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

2019年《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

2019年《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
2019年《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

《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元代历史剧中成就最高的剧作,是一出正气浩然、壮烈感人的悲剧。它是中国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作品,因在1775年被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而轰动欧洲剧坛。到了当代,“各种地方戏的改变,特别是2003年北京人艺、国家剧院、河南豫剧二团同时把赵氏孤儿搬上舞台” 之后,这个故事再一次感动了全中国。而到了2010年,《赵氏孤儿》更是被著名导演陈凯歌搬上电影荧屏,使这个古老的故事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讲述了在春秋晋灵公时期,忠心耿耿的赵盾和野心勃勃的奸臣屠岸贾“文武不和”。屠岸贾曾遣勇士刺杀赵盾而不得,后又训练神獒,以谗言混淆视听,终使赵家三百口被诛尽杀绝,只剩下赵朔之妻庄姬夫人在自缢前托付给赵家门客程婴的赵氏孤儿。当时正受命于屠岸贾在搜查赵氏孤儿的韩厥为救赵氏孤儿而自刎,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也为了赵氏孤儿的存活献出了生命。之后的二十年,程婴忍辱负重,带着被屠岸贾收为义子的赵氏孤儿在屠家做门客,让赵氏孤儿同屠岸贾习武。时机成熟,程婴将过去的故事和盘托出。得知真相的赵氏孤儿誓死要“还他九族屠”。最终,赵氏孤儿和当时的上卿魏绛在晋灵公的授意下除掉了屠岸贾后,改名望,“袭父祖拜卿相”。

而电影版的《赵氏孤儿》虽然依照元杂剧改编,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等方面都有较多不同之处。

一、人物形象之不同

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与电影版的不同,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不同,这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重要人物程婴和屠岸贾身上。

程婴在元杂剧中是赵家门客,临危受命于庄姬夫人救出赵氏孤儿,而在电影中他只因机缘巧合才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在元杂剧中他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的孩子,而在电影中他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屠岸贾。

元杂剧中的程婴是忠义的化身。他本可以在庄姬自缢后抛下赵氏孤儿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他却冒着全家被处斩的危险救了赵氏孤儿。为了保护赵氏孤儿,又为了国中一百多个婴儿的生命,他甚至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假装做赵氏孤儿,让公孙杵臼向屠岸贾告发他,以他二人之死换来赵氏孤儿的安全,以此不负赵家之托。为了让屠岸贾相信,他强忍内心的悲痛,杖打公孙杵臼;为了不让屠岸贾察觉甚至在自己的亲生儿子被屠岸贾“剁了三剑”之时,只能把泪水往肚子里咽。在这之后的二十年,程婴独自背负着骂名,忍辱在屠岸贾家中做门客。看着赵氏孤儿在屠岸贾身边无忧无虑地慢慢长大,他却“踌躇展转,昼夜无眠”。他始终记得庄姬的嘱托,记得赵家三百条人命,记得那些屈死的忠良,记得那年还在襁褓中的儿子。最后他将所有的事情告诉赵氏孤儿时,他“垂泪不止”,因这泪中有二十年的艰辛苦楚,有着非常人所能承载的精神压力。元杂剧中的程婴为了忠义奋不顾身,他有着极强的牺牲精神和常人无法匹及的崇高感。

而在电影中,屠岸贾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形象,它力图挖掘屠岸贾身上人性的一面。首先,电影开篇就着力展现赵家在朝中得势,赵氏父子对屠岸贾有相当的敌意来表明屠岸贾对赵家之伤害实有不得已的成分,并不完全是其野心在作祟。另外,屠岸贾在手下请示如何处置庄姬夫人之时所说的“我从来不杀女人”,在程婴说出赵氏孤儿的下落之后快步走到门外告诉在门外跪着的孩子的父母“你们的孩子都得救了”和在抚养赵氏孤儿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慈祥,都能让我们感觉到电影似乎在不遗余力地增添能够让屠岸贾向善的台词与行为。

其实不仅是这两个主要人物,韩厥、公孙杵臼的形象也大有改变。在元杂剧中,这两个人物都是绝对忠义的代表,韩厥因忠义不能两全自刎身亡,公孙杵臼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撞阶基而死。同程婴一样,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绝对正义。而在电影中,他们的形象同样变得不那么崇高。在庄姬夫人苦苦求着韩厥把孩子还给她时,韩厥说“我不是不想把孩子还给你,还给你,我就是死路一条”;在屠岸贾带着赵氏孤儿带兵打仗之时,韩厥却是躲在暗处偷偷射了屠岸贾一剑。在程妻告诉公孙杵臼她交出的是赵家的孩子是,公孙杵臼说“换了我,我也不会交出自己的孩子”;在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查赵氏孤儿时,他不是自杀而是被屠岸贾的手下杀死。

综上来看,在元杂剧中绝对崇高意图的人的忠义精神在电影中被削减,而在元杂剧中绝对恶的人物也在电影中展现出了善。电影希望通过两个极端向“中间性格”靠近的方式,使电影中人物更贴近现代人所感受的真实,意图也许是希望将元杂剧中原本单纯的、善恶界限分明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希望将原来的“扁平人物”转化为现代的艺术作品中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圆形人物”。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改变过后的人物虽然多面,但却没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主导型特征。观众在看完电影也许会疑惑,剧中这几个关键人物究竟该如何定位。

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单纯、鲜明:而电影《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虽然丰满、多面,但却没有处理好人性中的不同面的冲突,没有处理好个别人物性格转变的过渡,因此难以让人信服。

二、情节结构之不同

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共有五折,故事根据庄姬托孤、屠岸贾搜孤、程婴救孤、赵孤报仇这条线索展开叙述。其中,全剧的第二、三折,即写程婴与公孙杵臼商量如何救孤、程婴以自己的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杵臼假装偷藏赵氏孤儿最后撞阶基而亡的部分为高潮,将整部剧的悲剧色彩推向高峰。

而在电影版的《赵氏孤儿》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情节结构的改变。电影主要以程婴失去妻儿、正式收养赵氏孤儿为转折点,将整部电影分为救孤和抚孤这两个主要部分。整场电影总共127分钟,前半部分共56分钟,杂糅了托孤、搜孤以及救孤的全部内容,因情节曲折、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气氛凝重。前半部分的情节虽较元杂剧有较大不同,但整体处理也较妥当,尤其程婴之妻这个形象的出现让情节的发展更扣人心弦,直击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中间的过渡阶段的两分钟以程婴用木头加固妻儿曾经生活过的房门、程婴颓废地喝酒倒地和赵氏孤儿在襁褓中哭泣这三个场景不断重复切换的手法,加之以黑白的画面,加重了故事的悲剧色

彩。但是,电影的后半部分却是一个败笔。在这个部分,屠岸贾突变成一个慈父形象。将自己的本领悉数传授给赵氏孤儿,用与程婴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方式教育赵氏孤儿,甚至在瞒着程婴把赵氏孤儿带到外面游玩嬉戏。赵氏孤儿对这个“干爹”的喜爱甚至要超过他的“亲爹”程婴。程婴因此有了极大的危机感。影片的后半部分仿佛成了两个父亲的“夺子之战”,而后来程婴对赵氏孤儿所讲的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赵氏孤儿眼里成了一场程婴夺宠的闹剧,直到屠岸贾自己对他坦白,他才真正相信。

如果说影片是想借这个部分屠岸贾的性格转变来展现人性,那么最后程婴父子屠岸贾的复仇却又是不在这个逻辑里的。当赵氏孤儿得知自己真的身份之后,他却骤然下定决定要手刃屠岸贾。程婴带着年仅十五的赵氏孤儿去杀屠岸贾,几番纠缠之后,屠岸贾的剑刺进了程婴的身体,而赵氏孤儿的剑在这之后才刺进屠岸贾的身体,赵氏孤儿躲在程婴的身后完成了一次畸形的复仇。本该达到全剧的一个高潮的复仇场景显得苍白无力。最后,赵氏孤儿的两个父亲都死去了,赵氏孤儿成了真正的孤儿。影片为何在想要极力展现人性的同时又安排这样一个结尾,实在令人费解。

三、主题之不同

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通过“搜孤救孤”这一中心展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塑造一系列为挽救无辜而见义勇为、前仆后继的戏剧人物形象,展现出主人公匪夷所思的人格力量和崇高道德。剧中的正面人物传播的是一种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价值观,重承诺,讲信义,轻生死。剧中正面人物的心中有明确的道德指向标,为了坚守正义,他们不在乎任何外在事物,即使是自己的生命。剧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英雄人物形象,??因忠义不能两全而撞槐树而死,韩厥为了保孤自刎而死,公孙杵臼为了让屠岸贾不起疑心撞阶基而亡……在这部元杂剧中,生死并不重要,这些悲剧英雄人物多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更像是一个个价值符号,分散在这个故事的不同阶段,却统一于忠义这个系统之中。

电影版的《赵氏孤儿》削弱了忠义精神的主题,淡化了复仇的情节,而着眼于剧中人物个体,强调个体情感,强调个体价值,强调尊重生命。

第一,电影强调了人性中的骨肉亲情。这首先表现在程婴身上。电影中多次交代程婴老来得子的难掩的喜悦之情,因此在自己的孩子与出于同情而收养的赵氏孤儿之间选择,对于他来说的确很难,他都想救。在这里,忠义精神并没有以绝对优势打败父爱,他是在极度悲痛而又无力挽回的情况下才牺牲了自己的孩子的。而程妻这个人物也传达了人世间最普遍却又弥足珍贵的亲情。另外,这还表现在剧中其他人物的话语中。公孙杵臼在得知程妻把赵氏孤儿交给屠岸贾之后说的“换了我,我也不会交出自己的孩子”和程婴父子在和屠岸贾决斗之前屠岸贾说的“当你亲手把你儿子交给我的时候我才相信了,这就是赵家的孩子;一个出卖自己的亲生儿子的父亲,多可怕呀”同样暗示了这个主题。正如陈凯歌所说:“我想拍一个可信的故事,如果扣一个忠义的帽子给程婴,今天的观众会不会觉得可信?谁会拿自己孩子的死去换别人孩子的生?”

第二,电影强调了个体价值。在元杂剧中,庄姬夫人告诉程婴,待赵氏孤儿“久后长大成人,与他赵氏报仇”,而在电影中,庄姬夫人却告诉程婴,“等这孩子长大了,不许告诉他父

母是谁,也不许告诉他仇人是谁,忘了报仇,就过老百姓的日子”。电影传达出的理念是,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应该强加于这个孩子复仇的使命,他的生命应该由他自己做出选择。而在韩厥知道程婴的复仇计划后,他对程婴说的“你对这孩子不公平”这个细节也展现了电影对个体价值的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确希望在元杂剧的基础上赋予这个故事新的意义,希望通过改变能传达出符合现代人思维模式的主题。电影虽然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改变让观众感受到这种变化,但遗憾的是,电影的主题没有在整体情节中形成统一。问题依然出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在对人物形象的解构之后,故事又被套入了传统复仇故事的结尾,邪恶力量被消灭,正义得到某种程度上的伸张。既然电影不打算强调复仇主题,而是希望强调人性,那么为什么又在极力表现反面人物的善之后加上这样一个结尾。“可见,电影对传统的解构并不彻底,观众不清楚影片到底要表达什么,导演好像也不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 。在我看来,电影虽然对情节结构、故事内容“大动干戈”,同时有想要充分挖掘新的主题的决心,但却最终没有达到对新的主题体系的完整的建立,单从人物的对话和一些行为的改变难以达到主题的统一。就这点来说,在电影版的《赵氏孤儿》上映之前的“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版的《赵氏孤儿》就已经从人性的角度做了重新思考” ,林版的赵氏孤儿长大后对着这些恩怨情仇喊出了“与我何干”,这是“对个人生命存在价值进行了追问,对以往落后的父仇子报的人生取向给予了质疑,对传统的忠孝观念进行了否定” 。

因此,就主题这个方面来看,电影版的《赵氏孤儿》虽然求新求变,但整体改编的不统一导致了主题的混乱;而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却是紧紧的围绕主题展开,在这方面没有可挑剔之处。

赵氏孤儿 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全剧以“存孤救孤”为线索,贯穿始终,情节安排环环相扣,集中展现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剧本的第三折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的巧妙安排、矛盾冲突的表现,都在此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所录《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从剧本的题目正名来看,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是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作者赋予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这些正面人物性格的完成,是在剧情的发展和尖锐的冲突中加以凸现的,因而显得尤为真实感人。例如全剧的核心人物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氏孤儿时,仅仅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氏孤儿,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了升华。在剧本第三折,狡诈的屠岸贾让程婴拷打公孙杵臼,以此作为试探。程婴为了保住赵氏孤儿,既要担上卖友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 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 1月日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的昆剧《赵氏孤儿》是北方昆曲剧院一次既是复古又是创新的试验。言其“复古”是因为这一版《赵氏孤儿》基本上复原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此杂剧分一个楔子和五折,北昆《赵氏孤儿》也是如此,同时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言其“创新”是因为在音乐和音 响的设计上可谓中西结合,同时在舞台空间的设计上,也体现出 了中国传统戏曲朴素观念和西方戏剧观念的结合。 北昆《赵氏孤儿》的舞台上基本复原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其中看得出设计者的苦心,但同时也反映了复古从来就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此剧每一折的曲牌都只能由一个脚色来唱,在此我 们能看到第一折是由公主主唱,第二折韩厥主唱,第三折公孙杵 臼主唱,第四折仍是公孙杵臼主唱,第五折赵氏孤儿程勃主唱。 但北昆《赵氏孤儿》并非除了主唱外其他脚色一概不唱,实际上其他脚色在适当的情况下也曾唱。从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我们能看到,不论每一折主唱在剧中是何人,剧本总是标以“正末”主唱,这个一人主唱应该算作是一种脚色主唱,以表示 这个剧本是“末本”,除了正末外,剧中其他演员几乎是没有脚

色规定的,所以原剧作中的程婴也没有分配固定的脚色行当,这 种一人主唱的形式是受限于当时的脚色体制的,已不再适用于今天。创作者在剧中多处打破一人主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明证,而 且舞台上的主唱脚色发生了变化,第一折可算是旦主唱,第二折 武生主唱,第三折和第四折公孙杵臼算作外或老生主唱,第五折 程勃则算作贴旦扮娃娃生或小生主唱。而不再是以前的正末一脚 色主唱到底了,所以北昆《赵氏孤儿》的复古尝试应当说离原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由于复古的考虑,舞台上的演员也有脱 离脚色制的意味,例如公主扮相相比传统旦扮有很大改造,赵氏 孤儿的扮相也是小生和娃娃生的结合。 由于每一折都有一个脚色主唱的缘故,程婴作为《赵氏孤儿》中最关键的人物在舞台上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且创作者对纪 君祥的作品做了较大的删修,将原著楔子里公主托付赵氏孤儿给 程婴后自缢而亡的情节扩充为第一折,删去了原著中第四折程婴 通过手卷给赵氏孤儿讲述身世的情节,直接将其融合在了最后一 折刺杀屠岸贾的情节之中。创作者的目的似乎在于着重描绘为保 赵氏孤儿牺牲了许多人,突出赵氏孤儿的存留来之不易,其过程 之艰险,因而更显得最后一折复仇显得尤为痛快。《赵氏孤儿》这个极具悲剧性和争议性的故事其实曾被不断讨论,与之相关的戏 剧作品也有许多,现代人的关注点慢慢从“复仇”转向了赵氏孤 儿的个体意志。古代传统封建社会的忠义观念在现代人看来或许 值得商榷,因而有些话剧导演曾改编此剧,让赵氏孤儿在长大成

狱中题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狱中题壁原文I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 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 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文学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

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異。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在政变的第二天,谭氏待捕不至,遂往日本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他出于道(变法大业、国家利益),也出于义(君臣之义、同志之义),甘愿效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赵氏孤儿观后感5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一): 电影《赵氏孤儿》的大意是,春秋时代,晋国将军赵朔战功卓著,父亲是相国,妻子是国君的姐姐。赵家的地位和威望显赫,受到奸臣屠岸贾的忌恨。屠岸贾利用晋景公为赵朔庆功之机,设计以弑君之罪,诛杀赵氏家族三百余人。赵朔妻子庄姬此时正巧生下儿子,她自杀前委托为其接生的医生程婴,在奉命前来诛杀庄姬母子的韩厥的帮忙下,将孩子藏于药箱中救走。在全城大搜捕中,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程婴和妻子在赵家好友大夫公孙杵臼的帮忙下,设计用自我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妻子、公孙杵臼被杀。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氏孤儿程勃养大,并让程勃认屠岸贾为干爹习武、读书。十五年后,程勃长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后,杀死了屠岸贾,为赵家复仇。程婴亦被杀死。 据司马迁《史记赵氏家》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朔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灭族之祸,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依靠韩厥等人帮忙复兴赵氏。 在我看来,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一节记述具体,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是一个传奇故事。历史上,由此改编的各类古典戏剧,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曾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流传到西方。此次,由陈凯歌、陈红夫妻将这一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为电影,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赵氏孤儿》影片亦有不足之处,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改编应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赵氏孤儿》原著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家臣。原著主题格调是:忠臣良士除奸惩恶,赵氏孤儿平反昭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影片中的程婴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局外人,卷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牺牲属情非所愿,养育赵氏孤儿十五年的动机,是为了让屠岸贾生不如死。影片将具有明显古典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典故,改编成为反映乱世环境下,小人物悲情无奈的杯具故事。这是在舍本求末,画蛇添足,极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赵氏孤儿观后感(二):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但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杯具,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

海清 个人简介

本名黄怡的海清是南京著名的甘家大院后人,7岁时便出演电视剧。12岁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舞蹈,17岁从江苏省戏剧学校毕业后走进了省歌舞剧院。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很快成了剧院的台柱子。说到当年在街头被发掘进戏剧学校的情景,海清说至今都印在脑海中:“我当时走在马路上,突然被两个人摁住。其中一个瘦高个的男人一下把我那天穿的小吊带‘啪’给拉一下。我很惊恐,还说‘你干嘛啊’。”后来才知道那两个人是戏剧学校的老师,拉她衣服是想看看海清的肩膀漂不漂亮(当然答案是肯定的,否则她也不会练了那么多年的舞蹈)。此后的海清参加过著名的舞蹈新人大赛桃李杯并获奖,然而她却因脊椎受伤不得不离开舞台转为一名编导,即便如此,她的心中依然有着对表演的热爱。她想去接受挑战——上大学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开明的父母并未干涉女儿的决定,省歌舞剧院领导也非常支持。1996年9月,她走进了高考补习班,过起了边工作边学习的苦日子。 1997年,海清踏上了艺考之路,以绝对的高分同时被中戏和北电录取。在上海考表演课时,北电的表演系主任齐士龙对她赞不绝口,向上级申请特招。海清的文化考试非常优秀,是当年中戏和北电的第一名。经过仔细考虑,海清还是选择进了北电,那里有赏识她的导师…… 而班主任就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大明星黄磊!在北影的学习生涯,海清在校四年却鲜少外出拍戏,这对有同样背景的人来说是很罕见。问她为什么不在求学期间演戏赚钱?海清的回答很实在:“是我运气不好吧,加上大学的时候,长得不是特别优秀,然后也胖,还傻不拉叽的。”于是乎当同学忙着外出拍戏,海清埋头苦读,跟着老师黄磊演了不少话剧,《雷雨》中的“繁漪”、《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由她诠释,两个重要角色的成功演绎也帮海清与丁黑结下了合作之缘,“那天排练《雷雨》时,丁黑正好来物色演员,看了我的表演后,丁黑当即邀请我去拍他的戏,但话剧紧张的排练让我们错失了第一次合作的机会,《玉观音》选演员时我毫不犹豫接下了女二号的角色。虽然当时心里也没什么把握,但丁黑却鼓励我,‘放心的去演吧’。”海清说,丁黑是一位很好的伯乐,《玉观音》让她的星途渐渐放亮 此后几年海清主演多部电视剧,《不能失去你》、《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影响力和收视率都超高。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成为电视剧女王。但她依旧保持着一份淡定和从容,她还是会把以前写的四大本学习笔记翻出来看,更把当年的感性话语读给记者听。她说:“我前两天翻笔记出来看,觉得上面有一段话写得真好:我说我真的特别感激我的老师,我在上学的时候是挺懒的。但我的老师就总撑着我,到快毕业的时候,我说一定要甩开老师的手,然后自己走下去。”

赵氏孤儿

阅读欣赏课教案 《赵氏孤儿》赏析 【作品分析】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2、能够认识各种人物性格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渊源 《赵氏孤儿》的本事见《史记》中《赵世家》、《韩世家》、《晋世家》,在汉代刘向《新序节·士篇》、《说苑·复思》中有详载,在《左传》、《国语》中也有零星片断。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6种,现仅存《赵氏孤儿》一种,明朱权评其剧作的风格为“雪里梅花”(《太和正音谱》)。《赵》剧早在1735年就被译成法文,法国伏尔泰由之取材写了一部《中国孤儿》,公演之后,轰动了整个巴黎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将它改 编为《埃尔佩诺》,而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将之改编为《中 国英雄》。 2003年岁末,人民艺术剧院与国家话剧院同时将“赵氏孤儿”这一 故事搬上了话剧舞台,两位导演对于这一故事作出了各自的当代阐释,在观众中引起相当反响,各种意见与争论随之而起。这一部名闻内外,影响甚至盖过《红楼梦》的戏剧究竟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听戏剧故事,了解改编后的故事情节 《赵氏孤儿》的剧情是忠良赵盾满门被权奸屠岸贾抄斩,赵盾之子赵朔为驸马,被逼自杀,公主亦被囚禁并在此时生下赵氏孤儿,然后围绕孤儿命运展开一系列的斗争为报平日的知遇之恩,门客程婴将孤儿偷带出宫,却被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的韩厥发现,但韩厥不愿献孤儿以图荣进,遂放走程婴,自刎而死以取信于屠岸贾继而屠岸贾下令杀死全国出生1个月至半岁的婴儿,程婴与赵盾友人公孙杵臼商量,

《赵氏孤儿》影评

电影大师分析 论文 学院: 姓名: 学号: 1 论文题目:观《赵氏孤儿》有感 任课教师: 成绩: 时间:2013年11月4日

摘要 前几日看了下《赵氏孤儿》,我想写一下影评。 本电影围绕着赵氏孤儿程勃展开了一场仇杀和复仇的杀戮。在阴谋于仇恨中又不断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当属, 屠岸贾,程婴,庄姬,韩厥。屠岸贾虽非善类,但也并非真正十恶不赦的坏蛋,虽然前期他杀人无数,但当他见到程勃时就完全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慈祥;程婴,民干了士该干的事,阴差阳错被迫成为了“忠义之士”,露出中国人最终还是以家和家人为重的传统理念。庄姬,一个高贵,脱俗,可以说看惯风浪的女人,她是高贵的公主,有一个英步神勇的丈夫,临死前嘱咐让孩子做个平凡人,普通人,不要告诉他身上的家仇。整个故事里只 有庄姬一个人活明白了,她临危沉着冷静,深深的震撼了我。韩厥,一个将军,就像凯歌导演说的那样,他们都是小人物,韩厥也一定是由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个将军的,他一定有赫赫的战功,卓越的才华,他有情有义,恩怨分明,这个人物我喜欢 屠岸贾对赵氏家族的怨恨,起初是嫉妒赵家的军功卓越,位高名重,其实,这里,王学圻的演技可以算是精湛的,将他内心活动的变化展露出来。中国奸臣会如此之多,很多时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看到别人比你好,就使出浑身伎俩来让别人身败名裂,身首异处。假传圣旨,屠杀赵家三百余口的事情。在没有做之前,内心是有挣扎的,可是心里的恶魔还是在别人的挑唆下冒出 头,血腥无比。而对年幼的程勃是,孩子的天真触动内心的柔软,露出父亲般的 慈爱. 屠岸贾虽非善类,但也并非真正十恶不赦的坏蛋,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和不可一世,他们的灭门倒是应了做人不能太嚣张的道理。这样的赵氏为什么不杀?对皇上来说,功高盖主且每天装模作样的告诉他要做一个圣明的主上;对屠岸贾来说,权重且猖狂,赵盾和他同辈,同朝为臣,赵朔可以抢他兵权,难道还可以当面对他嘲讽:“屠大人的儿子如果还活着,应该也要生孩子了吧?”能说出这话,就已经代表不打算和平相处,既然赵家已当他为敌,那他为什么不能先下手为强?电影前半部分中

历史趣闻解读真实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解读真实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简介 导语:赵氏孤儿解读: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正是洋溢 赵氏孤儿解读: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 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观众的追捧,在其中,大家找到了久违的“坚持”和“温暖”,心灵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抚慰。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述和接受的过程中,历史的本来面貌渐渐被大家遗忘了、忽略了,故事重复千变就成了历史,然后就变成了信史。然而,历史真的会有如此多情,如此煽情,如此矫情吗?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成为孤儿的?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关乎正义和忠诚吗? 既然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赵氏”指的是谁?这一切要从晋文公开始。晋文公名曰重耳,乃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儿子。重耳大名鼎鼎,经历坎坷而传奇。他的坎坷遭遇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骊姬。 在一次战争中,作为胜利者,晋献公得到了两个女孩——骊氏姐妹。晋献公将她们纳入后宫,宠爱无比。等到骊姬生下一个男孩之后,晋献公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骊姬的喜爱,就决定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骊姬的孩子。 另立太子当然是件大事,晋献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为了清除障碍,他决计就将包括原来的太子和重耳在内的诸王子打发到外地去。即使这样,骊姬依然不放过他们,极尽落井下石之能事,太子和重耳他们只好流亡别国。这是一次漫长的流亡。等重耳再次踏上晋国的土地之 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八年级作文5篇

关于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八 年级作文5篇 关于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八年级作文精选5篇(一)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影,我便期盼这电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天下午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精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可以独自去电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就一张。”我竖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后半部则较温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后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温情和人性,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接受能力。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

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奸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习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后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可以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后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电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性,我认为是文明、进步之举。虎毒不吃儿,奸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性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现在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

电影《赵氏孤儿》人物造型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2172788.html, 电影《赵氏孤儿》人物造型设计 作者:李芳 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以电影《赵氏孤儿》为例进行分析。该电影的服装造型是由陈同勋设计指导,人物服装精致大气,材质肌理感强,颇具浮雕质感,耐人寻味,本文将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影;肌理;褶皱 前言 《赵氏孤儿》是一部由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导演的古装题材电影,故事内容虽然老生常谈,但在陈凯歌导演手中,他运用自己最为擅长的古典美学题材刻画出赵氏孤儿与程婴颠沛流离的命运,并与屠岸贾三人纠葛复杂的伦理关系,给予了赵氏孤儿一些新的诠释,特别是影片的服化道设计秉承了陈凯歌导演与设计师陈同勋一贯高品质、高规格的设计与制作水准,且颇具新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 一、人物造型的服装肌理与色彩 该片的服装造型设计简约大气,着重在服装肌理与色彩上进行刻画,纵观全剧,服装似乎离不开一种似乎于水波纹褶皱纸肌理的布料,十分有层次感,不仅给观众以丰盈的视觉感,更是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其中的深意与内涵。而在服饰色彩上的设计,也不仅体现出这段沧桑历史的厚重感,更是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且对于剧情氛围的渲染与情节发展的暗示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二、电影剧情和人物造型设计 片中程婴在痛失爱妻和儿子,回到物是人非的家中之后的服装,是在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外面加了一件通身拖沓冗长、造型不规则的黑色罩衫,并且该罩衫肌理十分的粗糙不规则,有一种膨胀的泡泡感,在黑色的基础上更是增加了量的厚重感,体现出程婴心中的苦涩与沉重,细节之处这件罩衫虽然宽大不修身,但在袖口的地方却进行了绑口的设计,将内里的宽大袖口折叠捆绑了起来,并露出了一大段的内里袖口,这样的设计,看似不得体、不讲究的着装方式却正好体现出程婴失去妻儿,一个大男人帶着襁褓中的婴儿,他根本无暇顾忌自己的形象,反映出其度日的艰辛与不易。并且在这里的妆容上,程婴头上散落的一缕缕发丝与他憔悴的妆容,深重的黑眼圈也进行了造型上的呼应,程婴此时凄惨的形象跃然于画面中。且这样的窄袖设计,不同于宽袍大袖,在功能性上也更方便进行劳作,体现出程婴以孩子为重,对于父亲角色全力以赴的快速投入,对赵氏孤儿的用心抚养。 三、人物心理和服装造型设计

元杂剧四大悲剧 剧情 介绍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 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剧情 一、《窦娥冤》的 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窦娥从 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还不起债,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 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 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 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 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 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 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 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

了,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 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 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看没 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1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 一要刀过头 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 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 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后来,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 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戏剧所写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但 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所以,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中 国 戏 曲 欣 赏 论 文 院系:管理工程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08级 姓名:高鹏 学号:20080770512

从《赵氏孤儿》看传统戏曲的审美价值 《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个剧目,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它表现了弃恶扬善的伦理观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主要情节是:春秋时晋国大将军屠岸贾蓄意陷害上卿赵盾,采用卑劣的手段向晋灵公进谗言,将赵盾全家大小三百余口诛尽杀绝,赵盾之子赵朔是驸马也未能幸免,赵朔之妻生下一遗腹子。全剧的矛盾冲突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命运展开。屠岸贾命令将军韩厥把守公主府门,但等孤儿满月时立即杀死,而赵家的门客、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放在药箱里带出,公主自缢身亡。韩厥出于正义,放走程婴后自刎。屠岸贾得知消息后,下令如果搜不到赵氏孤儿,就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拯救全国婴儿,找到退职中大夫公孙忤臼,二人商定,以程婴未满月的婴儿假作赵氏孤儿,交给公孙忤臼,再由程婴出面告发,屠岸贾非常奸诈,令程婴亲手拷打公孙忤臼,并当着程婴的面,将搜出的“赵氏孤儿”剁成三截。就这样,程婴以亲生儿子、公孙忤臼以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赵氏孤儿。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其身世详细告知,孤儿擒杀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这部动人心魄、壮怀激烈的悲剧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儒家忠义的道德观念。从《赵氏孤儿》可以看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规范是衡量传统戏曲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准。 中华民族的艺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艺术,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统治我国几千年一直影响到现在。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把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这正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自然会影响到中国戏曲的价值观、艺术观。所以,中国戏曲的传统特点以内容而论主要表现为“善”。其“善”也就是戏曲的社会作用、教育职能。 我们看看孔子如何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肯定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起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个观点,孔子反过来对审美和艺术进行规定。 《论语》有两段记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第一段记载告诉我们,孔子从韶乐获得了很大的审美享受。韶乐为什么能使孔子产生这么大的美感呢?第二段记载回答了这个问题。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美的要求。武乐则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可见,在孔子看来,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孔子还把“美”和“善”区分开来,而且在这种区别的基础上,要求把艺术中的“美”和“善”统一起来。 《论语》的另两段记载也说明了孔子的这个思想: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第一段记载是说,“乐”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不只是悦耳的钟鼓之声,它还要符合“仁”的要求,要包含道德的内容。第二段记载是说,一个人如果不仁,“乐”对他就没有意义了。两段记载都强调了同一思想:在“乐”(艺术)中,“美”和“善”必须统一起来。孔子认为,艺术可以在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艺术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只有符合“仁”的要求的艺术才能起到这种作用。 总之,孔子认为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也就是将艺术对人的陶冶作用,具体化为对伦理观念的匡正上。那么道德内容、伦理指的是什么呢?孔子

《赵氏孤儿》观后感

情义不孤-----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站在面前的男人,高大伟岸,手握权柄,身边却没有一个士兵,只是在手里拿着一把剑,和同样手握宝剑的自己冷冷对峙。他是杀了自己三百多亲族的仇人,却又是自己的义父,十五年来对自己无微不至,亲手教给自己兵法武艺,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如今一切真相大白,手里的剑,本该毫不犹豫地刺出去,却为何又犹豫再三? 杀,还是不杀,对程勃,不,应该是叫做赵武的这个十五岁的男人,真的是一个问题。十五岁,对于现代来说,还是一个孩子,而在两千年前,这样一个年龄的男人,却已必须背负起恩与仇,情与义的纠缠。 这是电影《赵氏孤儿》在结尾的镜头。 赵氏孤儿,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传奇故事。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不以高科技为卖点,电影中的打斗镜头不少,但写实性很强,没有那些让人眼花缭乱华而不实的武打动作。从中我可以看到陈凯歌真正专注的,还是用电影本身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这本是电影的本质。他让观众可以从头看到尾,还是带着紧张的呼吸从头看到尾。从宫廷暗斗,朝堂击犬,慷慨赴死,到义换婴儿,抚孤成长,再到最后仇人决斗,恩怨了结,电影里的每一步情节,都几乎和我们所熟悉的故事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为什么还是让人觉得好看,觉得不同以往? 因为王学圻。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出彩的演员。 王学圻演的是杀害赵氏满门的屠岸贾。为了杀一个赵盾,各种阴险狠辣的手段接连出招,一环扣一环,让人丝毫没有喘息的空间更没有还手之力。如此一个人物,够狡诈,够狠毒。但仅仅只是演出屠岸贾的狡诈狠毒,那就不是王学圻了。 王学圻还演出了另外一个屠岸贾。 那是一个智勇双全、有情有义、敢作敢当的屠岸贾。 击杀赵盾,屠岸贾的确狠辣,但如此计划周密的刺杀,也反映出了他过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这是他的智。从他个人的武勇而言,连程勃(赵武)的那一身本事都是他亲自传授,当程勃(赵武)在战场上遭到围攻,他孤身闯阵,凭一人之力救出赵武,这是他的勇。当他还不知道赵武是仇人之子之时,他因为喜爱赵武,将赵武收为义子,把一身本事倾囊相授。在赵武遭到程婴教训时,他以义父的身份予以保护。这个时候,观众能看见的,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对晚辈还带着点溺爱的长辈,哪里看的到他屠杀赵氏满门的狠毒?这是他的亲情。当他从赵武虎虎生风的步伐身形中看出他是仇人赵朔的儿子时,

木兰围场简介

木兰围场简介 承德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 木兰围场,是满语、汉语的混称,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木兰是满语哨鹿之意。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每年秋季,这里都举行一次军事色彩浓厚的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清朝在沿途修建了许多行宫,于是有了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如今在青山碧野之中仍存有古朴典雅的七通碑,独特的庙宫合一建筑——东庙宫,富有传奇色彩的练兵台、将军泡子,成为游人凭吊怀古的好去处。 木兰围场秀丽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视艺术家的瞩目,先后有《赵氏孤儿》、《辛亥革命》、《战国》、《汉武大帝》、《孔子》、《三国演义》、《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二百余集影视剧在此完成。 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被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头,云的故乡,珍禽异兽的天堂,”坝上森林草原美景,骑马狩猎让您尽情领略纯自然的寐力,春夏围场,茫茫草原,繁花似锦,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不知有暑。九月坝上,红叶满山,霜林叠翠,无数国内外游客和艺术家前来观光摄影。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提供了滑雪、狩猎的理想场所,而迷失在山间水畔的古老历史轶闻,更为这里增添了几多传说中的童话~~~~~ 坝上四季风光 春天的坝上。春天来的晚些,3月4月5月份,草没绿树叶沒开,这个时间可拍一些残雪和冰水倒影,云,早晚光拍摄白桦树和牛羊群也很好看,这个季节看着比较荒凉,空旷,进入6月份草已经绿了,树叶刚开通透感好,白桦树杆质感好,有一部分花也要开了,特别是狼毒花,这段时间来人少,费用也低。

古代名剧鉴赏尔雅

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说白、科介、穿关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下面哪一位是《金锁记》的编剧?() ?A、王安祈 ?B、余文君 ?C、田沁鑫 ?D、张爱玲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2006年昆曲《1699·桃花扇》的导演是()。 ?A、孔尚任 ?B、田沁鑫 ?C、欧阳予倩 ?D、孙敬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多选题】戏剧的必备要素有()。 ?A、演员 ?B、编剧 ?C、摄影 ?D、舞台美术 我的答案:AB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田沁鑫认为,京剧必须转型成“文学剧场”,成为一种精致艺术。()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王安祈《金锁记》与白先勇《牡丹亭》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专管歌舞的优伶叫做()。 ?A、伶优 ?B、俳优 ?C、优旃 ?D、倡优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谁是汉王朝第七位皇帝?() ?A、刘启 ?B、刘彻 ?C、刘盈 ?D、刘秀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汉代哪一种戏是“两个人在摔跤”?() ?A、都卢寻橦

?C、斗戏 ?D、角抵戏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戏曲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写作了《西京赋》的是()。 ?A、王实甫 ?B、关汉卿 ?C、崔令钦 ?D、张衡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哪个朝代小说和戏曲真正成熟?() ?A、宋代 ?B、唐代 ?C、清代 ?D、元代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戏曲是《东海黄公》。()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宋朝的杂剧类似于歌舞加上小品,是另外一种戏曲。()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中国古典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勾栏瓦舍”?() ?A、元代 ?B、明代 ?C、宋代 ?D、唐代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谁写作了《东京梦华录》这本书?()?A、孟元老 ?B、崔令钦 ?C、白朴

一代奸臣屠岸贾简介

一代奸臣屠岸贾简介 屠岸贾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在晋灵公和晋景公时期都当过大夫的官职,他的家族就曾经是一个贵族,祖父屠岸夷和父亲屠岸击都是晋惠公时期的大夫官职,为什么他家竟然全是大夫官职,这里还有一个要说一下,就是他的祖父屠岸夷是晋惠公身边的一个大臣,在晋惠公权利的争斗中,为晋惠公力下大功,为此后来被封为大夫官职。在晋国与秦国的一次战争中屠岸夷被秦军抓获,并且秦穆公将他杀死了,晋惠公认为他有功就追加他为上大夫。并且令他的儿子屠岸击世袭大夫官职。屠岸贾也因此受益。晋国开始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由于晋文公励精图治使这个小国,一下子成为了具有霸主地位的强国,在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一直保持着霸主地位,到了晋襄公之后的晋灵公继位,由于他的昏庸加之屠岸贾这样的小人怂恿,只图享乐渐渐的失去了霸主地位。 屠岸贾善于奉承而得到晋灵公的信任和宠爱,屠岸贾对于晋灵公惟命是从,就像一只忠实的狗,这样形容他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一个昏庸的君主加上一个这样受宠的奸臣,什么样的国家都会败坏在他们的手上的。 晋灵公继位是还是一个在母亲怀抱的小孩,晋襄公临终前,托付当时的相国赵盾把年幼的夷皋也就是晋灵公立为太子。晋灵公继位以后,由于年幼开始还听命赵盾的话,因为赵盾是有名的忠臣,晋襄公也很信任他才托付他扶持晋灵公,赵盾也煞费苦心,但是到了年长后的晋灵公,贪图享乐亲近小人,赵盾多次劝阻,反而对赵盾产生厌烦。这其中加之屠岸贾的怂恿和教唆有直接关系,屠岸贾为了迎合巴结晋灵公,xianjindub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2172788.html, 为晋灵公专门建造豪华庄园供晋灵公享乐,晋灵公经常与宫女姬妾在这里淫乐,而且屠岸贾还到各地选择良家美女强行招入庄园。据说这个庄园装修特别的豪华,屠岸贾负责建造,搜刮民财大兴土木,不但有各种花鸟鱼虫,规模布局装饰等豪华程度,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屠岸贾的用心也是得到回报和赏识。也助长了晋灵公的残暴国家大事晋灵公完全忘到脑后。相国赵盾和许多大臣都很担忧,都推举元老赵盾出面劝阻晋灵公以国家大业为重,晋灵公对这些善意的忠劝,不但不听产生怨恨不说,还开始和赵盾产生矛盾,这是屠岸贾也乘机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更加激化了晋灵公与赵盾之间的矛盾。晋灵公心里产生了除掉赵盾的心里。屠岸贾这是并积极献计献策,决定利用晋灵公与赵盾的矛盾,扫除自己的政敌。屠岸贾多次挑拨,并且采用诬陷栽赃等手段,在晋灵公面前怂恿。晋灵公便与屠岸贾密谋派刺客刺杀赵盾,赵盾的忠贞感动了刺客,刺客知道自己被奸臣和昏君所门蒙骗,不想违背君命也不忍心杀害忠臣,告诉赵盾小心提防小人奸臣陷害后,刺客头撞大树自杀。但是刺杀没有成功他们又使出诬陷赵盾有不轨行为借机杀害。由于赵盾的侍卫识破,极力保护赵盾,屠岸贾等人就露出阴险的嘴脸,命人追杀赵盾侍卫拼命保护,赵盾才脱离危险,但是侍卫被他们杀害。这次他们想除掉赵盾也没有成功。但是赵盾在也不能阻碍他们享乐了。但是赵盾父子逃离后在路上遇到了侄子赵穿,赵穿知道原委后恨事气愤,安顿好赵盾父子后,回到京城准备除掉晋灵公,他便假装向晋灵公请罪,说赵盾怎么的不对,而且还连累自己,自己请求晋灵公免去自己的官职,晋灵公觉得他很真诚,劝赵穿安心供职。赵穿假意迎合晋灵公,并建议在到处寻找美女,这样另晋灵公很高兴,采纳了赵穿的建议命屠岸贾到晋国各地寻找美女。屠岸贾被支走后赵穿带人功入宫中将晋灵公杀死。由于晋灵公荒淫无道,根本没有人为他拼命,死后晋国百姓拍手称快。赵盾被赵穿迎回和众大臣商议,最后众大臣把晋文公的儿子扶上了皇位,晋成公继位后,由赵盾帮助主持朝政,并且以女嫁给赵盾的儿子赵朔为妻称庄姬。屠岸贾知道晋灵公已死,知道是赵穿干的,但是不敢声张偷偷的回来不敢出门。赵穿决定除掉屠岸贾,但是赵盾极力阻拦。结果留下了祸患。 晋成公继位后,赵盾的忠贞功劳得到了肯定,赵盾一家名誉得到了恢复而且家族也得到了荣耀,与同朝官员和睦相处,一心辅佐晋成公重新恢复霸业。也不想造成过多的杀劫。因此屠岸贾得以幸免,以此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屠岸贾的秉性就是不端,虽然表面上都过的去,但是心里依然想寻找机会恢复受宠的地位和呼风唤雨的野心。不久赵盾病逝,晋成公也在征讨陈国的途中病逝,这样晋景公继位,晋景公和晋灵公一样的昏庸荒淫无度,屠岸贾又被启用,因为屠岸贾在迎合晋景公荒淫淫乐着方面很会使用手段。这样屠岸贾抓住机会对赵盾的后人加以迫害,虽然赵盾已经死了,但是这奸诈小人罗列了一系列罪状加以诬陷,昏庸的晋景公就相信了屠岸贾的谎言,并且命他处理赵盾之罪。他将赵盾的儿子赵朔以及赵氏一家

赵氏孤儿鉴赏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剧本采史实为题材而多所敷演,情节紧凑,矛盾尖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剧本写春秋时晋灵公宠信大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二人文武不和,阴险毒辣的屠岸贾利用灵公的昏愦,进尽谗言,将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附马赵朔被逼自尽,赵朔妻公主在幽禁中产下赵氏孤儿,被门客程婴、将军韩厥、老臣公孙杵臼设计救出抚养,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报仇雪恨。剧本自始至终交织着忠良与奸侫的交锋,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回肠荡气,是真能砥风俗,砺士气者,金圣叹所云绝妙下酒物也。明人孟称舜谓:“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极快之文发之。”纪君祥此文,铺张扬厉,沉郁悲壮,确当得起“痛”、“快”二字,相形之下,使太史公文亦显寂寥。 楔子交待了屠赵斗争双方的矛盾,已有剑拔弩张之势。开场屠岸贾一大段独白,其篇幅之长,在元曲中极为少见,因杂剧为着演出,独白太长则不免场上冷落也。而此处殊无冷落之感,盖此一段独白交待双方的矛盾斗争,便能使语势峭拔,气氛紧张,其叙权奸的阴险毒辣,令人发指;写烈士的凛然大义,令人心折。忠奸双方的对比颇有意味,支持忠臣赵盾一方的有鉏麑、提弥明、灵辄等,且下文前仆后继,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忠臣义士,固所在多有也。与奸臣屠岸贾狼狈为奸的则一灵獒而已,獒虽曰灵,亦不过一獒,讥其与畜类为伍,亦一畜牲也。屠欲獒噬赵盾而训练百日,却被提弥明一锤击毙,劈为两半,亦预示屠岸贾处心积虑而必自掘坟墓也。 此一回交待矛盾的来龙去脉,忠奸双方阵势已分,赵盾临死前将遗腹子命名为赵氏孤儿,血海深仇尽在四字之中。一曲《赏花时》,怨愤惨毒之心溢于言辞,是后文报仇的情感契机,《幺篇》:“待孩儿他年成长后,着与俺这三百口,可兀的报冤仇。”为下文矛盾围绕杀孤救孤展开蓄势伏笔。 第一折开始进入正题。公主产下一男婴,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矛盾于是自然围绕杀孤救孤而展开。这一折张驰缓急,扣人心弦,一方面固在于题材精采,孤儿生死转折之处,本易动人心魄,而作者丹青妙笔,安排筹划之功,亦不可没也。 初,屠岸贾传下号令,“等一月满足,杀这婴儿也不为迟。”为婴儿留出一线生机。奸险如屠岸贾,岂不闻夜长梦多,而必待一月之后杀之,实为剧情发展留地步。然即以情理论之,屠自谓胜券在握,一婴儿命悬我手,未足为患,留待满月,稍示恻隐之心,亦非情理所必无也。读至此,观众心必为之一宽,谓婴儿有救矣。接下来,屠岸贾命将军韩厥把住府门,“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则观众心又必为之一紧,如是防范森严,孤儿如何能脱毒手?至草泽医生程婴入见公主,观众之心又为之稍宽,料婴儿之脱险,必由此生发机会。公主果托孤于程婴,而程婴再三留难,一畏屠贼严酷,二怕公主泄露,一方面写出了程婴为人精细,欲求事之必济,一方面也是作者故意腾挪跌宕,以制造紧张的戏剧效果也。公主为安程婴之心,自缢身亡,程婴把婴儿放入药箱,观众紧张之心又稍得宽松。至府门前,程婴与将军韩厥的冲突,尤其写得起伏紧张,极尽摇曳之姿。韩厥奉命包围公主府第,防止走脱赵氏孤儿,见程婴出府,当场拿住,盘问数句,径直问道:“你这箱儿里面什么物件?”令观众心直提到嗓子眼儿里。程婴搪塞道:“都是生药。”韩厥进一步逼问:“可有什么夹带?”程婴云:“并无夹带。”韩厥道:“这等你去。”观众正长吁一口气,韩厥又道:“程婴回来!”如是三番,三擒三纵,令读者目光霍霍,汗湿脊背。此等处皆是作者故意与读者为难也。“我着你去时,似离弦之箭,叫你回来呵,似毡上拖毛。”写程婴当时处境心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