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复习教案 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复习教案 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复习教案 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复习教案 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

一、知识导学

.必然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 概率: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件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在一次试验中,事件是否发生虽然带有偶然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下,它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事件发生的频率

n

m

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就叫做事件的概率.记着().

≤()≤

.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我们将满足上述条件的 随 机 试 验 的 概 率 模 型 称 为 古 典 概 型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共有n种等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事件包含的结果有m种,那么事件的概率()=

n

m . 二、疑难知识导析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与联系:必然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要辨析清事件的条件和结果,理解事件的结果是相应于“一定条件”而言的,必须明确什么是事件发生的条件,什么是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上述三种事件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

.频率与概率: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m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是随着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总在某个常数p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于是,我们给这个常数取个名字,叫随机事件的概率.因此,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而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即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随机事件的概率:<()<,这里要辩证地理解它们的概率: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可以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它们虽是两类不同的事件,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可以统一起来,即任意事件的概率满足:

≤()≤

.等可能事件的理解: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的n个基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这n个结果对应着n个基本事件.对等可能事件的理解,其实质在于对等可能性的理解.“等可能性”指的是结果,而不是事件.例如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可能出现“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一反一正”这四种结果,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而出现“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这三种结果就不是等可能的.

.注意用集合的观点来看概率,运用图式法来弄清各事件之间的关系.对古典概率来说,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几个结果组成一个集合,其中各基本事件均为集合的含有一个元素的子集,包括m个基本事件的子集,从而从集合的角度来看:事件的概率是子集的元素的个数与集合的元素个数的比值,即()=

n

m

.因此,可以借助集合的表示法来研究事件,运用图示法弄清各事件的关系,从而做到较深刻的理解.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某人有把钥匙,但忘记了开房门的是哪一把,于是,他逐把不重复地试开,问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锁的概率是多少?

错解:有把钥匙,每次打开房门的概率都是51,不能打开房门的概率是5

4

,因而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是

54×54×51=125

16

. 错因:上述解法忽略了条件“逐把不重复地试开”.

正解:我们知道最多开次门,且其中有且仅有一次可以打开房门,故每一次打开门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

5

1.开三次门的所有可能性有3

5A 种.第三次打开房门,则房门钥匙放在第号位置上,前两次没能打开门,则前个位置是用另把钥匙安排的,故有2

4A 种可能.从而恰好第三次

打开房门锁的概率是()=5

1

3524=A A .

[例]某组有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占一半,把全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小组,求每小组里男、女生人数相同的概率.

错解:把全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小组,有8

88

16C C 种分法,事件为组里男、女生各半的情

形,它有248

48

)(C C 种,所以()=8

16

2

4848)(C C C . 错因:这里没注意到均匀分成两组与分成、两组的区别. 正解:基本事件有

8881621C C ,事件为组里男、女生各半的情形,它有24848)(2

1

C C 种,所以 ()=1287490

2

1)

)(21

(81648484848=

C C C C C . [例]把一枚硬币向上连抛次,则正、反两面交替出现的概率是.

错解: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反两面的可能性都相等,因而正、反两面交替出现的概率是2

1. 错因:没审清题意.事实上,把一枚硬币向上连抛次,出现正面次的概率同样也不等于

2

1. 正解:连抛次得正、反面的所有可能的情况共有10

2种,而题设中的正、反两面交替出现的情况只有种,故所求的概率为

51212

210

=. [例](.上海卷)某科研合作项目成员由个美国人、个法国人和个中国人组成,现从中随机选

出两位作为成果发布人,则此两人不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概率为(结果用分数表示).

解:设“从名成员中随机选出的人来自不同国家”为事件,则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

11915141511114111=++C C C C C C ,又基本事件数为220C .

故()=

190119

1192

20

=C . [例]将个编号的球放入个编号的盒中,对于每一个盒来说,所放的球数k满足≤k≤.在各种

放法的可能性相等的条件下,求:

()第一个盒没有球的概率; ()第一个盒恰有个球的概率; ()第一个盒恰有个球的概率;

()第一个盒有个球,第二个盒恰有个球的概率. 解:个不同的球放入个不同的盒中的放法共有4

3种.

()第一个盒中没有球的放法有42种,所以第一个盒中没有球的概率为:

=8116

3

244=.

()第一个盒中恰有个球的放法有3

1

42?C 种,所以第一个盒中恰有个球的概率为: =

8132

3

24

31

4=?C . ()第一个盒中恰有个球的放法有2

242?C 种,所以第一个盒中恰有个球的概率为: =

278

324

22

4=?C . ()第一个盒中恰有个球,第二个盒中恰有个球的放法有2

314C C 种,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274

34

2

314=C C . [例]一个口袋内有个白球和个黑球,分别求下列事件的的概率:

()事件:从中摸出一个放回后再摸一个,两回摸出的球是一白一黑; ()事件:从袋中摸出一个黑球,放回后再摸出一个是白球; ()事件:从袋中摸出两个球,一个黑球,一个白球;

()事件:从从袋中摸出两个球,先摸出的是黑球,后摸出的是白球. 解:()基本事件总数是×.事件包括“先摸出黑球后摸出白球”及“先摸出白球后摸出黑球”,摸出白球及黑球分别有种和种可能.所以发生共有××种可能. ∴()=10

103

72???=.

)事件与事件不同,它确定了先摸黑球再摸白球的顺序.

()=

10

103

7??=

()事件说明摸出两个球不放回,且不考虑次序,因此基本事件总数是2

10C ,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是1

31

7C C .

()=1572

101317=C C C ≈. ()与事件相比,要考虑摸出两球的先后次序.

()=30

7191101

317=C C C C ≈

评注:注意“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的区别.本例()()是放回抽样,()()是不放回抽样.

四、典型习题导练

()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

()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先后抛掷三枚均匀的硬币,至少出现一次正面的概率是 ( )

81

、83 、87 、8

5 .停车场可把辆车停放一排,当有辆车已停放后,则所剩个空位恰连在一起的概率为

( ) 、

8127C 、8128C 、8129C 、812

10C .有条线段,其长度分别为、、、、,现从中任取条线段,求条线段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把个运动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预赛,求最强的两队被分在()不同组内;()同一组内的概率.

.甲、乙两人参加普法知识问答,共有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个,判断题个,甲、乙两人依次各抽一题.

()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一: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含义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及其意义; 2.根据定义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明确事件发生的条件是判断事件的类型的关键; 3.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知道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对概率的学习,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辨证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学重点 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并能用概率来刻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随机现象,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及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设置情景]1名数学家=10个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确定性现象,一般有着较明显得内在规律,因此比较容易掌握它。而随机现象,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随机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篇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梁潇

全国高中数学 优秀教案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3.2.1(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一、教学内容解析 1.本节课时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加法公式之后,学习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所包括的知识类型主要有: 事实性知识:基本事件及古典概型的特点; 概念性知识:基本事件及古典概型的概念,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元认知知识:根据古典概型的研究分析,解释和预测生活中的古典概率模型问题. 2.古典概型在概率的学习中承上启下,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有关概念,而且有助于几何概型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 3.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能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同时其与生活联系密切,便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基本事件、等可能事件等概念;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特点;会用列举法求解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多动手、勤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使其获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学生学情分析 我校是湖南省著名的示范性中学,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从课前的微视频自学反馈中,了解到学生在以下3个方面仍需加强. 1.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加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案).doc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数量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 二、教学目标 1.(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2.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随机事件发生存在的统计规律性. 四、学情分析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要用到排列、组合知识,学生没有基础,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个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数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能够准确回答的.例如,明天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吗? 明天上午第一节课一定是八点钟上课吗?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同时也 有许多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回答的.例如,你明天什么时间来到学校?明天中午12:10 有多少人在学校食堂用餐?你购买的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等等,这些问题的 结果都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动脑筋: ①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是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②一个袋中有8个球,5红3白,球的大小和质地完全相同,搅均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是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小组回答完成. 归纳: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概率的大小. 二、例题讲解 例1、如教材134页图13-1,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转盘.盘面上有8个全等的扇形区域,其中1个是红色,2个是绿色,2个是白色,3个是黄色.用力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例2、任意掷一枚骰子,比较下列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1)面朝上的点数系小于2;(2)面朝上的点数是奇数 (3)面朝上的点数是偶数;(4)面朝上的点数大于2. 三、练一练 1、比较下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如图,转动一个能自由转动的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和指向白色区域; (2)小明和小亮做掷硬币的游戏,他们商定:将一枚硬币掷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2、10张扑克牌中有3张黑桃、2张方片、5张红桃.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事件的分类及概念,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学们交流.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 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典概型是概率中最基本、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类型之一.这节内容是在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熟悉的例子,归纳出古典概型的特征,进而给出古典概型的定义,这里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古典概型的概念,难点是利用古典概型的概念求古典概率.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对古典概型概念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能运用所学概念求一些简单的古典概率,并通过实例归纳和总结出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3. 通过对古典概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概率的实际意义.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在学生已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基础上,由具体的例子抽象出古典概型的概念.在这里,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是难点,故要通过具体例子总结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征,特别要注意反例的列举.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 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1,2,3,4,5,6}.它有6个基本事件.由于骰子的构造是均匀的,因而出现这6种结果的机会是均等的,均为 . 2. 一先一后掷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它有4个基本事件.因为每一枚硬币“出现正面”与“出现反面”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可以近似地认为出现这4种结果的机会是均等 的,均为. 3.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为Ω={发芽,不发芽},而这两种结果出现的机会一般是不均等的. 二、建立模型 1. 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的特征 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上以及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上讨论.

教案.1随机事件与概率(公开课)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对概率定义的初步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看课本125页到127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1): 1、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称为确定事件。 3、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4.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________,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2:看课本127页到131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2): 1、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_________,称为随机事 件A发生的概率。 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______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 达标测试 1.(梅州)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B.黑暗中从一串不同的钥匙中随意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C.通常情况下,水往低处流 D.上学的路上一定能遇到同班同学 2.(台州市)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台州今年国庆节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5℃ B .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C .抛掷一石头,石头终将落地 D .有一名运动员奔跑的速度是20米/秒 3.(甘肃省白银市)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 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4.(湘潭) 将五张分别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贝贝,晶晶,欢欢,迎 迎,妮妮”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入盒中,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印有“妮妮”的概率为( ) A. 1 2 B. 13 C. 14 D. 15 5、(宜宾市)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搅均后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的概率是 ( ) A. 9 4 B. 92 C. 3 1 D. 3 2 6.(广东湛江市)从n 个苹果和3个雪梨中,任选1个,若选中苹果的概率是 12 ,则n 的值是( ) A . 6 B . 3 C . 2 D . 1 7.数学试卷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小明对某道选择题完全不会做,只能靠猜测获得结果,则小明答对的概率是 8. (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1,1,2三个数中任取一个,作为一次函数y=kx+3的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有其必然的结果,而随机事件现象因其不确定性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教材编排中本章放在了“统计”之后,“计数原理”之前,结合古今现实生活的实例展开的,“统计”一章让学生掌握的分析实例的统计方法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后续概率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试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教学用具:硬币数枚、粉笔

古典概型教案(绝对经典)

第5节 古典概型 【最新考纲】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的应用;2.考查古典概型与事件关系及运算的综合 题;3.与统计知识相结合,考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要 点 梳 理 1.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 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括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m n .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友情提示] 1.古典概型中的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确定基本事件的方法主要有列举法、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P (A ∩B )中,易忽视只有当A ∩B =?,即A ,B 互斥时,P (A ∪B )=P (A )+P (B ),此时P (A ∩B )=0. 基 础 自 测 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在适宜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属于古典概型,其基本事件是“发芽与

不发芽”.( ) (2)掷一枚硬币两次,出现“两个正面”、“一正一反”、“两个反面”,这三个事件是等可能事件.( ) (3)从-3,-2,-1,0,1,2中任取一数,取到的数小于0与不小于0的可能性相同.( ) (4)利用古典概型可求:“从长度为1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求满足|AC |≤1 3的概率”是古典概型.( ) 答案 (1)× (2)× (3)√ (4)× 2.袋中装有6个白球,5个黄球,4个红球,从中任取一球抽到白球的概率为( ) A.25 B.415 C.35 D.非以上答案 解析 从袋中任取一球,有15种取法,其中抽到白球的取法有6种,则所求概率为P =615=25. 答案 A 3.小敏打开计算机时,忘记了开机密码的前两位,只记得第一位是M ,I ,N 中的一个字母,第二位是1,2,3,4,5中的一个数字,则小敏输入一次密码能够成功开机的概率是( ) A.815 B.18 C.115 D.130 解析 ∵Ω={(M ,1),(M ,2),(M ,3),(M ,4),(M ,5),(I ,1),(I ,2),(I ,3),(I ,4),(I ,5),(N ,1),(N ,2),(N ,3),(N ,4),(N ,5)}, ∴事件总数有15种. ∵正确的开机密码只有1种,∴P =1 15. 答案 C 4.在装有相等数量的白球和黑球的口袋中放进一个白球,此时由这个口袋中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比原来由此口袋中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大1 22,则口袋中原有小球的个数为( ) A.5 B.6 C.10 D.11 解析 设原来口袋中白球、黑球的个数分别为n 个,依题意n +12n +1-n 2n =122,解得n =5. 所以原来口袋中小球共有2n =10个. 答案 C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4.约分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 人教版

4.约分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和12公有的因数。 小结: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4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完成。 方法一:列举法:先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分别有哪些,找出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二:筛选法: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哪些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3=9。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师生共同合作) 五、拓展提升 如果A=2×3×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30 )。 六、课堂总结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结合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一:对于随机事件,是否只能通过大量重复的试验才能求其概率呢? 例如: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那么抽到的牌为红心1的概率有多大? 生:答案是 师:你是怎么快速得到概率为?是通过模拟试验方法吗? (学生意见不一,开始合作讨论) 生:不是通过模拟试验,因为无论进行多少次试验,得到的结果都只是频率,而不是概率,所以不能从该角度去求概率。因为该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共有5种结果,每一个结

果出现均等出现的,所以抽到红心1是其中一个基本事件,所以其概率是。 (学生均赞同该观点,老师赋予肯定) 探究二:对于下列随机事件,求其概率? (1)考察抛硬币的试验,正面向上的概率为多少? (2)若抛掷一枚骰子,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为3的概率是多少? (3)一先一后掷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共有几个基本事件?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4)如图,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问命中9环的概率为多少? 思考:探究二的第(1)、(2)、(3)题与第(4)题的差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1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发现: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可以不通过大量试验,而是通过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分析来求概率。由于前3个问题试验中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是均等的,所以很容易得到答案: (1);(2);(3); 而第(4)题学生迟疑了,有些同学发现该试验共有7个基本事件,所以认为答案是。但约一半的同学并不认同,此时我提议大家合作交流,让大家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而思考题的提出让学生从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找出研究对象的对立统一面,意识到试验中基本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必要性,这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讨论得到共识:第(4)题由于基本事件发生不是等可能的,所以 答案肯定不是,具体概率是多少与第9环所占的面积有关,面积越大,命中的概率就越大,此时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探究二的设计目的是创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实验模型,把问题具体化,过渡到新课时自然有序,此时老师一句话即可引导到本节课古典概型的定义上:象探究二(1)(2)(3)中的试验,若出现结果有有限个,且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均等,则称该试验为古典概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绝对经典)

§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会这样考 1.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以选择或填空题形式出现;2.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3.和统计知识相结合,考查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 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频率与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n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简称为A 的概率. 3.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P (A )≤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 (E )=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 (F )=0. (4)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

②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P (A )=1-P (B ). ③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一般记为A , 则P (A )=1-P (A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频率和概率 (1)频率与概率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概率却是一个常数,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 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可以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2)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的定义实际上也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即“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对立”则是“互斥”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有________个. ①有一大批产品,已知次品率为10%,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 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正面出现的概率是3 7 ;③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答案 0解析 ①错,不一定是10件次品;②错,3 7 是频率而非概率;③错,频率不等于概率,这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2.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为m n ,当n 很大时,P (A )与m n 的关系是( ) A .P (A )≈m n B .P (A )m n D .P (A )=m n 答案 A 解析 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可近似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3.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 .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答案 D 4.某射手的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为0.2、0.3、0.1,则此射手在一次射击中不超过8环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0.5. 题型一 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例1 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 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 解 (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 (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

古典概型教案设计

§3.2.1 古典概型 一、教材分析 【学科】:数学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 [人教版] 【课题名称】:古典概型(第三章第130页) 【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由于它在概率论发展初期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许多概率的最初结果也是由它得到的,所以称它为古典概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学方法与理念】:与学生共同探讨,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 二、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各个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有关的实例。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教法及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察对比、概括归纳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再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法分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 1通过抛一枚硬币和一枚骰子的试验给出基本事件的概念; 2通过两个试验和例一的分析得出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和计算公式; 3例题具有一定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道例题的计算量不大,用列举法都可以数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 4在每道例题后都有相应的“探究”或“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开拓学生思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