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中,既发现大量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众多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神树等,其独特的祭祀行为,包括“燔烧”、器物分层等也十分罕见。这可以用于印证()

A. 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

B. 古蜀文明已经超越中原文明

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本特征

D. 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三星堆遗址。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保留了其鲜明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已产生与材料“其独特的祭祀行为”不符,华夏认同观念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据此推测,战国时期( )

A.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

B.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

C. 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

D. 儒家思想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田氏代齐”、“六卿分晋”的现象,说明战

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A项正确;“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排除D 项。故选A项。

3. 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A. 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 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将“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此地出现多个商业性都会反映了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排除C项;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中国古代某书籍被认为是稍晚于马王堆医书的伟大的医学著作。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以系统、全面而精辟的科学理论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成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该著作是()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唐本草》 D. 《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某医术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成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不朽之作。结合所学可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项正确;B项是东汉张仲景所著,C项是唐朝政府颁布的药典,D项是明朝李时珍所著,都不符合时间和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下列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 士族在东晋时形成并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B. 西晋亡后司马宗室在建康重新建国,史称东晋

C. 南北尖锐的民族矛盾使南方士族得以长期执政

D. 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导致了门阀政治局面的出现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社会阶层(士族)”、“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亡后,司马宗室在建康重新建国,史称东晋,这一时期,司马家族倚重士族力量建国,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民族矛盾尖锐,B项正确;自三国、西晋以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不是在东晋时形成,排除A项;南方士族得以长期执政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门阀政治局面的出现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6. 观察并分析以下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隋朝大运河元朝大运河

A. 主要为解决沿岸滥溉问题

B. 解决了北方水源不足问题

C.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 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隋朝和元朝(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隋朝的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元朝大运河连接大都和杭州,目的是便利南方财赋北运,这体现出两朝政治中心的变化,D项正确;大运河的开凿与整修主要目的是便利运输,控制江南,巩固统治,而非解决沿岸灌溉问题,排除A项;古代大运河主要是航运通道,而非南水北调的渠道,排除B 项;大运河的开凿与整修主要是出于便利财赋运输、加强对江南控制等目的,而非主要为发展商业,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7. 唐诗“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注:翠微为唐代宫殿名)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描写的是()

A. 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场景

B. 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

C. 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

D. 国际都会长安繁华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上翠微”、“新换六铢衣”、“龙乍变”、“春光簇马归”等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内容选自唐朝古诗《放榜日作》,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话般的场景,描写的是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B项正确;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促进佛教的传播,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考试的情况,而非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排除C项;材料主旨重点描述的是科举的盛况,而非长安的繁荣,没有涉及描述长安繁华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

8. 有学者指出:“(唐朝)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下列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①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④高僧法显前往天竺收集梵文经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沿袭了隋朝,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长安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①③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是宋朝时期的社会现象,②错误;根据所学可知,高僧玄奘前往天竺收集梵文,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9.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被认为是宋朝祖宗家法的实质精神。这种精神首先贯彻到制度的设计之中。以下官职或机构的设置与上述精神相符的是()

①知州与通判②枢密院与“三衙”

③三司使与提点刑狱司④同平章事与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大意是对任何需要考虑的方面都事先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对于需要预防的隐患都有了妥善的准备和安排,根据“官职或机构的设置与上述精神相符”可知,材料是要求回答宋朝为了预防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在地方设置知州,又设置副知州即通判来监督知州,体现了材料精神,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枢密院有调兵权,而“三衙”有统兵权,二者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体现了材料精神,②正确;三司使为中央掌财机构,而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一个是中央财政机构,一个是地方司法机构,二者不存在牵制的特点,排除③;结合所学可知,同平章事为正宰相,又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体现了材料精神,④正确,综上,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 《宋史·食货志》有载:“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岁获四十余万。”据此可知,榷场的设立()

A. 结束了宋与辽的对峙

B.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C. 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D.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榷场集散南北商品足“以固邻国之好”,说明榷场的设置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D项正确;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结束了宋与金的对峙,排除A项;榷场设立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朱熹提出“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这旨在说明“理”是()

A. 世界万物的本源

B. 探究万物的途径

C. 儒家思想的核心

D. 修养至圣的境界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和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A 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探究万物的途径,排除B项;儒家思想的核心、修养至圣的境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12.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素有“第一署”之称。下列选项中,关于司礼监职权叙述正确的是()

①协助皇帝批红②统领六部事务③监视官民言行④起草机要文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比内阁更多的获得皇帝信任,权力增强。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①协助皇帝批红,③监视官民言行,故C项正确;司礼监没有统领六部,②错误;④起草机要文书,不属于司礼监的职责,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Μésopotamiã)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后人称之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曾经统治过该地区的政权,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

B. 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 古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D. 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时间是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波斯帝国的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帝国的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阿拉伯帝国的时间是632年—1258年,C项正确;罗马帝国应位于拜占庭帝国之前,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应位于罗马帝国之前,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之后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文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根据字母文字的演变,下列图中空格应该填入()

A. 腓尼基字母

B. 埃及象形文字

C. 西亚楔形文字

D. 印度字母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上古时期(西亚)。结合所学知识,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A项正确;埃及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西亚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所创,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印度字母常用于印度教,印度佛教、及尼泊尔佛教,是众多的婆罗米系列字母中流传最为广泛最为强势的字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剑桥古代史》主编伯里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该主张()

A. 否定了希腊文明作为欧洲文化源头的历史观点

B. 强调西方文明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物

C. 可以在冶铁技术和雕刻艺术方面找到史实依据

D. 是对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根本突破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文明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希腊最初的雕塑

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并没有否定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源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00多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材料并没有强调西方文明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物,排除B项;“根本突破”表述太绝对,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从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 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

B. 波斯帝国的强大

C. 马其顿帝国的统治

D. 罗马帝国的兴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后来发展出了君主专制制度,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在精神上强调君权神授,可分析出学习主题是波斯帝国的强大,B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排除A 项;马其顿帝国是兴起于古希腊半岛北部,排除C项;古罗马帝国是兴起于意大利半岛,排除D项。故选B 项。

17. “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下列对“这里”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 产生中古西欧基本经济组织

C. 支持王权促进国王统一事业

D. 教会权力加强封建王权衰落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欧洲的封建制度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封建城市有城市自治权;城市成为西欧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这里”指的是中古西欧的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C项正确;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是古希腊城邦,排除A项;中古西欧基本经济组织是庄园,排除B项;教会权力加强,体现的是中世纪的罗马教会,排除D 项。故选C项。

18. 作为一个同时拥抱着欧、亚两大洲的名城古都,它是拜占庭与奥斯曼文明独一无二的见证。这一古都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同时拥抱着欧、亚两大洲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点,同时是拜占庭与奥斯曼文明独一无二的见证,据此判断,此处应该是现今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处为意大利的罗马,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②处为希腊的雅典,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④处为埃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9.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体制的建立

A. 与封建庄园的形成有密切联系

B. 仿效了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

C. 标志日本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D. 结束将军与武士的主从关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经济基础是封建庄园,A正确;B是对大化改新的描述,排除;C是大化改新的结果,排除;幕府体制强化了将军与武士的主从关系,D排除。故选A。

20. 有学者指出,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没有一套复杂的官僚机构,没有很多公务人员。但是国家机器依旧运转,而且能发展壮大。以下表述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罗马帝国的简政具有统治传统

B. 只有少数公民有资格参政议政

C. 罗马共和国具有民主政治的特征

D. 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国家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但是国家机器依旧运转,

而且能发展壮大,说明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根据材料“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可知,罗马帝国的简政具有统治传统,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 项;材料反映了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但未体现只有少数公民有资格参政议政,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未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1. 1295年英王召开议会,为国库筹措经费,奉诏出席此次会议的人士,代表了英国当时社会的三个阶层,即教士、贵族、市民。由于这次议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能成为后世仿效的一种模式,故称为“模范议会”。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B. 国王丧失了征税权

C. 议会权力逐步加强

D. 议会君主制已形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模范议会是英国封建贵族的代议机构,在英国“大会议”之后产生,它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是英国议会的开端,C项正确;材料与贵族政治的形成无关,排除A项;当时国王仍然具有征税权,排除B项;模范会议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与确立,并非是已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2. 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苏维埃革命在南方地区的中心区,由赣南、闽西组成的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考察意义。中央苏区是中共建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武警力量、政权建设,这里都在各个苏区中居领先地位”。此学者评述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①以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形式而存在

②规定政权应属于工人、农民等劳苦民众

③贯彻实施了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

④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可知,苏维埃政府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等一切劳苦民众,②项正确;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期间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随后苏维埃政府加以贯彻实施,③项正确;苏维埃政府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④项正确。①项错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是与南京国民政府相互对峙的政府,不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政府。故答案为D项。

23. 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在1924年1月的《关于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中,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上述史料主要表明孙中山()

A. 放弃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B. 受到“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

C. 反思了政党政治受挫的原因

D. 认识到工农大众的伟大力量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原因题。时空是1913—1924年(中国)。据材料“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可知在1913年孙中山认为第一考虑的是内阁问题,而在1924年则参照俄国政党的模式,说明孙中山对政党政治进行了反思,C项正确;孙中山并没有放弃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政党政治的反思,而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工农大众力量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4. 史载张居正改革十年“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官署名)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材料无法体现张居正改革:()

A. 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 增加了政府下财政收入

C. 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

D. 减轻沉重的田赋负担

答案:D

解析: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张居正改革中有核定土地的内容,但没有体现减轻田赋负担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根据“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可知体现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根据“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可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可知有利于政府官员办事效率的提高,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25.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在陈旭麓看来戊戌变法

A. 挽救民族危机

B. 建立民主政治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这并非政变能清除的,C项正确;戊戌变法并不能挽救民族危机,排除A项;戊戌变法没有确立其民主制,而且可以被清除,排除B项;变法并不能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项。故选C项。

26. 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A.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B. 造成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

C. 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D.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曹魏政权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由中央在职官员担任中正官评定官员,这就将选官权收归到中央,D项正确;这一政策实际上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排除A项;科举制的确立造成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排除BC项。故选D项。

27. 下图是明朝的官员考核制度示意图。图中“▲”应为()

A. 朝觐考察

B. 巡行考察

C. 大计

D. 上计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考核官员包括考察和考满,在考察中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所以图中“▲”应为朝觐考察,A项正确;巡行考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B项;大计是清朝时期,排除C项;上计是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8. “秦朝最高的监察官是御史大夫,他单独开府办事。在中央,他领导着御史中丞和侍御史,上督丞相,下察百官;在地方,他通过派往地方的监御史,监察地方行政官员。监御史由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也有专门的官署,称‘监府’,一般不隶属地方衙门”。这说明秦朝()

A. 创立巡视监察制度

B. 监察体系相对独立

C.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 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他单独开府办事”、“监御史由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也有专门的官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系,这个体系独立于行政和军事机构之外,反映了监察体系相对独立,B项正确;秦朝的监察官员是固定的,没有创立巡视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监察官员的位卑权重,排除C项;官僚政治开始形成是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小题17分,第30小题17分,31小题10分,共44分)

29. 中央官僚机构设置、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均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逄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丞相的职能,概括秦制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边疆管理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结合所学,指出清代中期中国的东南疆界及近代中国为捍卫东南疆界主权而做出的努力。

答案:(1)职能: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

特点: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系;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公分权制衡。

(2)措施:设行省管理边疆事务;建立驿站制度配合管理;对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西南地区采取

“土司制度”;在中央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民族事务。

政治智慧:对前代的继承创新;政策的灵活多变(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坚持“大一统”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构建边疆防御体系。

(3)概述: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东南疆界: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努力:19世纪80年代,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抵御法军入侵;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强化对台湾管辖;1895年台湾义勇军和留台清军展开武装抗日斗争;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

30.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至1898年百日维新,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林林总总大约有60所之谱。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且多为军事和语言相关内容的学堂。进入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材料三第一章……第二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和职级序列。本规定所称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体现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具有领导职责。公务员可以通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晋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履行领导职责,不担任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依据隶属关系接受领导指挥,履行职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癸卯学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形成的标志,并阐述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意义。

答案:(1)趋势:从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到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原因:工业革命完成;旧的官吏任用制度阻碍社会发展;书面考试在英国出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启蒙思想的影响;教育程度的提高等。

(2)背景: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进入20世纪,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学制系统。

变化: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3)标志: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意义: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31.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可以获得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材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根据以上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答案:史料一和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三是实物史料。史料一描述了古代葡萄酒对工人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流淌的河,表明在古代社会,葡萄酒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作用。从中可以推断古代葡萄酒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从史料二可以推断出古代社会对于酒的管理和监管力度较大,并表明葡萄酒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法律规范。史料三表明古代土耳其一带存在早期的葡萄酒生产,并且其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一发现推断出古代葡萄酒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5800年。三则史料揭示了葡萄酒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古代社会对于葡萄酒的管理和制作技术的发展。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葡萄酒的历史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北斗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最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上山文化发现于浙江浦江,测年距今约11000~8500年, 首次揭示了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生产生活状况。 考古学者在上山遗址发现了1粒完整的炭化稻米(如右图), 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这表明上山人 ①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周边地区 ②初步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 ③能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劳作 ④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在中国的治理思想中,某家思想是以自然、宇宙、社会、万物有序、演化和无为为核心理念的一整套完整的华夏原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它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3.古代的中华文明以农业为主,先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中郑国渠位于下图中的 ① ③ ②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4.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 A.犬戎 B.契丹 C.突厥 D.匈奴 5. 世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诸侯王名刘贤刘志刘建刘遗刘终古刘尚刘横刘交 王国领地28县28县11县11县7县7县3县3县 A.分封制已经被废除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刺史制度不断完善 D.郡县制度开始确立 6.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 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两晋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 B.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 C.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 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7.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 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 D.缩小南北差距 8.根据下图信息判断,该人物为 公元541年,出生后,身患疾病,散尽家财 公元581年,隐居太白山,采集草药,研读医书,著成《千金方》 公元659年,被召入帝都,主持编修《唐本草》 公元682年,与世长辞,享年142岁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9.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和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最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学而优则仕 C.分科考试 D.以德治国 10.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途径,如图所示,该政治制度产生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利玛窦到东方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12.“雍正以通政司职权太重,扼中外庶政之要……乃别设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折奏,直达御前。”材料反映的是 A.奏折制度的形成 B.枢密院的建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文字狱的推行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 学年第一学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元前 536 年郑国“铸刑书”,公元前 513 年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A.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 B.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 D.源于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秦朝公文书要用印玺封缄,即在缚系文书的绳结处填上封泥,由负责的官员把印盖在封泥上,重要的文书有两封、三封的。据此判断,秦朝的公文书制度 A.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B.是帝国行政的基石 C.提高了执政的效率 D.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3.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在这一区域,西汉设①,唐朝②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清朝设③,加强管理。下列选项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护乌桓校尉②安西都护府③伊犁将军 B. ①西域都护府②安西都护府③伊犁将军 C. ①西域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D. 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4.明朝中后期,政府刊刻的日用类书籍摘引了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如《司马温公家仪》《袁氏家范》等,使得“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亦见之于士民通用的民间日用类书籍中,以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明代政府这一做法 A.推动民间教化,利于基层治理 B.使儒学思想实现了的世俗化 C.降低法律效能,发挥名门作用 D.体现了基层管理的礼法并用 5.在 1912-1913 年的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在众议院中取得 269 席,参议院中占 123 席,合计占有两院议席 392 个;共和党仅 175 席,统一党 24 席,民主党 24 席。这反映出民国初期 A.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 C.建立共和成为潮流 D.国人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 6.1951 年 2 月,北京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时,公营工厂和专科以上学校的代表由选民大会直接选举,郊区农民及工商界、青年、妇女代表和区域代表由选民代表会议选举。在选举时,凡识字并有过多次选举经验者采用无记名投票,有的地方在讨论候选人名单后,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这次选举 A.巩固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B.加快了北京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C.实践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是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有益探索 7.1954 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正式写入宪法,1984 年中央政府通过了专门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到 2003 年底,中国 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和实施了 133 个自治条例和 384 个单行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表明 A.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B.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 C.民族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D.民族区域自治拥有法律依据 8.这部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随着它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同时废止。关于这部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四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四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 下图为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聚落() A.被誉为“华夏第一村”B.是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C.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D.提供了较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2. 里耶秦简户籍簿有释文:“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对此,学者们解读为: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此秦简() A.作为秦朝征发赋役的重要依据B.印证秦朝基层治理实行里甲制 C.说明秦朝以严刑峻法进行治国D.反映秦朝户籍登记制度已完备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各方面在曲折中仍有发展。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曲折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租调制开始实行并允许纳绢或布代役 B.家训的教化功能得到重视并与法律合流 C.当铺兴起并取得合法地位 D.思想多元活跃并呈现儒佛道交汇融通景象 4. 下列图示为一位同学对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相关史实所做的整理笔记,共有四组。其中有误的一组是()

A.第①组B.第②组C.第③组D.第④组 5. 翻译书籍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织机构,旨在培养翻译人才的有() ①提督四夷馆②京师图书馆③京师同文馆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项所摘条款内容出自《辛丑条约》的是() A.“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现定稍宽其禁,听商尊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 7. 有学者认为:“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可谓是黑中有亮,暗中有光。”下列选项可作为该观点论证依据的是() A.孙中山提出文官考试思想B.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C.北京大学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D.通过谈判陆续收回关税自主权 8. 某班正在策划“新中国建设成就”展,有同学收集了下列四幅图片。若按时序进行布展,你认为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 ③④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礼记·王制》云:“……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的不同 C.以神权政治为核心治理国家D.蕴含“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 2.曾国藩曾在家书里告诫:“外重而内轻,其为蔽也久矣。”史学家也常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来代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权和集权现象。历史上由“外重内轻”引发王朝瓦解的是() A.秦和西汉B.东汉和唐C.北宋和元D.明朝和清3.有学者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汉武帝为定“中国之境”所采取的举措有() A.89年,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 B.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C.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D.分匈奴为南北两部,并逐渐汉化了南匈奴 4.宋神宗置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坊场(交易场所,政府抽税)水利之法、兼察官吏贤否,又置提举茶盐司,专掌茶盐事。据此可知,北宋() A.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B.地方机构彼此制约 C.地方上依事务设官分权D.监察实现台谏合一 5.自郑国子产“铸刑书”,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成文法的修订。下列古代法律的修订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永徽律》①《问刑条例》①《天圣令》①《九章律》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6.以下关于古代西藏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唐太宗被吐蕃人民称为“天可汗” B.元朝时,在西藏设行省,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管理趋向 C.明朝时,设理藩院对藏族进行管理 D.清朝时,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试卷第1页,共8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卷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名片独特的事物或杰出的人物,以其承传的文化,往往成为彰显历史的名片。阅读下列内容,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以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后人留下了恒久的记忆,成为世界文明的象征。 (1)请将下列图片内容与世界轮廓图中的大致位置相对应。(填写字母) A.马丁• 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 场景(绘画) B.史诗著作 C.苏美尔人的战车(绘画) D.珍妮纺纱机(绘画) (2)丝绸和瓷器都曾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名片,其中瓷器在异域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发生于(单选)()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儒家文化以其丰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古代儒家先贤们深邃的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3)下列儒家先贤思想按其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①“致良知” ②“为政以德” ③“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近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为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名片。 (4)将下列人物与其贡献相匹配。(填写字母) A.但丁 B.甘地 C .列宁 D .玻利瓦尔 E.孙中山 (5) 要特点。 2. “君主”的权力。人类社会自国家产生以来,君主制就长期存在。 材料一斯巴达的君主仅有有限的权力,主要是军事和祭司性质的首领……第二个政府部门是长老会议,由两位王和二十八位年纪在六十岁以上的贵族组成……并且是最高刑事法庭。第三个政府机关是公民会……但斯巴达政治中最高权威属于一个称为监察院的五人团体。 ——【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长达千年的中古时期,西欧逐渐形成了对君主权力的“丰富表达”。

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历史 考生须知: 1.全卷共28题,满分为100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由此可知,农业革命 A.导致部落联盟走向覆灭 B.标志着人类文明出现 C.瓦解了“公天下”观念 D.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2.下图大盂鼎铭文拓片记载:“殷朝大小官员经常酗酒,所以丧失了天下。……盂,你要辅助我(周康王)主管军队,处理赏罚狱讼案件,……赐给你奴隶一千七百零九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据此可知 A.商纣王酗酒作乐导致国家灭亡 B.盂受赐的土地属于他个人所有 C.盂在王畿地区主管军队和司法 D.盂家的奴隶开始使用青铜农具 3.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不断扩大,下列史实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②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③公姓井,字真成,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开元廿二年正月,终于官弟。 ④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4.《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皆改之。”材料提出改汉姓的依据是 A.拓跋氏来源于黄土故改为土姓 B.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 C.少数民族姓氏多重复不便管理 D.北方人的五行都属土 5.下列对右图史料反映的税制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B.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井田制 C.百姓不服役可以缴纳免役钱与助役钱 D.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 6.历史核心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支点。下列历史概念演进的内在逻辑正确的是 A.飞钱——会子——庄票 B.村落——集镇——城市 C.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D.家庭式劳作——庄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 7.下表是秦至元的地方行政区划统计。由此可知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郧县贺思敬庸调布 怀集庸调银饼

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如表所示为古代文献对商朝末代君主继承王位的相关记载。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 A.商朝已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商王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C.商代已出现血缘政治特征D.王位继承体现了子凭母贵 2. 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A.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B.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C.意图抗衡教会的权威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形成 3.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由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体现了当时中共() A.初步尝试建立苏维埃政权B.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探索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D.根据主要矛盾调整政策 4. 宋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认为王安石变法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并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还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斥为“剥民兴利”。这些观点均()

A.忽视了北宋的统治危机B.背离了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 C.没有全面评价变法影响D.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之上 5. 如表内容能够反映() 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政权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6. 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 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该法案标志美国文官制度建立B.对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大 C.体现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特点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7. 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 字经》《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 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抛弃 8. 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B.孔孟推崇德治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 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国至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7000多处,下图遗址中被龙山文化所代替的是() 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2.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宗法制是井田制的基础 C.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3. 历史上,秦人用数百年的时间逐步融人并认同华夏民族。楚人经历与秦人基本相同的心理历程,在战国晚期由“蛮夷"进入华夏。吴人、越人也有与此类似的情形,时间上比秦人、楚人略晚。这说明() A.春秋时秦人已融入华夏民族B.战国时夷夏观念逐渐消失 C.华夏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D.吴越文明落后于秦楚文明 4.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推广郡县制,采取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是() A.防止人民的反抗B.巩固大一统局面 C.维护社会的稳定D.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5. 西汉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较为强盛的朝代,这离不开西汉各帝王的努力,对于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剪除异姓王②设立西域都护府③设立五经博士④平定七国叛乱 A.④③①②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6.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为此汉武帝() A.谴使西域,开辟丝路B.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7. “晋归义羌侯”金印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是西晋王朝颁给地处西北,归顺中原的羌族部落酋领的印信。据此可知() A.西晋王朝实现了短暂统一B.西晋与羌族友好交往 C.西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D.西晋统治区域扩大 8. 京杭大运河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兴修,它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时期,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时期。下列属于运河萌芽阶段沟通江淮水系的是() A.邗沟B.灵渠C.永济渠D.通济渠 9. 《(北)魏书·世宗纪》记载正始二年诏:“任贤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由此可知,该制度()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重视对品行的考察 C.提升了庶族的地位D.维护了士族的特权 10. 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和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这种变化反映了唐朝()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下列有关夏商周时期政 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B.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四周 C.商周时期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D.西周分封制较内外服更进一步,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 《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说明秦朝文书() A.可以避免地方的分裂割据B.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C.建立较为严密的管理制度D.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3.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 基础。读下图,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位于() A.A处B.B处C.C处D.D处 4. 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雅典将军对军事违纪处罚的权力:将军有权对违反军纪 的下属处以拘禁、驱逐或罚金,甚至是死刑。但是,将军们因担心回国后遭受审判,通常在 执行违纪处罚时有所顾虑,从而大大削弱惩罚的效力。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 A.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 C.司法审判有较大随意性D.公民参政热情日趋高涨 5. 《大明律》是明朝最重要的基本法典,在朱元璋的亲自主持下,历30年经多次修改而成,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意志。下列关于这部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唐律为蓝本②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③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④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A.①②④B.①④C.①D.③④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至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部分详解)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 化学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48分,3分一题) 二、填空题(52分,5题) 17.(6分)(1)放热(1分)22KH H O KOH H +===+↑(2分) (2)CH 4(1分) ()()()()4222CH g 2O g CO g 2H O l +===+ 1H 890KJ mol -=-⋅△(2分) 18.(14分)Ⅰ.(1)分液漏斗(1分) (2)22244225H C O 2MnO 6H 10CO 2Mn 8H O -++++===++(2分) (3)A (2分) II .(1)293(1分) 3(2分) (2)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2分) (3)()411118.3310mol L s 0.000833mol L s -----⨯⋅⋅⋅⋅(2分) (4)其他条件与实验1相同,添加少量MnSO 4固体,记录对比褪色时间,若褪色时间更短,说明Mn 2+有催化作用(2分) 19.(14分,每空2分)Ⅰ.(1)负极322CH OH H O 6e CO 6H -++-===+ Ⅱ.(2)阳 (3)b 减小 ⅡI .①2COOH 2e 2H HOOC CHO H O -+++===-+ ②2 20.(12分,每空2分)(1)-41 (2)(******2COOH H H O COOH 2H OH ==++=++或***2H O H OH ==+=) (3)①CH 3OH ②AC ③0.015 (4)双功能分子筛催化膜反应器能及时分离出产物水蒸气占主导因 素,平衡右移,二氧化碳的产率增大。 21.(6分)(1)0.667(66.7%)3分

湖南省湖湘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湖湘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长孙平向惰文帝上书“天下州县多耀水旱,百姓不给”,并提出“经国之道,义资远算”“经国之理,须存定式”,应“当社造仓”“委社司”管理。据此可知,长孙平( ) A.倡导国家治理应规范有序 B.主张设立义仓,赈灾救济 C.建议政府加强政治统一性 D.提倡粮食储备,解决温饱 2.1912年1月27日,法国外长表示:“迄今为止,六国(指英、法、德、美、日、俄)至少分别地表现出了它们不介入的愿望。它们拒绝了对清皇室金钱上的任何支持,也拒绝了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任何承认。”据此可知,六国( ) A.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B.注重维护其在华势力 C.在中国的利益均衡 D.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 3.回顾七十多年征峡岁月,中国外交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从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到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 ) 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意味着 A.中国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准则 C.西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下降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6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文化教育被基督教会垄断 B.出现王权与教权共治局面 C.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 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5.卢梭指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据此可知,卢梭( ) A.提倡主权在民 B.认同直接民主制度 C.主张君主立宪 D.强调实行三权分立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 1. 孔子时代,很多人已不知礼,知礼的也不守礼,守礼的也并非都是发自内心。如果只是倡导知礼和守礼,并不能挽救失衡的礼秩序。鉴于此,孔子主张 A.将仁和礼结合起来B.以德治国C.恢复西周礼乐制度D.有教无类 2. 《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战国数得上名字的诸子有189家,一共有4324篇著作。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制度更替,杂家无存B.百家争鸣,适者生存 C.政局动荡,学派融合D.诸子并起,互相诘难 3. 下图是火药发明后出现的军事火器。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科技发展促进军事装备改进B.军事科技领先西方国家 C.火器逐渐成为主要军事武器D.政府重视发展军事科技 4. 韩愈从浩如烟海的原始儒家典籍中择取,以《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为基础,重建了儒家的心性哲学,从而使儒家的心性哲学能与佛学相匹敌。这反映了 A.儒家学者开展儒学复兴运动B.唐代三教合一趋势明显 C.儒学对佛教教义的包容融合D.佛学在唐代发展较缓慢 5. 郭守敬主持编制的《授时历》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正式废除了上元积年编历法。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5.92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这表明,《授时历》 A.代表当时高水的天文观测B.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C.旨在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D.反映当时我国天文历法新水平 6. 明朝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颂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这一价值导向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B.宋明理学已受到严重挑战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异化D.商业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7. 下图是我国古代绘画《画龙点睛》。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中,既发现大量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众多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神树等,其独特的祭祀行为,包括“燔烧”、器物分层等也十分罕见。这可以用于印证() A. 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 B. 古蜀文明已经超越中原文明 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本特征 D. 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三星堆遗址。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保留了其鲜明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已产生与材料“其独特的祭祀行为”不符,华夏认同观念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据此推测,战国时期( ) A.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 B.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 C. 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 D. 儒家思想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田氏代齐”、“六卿分晋”的现象,说明战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

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言及"万邦”时代,《中国古代史》称其“夫古国能如是之多者, 大抵一族即称一国,一国之君,殆一族之长耳。"这一时期所 属的文化遗存大致位于图中 A.① B.① C.① D.① 2.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为管理民族事务,各 个朝代都设立了不同的管理机构(官职)。下列机构(官职)按其 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大鸿胪、典客、宣慰司、理藩院 B.鸿胪寺、大鸿胪、理藩院、宣政院 C.典属国、礼部、大鸿胪、理藩院 D.大鸿胪、礼部、提督四夷馆、理藩院 3.隋文帝于开皇五年实行输籍定样,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从而使得大量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的实行 ①确保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①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①开创户籍三年一造的惯例①与"大索貌阅"形成互动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4.高斯得在《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一文中提及“苏湖熟、天下足”。同一时期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提到有万斛之舟,海路贸易品有瓷器、丝织、茶叶等,下图最能对应这一朝代的是

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绍兴一中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含答案

2023 年浙江选考模拟考 历史试卷 命题:杭州二中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1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 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 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直接体现了A.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B.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认同 C.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特征 D.中华传统文化的农本特点 2.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关于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郡县长官汇总制成计簿 B.刺史参与审核计簿 C.其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D.保证了中央财税的增长 3.汉武帝时颁布“算缗(官府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令”和“告缗(鼓励群众 揭发隐瞒财产的商贾)令”,从此之后,富人们不敢再投资工商业,而是转为购买土地,这导致土地价格上涨,普通农户只能在一小块土地上刨土求食。汉武 帝的此项举措 A.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致使城市工商业出现了停滞状态C.表明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启动D.推动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