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国际化指标

城市国际化指标

城市国际化指标
城市国际化指标

1、国际化城市的定义

迄今为止,并不存在对国际化的统一定义。《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大不列颠

百科全书》等权威辞典都没有收录“国际化”词条。目前,国外理论界很少使用“国

际化城市”这一概念。利用Google搜索,“internationalised city”仅32项,

internationalized city”有515项,其中很多项都是从国内英文网站中搜索到的;

在国外英文网站,上述用法非常少。国际化城市并非国际通行的规范概念。在英语中,

与我们所讲的“国际化城市”相近的概念是“world city”(世界城市)或“global city”

(全球城市),在Google中,前者搜索到30.5万项,后者搜索到3.6万项。

国际性城市与世界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于英国学者霍尔(Peter Hall)的《世

(1966年出版)一书中;以后美国学者沃尔夫(wolff)和弗里德曼(J.Friedmann)界城市》

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对世界城市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弗里德曼提出的世界城市七

项标准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七项标准是: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

义的加工工业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

到一定标准。世界城市是当今西方国家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模式与战略。与

一般城市相比,世界城市是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环境下,国际资本对全球经济进

行控制和发挥影响的空间节点,也是国际移民的集散地,因此在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见《世界城市的经济形态与空间布局》2003年《世界经济》

第7期)。

在国内,与“国际化城市”提法相近的有:“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世

界城市”、“国际大都会”、“国际性城市”、“全球城市”等等。在Google中,这些词依

次可分别搜索到9080项、35300项、17700项、15500项、5520项、2870项与2380

项。从理论角度看,国际化城市的定义正如国际化城市的发展一样,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因此,追求一个完整统一的国际化城市定义是不现

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综合、参照目前学术界研究,我们认为:所谓国际化,简而言之,是指高度的国

际关联效应;所谓国际化城市,是指在社会巨型系统中运行与发展的诸要素、诸功能,

在国际范围内能产生高度国际关联效应的城市。在这里,诸要素、诸功能是很清楚的,

是指城市的区位、环境、设施、政策、服务以及人财物等诸因素。而高度的国际关联

效应则是指它在国际范围内的作用与影响,它涵盖所谓的控制力、辐射力、影响力、

空间节点等等。

2、国际化城市的特征

国际化城市有如下特征:

第一,城市功能的辐射效应必须具有国际关联性。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其政治、

经济、金融、商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半径必须超出国界,其影响力和控制力

有明显的国际性,这些不仅是城市国际化的根本动力,是成为国际化城市的最基本条

件,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第二,资源要素配置效应必须具有国际关联性。资本、商品、信息、人力等资源

的输出输入必须具有国际性,在这种国际化的资源配置中,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始

终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对国际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

源等产生高度的关联。

第三,综合实力排位必须具有国际关联性。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排位在国内要位于

前列,在国际要相对居前。城市所在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所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城

市本身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与条件。因此,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必须始终不渝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才有资格谈论建设国际化城市。二是科技实力要相对居前。国际化城市必须在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新制度的创新方面,具有国际关联性,是新文化、新文明的培育基地。目前,世界著名国际化城市,不仅是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也是国际文化创新中心和国际信息交流中心,是科技城、教育城与文化城的统一。

第四,必须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实现城市国际化的物质保障与前提。国际化城市要实现资源配置国际化和城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活动的国际化,必须有现代化空港、海港、信息港、金融港,必须有完善的城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防灾减灾等城市基础设施。此外,国际化城市是许多国际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著名高校、著名文化机构所在地,是国际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的制造中心、传播中心、交流中心,也是国际会议中心。按照国际会议协会制定的标准,只有参会者来自5个国家以上、参会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会议才是国际会议。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是衡量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城市迈向国际化的标志之一。

第五,必须有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民事、商事管理法规。国际化城市经济、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非常频繁,对涉及经济、商事和民事的管理法规和管理手段必须是国际通行的,这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法制条件。

第六,必须有比较高的国际化人口。外国移民人口比重以及来城市经商、科研、教学、旅游等方面的外籍流动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人口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国际化城市,外籍移民人口比重较大,人口的国际流动也比较大,人口的异质性非常高,这是成为国际化城市的人口条件。人口国际性流动越高,城市人口的异质性就越高,人口异质性越高,城市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机会越大,移民尤其是国际移民,是新文化和新文明的传播者,移民文化是新文化的催化剂,是文明国际化的传播。

3、国际化城市的分类

国际化城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国际化城市可分为单功能专业型国际化城市和多功能综合型国际化城市。

专业型国际化城市一般只在政治、经济、金融、贸易、交通、旅游、科技、文化、宗教等某一方面能产生高度的国际关联效应。例如,鹿特丹有世界一流深水良港、巴拿马有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新加坡地处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之旁,它们在航运上具有高度的国际关联效应,因此,它们都是世界公认的港口型国际化城市;日内瓦和布鲁塞尔有众多国际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举办国际会议最多的城市,对国际政治有巨大的国际关联效应,因此,它们是世界公认的政治型国际化城市;法兰克福和香港有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巨大的国际金融业务量,能对世界金融产生较大的国际关联效应,因此,它们是世界公认的金融型国际化城市等。

综合型国际化城市因其城市综合要素与功能所产生的国际关联效应,往往被称之为国际中心城市,它们在政治、经济、金融、商贸、交通、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国际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它们不仅是国际政治资源配置中心、国际经济资源配置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交通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知识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新与交流中心、信息制造与传播中心。目前,世界公认量级最高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有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

4、国际化指标体系

国际化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城市基础设施国际化指标,包括国际航空吞吐量和国际航线覆盖面、国际航运吞吐量和国际航线覆盖面、国际通信业务量和国际通信覆盖面;第二,城市经济国际化指标,包括驻国外公司数与资本输出量、引进跨国公司数与资本输入量;第三,城市贸易国际化指标,包括进出口总额及其占GDP的比重、国际贸易对象国及其覆盖面、对外贸易总额及其占世界贸易的份额;第四,城市金融国际化指标,包括外资金融机构数及其占城市金融总业务量的比重、驻国外金融机构数与业务量、在岸金融业务量与比重、离岸金融业务量与比重;第五,城市第三产业国际化指标,包括出境出国旅游人数、入境入国游人数与创汇、国际信息业务量及覆盖面、国际咨询业务量及覆盖面、国际展览业务量及覆盖面;第六,城市教科文国际化指标,包括市民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知识、公务员国际化服务与国际化管理、高校外国留学生人数与比重、每年承办国际会议次数、每年接待国际组织次数,以及城市外语环境国际化指标,如外语出版物数量、外文媒体数量、外文公共标识率等等。

5、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第一,城市政治现代化指标,包括政府机构法定化、行政决策民主化、行政行为高效化、行政监督法制化;第二,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标,包括四通八达的内外交通运输系统,辐射面广的通信信息系统,充裕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现代化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可靠的防灾减灾系统;第三,城市经济现代化指标,包括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后工业化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当发达;第四,城市科学技术现代化指标,包括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有充足和稳定的科研投入、有持续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高新技术产业化率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第五,城市教育现代化指标,包括国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一批重点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入学率高、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很完备、政府教育投入逐年提高;第六,城市社会现代化指标,包括城市医疗保健系统完备、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治安良好;第七,城市环境现代化指标,包括生活环境艺术化、工作环境宜人化、休闲环境园林化、自然环境生态化;第八,人的现代化指标,包括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平等的教育权、平等的劳动权、平等的分配权、平等的社会活动权。

6、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阶段性目标

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完成。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深圳已经从2005年推后至2010年,而实现国际化城市建设目标的时间,深圳市委、市政府定为2015—2020年。建设国际化城市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推进的,可以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第一阶段,由此看来,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从2005年至2010年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基础阶段,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各项要求。

第二阶段,从2010年至2015年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成长阶段,即建设“五个城市”的目标有3个以上基本实现,在程度上有八成以上达到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这里所说的程度是指主要国际化指标相当于可比对象的80%以上。

第三阶段,从2015年至2020年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成熟阶段,“五个城市”的目标基本实现,与可比对象在主要国际化指标上大致相当。

世界先进城市如何国际化

世界先进城市如何国际化 城市国际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个工程的突破口?城市国际化有怎样的科学评价指标?又有哪些城市可以作为南京的样本?在全市进一步扩大开 放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会议上,相关负责人推荐了国内外先进城市普遍重视的城市国际化“三策”,值得南京借鉴。 策略一:以友好城市为平台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围绕友好城市做文章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措施。友城项目如果运作良好,城市领导人之间定期会晤,将大大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成功案例】1986年,西雅图成立了国际事务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成立西雅图为数众多的友城项目,并开展对外交往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1991年, 大西雅图区贸易发展联盟成立。该组织是公私合作模式的产物,目的是让本地企业在国际经济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对世界市场针对性地投入,发行出版物及其他活动,提高大西雅图区在国际中的地位。达拉斯也设立了国际事务办公室,而大菲尼克斯地区经济理事会则解决了许多对外交往过程中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如外汇兑换、多语种翻译服务、国际会议场地、制作标识、开通直达航班运送乘客及货物、国际结算及法律咨询等。

策略二: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或赛事,跻身世界版图 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或赛事是城市向世界展示城市魅 力和美好形象的最佳窗口之一,成功地举办一次重大的国际活动,能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功案例】美国城市盐湖城通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200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据调查,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大多数欧洲人从未听说过犹他州或盐湖城。奥运期间,犹他州州长、盐湖城市市长等当地高层几乎每天都要会见参赛的各国代表团,目的是向世界表明本市与本州有能力成功举办重大国际赛事,有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虽然其部分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的专项拨款),巩固并扩大国际商务往来,让盐湖城与犹他州进入世界版图。他们还希望以此为契机将盐湖城打造成冬季旅游胜地,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此休闲度假。 策略三:引进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鼓励支持城市相关部门“走出去”在国外设立办事处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一些功能性机构总部的落户能极大促进城市的开放程度,加强城市与世界的交流频率。一些城市还积极在海外设立代表处、办事处,面向重点国家和地区展示城市魅力和美好形象,提高城市开放度,提升国际化层次和水平。

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

第21期 吉林大学规划与政策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 (2010-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贯彻落实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大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着力构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本纲要。 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迈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技与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与配置,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按照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部署,我校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并要在本世纪中叶

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未来十年特别是未来五年是学校建设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校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大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建设,通过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具实效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增强科学研究的实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战略选择。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校国际化建设工作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认识层面看:对国际化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作用,对发展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从工作层面看:适应国际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学生的全球视野亟待拓展,教师的国际交往能力、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亟待提升,留学生规模结构及其课程体系亟待拓展和优化,融汇多元文化的校园文化亟待丰富,支撑国际化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因此,制定并启动实施国际化战略,从国际化视角进一步规划和推动全校的各项工作势在必行。 二、国际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国际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目的,以深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密配合“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通过国际化战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际化战略的目标

2020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大学排名TO

2020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大学排名TO P5第一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同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列支敦斯登五国相邻,地处欧洲中心地带。鉴于此,其拥有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并不足为奇。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世界大学国际化程度排名第一,它以工科闻名于世,有13个工科项目。最近,它在生命科学领域也获得了名声。此外,计算机也是它的一个强项。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同海内外高校有交换合作,其学生有众多机会参加交换学习。此外,它也有实习方案,供国际知名大学的学生到其校园实验室参加三个月实习。 第二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位于苏黎世。苏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物价高,并以安全著称。主要语言为瑞士德语。也提供英语授课课程。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有学生1万9千多名,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也是欧洲大陆最顶尖的院校之一。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迄今已有21人获得诺贝尔奖。著名校友包括爱因斯坦。 第三名: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的目标是成为“亚洲的全球性大学”。根据计划,到2019年,其50%的本科生在学业期间将有两次机会出香港学习。到2022年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出香港学习。香港大学共有学生2万多人,其中大约8千名来自香港以外。 香港大学采用英语教学,其教育目标具有国际化指向,即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获得成功的全球公民。香港本身也是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东西方的交往都经过这里。 第四名: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其学生有机会参加交换学习,注册双学位项目和联合学位项目。联合学位项目由学校同世界其他顶尖大学共同提供。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北京、上海、以色列、慕尼黑、纽约、硅谷和斯德哥尔摩均有合作。其本科生不仅可以到伙伴大学学习,而且有机会的海外新创企业参加一年实习。除此以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同美国杜克大学、耶鲁大学也有合作。 第五名: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有1万5千名学生,其中一半以上属于国际学生,来自12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 吸引国际生的不仅是其世界闻名的科研和教学,还有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伦敦是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温铁军2004-02-17 一、全球化的本质含义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之间有着概念上甚至是某种本质上的差别。一体化意味着是谁来一体化谁。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各种关系。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接受"全球一体化"这样的说法。 真正全球化的本质和意义是资本,当今世界甚至今后,发达国家已经大部分产业外移了,制造业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除了必要的战略产业之外,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移出。因此,在一般商品的贸易领域中,所谓商品的自由贸易已经不再是第一重要的现象。 以美国为例,在90年代末期美国以金融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曾经一度占美国GDP的85%。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加起来不过占15%。而第三产业核心是金融业。发达国家进入虚拟资本阶段,或称之为金融资本阶段。进入了虚拟资本阶段,要求资本专业化,背后隐藏着重要的利润动机是什么?我们一般理论上所讲的只要全球化就无障碍地实现贸易自由,就可以都得到好处,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稍微深入做一点分析。 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是因为美元无法保障兑换规定数量的黄金,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一旦美国放弃了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之后,美元跟货币更像脱缰的野马迅速扩张。到今天全球范围内美元以万亿计到几十万亿,一旦一个国家可以靠货币经济来获取收益的时候,那么金融资本就成为得到利益的主要来源。金融资本的收益成为主要的来源,它就会不断地要求金融资本成为一个可生钱的东西,就是钱要能够生钱,于是乎衍生品交易就开始成几何基数的扩张,大量吸纳印钞机印出来的货币资本。在这样一个阶段上,资本要求资本的全球化是全球化中本质含义的内容。 金融资本的真实收益来源于物质生产,来源于实物经济或者叫实质经济。全球化背后隐藏根本的、带有本质性的那种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再不妨继续深入问题一下。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拼资源、拼低价的劳动力,生产出最低价格的产品,然后出口到发达国家,尤其出口到美国,换得的是张绿色的纸(美元)。很少能够从美国换什么商品,因为需要的高科技产品它不给。其它一般的产品都很贵,买不合算。换了一堆纸,还得返回去买成美国政府债券,买成美国国债。等于是发展中国家拼尽了自己的这点骨血,换得虚拟的东西。虚拟的东西还不能用,还得返回去,结果变成发展中国家支撑着美国的资本市场。越是这样,积累的外汇储备越高,就越怕的外汇储备贬值,就越得帮它撑住它的资本市场,让美元不能贬值,美元贬值意味着财富缩水。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自己的经济实质进入贸易,交换得到的资本返回投资到美国的资本市场。 在全球化的背后,资本全球化隐含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让已经高度泡沫化的这一部分货币资本能够得到收益。因此,我们说资本全球化是具有本质特征的内容。

国际化城市的标准

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指标1、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指标体系均选择该指标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根据预测,今后十年北京GDP增长速度年均约9%,到2010年北京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参考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历程,2020年左右北京基本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的人均GOF标准值至少为10000美元。 指标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十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约10%,到2010年北京市三产比重预测值为62%。目前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三产比重已超过80%,考虑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与速度的关系,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最低标准值应为75%以 指标3、外贸依存度是反映城市外向型经济特征的主要指标,即城市的出口总额与城市GDP之比。随着中国加入WTO,“十五”期间净出口负数有增大的趋势,但开放程度的加深决定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空间。从其它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即具备国际化特征。 指标4、R&D(研究与开发)投资占GDP比重是世界广泛采用的衡量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相关性的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的比重。根据GDP增长速度和目前其它国际化都市的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标准应为5%以上。 第二类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指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与自际化的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指标5、人文发展指数(HDI)。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自1990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以来所采用的人大发展综合指标,它由3项指标组成:长寿、教育成就、生活标准,以此构建人文发展指数,已被各国广泛采用。其中长寿根据预期寿命测定;教育成就根据成人识字率(三分之二权数)和大、中、小学的综合入学率(三分之一权数)组合得到;生活标准则根据人均GDP测定。HDI指标小于0.5视为低水平,在0.5―0.8之间为中水平。大于0.8为高水平。据联合国1994年人文发展报告统计,北京HDI 指标已达0.861,在世界上排名第31位,排在韩国、新加坡之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值至少在0.9以上。

大学国际化带来三大挑战

大学国际化带来三大挑战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相互依赖。国际化在给大学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国际化对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影响。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全世界的大学都要成为一种模式,但是现在的确有这样的危险。大学国际化,在某些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工学科学等,形成了全球统一标准的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课程已经超越了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但是,这是否会影响大学的特色? 其次,大学国际化的结果之一,是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更加密切。在各个大学,法学、商学、工学以及其他应用类的学科快速发展;而传统学科受到了严峻挑战,比如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因为选择它们,可能意味着清贫与寂寞。市场化的趋势,对大学的传统使命形成挑战:我们能否坚守学术的独立、自由与尊严? 再次,大学国际化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各国在留学生生源、跨国教育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这不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 面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大学应该有自己的战略选择。 第一,坚持学术自由,仍然是大学理想的精髓。大学应保持学术上的相对独立,这样才能保持理性精神。在积极参与大学国际化的同时,大学应坚持自身的传统与特色。 第二,在大力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同时,继续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一流的大学教育,应该寻求通才与专才、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必须重视厚积薄发的基础学科,重视学术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是人才的根基。 第三,在弘扬本民族和大学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大学应吸收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文化精粹,努力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共同体”。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作者为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北京大学国际化战略系列研修课程

【课程简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大量经济活动由跨国企业所掌控。许多中国企业正试图通过海外融资、海外上市、海外并购等方式实现 跨国经营,确立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的领先地位。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经营成本的能力。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需要具备全球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和全球的业务网络,(报名优惠:一三五零一三九零五五二)才能参与全球竞争并在行业价值链中获取最大收益。中国企业只有以全球视角来审视并组织自身企业,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这种全球视角及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和组织,需要企业具备专业的、大量的国际化运作经验与知识。 本课程正是通过讲解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上市、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介绍国际化经营管理与国际市场拓展技巧等,帮助中国企业积蓄知识能量,成功走向世界。我们将邀请具有国际化运作实际操作经验的资深专业人才,以及拥有丰富海外经营管理经验的跨国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来与深谙前沿知识的教授共同授课,以确保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力求体现国际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课程结束时,将要求学员提交一份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划,以帮助其所在企业成功制定并实施国际化战略。我们衷心希望本课程能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增添有益价值! 【课程目标】 通过系列授课、案例研习、专家演讲、学员互动,本课程将帮助学员: 掌握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上市的最佳途径和国际规则 认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挑战和机遇 建立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文化团队 向成功企业家学习拓展国际业务的第一手经验 【课程特色】 ◇国际化师资

课程由纳斯达克高级代表、摩根大通高级、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麦肯锡咨询公司高管等世界知名专家共同设计并联袂授课,旨在使学员倍感世界脉动之节奏,借全球商道之明鉴,悟良师益友之智慧,入名校学府之殿堂。 ◇精英级学员 本班专为具有海外拓展意向的中国企业ceo、cfo、coo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设计,对学员所在企业资产规模、利润水平,以及企业未来成长性、企业管理层职业素质,均有严格要求。(报名优惠:一三六九九一二八九七九)旨在为学员搭建一个与管理学界、企业界成功人士充分沟通、长期交流的平台,帮助个人及其组织不断成长。 ◇高质量教学 培训中心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师、教材、课程设计、教学、考核、配套服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将提供系统、务实、创新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系列课程,培养学员的国际化素养、全球化战略思维和跨国经营运作能力。 【学员对象】 具有海外上市、海外拓展意向的中国企业ceo、cfo、coo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 【模块化课程设置】 模块一: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上市 海外融资的途径海外上市的规则分析与途径比较中小企业海外上市 模块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和运营模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国际化战略的形成国际化运营模式的分析 模块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合资企业的建立 海外并购的法律环境海外并购的战略与措施海外并购的典型案例 模块四: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文化融合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跨文化团队的建设品牌建设 模块五:国际市场的开拓 政策法律环境战略与技巧海外市场的战略反倾销应对战略 模块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法律和财会

对大学国际化与国际影响的一点理解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趋势,与这一趋势相适应,高等教育也日益国际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引领大学都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发发展目标,在不太长的若干时间内把自己把自己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无疑要具有比较高的国际化程度,而且要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 一、对大学国际化的理解 一个大学的国际性或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给出的定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就我所掌握的文献来看,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理解为一种结果。所谓“国际化了的高等教育”,应当是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体系,是人们为适应今天的竞争、迎接明天的挑战而孜孜已求的、近乎理想的大学教育模式。二是理解为一种趋势和过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体系而言,它注意的不单是“国际化”实现的程度,而是更强调实现“国际化”的过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含着极为广泛的内容。顾明远等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概括为“人员要素、财务要素、信息要素和结构要素”。人员要素的国际化指的是各类教育主体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其中,学生、教师和学者的国际交流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财务要素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分配的国际化,以及教学与科研设施的国际化。信息要素的国际化包括教育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育知识等的国际化。另外,随着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教育领域的国际规范条例也将增多。结构要素的国际化包括课程学习的学分制度、外国问题研究机构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机构等。陈学飞把高等教育国际化构成要素归纳为六个方面: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一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台湾交通大学戴晓霞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应包含:(1)学生的国际化:招收外国学生或本国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包括长期和短期停留,前者多为了取得学位/证书,后者多属于交换或游学性质,主要在获得文化经验和语言能力。(2)教师的国际化:包括教师的短期访问和外籍教师的征聘。(3)课程的国际化:可能的作法包括:扩大课程的国际视野,例如将全球化及相关问题作为课程探讨的主题;开设关于其他文化和语言的课程;透过远距或网络修习外国大学所开设的课程。(4)研究的国际化:透过研讨会、期刊及书籍等交换和推广研究成果。在我看来,一个大学的国际化要素至少应该包括(1)办学观念的国际化,大学要有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确立面向世界发培养目标;(2)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包括本国教师和管理者的国际经验、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影响和教师队伍构成的国际化(外国教师的比例)两方面;(3)学生的国际化、包括国际学生的数量和本国学生的国际经验、国际视野两个方面;(4)研究的国际化,包括交流与研究活动的国际化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二、大学国际化与国际影响的关系 1、国际化与国际影响不能划等号 必须指出,从结构性指标来衡量的一个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不完全等同于其国际影响的大小。也就是说,即使从学生结构,教师和管理者的受教育背景、外籍教师的数量、国际交往活动等方面来看,一个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提高,但如果其教师的科研成果没有太大的国际影响,也没有生产有国际影响的校友,那么这个大学的国际影响并不一定大。教师的教育背景、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的规模、国际活动等因素,是大学国际化的投入因素或影响因素,它们非常重要,但还不是产出因素,产生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后面的被国际广泛

成都推进城市国际化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分析

成都推进城市国际化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分析 2013年01月30日09:26 来源:《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年第4期作者:孙恪廉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1 摘要:本文以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内在关系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并依据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分析了成都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劣势与优势。 关键词:成都,国际化,劣势,优势,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区位优势,文化优势 “一极两化”是成都市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它的含义即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本文以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以及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探析了成都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劣势与优势。 一 现代化是一个与国际化紧密联系的概念,离开国际化,既难以对现代化作出定性判断,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国际化既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又是参与世界交流合作、塑造全球比较优势的现代化。 现代化既是数百年来整个人类的基本取向,又是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致力于推进国家现代化,是我炎黄子孙的奋斗目标,当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成都人的共同梦想。追溯过去,成都人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和“加速期”这样两个时期: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至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是成都人追求现代化梦想的起步时期;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全面铺开西部大开发之后,进入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2012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成都市现代化的未来目标,即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或者再稍长一点的时期内,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整体水平作为成都着力追赶的既定目标,并且在会上还明确提出了要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而,“现代化”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今天的现代化,已经不是我们在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所瞄准的那个“现代化”目标了。况且,处于高质量形态的事物,较之于处于低质量形态的事物,其量变质变周期更短,由量变到质变的频率也更高,也就是说,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现代化”各种元素升级换代的势头就更为迅猛。成都作为后发的城市,如果孤立地就现代化谈现代化,是难以担当起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历史使命的,那么“现代化”对成都而言,将始终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未来目标。因此,成都提出的“一极两化”,紧紧抓住了现代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充分参与世界城市分⊥和全球产业合作,另一方面,在迎头赶上迅猛发展的国际化浪潮的过程中实现成都发展的现代化。未来几年,既是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攻坚克难期,又是成都在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奠定时期,同时也是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增长极的时期。当然,这里的“核心”不是“中心”,“中心”只有一个,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核心”则可能多个。目前,外部世界和成都本地为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提供了两个机遇:其一,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兴起,此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被大多数专家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轮、也是最大规模的一轮。看到并充分利用此难得的机遇,把成都建成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国际化城市,不是没有可能。其二,从2012年开始推进的成都新区—天府新区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川西平原数千年历史形成的建城格局,还将为未来百年成都的发展奠定基础。天府新区建设,就是国际产业转移浪潮这个难得的机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_一项战略地图分析_韩双淼

·新论·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 一项战略地图分析 韩双淼,钟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4) 摘要:有效的战略管理有助于促进大学国际化的发展。大学战略地图是组织战略规划的可视化逻辑表现,是一种有益于大学治理的技术工具。本研究对38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文本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将其分为“引入型”、“外向型”、“拓展型”、“进取型”四种国际化战略;进而设计了一个针对大学国际化的战略地图模型,包含教学与学生体验、研究和服务三个主题以及目标、人员策略、活动策略和组织策略四个维度。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治理;高等教育;战略规划;战略地图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14)02-0010-07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Their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A Strategy Map Approach HAN Shuang-miao,ZHONG 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Effec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key to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iz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A strategy map serves as a logical visualization to facilitate university governance.The study conducts a typological analysis of38world-class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and then employs the strategy map approach to establish a generic model for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Key themes in the model include teaching and student experience,research and service,each of which further consists of goal,personnel,activity and organiza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University Governance;Higher Education;Strategic Planning;Strategy Map 引言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是21世纪影响和塑造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1]。2000年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其国际化的加强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也是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提高自身应对性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战略性的文件将国际化摆到了大学发展的中心位置。发展大学国际化不仅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人才与资源的必然要求。 为了大学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大学国 DOI:10.13397/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8237215.html,ki.fef.2014.02.004

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

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篇一:深圳市国际化发展近期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深圳国际化城市行动计划报告 深圳市XXXXXXXX委员会 深圳市XXXXXXXX中心 二零一一年二月 说明 鉴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中都强调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结合XX年大运会筹备等近期工作要求,XX年9月27日,许勤常务副市长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干部大会上,要求市规土委组织对深圳国际化城市进行研究,认为深圳应该制定一个“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行动计划”。规土委随即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 项目组首先开展了三方面的基础研究,一是对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已经走过的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二是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有关国际化城市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三是对深圳现有国际化水平与香港、新加坡进行了多方案比较评价。在完成了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XX年12月26日,规划国土委与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深港两地的六位专家就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XX年

1月21日,项目组向委主管领导作了阶段成果汇报,会上领导强调了国际化城市行动计划的制定要站在全市角度进行整体考虑,应主要解决?为什么?和?干什么?两个方面的问题,并要求项目组于3月初完成一个向市领导的汇报稿。 该报告就是根据上述要求完成的。报告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起初,?为什么?的问题并未纳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认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已很明确,本次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如何实现目标和近期该做什么的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广泛的讨论,感到从深圳特区未来使命和世界级都会区发展两个角度对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进行再认识很有必要。第二部分是想回答深圳与国际化城市目标之间的现实差距问题,这是行动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想回答有关?干什么?的策略性问题,为本次行动计划的制定明确方向和重点。第四部分是报告的核心,是基于深圳现实和面向未来两三年,针对国际化城市建设目标,从政府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干什么?的一系列具体内容,即行动建议。在梳理行动建议的过程中,综合参考借鉴了深圳以往的多项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研究了近年来我市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政 府组织制定和开展的各项行动计划;认真分析汲取了居深外籍人士和深圳海归们针对深圳城市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该报告是项目研究思路和初步成果的概括和简要表达,

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境建设思路_张伟

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境建设思路 张 伟,郑中原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在国内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中,多语服务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软指标之一。国内城市在语言服务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可以以 城市语言服务体系 为核心构筑良好的多语服务环境。 [关键词]语言服务环境;双语城市;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04)06-0067-04 一、国内城市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语言服务环境问题 关于城市国际化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 角度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城市国际化指的是城市间国际性交往的频繁与联系的密切,城市发展中资金、技术、产业、经贸、人员、机构等方面国际性因素的增多,城市基础设施、文化与服务设施等方面同国际水准的趋近,城市经济运行规则和城市管理方式向国际惯例的靠拢。 目前,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青岛、海口、烟台、汕头等沿海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一些内地中心城市和开放城市如:成都、南京、武汉、重庆、昆明、济南、沈阳、哈尔滨、西安、郑州、福州、长春等也提出了建立国际性城市的 构想。随着进入WT O 带来的经济活动全球一体化,国内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已超越单纯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竞争,正在进入经济实力和软硬件环境的综合竞争状态。 开放程度、对外合作和交流频度、各种国际交流的通畅程度是国际性城市的重要衡量指标。一个城市能够在快速发展中准确地向世界表达自己(即:国际化能力),而且能够及时吸收来自其他国际区域的信息和技术(即:本地化能力)显得非常重 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语言交流和包容 能力。英语是12个国家的母语,作为60多个国家的官方或半官方语言,在教育、行政、法律、国际国内贸易、公众传媒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是一种作为占优势地位的语言。英语具有强有力的发展势头,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权威性,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它被国内接受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一个正在实施国际化进程的城市中,必须考虑英语、汉语同步使 用的双语服务环境。城市双语化或多语化是国际 性城市的必备条件和发展趋势,语言服务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 由于国内长期不够重视城市语言服务环境的建设,主要依托零散的语言服务机构或双语人员来实现临时性的语言沟通,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语言服务机构如翻译公司大多规模较小,作坊式经营,良莠不齐。政府或企业需要语言服务时,采用临时招募方式,经常由于专业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使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闹笑话,更谈不上准确快捷的交流。由于缺乏翻译术语标准的统一约束,各个企业和机构对本市同样地点或事件等的翻译更是千奇百怪。路牌、指示牌、公告牌、公共场所标识等城市标识形象,多数没有使用双语,极少数采用双语的标识,也存在着拼写错误、书 67 [收稿日期]2004-09-23 [作者简介]张 伟(1977-),女,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2004年12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第21卷第6期 Dec 2004 JOURNAL OF CHONG QING T 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 IT Y (Social Scien ces Edi tion)Vol 21 NO.6

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王位①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北京,100120)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大学国际化逐渐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成为我国大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选取目前国际上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评价方式、评价类型、指标构成及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未来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若干启示,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国际比较 Comparative Study on Six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Wang Wei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120) Abstract:In a global economy,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rend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is a major concern for the "three orientations" (i.e., making education geared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zes six typical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erms of assessment approaches, types, criteria composition and features. Based on this comparison, some enlightenment is resulted and some innovative opinions are initiated for the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Chines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Kew Words: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ssess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并逐渐成为高校发展和提升质量的①作者简介:王位(1983—),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综合处工作,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相关研究。

浅谈城市旅游及其国际化问题初探(一)

浅谈城市旅游及其国际化问题初探(一) 论文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旅游产品国际化 论文摘要]:就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城市旅游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及其国际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 1964年,美国学者Stansfield(1964)首次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城市旅游,Ashworth(1989)认为,城市旅游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中国关注城市旅游是在上海1995年首次提出要发展城市旅游以后。 “城市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是因为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与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国内学者范能船、朱海森(1996)认为,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某种需要被城市吸引的旅游。彭华、钟韵(1996)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保继刚、楚义芳(1999)则认为,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首先必须把“城市”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其次要以旅游者的活动作为基础。因此,“城市旅游”的定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人们到城市去旅游,或是进行商务、观光、购物、娱乐活动,或是感觉现代气息,现代文明成果,或是领略异地风情,旅游需求可谓是多姿多彩,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却往往不以局部的资源、景观、情趣、环境来吸引旅游者,而是以其城市的整体形象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这样就冲破了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传统狭隘理解的局限。 二、城市旅游的地位与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霍尔就曾经预言:20世纪最后30年,对于欧洲主要的首都城市和众多的历史小城镇而言,最大的转变就是大旅游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必将从以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名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阶段,向包括城市旅游在内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包括一些传统的被认为缺乏旅游资源的老工业城市)开始致力于推进其“城市旅游”的发展,争相开发各种旅游资源,改进基础设施,以吸引游客。一些主要的大城市(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以城市旅游业为主导的消费性服务业从业人中,其比重超过了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房地产、保险等),在城市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城市旅游也在整个旅游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50个主要旅游城市基本上占到全国旅游总量的70%以上,城市旅游已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一)城市本身地位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城市化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国家及区域的中心地位日渐突出,其功能也日益完善。它在兼具了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和信息等多种中心职能之外,也逐渐拥有了城市旅游的功能,成为地区、国家及区域的旅游活动中心。作为旅游目的地,由于其具有复合性,内容丰富而综合的特点,可满足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同时,城市交通方便,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旅游的可进入性、舒适性较高。 (二)城市旅游的需求不断升温 人们传统的以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确定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已经逐步改变,游憩空间目的地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现代都市生活对于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而往往成为主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另外,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

浅析东京工业大学的国际化战略

浅析东京工业大学的国际化战略 摘要:日本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东京工业大学 是日本高校中国际化起步较早、成果较显著的。本文力图通过对东京工业大学人 才培养目标和国际化战略的分析,探讨其国际化策略的特点及经验,为我国高等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建设高水平的理工大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日本高等教育;东京工业大学;国际化战略 一、引言 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诸多知名院校都将国际化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基本举措,但从目前 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中国高校的国际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 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和吸收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融入 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加快推进国际化的进程,是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备受关注 的问题。 日本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自1965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首次提出教育国际化这一思想以来,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积极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政府提出的“留学生10 万人计划”、“留学生30万人计划”、“顶级全球国际性大学计划(TGU)”等国际化措施尤为引人注目。东京工业大学是日本排名第一的工科大学,被誉为亚洲的麻 省理工。东工大一贯重视国际化,于2003年和2012年两度提出了国际化战略, 并于2014年通过严格评审入选了“顶级全球国际性大学计划(TGU)”A类“顶级型大学”,其国际化经验值得探究。 二、东京工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 东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东工大)自建校以来已有13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 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东工大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为目标,2002年,在众多日本国立大学中率先成立了“国际办”,从而正式将国际化教育提上日程。在2015年的校长寄语中,东工大校长三岛良直特别指出:“为了让学生们今后能活跃于世界舞台,本校筹划了丰富多彩的海外体验项目,并将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从短期的夏令营到为期一年的交 换留学,选择多样。此外,东工大还专门设置了英语类的项目,致力于提高学生 们在学期间的英语水平,为步入世界舞台做准备。”透过三岛校长的发言,东工大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1、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东工大的人才培养充满“国际化”色彩。东工大最具盛誉的工学院将本科生、硕 士研究生、博士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别设定如下。 表一:东工大工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一览表 如上表所示,东工大工学院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设定的人才 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然“国际化”这一点始终贯穿其中。且各阶段学生 的国际化教育呈现不同的特点,本科生时期是“能活跃于国际社会的综合能力”的 培养,硕士时期增加了“国际社会通用的交际沟通能力”,在博士生时期则上升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