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第四课时

复习提问

1.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实践的主体是什么?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以上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最基本的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而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是广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观点,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导入新课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

践手段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

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在现代社会

实践活动中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紧密相联,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是

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既然实践是如此重要,青年学生成才和实践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去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板书)

本节有三框,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的内容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板书)

(播放一段《国际歌》)(教师提问)这段歌词表明了一个什么真理?(学生可根据课文回

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表现在

哪些方面?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对于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你如何理解?

1.什么是人民群众(板书)

(阅读本节课文 l、2段)(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

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有它的量的规定性,即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

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

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

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板书)

(提问)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粗读课文3—16段)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板书)

关于这一问题,如何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天然财富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劳动者就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

劳动。劳动群众又总是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

质文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人类劳动可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学生回答)体力劳动和

脑力劳动。(教师归纳)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在现代

化大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脑力劳动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

大。

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体力和脑力——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辅助板书)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板书)

(播放录相《世界名胜古迹》、《天鹅湖》、《西游记》片段)(录音《二泉映月》)

提问:这些名著作者分别是谁?(学生回答)

《天鹅湖》的作曲家是苏联的柴科夫斯基,《西游记》的作者是中国的吴承恩,《二泉映

月》的作曲者是中国的阿炳。(教师提问)他们为什么能作出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来?艺术家

们的创作过程完全是凭空想象的吗?他们创作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学生阅读课文 P115—116,然后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①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板书)

一切精神活动,都离不开生产实践的基础。无论何人离开了生产实践创造的物质生活资

料和物质手段,无法生存也就无法从事其它精神活动。

②人民群众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板书)

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的创造活动,就是对群众分散的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对比较系统的经验进行整理加工。“小资料”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就是证明。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人无法创造精神财富。

③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板书)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的成果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

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等精神财富。

提问: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是群众性的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社会的主

人,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起者、参与者和受

益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拥护,才能成功,所以说它是群众性的活动。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板书)

(播放录相《大决战》片断)

(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

提问:人类社会的前进是由哪些基本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矛盾的解决实质上是通

过什么来解决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什么时期?在社会主义时期,

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对此你有何认识?

(学生看书, 118页第二段至 119页第二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之

间矛盾不断地产生、发展和解决,由不适应到适应波浪式螺旋形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类社

会的前进。而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历史上

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人

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根

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实现的。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群众始终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118页恩格斯语录就说明了这一点。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进

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亿万群众共同的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并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青年学生也必将与全国人民群众一道积极投身改革大潮中去,为推动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作出贡献。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

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财富,决定着社会

的变革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巩固新课

一、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2.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问答:本课练习第130页第四题第5小题。

(播放1998抗洪抢险录相结束课或放在讲授新课前播放也可以。)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参看教材第112-113页,新115-116页)答: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的规定性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性说,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又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3.矛盾规律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正确。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是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他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错误。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1 / 1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首创精神,地位,人民群众,主体,尊重,,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思想汇报中查看更多范文。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身为人文专业的学生,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们的人文主义建设。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具体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等。注重人文关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自觉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最深刻根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之中。离

开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创造源泉,蕴藏着高昂的文化创造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培育建设主体的创新意识。3come文档频道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人民群众推进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渠道。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群众实践的新经验,并使其转化为新的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人文关怀,就应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先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了解群众心声,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xx,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通常在历史舞台上,人们通常把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是因为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少数剥削阶级掌握经济、政治权利,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似乎他们在为所欲为地主宰历史。多数人民群众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并处于私有制社会无权的地位,受剥削,受压迫,其积极性备受压抑,其历史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历史的承认。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我们不能否认这是铁一般的事实。xx和xx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总的来说,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例如在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迫于残酷的剥削压力进行起义,虽没有取得胜利,推翻秦朝的统治,但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又例如清朝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和xx侵略者的压迫和剥削,动摇了xx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个问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第一点表 现。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是一种天然财富,只有经过劳动群众使用一定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以自己体力和智力投入到生产中,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才能把天然财富变成社会财富。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不创造出物质财富,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第二,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①人民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无论任何人,要从事精神活动,都要有物质前提,即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而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如果没有物质生活资料, 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就无法进行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第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源和依赖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事例一:

明代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药物经验,而由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完成的药物学巨著。 事例二: 西汉后期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写成的。 第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即使作为精神财富生产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的创造。 事例一: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事例二: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第三,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本身就是直接从劳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他们亲手完成了许多宝贵的精神产品的创造。 事例: 中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近代英国发明蒸汽机的瓦特,英国电磁学家法拉第,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的爱迪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杰出的代表。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③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作者是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生,江苏无锡县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二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3413448.html,/item.htm?id=1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节课是对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进一步研究,意在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上主体地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要表现 4.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应识记的知识: 人民群众的概念;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应理解的知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热爱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尊重你身边的劳动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于群众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 2、使用多媒体教学。 3、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际歌》曾经被列宁称赞为“时代的歌中之歌”。歌词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而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是我们劳动群众。自从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归纳起来主要有民本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三种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把几千年来英雄创造历史的旧案翻了过来,还历史本来的面目。但是,对于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当代,各种各样的“精英”说不绝于耳。所以,对于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一问题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一节课,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要内容讲解 1、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节课是对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进一步研究,意在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上主体地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要表现 4.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应识记的知识: 人民群众的概念;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应理解的知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热爱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尊重你身边的劳动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于群众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 2、使用多媒体教学。 3、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际歌》曾经被列宁称赞为“时代的歌中之歌”。歌词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而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是我们劳动群众。自从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归纳起来主要有民本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三种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把几千年来英雄创造历史的旧案翻了过来,还历史本来的面目。但是,对于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当代,各种各样的“精英”说不绝于耳。所以,对于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一问题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一节课,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要内容讲解 1、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历史条件(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条件)的制约,其中经济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根本对立:究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否定物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现实的人,是指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所谓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所有个人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一定作用。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都创造者,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取决定作用。 关键词:人民群众、唯物史观、创造者、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虽然不久,但是却深有体会。不仅仅是老师妙趣横生的课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深邃的思想让我感叹不已。通过这门课我懂了很多道理,这次我就说说我对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体会吧。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不仅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唯物史观呢?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中的作用。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些内容。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第四课时 复习提问 1.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实践的主体是什么?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以上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最基本的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而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是广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观点,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导入新课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 践手段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 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在现代社会 实践活动中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紧密相联,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是 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既然实践是如此重要,青年学生成才和实践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去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板书) 本节有三框,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的内容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板书) (播放一段《国际歌》)(教师提问)这段歌词表明了一个什么真理?(学生可根据课文回 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表现在

哪些方面?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对于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你如何理解? 1.什么是人民群众(板书) (阅读本节课文 l、2段)(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 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有它的量的规定性,即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 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 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 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板书) (提问)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粗读课文3—16段)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板书) 关于这一问题,如何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天然财富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劳动者就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 劳动。劳动群众又总是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 质文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人类劳动可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学生回答)体力劳动和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灯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首先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又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必然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摘要:列宁曾说过,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的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文就这一论断,介绍了论断的由起,阐述了本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这门课程中对这一论断的一些心得和理解。 关键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英雄史观 引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关于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橐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英雄史观否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诬蔑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物质”,只能盲目跟着“英雄”走的“流氓”,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纵览时代变迁,历史演绎,人们都说“时代造就英雄”。熟不知,时代的发展是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的,一切社会的进步,都是人民群众辛苦劳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倘若没有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无数形形色色的伟大的英雄人物怎能成就那一番伟业。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由来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英雄人物。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都是其主体部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论断由来已久。 根据考证,这一说法源于苏联哲学家对《苏共(布)历史简明教程》(1938年出版)一书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附会。苏联哲学家普·尤金于1939年在中央理论刊物《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第5期发表了题为《论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马

2、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中国镇康县委常校刘德武赵银屏 “中国梦首先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先埋辈们为之不懈奋斗追求的目标。 一是国家富强。国家是一个民族独立的标志,国家富强是和国家贫弱相对的。要与世界上各国相比较而财富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国防力量强大而不受处敌欺侮,同时民族文化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不断地给予世界以正能量。 二是民族振兴。与国家不同,民族是一个族群的概念,当然这里的民族是指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振兴是与国家强盛相联系的,从历史上看,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贫弱了,民族也就衰落了。从1840年开始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民族也就衰落了。另外民族的振兴还有一个特指的涵义,就是民族文化的振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振兴的根基,也是民族振兴的终极标志。因为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底蕴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可能持久地赢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并把掌握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2: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党的群众路线; 教学难点: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实质;党的群众路线。 教学内容: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成员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在阶级社会中包括所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同国家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构成,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含义是,自私参与历史活动的一切人中,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史观一统天下。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贬低或抹杀劳动群众的作用,把英雄人物或绝对理念看成是历史创造者。 唯意志论认为,少数英雄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而人们群众不过是一群消极被动的、无所作为的“群氓”,只能听任他们摆布。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霍尔巴赫等人把历史归因于历史人物的自觉意图,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因某个统治者的脑子里有某个“原子”作怪,就完全变更其方向,而民众则是无知、轻信和惊慌失措。十九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宣称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俄国民粹主义者弥海诺夫斯基,把人民群众视为无数个“零”,认为只有在他们前头添上英雄人物“实数”的时候,才能变为有效的数字。德国哲学家尼采鼓吹“超人”哲学,称历史的意义就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而人民群众只不过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断言“大人物心里之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提出什么“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等。 宿命论认为,决定社会发展进程的事某种神秘力量。如“天意”、“上帝”、“绝对精神”等,而少数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神秘力量的代理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奴隶主贵族式“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统治。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

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四、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并不能取代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必然性,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因此,历史人物并不能取代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灾害天气和地震发生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抢险队员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抗击冰雪灾害天气和地震这两场“战争”的伟大胜利!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映、反作用(阻碍、促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实践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途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因冰雨天气,光缆上结满了冰,变粗数十倍滞留的旅客失去孩子的悲伤母亲汉旺大钟,时针在那一刻停止摆动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 1月2月肆虐的雪灾,冻裂了中国大地;3月的拉萨暴力事件,烧伤了美丽的圣地;4月的奥运火炬传递受阻,刺伤了中国人向世界张开的双臂;善变的4月,胶济铁路火车相撞,撞碎了多少旅人的梦;突然传遍全国的儿童手足口病,令全国父母心头纠结;5月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大地震,撼及整个中国的灵魂…… 然而,中国有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不曲的脊梁!全民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灾! 回头看看,此前五千年,重负一再降临他的肩头:自然灾害、战火、固步自封、外敌侵侮、沉睡迟滞、歧路徘徊…… 所有这些,我们的先人和父辈不曾过多抱怨,而是挺身长足迈入新时代,大灾有大爱,再小的数字,乘以13亿都成为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显得微不足道。如今我们又何必沉吟:一个团结、和平和现代化的中国,数十亿心连五洲、身达四海的中国人,我们要坚信必能越过沟壑,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想一想:谁在这两场“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 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到底哪些人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呢?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不仅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呢?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认识到人们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这里所讲的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没有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读后感姓名学号班级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历史都是由那些伟大的人物创造的。如古代的秦始皇,现代的毛主席,外国的牛顿。但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三章的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后,我知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和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要有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资料,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无法从事政治、司法、科学、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也就没有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众所周知,拿破仑是改变历史的人,但如果没有法国人民给他和他的军队提供粮食、建造枪炮,那即使他再能征善战,他也终究只会是个小人物。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拿破仑是站在广大的人民群众肩膀上的拿破仑。同时,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譬如,青铜器的出现使当时的社会性质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也正是蒸汽机的发明才使人类逐渐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

没有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其他物质条件,人们便不能进行社会的精神活动。我国古代的名著《本草纲目》,就是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总结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由李时珍加工整理而成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书,达八百多册,访问民间医药的土方达300多条,亲自到荒僻的深山里采药,最后将大堆的材料整理编写,前后花了27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00多万字的医学巨著,记下了1892种药,一万一千多个单方,成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在劳动人民中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例如,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是个印刷工人,纺织家黄道婆原来是个童养媳,美国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个工人,其他,如美国电学理论家富兰克林,英国电磁学家法拉第,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的爱迪生,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俄国大科学家和思想家罗蒙诺索夫,世界文豪高尔基等等。他们都是来自社会的下层,他们也正是在社会实践中,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精神财富。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但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必须靠人民群众的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革新,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都是由人民群众发动的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必须广泛地唤起民众才能取得胜利。为什么孙中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体会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诞生,无数巨星陨落,仿佛在朝夕之间,天地风云变幻,一代王朝淹没,伴随着的是另一颗明珠的耀眼……而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似乎仅仅是英雄的陪衬,微不足道。但是我却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本质上说是指一切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早在奴隶社会时期,百分之九十以上国家的物质财富就是由奴隶和平民生产创造的。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得到的物质财富更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身上。就拿富有的宋朝来说吧,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当然是通过赋税得到,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如此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统治者自身绝对无法创造的,这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而,人民群众在劳动的同时,不断完善开发生产工具。在宋朝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发明的开发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而在现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当之无愧的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早在奴隶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就创造出来丰富的精神财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被董仲舒改造之后一跃成为正统思想在封建时期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它在统治上,维护着统治者的统治。在道德上,约束着人们的暴行。长久以来“以和为贵”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被排挤后吸收了其他学派向宗教的方向发展,成为在封建社会民间极具影响力的道教。它的“道法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很有借鉴意义。而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经济的繁荣,在宋、元、明、清,出现了,词,曲,小说等等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载体。文学艺术不再只是统治阶级的平时消遣时的产物,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宋朝由于科举的兴盛,会读书写字作诗作文章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在官场并不得意。由于当时的官员甚多,虚职闲职一大堆,广大知识分子并不属于统治阶级,而他们却创造出了,大量社会的精神财富。在明清时期,封建统治中央集权的加强,统治者对百姓精神上的控制日益加强,广大群众知识分子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寄托心里的抱负就只有将这一切写在话本和小说中。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此时诞生的,其他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等。大量的精神财富在这个阶段涌现出来。而现代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人民群众还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有一句话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多数人只关注那成功的“一将”,认为英雄是时代的创造者。却忽略了“一将功成”后的“万骨”,没有那么多的“骨”哪来的英雄“将”。历史不是少部分英雄人物创造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说过:“如果没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法兰西的历史并不会因此而改变,相反,他在历史上的角色将由另外一个人来扮演。”英雄只是对革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有首歌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