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体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物体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物体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物体的杨氏模量是衡量物体刚性和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能够描述物体在受力下的变形程度。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应力和应变,来确定物体的杨氏模量。

实验器材:

1. 弹簧测力计

2. 金属棒

3. 千分尺

4. 螺旋测微器

5. 实验台

6. 电子天平

7. 试样夹具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棒固定在实验台上,并使用试样夹具夹住金属棒,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2. 在金属棒上选择一个合适的标志点,用千分尺测量该点的初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金属棒上方,并保持垂直状态。

4. 调整测力计的刻度,使其指针指向零刻度。

5.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棒上的应变,即标志点的位移,并记录下来。

6. 给金属棒施加一个逐渐增大的外力,使其发生弹性变形。

7. 同时记录下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外力数值,以及螺旋测微器上标志点的位移。

8.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金属棒上的应力和应变。

9. 将所得的应力和应变数据绘制成应力-应变曲线。

10.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的比值,计算出金属棒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横轴为应变,纵轴为应力):

(这里不输出图表,只进行描述)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我们可以计算出金属棒的杨氏模量。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为:

杨氏模量 = 应力 / 应变

根据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我们得出金属棒的杨氏模量为XXX。

实验讨论: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金属棒的应力和应变,成功地确定了金属棒的杨氏模量。这是因为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律。而杨氏模量就是描述胡克定律的比例系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试样质量等,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正。

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金属棒作为试样进行测量。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是不同的,这是由于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成分不同所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其杨氏模量的数值。

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计算,我们成功地确定了金属棒的杨氏模量。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力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实验也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材料的特性和环境因素,以准确测量和应用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引言 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验测量的方式来确定一些材料的杨氏模量。 实验原理 杨氏模量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弹性模量,即单位应力下的应变。公式为E=σ/ε,其中E为杨氏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在实验时,我们将通过测量材料的伸长量和受力大小,来确定它们的杨氏模量。 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分别是铜线、铝线和钢丝。以下是实验步骤: 1. 首先,我们将准备好三根不同材质的线材,分别为铜线、铝线和钢丝。 2.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量具来测量线材的长度和直径,并记录下数据。

3. 然后,我们将在实验平台上固定住线材,并用夹子将线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上不同重量的砝码。 4. 接着,我们将记录下线材承受不同重量砝码时的伸长量,并计算出对应的应力和应变。 5. 最后,我们将计算出每根线材的杨氏模量,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铜线:长度为1.5m,直径为0.5mm,承受10N的重量时伸长1.2mm,20N时伸长2.5mm,30N时伸长3.8mm。计算得出它的弹性模量为1.16×1011Pa。 铝线:长度为1.5m,直径为0.8mm,承受10N的重量时伸长0.9mm,20N时伸长1.8mm,30N时伸长2.6mm。计算得出它的弹性模量为7.34×1010Pa。 钢丝:长度为1.5m,直径为0.4mm,承受10N的重量时伸长0.05mm,20N时伸长0.1mm,30N时伸长0.15mm。计算得出它的弹性模量为2.00×1011P a。 讨论

大学物理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篇一:大物仿真实验报告---金属杨氏模量的测定 大物仿真实验报告 金属杨氏模量的测定 化工1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人们在研究材料的弹性性质时,希望有这样一些物理量,它们与试样的尺寸、形状和外加的力无关。于是提出了应力F/S(即力与力所作用的面积之比)和应变ΔL/L(即长度或尺寸的变化与原来的长度或尺寸之比)之比的概念。在胡克定律成立的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比是一个常数,即(1) E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制造方法有关。某种材料发生一定应变所需要的力大,该材料的杨氏模量也就大。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通过式(1),在样品截面积S上的作用应力为F,测量引起的相对伸长量ΔL/L,即可计算出材料的杨氏模量E。因一般伸长量ΔL很小,故常采用光学放大法,将其放大,如用光杠杆测量ΔL。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见图1。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θ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θ角,如图2所示。当θ很小时,(2) 式中l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θ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θ角,由图可知 (3) 式中D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b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从(2)和(3)两式得到 (4) 由此得 (5) 合并(1)和(4)两式得 2 Y=6) 式中2D/l叫做光杠杆的放大倍数。只要测量出L、D、l和d(一系列的F 与b之后,就可以由式(6)确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E。 )及 三、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仪、光杠杆和标尺望远镜、砝码、钢直尺、钢卷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白炽灯 四、实验过程与步骤 1.调节仪器

物体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物体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物体的杨氏模量是衡量物体刚性和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能够描述物体在受力下的变形程度。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应力和应变,来确定物体的杨氏模量。 实验器材: 1. 弹簧测力计 2. 金属棒 3. 千分尺 4. 螺旋测微器 5. 实验台 6. 电子天平 7. 试样夹具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棒固定在实验台上,并使用试样夹具夹住金属棒,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2. 在金属棒上选择一个合适的标志点,用千分尺测量该点的初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金属棒上方,并保持垂直状态。 4. 调整测力计的刻度,使其指针指向零刻度。 5.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棒上的应变,即标志点的位移,并记录下来。

6. 给金属棒施加一个逐渐增大的外力,使其发生弹性变形。 7. 同时记录下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外力数值,以及螺旋测微器上标志点的位移。 8.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金属棒上的应力和应变。 9. 将所得的应力和应变数据绘制成应力-应变曲线。 10.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的比值,计算出金属棒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横轴为应变,纵轴为应力): (这里不输出图表,只进行描述)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我们可以计算出金属棒的杨氏模量。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为: 杨氏模量 = 应力 / 应变 根据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我们得出金属棒的杨氏模量为XXX。 实验讨论: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金属棒的应力和应变,成功地确定了金属棒的杨氏模量。这是因为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律。而杨氏模量就是描述胡克定律的比例系数。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钢丝的杨氏模量 【预习重点】 (1)杨氏模量的定义。 (2)利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仪器】 杨氏模量仪(包括砝码组、光杠杆及望远镜-标尺装置)、螺旋测微器、钢卷尺。 【原理】 1)杨氏模量 物体受力产生的形变,去掉外力后能立刻恢复原状的称为弹性形变;因受力过大或受力时间过长,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称为塑性形变。物体受单方向的拉力或压力,产生纵向的伸长和缩短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形变。设一物体长为L,横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力F后,物体伸长(或缩短)了δL。F/S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δL/L是相对变形量,称为应变。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按照胡克(HookeRobert1635—1703)定律,物体内部的应力正比于应变,其比值 (5—1) 称为杨氏模量。 实验证明,E与试样的长度L、横截面积S以及施加的外力F的大小无关,而只取决于试样的材料。从微观结构考虑,杨氏模量是一个表征原子间结合力大小的物理参量。 2)用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测量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之分。动态法是基于振动的方法,静态法是对试样直接加力,测量形变。动态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静态法原理直观,设备简单。 用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是使用如图5—1所示杨氏模量仪。在三角底座上装两根支柱,支柱上端有横梁,中部紧固一个平台,构成一个刚度极好的支架。整个支架受力后变形极小,可以忽略。待测样品是一根粗细均匀的钢丝。钢丝上端用卡头A夹紧并固定在上横梁上,钢丝下端也用一个圆柱形卡头B夹紧并穿过平台C的中心孔,使钢丝自由悬挂。通过调节三角底座螺丝,使整个支架铅直。下卡头在平台C的中心孔内,其周围缝隙均匀而不与孔边摩擦。圆柱形卡头下方的挂钩上挂一个砝码盘,当盘上逐次加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后,钢丝就被拉伸。下卡头的上端面相对平台C的下降量,即是钢丝的伸长量δL。钢丝的总长度就是从上卡头的下端面至下卡头的上端面之间的长度。钢丝的伸长量δL是很微小的,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测量。 3)光杠杆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 2. 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 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 MYC-1型金属丝杨氏模量测定仪(一套)、钢卷尺、米尺、螺旋测微计、重垂、砝码等。 【实验原理】 一、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的原长L ,横截面积为S ,沿长度方向施力F 后,其长度改变ΔL ,则金属丝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F/S 称为正应力,金属丝的相对伸长量ΔL/L 称为线应变。实验结果指出,在弹性范围内,由胡克定律可知物体的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L L Y S F ∆= (1) 则 L L S F Y ∆= (2) 比例系数Y 即为杨氏弹性模量。在它表征材料本身的性质,Y 越大的材料,要使它发生一定的相对形变所需要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作用力也越大。Y 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帕斯 卡,记为Pa (1Pa =12m N ;1GPa =910Pa )。 本实验测量的是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如果钢丝直径为d ,则可得钢丝横截面积S 4 2 d S π= 则(2)式可变为 L d FL Y ∆= 24π (3) 可见,只要测出式(3)中右边各量,就可计算出杨氏弹性模量。式中L (金属丝原长)可由米尺测量,d (钢丝直径),可用螺旋测微仪测量,F (外力)可由实验中钢丝下面悬挂的砝码的重力F=mg 求出,而ΔL 是一个微小长度变化(在此实验中 ,当L ≈1m时,F 每变化1kg 相应的ΔL 约为0.3mm)。因此,本实验利用光杠杆的光学放大作用实现对钢丝微小伸长量ΔL 的间接测量。 二、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 尺读望远镜和光杠杆组成如图2所示的测量系统。光杠杆系统是由光杠杆镜架与尺读望远镜组成的。光杠杆结构见图2(b )所示,它实际上是附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三个尖足的边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前两足刀口与平面镜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俯仰方位可调),后足在前两足刀口的中垂线上。尺读望远镜由一把竖立的毫米刻度尺和在尺旁的一个望远镜组成。

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材料的弹性变形,计算出杨氏模量,进一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杨氏模量是衡量物质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示单位截面积内受力后产生的弹性变形与所受应力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E=Fl/ASΔL 其中,E为杨氏模量,F为施加在样品上的拉伸力,l为样品长度,A 为样品横截面积,S为应力,ΔL为伸长量。 三、实验器材和试验步骤 1. 实验器材:弹簧测微计、钢丝绳、螺母卡、挂钩、样品架等。 2. 实验步骤: (1)将钢丝绳固定在试验机上,并将挂钩固定在钢丝绳上。 (2)将试件放在挂钩下方,并用螺母卡固定住。 (3)调整好仪器参数后开始施加拉伸力。 (4)记录下拉伸过程中试件长度的变化,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应力和伸长量。 (5)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出杨氏模量。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试件在不同拉伸力下的伸长量和应力数据,进而计算出了杨氏模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杨氏模量为XXX,符合该材料的理论值范围。 五、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试件本身的制造工艺和测量仪器的精度等因素会产生一定误差。另外,在记录数据时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为减小误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选择制造工艺较好、表面平整且尺寸规则的试件。(2)在实验前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并尽可能使用高精度仪器。(3)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六、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得了该材料的杨氏模量,并对其力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弹簧测微计等仪器来进行弹性变形测试,这对于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杨氏模量测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测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测量实验报告 引言: 杨氏模量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参数,用于描述材料在受力时的弹性性质。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来确定杨氏模量。实验中采用了悬臂梁法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实验,比较其杨氏模量的差异。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悬臂梁、负荷传感器、应变计和数据采集系统。悬臂梁是一根固定在一端的长条材料,通过在悬臂梁上施加力,可以使其发生弯曲。负荷传感器用于测量施加在悬臂梁上的力,应变计用于测量悬臂梁上的应变。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材料的悬臂梁,并在其上安装负荷传感器和应变计。 2. 施加力:通过调整实验装置,使得悬臂梁处于平衡状态。然后逐渐施加力,记录不同力下的应变值。 3. 数据采集: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保存。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杨氏模量的数值。 5. 结果比较:将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数值。结果显示,

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制备工艺等 因素所致。 进一步分析发现,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通常较高,这是因为金属材料具有较高 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发生破坏。相比之下,塑料和橡胶等 非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较低,这是由于其分子结构较为松散,容易发生形变和 断裂。 此外,实验还发现,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还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 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材料的杨氏模量往往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材料内部结 构的变化导致的。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数值,并比较了其 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对杨氏模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杨氏模量特性,以 确保材料在受力时具备足够的弹性和稳定性。 实验的局限性: 本实验只针对了几种常见材料进行了测量,对于其他材料的杨氏模量特性尚未 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实验中的测量误差和仪器精度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些局限性,并进行更加全面和精确 的测量。 参考文献: [1] 李明. 杨氏模量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 35(4): 99-102.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开展实验自然要写实验报告,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怎样写呢?那么,下面是CN人才公文网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相关范文,仅供参考。杨氏模量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1.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光杠杆测量微小伸长量。 3.学会用拉伸法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包括:拉伸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水准器,钢卷尺,螺旋测微器,钢直尺。 1、金属丝与支架(装置见图1):金属丝长约0.5米,上端被加紧在支架的上梁上,被夹于一个圆形夹头。这圆形夹头可以在支架的下梁的圆孔内自由移动。支架下方有三个可调支脚。这圆形的气泡水准。使用时应调节支脚。由气泡水准判断支架是否处于垂直状态。这样才能使圆柱形夹头在下梁平台的圆孔转移动时不受摩擦。 2、光杠杆(结构见图2):使用时两前支脚放在支架的下梁平台三角形凹槽内,后支脚放在圆柱形夹头上端平面上。当钢丝受到拉伸时,随着圆柱夹头下降,光杠杆的后支脚也下降,时平面镜以两前支脚为轴旋转。 图1图2图3

3、望远镜与标尺(装置见图3):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十字分划板组成。使用实现调节目镜,使看清十字分划板,在调节物镜使看清标尺。这是表明标尺通过物镜成像在分划板平面上。由于标尺像与分划板处于同一平面,所以可以消除读书时的视差(即消除眼睛上下移动时标尺像与十字线之间的相对位移)。标尺是一般的米尺,但中间刻度为0。 【实验原理】 1、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形变,如果外力撤去后相应的形变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后仍有残余形变,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F/S)。 应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形变(相对伸长DL/L)它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 用公式表达为:(1) 2、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 在(1)式中,在外力的F的拉伸下,钢丝的伸长量DL是很小的量。用一般的长度测量仪器无法测量。在本实验中采用光杠杆镜尺法。 初始时,平面镜处于垂直状态。标尺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望远镜中呈像。则望远镜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标尺的像。望远镜中十字线处在标尺上刻度为。当钢丝下降DL时,平面镜将转动q角。则望远镜中标尺的像也发生移动,十字线降落在标尺的刻度为处。由于平面镜转动q角,进入望远

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引言: 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和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可以用来衡量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计算出杨氏模量,并探讨不同材料的弹性特性。 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万能试验机,该试验机具有精确的力学测量功能。实验中使用了两种不同材料的试样,分别为金属和塑料。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清洁试样表面,确保无杂质。 b. 通过万能试验机调整试样的初始长度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2. 弹性模量测量: a. 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上,保证试样处于水平状态。 b. 施加逐渐增加的拉力,同时记录下拉伸长度和施加的力值。 c. 根据拉力和伸长量计算出应力和应变的数值。 d.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出线性段的斜率,即为杨氏模量的近似值。 3. 结果与分析: a.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试样和塑料试样的杨氏模量。 b. 对比两种材料的杨氏模量,分析其弹性特性的异同。 c. 探讨可能影响杨氏模量的因素,如晶粒大小、材料的组成等。

4. 实验误差与改进: a.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试样的准备不均匀、仪器的精确度等。 b. 提出改进措施,如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增加重复实验次数等。 结论: 通过测量金属和塑料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我们成功计算出了它们的杨氏模量。实验结果表明,金属试样的杨氏模量较大,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弹性;而塑料试样的杨氏模量较小,表明其相对柔软。这与我们对金属和塑料材 料的认知相符。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 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测量精度。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和意义,以及材料的弹性 特性。这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认识到 实验中存在的限制和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提高测量精度。希望通过 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探索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引言: 杨氏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描述了材料在受力时的弹性变形能力。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金属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关系,计算出杨氏模量,并探讨不同材料在受力时的弹性变形特性。 实验设备和材料: 1. 弹簧测力计 2. 金属样品(如钢、铜等) 3. 千分尺 4. 万能试验机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a. 将金属样品切割成适当的尺寸,确保其表面光滑。 b. 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样品的直径和长度,并记录下来。 c.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并调整为合适的位置。 2. 实验操作: a. 将金属样品放置在两个支撑点之间,确保其水平放置。 b. 使用弹簧测力计施加垂直向下的拉力,逐渐增加拉力的大小。 c. 同时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样品的伸长量,并记录下来。 d. 当金属样品的伸长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停止施加拉力,并记录下此时的拉力数值。

3. 数据处理: a.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金属样品的截面积计算出金属样品受力的大小。 b. 根据金属样品的伸长量和初始长度计算出金属样品的应变。 c. 绘制出金属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线性回归得到斜率,即杨氏模量 的近似值。 实验结果和讨论: 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金属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出了其杨氏模量。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杨氏模量,这是由其微观结构和原子间结合力决定的。 2. 杨氏模量越大,材料的刚性越高,即材料在受力时的弹性变形能力越小。 3. 杨氏模量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范围,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 择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1. 实验过程中,金属样品可能存在微小的缺陷或不均匀结构,这可能导致实验 结果的误差。可以通过使用更加均匀的金属样品或者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 减小误差。 2. 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千分尺的精度也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可 以使用更加精确的测量设备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中未考虑温度对金属样品的影响,而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弹性模 量发生变化。可以在实验中控制温度或者进行温度校正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金属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出杨氏模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原理: 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抗弯刚度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面积内所受的拉应力与相应的拉应变之比。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悬臂梁法来测量杨氏模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清洁并测量金属试样的尺寸,记录下其长度L、宽度W和厚度H。 b. 将金属试样固定在实验台上,使其成为一个悬臂梁。 2. 实验测量: a. 在试样上标出若干个等距离的测量点,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测量点的位置距离试样固定点的距离x。 b. 使用力传感器测量每个测量点处的挠度d。 c. 记录下每个测量点处施加的力F。 3. 数据处理: a. 计算每个测量点处的应力σ,公式为:σ = F / (W * H)。 b. 计算每个测量点处的应变ε,公式为:ε = d / L。 c.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图,横轴为应变ε,纵轴为应力σ。

d. 选择直线段,根据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斜率k,即弹性模量E。 e. 计算杨氏模量Y,公式为:Y = E / (1 - ν^2),其中ν为泊松比。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和上述数据处理步骤,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金属试样的尺寸: 长度L = 50 cm 宽度W = 2 cm 厚度H = 0.5 cm 实验测量数据: 测量点位置距离试样固定点的距离x (cm) 挠度d (mm) 施加力F (N) ---------------------------------------------- 0.00 0.00 0.00 5.00 0.02 0.10 10.00 0.05 0.20 15.00 0.09 0.30 20.00 0.14 0.40 25.00 0.19 0.50 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实验测量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应力σ和应变ε: 测量点位置距离试样固定点的距离x (cm) 应力σ (MPa) 应变ε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引言: 杨氏模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在材料力学研究与工程应用 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的方式,确定不同材 料的杨氏模量,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应用。 实验目的: 1. 通过测量杆材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变形,确定其弹性恢复特性。 2. 利用悬臂梁法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 3. 探究不同因素如温度、应力等对杨氏模量的影响。 实验装置和方法: 实验使用了杆材、千分尺、电子天平、测力计等装置。首先, 选择合适的杆材,并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然后,将杆材固定在实 验台上,使其一端自由悬空。接下来,对杆材施加不同的作用力,并测量杆材的变形量。最后,利用悬臂梁法计算杆材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系列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结果显示,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杨氏模量,这与其化学成分、结构特征等密切相关。此外,我们还发现,随着施加的应力增加,杆材的变形量也随之增加,这符合杨氏模量的定义以及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 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杨氏模量的影响。首先是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杨氏模量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增加,材料内部原子的热振动增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弹性恢复特性的变化。 其次是应力的影响。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施加的应力水平来研究其对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增加会导致杨氏模量的增加,这是因为应力增加会使材料内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增强了材料的刚性。 结论: 本实验通过测量材料的变形,利用悬臂梁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并探究了温度和应力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杨氏模

杨氏模量测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杨氏模量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杨氏模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2.掌握用实验方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步骤; 3.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学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出被测物体的杨氏模量。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数显卡尺、电子天平等。 【实验原理】: 杨氏模量是描述物体抗拉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衡量物体在受到拉伸或压缩作用下的刚性程度。在实验中,我们采用悬挂法来测量杨氏模量,具体步骤如下: 1. 将被测物体悬挂在两个支点之间,保持水平,使其自由悬挂; 2. 加上一定的负荷,在达到恒定的应力状态后,记录物体的长度变化量; 3. 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并根据形变和拉力的关系求出物体的杨氏模量。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清洗被测物体表面,去除污垢和氧化层。 (2)使用游标卡尺或数显卡尺等测量被测物体的直径、长度等尺寸参数,并记录下来。

(3)悬挂被测物体到万能试验机的上夹具,保证其自由悬挂并水平。 2.实验操作 (1)在万能试验机上加负荷,使被测物体达到恒定的应力状态。 (2)记录被测物体的长度变化量,并计算出拉力大小。 (3)根据拉力和形变的关系,求出被测物体的杨氏模量。 3.数据处理 (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 (2)通过斜率法或者曲线拟合法,求出被测物体的杨氏模量。 4.实验注意事项 (1)掌握好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2)保持被测物体的表面光滑干净,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控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本实验所测得被测物体的杨氏模量为XXX。根据计算结果和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所测物体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和刚性特性。

实验报告杨氏模量测量

实验报告:杨氏模量的测定

杨氏模量的测定(伸长法) 【实验目的】 1.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伸长仪;光杆杆;螺旋测微器;游标尺;钢卷尺和米尺;望远镜(附标尺)。 【实验原理】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或多或少都要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之后形变能随之消失,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内部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内应力。 设有一截面为S ,长度为l 的均匀棒状(或线状)材料,受拉力F 拉伸时,伸长了δ,其单位面积截 面所受到的拉力S F 称为胁强,而单位长度的伸长量l δ称为胁变。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棒 状(或线状)固体胁变与它所受的胁强成正比: F E S l δ = 其比例系数E 取决于固体材料的性质,反应了材料形变和内应力之间的关系,称为杨氏弹性模量。 Fl E S δ = (1) 右图是光杠杆镜测微小长度变化量的原理图。左侧曲尺状物为光杠杆镜,M 是反射镜,b 为光杠杆镜短臂的杆长,B 为光杆杆平面镜到尺的距离,当加减砝码时,b 边的另一端则随被测钢丝的伸长、缩短而下降、上升,从而改变了M 镜法线的方向,使得钢丝原长为l 时,从一个调节好的位于图右侧的望远镜看M 镜中标尺像的读数为0h ;而钢丝受力伸长后,光杠杆镜的位置变为虚线所示,此时从望远镜上看到的标尺像的读数变为i h 。这样,钢丝的微小伸长量δ,对应光杠杆镜的角度变化量θ,而对应的光杠杆镜中标尺读数变化则为Δh 。由光路可逆可以得知,h ∆对光杠杆镜的张角应为θ2。从图中用几何方法可以得出: tg b δ θθ≈= (1) tg22h B θθ∆≈= (2) 将(1)式和(2)式联列后得: 2b h B δ= ∆ (3) 考虑到2 =/4S D π,F mg = 所以:28Bmgl E D b h π=∆ 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放大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而且是线性放大等优点,所以在设计各类测试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 光杠杆原理 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