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陌上桑》导学案

《陌上桑》导学案

《陌上桑》导学案

《乐府诗集》

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常识。

2.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什么样的女性才是——美女?(生发言阐述自己的“美女观”后,师导入新课)

2、解题、了解汉乐府诗的常识。

二、新课环节及内容::

环节一、读。

1、学生自由诵读,用笔勾出注释里有读音的字词——读准字音(齐读)——抽二个学生加教师分别朗读——学生做出评价。

2、全班齐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3、读注释,读懂字词意思。字词检测:

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见课件)

4、学生分组齐读课文翻译:【参考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子,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黑色的丝带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时髦的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说:“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亲自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坐车(回去)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

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环节二、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写法特点。

1、读了文章之后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这首民歌叙述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义正辞严拒绝封建权贵使君的调戏并机智地斗败使君的故事。

2、请分别概括诗歌的三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小节:描写了罗敷惊人的美貌。

第二小节:写使君垂涎(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小节: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自己的丈夫,以压倒对方。

3、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夸赞其环境、器物和服饰美?

明确:夸赞环境、器物和服饰美的目的在于烘托罗敷之美。

美好景物的渲染、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描绘——正面描写追问:为何要极力写众人被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明确:借助他人的反应来衬托罗敷之美——侧面描写(烘托)

小结:描写人物,可正面(直接)描写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也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如用景物烘托、器物陪衬、借助他人的反应等。

追问:本诗第三小节是对罗敷的正面(语言)描写。

4、第一段还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明确:夸张、排比(例略)

追问:本诗的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觉得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例说明。

明确: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怒”,其动作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而且夸张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5、从描写使君的语句中,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前两句写使君耀武扬威,接下来写使君盛气凌人,最后两句写使君厚颜无耻。这几句,展示了一个封建社会官吏的荒淫无耻的形象。

6、罗敷是怎样对待使君的?她是从哪些方面夸耀她的丈夫的?

明确:罗敷的对话有理有节,含蓄而有针对性,先是用“使君一何愚”严词拒绝,正面斥责,接着从当时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展开说理:“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两句

不但揭露了使君的可耻行为,也表明了罗敷的坚贞不阿,不屈服于使君的权势。进而盛夸丈夫,压到使君,对使君的侮辱性要求给予无情的嘲讽。“东方千余骑”,“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这些夸张描写,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罗敷的丈夫声势显赫、威风凛凛,和使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罗敷的丈夫从15岁到40岁之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正是有为之年。“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这些描述,形象地表明了她的丈夫是仪表堂堂,英俊不凡,甚至同僚属下也都夸她的丈夫举止大方,才貌出众。

环节三、结。感受人物形象和主题。

1、本文主要塑造了一个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罗敷,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

自读课文,理解罗敷这个形象,用“罗敷是一个……”说话。如:

罗敷是一个以采桑养蚕为业的年轻美貌的农家女。

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罗敷是一个美丽、坚贞、纯洁的农家女子。

罗敷是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妇女尊严的具有无穷人格魅力的形象。

罗敷是一个作者理想化的集仪表美、内心美于一体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2、小结。

这样的女性,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和玩物。在那个时代,创作出这样一首诗,就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3、归纳人物形象和诗歌主题。(略,见课件)

环节四、联。

阅读下列关于烘云托月(侧面描写)法写人的的解说及范例,进一步领会运用侧面烘托法写人的技法之高妙。

烘云托月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

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将军骑上骏马,显得格外英武,鲜花映照着美人,美人就变得更加美丽。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文学要写人,总得写出一定的背景和环境,也还要有景物的陪衬。这就是文学创作上通常说的烘托或衬托的表现手法。文学史上一切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意通过对环境气氛和各种

景物的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学习和借鉴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是有帮助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里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有两个成语——“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丽无比的。那女子是如何的美丽,没有明说,只是说她的美使得那水里的鱼儿看见了,也惭愧得沉入水底;那高飞的大雁看呆了,以致忘形,而从天上摔下来;那明月儿看见了,也不好意思得躲到了云层后面;那美丽的花儿看见了,也不禁为自己的不如而感到羞惭。

片断一: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垫着一张虎皮。他那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鹰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下嘴巴蓄着一撮四寸多长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宽宽大大的貂皮袄。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大条山,条山上画着一个老鹰,振翘着双翅,单腿独立,爪下抓着那块峰顶的巨石,野凶凶地俯视着山下。(选自曲波《林海雪原》)

评说:对于土匪头子座山雕,作者主要通过对他的鹰嘴鼻子和身后的背景的描绘,揭露他那野蛮、凶残和贪婪的反动本质。

片断二:太阳在橡树那边下去。斜的光线射在树间,叶丛都成为古铜色,树下一抹一抹的阳光,像金色的台布一样摊在那里。远处黄绿色的田野,渐渐地淹没在一种模糊的寂寞中。我叔父在这柔软的寂静之前,在这太阳下山,一切东西都已静寂欲睡的景色之前,渐渐地衰弱下去。他慢慢地阴下去,正像橡树梢头的淡光一样。(选自左拉《戈尔顿的四月》)

评说:“桑榆暮景”是一个成语。古今中外,人们都用暮景来比喻和烘托老年人的境遇。左拉在这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的景色,然后才现出他真正要描写的老人,达到情景交融,人物的形象也就更加生动丰满了。

环节五、练。

请运用烘云托月法写一个人。可表现一个人的惹人喜爱,表现一个人的外表的某个特点,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展示一个人的身世等。

三、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