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读北半球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doc

1.读北半球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doc

1.读北半球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doc
1.读北半球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doc

1.读北半球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甲地为 天气系统。就气压状况而言,乙地为 天气系统。乙处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呈 时针 (辐合或辐散)。

(2)此时①②③④四处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两处是 。

(3)甲、乙两处昼夜温差大的是 ,理由是 。

(4)丙、丁两处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选大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 (1或7)月。此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

(2)此时,图中A 地盛行 风(风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该气候形成的原

因是 。

(3)B 地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 ,其气候特征是 。

(4)C 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成因是 。

3.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模拟精做

是。

(2)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在该系统的控制下乙处的天气特点是。

(3)图中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处。

(4)过若干小时,②将受(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出现()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压下降 D.气温升高

(5)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点。

(6)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处。

(7)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风。

4.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和热带沙漠气候。

(2)说明A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简述B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征。

(4)悉尼和上海均受季风影响,但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请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1.

【答案】(1)反气旋 低气压 逆 辐合

(2)①④

(3)甲 甲处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4)丙 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

【答案】(1)1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2)西北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地中海气候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3.

【答案】(1)高压(或反气旋) 晴朗少雨

(2)低压(或气旋) 阴雨

(3)⑤

(4)冷锋 B

(5)②③

(6)④ 精选大题 模拟精做

(7)西北风

4.

【答案】(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名称: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该地区常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地处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沛,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3)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间的大陆西岸。特征:全年温和多雨。

(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

场面气压(QFE)修正海平面气压(QNH)还有QNE的区别

场面气压(QFE)修正海平面气压(QNH)还有QNE的区别 一、前言: 1993年,一架MD-82型飞机在进近过程中,因飞行员混淆了高度基准,高度表拨正错误,造成飞机下降高度过低,触地坠毁。1998年,因管制员使用高度基准错误造成空中危险接近。 二、高度的测量和名词定义: 1、高度的测量与名词定义 确定航空器在空间的垂直位置需要二个要素:测量基准面和自该基准面至航空器的垂直距离。在飞行中,航空器对应不同的测量基准面,相应的垂直位置具有特定的名称。 高(Height)是指自某一个特定基准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高度(Altitude)是指自平均海平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飞行高度层(Flight Level)是指以1013.2百帕气压面为基准的等压面,各等压面之间具有规定的气压差 使用气压式高度表表示高时,必须使用场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高度时,必须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飞行高度层时,必须使用标准大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 ?场面气压(QFE):是指航空器着陆区域最高点的气压。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是指将观测到的场面气压,按照标准大气压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 ?场压高度(场高):是指以着陆区域最高点气压,调整高度表数值为零,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修正海压高度或海压高度或海高):是指以海平面气压调整高度表数值为零,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标准气压高度:是指以标准大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修正高度表压力值,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2、修正海平面气压(QNH)/ 标准大气压(QNE)的适用区域 航空器在不同飞行阶段飞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高度测量基准面。 在地图和航图上,地形和障碍物的最高点用标高表示。标高是指地形点或障碍物至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了便于管制员和飞行员掌握航空器的超障余度,避免航空器在机场附近起飞、爬升、下降和着陆过程中与障碍物相撞,航空器和障碍物在垂直方向上应使用同一测量基准,即平均海平面。因此,在机场地区应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QNH)作为航空器的高度表拨正值。 在航路飞行阶段,由于不同区域的QNH值不同,如果仍然使用QNH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航空器在经过不同区域时需要频繁调整QNH,并且难以确定航空器之间的垂直间隔。若统一使用QNE作为高度表修正值,则可以简化飞行程序,易于保证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 为了便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明确不同高度基准面的有效使用区域并正确执行高度表拨正程序,高度表拨正值适用范围在垂直方向上用过渡高度和过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 2. 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理解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理解季风环流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学导思用、讲授法、读图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通过分析假设条件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P36页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大陆空气柱”,师生一起验证学生学生完成活动的质量。尤其是活动2得出的结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形成了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启发式提问】理想模式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等压线与纬线平行,气压带呈带状分布)而实际情况下,受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比理想模式复杂。 一、大气活动中心 【教师活动】展示探究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并思考找——有什么——大气活动中心 想——为什么——形成原因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启发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P37页图2.13、图2.14,南半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与北半球有何不同?为什么? 【学生思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过渡】多媒体展示撒哈拉大沙漠及中国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2、分布: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探究活动】展示“东亚季风”图,要求学生教材P38页活动问题完成以下活动:比——风向有何不同 想——形成原因 (1)为什么东亚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冬季风与夏季风性质有什么不同? (3)7月份中,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与东亚的东南季风的形成有何不同? 【归纳类比】展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的表格 【课堂小结及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还有东亚和南亚冬夏季盛行风向,以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尤其是东亚季风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显著,希望大

修正海压、标准大气压、场压区别

1993年,一架MD-82型飞机在进近过程中,因飞行员混淆了高度基准,高度表拨正错误,造成飞机下降高度过低,触地坠毁。1998年,因管制员使用高度基准错误造成空中危险接近。 场面气压(QFE)修正海平面气压(QNH)还有QNE的区别 一、前言: 二、高度的测量和名词定义: 1、高度的测量与名词定义 确定航空器在空间的垂直位置需要二个要素:测量基准面和自该基准面至航空器的垂直距离。在飞行中,航空器对应不同的测量基准面,相应的垂直位置具有特定的名称。 高(Height)是指自某一个特定基准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高度(Altitude)是指自平均海平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飞行高度层(Flight Level)是指以1013.2百帕气压面为基准的等压面,各等压面之间具有规定的气压差 使用气压式高度表表示高时,必须使用场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高度时,必须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飞行高度层时,必须使用标准大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 ·场面气压(QFE):是指航空器着陆区域最高点的气压。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是指将观测到的场面气压,按照标准大气压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 ·场压高度(场高):是指以着陆区域最高点气压,调整高度表数值为零,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修正海压高度或海压高度或海高):是指以海平面气压调整高度表数值为零,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标准气压高度:是指以标准大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修正高度表压力值,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2、修正海平面气压(QNH)/ 标准大气压(QNE)的适用区域 航空器在不同飞行阶段飞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高度测量基准面。 在地图和航图上,地形和障碍物的最高点用标高表示。标高是指地形点或障碍物至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了便于管制员和飞行员掌握航空器的超障余度,避免航空器在机场附近起飞、爬升、下降和着陆过程中与障碍物相撞,航空器和障碍物在垂直方向上应使用同一测量基准,即平均海平面。因此,在机场地区应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QNH)作为航空器的高度表拨正值。 在航路飞行阶段,由于不同区域的QNH值不同,如果仍然使用QNH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航空器在经过不同区域时需要频繁调整QNH,并且难以确定航空器之间的垂直间隔。若统一使用QNE作为高度表修正值,则可以简化飞行程序,易于保证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 为了便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明确不同高度基准面的有效使用区域并正确执行高度表拨正程序,高度表拨正值适用范围在垂直方向上用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作为垂直分界,在水平方向上用修正海平面气压适用区域的侧向界限作为水平边界。 (1)修整海平面气压适用区域 过渡高度:是指一个特定的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在此高度或以下,航空器的垂直位置按照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表示。 过渡高度层:是在过渡高度之上的最低可用飞行高度层。过渡高度层高于过渡高度,二者之间满足给定的垂直间隔。(300米) 过渡夹层:是指位于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之间的空间。 在修正海平面气压适用区内,航空器应采用修正海平面气压QNH作为高度表修正值,高度表指示的是航空器的高度。航空器着陆在跑道上时高度表指示机场标高。 (2)标准大气压适用区域 在未建立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区域和航路航线飞行阶段,航空器应当按照规定的飞行高度层飞行。各航空器均采用标准大气压,即 1013.2百帕作为气压高度表修正值,高度表指示的是飞行高度层。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2011·广州调研)读下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4~6题。

4.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6.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7.(2010·广东高考)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下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10题。

8.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终年温和多雨”气候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11~12题。 1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1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1:季风气候亚洲最为显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也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应只局限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不如亚洲典型。 材料2: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导学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并理解其成因; 2. 理解季风环流成因,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复习预新】 1.热力环流:城市风(在图中,标明温度、气压以及环流方向) 2在图中,标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及假设条件,并注意其所在纬度。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炎炎夏日的午后,你更愿意做哪种选择?并说明原因 【学生探究活动一】: 类比思考:海陆之间在冬夏季会出现什么现象?(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析) 读课本P36页“大陆空气柱”,完成下表: 观察:此时的气压与原本的气压带是否一致?如果以这两个气压柱位中心绘制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成带状分布吗?说明了什么对气压带的分布有影响? 【学生活动二】 阅读教材P37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为例,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别找出海洋和陆地的高低压中心并观察其所处气压带)完成下表: 想:是什么原因使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气压带有没有被切断?为什么?气压中心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特点及成因: 根本原因: 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大,海陆 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 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 【学生活动三】 季风环流:读图1、想—形成原因 2、比—风向有何不同 3、论—根据源地,比较冷暖干湿(完成表格) 性质 风向 源地 性质 风向 源地 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南亚季风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 东亚季风 分布地区 夏季风 冬季风 成因 项目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 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2.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南半球为夏季,大陆上的温度要比同纬度海洋上高,图示地区比周围气温高,所以为陆地。第2题,读图可知30°S~40°S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所以北半球为冬季,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答案: 1.C 2.B 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4.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4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第5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答案: 3.B 4.C 5.A 读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相对固定B.在其他大洲没有分布 C.天气状况单调D.气流下沉不感觉有风 7.图中K地盛行(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第6题,理解赤道无风带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赤道无风带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导致的。其位置并不固定,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而移动,赤道无风带分布广泛,天气状况单调。第7题,K地地处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南风。 答案: 6.C 7.A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Word版

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层层深入。本节 也是进一步学习大气知识的基础知识。学生对于本节内容 较难快速接受,因此要有耐心,结合练习题使学生深化对 气压带风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图表、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季节的移动规律,然而真实的地表并不是均匀的,不仅有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区别,还有地形地貌的差异,所以事实上的气压带风带在地表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请同学们看书上36页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随堂强化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与陆地上气压中心会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我国大陆上常受高气压控制 B.冬季我国大陆常受低气压的控制 C.夏季我国大陆受低压控制,晴热少雨 D.夏季我国大陆常受高气压的控制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3.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气压柱。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5.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月。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___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一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 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

1.读北半球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doc

1.读北半球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甲地为 天气系统。就气压状况而言,乙地为 天气系统。乙处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呈 时针 (辐合或辐散)。 (2)此时①②③④四处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两处是 。 (3)甲、乙两处昼夜温差大的是 ,理由是 。 (4)丙、丁两处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选大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 (1或7)月。此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 (2)此时,图中A 地盛行 风(风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该气候形成的原 因是 。 (3)B 地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 ,其气候特征是 。 (4)C 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成因是 。 3.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模拟精做

是。 (2)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在该系统的控制下乙处的天气特点是。 (3)图中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处。 (4)过若干小时,②将受(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出现()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压下降 D.气温升高 (5)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点。 (6)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处。 (7)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风。 4.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和热带沙漠气候。 (2)说明A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气压中心变化及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了解我国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气候;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成因; (4)了解这些气候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 教学方法:(1)地图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课本上四幅地图的判读、分析来实现,因为涉及到全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故确定地图法为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2)此外还可用到引导启发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1)问题解决法: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讨论探究法: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及方法 复习“三 圈环流”和气压带风的形成导入展示“三圈环流”于气压带风带形 成过程图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回顾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说课稿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部分内容,基本上每一个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应该是在在前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另外,也是为后面学习天气系统、洋流和全球气候变化变下基础和理论依据,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关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注重通过教材中涉及的活动引导探究学习,以实现难点突破。活动中首先以北半球为例,在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的前提下,形成单圈环流。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热力环流的知识,又很好地为三圈环流的形成做了铺垫,让学生认识到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也是在热力的基础上,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但是要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画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或者用动画演示,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培养其绘示意图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

的季节移动规律,这种移动完全可以用动画的形成进行呈现,不用过多的进行讲解和分析。本节课紧接着上节课内容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二,说教学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3,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难点: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上黑板画图复习上节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顺利导入新课。 过渡: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上述状况要复杂得多,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在海陆相间的地带被破坏成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地球上的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有很大影响。 活动题:指导学生思考课本36页活动题目,回答问题。学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日期、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方时、日期、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考点详解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地球上一周的经度为360°,每间隔15°为1个时区,因此共分为24个时区。 根据经度和时区,可以方便的计算地方时: (1)按照经度 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在进行计算时,遵循“同减异加”,即同为东经(或西经)时用减法,不同时用加法。例如30°W与10°E,间隔40°,而不是30°-10°=20°。 ②计算地方时。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 (2)按照时区 ①计算所在时区。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 ②计算地方时。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h。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2、日期的计算 日期的计算,与自然日界线(0:00对应的经线)、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有关。日期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地方时,确定自然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就是0:00所在的经线,可以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来计算出该条经线。例如北京时间(120°E)为早上10点,则此时0:00的经线为:120°E-(10:00-0:00)×15°=30°W,即此时自然日界线为30°W经线。 ②找到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位于180°经线左右,是一条折线; ③确定【今天】的范围。自然日界线以东——国际日界线以西,为今天;其他地区为昨天。

例如北京为早上10点,则此时自然日界线(0:00)位于30°W,则今天的经度范围为[30°W,180°]。 图2 日期的计算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A、D 精讲精析:(1)计算地方时。①国际标准时间,指的是零时区的地方时;②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零时区在北京西侧8个时区,因此要用减法,即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8h=1:30-8h,因为被减数不够减,因此加一个24h,即此时国际标准时间=1:30+24h-8h=17:30。 (2)计算日期。①自然日界线以东——国际日界线以西,为今天,其他地区为昨天;②此时北京时间为1:30,因此自然日界线(0:00)应该在北京西侧,地方时间隔1个半小时(4分钟为1°,即经度间隔22.5°),因此此时自然日界线(0:00)位于北京西侧22.5°,即120°E-22.5°=97.5°E;③因此,97.5°E向东至180°的范围内为今天,其他地区为昨天,因此零时区位于昨天,即12月1日。④判断日期也可以有简便方法,即在计算地方时时,往回跨过了0:00,因此要减一天,因此也可以判断为12月1日。 (3)分析此时的天气。此时为12月2日,即为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受到亚洲高压的控制,盛行寒冷的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适宜火箭的发射。 总结 ?1月海平面气压的分布

如何看海平面气压图

如何看海平面气压图 关键词:气压位势hpa 气象天气 气象上的数据很多都是以图形的形式表示的,图形中的物理量也是千差万别,比如气压、等压面高度,温度,风速,湿度等。对于注释是英文的天气图,如果希望能看懂天气图,请各位首先查得注释的含义。气象上常用的气象词汇不是很多,所以了解一些英文气象词汇,对于不论看天气图还是上气象网站都是有好处的,不过英语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所以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中文气象网站。 言归正传,我们首先以今年3.4-3.5寒潮的地面天气图为例对天气图作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K MA(韩国气象局)的天气图,地址是http://www.kma.go.kr/ema/ema03/anal_eng_low.html 右上角红色的SURFACE PRESSURE表明这是一张海平面气压图,如果将SURFACE PRES SURE直译就是表面气压的意思,不过这个表面指的是什么表面呢?珠穆朗玛峰的表面气压只有

300多hpa(百帕),仅为海表面气压1000hpa左右的30%多。目前实测最强的台风Tip的中心海平面气压为870hpa,比珠峰的表面气压300hpa要高很多,但两者能直接比较吗?显然不能。所以人们就想了一种方法,把人们在地球不同高度表面测到的气压,全部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到海平面高度处的气压,称为海平面气压(sea surface pressure)。 具体的转换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静力平衡法。大家一定还记得流体静力学中的液体压强公式吧,p=a×g×h a为液体的密度。如果我们在海洋某个深度处,用压力计测到压力为1000000pa,那么我们马上就能知道从这个位置往下1m处的压强为1000000+1000×9.8×1=1009800pa.在大气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是地球表面大气的密度大约为1.29kg/m3.如果在地球表面测到的气压是1 01300pa(1013hpa),那么在1m高出的气压就是101300-1.29×9.8×1=101287pa=1012.87hpa, 反之也能从1m高出的气压推得海平面气压。不过大气和海洋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海水的密度通常在1000km/m3附近,变化不大,而大气由于压缩性很好,密度常常是变化的,比如tip中心的大气密度只有海平面大气平均密度1.29kg/m3的85%,这样在tip中心海面处上升1m,气压变化就只有10.7pa.在珠峰上高度变化1m,气压变化也小的多。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黄山上的气象站测到气压是850hpa,那么我们能准确的说出黄山山脚下的气压吗?很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大概给一个密度的数值,然后根据流体压强方程近似的估计山脚下的气压,因为是近似,所以就会有误差,黄山的高度只有1800多米,误差尚能接受,但如果是青藏高原,那误差就大了,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数值预报在青藏高原处出现很强的高压或低压。各家对冷高压中心气压的标定常常不同,也是这个原因,冷空气中心常位于3000m左右高度的蒙古高原处,各家的海平面气压估计方法不同嘛^_^ 通过上面的方法,世界上成千上万个气象站测到的气压数据都能统一到海平面了,就如上面今年3.4-3.5寒潮的那张图。至于气压的重要意义,就如牛顿第二定理所叙述的那样,气压就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我们能想象没有力的世界吗?没有力,也就没有天体完美规律的运动,同样也就没有大气混乱而丰富多彩的运动了。 这下好了,气压能够转化成海平面气压统一比较了。问题又来了,把所有气压数据转化成海平面气压有什么好处呢?请看下面的图,来做个实验。下图是两个杯子,左面的那个杯子中左侧的蓝色液体是水,右侧的黄色液体是植物油,中间用木板隔开,当把木板抽取时,液体发生了运动,水马上占据了下层,油占据了上层。这其实就是斜压性的一个例子。下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运动,如图A B两点高度一样,那么根据静力方程,由于水的密度比油要大,同样深度的情况下,A点的压强比B点要大,所以液体就发生了运动。反之,对于右图,因为杯子里全部是水,C D两点的压强一样,所以液体就不发生运动。但C点下面不远处的压强同样比D点要大,所以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不论在大气中还是在水中,一般情况下只有水平方向的压强差能够导致液体发生运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先把所有测到的气压转换成统一的海平面气压,然后再根据海平面气压场来判断大气运动状况的原因了。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姓名:黄莉莉班级:地理本1503 学号:20152604600 一,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气压中心变化及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了解我国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气候;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成因; (4)了解这些气候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如何看海平面气图

如何看海平面气图

————————————————————————————————作者:————————————————————————————————日期:

如何看海平面气压图 关键词:气压位势hpa 气象天气 气象上的数据很多都是以图形的形式表示的,图形中的物理量也是千差万别,比如气压、等压面高度,温度,风速,湿度等。对于注释是英文的天气图,如果希望能看懂天气图,请各位首先查得注释的含义。气象上常用的气象词汇不是很多,所以了解一些英文气象词汇,对于不论看天气图还是上气象网站都是有好处的,不过英语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所以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中文气象网站。 言归正传,我们首先以今年3.4-3.5寒潮的地面天气图为例对天气图作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K MA(韩国气象局)的天气图,地址是http://www.kma.go.kr/ema/ema03/anal_eng_low.html 右上角红色的SURFACE PRESSURE表明这是一张海平面气压图,如果将SURFACE PRES SURE直译就是表面气压的意思,不过这个表面指的是什么表面呢?珠穆朗玛峰的表面气压只有

300多hpa(百帕),仅为海表面气压1000hpa左右的30%多。目前实测最强的台风Tip的中心海平面气压为870hpa,比珠峰的表面气压300hpa要高很多,但两者能直接比较吗?显然不能。所以人们就想了一种方法,把人们在地球不同高度表面测到的气压,全部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到海平面高度处的气压,称为海平面气压(sea surface pressure)。 具体的转换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静力平衡法。大家一定还记得流体静力学中的液体压强公式吧,p=a×g×h a为液体的密度。如果我们在海洋某个深度处,用压力计测到压力为1000000pa,那么我们马上就能知道从这个位置往下1m处的压强为1000000+1000×9.8×1=1009800pa.在大气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是地球表面大气的密度大约为1.29kg/m3.如果在地球表面测到的气压是1 01300pa(1013hpa),那么在1m高出的气压就是101300-1.29×9.8×1=101287pa=1012.87hpa, 反之也能从1m高出的气压推得海平面气压。不过大气和海洋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海水的密度通常在1000km/m3附近,变化不大,而大气由于压缩性很好,密度常常是变化的,比如tip中心的大气密度只有海平面大气平均密度1.29kg/m3的85%,这样在tip中心海面处上升1m,气压变化就只有10.7pa.在珠峰上高度变化1m,气压变化也小的多。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黄山上的气象站测到气压是850hpa,那么我们能准确的说出黄山山脚下的气压吗?很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大概给一个密度的数值,然后根据流体压强方程近似的估计山脚下的气压,因为是近似,所以就会有误差,黄山的高度只有1800多米,误差尚能接受,但如果是青藏高原,那误差就大了,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数值预报在青藏高原处出现很强的高压或低压。各家对冷高压中心气压的标定常常不同,也是这个原因,冷空气中心常位于3000m左右高度的蒙古高原处,各家的海平面气压估计方法不同嘛^_^ 通过上面的方法,世界上成千上万个气象站测到的气压数据都能统一到海平面了,就如上面今年3.4-3.5寒潮的那张图。至于气压的重要意义,就如牛顿第二定理所叙述的那样,气压就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我们能想象没有力的世界吗?没有力,也就没有天体完美规律的运动,同样也就没有大气混乱而丰富多彩的运动了。 这下好了,气压能够转化成海平面气压统一比较了。问题又来了,把所有气压数据转化成海平面气压有什么好处呢?请看下面的图,来做个实验。下图是两个杯子,左面的那个杯子中左侧的蓝色液体是水,右侧的黄色液体是植物油,中间用木板隔开,当把木板抽取时,液体发生了运动,水马上占据了下层,油占据了上层。这其实就是斜压性的一个例子。下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运动,如图A B两点高度一样,那么根据静力方程,由于水的密度比油要大,同样深度的情况下,A点的压强比B点要大,所以液体就发生了运动。反之,对于右图,因为杯子里全部是水,C D两点的压强一样,所以液体就不发生运动。但C点下面不远处的压强同样比D点要大,所以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不论在大气中还是在水中,一般情况下只有水平方向的压强差能够导致液体发生运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先把所有测到的气压转换成统一的海平面气压,然后再根据海平面气压场来判断大气运动状况的原因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