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最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最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最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

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 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 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鼓励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学生的天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叫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在课堂上,我们很少看见学生质疑,即使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也形同虚设,很少受到实际的效果,这恐怕与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在学校里往往是教师说了算,书本说了算。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自己唱主角,让学生床配角,常常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教学,几乎把学生可能发生的思路全部提示出来,面面俱到,以防患于未然,致使学生无疑质。或者唯书唯师的观念束缚,当学生在课堂上以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童言无忌提出一些问题时,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压抑和挫伤,致使一些学生有疑也不敢质;严重扭曲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作为教师应以极大地耐心和诚心千方百计的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尽管他们所提的问题那么幼稚,甚至可笑。这样才能是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六) 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在课堂练习当中要求各异,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原则。

(七) 准确设问,多法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提出准确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知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向

如果把授课集体比作一艘船,学生是帆,教师则是舵,营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交流的主体,接受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和作用的减少,相反,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重视过程将会事倍功半。因为,课堂教学是一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 (2011-05-15 20:05:04) 转载 分类:转载文章 标签: 杂谈 案例背景: 小泉(真实姓名隐去),男,17岁,某高中二年级学生,性格非常叛逆,在上课中总是特立独行,漠视老师的话,对其很难掌控,语言过于严厉,根本不予理睬,好言相劝也只是起到一时效果。起初我以为这位同学是希望别人关注,吸引老师目光来突显自己。每次上课集合也总是在操场打篮球,让老师千呼万唤走过来。后听说在学农期间有位学生辱骂老师,行为过激。等我一了解,原来正是这位小泉。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了想帮助他的想法。虽然没有底气,但是我决定试试。 对学生的基本了解: 在有了想帮助小泉的想法后,在课后我找到班主任了解他的情况,得知此同学身处离异家庭,父母离异不久,跟随母亲。学习成绩年级倒数之列,上课很随意,老师稍管教就会出于伤人。了解到基本情况后我又找了其他任课老师,大都表现出比较失望的表情,说批评过多次都不见效,直接就给小泉定位很难教。在私下我通过同班同学处了解,小泉是离异家庭,父亲不怎么管,母亲对他也不太关心,缺少家庭的温暖,但是人很聪明。 初步分析: 对于这个时期的男生容易偏执、敌对、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长大未成人”是对他们发展特点的综合评价。经过多方了解小泉情况后,其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心理上得,既然能考上这么好得高中,证明其实力还是有得,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或不愿意面对得问题。主要原因也是小泉身处离异家庭,父母都不大关注。老师可能对其采取的方式过于严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对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我国的离婚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约占结婚数的10%。父母离异对子女心身健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项有关的研究报告表明:54%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作为体育老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多的谈论学习上的东西没多大的效果,我决定采取谈话的方式,采用引导、鼓励的方法。 谈话记录一: 时间:体育课课后地点:校园操场司令台旁(无人) (在谈话中我始终没有谈到他的家庭,因为这是他的“软肋”,为了维护他的自尊心,我特意不提。) 我:老师让你留下来是想找你聊聊,你认为自己平时的表现怎样 孙:(手里拿着篮球,一直在拍,有点不上心。)

平常心态感悟

阅读(一): 用平常的心态,经营自己的生活 生活,本来就有很多纷扰,人生,本来就有很多起伏。别为难自己,苦了自己,怨了别人。学会宽容,宽容,是一道仁爱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学会微笑,微笑是不求回报的天使,是根植在我们心中的春天。学会豁达,达是最自然的修为,是最宽怀的修养。流水人生,转瞬即逝,一些事太快,失去了等待的理由,也就没有了期盼的继续。别为难自己,每一天,给自己一个笑脸,给自己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淡然心绪,给自己一份宁静气魄,平静心态,平淡生活。 人生是跋涉、是穿行,或难或易,或远或近,都得走。生活是琐碎,是忙碌,或喜或忧,或苦或甜,都要过。别为难自己,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好过于计较别人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喜爱自己才会拥抱生活;不必一味讨好别人;事做了就了木已成舟便要顺其自然;丢开烦心事,自在做自己。 别为难自己,岁月跎苦倦无果,别把自己看的太重,其实你很轻,只消一阵风送,就天涯孤难觅芳踪。别把自己看的太轻,其实你很重,任凭流年似水,谁也改变不了你执着的信念。任时光翻阅,要懂得:做人之美在于简约;做事之美在于利索,人心之美在于善良,感情之美在于无伤,胸怀之美在于荡。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别为难自己,淡然于世,自我满足;从容做人,稳妥安然;行路勿偏,少走弯路;信用为先,守住底线;人生苦短,少留遗憾;真情无价,懂得珍惜。人生如旅,一路走来,不断偶遇、不断邂逅,也会不断离别、不断失去,别为难自己,人生,未必事事留得住,未必事事尽人意。 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旅行者,沿途拾捡快乐和完美,轻卸忧伤和困惑,淡忘遗憾和纷争,顺其自然的生活,只有舍得,才有得到。生活或许真的就是,痛着并快乐地活着,别为难自己,人在旅途,欣赏的是风景,飘过的是驿站,擦肩的是过客。有些风景让我们仰慕,有些过客让我们不舍,有些驿站让我们驻足。 一路走来,有些事,让我们刻骨;有些人,令我们难忘,有些景,让们不舍。当告别一段路途,走入下一段风景,再回首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没有不变的永恒,一切都在变幻中,很多风景渐渐模糊,很多过客渐渐走远,很多事情渐渐变淡。只有自己不息的信念,执著地梦想,才会陪伴自己走到永远。 时光,在寂冷中淡漠,人事,在无常中聚散。这世上,哪有真正不被更改的诺言,纵是山和水,天与地之间,也会有相看两厌,心生疲倦的一天。别为难自己,学会淡想,学会轻看。有些事沉淀后就成了回忆,有些人,飘过就成为背影。匆匆浮影,终究归不拢一泓清泉;往往过客,终难陪伴到旅途终点! 别为难自己,情在珍惜,人去随缘。落霞虽美,却是暮日离歌,昙花虽艳,终是刹那一现。网络红尘,多情未必真情人,无心也许悲哀客。捻一纸微笑,守一片净土,霓虹独舞间,从容婉约、淡定嫣然。人生旅途,总有些事不能如愿,总有些愿望不能实现。别为难自己,有些情,没了就没了,终归无法再继续;有些人,远了就远了,其实原本就不属于自己。别为难自己,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永远,烟火、流年、红尘、沧桑,浅浅遇,淡淡忘。 别为难自己,自然地走,自然地忘,不牵强。走一处,看一处风景。不需要太多渴望,心若向往,就前行;感觉疲惫,就小憩。一份真正爱不关风月,不逮风情,在时光里相守,在困苦间相牵,在老去中相望。别把感情想的太完美,别把感情之路看得很遥远,一场感情之旅亦但是弹指瞬间! 生活是一壶琐碎,盛进欢喜,倒出忧伤。为人,哪能事事意样样顺心;做事,哪能件件

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

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 同志们,俗话说: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如白驹过隙,瞬间而已,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一颗平常心,幸福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是人人都难以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很多人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平常心对人、对人生非常重要,人的一生要想幸福都不能离开一颗平常心。在你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如果你仍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它能让你微笑面对扑面而来的是是非非,以质朴、谨慎和求实的精神,顺其自然,从头做起,从现在做起,淡然面对名利的纷扰,挖掘出你身上最大的潜能。而面对逆境时更需要保持平常心。这样我就可以调适自己的心情,以平常心冷眼看人生。虽然,当下我们无法让自己很富有奢华,但可以让自己的过得鲜活快乐,这一点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当你受到批评、挫折、失意时,你就不会让这些怀情绪激怒你,伤害你的感情,影响自己的生活,而整日闷闷不乐,你会欣然接受,处于泰然。今天我将围绕平常心和大家共同讨论三个问题: 一、什么才是平常心? 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人们在具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也可理解为: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意味着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感受那份闲着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怡然自得的那份休闲与自在!还有人把它归纳为“八然”:忙时井然,闲时自然,

顺时偶然,逆时必然,得之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失之怡然,捧之淡然,贬之泰然。慧能大师曾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的这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因此,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也是日常用事中无取、无舍、无骄、无求、无执着的心行。下面我就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的几种平常心态和大家说一说: 第一、为善不执是平常心:无论付出、行善,有了执着,就会有所期待。当期待落空,不免失望,甚至反而恼怒不安,内心就无法平静了。如果能够行善施恩于人,无求回馈,不执于心,做到无施者、受者以及无施物的清净平等心,就是平常心。 第二、老死不惧是平常心:生死轮回是宇宙运转的常道,人总难免生病,面临衰老,甚至死亡的来到,能够心无惧怕、意不颠倒、安然自在,所谓:「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准备;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这就叫平常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王两不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轮回)(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第三、吃亏不计是平常心:有句话说:「学习吃亏能养德。」有时吃点亏,并不是坏事,你从吃亏中,可以累积人生的经验,从吃亏中,可以学会处世的退让。尤其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所不公与亏欠。能够在吃亏时不计较、不比较,这就是平常心。

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摘要: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是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方法。希望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郑东园区作为校外教育基地,相对于学校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园区的体育拓展课程,作为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更加注重人本身的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是自己的一种权利。学生是其意识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主体。主体地位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由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预防或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其他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课程不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尤为重要。因此,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心理需要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使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充分参与,尽情表达。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激发,其目的也是为了学

生的主体性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现今校外教育的许多课程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体现的还远远不够。教师主宰学生活动过程的成分还很重,教师替代学生思考,取代学生说话的成分很大,无视学生兴趣和需要,命令学生去说去做。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想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

(完整版)对待学困生老师要做到有心

对待学困生老师要做到有“七心” 一、对学困生要有热心 作为教师,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不要冷落“学困生”,要让“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热情关心,感受到被关心温暖,从而鼓起学习的风帆。 二、对学困生要有信心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有进步。其次,教师本身要对“学困生”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一定会有进步。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其更加进步。再次,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这些“学困生”重拾自信,树立信心。 三、对学困生要有耐心 “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教育。 四、对学困生要有爱心 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向学生献出点爱心,多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五、多与学困生谈心 要帮助学困生,挽救学困生,要多与学困生谈心,只多与他们谈,才能了解学困生心理,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学困生之所以让老师头痛,就是大多数老师没有与学困交心谈心以心换心,没有从学困生的角度看问题。 六、对学困生要细心 老师对学困生要细心观察,要善发于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学困生,自卑心理几乎是占据整个内心的,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其“火花”,并适时的、适量的泼上点儿“油”,这个火花就有可能燃起来,以至成为他成长进步的不竭动力。 七、对学困生要有恒心 对学困的教育一次两次是不可能有效的,老师要多次做,要反复做,做反复,要持之以恒。老师为什么望学困叹息,就是因为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得了的,是因为老师自己没有恒心。因而恒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坚石。

教育感言一句话

8、每节课下课前,拿出3-5分钟时间对整堂课的内容、意义、学习效果等做个归纳和总结,会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便于学生更 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借此引起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兴趣和 好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永久兴趣。 9、班级就像一棵大树,每个学生就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只有 让每一片叶子汇聚在一起,这棵大树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10、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 门人员。他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 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能继 承老一辈的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 11、“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 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 是自己燃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 12、虽然年纪在我们中不算最大,但是却像大姐姐般照顾我们 每一个人。还有她严谨的做事态度,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争取做到 最好,这是对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她身边的人要求! 13、教育是关乎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不应是对理想分数的过分 追求,对学业成功的过度奢望,而应是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性命给 予的无限关注。教育本身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应是引领,一种 精神上的引领。这种引领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 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追求无限广 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 14、“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激励 着我;“当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当老师。”这句话影响着我。 15、真正的课堂,应该是自然真实的。不作假,不作秀,不牵

保持一颗平常心知识分享

保持一颗平常心

精品资料 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 感悟一: 保持一颗平常心,待人会更宽容。有了好的心态,就会遇事多往好处想,就能迅速发现别人的长处,就能够从心里坦然地接纳每一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咱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无论是在单位里与同事相处,在学校里与同学在一齐,还是在社会上与兄弟姐妹玩耍,每一个圈子里,咱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性格,如果不静下心来,观察分析,在与人打交道时,很容易在某些小事上与人发生摩擦,产生矛盾。使自我陷入不利的局面。曾有一个同学,我发现他的心态很不好,总钟爱找别人的问题,指责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结果使自我到处碰壁,事事不顺。闹得人人不钟爱与他多接触,只要有人提起他,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摇头,这就是心态不平静造成的后果。如果有一颗平常心,就会冷静地思考,就能一分为二看待别人,即使有不妥当的地方,也容易发现自我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正,不至于对人产生偏见,使自我处于被动局面。 保持一颗平常心,处世会更理智。咱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许多选取和竞争,也会有许多的机会和挑战,如果情绪浮躁,很难较好的把握自我,一旦走错一步,容易走上恶性循环,会一步错造成步步错,使人追悔莫及,给自我带来缺憾。无论读书、就业、和工作进取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果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了稳定的心态,就有了较好的承受力,就有了理智的操纵力,也就能冷静地理解现实。不管碰到什么状况,心里都不会有太大的落差,这就能够使咱们在逆境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在遭受失败和挫折后,很快地重新找回自我,校正前进的目标,进而发奋去实现。 保持一颗平常心,生活享受会更实在。当今社会,挣钱的门路很多,贫富差异比较大,物质享受也会悬殊;没有平常心,难以找到平衡点。因此,会经常有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困扰,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哪怕是在一个单位,由于工作的不一样,所处的地位不一样,以及各种关联的影响,地位会出现变化,待遇上会有较大差别,让人感到不公。我以前有一位年轻的同事,上班时刻不长,有潜质,有本事,说、写、干都有一套,当时在我的心目中,就应很有进展前途。但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心态不好,他感到怀才不遇,世道对他不公,是典型的一种“愤青”表现,认为一些潜质比他差的人,处境好,地位高,工资多,待遇强,心里感觉别扭,平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不满,嘴里还说什么期望这个世界一切推倒重来。结果很长时刻一向得不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知识传授的效果好坏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处十分融洽。那么对知识的传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相处不好,对知识的传授将起到抑制作用,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知识的传授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教师,如: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习惯用武断的、命令的口吻,单向地和学生说话,如果学生稍有不从不从或其表现不令教师满意时,教师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弄得师生关系冷漠。其实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事情,都需要学习。只有营造有效的师生沟通环境。形成和谐的氛围,才能使教师充满笑声。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及获取更多的宝贵知识。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不断双向沟通与交流的过程。 交流总是双向的。如果学生害怕与教师交流。同样教师也不愿意与学生交流。这种交流障碍是由主观及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师生交流障碍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一是时间不允许。教师的工作任务很重,备课、上课、改作业,班主任工作、学校事务,一个班级至少有50多位学生,与每一个学生都谈话,不太现实,故只能有选择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二是地点不允许。通常情况下是多位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如果总是找学生谈话,一来影响周围其他教师得工作,同时在那么老师的面前,学生很拘谨。 2、主观原因 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中获得的个人乐趣和收益有限。教师与学生谈话心更多是出于一种工作的责任,而非自身的交流需要,由于师生间存在的代际距离、心理差距及知识修养、文化层次的水平不同。师生间的交流一开始就处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交流中时刻需要提醒自己维持教师的身份,不断尝试对学生有更大影响的谈话内容。这样的交流很难是轻松的、自由的。 师生间的互信直接影响交流质量。要使交流真正得以圆满地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双方坦诚相待、彼此交心。由于是师生身份间的差距,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教师不可能向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或喜悦,学生也不会无端地向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就会影响师生间交流的信任。

用一颗平常心 守住一份平凡的工作

用一颗平常心守住一份平凡的工作 甘肃省泾川县城关中学薛俊英 上周星期五放学时,李主任打电话告诉我说,学校安排让我写一份结合群众路线、主动接受工作的稿子,我问李主任写它干什么,我就算了吧。李主任说不只我一个人要写,还有几个人。 真要说“主动”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我看“主动”二字还是不用的好! 就上学期开学报到第一天的事说起,当学校领导在教职工会上宣布“今年为了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能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管理班级,学校决定班主任只带一个班的课”时,说实话,我还真高兴了半天。因为从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无论学生人数多少,已经这样工作了二十二年,只带一个班语文课的事,从来就没有奢望过。可下午我正在教室里给七一班学生发书的时候,王主任打来电话叫我到校长办公室来一下。 来到校长办公室,里面坐着段校长、李校长和王主任。 李校长拿着课程安排表给我说:“原计划给你排了一个班的语文课,现在情况有变,马彩琴调到二中了,有一班的语文课没有人带,你看怎么办?” “能怎么办,学校尽量往出安排吧。” “正因为安排不出去才叫你来商量,你看你带可以吗?” 段校长说:“只是多站40分钟。” “半天”的高兴戛然而止了,我想这那是商量呀,领导只是礼貌的问问我而已,课已经安排给我了,我还有必要说什么吗? 接着李校长说:“还有七年级的年级组长和工会主席,下面会上就要宣布了。” “这那是多站40分钟的事呀?”这是一份沉甸甸责任和义务,多出40分钟就是要对多出的30多个学生负责,对30多个学生的家长负责。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送进我们的课堂时,谁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通过老师几年的教育和培养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成人、成才呢?我们也是家长,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上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时,首先我们是报怨孩子学习上不努力,其次就怀疑教孩子这一科的老师的能力问题,自然就否定了老师在课堂“40分钟”的劳动。所以这不是多站“40分钟”的事了。 回头想想20多年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上时常有对学生粗暴简单的方式。有的学生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见到我时说“老师,你当年的五把掌,把我打醒了”,可也有“五把掌”把学生打出教室的事呀,所以有时感到很自责,当遇见这些学生时,也问问“你恨老师吗?” 所以现在在管理学生上很少动手了,大多数学生也很听话,教育起来也省心多了。从心理上来说对多出来的“40分钟”和多出来的30多名学生也就不认为是一种负担了,可我不能说、也不敢说自己把学生能教育多好,只要教的问心无愧、对的起学生、对的起家长就行了。既使把学生带上一年或多年,

保持一颗平常心5篇_感悟人生

《保持一颗平常心》 阅读精选(1): 持续一颗平常心,持续一份良好的心态 像一个平凡人那样活着,像一个诗人那样体验,像一个哲人那样思考 怀雄心壮志,当然能做事:但怀平常心,有时能把事做得更好。 因为他心无滞碍,自然能发挥出全部潜力。综合古今中外,真正的高手,都是那些能以平常心之缰牢牢地驾驭有雄心壮志的人。正所谓像一个平凡人那样活着,像一个诗人那样体验,像一个哲人那样思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吧!师父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风吹走了。小和尚惊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撒下来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没关系,草籽本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说,随遇! 半夜一阵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抬一下,随缘! 半个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了青苗,一些未播种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师父信步踱到院子里,点点头,随喜。 禅师的这份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达。为什么我们在应对环境的变化时,心境会反复震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恐怕是因为当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被灌输了一种狭隘的价值观,有急功近利之心。 我们固然不可能像佛家高僧那样进入一种忘我的,心外无物的高超境界,但我们至少还能够努力去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失败时也不灰心气馁,以一颗平常心坦然处之。 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王楠就有着这样一颗平常心。她认为,在乒乓球比赛中.输赢都 是很正常的,谁也不可能只赢不输,重要的是持续一颗平常心,持续一份良好的心态,这对于像乒乓球这样的对抗比赛尤为重要。在第45届世界乒乓球赛女子单打决赛中,王楠在先输两 局的状况下,凭借自己过人的心理素质拥有一颗平常心,淡然应对一切得与失,在后三局比赛中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连胜三局,最终取得了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顺应自然之道,认认真真地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抱着一颗平常心,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那么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他就不会动辄患得患失,如秋雨中瑟缩的树叶般阵脚纷乱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 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 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

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带多个班,周课时也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

寓意很深的的60句话

寓意很深的的60句话 1.爱,应该是先知后行。 度过了年少懵懂的我,看到这句,不仅感慨,也感到些许羞愧…… 2.有才华、性格又温柔的人往往不漂亮;才貌双全的,自恃聪明漂亮的人又很难温柔;而漂亮温柔的人多半没什么才华。 老师在下面接着写到: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思量清楚而盲目追求美貌的伴侣,有可能让你自己处于和别人的竞争中以及自己的紧张状态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伴侣才能获得幸福。 3.不要去恨你爱过的人,不要去等他可能回头。 你失去了不爱你的人,而对方则失去了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摆脱过去的纠缠,转身去寻找生活中真实的幸福。 4.男人,易承受不住幸福的考验;女人,易承受不住痛苦的考验。 身为男人,我无法反驳这句话,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守住幸福!也希望女人们能够承受住痛苦!只有这样的我们,才配得到真正的幸福! 5.不要过于天真和幼稚,因为婚姻不是一个坦白的地方,而是一个外交地。 一针见血!我看到过、听到过很多情侣,在爱的如胶似漆的时候就把对方当成天使,将自己过去做过的不好的事情什么的全都告诉给对方,结果反而被甩了,还被拿来当做公众的笑料,羞愧得无地自容。 6. 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不只是为了自己或者只是为了对方。 无论何时,谨记这句话!让我明白爱情不是奉献自己毫无所求,而是相互扶持走到天长地久!善待自己,也要善待对方。 7.那些不假思索就做出决定的人,到关键时刻就会溜走。 很久以前就不敢随口答应别人什么事情了,尝过苦头的**们都要谨记,更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毫不犹豫的空口承诺。 8.强迫和乞求来的爱情是不牢固的。 如果你为了对方和你在一起而奴颜卑膝,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而耍手段、玩阴谋,这样的“爱情”必然是以破裂为结局,到时候你会发现,你失去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你自己的灵魂。 9.有爱情没有成为夫妻是人生一大遗憾。 看到这句我当时愣了一分多钟!相信当时考试的同学们如果有跟我一样看到这句的,一定也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东乡县教研室徐克平 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充当着“四个代表”的角色:该让学生说的,老师代表说了;该让学生读的,老师代表读了;该让学生做的,老师代表做了;该让学生思考的,老师代表思考了。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1.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教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教师的口头禅:“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如此才能使听和做

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语言的使用者。 2.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当一个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他学生是嘲笑一番还是伸出援助之手?对教师的教学是不是采取协作而不是抵触的态度?有没有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告诉教师自己的需要、强项和弱点,希望教师组织怎样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会产生其不意的教学效果。比如阅读课以前我会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语言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先回答,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补充。我发现,学生提到的问题常常恰恰是本课的重难点,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也会很精彩。他们的发言得到及时肯定,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大了,也提高了预习的质量。 3.教师要重视培训学生的学习策略。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确定专题培养目标,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全体学生的提高。教师要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

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很多,从其实质来说,就是要做到为人

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很多,从其实质来说,就是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品德高尚、知识丰富、才能卓越的教师,才能成为人们的榜样。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是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有其心理模仿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极强,好动爱玩,对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容易接受。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话:“这是我们老师说的,你错了。”可见,他们有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向师性强。班主任是他们最崇敬的老师。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他们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也就是说他们每天有8小时接受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熏陶和教育。因此,重视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敏感的,即善于窥视教师的优点和缺点的眼睛,在不断的盯视着他们。教师的言行时刻潜移默化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修养,重视言传身教。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还与教师职业劳动的两种情况相联系。一是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威信越高,其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教师的威信是多方面的,而最基本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事实说明,一个缺乏道德修养的教师,既不能受到学生的由衷尊敬,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二是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劳动和其它的劳动不同,是教师用语言去直接影响学生。它不但表现在教学中,同时也表在教师情感对学生的特殊感染和言行意志对学生影响的作用上。教师的劳动从广义上说,并不仅仅包括课堂上的口头传授知识,更包括课堂外的知识,即教师所担负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而且由于教师劳动本身还具有创造性、长期性、长效性等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终身负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说明培养人材是百年大计,也反映出人的培养要经过长时间的过程。因此,人材的培养,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去影响。中学生的世界观没形成,可塑性很强,如果受到不良教育的影响,以后就很难培养他们成材,更难以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再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在理论上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而自己行为却不堪为学生的表率,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教育的成功。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班主任,就更应该做到言行一致,给学生作出表率。 教师应如何做到言传身教呢?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一方面教师口头上的传授,向学生讲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才对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行动上以身作则,严于律已,语言行动上作出表率。

《永远在路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 观后感 李星辰 春节假期期间,我同家人一起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容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观看者,这部专题片不仅制作很精良,内容非常充实。同时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感受到党中央已经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专题片中出现的人物,大多都是过去工作在纪检监察工作一线的党员同志。而如今,因为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他们只能面对冰冷冷的牢狱生活。没有了往昔的神采,锒铛入狱失去了自由,一夜白头留下了终身的悔恨。联系到自己做一位普通党员,一名借调管委工作的员工。如何做到自身硬,避免犯他们同样的错误,唯有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上,努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

来,做到学以致用。在软件信息部招商岗位上,要牢固树立用心服务、合规从业的意识,坚持把服务好企业,坚守好制度底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强化执行力,让企业减少审批流程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主动学习我党新形势下的文件内容与会议精神,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做有坚强党性和政治责任的先进分子,做有坚定意志和高尚情操的合格党员;二是要加强服务意识,在管委工作代表着政府和公司形象,对待企业要主动上门,耐心对待企业提出的各种问题;三是提高服务标准,做好企业的贴心人,努力实现服务工作“零差错、零失误和零投诉”。四是保持积极心态,紧跟管委产业方向的调整和部署,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使命。培养一颗平常心,强化一颗责任心,永葆一颗进取心,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展望未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领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才能守住本性,不改初心。

关于平常心的作文——保持一颗平常心

关于平常心的作文——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社会为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发挥才能,展示自我的机会。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体制下,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在平凡岗位上为自已的衣食住行忙碌奔波着,面对别人的成功,面对别人的荣华富贵,作为众多还在为生活奔波的我们,要想开心幸福地过日子,就必须学会欣赏每个瞬间,必须存有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种超凡俗,超越功名利禄的大悲悯,大情怀,是貌似不动声色,实则声色尽收眼底的超拔和脱俗.表面的平常,需经多年的痛苦的磨练方能获得.心平气和不仅是大家提倡的一种生活状态,更是我们想要快乐一生而必须具体备的精神状态,能否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对待荣辱升沉,对待种种意外,是人生气象的重要表现。我们每个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在创造成功的过程中尽情地享受快乐.只有心平气和才能让自已的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使自已的一生满载快乐. 平常心贵在平常,要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于无声处听惊雷.利不能诱,邪不可惑,心能昭日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有情有义,侠骨柔软肠,远离颠倒梦想.悲悯众生,利益众人,却能明哲保身.上不负天,下无愧人,桓颓其奈我何?旦夕祸福,知天达命,不违自然.这样一来,便能素甘淡泊心常泰,曾履忧危体益坚;才会悠然自得清净无染地生活;才能与万物融合为一,纵览生命的全景,体悟人生的玄妙,窥探自然中处处彰显的禅机. 平常心所产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有许多好处:首先,拥有平常心的人仁慈,淡泊,宽容,乐观,不会将精力投注在蝇头小利与恩恩怨怨当中,能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其次,拥有平常心的人不虚荣,不虚伪,不虚假,他们能正视自已的缺点和不足,能让自已做人做事尽可能的完美;最后,平常心更是成功之道.拥有平常心的人往往是胸襟宽,度量大的人,他们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能得到身边人的信任,爱戴与拥护,而得人心者得天下,何愁事业不能成功呢?平常心并非什么深不可测的玄机,只是平凡人的平凡心态而已,也就是看花是花,看山是山,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为什么保持一颗平常心却是很难得呢?那是因为人们在生存的压力下,在名利的诱惑下,滋生了一些自私心,虚荣心,贪欲心,名利心,妒忌心,痴迷心,憎恨心,报复心,好胜心,固执心,狂妄心,傲慢心,浮躁心``````平常心一旦这样被颠倒,痛苦,烦恼就纷至沓来了,相信朋友们都有过这种体会.既然如此,何不从今天开始,用平常心去看待贫富,成败与磨难,以一种淡泊名利,荣辱不惊,宽容仁慈的心智模式去踏踏实实地生活,去感受生命的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