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修辞解析版

2019-2020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修辞解析版

修辞(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D.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答案】B

【解析】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B.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霰比喻成了花;

D.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庭院里的竹木积雪累累,如玉叶琼枝,美不胜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做该题可紧扣比喻的定义,根据提干的要求选出选项。

修辞手法的考点为表达应用部分,能力层级E,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证辨析,这也是容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2.下列与“门前冷落鞍马稀”中画线词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B.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能辨别各种修辞手法。此题考查了比喻、借代和互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借喻”等。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例句中的“鞍马”代客人,A项,“杜康”代酒;B项,“青螺”是比喻;C项,反问;D项,互文。故选A。

3.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A.借代,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BCD为比喻。故选A。

4.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设问)

B.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比喻)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夸张)

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借代)

【答案】B

【解析】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自问自答,化无形为有形表明此人的忧愁;所以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正确;

B.“门前冷落鞍马稀”该句以“鞍马稀”代指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少,所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比喻错;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运用了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运用了“夸张”;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原意是指一群风流人物;它借代了一段历史,用来描写三国后期的情形;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诗词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是句的含义,根据对诗句含义的理解确定该句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炫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修辞手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层级为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诗句的含义,只有掌握了诗句的含义才可以揣测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于修辞手法我们进会判断还要会运用。

5.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A. ①拟人②对比③比喻④拟人

B. ①借代②夸张③借代④对比

C. ①对比②夸张③借代④拟人

D. ①比喻②借代③比喻④对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①“老”“白发多”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去岁”与“今年”形成对比;③“樊笼”比喻官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④“送”“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动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选A。

6.下列对联中,适合张贴在婚宴现场的一组是

①瑞雪盈庭投玉燕,祥云护舍降麒麟。

②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

③荷叶池中鱼比目,蓝桥石畔凤双飞。

④沼上莲花舒并蒂,庭中荔子缀连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掌握对联知识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要求词性要相同,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必须一致;此外,对联求平仄相调。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另外,写作对联时还要注意内容相关,即与所描述的对象、所张贴的场合都要相吻合。本题①祝贺喜添双胞胎;②是说邻里和睦;③中“鱼比目”“凤双飞”、④中“并蒂莲”“连荔枝”都是切合结婚主题的。故选D。

7.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

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

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

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

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解析:

A、“一带一路”比喻为“新引擎”;

B、没有比喻;

C、“网络病毒”比喻为“洪水猛兽”;

D、“东道主在观念”的转变比喻为“弯道超车”;

故选:B。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分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答案】D

【解析】A项选自俞桂《过湖》,“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意为若隐若现的山色像幅画般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白鸽飞过诗兴大发,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若隐若现的山色”比喻为“横在天地间的卷轴”;

B项选自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意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月光”比喻为“雪珠”;

C项选自秦观《浣溪沙》,意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雨丝”比喻为“忧愁”;

D项选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意为多少株绿荷满含怨意地互相偎倚,同时回过头来背对着西风,这里是拟人手法。

故选: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互文: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9.选出下面诗句修辞解释正确的一项:

A.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拟人)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

C.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借代)

D.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比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A.何事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C.比喻;D.拟人。故选B。

10.陈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业。假如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

副对联送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大启而宇(乙)交以道接以礼(丙)室有芝兰春自永

长发其祥近者悦远者来人如松柏岁长新

A. 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 甲送分店开业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 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业者

D. 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的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大启而宇,长发其祥”是乔迁新居的句子,应该送给搬家的人;“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讲的是有关礼仪的内容,可以送给开店的人;“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是祝福的话,应该送给大寿的人。故选A。

11.下列诗句与所用手法对应的一项是()

古诗词中常因为修辞之妙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①梨花千树雪②旅雁还应厌后行

③钟鼎山林都是梦④天台四万八千丈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熟知常见修辞,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还要注意积累诗歌及其手法。本题中,①梨花千树雪,意思是千树梨花竞相开放,犹如树上盖了一层瑞雪。运用了比喻手法。②旅雁还应厌后行,大意是迁飞之雁也应厌倦四处漂泊。运用了比拟手法。③钟鼎山林都是梦,大意是富贵和隐逸都是梦。运用了借代手法。④天台四万八千丈,意思为天台有四万八千丈高。运用了夸张手法。依次应为:③钟鼎山林都是梦、①梨花千树雪、②旅雁还应厌后行、④天台四万八千丈。故选A。

1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庞德《地铁口》)

B.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的社会问题(辛笛《风景》)

C.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D. 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曾卓《悬崖边的树》)【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高中阶段要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这几种修辞,同时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结合平时所学,认真研读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A.把“人群中这些面孔”比作“幽灵”,把“美丽的面孔”比作“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B.把“铁轨”比作“中国的肋骨”;C.把“心”比作“窗扉”。D.无比喻手法。故选D。

13.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例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A. 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D.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梨花”比喻成“雪”;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烛”比喻成“寒泪”;B项,“干百丈”“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项,“京国人南窜”“湘江水北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A。

14.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A.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答案】C

【解析】A.“万国衣冠拜冕旒”以“衣冠”代指“官吏”,以“冕旒”代指“天子”;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用“绿”代指“树叶”

C.秦观《春日》诗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过后芍药和蔷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泪光晶莹、娇弱慵懒的神情、形态,别具情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D.“烽烟”是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代指“战争”;

故选:C。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每个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最后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修辞手法的运用,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层级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然后按照要求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领悟语句的意思,根据语句的含义确定修辞手法就不会出错。

15.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

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 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

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 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

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 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

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答案】D

【解析】A.比喻,本体,文艺;喻体,火光、灯火;喻词,是。

B.比喻,本体,硅谷;喻体,热带雨林、大树、小苗、种子。

C.比喻,本体,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正之风;喻体,清洁剂、温床。

D.很像,指两部作品之间很相似,无比喻。

故选: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考生要了解比喻的基本知识后可根据语境判断出此题答案。

理解句子含义,是否比喻要看句子中是不是有本体、喻体、喻词,注意“像”的用法。

1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答案】C

【解析】略

1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是哪一句?()

A.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答案】D

【解析】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解析】A此句意思为“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用了比喻的手法。

B“作”是“当做”的意思,是一种心理感受,不是比喻;

C比喻,将“飞流”比作“银河”;D比喻,“雪”比作“梨花”;

故选:B。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19.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例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A. 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D.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答案】A

【解析】例句:比喻.将雪花比作梨花.

A.比喻.把红烛的泪比作珊瑚.红烛燃烧后流泪,是拟人.

B.夸张.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

C.对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D.对偶.“鸟去鸟来山色里”对“人歌人哭水声中”.

故选A.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常见”,《考试大纲》明确了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二是“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将在实际运用中对修辞方法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不会直接考查修辞方法的概念.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20.双关是构成歇后语的重要修辞手法,下列各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猫哭耗子——假慈悲

B. 外甥点灯笼——照舅

C. 和尚打伞——无发无天

D. 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双关修辞手法的能力。双修辞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A项,拟人;其他三项都是双关,三项依次谐“照旧”“无法无天”“一清二白”音。故选A。

21.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远水救不了近火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 不为五斗米折腰

D. 初生牛犊不怕虎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C.五斗米,借代,代微薄的俸禄;A.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B.“燕雀”“鸿鹄”是暗喻,分别比喻目光短浅的人和志向高远的人;D.比喻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年轻人大胆勇敢,敢于破除迷信。故选C。

22.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英雄泪》)

B.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光阴的故

事》)

C.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

在身边徘徊。(《冰雨》)

D. 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风雨无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C.“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是拟人;A项“往事恍然如云烟”是比喻;B项“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可是终究是一阵烟”两句都是比喻;D项“爱是漫长的旅途”是比喻。故选C。

23.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冰炭不同炉

B. 不为五斗米折腰

C. 明日黄花

D.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B.借代;其它三项为比喻。故选B。

24.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迷迷蒙蒙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纱的少女。

②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都比别人理解快。

③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④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

A. 比喻借代反复比拟

B. 拟人借代排比比拟

C. 比喻借喻反复拟人

D. 拟人借喻排比拟人【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区别借喻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①是比喻,排除BD。

②“墨水儿”代指有文化,是借代,排除CD。故选A。

25.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A.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B.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C.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例句和ABD都用了拟人的修辞;C项,没有拟人。故选C。

2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

就住在桥边。

B.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

水里摇曳着。

C. 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

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 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

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比喻修辞的能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本题中,A.把摇篮比作一条船;B.把天比作一汪水;C.把月亮比作红盘。故选D。

27.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

变为啃硬骨头。

B. 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18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

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 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

热闹起来。

D.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

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比喻、比拟修辞的能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此题中,A.将艰巨的伏击任务比作硬骨头;B.将公司比作机器;C.将商铺当动物来写,属比拟中的拟物;D.将健康状况不佳比作亮红灯。故选C。

2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型与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A项,比喻,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飘絮,将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B项,“帆”代指帆船;C项,“干戈”原为作战工具,这里代指战争;D项,“绿”借指叶子,“红”借指花。故选A。

29.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 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

苔藓。

B. 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

剔便会掉下来。

C. 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

的雾。

D. 我知道父亲要等到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

厚,越漫越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A项,答案将头发比喻为蓬草,将胡子比喻为苔藓;C项,答案将蚊蚋飞舞的样子比喻为银亮的雾;D项,答案将虫声比喻为渗出的水;B项,“仿佛”指差不多,在此句不是比喻词。故选B。

30.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B.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C.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D

【解析】A.词人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忧愁,所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诗人运用设问表明对琵琶女的同情;

C.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明对亲人的思念;

D.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词人拨打博大的胸襟;

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诗句的含义,根据对句含义的理解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三根据题目要求判断修辞运用的是否正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在考点中应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1.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

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C.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D.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答案】D

【解析】A.把二月春风比拟成剪刀,以“剪刀”喻春风。

B.太阳出来江面被霞光映红,春天的江水绿的很深,以“火”“蓝”比喻水的颜色深。

C.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如陶渊明家之感,以秋丛喻陶家。

D.“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故选D。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阅读所给选项,选出具有这种修辞的诗句即可。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哩!

3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猿猱欲度愁攀援。

C. 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D.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型与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A.借代,“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代指少女。故选A。

2020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修辞

2020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修辞 【说明】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依照这句话的修辞和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3分)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3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个句子,注意前后句式相同,组成一组内容和谐的排比句。(6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校学生会和团委将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以“母爱颂”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邀请你做主持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诗文朗诵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格。(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面句子为本体,续写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2分)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1讲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常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也常考查,善用“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无论是从显性考查的角度,还是从隐性考查的角度,都有必要对修辞进行系统的复习。 一、9种修辞手法初认知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法。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来说,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跟……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 五颜六色的云彩(本体),看起来跟.彩色的羽毛(喻体)似的 ..,飘浮在天上。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这是一类隐性的比喻词,其打比方的意图不如明喻明显,因此,暗喻又叫隐喻。例如: 生活(本体)是.海洋(喻体)。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比喻也最隐蔽。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能让人易于理解。例如: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喻体)。 “幼苗”(喻体)借喻儿童(本体)。 (二)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借体)来代替所指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法。 1.特点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针对训练: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暖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继续以“书”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孩子意志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另选一个意象仿写一段话,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 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无价的财宝,索取者得来的却是人们轻蔑的鄙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巨大的关爱和支持;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非凡的潇洒和风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一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使文段语意连贯完整。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与开头一句构成排比句式。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7.仿照下面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两组句子。 夜空的流星,并不因为明月就在面前而收敛光辉;山间的清泉,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题”配套检测题组一仿用句式 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是情感的寄托。请仿照下面示例,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要紧扣节日内涵。(6分)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落后,清扫祭台怀亲人。 仿写:——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所给示例的特点,“暮春三月”是时间,“梨花落后”是季节特征,“清扫祭台怀亲人”是节日内涵;然后仿照此形式进行写作。注意,表现节日内涵要贴切,比如元宵节要突出团圆,端午节要突出纪念,重阳节要突出思亲等。 参考答案: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 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远望思故人。(任选其中两个即可) 2.阅读示例中描写十二生肖“鸡”的文字。请你从其他生肖中任选一种,加以仿写。要求:采用拟人手法,所写内容具有哲理意味,不得超过40字。(4分) 示例:鸡:冲破母爱的壳,迎来希望的曙光;没有劳动成果的,往往叫得更响亮。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马:千里荣誉,来自脚下不停歇地前进;没有伯乐的赏识,哪来千里马的成就。 (示例二)牛:丰硕的收获,来自辛勤耕耘;只因逆来顺受,才被人们无情地役使。 3.根据以下定义和示例,另选话题,仿写两个句子。(6分) 定义:反证法,为了证明原命题成立,首先假设其不成立(否定原命题),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或错误的结果,原命题从而得证。 示例: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重视生态平衡。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反证法”的解释,然后对示例进行分析,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推理出明显的错误结果“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证明原命题“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重视生态平衡”成立。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反证法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2019-2020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修辞解析版

修辞(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D.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答案】B 【解析】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B.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霰比喻成了花; D.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庭院里的竹木积雪累累,如玉叶琼枝,美不胜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做该题可紧扣比喻的定义,根据提干的要求选出选项。 修辞手法的考点为表达应用部分,能力层级E,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证辨析,这也是容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2.下列与“门前冷落鞍马稀”中画线词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B.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能辨别各种修辞手法。此题考查了比喻、借代和互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借喻”等。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例句中的“鞍马”代客人,A项,“杜康”代酒;B项,“青螺”是比喻;C项,反问;D项,互文。故选A。 3.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A.借代,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BCD为比喻。故选A。 4.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设问) B.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比喻)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夸张) 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借代) 【答案】B 【解析】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自问自答,化无形为有形表明此人的忧愁;所以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正确; B.“门前冷落鞍马稀”该句以“鞍马稀”代指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少,所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比喻错;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运用了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运用了“夸张”;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原意是指一群风流人物;它借代了一段历史,用来描写三国后期的情形;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诗词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是句的含义,根据对诗句含义的理解确定该句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炫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修辞手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层级为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诗句的含义,只有掌握了诗句的含义才可以揣测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于修辞手法我们进会判断还要会运用。 5.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A. ①拟人②对比③比喻④拟人 B. ①借代②夸张③借代④对比 C. ①对比②夸张③借代④拟人 D. ①比喻②借代③比喻④对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①“老”“白发多”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去岁”与“今年”形成对比;③“樊笼”比喻官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④“送”“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动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选A。 6.下列对联中,适合张贴在婚宴现场的一组是 ①瑞雪盈庭投玉燕,祥云护舍降麒麟。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解析版

专题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E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简释:“常见的修辞手法”指上面七种,明确了考查的范围。“正确运用”是指不考查修辞的概念、术语,重在“运用”,即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1.(2014·江苏)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 A 答题提示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2.(2015·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 B 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使用比拟手法。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使用了拟人手法。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3.(2016·江苏)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 A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专题六修辞手法训练

专题六修辞手法 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代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 B.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借代 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 D.①比喻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 答案:A 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③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 C.排比借代比喻 D.设问反问比喻 答案:A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比喻设问对偶 B.设问对偶比喻 C.对偶比喻设问 D.对偶设问比喻 答案:D 4.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解析:D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 5.从采用修辞手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解析:D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 6.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①排比、比喻②反复③排比 B.①拟人、反复②对偶③对偶 C.①比喻、反复②排比③比喻 D.①拟人、排比②反复③对偶 答案:D 7.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 C.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正像自然史博物馆显示了世界的物质外观那样,首都艺术博物馆显示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小侧面。 B.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C.但是,看得见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到首都艺术博物馆去寻找这把美的钥匙。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含答案)

第六章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重要相近修辞的辨析 (一)比拟和比喻 比拟只有被比拟的事物,不出现拟体。比喻中的喻体是一定要出现的,它的出现是比喻最根本的标志。如: ①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比拟) 只有被拟体——帝国主义出现,没有出现拟体——狗。 ②帝国主义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比喻) “像狗一样”,出现了喻体。 (二)借喻和借代 共同点:本体都不出现,而是用另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 不同点:借喻重在“喻”,是取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喻。借代重在“代”,是借两个事物的相关性进行替代,其中不存在相似因素。 鉴别两者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本体和喻体或借体中间加个“像”字,如果能成立,即是借喻,反之,则是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能从上下文中找到各自的本体事物。如: 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 本体是精锐的部队。本体像金戈铁马,不能成立。 ②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借喻) 本体是凶恶的侵略者。本体像豺狼,能成立。 (三)反复和排比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反复与排比综合运用,既可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突出,又能使气势更加磅礴。 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对点练 1.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运用比喻,强调“她”长得很漂亮。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六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情大视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手法共考查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 修辞大体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修当做修饰解,辞当做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修当做调整或适用解,辞当做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两项交互,共得四种用法如下: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考查修辞知识的几种题型: 1.仿写题 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仿”的对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扩写题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3.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4.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这也是一个高考设题较为集中的知识点;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离不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 ..的一项是() A.需要个朋友,好有个地方去播放他的陈谷子烂芝麻。 B.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C.亲朋好友话桑梓,浓情蜜意在元宵。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的,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了发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我真想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板块 专题三“修辞手法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修辞手法题”配套检测 题组一诗句修辞 1.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解析:选D 例句和D项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例句中的“翠微”代指山,D项中的“宛转蛾眉”代指青春年华。A项,为比拟,将明月拟人化。B项,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战士的苦和将领的乐进行对比。C项,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白发比喻成雪,朝青暮白又用了夸张的手法。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选C A、B、D三项都为夸张手法。C项,为比喻手法,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3.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解析:选A A项,“红巾翠袖”使用借代手法,指女子装饰,代指美人。B项,“碧桃”“红杏”使用比喻手法,喻指身处上层、有所倚仗、特承恩宠的人,他们春风得意,平步青云。C项,“明镜”使用比喻手法,比喻平静的水面。D项,用比喻手法,把“书”比喻为医国的“千秋药”,把“道”比喻为匡时的“一座山”。 4.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七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突破练34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含解析新人教版

任务突破练三十四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不仅应成为广大游客的共识,还应成为一条“带电的高压线”。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古琴音乐,作为传统音乐中最具民族审美趣味的器乐,始终具有自己独立的音乐品格。古琴艺术在丰富多彩的唐乐中,绝不是取悦于喧闹的殿堂宴饮歌舞场合,而是企求在“简静”的意境中表现内在的情思和感受,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超越尘世的音乐境界。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4.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5.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漆并利用它髹涂器具的国家,而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时期。用漆漆物谓之“髹”,素髹即所谓单色漆器,又称“无文漆器”,强调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从素髹漆器的身上,现代人可以嗅到宋朝美学的“极简风”。

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教学目标 1.辨别七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2.判断这七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优劣。 3.能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各类修辞的特点和不同的表达效果。 2.修辞在与扩展语句仿用句式等题型综合考察时的灵活运用。 难点:易混修辞的辨识。 ●设计思想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在选择题中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是江苏高考的新趋势。本课在立足考纲规定的七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用选择题的形式逐步拓展考生对修辞的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 1.全国及各省相关高考试题。 2.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相关章节 ①“枯藤、老树、昏鸦”与修辞②典雅风格③比喻④排比⑤对偶

●课堂反馈 1.下列句子与“身心放下于当下”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A.名利超然即泰然B.真入法门圣默然 C.迷津总在利当前D.看穿世事意清闲 2.下列诗句与“论到读书,一目十行”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A.畅谈写作,滔滔不绝B.讲起作文,斗酒百篇 C.说到做人,意犹未尽D.提及教学,兴致盎然 3.下列选项中对仗最为工整且得体的对联是( ) A.商店联:贵客盈门庭似市高朋满座店如春 B.春联:春晚迎春春不晚灯节点灯灯红节 C.庆“六一儿童节”联:绽蕾花树株株秀破土春笋节节高 D.楼联: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发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4.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 ⑴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⑵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5.对下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梦想中国”节目广告:让快乐张开翅膀,看梦想瞬间绽放。 ⑵防晒露广告:爱梦利,随身的绿阴。 ⑶咖啡广告: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⑷洗发水广告:丽彤,丽彤,与众不同 A.对偶拟人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对偶反复 C.比拟拟人比喻反复 D.对偶比喻对偶夸张 6.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夸张,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题型新解】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0种修辞手法高考新题型例解

【题型新解】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0种修辞手法高考新题型例 解 高考语文复习:10种修辞手法高考新题型例解 一、比喻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写脱贫的文章,我走进山东管理学院的图书馆。一排排书橱是一块块田地,书橱里的书是无数朵盛开的鲜花,学子则是一只只蜜蜂,在田地间穿梭。图书馆里,人人捧读心爱的书籍,那翻动书页的声音似数以万计的蜜蜂在匆忙地采花蜜时发出的吟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收获季节特有的气息。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句子将一排排书橱比作一块块田地,把书比作鲜花,把学子比作蜜蜂,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书橱和田地的排列方式相似,书和鲜花都是美好而吸引人的事物,学子汲取知识养料与蜜蜂采蜜相似,学子在书橱间走动与蜜蜂在田地间穿梭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审题很关键。考生需明白,题目不是要求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而是分析比喻的相似性,即分析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考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把握本体和喻体,不要遗漏,并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答题时,考生要先答出画横线句子涉及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具体分析这些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画线句子“一排排书橱是一块块田地,书橱里的书是无数朵盛开的鲜花,学子则是一只只蜜蜂,在田地间穿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橱”比作“田地”,书橱和田地的排列方式相似,都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把“书”比作“鲜花”,书和鲜花的相似点是它们都是美好而吸引人的事物;把“学子”比作“蜜蜂”,学子汲取知识养料与蜜蜂采蜜相似,学子在书橱间走动与蜜蜂在田地间穿梭相似。 【思路】比喻+比喻解读(本体和喻体)+相似性解读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板块专题三正确辨析使用修辞手法练习(含解析)

正确辨析使用修辞手法 1.(2017 ·江苏高考 ) 以下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为哪 一项(3 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进经济全世界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双赢的提议,它已成为推 动全世界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败窘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估计,跟着暖湿气流加强,我省明日会迎来一场实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 度将迅速降落,人们的舒坦度会大幅度提高。 C.一种忽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侵袭全世界,致使150 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 有近 3 万家机构的计算机遇到影响。 D.我国公司在参加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备建设过程中,主动加强环保意识,踊跃肩负 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点上弯道超车。 分析:选 B A 项,将“一带一路”比作发动机的“引擎”。 C 项,将“网络病毒”比 作“洪水猛兽”。D项,将“东道国观点的转变”比作“弯道超车”。 (3 分 )( ) 2.(2016 ·江苏高考) 以下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为 哪一项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能够为尧舜 C.化兵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分析:选 A 本题考察修辞手法——借代。A项,出自《鸿门宴》,将他人比作“刀俎”,将自己比作“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了比喻的手法。B 项,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人人都能够做尧舜那样的圣人。“尧”和“舜”指代圣人,有作为的人,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C 项,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善。“兵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借指战争;“玉帛”,古时国与 国间社交时用作礼品的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友善。本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D项,“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谚语。“西施”原是春秋末期越国的美女,以后代指心上人。此句表示由于有感情,感觉对方无处不美,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3 分 )( ) 3.(2015 ·江苏高考) 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比较手法的一项为 哪一项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惟有南风旧认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分析:选B本题考察诗句的修辞手法——比较( 拟人和拟物 ) 。 A 项,意为春风试着用 奇特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季的红花绿叶。“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 C 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佳人,拟人。D项,一“偷”一“翻”,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9:修辞手法

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 9 修辞手法 1.中国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要想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离不开考古。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不只是见证历史的珍品,更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甘泉。在中国文化的研究中,重大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许多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民族自史前时期起,就是一个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伟大民族。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考古方面的专业人才。对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他们钻深山、探遗迹,一把手铲、一支毛刷,风餐露宿,不改初心。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中国考古因立足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历史的探索而高瞻远瞩,因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而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考古事业的春天里砥砺奋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实在令人难忘。 B.那两个乘客中,靠窗的“汉服”目光柔和,旁边的“西装”满面笑容。 C.“民亦劳止,艺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人民最朴素的愿望。 D.年轻干部要争做拓荒牛,深入基层,提高实践能力,为群众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啮草,恍惚间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又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