)第1题 “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西周早期文献中,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即“事神致福”。西周中期,求“福”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求“福”途径的变化 A. 反映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成熟 B. 说明西周时期抛弃了鬼神信仰 C. 体现稳定宗法分封秩序的探索 D. 反映我国商业文明的发展需求

3、【来源】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襄州区第一中学高二月考第3题 2022~2023学年河北高三上学期月考(实验中学(石家庄第二中学)第一次月考)第10题2022~2023学年陕西西安碑林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第一次月考)第16题春秋时期的货币铸造地点,主要集中在晋国和东周王畿所在之地;战国中期以后,货币铸造的范围向东延伸到滨海的齐国境内,向南到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到达燕赵长城以南。这表明 A. 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B. 全国市场初步形成 C. 民族交融进程加速 D. 各国货币单一流通 4、【来源】 2022~2023学年9月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襄州区第一中学高二月考第4题 如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