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今经典篆刻书目大全

古今经典篆刻书目大全

古代篆刻书目:

1、宝印斋印式二卷〔明汪关篆刻稿本〕

2、印萃不分卷〔清聂际茂篆刻稿本〕

3、研林铁书一卷〔清丁敬篆刻清刻钤印本〕

4、篆刻针度八卷〔清陈克恕撰稿本〕

5、印文详解不分卷〔清刘维坊篆刻稿本〕

6、四香堂印余八卷〔清巴慰祖篆刻清钤印本〕

7、汇姓印苑二卷〔明王梦弼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8、甘氏印集四卷〔明甘暘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9、丛珠馆印谱一卷〔明曹一鲲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10、苏氏印略一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11、曲水轩印志二卷〔明黄赏篆刻并辑明刻钤印本〕

12、皇明印史四卷〔明邵潜篆刻并辑明天启刻钤印本〕

13、印总一卷〔明吴斗篆刻明崇祯三年刻钤印本〕

14、印品不分卷〔明范孟嘉篆刻明崇祯刻钤印本〕

15、汉灯二卷〔清薛铨篆刻清顺治十七年刻钤印本〕

16、宝砚斋印谱四卷〔清林皋篆刻清康熙刻钤印本〕

17、静观楼印言二卷〔清王睿章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18、两京名贤印录二卷〔清许兆熊篆刻清嘉庆钤印本〕

19、春晖堂印始八卷〔清吴苍苗篆刻清乾隆十四年钤印本〕坤20、臬铁笔二卷余集一卷〔清鞠履厚篆刻〕研山印草一卷〔清王玉如…

21、图书府印谱六卷〔明释自彦篆刻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22、宝印斋印式二卷〔明汪关篆刻稿本程嘉燧、李流芳、唐汝询跋〕

23、四香堂摹印二卷附百寿图一卷〔清巴慰祖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24、四香堂摹印不分卷〔清巴慰祖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25、文三桥先生印谱一卷〔明文彭篆刻清荣誉辑清荣誉得月簃钤印本〕

26、摹印千字文一卷〔明冯文魁篆刻明万历二十年刻钤印本〕

27、明臣印谱二卷〔明詹荷篆刻明万历三十六年刻钤印本〕

28、印隽四卷〔明梁衮篆刻并辑明万历三十八年刻钤印本〕

29、珍善斋印印不分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30、晓采居印印四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31、晓采居印印二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32、求定斋印章一卷〔明吴迥篆刻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33、新安休邑程衙发刻古今印章一卷〔明宋侃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34、苏氏印略四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五年刻钤印本〕

35、苏氏印略三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五年刻钤印本〕

36、苏氏印略二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五年刻钤印本〕

37、鸿栖馆印选一卷〔明吴忠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六年刻钤印本〕

38、古今印赏□卷〔明释隆彩篆刻明天启刻钤印本〕存二卷〔一至二〕

39、印可不分卷〔明吴正暘篆刻并辑明天启五年刻钤印本〕

40、菌阁藏印二卷〔明朱简篆刻韩霖辑明天启五年钤印本〕

41、印选四卷〔明何震篆刻程原辑明天启六年刻钤印本〕

42、印选二卷〔明何震篆刻程原辑明天启六年刻钤印本〕

43、印章小集一卷〔明释性空篆刻明崇祯元年刻钤印本〕

44、郑弘佑印谱一卷〔明郑基相篆刻明崇祯六年刻钤印本〕

45、胡君实印隽不分卷〔明胡文淳篆刻明崇祯七年刻钤印本〕

46、印商一卷〔明程云衢篆刻明崇祯七年刻钤印本郑文焯跋〕

47、怀古堂印藁二卷〔明陆鼎篆刻并辑明崇祯十一年刻钤印本〕

48、宝籀斋文玉二卷〔明丁白新篆刻明崇祯十六年刻钤印本〕

49、仓籀心法一卷〔清芮维新篆刻清康熙元年刻钤印本〕

50、波斋百二甲子印一卷〔清钱觐篆刻清初刻钤印本清沈树镛跋〕

51、许默公印谱一卷〔清许容篆刻清康熙钤印本清李渔徐元文跋〕

52、谷园印谱四卷〔清许容篆刻胡介祉辑清康熙二十五年刻钤印本〕

53、谷园印谱六卷〔清许容篆刻胡介祉辑清康熙二十五年刻钤印本〕

54、韫光楼印谱二卷〔清许容篆刻清康熙二十八年刻钤印本〕

55、长啸斋摹古小技二卷〔清孙拔篆刻清康熙三十六年刻钤印本〕

56、金石红文六卷〔清吴熙篆刻李继烈辑清康熙四十年李继烈刻钤印本〕

57、文雄堂印谱二卷〔清周廷佐篆刻清康熙四十五年刻钤印本〕

58、衡素斋印稿二卷〔清俞嶔奇篆刻清康熙四十六年刻钤印本〕

59、谦斋印谱二卷〔清沈凤篆刻清康熙五十三年刻钤印本〕

60、谦斋印谱二卷〔清沈凤篆刻清乾隆十八年刻钤印本〕

61、对山草堂印谱一卷〔清徐照篆刻清康熙五十九年钤印本〕

62、真赏斋印林一卷〔清董士标篆刻郎遂辑清雍正刻钤印本〕

63、观妙斋集印一卷〔清徐贞木、徐寅篆刻清雍正七年钤印本〕

64、强易窗印稿一卷〔清强行偻篆刻清乾隆十四年钤印本〕

65、澄怀堂印谱四卷〔清王玉如篆刻叶锦辑清乾隆十一年刻钤印本〕

66、墨雨堂印余二卷〔清释湛福篆刻清乾隆十一年钤印本〕

67、印籍一卷〔清胡志仁篆刻清乾隆十三年刻钤印本丁仁跋〕

68、间中弄笔不分卷〔清沈荣铭篆刻清乾隆十七年刻钤印本〕

69、保阳篆草不分卷〔清聂际茂篆刻清乾隆三十二年钤印本〕

70、垂棘山房藏印六卷〔清梁登庸篆刻并辑清乾隆二十七年刻钤印本〕

71、墨花禅印稿五卷〔清释续行篆刻清乾隆三十年刻钤印本〕

72、畊先印谱一卷〔清李荣曾篆刻清乾隆五十三年大拜堂钤印本〕

73、啸月楼印赏六卷〔清戴启伟篆刻清乾隆四十三年刻钤印本〕

74、书学印谱不分卷〔清王綍篆刻清乾隆四十九年刻钤印本〕

75、松园印谱不分卷〔清贾永篆刻清乾隆四十八年福寿堂刻钤印本〕

76、松雪堂印萃四卷〔清郭启翼篆刻清乾隆五十年刻钤印本〕

77、篆刻针度八卷〔清陈克恕撰清乾隆五十一年陈氏存几希斋刻本〕

78、云留小住印志不分卷〔清徐学干篆刻清嘉庆刻钤印本〕

79、种榆仙馆印谱八卷〔清陈鸿寿篆刻清道光元年刻钤印本〕

80、何子万印谱不分卷〔清何屿篆刻清咸丰七年钤印本〕

81、风云际会法一卷〔清胡圻篆刻清同治九年寿石斋钤印本〕

82、胡若川金石刀法一卷〔清胡圻篆刻清同治十一年钤印本〕

83、程氏印谱二卷〔明程大宪篆刻并辑明万历三十六年程氏滋荪馆刻钤印本〕

84、印隽四卷〔明梁衮篆刻并辑明万历三十八年刻钤印本清同星诒跋李蕙题款〕

85、方元长印谱五卷〔明方逢吉篆刻朱统【?金郑】辑明万历四十八年刻钤印本〕

86、严髻珠先生印稿一卷〔明严栻篆刻明钤印本清毛扆、石俦、改琦、

季锡畴跋〕

87、鹊化堂摘集古今印则一卷〔明宋之弼篆刻胡襄麟辑明崇祯十三年刻钤印本〕

88、抱经楼日课编四卷〔清卢登焯篆刻清乾隆四十四年卢氏抱经楼刻钤印本〕

89、师古堂印谱五卷附说印一卷〔清李宜开篆刻清乾隆四十六年刻钤印本〕

90、历朝史印十卷〔清黄学圯篆刻并辑清嘉庆二年黄氏楚桥书屋刻钤印本〕

91、茗花山馆印谱十卷〔清张庆焘篆刻徐以坤辑清嘉庆三年小芳兰轩刻钤印本〕

92、二金蜨堂癸亥以后印稿一卷〔清赵之谦篆刻朱志复辑清同治四年钤印本〕

93、二金蜨堂印谱不分卷〔清赵之谦篆刻傅栻辑清光绪三年傅氏有万熹斋钤印本〕

94、张陆二先生批评战国策抄四卷〔明阮宗孔删注张居正、陆深评明万历六年王篆刻本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

97、醉爱居印赏二卷〔清王睿章篆刻徐逵照考订清乾隆五年王祖<>刻钤印本〕又一卷〔清乾隆王祖…

98、印存不分卷〔清陈克恕篆刻清乾隆存几希斋钤印本清陆费墀、吴锡麒、桂馥、陈鱣、祝堃、祝堃、沈世炜、查莹跋〕

99、师古堂印谱三卷〔清刘绍藜篆刻〕附印文辑略一卷〔清刘绍藜辑清嘉庆二十四年刘氏万花阁刻钤印本〕

100、篆刻针度三卷清陈克恕撰||碎珮丛铃十六种三十三卷〔清抄本〕

现代篆刻书籍:

·《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清)邓石如篆刻有正书局, 民国(1912-1949)

·《篆刻参考书传本书目》王敦仕辑山东聚文斋书店, 民国29年(1940)

·《宣和印社出品目录,现代名家篆刻》宣和印社编宣和印社, 民国(1912-1949)

·《篆刻楚骚》(明)陆士仁篆朱燮元, 明万历29年(1601)

《现代篆刻》吴幼潜辑诚信艺术部, 民国21年(1932)

·《现代篆刻》吴幼潜辑诚信艺术部, 民国21年(1932)

·《现代篆刻》吴幼潜辑上海: 一云印社, 民国23-24年(1934-1935)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仁和葛氏, 清光绪3年(1877)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存几希斋, 清干隆51年(1786)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清光绪3年(1877)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浦城李氏酌海楼, 清光绪23年(1897)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民国3年(1914)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上海: 朝记书庄, 民国20年(1931) ·《篆刻针度》(清)陈克恕撰民国(1912-1949)

·《方介庵篆刻》方介庵篆刻民国(1912-1949)

·《衡阳江瓶水先生篆刻》孙斐辑上海: 有正书局, 民国22年(1933) ·《名家篆刻印谱》(清)费师洪藏清光绪27年(1901)

·《金石篆刻研究三篇》李健撰中国联合出版公司, 民国32年(1943) ·《篆刻十三略》(清)袁三俊撰常熟鲍氏, 清光绪(1875-1908)

·《篆刻要言,印选》张孝申撰上海: 中华书局, 民国18年(1929) ·《篆刻入门》孔云白撰商务印书馆, 民国24年(1935)

·《篆刻学类要》劳笃文撰思宜馆, 民国27年(1938)

·《篆刻入门》孔云白撰民国37年(1948)

西泠印社部分书法篆刻名家

西泠印社部分书法篆刻名家 邵裴子(1884—1968),原名闻泰,又名长光。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社员,理事。幼丧父,依靠母亲刺绣度日,16岁进学,19岁中举人。后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课班学习英文三年,又以官费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经济。1909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高等学堂英文教习、教务长、校长。1913年去北京,在财政部任职,兼政治大学英文教授及教务长。北伐前夕返回杭州,应浙江大学校长蒋梦麟之聘,任浙大教授,继任文理学院院长,1928年接任浙大校长。1935年离开浙大,赋闲杭州,专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翻译和校对书籍。抗战期间, 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副会长。 解放后,邵裴子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民革后,任民革浙江省副主委、中央委员。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对于古代美术品之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多所贡献。善书法,最擅行楷,清劲挺秀,饶唐人韵味。精鉴赏,尤深于识别陶瓷。编有《宋诗三百首》,撰有《唐诗绝句选》、《林和靖附林和靖事》等。 陈锡均(1879—1963)字伯衡,江苏淮阴人,住杭州,室名“石墨楼”。西泠印社社员。曾任浙江寿昌县知事、绍兴酒捐局局长等职。喜藏碑帖与金石书籍,罗致碑帖声名籍甚,为研究碑版专家,识者及同好咸奉若祭酒,由是博得“黑老虎”魁首之雅谑。此喻虽欠雅训,亦实至名归之定评。其所藏碑帖每种均亲自考证或题识,不下数千种。诸如《司马温公家人卦》、吴越钱鏐《凤凰山排衙石刻诗》、吴越王钱弘俶《金涂塔铭文》、《杭州石物洞造像拓本》五十八种、《桐庐县令独孤勉等题名》、《葛洪处州南明山题字》等珍品均有收藏。伯衡先生解放前任浙江通志馆编纂。195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任常务委员,从事碑碣及拓本之鉴别整理。1953年转职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曾著有《碑版金石录》、《历代篆书石刻目录》(不分卷)以志心得,迄未付梓,甚为可惜。又著有《金石述阐》、《枫树山房帖目主编》等。 伯衡先生去世后,所藏碑帖二十六大箱,于1963年经王松泉介绍全部捐给浙江图书馆,获奖金3千元。剩余之金石善本书及古代现代名人书画册页、砚台、图章、玉器瓷器尚很多,惜在“文革”时被抄达六次之多,所有文物均被抄殆尽。至1985年落实政策,所抄之物可以认领收回。唯伯衡先生大世兄,系外科医生,不识家中所有文物,且人又老实,去认领二次,均认领不到一物归来。其时本人又 奉命出国为外国人治病,需时二年。其母言:只要家中大小平安,被抄之物都是身外之物,能领到收回一点当然好,如认领不到也只好作罢,不必耿耿于怀。就此放弃认领。叹几代收藏,从此家中一无旧物宜! 潘天寿(1898—1971),原名天授,字颐,号阿寿、寿者,别署三门湾人、大颐寿者、颐者、懒道人,室名无谓斋、止无室、止止堂、听天阁。浙江海宁人。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画家、印学家、学者。27岁时被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聘为中国画室教授,曾著《中国绘画史》,以后曾担任上海美专等高级美术学院的教授、主任和校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一扫清后一百年间陈陈相印的媚俗画风。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1《中国书法史》(七卷)华人德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书学史》祝嘉著成都古籍书店 1984年8月第一版 3《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4《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5《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 6《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年2月第一版 7《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年7月第一版 8《中国书法思想史》姜澄清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4年3月第一版 9《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10《书法美学史》萧元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0年6月第一版 11《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12《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6月第一版 13《篆刻学》邓散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5月第一版 14《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西泠印社 1985年9月第一版 15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 16马宗霍著《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版社17朱建新《金石学》,文物出版社 18杨殿珣编《石刻题跋索引》,商务印书馆 19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 20启功著《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 21启功著《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 22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23王镇远著《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 24孙洵编著《民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25丛文俊著《书法史鉴》,上海书画出版社

26丛文俊著《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27曹宝麟著《抱瓮集》,文物出版社 28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三联书店 29傅申著《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 30朱关田著《唐代书法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 1 31华人德著《六朝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 32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 33华人德主编《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4华人德著《华人德书学文集》,荣宝斋出版社35王元军著《六朝书法与文化》,上海书画出版社 36王元军著《汉代书刻文化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 37张金梁著《明代书学诠选制度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38方闻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39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0邱振中著《书写与关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中国人大出版 41邱振中著《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人大出版社42中田勇次郎著《中国书法理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43熊秉明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 44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5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宝文堂书店 46萧元著《书法美学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47潘运告译注《中国书画论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 48刘小晴著《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49张潜超主编《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 50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51陶明君编著《中国书论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 52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社 53

古今经典篆刻书目大全

古代篆刻书目: 1、宝印斋印式二卷〔明汪关篆刻稿本〕 2、印萃不分卷〔清聂际茂篆刻稿本〕 3、研林铁书一卷〔清丁敬篆刻清刻钤印本〕 4、篆刻针度八卷〔清陈克恕撰稿本〕 5、印文详解不分卷〔清刘维坊篆刻稿本〕 6、四香堂印余八卷〔清巴慰祖篆刻清钤印本〕 7、汇姓印苑二卷〔明王梦弼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8、甘氏印集四卷〔明甘暘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9、丛珠馆印谱一卷〔明曹一鲲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10、苏氏印略一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11、曲水轩印志二卷〔明黄赏篆刻并辑明刻钤印本〕 12、皇明印史四卷〔明邵潜篆刻并辑明天启刻钤印本〕 13、印总一卷〔明吴斗篆刻明崇祯三年刻钤印本〕 14、印品不分卷〔明范孟嘉篆刻明崇祯刻钤印本〕 15、汉灯二卷〔清薛铨篆刻清顺治十七年刻钤印本〕 16、宝砚斋印谱四卷〔清林皋篆刻清康熙刻钤印本〕 17、静观楼印言二卷〔清王睿章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18、两京名贤印录二卷〔清许兆熊篆刻清嘉庆钤印本〕 19、春晖堂印始八卷〔清吴苍苗篆刻清乾隆十四年钤印本〕坤20、臬铁笔二卷余集一卷〔清鞠履厚篆刻〕研山印草一卷〔清王玉如… 21、图书府印谱六卷〔明释自彦篆刻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22、宝印斋印式二卷〔明汪关篆刻稿本程嘉燧、李流芳、唐汝询跋〕 23、四香堂摹印二卷附百寿图一卷〔清巴慰祖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24、四香堂摹印不分卷〔清巴慰祖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25、文三桥先生印谱一卷〔明文彭篆刻清荣誉辑清荣誉得月簃钤印本〕 26、摹印千字文一卷〔明冯文魁篆刻明万历二十年刻钤印本〕 27、明臣印谱二卷〔明詹荷篆刻明万历三十六年刻钤印本〕 28、印隽四卷〔明梁衮篆刻并辑明万历三十八年刻钤印本〕 29、珍善斋印印不分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30、晓采居印印四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31、晓采居印印二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32、求定斋印章一卷〔明吴迥篆刻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33、新安休邑程衙发刻古今印章一卷〔明宋侃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34、苏氏印略四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五年刻钤印本〕 35、苏氏印略三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五年刻钤印本〕 36、苏氏印略二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五年刻钤印本〕 37、鸿栖馆印选一卷〔明吴忠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六年刻钤印本〕 38、古今印赏□卷〔明释隆彩篆刻明天启刻钤印本〕存二卷〔一至二〕 39、印可不分卷〔明吴正暘篆刻并辑明天启五年刻钤印本〕 40、菌阁藏印二卷〔明朱简篆刻韩霖辑明天启五年钤印本〕 41、印选四卷〔明何震篆刻程原辑明天启六年刻钤印本〕 42、印选二卷〔明何震篆刻程原辑明天启六年刻钤印本〕 43、印章小集一卷〔明释性空篆刻明崇祯元年刻钤印本〕

【经典收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经典收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张志庆(河北)行草书《书画轶事》册页?40cm×30cm×12提名评委:李有来 这件行书册页是十一届国展所有作品中的一个亮点,取法“二王”一脉,进而下探宋人消息,尤用力于米南宫。笔墨精到,温润妍雅,收放有度,擒纵自如,率性自然中不失法度,且前后一贯,无有懈怠。可以想见,此作当是作者平心静气时倾力所为。窃以为,判断作品高下当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笔墨功夫是否精到,二是能否于笔墨中寓性情。此作两者兼备,故得评委一致好评。当代书家经常为了强调章法变化而穿插小字,此作于文中、眉头兼有两色小注,虽亦碍眼,然细细品读,小字亦有古风,多为其习书心语,亦属博综。李良东(江西)行草书《古诗二首》中堂?243cm×98cm 提名评委:李木教李良东大字行草作品用笔娴熟干净,结体匀称平正,章法疏朗自然,虽行草相杂,但燥润相生而绝去矫饰造作之病,显见作者在王、米、赵、董帖学一路的深厚功力上熔冶有成,面目初具。作品兼具小字的精到与大字的洒脱,与时下一些专事摹仿、油滑描划乃至扭捏作态、矜才使气者迥异,清新雅逸、平淡沉稳中亦有才子气,殊可玩味。篇中断行抬头稍嫌刻意,虽出于手札习惯用以布白变化,

但毕竟小处着力非大家手段。张胜伟(陕西)行书柳永《望海潮》中堂?240cm×100cm 提名评委:刘洪彪 作者以纯正之行书录柳永《望海潮》词,洋洋107字,一气贯注,优游不迫。其点画精致而不流滑,字形端丽而不媚俗,章法工整而不刻板,墨色匀和而不迟暮。统观全幅,依稀可见“二王”风韵,清晰窥得“苏米”形神,于帖学一路、“二王”一脉涉猎甚广,钻研颇深。时人作书之流弊,大抵三类:或不临古,下笔无由,正书立不住,行书走不端,草书跑不稳;或浅临古,不得要领,行笔欠技法,结字缺古韵,谋篇少文气;或死临古,照猫画虎,点线喜描摹,造型好程式,章法多雷同。此作不然,虽属恪守传统、遵从前贤之典型,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化古法为己有,实为既到位又有味道、理性调控而能感性书写之佳作。 蒋乐志(山东)行书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中堂?248cm ×129cm 提名评委:刘洪彪此作一张白纸、48个大字、40个小字、三方印章。作者心无挂碍,信手由心,率意行进,自然排布。大格局,正能量,磊磊落落,力健气雄。其远追魏碑古拙之气,近熏时代快捷之风,深得赵之谦外形内蕴,兼融各流派墨趣笔情。作者操大笔,用宿墨,多扁锋,惯方折,取横势,喜密实,自始至终情绪饱满,从头到尾笔法统一,个性语言

吴隐印学二三事(中):印学文献的出版与研究

吴隐印学二三事(中):印学文献的出版与研究 上篇→吴隐印学二三事(上):事关西泠印社的交游活动 吴隐对印学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辑印的大量印谱和印学著作。吴隐辑拓出版的印谱,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印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由于印谱和印学书籍 的出版,一方面保存了明清以来印学研究和篆刻创作的成果,给后人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力地促进了西泠印社的社会美誉度,使西泠印社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形象得以不断提升。同时,吴隐还致力于印学的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印谱和印学著作的序、跋,其中一些印学观点和认识,至今还能在印学界引起共鸣。 ▊1、辑拓印谱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节所指的西泠印社,是指吴隐在上海开办的独资出版机构——上海西泠印社,吴隐钤拓出版的印谱,冠以“西泠印社”的名号,无非是用西泠印社这个名称来 统一标识而已,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同社中人的反对。况且西泠印社成立之初,没有现在的影响和地位,自然也没有多少声誉可以假借。有些印谱是以吴隐个人名义辑拓的,但冠以“西泠印社辑”的字样,其实就是“上海西泠印社出版”的意思。这些印谱,或多或少与吴隐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都纳入本

文论述的范围,但在具体标识时,属于吴隐编辑的,就用“辑”;属于上海西泠印社编辑的,就用“印社辑”,以示区别。因本 节内容较多,再分三块阐述。 (1)重辑旧谱。印谱的辑拓,明清已蔚然成风。清代中期 以前,由于拓款技术不普及,所集拓的印谱往往无款。在清末,西方的印刷制版技术已引入中国,为印章边款的大量复制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但编辑印谱仍以原石钤拓为主,即收集作者的原石,先刻版框文字,刷出墨版,再钤印拓款。这样辑拓印谱,费工费时,所得数量很少。采用珂罗版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将黑红两色印于宣纸或铜版纸上,省时省力,成本自然减少,对于提高发行量是极为有利的。吴隐所辑拓的印谱,就包括原拓、铜印二种基本的制谱方法,有的印谱兼而有之,但主要还是以手工钤拓为主。吴隐在辑拓先人印作或重印印谱方面的数量很多,为方便表述,列表如下:以上印谱38种,都是以先贤旧作或集古印钤拓而成,明清著 名印家,可谓收罗殆尽,著名者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西泠八家,地方名家如嘉兴四山、浙西四家,都不遗余力,集拓成谱。这些印谱,为保存印学,提供了极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吴隐对印学的热心,很多清代印人的篆刻作品,今天我们就无法见到了,所以仅从这一点上讲,吴隐在保存印学资料方面的贡献已经足以青史留名。在印刷的方式上,《二金蝶堂印谱》八册本、《赵撝叔印谱初集》八册本、

篆刻经典名句

篆刻经典名句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文字雕刻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刀刻在石头、木头等材料上,形成独特的印章和作品。篆刻作品中常常刻写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借助篆刻的技艺,以精湛的艺术表达了深邃的思想。 篆刻经典名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之一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的一篇隶书作品。它以优美的文字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展示了王羲之在书法上的独特才华。兰亭集序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著名的诗句,通过篆刻的形式,使这句诗更具艺术魅力。 另一个著名的篆刻名句是文徵明的《鹦鹉洲记》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冰心在玉壶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纯洁和宁静之美的向往。通过篆刻技法,将这句名句刻在印章或作品之上,使得文字的形态与意境相得益彰,增添了篆刻作品的艺术价值。 篆刻经典名句的创作不仅要求文字的准确和工整,更需要表达出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篆刻艺术家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细致揣摩,将其中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得篆刻作品更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性。

篆刻经典名句的创作是一项极其严谨和细致的过程。艺术家要通过反复推敲和修饰,使得每一个字的形态和排列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刻写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力道和刀法,保证每一个笔画的深浅和粗细都能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篆刻经典名句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们通过文字的形态和意义,传递给观者丰富的思考和情感,使观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些经典名句的篆刻作品,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

厅堂牌匾、书房题字、闲章篆刻的经典好词和成语!

厅堂牌匾、书房题字、闲章篆刻的经典好词和成语! 学无止境类: 博雅畅怀至诚造意苦寒香少则得守静笃天行健惜寸阴游于艺学无止境博学笃志春池洗砚长风破浪砥节励行澹定自若开卷有益困知勉行厚积薄发敏而好学锲而不舍温故知新毋息半途学贵有恒勇者不惧闻过则喜志存高远博学而约取好学近乎知何处不思量闻一以知十好书悟后三更月人读花笺字句香一帘疏雨琴书润 林晓林《香远》 修身养性类: 尚志素澹师心无我心画洗心衔月写心怡心澄怀长乐达观养拙养真真趣抱朴含真归真归朴守拙谦和清旷旷达从容慎思致远德不孤达心志不容易华而实平常心强其骨思无邪师造化香盈袖知不足宠辱不惊澄心清神淡怀卓识达者为师笃静悟初大巧若拙高风峻节高情远致格物致知妙造自然卧听秋虫语闲读白云中萤窗万卷书自有闲中益独于闲处开看君子成人之美忙中争得作闲人水在瓶中云在天君子之交淡如水邱亦夫篆刻 闲情逸趣类: 步月耕云听雨听月静观隽雅寄情天趣吟雪吟秋吟风幽馥得天趣观沧海水竹居物外游潇湘雨闲半日闲自香笔歌墨舞登云钓月清风朗月耕云种月皓月禅心惠风和畅花意竹情神与物游心旷神怡心静兴长心慕手追心手双畅逸兴雅怀高情远意高情远韵清微淡远(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高空看过云观往以知来静坐对众妙飘然思不群有味是清欢佳茗似佳人书卷似故人风物正闲美浮生半日闲 倪永书法·一花一世界

琴书雅韵类: 曲韵古淡清远古拙清音七弦清音高山流水草阁流春神闲气静 静气如兰大音希声声自心生淡泊宁静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会心之音清泉白石皓月疏风林木扶疏清风引竹清风入弦弦上漫步优游弦上优游自若悠游自得调古声淡山静秋鸣逸韵高致林籁泉韵清音幽韵静听松风寒妙在丝毫之际意存幽邃之中得其情于山水 王建秋《清风引竹》 佛家禅语类: 放下自在心无尘翳落雪听禅雁过长空影沉寒水花语禅心大悟无言水清见月花开见佛一花一世界佛从心上见心若无尘心自安 把酒临风类: 对酒当歌汉书下酒诗酒余音闻香下马有酒且饮但得酒中趣好花半开美酒微醺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适意琴三弄,抒怀酒一杯。 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沽酒客来风亦醉,买花人去路还香。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通用类: 清茗幽韵禅茶一味长乐无极春和景明春华秋实厚德载物大巧若拙见贤思齐俭以养德教学相长风雨同舟同舟共济宁静致远平淡天真清兴高怀勤能补拙琴心剑胆室雅人和神酣笔畅审微见远见微知著为善最乐濯古来新正本清源开源节流山水有清音 倪永· 茶亦书能联 附茶的诗句:

2023年书法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书法学专业考研书目2023年书法学专业考研书目 1.《书法大观》宋庄 2.《书法字形训练》赖少华 3.《篆刻字典》汤显祖 4.《楷书字典》姜百翰、杨志方 5.《行书字典》杨振中 6.《草书字典》魏颢 7.《隶书字典》单玉昆 8.《钟馗秘传》张远 9.《道德经》老子 10.《大学》李约瑟 11.《中庸》朱熹 12.《礼记》禹贡等 13.《周礼》述而第一至三十四、职方第十 14.《诗经》魏徵、杨伯峻、李煜 15.《论语》关雎、子夏、颜回

16.《史记》司马迁 以上是2023年书法学专业考研书目,现对其中一些书作简要介绍。 1.《书法大观》 《书法大观》是宋庄在其长年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的一部分部收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并加以点评总结,是一部非常实用的书法资料。 2.《书法字形训练》 《书法字形训练》是一本丰富的书法字形训练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不同字体的构形原理,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研究书法的技巧和本质,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巧。 3.《篆刻字典》 《篆刻字典》是汤显祖所撰写的篆刻典籍,收录了大量高质量的篆刻作品,对于篆刻爱好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4.《楷书字典》 《楷书字典》是一本系统化的楷书教程,逐字逐字详细介绍了字形结构的要领,读者通过对字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够提升自己的楷书功力。 5.《行书字典》 《行书字典》是杨振中所编写的行书字典,呈现出简洁明快的风格和典雅大气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引导行书字体的学习者,提高自身的笔法技巧。 6.《草书字典》

《草书字典》是魏颢所编写的草书字典,是草书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全书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草书书体,并结合了草书的发展史和技法特点,能够为读者打通草书字体的艰难学习难点,并提高自己的草书功力。 7.《隶书字典》 《隶书字典》是单玉昆所编写的隶书字典,收录了不同时期的隶书篆刻作品,详细地介绍了隶书字体结构和书写规律,是隶书学习者必备的参考书目之一。 总体来说,以上书目是在书法学习中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不仅可以帮助书法学习者更加深入地掌握书法的技巧、艺术,更能够帮助学习者在考研复习中有所裨益。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古代部官修书古代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经、史、集书籍3450 种79072 卷、36000 余册) "四库"名源于初唐初唐官藏书经史集四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书"经史集四古代图书类主要基本囊括古代所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者周永提"儒藏说"主张儒家著作集起供借阅说社广泛响应编纂《四库全书》社基础乾隆三十七(1772)十月安徽政朱筠提《永乐典》辑佚问题乾隆皇帝认接着便诏令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官刻诸书"汇编起名曰《四库全书》由《永乐典》辑佚便引编纂《四库全书》浩工程编纂《四库全书》直接原《四库全书》编纂程共四步:第步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乾隆三十七(1772)始至乾隆四十三(1778)结束历七久表彰进书者清廷制定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奖书"即凡进书500种者赐《古今图书集》部;进书100种者赐《佩文韵府》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者择精醇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示恩宠"记名"即提要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政府力协助藏书家积极响应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进书少第二步整理图书《四库全书》底本四源:内府藏书二清廷官修书三各征集图书四《永乐典》辑佚书四库馆臣各书提应抄、应刻、应存具体意见应抄书认合格著作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书认著作些著作仅抄入《四库全书》且应另行刻印广流传应存书认合格著作能抄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仅存其名列入存目类著作共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著作近倍于应抄、应刻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差异选择较本作底本种图书旦定四库底本要进行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加工产物飞签叫夹签校官改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纸条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者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作改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析同意纂修官复审意见采用校官初审意见三审送呈御览第三步抄写底本抄写员初由保举发现种行贿、

古今经典篆刻书目大全

古代篆刻书目: 1、宝印斋印式二卷〔明汪关篆刻稿本〕 2、印萃不分卷〔清聂际茂篆刻稿本〕 3、研林铁书一卷〔清丁敬篆刻清刻钤印本〕 4、篆刻针度八卷〔清陈克恕撰稿本〕 5、印文详解不分卷〔清刘维坊篆刻稿本〕 6、四香堂印余八卷〔清巴慰祖篆刻清钤印本〕 7、汇姓印苑二卷〔明王梦弼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8、甘氏印集四卷〔明甘暘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9、丛珠馆印谱一卷〔明曹一鲲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10、苏氏印略一卷〔明苏宣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11、曲水轩印志二卷〔明黄赏篆刻并辑明刻钤印本〕 12、皇明印史四卷〔明邵潜篆刻并辑明天启刻钤印本〕 13、印总一卷〔明吴斗篆刻明崇祯三年刻钤印本〕 14、印品不分卷〔明范孟嘉篆刻明崇祯刻钤印本〕 15、汉灯二卷〔清薛铨篆刻清顺治十七年刻钤印本〕 16、宝砚斋印谱四卷〔清林皋篆刻清康熙刻钤印本〕

17、静观楼印言二卷〔清王睿章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18、两京名贤印录二卷〔清许兆熊篆刻清嘉庆钤印本〕 19、春晖堂印始八卷〔清吴苍苗篆刻清乾隆十四年钤印本〕坤20、臬铁笔二卷余集一卷〔清鞠履厚篆刻〕研山印草一卷〔清王玉如… 21、图书府印谱六卷〔明释自彦篆刻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22、宝印斋印式二卷〔明汪关篆刻稿本程嘉燧、李流芳、唐汝询跋〕 23、四香堂摹印二卷附百寿图一卷〔清巴慰祖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24、四香堂摹印不分卷〔清巴慰祖篆刻清乾隆刻钤印本〕 25、文三桥先生印谱一卷〔明文彭篆刻清荣誉辑清荣誉得月簃钤印本〕 26、摹印千字文一卷〔明冯文魁篆刻明万历二十年刻钤印本〕 27、明臣印谱二卷〔明詹荷篆刻明万历三十六年刻钤印本〕 28、印隽四卷〔明梁衮篆刻并辑明万历三十八年刻钤印本〕 29、珍善斋印印不分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30、晓采居印印四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31、晓采居印印二卷〔明吴迥篆刻并辑明万历刻钤印本〕 32、求定斋印章一卷〔明吴迥篆刻明万历四十年刻钤印本〕 33、新安休邑程衙发刻古今印章一卷〔明宋侃篆刻明万历刻钤印本〕

方寸之间 教学设计

方寸之间 一、教材《方寸之间》分析 教材《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方寸之间》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编写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从教材呈现的编写思路分析,两课都是从强调对工具使用特性的把握入手,再强调形式美感处理的技巧运用。形式上与第二课《黑白世界》具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即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其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干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形式与内涵的精彩,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胸怀与人格修养。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3课方寸之间 教材从介绍朱文、白文与边款等篆刻表现形式和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入手,再介绍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镌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骤。教材版面在呈现印章品类的位置编排秩序上与这个内在的编写线索可能有一点阅读习惯上的差异。 在教材引入部分,安排的是欣赏三方印章审美意境的小活动,在教学中,可以优先考虑让学生动手尝试肖形印的刻制,在对篆刻工具性能有所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来欣赏这三方篆刻作品,这样可以增强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感受,同时也为“活动一”动手临刻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起到铺垫作用。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体验篆刻的工具特性,并掌握篆刻治印与钤印基本步骤及其技术要领。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比较清楚,教材呈现了几组直接体现每个步骤技术要领的演示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对照模仿,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篆刻艺术,教材列举了四组有代表性的章法知识——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可以作为欣赏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摹本。 在此基础上设置的“活动二”,侧重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篆刻工具性能及步骤要领的掌握程度。 教材设置了欣赏分析作品、临摹、识篆、做印稿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尝试和知识理解中了解、认识、体验篆刻艺术。以格言、警句、成语或姓名为内容的治印作业为教学提出了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的较高要求。

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1. 《中华文明大视野》,袁行霈主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 《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3. 《中国人的教养》,蔡元培著,周瑶译,天地出 版社。 4.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中国文化的重建》,费孝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张岂之主编,太白文艺出版社。 7.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 《儒家文化大众读本》,梁国典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9. 《家教与门风》,彭林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10. 《大家小书》丛书,周伦玲等整理,北京出版社。 11.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凤凰出版社。 12.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赵昌平等撰,上海古

籍出版社。 13. 《唐诗入门》,程章灿著,凤凰出版社。 14. 《唐诗百话》,施蛰存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15. 《吴小如讲杜诗》,吴小如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6. 《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7. 《唐宋散文举要》,王水照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18. 《唐宋词举要》,彭玉平撰,商务印书馆。 19.《唐诗宋词十五 讲》,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人民文学出 版 社。 21.《金元明清词 选》, 夏承焘、张璋编选,人民文 学 出版 社。 22.《人间词话七 讲》, 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 社。 23.《元明清散曲 选》,王起主编,洪柏昭、谢伯阳 选 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4.《唐诗鉴赏辞 典》,俞平伯等 著, 上海辞书出版 社。 25.《宋词鉴赏辞 典》 ,夏承焘等 著, 上海辞书出版 社。 26.《元曲鉴赏辞 典》 ,蒋星煜主 编, 上海辞书出版 社。 27.《古文鉴赏辞 典》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上海 辞 书出版社。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中国书法史》(七卷)华人德等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书学史》祝嘉着成都古籍书店1984年8 月第一版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年8 月第一版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10 月第一版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年2 月第一版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年7月第一版中国书法思想史》姜澄清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年1 月第一版书法美学史》萧元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 年6 月第一版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年6 月第一版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 年6 月第一版篆刻学》邓散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5月第一版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西泠印社1985 年9 月第一版 1•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 2. 马宗霍着《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版社 3. 朱建新《金石学》,文物出版社 4. 杨殿珣编《石刻题跋索引》,商务印书馆 5. 余绍宋着《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 6. 启功着《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 7. 启功着《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 8. 裘锡圭着《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9. 王镇远着《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 10. 孙洵编着《民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11. 丛文俊着《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2. 华人德着《中国书法史•两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3. 刘涛着《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4. 朱关田着《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5. 曹宝麟着《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6. 黄惇着《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古代图书鉴赏

图书 历书 唐代印刷品——”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中和二年,()。为我国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藏中国印刷博物馆。 金刚经 唐代印刷品。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经卷最后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唐咸通九年,就是868年。经卷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长约1丈6尺,图文风格凝重,印刷墨色清晰,雕刻刀法纯熟,被英国图书馆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此经原藏敦煌第17窟藏经洞中,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盗骗。曾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现藏大英图书馆。 敦煌藏经洞 是莫高窟第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于是就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后因僧徒也逃战争之难未归,洞窟颓废,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竟因此幽闭近8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箓,率人疏通三层洞沙,秘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 藏经洞出土了敦煌遗书中最大宗文献,成为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

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首先发现敦煌遗书的重要价值者,是我国的金石学家叶昌炽,他在《语石》中,不仅录述莫高窟碑石,且对敦煌遗书作了颇为独到的阐述。该窟发现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道经及世俗文书等,是研究我国近两千年学术文化发展的宝贵文献, 善本的衡量、评价标准:“三性”、“九条”。 三性: 1:历史文物性。 所谓历史文物性,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古书版印、抄写的时代较早而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二是指古书可作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献实物见证而具有某种纪念意义。 2:学术资料性。 所谓学术资料性,除了指经过精校细勘,文字上讹误较少和经过前代学人精注精疏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以外,还应包括古书中那些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或在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资料方面,有比较集中、比较完善、比较少见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 3:艺术代表性。 所谓艺术代表性,主要指那些能反映我国古代各种印刷技术的发明、发展和成熟水平;或是在装帧上能反映我国古代书籍各种装帧形制的演变;

印谱知见传书目

有關篆刻的參考書不少,能集齊不易,此《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是王敦化先生所著,頗具參考價值,現上傳給大家參考..此《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分兩部分,一為“論著”,一為“印譜知見存目”.因第二部分我還未完全打完字,相信稍後時間方能上傳.請大家耐心稍候就是.因王先生的著錄甚沉長,可能要分十貼左右方能完全貼出.若要下載的朋友請分段下載!, 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 輯印譜書目畢,復錄篆刻參考用書別為一目,並敘之曰:昔宋人稱開寶初得蜀印工所傳唐世印法,一時制作逾乎前代。自今觀之宋初官私印記,朱文細欄,勁健婉轉,遠非後來所及,信乎其治印之有法也。顧以隋唐朱印源出六朝,文雜古籀,字多破體,未足以言法,況宋印之作尚弗逮其圓潤古樸者乎!是故吾子行《學古印式》,追蹤秦漢,別求心法,其弗取隋唐印法以為法者,信有見矣。蓋論治印之工,求其白地停勻,字畫蒼勁,曲伸流轉,渾融舒暢,固有配法、刀法可言,而其功能悉在立稿,以言立稿,必先嫻習八書六義,明曉古字今體,嫻習明曉而後,文之修短、橫斜、增損、移置乃可配合從心,運筆自如,此固非印工所能傳,亦非印工所能知也。元明以來,學人摹古講究印法,其於字體印式配合、運刀之法,品評論述業有專書,逮乎晚近,先秦兩漢璽印文字集錄日富,規範益彰,此尤非隋唐印人徒據《說文》、《字林》之書,意搆隸俗偽訛之篆所可擬也。是故吾謂隋唐印法不足以言法,其追蹤秦漢印制為有見因,於輯錄《印譜書目》之餘,復錄近世論印集篆之書,與諸家所集甲骨、古金、陶文諸書有裨治印者以為此目焉。 臨沂王敦化序于歷下。 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 王敦化編 論著 三十五舉(即學古編)一卷——元錢塘吾丘衍子行撰.精抄本.明刊本.嘯園叢書本.咫進齋叢書本.學津討源本.明刊重訂欣賞編本.明萬曆刊寶顏堂祕笈本.王氏書畫苑本.廣百川學海本.丁氏八千卷樓叢刊本.武林往哲遺書本.明刊唐宋叢書本.明萬曆刊夷門廣牘本.神州國光社排印美術叢書本.諸城尹氏刊本. 五十六種書法一卷——唐韋續撰.篆學瑣著本. 六書緣起一卷——崑山孫光祖翼龍撰.篆學瑣著本. 古今印制一卷——崑山孫光祖翼龍撰.篆學瑣著本. 古今印史一卷——東吳徐官撰.篆學瑣著本.明刊重訂欣賞編本.唐百川學海本寶顏堂祕笈本.印文考略一卷——雲間鞠履厚坤皋撰.留耕堂精刊本.昭代叢書本. 印文輯略二卷——孫維周撰.排印本. 印文詳解——山左劉維坊撰.道光丙子刊本. 印史一卷——明文彭撰.遯盦印學叢書本. 印述一卷——高積厚撰.篆學瑣著本. 印旨一卷——梁溪程遠撰.篆學瑣著本. 印言一卷——清晏陳鍊在專撰.篆學瑣著本. 印典二十三則——會稽童翼駒撰.鈔本. 印典八卷——朱象賢撰.遯盦印學叢書本. 印說一卷——銅山萬壽祺撰.美術叢書本.西泠印社印本. 印說一卷(即秋水園印說)——清晏陳鍊在專撰.顧氏刊篆學瑣著本.昭代叢書本.美術叢書本. 印說十則——明吳江周應愿撰.會稽童翼駒輯稿本. 印章法二卷——明潘茂弘撰.明刊本. 印章要論一卷——新安朱簡修能撰.舊抄本.顧氏刊篆學瑣著本. 印章集說一卷——明秣陵甘暘旭父撰.篆學瑣著本.美術叢書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