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晓东

1949年,随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航空器材。中共中央于1月8日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并于同年3月组建了军委航空局。为迅速改变人民解放军单一军种的状况,以适应当时形势和任务的需要,1949年7月2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苏联谈判购买飞机以及请苏联帮助训练空军人员等事宜。苏方均同意,首批计划进口各型飞机434架。1949年10月15日,中国购买的第一批20架苏制飞机从满州里进口,至当年底共接收了185架;到1950年底进口总数达340架。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建立后,苏制飞机取代了缴获的日、美、英制飞机,成为主要装备。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到一年,人民空军建军也不到一年。为适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中国加快了进口苏联武器装备的速度。1950年8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提出除1950年已订的飞机外,再增购各型飞机2477架。1950年10月~1951年,中国有偿接收了来华协助防空的12个苏军航空兵

师的飞机,还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2种轻型飞机,由此构成了人民空军在50年代初期的主要装备。这些飞机有以下25种型号。

雅克-18(Yak-18)初级教练机

雅克-11(Yak-11)中级教练机

PLAAF 01-05

乌雅克-17(Yak-17UTI)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乌特伯-2(UTB-2)活塞式轰炸教练机

乌拉-7(La-7UTI)活塞式歼击教练机

拉-9(La-9)活塞式歼击机

乌拉-9(La-9UTI)活塞式歼击教练机

PLAAF 06-10

拉-11(La-11)活塞式歼击机

伊尔-10(Il-10)活塞式强击机

乌伊尔-10(UIl-10)活塞式强击教练机

图-2(Tu-2)活塞式轰炸机

乌图-2(Tu-2U)活塞式轰炸教练机PLAAF 11-15

米格-9(MiG-9)喷气式歼击机

米格-15(MiG-15)喷气式歼击机

乌米格-15(MiG-15UTI)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米格-15比斯(MiG-15bis)喷气式歼击机

里-2(Li-2)活塞式运输机

PLAAF 16-20

伊尔-12(Il-12)活塞式运输机

雅克-12(Yak-12)活塞式轻型通信机

波-2(Po-2)活塞式初级教练机和轻型多用途飞机

伊尔-28(Il-28)喷气式轰炸机

乌伊尔-28(Il-28U)喷气式轰炸教练机

PLAAF 21-25

图-4(Tu-4)活塞式用型轰炸机

苏格尔(LET M1D SOKOL)活塞式轻型通信机

爱诺-45(AERO-45)活塞式轻型飞机

拉-9(La-9)活塞式歼击机 是我国从苏进口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歼击机,曾用代号“5号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继续对拉-7进行改进,1944年开始设计最

后一代单座活塞式

歼击机拉-9。拉-9的原型机(设计局内代号为“拉-130”)于1946年6月16日首飞,1946年11月投入批生产,1947年开始装备部队。拉-9基本保持了拉-7的气动布局和外形特点,主要改进是采用了全金属结构、层流翼形,武器装备为4门NR-23型23毫米机炮。拉-9属40年代末期性能较先进的活塞式歼击机,由于当时喷气歼击机已开始装备部队,所以拉-9仅生产了约1000架,于1953

年停产。

中国航空博物馆内之拉-9

1950年1月,中国从苏联进口拉-9活塞式歼击机129架,首先用于歼击机航校的飞行训练。1950年7月19日,苏联政府同意将拉-9飞机及其

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1950年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驱逐机大队装备了13架拉-9歼击机,用于担负北京的防空作战任务。1950年10月1日。9架拉-9飞机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1959年最后5

架退役。

拉-9的主要性能数据:机长8.63米,翼展9.8米.机翼面积17.72平方米。空重2638公斤,载油量595公斤,正常起飞重量3676公斤。最大平飞速度659公里/小时(高度6250米),实用升限10800米,最大航程1735公里,起飞滑跑距离345米,着陆滑跑距离490米。动力为1台Ash-82FN 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起飞功率1850马力。

拉-11(La-11)活塞式歼击机 我国从苏进口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歼击机,曾用代号“7号机”。

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在拉-9投入批生产后,又在其基础上改型研制单座活塞式护航歼击机拉-11,主要

用于为轰炸机护航。拉-11的原型机于1947年5月首飞。拉-11与拉-9的外形和机体结构都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增大了机内燃油储量,武器装备为3门NR-23型23毫米机炮。拉-11是40年代末期飞行性能较先进的活塞式歼击机,但由于当时喷气歼击机已开始装备部队,所以仅投人小批量生产(包括约50架乌拉-11双座歼击教练机),部分改作侦察机使用,1953

年停产。

1950年,中国开始从苏联进口拉-11飞机。1950年10月13日,驻中国上海帮助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

军空军第4混成旅

移交了39架拉-11。1950~1953年间共进口该机163架。1951年10月1日,18架拉-11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1951年11月2日,志愿军空军4架拉-11对椴岛、小和岛、大和岛进行了照相侦察。1951年11月6日、29日,志愿军空军的拉-11两次掩护轰炸机部队轰炸大和岛,并击落了美国空军的F-86喷气战斗机。随后该机在志愿军空军第一个夜航部队用于夜间防空作战。1954年9月~ 1955年1月,该机在解放浙江沿海岛屿作战中担负照相侦察和掩护轰炸机任务。1966年最后18

架退役。

中国航空博物馆内之拉-11

拉-11的主要性能数据:机长8.63米,翼展9.8米,机翼面积 17.72平方米。空重2770公斤,载油量88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3996公斤。最大平飞速度674公里/小时(高度6200米),实用升限10250米,爬升到5000米所需时间为5分,最大航程255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345米,着陆滑跑距离505米。动力装置为1台Ash-82FN 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配三叶变距螺旋桨,起飞功率1850马力。

9. 伊尔-10(Il-10)活塞式强击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座强击机,1955年10月之前称为冲击机,曾用代号“8号机”。

伊柳申设计局于1939年研制了伊尔-2活塞式双座强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了36163架,是苏军装备使用最多

的作战飞机。该机装有坚固的装用和火力强大的武器,主要用于攻击敌坦克和地面部队。1943年,伊柳申设计局在伊尔-2基础上改型研制了双座强击机伊尔-10,1944年4月首飞,8月投入批生产。伊尔-10仍保持了伊尔-2的气动外形和几何尺寸上,但改为全金属结构,加强了装甲,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飞行速度。伊尔-10累计生产了4966

架。

1950年,我国开始进口飞机。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

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的冲击第13团移交了25架。1951年10

月1日,36架伊尔-10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到1952年共进口274架,1954

年9月至1955年1月,伊尔-10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作战。1972年最后

103架退役。

要技术数据:机长

11.12米,翼展13.4

米,机翼面积30平

方米。空重4650公中国航空博物馆内之伊尔-10

斤,载油量535公斤,正常起飞重量63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507公里/小时

(海平面),551公里/小时(高度2300米),实用升限7350米,爬升到3000

米所需时为5分钟,最大航程8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475米,着陆滑跑距离460

米。动力装置为1台AM-42液冷V型12缸活塞发动机,起飞功率2000马力。

机翼上固定的射击武器最初为2门23毫米机炮和2挻7.62毫米机枪,后改为2

门37毫米机炮加2挻7.62毫米机枪或4门23毫米机炮。我国进口的飞机为2门

23毫米机炮和2挻7.62毫米机枪。在射击员座位处有1挺12.7毫米活动机枪。

载弹量利400~600公斤。60年代末期,因国内不生产AM-42发动机,器材供应

困难。曾试验换装发动机,配四叶变距螺旋桨。改装的飞机上加挂了4个57毫

米火箭发射器。

图-2(Tu-2)活塞式轰炸机 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发俯冲轰炸机,曾用代号“10号机”。

30年代末,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研制新型俯冲轰炸机。首架原型机代号“58”,又称103号机,于1941年1月29日首飞。

第二架原型机代号“59”,又称103U ,于1941年11月1日首飞。1942年还试飞了进一步改进的原型机“60”(103V )和103VS 。1942年,第一种批生产型图-2S (代号“61”)投产。图-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苏联最好的活塞式轰炸机之一,兼有前线轰炸机和强击机的功能,可进行俯冲和水平轰炸。机内弹舱和挂架载荷较大,自卫武器较强,所采用的气冷星形发动机易损性低。图-2批生产一直延续到1953年,并发展有多种改型。各型果计生产了2527

架。

1949年底,中国从苏联空中转场进口 23架图-2S 飞机,1950年1月开始在轰炸机航校用于飞行训练。

1950年7月初。。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部队第4混成旅的轰炸第12团首先装备了29架图-2S 。同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移交了9架图-2S 。1950年7月19日,苏联政府同意将图-2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到1952年共进口311架。1950年10月1月,19架图-2飞机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1951年11月6日、29日,志愿军空军的图-2飞机两次轰炸了大和岛,并在空中击落了美军的F-86战斗机。1955年初该机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一江山岛的作战。引进伊尔-28喷气轰炸机后,部分图-2转用作侦察机,每架飞机上配装AFA-IM 相机和NAFA-6/50夜间相机各1部。图-2飞机还曾加装截击瞄准雷达改型成图-2P ,用于夜间低空截击作战。1982年最后30

架退役。

中国航空博物馆内之图-2

图-2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3.8米,翼展18.86米,机高4.85米,机翼面积48.8平方米;空重8500公斤,载油量2016公斤,正常起飞重量1136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2680公斤,超载起飞重量13680公斤;最大速在547公里/小时(高度5700米),巡航速度3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9500米,爬升到5000

米所需时间10分48秒,最大航程2610公里,续航时间8小时13分,起飞滑跑距离485米,着陆滑跑距离675米。动力装置为2台Ash-8FN212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配AV-5-167A三叶变距螺旋桨,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1963年确定逐步换装成2台国产的活塞8型(代号651甲)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配J7-G5(AV-50)或J10-G6(AV-9VF-21K)型螺旋桨,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活塞8型发动机是用米-4直升机的Ash-82V发动机机体与伊尔-14飞机的Ash-82T发动机减速器部分组合而成。1965~1967年间,116架图-2飞机换装了651甲发动机。射击武器为2门20毫米的ShVAK机炮、2门20毫米的B-20机炮和2挺12.7毫米的UB机枪,有的飞机未装B-20机炮而装3挺UA机枪。弹舱内可载50~1000公斤的各型炸弹2000公斤,最大载弹量3000公斤,重型炸弹和鱼雷挂在机身外恻。

米格-9(MiG-9)喷气式歼击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曾用代号“12号机”。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缴获的德国喷气发动机实物及技术,组织研制了第一代实用型喷气前线歼击机。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种飞机的内部型号是I-3000(图纸代号F),于1946年4月24日首飞。这架飞机采用平直机翼、全金属结构,座舱非气密,没有使用弹射座椅。动力装已为2台缴获的德国BMW-003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内,共享1个进气道,喷口在机腹中部。试飞证明该机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单台发动机停车后的安全性也好于其它飞机。改进后的批生产型于1946年10月13日首飞,其内部型号是I-301(图纸代号FS),正式型号是米格-9。与原型机的主要区别是:换装了国产的RD-20发动机(BMW-003的仿制型),加大了垂直尾翼面积,在翼尖还可携街2个235升的副油箱。米格-9成为第一批装备苏联空军的实用型喷气前线歼击机,到1948

年12月已生产交付500架。米格-9投入批生产后,还发展了多种改型;有双座歼击教练机、改进的单座歼击机,后期还试验换装了1台大推力发动机,采用了气密座舱和弹射座椅。苏联于1953年停产米格-9及其发动机。

1950年2月,苏联空军部队应邀来华协助防空,所使用的飞机就包括米格-9。1950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苏军接

收和直接进口米格-9(I-301)共 369架。1951年3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谈到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空中掩护的问题。史太林复电内容之一是承认米格-9的性能不如美英最好的喷气战斗机。并主动承担责任,向中国无偿堤供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同时将米格-9也留给中国。1951年7月,解放军空军开始改装米格-15飞机,原装备的米格-9飞机封存。1956年11月3日,国防部批准米格-9全部淘汰。1959年最后11

架退役。

中国航空博物馆内之米格-9

米格-9 (I-301)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9.83米,翼展10.0米,机翼面积18.2平方米;空重3420公斤,载油量13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496公斤;最大速度911公里/小时(高度4500米),实用升限13500米,爬升到5000米所需时间4分18秒,航程800公里,起飞沿跑距离910米,着陆滑跑距离735米。动力装置为2台RD-20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7.84千牛。武器装备为1门N-37机炮(备弹40发)和2门NS-23机炮(备弹80发)。

米格-15(MiG-15)喷气式歼击机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曾用代号“13号机”。

1947年,苏联政府按照发展喷气飞机的第二阶段任务.安排几个设计局同时开始研制装

英国“尼思”喷气发动机的前线歼击机。米高扬设计局原型机的内部型号是I-310(图纸代号S ),于1947年12月30日首飞。I-310采用了德国的最新气动研究成果和英国的喷气发动机技术,代表了40年代末喷气战斗机研制的最高水平。第二次大战结束前。德国在后掠机翼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设计了后掠翼战斗机Ta 183,但该机未及试飞已战败。战后,苏联缴获了有关资料,在试制平直机翼喷气歼击机的同时,安排拉沃契金设计局 高扬设计局试制后掠翼喷气歼击机。拉沃契金设计局的试验机首先试飞,但I-310更为成功。I-310的动力装置是1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尼思I ”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21.85千牛。”尼思”发动机不但推力属当时最大,而且工作稳定可靠。第二架原型机换装了最大推力22.25千牛的“尼思II ”发动机。于1948年5月27日出厂。I-310第三架原型机C-03被正式赋子米格-15的型号,安装了ASP-1N 瞄准具、S-13照相枪,还可携带2枚FAB-100炸弹。米格-15的批生产型(图纸代号SV )发动机改为国产的用RD-45F (“尼思II ”的仿制型),后机身两侧加装了减速板,换装了新型瞄准具ASP-3N 和NR-23机炮,机载设备也有改进。米格-15是世界上第一代喷气战斗机中的优秀型号,共发展有17种改型。除苏联外,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也进行了生产。到1956年停产,米格-15各型累计生产了约12000

架。

1950年8月3日,协助中国东北地区防空的一个苏联空军师携米格-15飞机到达沈阳北陵机场。1950年10

月13日,驻上海帮

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移交了38架米格-15。中国还直接进口以及从其它驻华苏联空军部队接收了大批米格-15飞机。1951年苏联政府决定赠送中国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六七月间分3批进口。1950~1951年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米格-15飞机654架。米格-15成为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歼击机。1950年12月开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空军主要使用米格-15歼击机。1950年11月8日,驻中国辽阳协助防空的苏联米格-15飞机与美国F-80飞机在鸭绿江上空空战,首开世界航空史上喷气机之间的空战。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飞机首次击落美国F-84喷气战斗机1架。1951年10月1日,42架米格-15参加了国庆阅兵。1953年5月30日,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在夜间凭目视击落1架美国F-94战斗机。首创志愿军空军夜间击落敌机的先河。米格-15还被用作侦察机。1951年11月2日,4架米格-15对朝鲜西海岸的椴岛、炭岛和大小和岛进行了志愿军空军第一次航空照相侦察任务。米格-15比斯装备部队后,米格-15逐步转用作侦察机和航空学校的训练飞机。1980年最后18架米格-15

退役。

中国航空博物馆内之米格-15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摘要】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确保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基础。本文针对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特点,主要从数字化作战装备牵引数字化后勤装备的发展,数字化后勤装备保障数字化作战装备的效能两个方面透视了两者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建设策略思考。 【关键词】数字化作战装备数字化后勤装备辩证关系对策措施 当前,各国军队都越来越重视发展数字化作战装备、数字化后勤装备,纷纷把提高军队的数字化作战能力和数字化后勤保障能力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由于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确保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基础,为了有效地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重点挖掘了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建设的一些方策。 一、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关系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相互依存,同时也相对独立。数字化作战装备是指通过数字技术研制或经过数字技术改造的各类武器系统。发展数字化作战装备,既是信息时代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基本内容。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后勤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各个领域,采取综合集成方式,发展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后勤保障装备的过程。数字化后勤装备同样是信息时代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去看待,对于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两者相互的关系应当是“若隐若离”。当作战部队需要后勤补给的时候,后勤方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校代码:90046 地址:长春市南湖大路2222号邮政编码:130022 联系部门:空军航空大学研究生办电话:0431- 86959185 联系人:杨波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二级学科 名称、代码 初试科目复试科目(任选一)备注 军队指挥学1105 作战指挥 学110501 政治、英语701军事理 论基础801军队指挥 理论 1.空军电子对抗指挥综合 2.飞 行模拟作战综合 仅限在职 干部 军事运筹 学110502 政治、英语、数学二 802军事运筹学基础 作战运筹 军事情报 学110504 政治、英语、数学一 803信号与系统804军 事情报与遥感基础 1.影像判读2.数据库3.雷 达对抗综合4.通信对抗综合 军事教育 训练学 110506 政治、英语701军事理 论基础805军事训练 学 1.军事教育学2.模拟训练综 合 仅限在职 干部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7 政治、英语701军事理 论基础806军队政治 工作理论 仅限在职 干部 军事装备学1109 政治、英语、数学一 808流体力学基础803 信号与系统 1.飞机构造学;2.雷达对抗 综合;3.通信对抗综合 仅限在职 干部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检测技术 与自动化 装置 081102 政治、英语、数学一 807自动控制原理803 信号与系统 1.火控原理与导弹飞行力学; 2.电力电子技术与自动检测技 术3.通信原理;4.DPS技术 与光电检测技术 模式识别 与智能系 统081104 导航制导 与控制 081105 航空宇飞行器设政治、英语、数学一1航空宇航科学专业综合;2飞

飞机维护

英国空军飞机维修概况 丁立平 一、基本概况 英国空军兵力5.4万人,占武装力量总兵力25.5%。有5个攻击/轰炸机中队、5个攻击机中队、5个战斗机中队、4个侦察机中队,3个海上巡逻机中队、2个预警机中队、l个电子情报搜集中队、3个运输机/加油机中队、9个战术直升机中队、6个改装训练中队。 英国空军装备各型飞机近850架,其中作战飞机427架。主要机型包括:“台风”、“狂风”、“美洲虎”、“鹞”、“隼”、“堪培拉”、“哨兵”E-3D、C-17、“三星”、VC-10、C-130等。 二、装备管理体制 在英国国防部,由“国防装备与保障机构”对各种装备的采购和保障实行一体化的全寿命管理,该机构由原来的国防采购局和国防后勤组织合并而成。在该机构下,海、陆、空军的各种型号的装备,如“狂风”战斗机、欧洲战斗机等,分别由一个“综合项目组”负责其全寿命过程中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保障等管理工作。综合项目组由各相关专业的人员组成。 三、部队的组织编制 在英国空军,航空站(基地)是平时的基本编成单位,中队是基本战术单位。各种型号的飞机按不同的任务被编入各个基地。每个基地通常由三个联队组成,分别是飞行联队、工程与供应联队和行政联队。 飞行联队由若干飞行中队组成,负责飞机的飞行和使用。 工程与供应联队通常由飞机工程中队、地面工程中队、电气工程中

队、工程作业中队和供应与运输中队等组成。 行政联队负责基地的各种保障工作,如人事、财务、营房等。 四、飞机维修保障体制 英国空军的飞机维修保障体制由4线构成。一线是使用维修,在飞行中队进行。二线是小修,在空军基地进行。三线是大修,在国防航空修理局进行。四线通常是升级,由工业部门(制造厂)进行。 五、部队的飞机维修 在英国空军,由航空站(基地)负责飞机的一、二线维修。 一线维修:一线维修由各飞行中队负责。一线飞机维修人员分5个专业,分别是:飞机机体、推进(发动机)、武器、电气和航空电子。其中,航空电子还可以细分为雷达、飞控、通信等专业。 一线的飞机维修保障采用两班制,分白班和夜班,分别负责白天和夜间的飞行。每周轮换一次。 二线维修:由工程与供应联队负责。具体如下: 飞机工程中队负责本基地的飞机的二线维修,包括飞机维护分队、发动机分队和部附件分队。飞机维护分队主要承担飞机的计划性维修,另外还负责飞行中队无法完成的排故和飞机转场、部署的准备。该分队还包括一个过往飞机组。发动机分队负责发动机的单元体更换与修理以及发动机测试等维修工作。部附件分队负责飞机液压、气动部件、结构件、挂架、机轮、刹车装置以及副油箱等机械部件的维修。 地面工程中队分成两个分队:通用工程分队和军械工程分队。通用工程分队负责各种地面保障设备的维修,以及飞机部附件的制作和修理。军械工程分队由多个小队组成,包括弹射座椅、军械设备、救生设备、轻武器与爆炸物处置、武器装挂训练等。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 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臵,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

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 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战争爆发后,从3月19日到4月21日共实施空运11450架次,运输量约7.4万吨,实施空中加油约9700架次。 ②动用战略海运装备,确保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及时到位 为将参战部队和重型装备及补给品按要求运抵战区,美军动用了各种战略海运装备。今年1月,8艘快速海运船先后抵达海湾地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 序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在当时所有的航空学校中,组建最晚,并且在1985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军队裁军100万!第十航空学校就和其它几所航校一起被撤编。所以,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的历史很短。从昆明参加空军第十航空学校28期学员毕业30周年战友会回来,我在网上搜索到同时被撤编了的空军第八航空学校,看见有个“空军第八航空学校战友联谊网”,老八校的战友,在网上写出当年在部队当兵的故事,回忆当年在军营的青春岁月,让人感动!而很遗憾,在网上搜索,很难找到我们十航校的信息,更遗憾的是在《中国空军年鉴》中竟然找不到第十航空学校的历史。《中国空军纪事》中,竟云南空军部队都没提。如果,我们这些在云南、在十航校服役的人,都忘却了十航校,那十航校的历史就真正被淹没了。所以,希望有一天,在网上也能看见我们十航校的战友联谊网,让十航校的战友们一起重温十航校那段光辉历程。 1978年3月28日,我们从保定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结业,经过了两昼夜的火车行程到达了云南曲靖——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的校部,在这里经过理训处的航空理论学习,又进行了跳伞训练后,8月28日,我们分配到初教团学习飞行。我们从保定二预校一起来的120名飞行学员没有一人在理论

学习阶段就淘汰了的,有60多人分配到沾益第一初级飞行训练团,50多人分配到昭通第二初级飞行训练团。我们是十航校第28期飞行学员,为什么十航校组建时间不长,我们就成了28期学员了呢?原来第一训练团是十航校在云南开训最早的飞行团,而其他飞行团还在组建中,所以十航校的学员期数,是按第一训练团在四航校教学时的学员期数接着算起。 一、组建空军第十航空学校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是中国培养飞行员的摇篮之一。1967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狂热的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是冲击,国际上反华势力猖獗,自珍宝岛战斗之后,中苏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按照毛泽东主席建设“大三线”的战略部署,为了培养、储备飞行员,准备打仗,中央军委决定在云南成立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由第七航空学校副校长朱呈义主要负责组建)。1968年4月1日,空军第十航空学校在齐齐哈尔成立,空军任命张秀泉为第十航空学校校长,姚智为第十航空学校政委。将四航校齐齐哈尔团和七航校二道弯团划归十航校,分别组建十航校初教一团和初教二团。同年,林德信副参谋长带领先头部队抵达云南的曲靖和沾益,着手修建机场和营房,做好迎接十航校入滇的前期工作。1969年5月,十航校机关和第一训练团,从东北乘军用专列浩浩荡荡出发,经时了七昼夜的行程,整体搬迁到了曲靖

空军术语大全

空军术语大全 2009年04月17日星期五 22:23 1、空军:以航空兵为主体,进行空中斗争、空对地斗争和地对空斗争的军种。一般包括航空兵、地面防空兵、雷达兵等兵种。空降兵隶属空军建制。空军具有远程作战、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既能协同陆、海军作战,又能独立作战。 2、军区空军:空军的战役军团。下辖军区范围内的空军各兵种和专业兵部队。隶属于空军,受空军和所在军区的双重领导和指挥。主要担负本区国土防空和支援陆、海军作战任务。 [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3、空军军:空军的战役战术兵团。隶属于军区空军,通常下辖航空兵师(团、场站)、地面防空兵师(旅)、雷达团等部队。担负一个方向的国土防空和支援陆、海军作战的任务。 4、航空兵:装备各种军用飞机,在空中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它是空军的主要作战力量。按担负任务的性质和装备飞机的不同,分为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运输航空兵和其它专业航空兵。 5、歼击航空兵:以截击、空战为主要手段遂行作战任务的航空兵。用于抗击敌空中袭击,夺取制空权,实施空中掩护。 6、航空兵:装备各种军用飞机,在空中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它是空军的主要作战力量。按担负任务的性质和装备飞机的不同,分为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运输航空兵和其它专业航空兵。 7、歼击航空兵:以截击、空战为主要手段遂行作战任务的航空兵。用于抗击敌空中袭击,夺取制空权,实施空中掩护。 8、侦察航空兵:遂行侦察任务的航空兵,用于查明各种战术、战役和战略目标以及敌区地形、天气等情况,为各军兵种的作战行动提供航空侦察情报资料。 [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9、运输航空兵:遂行空中输送任务的航空兵。用于保障空中机动、空降作战和航空兵机动,并可担负空中补给、空中救援、空中通信等任务。 10航空兵师:航空兵的战术兵团。按任务和装备的飞机不同,分为歼击、轰炸、强击、运输等航空兵师。辖航空兵团,并领导所驻机场的场站。航空兵师通常在军区空军和空军军的建制内遂行作战任务,有时也可单独遂行作战任务。 11、航空兵团:亦称飞行团。航空兵的战术部队。按任务和装备的飞机不同,分为歼击、轰炸、强击、侦察、运输及其它航空兵运输船。辖飞行大队和机务大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晓东 1949年,随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航空器材。中共中央于1月8日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并于同年3月组建了军委航空局。为迅速改变人民解放军单一军种的状况,以适应当时形势和任务的需要,1949年7月2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苏联谈判购买飞机以及请苏联帮助训练空军人员等事宜。苏方均同意,首批计划进口各型飞机434架。1949年10月15日,中国购买的第一批20架苏制飞机从满州里进口,至当年底共接收了185架;到1950年底进口总数达340架。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建立后,苏制飞机取代了缴获的日、美、英制飞机,成为主要装备。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到一年,人民空军建军也不到一年。为适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中国加快了进口苏联武器装备的速度。1950年8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提出除1950年已订的飞机外,再增购各型飞机2477架。1950年10月~1951年,中国有偿接收了来华协助防空的12个苏军航空兵

师的飞机,还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2种轻型飞机,由此构成了人民空军在50年代初期的主要装备。这些飞机有以下25种型号。 雅克-18(Yak-18)初级教练机 雅克-11(Yak-11)中级教练机 PLAAF 01-05 乌雅克-17(Yak-17UTI)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乌特伯-2(UTB-2)活塞式轰炸教练机 乌拉-7(La-7UTI)活塞式歼击教练机 拉-9(La-9)活塞式歼击机 乌拉-9(La-9UTI)活塞式歼击教练机 PLAAF 06-10 拉-11(La-11)活塞式歼击机 伊尔-10(Il-10)活塞式强击机 乌伊尔-10(UIl-10)活塞式强击教练机 图-2(Tu-2)活塞式轰炸机 乌图-2(Tu-2U)活塞式轰炸教练机PLAAF 11-15 米格-9(MiG-9)喷气式歼击机 米格-15(MiG-15)喷气式歼击机 乌米格-15(MiG-15UTI)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米格-15比斯(MiG-15bis)喷气式歼击机 里-2(Li-2)活塞式运输机 PLAAF 16-20 伊尔-12(Il-12)活塞式运输机 雅克-12(Yak-12)活塞式轻型通信机 波-2(Po-2)活塞式初级教练机和轻型多用途飞机 伊尔-28(Il-28)喷气式轰炸机 乌伊尔-28(Il-28U)喷气式轰炸教练机 PLAAF 21-25 图-4(Tu-4)活塞式用型轰炸机 苏格尔(LET M1D SOKOL)活塞式轻型通信机 爱诺-45(AERO-45)活塞式轻型飞机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行业经济 容,大家可以很清楚的得知礼仪服务的重要性,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导游人员,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礼仪礼貌,从宏观上讲为这个旅游行业树立良好形象奠定了好基础,为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微观上讲也是有利于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是以满足人们求新,猎奇,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需求的服务行业,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业展现在中外旅游者面前的形象,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讲礼仪,懂礼貌既是旅游业为中外旅游者提供优质的礼仪服务,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礼仪的继承和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爱华,徐民英.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的初步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秦正修.礼仪教育若干问题之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3. [3]陈福明.浅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 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后勤、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举措,是后勤体系保障力生成的重要支撑。必须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跟上空军战略转型的快节奏,把握历史机遇,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推动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注重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技术性强、要求高。加快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应结合空军后勤系统“三项整治”,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级别、跨部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统一协调、筹划部署后勤信息化建设。二要注重整体筹划。按照全军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从战略层面上搞好总体规划设计,明确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标准、方法步骤等,强化要素整合、体系融合和结构优化。三要构建标准制度体系。着眼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需要,突出重点,逐步建立以信息资源、指挥管理应用、网络建设、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制度体系,作为各级组织实施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依据,确保建设的统一性。 二、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必须坚持持续投入、系统建设。一要加快网络化进程。依托空军通信基础网络平台,建立稳定可靠的后勤指挥控制网,做到后勤指挥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同步开设,横向与作战、装备指挥控制系统和联勤系统互联互通,纵向与上下级空军后勤及相关保障单元的后勤指挥控制网络互通,实现保障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决策指令的快速下达。二要推进全资产可视化系统。加快军事物流无线射频技术识别推广应用,建立保障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保障需求的实时可知、保障过程的实时可视、保障资源的实时可控。三要加快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研发、改造升级,实现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适度跨越和快速发展;创新后勤装备管理机制,采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质量监督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等办法,增强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发展后劲。 三、科学研究论证,推进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全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一要推进后勤科研开发军民融合。根据后勤转型建设和发展需要,利用地方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采取系统引进、军地共同研发、公开竞标研发等形式,深入挖掘后勤科研开发与使用的军民互动效能,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二要推进保障资源军民融合。充分依托社会和市场,在通用物资生产、包装信息技术使用上,建立军民兼容的标准体系,实现军地保障物资的通用兼容和资源共享。三要推进保障模式军民融合。着眼空军后勤保障实际,逐步扩大社会化保障的范围,特别是在后勤指挥通信、保障物资信息共享、军事物流体系构建等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提升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创新思维观念,注重人才培养 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要多渠道培养人才。针对信息化人才专业性强、培养周期长的特点,采取从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引进招聘,委托地方院校定向培养,军地联合培养等方式,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后勤信息化人才队伍。二要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起点,构建以信息技术领域最新理论、最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高、新、宽、深”知识体系,强化后勤信息化人才的知识更新能力、实践转化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三要营造良好成才环境。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将成绩、重实绩,知人善用、广纳群贤;积极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不断激发后勤信息化人才投身后勤、热爱后勤、建设后勤的内在动力。 浅谈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赵鹏1李扬1谢振凯2 (1.徐州空军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2.徐州空军学院航材系) [摘要]:本文主要从注重总体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推进军民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推动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关键词]:空军后勤信息化 119 现代营销

外国空军后勤装备

基地上,现将这些装备现状与研制发展情况简介如下。后勤装备现状 1.飞机加油设备外军飞机加油设备有4种:管道加油系统、野战机场集中加油设备、地面加油车和空中加油飞机。外国空军机场普遍使用可拆装式管道加油系统,其加油机组为加油车式,机组设备可用汽车运输。美空军管道加油系统A/S32R-14的加油机组为拖车式,其加油速度为0-2700升/分,有两个重力加油枪和两个压力加油接头。苏空军Ц3T-4管道加油系统的单个加油机组加油能力为500升/分,共12个加油机组,可同时为12架飞机加油。军用机场除管道加油系统外,还配备有飞机加油车,可在管道系统遭到破坏时机动使用。为满足飞机加油量大和快速加油需要,飞机加油车的容量和加油速度都不断增大。美空军的M131系列、日空军TF5和苏空军的T3-30等加油车,其油罐容量均在20000升左右,加油速度约为2000升/分。外国空军机场,除装备上述加油设备外,一般还配备有野战机场集中加油设备。它主要由几个软体油罐、油泵、加油软管和加油枪(接头)组成。软体油罐可折叠收放,全套设备可放在汽车或飞机上运输。空中加油飞机用于在空中为飞机加油,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拥有加油机。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空中加油机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1986年美袭击利比亚战斗中,美从英国基地出动28架空中加油机,为同时起飞的29架F-111战斗轰炸机空中加油6次,使其续航时间达14小时(正常为2时)。世界现共有加油飞机1000多架,受油机10000多架,其中美、苏分别为

820架和156架。美、苏和英国空军都编有独立的空中加油机联队(团)。 2.飞机拦阻设备外国空军机场基本都安装有飞机地面拦阻设备,用于拦阻冲出跑道的失事飞机,它由拦阻网(索)、升降柱、制动系统、液压装置及缠带装置等组成。拦阻设备有3种:网式、钢索式和网索混合式。各国空军大部分装备网索混合式拦阻设备。拦阻网(索)升降可遥控或自动控制,升起时间为数秒,最先进的达1秒。一般用于拦阻小、中型飞机。美空军64型拦阻网有两排网,可拦阻重360吨大型飞机,制动距离360米。英国的BAK-12拦阻网可拦阻重40吨飞机,制动距离为366米。目前,美、英两国正研制新型拦阻设备,该设备为酚醛或甲醛泡沫塑料垫,放置在跑道的端保险道上。这种装置用于拦阻大型飞机,可在现场用简单搅拌和浇注设备,即可压制,其优点是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无需专人看管和维护。美国波音747、英国慧星4B飞机进行了拦阻试验,效果良好。 3.机场伪装器材在历次战争中,机场都是被攻击的重要目标,目前各国研制出大量新型攻击机场的武器。因此,机场伪装仍受到各国空军的极大关注。机场伪装器材包括机场设施和飞机的伪装用器材。假飞机是机场的主要伪装设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外国使用假飞机掩蔽真飞机,收到很大效果。过去假飞机是用金属和木材制造,成本很高。现美国空军已研制出用塑料和少量铝合金制造出假F16战斗机,尺寸与真飞机相同,在空中观察与真飞机毫无区别,其造价只有真飞机的1/1200。有的国家还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 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 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 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战争爆发后,从3月19日到4月21日共实施空运11450架次,运输量约 7.4万吨,实施空中加油约9700架次。 ②动用战略海运装备,确保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及时到位 为将参战部队和重型装备及补给品按要求运抵战区,美军动用了各种战略海运装备。今年1月,8艘快速海运船先后抵达海湾地区,把先期到达海湾的美军部队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运到战区。这些快速船航速达30节,船长288米,可装载122辆M1A1主战坦克、183架直升机和2339辆其他车辆,船上起重机可用于托盘化和集装箱化货物的装卸,可全天候进行码头卸货或在3级海况下岸滩卸货,一天能装卸一个机械化师的坦克、火炮、车辆等大部分装备。此外,在开战前,抵达海湾地区的预备役船有16 艘滚装船,这些滚装船适于运载超大型军事装备和补给品,装载面积为10780平方米,能放置348个集装箱。为弥补军用运输船只的不足,美军还同总部设在美国的丹麦迈斯克船运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租用该公司的8艘商船将M1A1主战坦克和弹药等装备物资运往海湾。 此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的42艘预置船中的34艘投入使用,其中13艘依然作为战略预置船,另外21艘则被用于支持海运行动。 2.信息化后勤装备经受实战检验,提高了后勤保障的精确化、可视化和实时化 为满足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近年来美军十分重视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建设,在研制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同时,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骨干后勤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后勤装备在战场上经受了实战检验,提高了战场后勤保障

美国主要现役空军飞机

美国主要现役空军飞机 战略轰炸机: B-52H同温层堡垒 B-1B枪手 B-2A精灵(4架用于试验) 战斗机/攻击机 F-15A/F-15B/F-15C/F-15D鹰 F-15E 攻击鹰 F-16A/F-16B/F-16C/F-16D法尔孔 F-22A Raptor(订购) F-117A秘密战士(包括6架教练机和1架试验机)A/OA-10雷电II AC-130H幽灵 AC-130U幽灵 YF-15 YF-117 电子侦察: E-4 NEACP指挥/控制 E-3A哨兵机载早期报警 EC-18B EC-130E/H/J EF-111大鸦

E-8A/E-8C JSTARS U-2S龙夫人 SR-71黑鸟 OC-135B Open Skies验证飞机 E-9A遥测中继飞机(加拿大DHC-8)RC-135S/U/V/W/X EC-135A/EC-135E距离测量飞机 EC-135K EC-135C/EC-135Y战略指挥与控制 EC-137D WC-130J气象侦察 WC-135B气象侦察 加油飞机: HC-130大力神SAR MC-130P战斗影子 KC-10A补充者 KC-135A/KC-135E/KC-135R同温层油船NKC-135同温层油船 运输机: C-5A/B/C银河 C-9A/C-9C夜莺 C-12C/D/J休伦人

C-17环球霸王III(定货) C-20A/C-20B/C-20H弯流III/IV C-21 C-22(见空军国民警卫队) C-23A雪帕(英国) C-27A刚强 C-32A CT-43A C-130E/H/J大力神/大力神 II C-130大力神 C-135同温层起重机 C-137B/C C-141B运输星 C-25A空军一号 NT-39 其他: MC-130战斗爪 E/H I/II UV-18B双水獭(加拿大DHC-6)无人机: RQ-4A全球鹰 RQ-3A暗星(项目取消) RQ-1A肉食动物

美国空军所有的飞机都在这儿了

美国空军所有的飞机都在这儿了 美国空军当下使用的39种不同机型。 美国空军有39种不同机型,每种机型还有许多变种,各机型都是为了有效执行特定任务进行定制设计,而每位飞行员也对他们的飞机了如指掌。 《美国空军情况说明文件》列出了美国空军在战场上使用的39种不同机型的飞机。 使命:A-10是专为执行低空低速近空支援任务设计的。A-10的设计给飞行员带来了非常高的存活率,这款战机还可以在靠近战斗前线的位置起降。 衍生机型:AC-130U“幽灵”、AC-130W“毒刺II” 使命:AC-130的两种衍生型号都在原始的C-130飞机框架上做了大幅修改。衍生机型均执行近空支援、护航及单点防空任务。 使命:B-1B“枪骑兵”是美国空军轰炸机中的骨干力量,拥有最大的有效载荷,可以执行多任务,搭载并投放大量精确制导及非精确制导武器。 使命:B-2“幽灵”是一款隐形轰炸机,能够携带常规弹药与核武器。 使命:B-52是远程重型轰炸机,能够参与并完成的任务范围很广。在战事冲突中,B-52能够提供近空支援、战略攻击、

侦查、空空与空海作战。 使命:C-130“大力神”主要用来执行空投以及运输设备和士兵的任务。它可以在粗糙的泥土跑道上着陆,承载超大尺寸的负载,还可改装为AC-130U及WC-130等其他机型。 使命:C-17是美国空军空运机群中的最新成员,能够战略运送物资及人员,完成空投任务,还可以用来撤离伤员。 衍生机型:C-20B、C-20H 使命:C-20由“湾流”(Gulfstream)民用飞机改造而来,用来运送政府及国防部的高级官员。 使命:C-21用于空运物资与人员,还可用于航空医疗后送。使命:C-32主要用于副总统乘坐,而第一夫人、内阁成员与国会议员也会搭乘,该飞机因此常被称为“空军二号”。 使命:C-37A用于运输政府官员以及国防部成员。 使命:C-40B/C是一款运输机,用于搭载作战指挥官,以及内阁和国会成员。 衍生机型:C-5A/B/C Galaxy、C-5M Super Galaxy 使命:C-5是美国空军机队中最大的空运机,可搭载已做好作战准备的军事部队到世界任何地方,还能运输该作战部队所需的物资。 使命:“鱼鹰”作为一款倾转旋翼机,旨在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渗透和反渗透能力,同时执行补给任务。 使命:E-3是一款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飞机,这意味着它可

空军场站后勤建设研究

空军场站后勤建设研究 为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我国空军的发展战略正在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而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空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满足全军后勤保障保障发展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以空军场站后勤保障现状进行分析,谈谈空军后勤保障建设的一些设想。 一、空军场站的现状 1、保障体制不顺畅 目前空军场站下辖部门众多,分工过细,而且部分业务交叉,造成场站有些专业勤务多头管理,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场站基层保障单位中,有的归司令部门,有的归属于后勤部门和装备部门,场站虽然对其进行统管,但自主调配权较小。而且航空兵师后勤部成立以后,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分工不明确,运行机制不配套,造成其与所属场站之间的关系不顺畅,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信息化建设程度低 同时场站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信息化网络的可达范围和通信能力小。在业务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上,对保障需求的获取与处理能力较弱,对运输状态的动态跟踪与指挥调度难,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后勤数据传输中断与差错率升高还没有更好更快的处理方法。所以场站平时开展保障工作时指挥难度大,要协调的关系多,严重制约了场站保障能力的提高。 3、物资储备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机场的物资储备是按照本场现驻飞机种类数量进行储备的,储备品种单一,很少兼顾到其他机种储备,尤其是油料、航空弹药和航材等。在飞机执行转场任务时,需要携带大量的人员与物资,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场任务。而部分已纳入联勤保障的场站,通专两种保障物资品种还没有全面厘定,责任不明的状况还比较明显。 4、保障设施老旧 目前,空军大多数机场都是老式机场,是按照保障二代机的标准建造,保障功能比较单一,保障设施老旧。一方面大多数机场的容量、机场道面强度和供电、供油等设施功能也不能满足第三代战机和多机种综合保障需求,无法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保障空军完成作战任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多数后勤保障装备都比较落后,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只能完成对特定机型的保障,难以满足多机种保障要求。

美国军队的后勤装备情况

第一章美国军队的“敏捷后勤” 一、敏捷后勤的提出背景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并仍在推动着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的精确制导武器约占武器总数的9%,在“沙漠之狐”行动中上升至约70%,而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中则高达98%。高技术兵器纷纷登场并大量运用于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从而使传统的军事力量得到重塑,军队的组织结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后勤系统必须变革以便与其它领域的变革相匹配。美国陆军参谋长Dennis Reimer将军说:“没有后勤的变革,就不可能有军事上的变革。” 冷战时期后勤保障结构以大量的超前配置、向前接近并依赖于巨大的存货为特征,随着苏联及华约的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军重新定位了它的全球战略计划,这将直接导致其军队内部事务的改革。由于后勤是军队的血液,后勤变革便首当其冲。美军当前面临的一项最重要挑战就是进行后勤改革,为实现其未来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敏捷”的军队需要同等的“敏捷”后勤。在2000年美国陆军后勤高层会议上,陆军参谋长Eric K. Shinseki将军强调陆军改革的核心是后勤(改革)过程。因为要达到陆军改革所需要的“敏捷”,将主要依赖于建立一个“敏捷”的后勤结构。他解释说,在配置部署时,陆军需要移动的80%并不是士兵而是“物资”——武器、装备和供给,而这是后勤的范围。所以说,“后勤结构的‘敏捷’使得军队变得‘敏捷’”。而美国空军2025年研究报告“Dynamic Response Logistics:Changing Environments,Technologies,And Processes”指出,当前的任务是缩减后勤的规模和减小后勤“尾巴”,到2025年军事后勤的重要目标是提供“灵敏”的、“敏捷”的后勤系统以对军事作战进行高效和有效地保障。 二、敏捷的定义 在二十一世纪的后勤保障中,美军认为保障速度比保障数量更重要。为此它必须对过去臃肿、官僚、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不能对逐渐增长的威胁及时做出反应的后勤机构进行改革,以获取一个敏捷的后勤,即一个持久、灵活、费效比高、规模小的后勤结构。 美国国防部(DOD)以三个能力来定义敏捷:(1)关联。(2)裁减保障。(3)灵活性。关联是维护需求变化的能力。裁减保障指的是由企业来提供适当的解决办法,灵活性是适应不可预料的环境的能力。为满足动态保障需求,陆军后勤必须在结构上、行动上、智力上变得敏捷,因此,美军又提出了结构重组,旨在实现一个敏捷的国防结构。 三、敏捷后勤的目的 “敏捷后勤”的目的在于:在资源有限、军事预算减少的情况下,取得最小的后勤资源耗费;在信息技术及运输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增加保障反应灵敏度;提高保障设施的生存能力及质量,减小后勤规模;较少的备件以获得更加有效的使用。 美国空军“敏捷后勤”的焦点在于在后勤活动和过程中通过整合和应用现代的商业实践来提高作战单位的能力。其“敏捷后勤”的目标在于通过使用高速、时间明确的过程来管理任务和后勤的不确定性,以消除巨大的库存规模,从而使作战能力最大化,缩短后勤周期、减少存货和费用以及缩减后勤规模。“敏捷后勤”的另外一个目标是产生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后勤信息和物资可以在军队和商界的服务提供者之间,在战斗单位和保障单位之间从采购到战场指挥部,穿越后勤功能,自由地贯穿整个供应链。

我国空军装备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系统

国产歼-11B型战斗机,座舱前圆形物即为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 近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了乌拉尔光学仪器厂-UOMZ向我国出口机载前视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的情况,根据UOMZ主页的介绍,该公司向我国出口的IRST有两种;用于苏-27SK的OEPS-27,用于苏-30MKK的OEPS-30I。 不过从这个介绍中并没有歼-10,而正在试飞的歼-10B已经配备了IRST,这表明我国自行研制的IRST已经进入装机试飞阶段,如果试验顺利的话,实现 国产IRST替代进口已经指日可待。

歼-10B已经配备国产IRST 我们知道现代作战飞机的主要探测系统是机载火控雷达,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具备可以全天候工作、探测距离远、可以多目标跟踪与攻击等优点,但其缺点就是需要主动发射电波,在电子战日益激烈的现代空战中容易暴露自己,同时系统体积和重量都偏大,特别是隐身飞机的出现,也让雷达的实际探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作战飞机需要新的探测手段,以做为雷达的补充,所以IRST就出现了,从该系统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其是采用红外探测原理,利用目标与背影的温差来探测目标,与机载雷达相比,机载IRST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发射电波,隐蔽性强,抗电磁干扰能力好,特别是对抗隐身飞机时有巨大的优势,因为当隐身飞机飞行时其机身蒙皮会与空气磨擦生热,速成越快,温度越高,因此IRST的探测距离就越远,另外其工作波长短,系统功耗、体积和重量较小,可靠性较高,成本低,是各国重点发展的一项探测技术,机载红外探测系统除了IRST还有机载前视红外搜索系统(FLIR),两者的区别主要是IRST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的探测,其器件工作在中波,而FLIR主要用于对地面目标的探测,器件工作在长波,当然红外探测系统也不是完美无缺,其缺点就是探测距离较近,尤其是目标处于迎头探测时,目前性能较好的IRST的这个指标也不过在100公里左右,而普通机载雷达就超过了这个指标,另外就是其不能直接测量目标的距离,仍旧需要雷达或者激光测距仪来辅助,因此用于火控或者制导的时候仍旧会暴露平台的位置,另外就是受自然环境干扰较大,特别是太阳直视时、不良气候条件下的作用距离仍 旧偏低。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任副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任副司令员(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任副司令员(一) 1949.11-至今 常乾坤 1949.11-1973.05 45-69岁 中将(1955) 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 1925年入党 1925年参加革命 享年69岁 山西垣曲人 原中央军委航空局局长王弼 1950.12-1951.05 51-52岁 中将(1955)

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1925年入党 1923年参加革命 享年78岁 江西永修人 原中央军委航空局政委调任航空工业局 第一副局长 1 2王秉璋 1953.02-1971.09(一) 39-57岁 中将(1955) 1935年入党 1932年参加革命 享年91岁

河南安阳人 原空军参谋长刘震1954.02-1966.09 39-51岁 上将(1955) 解放军军事学院1932.08入党 1930年参加革命 享年77岁 湖北孝昌人 原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文革受迫害 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3 4徐深吉 1955.03-1967.10

中将(1955) 中共中央党校 1931年入党 1930年参加革命 享年90岁 湖北红安人 原华北军区副参谋长 文革受迫害 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曹里怀1956.06-1982.11 47-73岁 中将(1955) 南京军事学院 1928.05入党 1928年参加革命

湖南资兴人 原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5 6成钧 1957.08-1967.01 46-56岁 中将(1955) 抗日军政大学 1931年入党 1928年参加革命 享年77岁 湖北石首人 原防空军参谋长 文革受迫害 后任空军副司令员谭家述

要加大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力度

要加大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力度 后勤装备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保障打羸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前,各国军队纷纷把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后勤装备,提升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设法快速提升其后勤装备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这股革命浪潮已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产生了变革性影响。 一、他山之石:国外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现状 以推进“横向技术一体化”为后勤装备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嵌入式信息化后勤装备。 “横向技术一体化”是指在部队各种战斗支援、保障支援平台上同步“插入”多种新技术,达到有效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建设目的。近几年来,外军在武器装备的研发中,以适应信息战的需求为发展重点和建设目标,加速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力度,并开展了指挥控制和战场装备的全面信息化升级改造。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成套的信息化设备加装在后勤保障装备上。如海湾战争后,美、英军队为解决物资在请领、运输、分发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整装整卸车、运加油车等装备加装由射频卡、全球定位等移动跟踪系统,实现了资产的“在运可视性”。另一种方式是把微电子设备嵌入到后勤保障装备中,使其具有自主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故障自我检测水平。 加强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系统集成”、“成套列装”,大力提高后勤装备的整体保障能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军通过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检验后普遍认为,开展并实现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系统集成”、“成套列装”,是保证后勤装备发挥战场高效能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因此,美国在《陆军数字化战略》中列出的陆军拟采用的100多种信息系统中,有16项属于最优先发展的数字化系统,包括后勤领域使用的作战勤务保障控制系统等。2000年开始,这些系统已装备美军的一个数字化师;另外56项属于第二类的系统,主要用来安装在各类新型或改进型后勤装备平台上,包括后勤部队应用的巡回修理车、智能卡、战场医疗系统、射频卡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保证战场后勤补给,战前专门为数百辆战术轮式车安装了移动跟踪系统等,使每辆车在严重的沙尘暴中都能做到确切判定方位,实现了实时跟踪保障。 在研制新装备中加大系列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与现代作战方式相对应,后勤保障的方式也出现新变化,机动保障、立体保障、远程保障、接力保障等方式各异。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保障效能,提高后勤装备的信息能力是关键所在。因此,外军把信息的产生、检测、存储、传递、识别、控制和利用等技术,成熟地对后勤保障专用车辆、设备器材、装具等进行系列化包装,使信息技术在后勤装备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刻。如美陆军研制的单兵生理状态监视器、海军研制的机动医疗监护系统等各种新型医疗保障装备等,都充分考虑并应用了系列化的信息技术。 二、我军建设:信息化后勤装备应关注的问题 面对新军事变革的客观要求,要确保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必须走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之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科学合理地筹划和发展我军的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问题。因此,科学借鉴外军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发展经验,对于加速我军的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以下几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后勤装备的信息化一定要与信息化的战场环境相适应。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技术支撑,后勤装备只有与信息战中的各要素协调发展,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高要求,才能发挥应有的保障效能。因此,在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中,只有正确处理好信息战与数字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