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2)汇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2)汇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李志李菊丽编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2017.2

实验一 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

2. 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标注角度;

3. 绘制车刀标注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二、实验原理

车刀的标注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

台进行测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按

照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

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

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

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

的角度测量出来。

车刀量角台结构如图2-1所示。

圆形底盘2的周边,刻有从0°起向

顺、逆时针两个方向各100°的刻度。

其上的工作台5可以绕小轴7转动,

转动的角度,由固连于工作台5上

的工作台,指针6指示出来。工作

台5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因定在

一起,能在工作台5的滑槽内平行

滑动。

立柱20固定安装在底盘2上,它是一根矩形螺纹丝杠,旋转丝杆上的大螺帽19,可以使滑体13沿立柱(丝杠)20的键槽上、下滑动。滑体13上用小螺钉16固定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5,在小刻度盘15的外面,用旋钮17将弯板18的一端锁紧在滑体13上。当松开旋钮17时,弯板18以旋钮17为轴,可以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其转动的角度用固连于弯板18上的小指针14在小刻度盘15上指示出来。在弯板18的另一端,用两个螺钉11固定装上一个扇形大刻度盘12,其上4图2-1 车刀量角台 1—支脚 2—底盘 3—导条 4—定位块 5—工作台 6—工作台指针 7—小轴 8—螺钉轴 9—大指针 10—销轴 11—螺钉 12—大刻度盘 13—滑体 14—小指针 15—小刻度值 16—小螺钉 17—旋钮 18—弯板 19—大螺帽 20—立柱

用特制的螺钉轴8装上一个大指针9。大指针9可以绕螺钉轴8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并在大刻度盘12上指示出转动的角度。两个销轴10可以限制大指针9的极限位置。

当工作台指针6、大指针9和小指针14都处在0°时,大指针9的前面a 和侧面b 垂直于工作台5的平面,而大指针9的底面c 平行于工作台5的平面。测量车刀角度时,就是根据被测角度的需要,转动工作台5,同时调整放在工作台5上的车刀位置,再旋转大螺帽19,使滑体13带动大指针9上升或下降而处于适当的位置,然向用大指针9的前面a (或侧面b 、或底

面c ),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从

大刻度盘12 上读出大指针9指示的被测角度数

值。

三、实验方法

(1) 校准车刀量角台的原始位置

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标注角度之前,必

须先把车刀量角台的大指针、小指针和工作台

指针全部调整到零位,然后把车刀按图2-2所示

平放在工作台上,我们称这种状态下的车刀量

角台位置为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原始位置。

(2) 主偏角κ

r 的测量 从原始位置起,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工作台(工

作台平面相当于P r ),让主刀刃和大指针前面a 紧密贴合,如图2-3所示,则工作台指针在底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主偏角κ r

的数值。

(3) 刃倾角λs 的测量

测完主偏角κ

r 之后,使大指针底面c 和主刀刃紧密贴合(大指针前面a 相当于P s ),如图2-4所示,则大指针在大刻度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刃倾角λs 的数值。指针在0°左边为+λs ,指针在0°右边为–λs 。

(4) 副偏角κ

r '的测量 参照测是主偏角κ

r 的方法,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工作台,使副刀刃和大指针前面a 紧密贴合,如图2-5所示,则工作台指针在底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副图2-2 用车刀量角台测量 车刀标注角度的原始位置

偏角κr'的数值。

图2-3 测量车刀主偏角图2-4测量车刀刃倾角

图2-5 测量车刀副偏角

(5) 前角γo的测量

前角γo的测量,必须在测量完主偏角κr的数值之后才能进行。

从图2-2所示的原始位置起,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工作台,使工作台指针指到底盘上ψr=90°-κr的刻度数值处(或者从图2-3所示测完主偏角κr的位置起,按逆时针

方向使工作台转动90°),这时,主刀刃在基面上的投影恰好垂直于大指针前面a(相当于P o),然后让大指针底面c落在通过主刀刃上选定点的前刀面上(紧密贴合),如图2-6所示,则大指针在大刻度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正交平面前角γo的数值。指针在0°右边时为+γo,指针在0°左边时为–γo。

(6) 后角αo的测量

在测完前角γo之后,向右平行移动车刀(这时定位块可能要移到车刀的左边,但仍要保证车刀侧面与定位块侧面靠紧),使大指针侧面b和通过主刀刃上选定点的后刀面紧密贴合,如图2-7所示,则大指针在大刻度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正交平面后面αo的数值。指针在0°的数值。指针在0°左边为+αo,指针在0°右边为-αo。

图2-6 测量车刀前角图2-7 测量车刀后角

(7) 法平面前角γn和后角αn的测量

测量车刀法平面的前角γn和后角αn,必须在测量完主偏角κr和刃倾角λs之后才能进行。

将滑体(连同小刻度盘和小指针)和弯板(连同大刻度盘和大指针)上升到适当位置,使弯板转动一个刃倾角λs的数值,这个λs数值由固连于弯板上的小指针在小刻度盘上指示出来(逆时针方向转动为+λs,顺时针方向转动为–λs),如图2-8所示,

然后再按前所述测量正交平面前角γo和后角αo的方法(参照图2-8和图2-7),便可测量出车刀法平面前角γn和后角αn的数值。

图2-8 测量车刀法平面前角和后角

思考题

1. 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正交平面前角γo和后角αo时,为什么要让工作台从原始位置起,逆时针方向旋转ψr = 90°–κr的角度?

2.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测量车刀法平面前角γn和后角αn?为什么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法平面前角γn和后角αn时,小指针(即弯板)要旋转一个刃倾角λs的数值?

3. 参照测量车刀主剖面前角γo和后角αo的方法,怎样利用车刀量角台测量出车刀副刀刃上的副前角γo,和副后角αo,?为什么车刀工作图上不标注副前角γo,?

4. 怎样利用车刀量角测量出车刀假定工作平面、背平面参考系的前角γf 、γp 和后角αf、αp?标注出γf、γp和后角αf、αp有什么用处?

5. 切断车刀有几条刀刃?哪条是主刀刃?哪条是副刀刃?应如何利用车刀量角台测量切断车刀的主偏角κr和副偏角κr,?

6. 45°弯头车刀在车外圆和车端面时,其主、副刀刃和主、副偏角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实验二普通车床传动及调整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机床的传动系统、传动结构、机床的操纵机构及其操作方法.熟悉和掌握机床主要部件及其调整方法。

二、实验设备

CA6140型普通车床

三、实验内容

机床的操纵方法和机床运动的调整方法。了解主轴箱的结构、主轴变速操作机构的工作原理,离合器与制动器的操纵及其调整。

四、实验步骤

1.闭合电源开关,闭合机床总开关,启动电动机,操纵离合器,使主轴启动,停止、反向,熟悉离合器操纵手柄的使用。

2.接通丝杠,加工螺纹传动链接通,掌握加工螺纹时机床的调整方法。调整机床,使其加工螺距t=3mm,旋向为左旋;t=24mm,旋向为右旋。

3.接通光杠,熟悉机动进给手柄的操作方法。观察搬动手柄时的操作方法,观察搬动手柄时刀架部件的运动状态。操纵快速电机,使刀架快速移动。

4.断开机床总开关和电源开关,打开主轴箱,对照传动系统图找到各个传动轴,观察滑移齿轮的结构形式、固定齿轮的结构形式及固定方法。

5.观察离合器、制动器及其操纵,离合器与制动器怎样实现互锁。

6.观察II轴上的滑移齿轮操纵机构,本机构使用了那些操纵件?滑移齿轮的位置是怎样保证的(既滑移齿轮是怎样定位的)?

7.观察IV轴上的滑移齿轮及主轴上的离合器是怎样操纵的?使用了哪些操纵件?

8.掌握主轴的变速方法。

五、注意事项

1.机床开动时要远离机床运动部件,以免发生危险。机床主轴箱打开后,不要用手去摸齿轮离合器等,不要将杂物掉进主轴箱里,以免损坏设备。

2.机床开动前要对机床按要求进行润滑,实验完毕后将机床各部件及操纵机构复原并对机床导轨部分加油,打扫场地。

实验三机床夹具拆装与调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夹具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夹具定位原理及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了解夹具的装配过程;

3.掌握夹具与机床连接、定位方法,了解加工前的对刀方法。

二、实验设备

1.钻床、铣床一台

2.钻床、铣床夹具一套

3.拆装、调整工具各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夹具的总体结构,找出夹具中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对刀元件、夹具体及导向元件。

2.分析夹具是如何实现工件定位和夹紧的,指出定位基准和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判断该夹具在设计中有无不合理之处,如过定位、欠定位等,若有不合理的定位方案请提出改进意见。

3.使用工具,按顺序把夹具各连接元件拆开,注意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和定位关系,并把拆掉的各元件摆放整齐。

4.利用工具,按正确的顺序把各元件装好,了解装配方法,调整好各工作表面之间的位置。

5.把夹具装到钻、铣床的工作台上,注意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调整好夹具相对机床的位置,然后将夹具夹紧。

6.将工件安装到夹具中,注意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紧。

7.利用对刀塞尺,调整好刀具的位置,注意对刀时塞尺的的使用。

8.实验后绘出一种零件工序简图及夹具装配示意图,装配示意图重点表达清楚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夹紧方式,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小心毛刺,注意安全。

2.遇到别卡现象,不要硬行装配,不要用金属物敲打零件,以防破坏夹具精度。

实验四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习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掌握分布曲线图的作法,学会计算分布曲线参数和工艺能力评价,学会分布曲线图的分析并能提出解决加工误差问题的措施。

二、实验装置及工具材料

1.小轴尺寸 φ10 小轴数量:100根 2.游标卡尺 测量范围:0~125/150mm 游标读数值:0.02mm 三、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概述

在实际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不可能用单因素的方法一一分析计算,通常要用统计分析法来分析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所谓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法,就是在加工一大批零件中抽检一定数量的零件,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检查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及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误差的性质,从而找到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途经。

四、测量方法与步骤

1.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量具使用得是否合理,不但影响量具本身的精度,且直接影响零件尺寸的测量精度,甚至发生质量事故。所以,必须重视量具的正确使用,对测量技术精益求精,以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在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轴直径尺寸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应把卡尺擦干净,把两个量爪密贴合时,无明显的间隙,同时游标和主尺的零位刻线要相互对准。

(2)移动尺框时,活动要自如,不应过紧或过松。用固定螺釘固定尺框时,卡尺的读数不应有所改变。

(3)测量小轴直径尺寸时,先把卡尺的活动量爪张开,把小轴贴靠在固定量爪上,然后移动尺框,用轻微的压力使活动量爪接触小轴表面,不要过分地施加压力。卡尺两测量面的联线应垂直于被测量表面,不能歪斜,测量时可以轻轻摇动卡尺,放正垂直位置。同时,应当用量爪的平面测量刃进行测量,尽量避免用端部测+0.12

-0.18

量刃和刀口形量爪去测量外尺寸。

(4)在游标卡尺上读数时,首先要看游标零线的左边,读出主尺上尺寸的整数是多少毫米,其次是找出游标上那一根刻线与主尺刻线对准,该游标刻线的次序数乘其游标读数值,就是尺寸的小数部分,整数和小数相加的总值,即是被测小轴尺寸的数值。读数时应水平拿着卡尺,使人的视线和卡尺的刻线表面垂直,以免由于视线的歪斜造成读数误差。

(5)为了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应在小轴的不同截面和同一截面的不同方向进行测量,取得平均值。

2.测量小轴100根,并将每一根小轴的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小轴直径测量值”表格中。

五、分布曲线图的绘制

1.从小轴直径实测值(100个数据)中,找出最大值x

max 和最小值x

min

并在表

中画上记号。

2.计算组距h:关于分组数的确定见表1。

表1 分组数的确定

实践证明,组数太少会掩盖组内数据的变动情况,组数太多会使各组的高度参差不齐,从而看不出变化规律。通常确定的组数要使每组平均至少摊到4~5个数据。根据表1可求得组距:

组距h=(x

max —x

min

)/K

3.计算第一组的上下界限值:

x

min ,x

min

+h

4.计算其余各组的上下界限值

第一组的上界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值,其余类推。并将每组小轴尺寸范围,填入实验报告“小轴频数分布表”。

+0.12

-0.18

5. 计算各组的中心值X i :

X i =(某组上限值﹢某组下限值)/ 2

6.统计各组的小轴频数m ,计算各组频率m/n (n =100)。

7.以频数或频率为纵坐标,组距为横坐标,画出一系列直方形,即直方图。 通过直方图能够更形象、更清楚地反映出小轴尺寸分散的规律性。如果将各矩形顶端的中心点连成曲线,就可绘出一条中间凸起两边逐渐低的频率分布曲线。

六、分布曲线参数计算及工艺能力评价

实际分布曲线能表示加工尺寸的分布规律,但不能进行具体计算,因为曲线方程不知。所以在用统计分析法研究加工误差问题时,常常应用数理统计学中的一些理论分布曲线来近似代替实际分布曲线,以使分析问题的方法简化。其中应用最广的便是“正态分布曲线”。

1. 分布曲线参数计算

(1)零件平均尺寸x : x =(x 1 + x 2 + … + x n )/ n

(2)均方根误差σ: σ=√﹝(x 1―x)2+(x 2-x )2 +…+(x n -x )2﹞/ n x 、σ是曲线的两个特性参数。x 确定零件尺寸分散范围中心的位置,即确定曲线位置。σ表示零件尺寸分散范围的大小,即决定曲线形状。

(3)公差带中心值:

小轴 10 mm =9.97±0.15mm x ,=9.97mm

(4) 中心偏移值: ⊿= x -x , (5) 计算合格率:

x -x /σ=(T/2±⊿)/σ(查积分表,见教材)

2.测定加工精度和评价工艺能力

分布曲线也是加工精度的客观标志。抽查部分零件,如果加工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则尺寸分散范围6σ(±3σ,99.73% 的概率)也就代表了这种加工方法的平均经济加工精度。

若零件加工公差带为T ,则工艺能力系数为:

C p =T / 6σ

根据工艺能力系数大小,可将工艺能力分为5级,见表2。

表2 工艺系数等级

对于Cp≤1的工艺应采取措施,提高工艺能力系数,以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七、分布曲线图的观察分析

作分布曲线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加工质量。然后和零件尺寸公差比较,即可确定有无废品。根据分布曲线还可以看出影响加工精度的误差性质,从而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加工误差问题的途经。一般来说,系统误差规律性比较强,这类因素比较容易被识别,并且可通过调整法将其减小或消除。但随机性误差产生的因素比较复杂,且又是难以查找,必要时可将各种可能产生的因素一一分析,最终查明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观察分析分布曲线图时,应着眼于图形的整个形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图形:

①锯齿形:此种情况多因测量方法或读数有问题,也可能是数据分组不当引起的。

②对称形:分布曲线图以中间为顶峰,左右基本对称分布,正常状况大多数是这样分布。

③左偏/右偏形:曲线图的顶峰偏向一侧,有时象端跳、径跳等形位误差的分布。也可能因加工习惯造成这样分布,如试切法的孔加工直径往往偏小,而轴加工直径又往往偏大。

④孤岛形:在远离主分部中心地方又出现小的分布群,这表示有某种异常情况,如加工条件有变动等。

⑤双峰形:这种情况是两批不同的分部混在一起所致。

⑥平顶形:这往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某种缓慢的变动倾向在起作用所造成,如工具的磨损或操作者的疲劳等。

实验报告

小轴直径测量值

小轴频数分布表

小轴直径实际尺寸分布曲线图

曲线参数计算值及工艺能力评价表

实验体会(曲线图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等):

实验预习报告

主要内容提要:

1. 测量方法与步骤:

2. 分布曲线图的绘制:

3. 分布曲线参数计算及工艺能力评价:

K-《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康献民 五邑大学机电系 2007年9月印刷

目录 实验一刀具角度的测量 2 实验二金属切削变形观察7 实验三车床几何精度检测及调整10 实验四切削要素对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 20实验五切削力的测量24 实验六车床静刚度测试28 实验七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32

实验一刀具角度的测量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及仪器使用。 2.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定义和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给定外圆车刀的前角Y。、后角α0、主偏角Kr和副偏角Kr,并将测量结果记入实验报告;了解刃倾角λs定义和作用。 2.每人测三把车刀,外圆、螺纹和切断刀各一把。 ⒊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车刀简图,并回答问题。 三、仪器及工具 车刀量角台;5种车刀模型 四、车刀量角台结构介绍与测量方法 l.量角台的主要测量参数及其范围 车刀量角台能测量主剖面和法剖面内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以及刃倾角。 测量范围: 前角(Y。):—30°~+40°;后角(α0):<30°;主偏角(Kr):≤90°;副偏角(Kr')≤90°;刃倾角(λs):±45° 2. 车刀量角台的组成 ⑴车刀量角台主要由底座、立柱、刻度板、指针、标尺、滑板及紧固螺钉等组成(如图1), 松开锁紧螺钉10,刻度板8可绕立柱4旋转,并可用螺母5,将其调整到任意高度。指针9可绕其轴在刻度板8上转动,对淮零点时,互相垂直的A、B平面则分别平行和垂直于底座1的工作面(即滑板和底座的上平面)。 ⑵松开锁紧螺钉3,标尺11与标尺座2可绕立柱4旋转,标尺座2上零线与底座之零点对准时,固定在滑板14上的二档销之中心线垂直于标尺11。 ⑶松开锁紧螺钉12,刻度板8可绕其水平轴旋转,旋转度数由指针7在度板6上指出。 ⑷忪开锁紧螺钉15,滑板14可在底座上作横向滑动,行程70mm。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指导书(机械类适用)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指导书 (机械类适用) (第一版) 主编:刘炳 编者:居来提?买提肉孜、吐尔逊?斯地克、 刘湘、许巧玉、赵冬梅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前言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机械制造基础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获得机械工业生产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入门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有关后续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将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打下实践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实习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在满足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结合生产进行。在实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实习中还应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遵守纪律、质量观点和爱护国家财产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 本书根据新疆大学教务处要求在原《金工实习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条件,广泛进行了教学测研,吸取各校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的,对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增加数控加工内容,并改名为《机械制造基础实训指导书》,它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一体化的教材。本书内容包括第一部分铸造、第二部分焊接、第三部分金属热处理、第四部分金属切削加工(车、铣、刨、磨)、第五部分钳工、第六部分数控加工等共六个部分内容。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刘湘副教授(铸造部分)、吐尔逊?斯地克副教授(焊接部分)、许巧玉副教授(金属热处理;钳工部分)、居来提?买提肉孜讲师(金属切削加工部分)、赵冬梅高级工程师(数控加工部分),全书由刘炳教授主编,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06年4月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坐标系平面与车刀几何角度坐标 系的基本定义的了解; 2、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测量方法。 4、能用工作图表达车刀工作部分的结构。 二、实验设备 1、SJ34型车刀量角仪、SJ25型车刀量角仪; 2、实验用车刀教具: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外圆车刀、45°弯头车刀、 切断刀等。所用车刀教具的刀杆的截面为矩形。 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1、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图1所示为车刀量角仪。它能测量各类型车刀的任意剖面中的几何角度。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下: 1—底座 2—底盘 3—导条 4—定位块 5—工作台 6—指针 7—小轴 8—螺钉轴 9—大指针 10—转 11—大刻度盘 12—滑体13--小指针 14—小刻度盘 15—小螺钉 16—旋钮 17—弯板 18—大螺帽 19—立柱

图1 车刀量角仪结构 圆形底盘2的周边上刻有从0°起向顺、逆时钟两个方向各100°的刻度,其上的工作台5可绕小轴7转动,转动角度的数值可由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指针6来指示。工作台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固定在一起,能在工作台的滑槽内平行移动。立柱19固定在底盘2上,立柱上有螺纹,旋转大螺帽18,可使滑体12沿立柱上的键槽上下滑动。滑体12上用小螺钉15固定安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4。用旋钮16将弯板17琐紧在滑体12上。松开旋钮16,弯板17可绕旋钮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转动角度的大小由固连于弯板17上的小指针13小刻度盘上指示出来。弯板另一端有个固定着扇形大刻度盘11,其上有螺钉轴8安装着大指针9,大指针9可绕螺钉轴8作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在大刻度盘11上指示转动的角度。 当工作台指针6、大指针9和小指针13都处在“0”位时,大指针9的前面a和侧面b处于与工作台5上表面垂直的位置,大指针9的底平面c则平行于工作台5的上表面。测量车刀角度时,就是根据被测角度的需要,转动工作台5,调整工作台上车刀的位置,同时旋转大螺帽18,使滑体12带动大指针9上下移动,使之处于适当位置,然后转动弯板及大指针9,用大指针9的前表面a(或侧表面b,或底表面c),使与车刀上构成被测用的刀面或刀刃紧密贴合,此时,在底盘2(或大刻度盘11)上由指针6(或大指针9)和小刻度盘14上由小指针13指示出相应的被测角度的数值。 四、注意事项: 使用车刀量角仪时,零部件的调整应轻而缓慢。特别是向下调整滑块时,避免因滑块快速下移而产生的冲击,从而造成测量片的损坏及人身事故。 实验操作时,应按使用方法照章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五、实验任务 测量正交平面坐标系内的外圆车刀和切断刀的主偏角、前角、刃倾角、后角;副偏角、副刃倾角、副前角和副后角。其中测量切断刀的副偏角、副刃倾角和副后角时,实验者自己确定位于主切削刃右侧的副角还是左侧的副角。 六、实验要求 1、实验预习 (1)仔细阅读本课程教材中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一节,理解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坐标系平面的定义,理解车刀各面和各角的定义。明确各面的相互位置和各刃形成的成因; (2)要注意区分不同功用的车刀,其进给方向与被加工工件之回转轴线的夹角不同(即主偏角不同)。应明确车刀的进给方向,并用图表示。理解车刀各角的正负值的规定。 (3)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根据本实验指导书中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一节,力求对各型车刀量角仪的结构有一个书面的感性认识。仔细分析车刀之切削刃部分各要素及各型车刀量角仪的测量方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要求: ①实验方案应有外圆车刀和切断刀两种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案(在正交平面坐标系内); ②实验步骤:应有外圆车刀和切断刀两种车刀的几何角度的测量步骤。同一型号的车刀量角仪的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混合使用,但应概念清楚,测量方法合理,并注明所选用的车刀量角仪的型号及测量工位号;不同型号的车刀量角仪的测量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金属切削刀具的性能实验----------------------- 1 实验二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 实验三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8 实验四组合夹具设计装配与调整实验------------------- 12

实验一 金属切削刀具的性能实验 金属切削刀具的基本功用是在切削过程中用刀刃从工件毛坯上切下多余的金属。刀具切削性能的好坏,取决于构成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几何形状和尺寸。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几种常用刀具材料、种类;并以车削加工为例探讨刀具几何参数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刀具的种类、材料和结构;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 2.了解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标注角度; 3.绘制车刀标注角度图,井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标注角度数值; 4.学会对切削过程进行观察; 5.了解刀具的前角0γ、主偏角r K 、副偏角' r K 和刃倾角s λ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6.了解机夹可转位刀具的结构和拆装。 二、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 1.CA6140车床; 2.车刀量角台; 3.各种金属切削刀具(包括各种外圆车刀); 4.粗糙度样规; 5.放大镜; 6.游标卡尺; 7.Q235或45# 钢棒料。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常用刀具种类及材料的认识 高速钢刀具:整体式车刀、刨刀;钻头、扩孔钻、铰刀;拉刀;齿轮加工刀具(成型铣刀、滚刀、插齿刀、剃齿刀); 硬质合金刀具:焊接式车刀、机夹刀具(车刀、铣刀、镗刀)等,注意区分YG (K )类、YT (P )类和YW (M )类; 涂层刀具: 超硬刀具:陶瓷、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 砂轮; 自动化加工中的刀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2)汇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李志李菊丽编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2017.2

实验一 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 2. 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标注角度; 3. 绘制车刀标注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二、实验原理 车刀的标注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 台进行测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按 照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 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 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 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 的角度测量出来。 车刀量角台结构如图2-1所示。 圆形底盘2的周边,刻有从0°起向 顺、逆时针两个方向各100°的刻度。 其上的工作台5可以绕小轴7转动, 转动的角度,由固连于工作台5上 的工作台,指针6指示出来。工作 台5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因定在 一起,能在工作台5的滑槽内平行 滑动。 立柱20固定安装在底盘2上,它是一根矩形螺纹丝杠,旋转丝杆上的大螺帽19,可以使滑体13沿立柱(丝杠)20的键槽上、下滑动。滑体13上用小螺钉16固定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5,在小刻度盘15的外面,用旋钮17将弯板18的一端锁紧在滑体13上。当松开旋钮17时,弯板18以旋钮17为轴,可以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其转动的角度用固连于弯板18上的小指针14在小刻度盘15上指示出来。在弯板18的另一端,用两个螺钉11固定装上一个扇形大刻度盘12,其上4图2-1 车刀量角台 1—支脚 2—底盘 3—导条 4—定位块 5—工作台 6—工作台指针 7—小轴 8—螺钉轴 9—大指针 10—销轴 11—螺钉 12—大刻度盘 13—滑体 14—小指针 15—小刻度值 16—小螺钉 17—旋钮 18—弯板 19—大螺帽 20—立柱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案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基础》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机械制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地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艺的《机械加工工序卡》一份。 (2)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了解该零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艺的加工设备,夹具刀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手工绘制夹具总装图,图幅为A1。 a.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和机构。 c.在夹紧位置画出夹紧机构。 d.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和刀具导引装置。 e.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使用标准件。 f.为了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等。 g.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要求。 h.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出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及其他要求。 (7)确定所设计的夹具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工艺装备认识与分析(机床、刀具认识) (现场教学一)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2、了解部分典型机床的工艺范围、总体部局、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性能。 3、了解各种常用的金属切削刀具。 4、了解机床专用夹具的用途、组成及一些典型零部件。 二、内容 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机床主要是按加工性质和所使用的刀具进行分类,目前我国将机床分为12大类: 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切断机床及其他机床。 按照万能程度、机床又可分为:通用机床(万能机床)、专门化机床(专能机床)、专用机床。 按照加工精度不同,在同一种机床中分为普通精度、,精密和高精度三种精度等级。 机床按照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手动、机动、半自动和自动的机床。按照机床重量的不同,分为仪表机床、中型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

和重型机床、超重型机床。 按照机床主要器件的数目,分为单轴、多轴、单刀,多刀机床等。 上述几种分类方法,是由于分类的目的和依据不同而提出来的。通常,机床是按照加工方式(如车、钻、铣、刨、磨等)及某些辅助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2、常用金属切削刀具 (1)车刀 车刀是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刀具,它可以用来加工外园、内孔、端面,螺纹,也可以用于切槽和切断等。 车刀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外园车刀、端面车刀、切断刀及螺纹车刀、成型车刀等。 车刀在结构上可分为整体车刀、焊接车刀、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车刀。 成形车刀按结构和形状分有:平体成型车刀、棱体成形车刀、圆体成形车刀,按进刀方式可分为径向成形车刀和切向成形车刀。 (2)孔加工刀具 麻花钻、扩孔钻、铰刀、镗刀、中心钻、深孔钻等。 (3)铣刀 铣刀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分有,园柱铣刀、端铣刀、盘形铣刀(槽铣刀、两面刃铣刀、三面刃铣刀和错齿三面刃铣刀)、锯片铣刀、立铣刀、角度铣刀、键槽铣刀、成形铣刀。 (4)拉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1. 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是工程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之一,其对于现代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机械制造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篇文档中,将介绍一份基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案,以帮助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2. 实验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并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和原理。 3.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零件加工 零件加工是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常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并能够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具体的实验项目有:车削、铣削、钻孔、切割等。 3.2 装配 装配是零件加工的终极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组装过程中的各种工具和技术,并能够完成各种规格的装配任务。

3.3 检验 检验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熟悉常用的检验工具和技术,并能够进 行合格性检验和质量控制。 4. 实验平台 本次实验将在机械制造实验室中进行,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车床、铣床、 钻床、磨床、切割机、各种手动和电动工具以及常用的检验工具。 5. 实验教学流程 5.1 前期准备工作 在开始实验教学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实验设备和工具 •确定实验课程内容和目标 •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流程 •指定负责人和助教 5.2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课前讲解和交流:老师将对本次实验的内容和目标进行讲解,并和学 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明确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实验操作演示:老师将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每 个步骤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学生操作实践: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根据指导书完成相关项目的加工、 装配和检验,并记录操作流程和结果。 4.老师现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 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教学资料,是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验的重要指南,通过实验指导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一、实验指导书的作用 实验指导书是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它针对机械制造的实际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实验指导书的组成 实验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实验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等。 2.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 3.实验器材:包括机床、夹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等。 4.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和撰写方法。

5.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事故 预防和应急处置等。 6.实验讲解课件:包括实验内容的详细解释、实验器材的 特点和用法介绍等。 三、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要求 实验指导书的编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指导书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所规定的步骤进行。 2.精细化和具体化: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详细、具体 和精细的特点,让学生可以轻松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分析。 3.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实用性和 易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和实验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安全性和可控性:实验指导书在编写时需要考虑学生的 安全问题,需要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进行详细说明,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四、实验指导书的注意事项 1.实验指导书需要和教学大纲紧密关联,需要按照学校的 教学安排来编写。 2.实验指导书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修订,配合教学内容 进行调整和完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须知 1.实验是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对加深理解基本概念,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很重要,每次实验必须认真对待。 2.做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课程内容和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步 骤。 3.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步骤进行,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 4.做完实验,请指导教师看实验结果,教师确认实验通过后.应将实验台恢复原 状,关好电源.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5.每次实验后,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填好实验报告,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实验目录

实验一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实验实验二冲杯实验 实验三多弧离子镀膜实验 实验四快速成型(LOM) 实验五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实验五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实验六切屑变形测量

实验一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注射成型的操作过程。 2、了解原料、注射机、模具与试样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工艺条件与试样性能变化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进行注射成型操作,用手动操作方式,依次进行闭模、注射装置前移和注射、保压、予塑和冷却装置后退和开模顶出制品等五个基本过程的操作。 2、用半自动操作方式,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制取试样,然后依次变化下列工艺条件:注射速度、注射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料简温度。制取其余五组试样。 观察每组试样的外观质量,记录实验条件不同导致外观质量变化的情况。 三、原材料 PS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四、主要仪器设备 SZ68/40注射成型机(螺杆直径26mm,注射压力158.2MPA,油泵压力13.7Mpa,喷咀球头半径12mm,孔直径4mm)。 注射试样模具(120mm×15mm×10mm大试样Φ100/Φ50圆形模具个一组)。 模温控制装置 测温计(量程0~300ºC,精确度不低于±2ºC) 秒表(精确度±0.1S) 偏光应力仪 五、实验方法 (一)准备工作 1、阅读使用注射机的资料,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安全要求及使用程序。 2、了解原料的规格,成型工艺特点及试样的质量要求,参考有关的试样成型工艺条件介绍,初步拟出实验条件。 原料的干燥条件; 料简温度、喷咀温度; 螺杆转速、背压及加料量; 注射速度、注射压力; 保压压力、保压时间; 模具温度、冷却时间; 制品的后处理条件。 3、按实验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要求,做好注射机的检查,维护工作。 4、用手/低压开、合模操作,安装好试样模具。 (二)制备试样 5、用手动操作方式,在注射机温度仪指示值达到实验条件时,在进行恒温10~20分钟,加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1. 实验介绍 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机械制造技术理论和实践应用能 力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包括实验 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 果分析等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实验科研能力。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 •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技术手段; •学习使用常见的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基础,是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关键。本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造过程、机械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方法等; •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包括常见的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工艺参数和实验设计:包括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等。

学生在实验前应通过学习和理解实验原理,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 据分析打下基础。 4. 实验仪器设备 本实验需要以下仪器设备: •机床(铣床、车床等):用于进行机械制造加工操作; •切削工具和刀具:用于进行切削加工操作; •量具和测量仪器:用于进行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测量和检测; •其他辅助工具和设备:包括工具夹具、模具、工件等。 学生在实验前应了解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照 实验要求进行准备和安装。 5. 实验步骤 本实验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综合实验指导书 邝伟春 华南理工大学 2021年10月 机械加工技术综合实验 一、综合实验的重要性和要求 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基本方法之一,就培养学生而言,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环节之一,是课堂的继续,她能使学生真正了解与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但是,本课程过去所开的实验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而且多由老师或实验室人员示范,学生进行观察,因此实验效果不佳,学生的兴趣不高,达不到实验预期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过去的实验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有三点:第一,将过去验证性的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第二,将过去分散性的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第三,将过去封闭式实验改为开放式实验。通过改革,使学生达到下述要求: 1)进一步理解与加深课堂学过的基本理论。 2)掌握计算机与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技能。 3)提高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就要求学生端正对综合实验课认识和态度,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前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认真地预习;在实验过程正确使用仪器与计算机;深入地观察加工中的各种现象;及时准确地记下各种必要的数据。在实验之后写出实验报告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机械制造工程学》是机械工程自动化与机电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前设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综合实验内容重点放在机械加工技术方面,另外考虑到时间因素,实验内容要精简,做到重点突出,为此综合实验具体内容包括以下: 1.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进行零件机械加工。 3.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测量。 4.实验结果分析与对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切削加工质量的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综合实验加深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保证切削加工质量为目标,展开对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各因 素的认识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试验和测量,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中对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通过以学生动手为主的综合实验,使课程实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工程设计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要求 学生在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某一零件图加工质量的要求自拟加工工艺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刀具和加工工艺参数等。对试件进行切削加工,操纵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寻找操纵零件加工质量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C6140型车床、三向通用测力仪、应变放大器、数据采集

卡、计算机、表面粗糙度仪、车刀量角XX、各种工件材料毛坯、不同角度和材料的车刀、游标卡尺、直尺、千分尺等。四、实验内容 图1为综合实验总体结构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机床、工件、刀具和切削条件等几个方面。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如何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进行独立自主的实验以完成零件图上加工质量的要求是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图1 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总体结构图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 1、掌握使用车刀量角XX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车刀各几何角度、各参考 平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绘出所选用车刀的标注角度图。 2、了解测力仪工作原理及测力系统的工作过程,自选切削参数和实验设计,实测切削力, 了解并掌握切削参数(f、p、κr、γ0、V C)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能够通过实验 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4、使用通用量具和表面粗糙度仪检测所加工的试件,综合分析影响零件切削加工质量的因素。 五、实验基本步骤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与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与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与数据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2.设计的题目与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题目通常定为:制定某一零件成批或者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也可针对一组零件进行成组工艺与成组夹具设计。 2.1设计应完成的内容: 1)制定指定零件(或者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 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与计算; 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要紧表面的总余量; 4)确定要紧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与技术要求; 5)对要紧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 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与要紧零件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课程设计实例 3.制定工艺规程步骤与方法 1.分析设计对象 阅读零件图,熟悉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分析时着重抓住要紧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与要紧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 确定毛坯种类与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习惯。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与夹紧点时有所根据。 查手册或者访问数据库,确定要紧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与公差。如若对查表值或者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与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与拔模斜度等。 3.制定零件工艺规程 零件的结构、技术特点与生产批量将直接影响到所制定的工艺规程的具体内容与全面程度,这在制定工艺路线的各项内容时务必随时考虑到。 (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1 2020年4月19日

第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1.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性质、地位 1)必修的实践环节。 2)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到的各门知识,综合解决设计、制造和管理中问题。 3)对指定的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机床选择等综合考虑后,进行制造工艺设计。 4)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机进行绘图和编程。 2.本课程的前置课程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完专业基础课、主要专业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技术等、CAD/CAM课程。 相关课程. 3.时间和学时安排 学时:两周 安排:四年级上学期进行。 4.基本要求 2 2020年4月19日

1.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的能力; 2.掌握分析机床的基本知识,具有选择和使用机床的能力; 3. 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和产品装配方法的能力; 4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产品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业规程的能力; 5.具有运用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 5. 设计的任务 6.填写工艺文件。填写要求是:内容完整,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字迹清晰。对工艺文件填写作如下规定 : (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的工时定额可不填。(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的工序图。图中主视图应处于加工位置,用细实线将零件的主要轮廓画出来;用粗实线给出加工表面;用定位符号表示定位基准;用夹紧符号表示出夹紧表面;并标出本工序加工表面位置,注上工序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有关的其它技术要求。 (3) 机械加工工序 3 2020年4月19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背景介绍 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涉及到许多领域,其发展也一直贯穿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机械加工实验,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加工技术实验 学生将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包括铣削、车削、磨削、钻削等基本加工方法的实验。 2.制图实验 学生将通过实验学习制图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必要技能。 3.系统性实验 学生将通过系统性的实验,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并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零件制造。

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验前,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并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 在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后,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工具,进行机械加工和制图操作。 3.实验记录 学生需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同时,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并在报告中呈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对学生的要求如下: 1.学生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工具,进行机械加工和制图操作。 2.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如铣削、车削、磨削、钻削等。 3.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并呈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 4.学生应高度重视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成果 本次实验的成果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体现形式。学生需将实验过程及结果详细记录,呈现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实验报告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且需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机械制造领域的多方面知识,如材料、加工工艺、工程制图、机床操作等。对于学生而言,编写一本符合规范、实用的课程设计指导书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能力。本文将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做详细阐述。 一、指导书的制作过程 1.确定课程设计的范围和要求 确定课程设计的范围和要求是制作指导书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范围、所需材料和参考资料等。 2.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 在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符合规范、实用的课程设计主题,目的在于保证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确定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确定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时,应该根据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包括设计合理性、实用性、可行性等。 4.确定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在确定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时,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确定课程设计中所涉及的实用技术和具体步骤,谨慎制定、分解,先大后小,逐步明确。 5.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 在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应注重整体性与细节性的统一,注意指导书的规范、明确和实用。 二、指导书编写的基本要求 1.注重实践性 在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应注重实践性,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 2.注重独立思考 在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应注重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注重细节 在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应注重细节,尤其是在涉及到特定操作和工具时,应详细描述操作步骤,防止学生出现操作错误或安全事故。 4.注重技术性 在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应注重技术性,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应该给予详细的解释和图解,增强学生对于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A 实验指导书(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A 实验指导书(2)

————————————————————————————————作者:————————————————————————————————日期: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 实验指导书 河南科技大学 2007年3月 1

目录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实验二车床三箱结构认识 实验三滚齿机的调整与加工 实验四机床工艺系统刚度测定 实验五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2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刀具几何角度及各参考坐标平面概念的理解; 2、了解万能量角台的工作原理,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 3、学会刀具工作图的表示方法。 二、实验设备 1、万能量角台一台. 2、测量用车刀若干把。 三、实验原理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是使用刀具角度测量仪完成的,刀具角度测量仪即万能量角台的测量原理如图1-1所示,立柱式万能量角台主要由台座、立柱、垂直升降转动套、水平回转臂、移动刻度盘和指度片等零件组成。松开侧锁紧螺钉,可使垂直升降转动套带动水平回转臂上下移动,松开前锁紧螺钉,可使水 1。台座 2。立柱 3.前锁紧杆 4。滑套 5. 侧锁紧螺杆 6.挡片 7.水平转臂 8。挡片 9。移动刻 3

度盘 10.指度片 11。紧固螺钉 12。定位销钉 图1-1 万能量角台示意图 平回转臂和移动刻度盘绕水平轴转动。移动刻度盘可沿着水平回转臂上的水平槽水平移动,并根据测量需要紧固在某一确定位置。指度片可绕螺钉销轴转动,其底部靠近被测量的表面,指针指示测量角度。用上述这些零件位置的变动,即可实现各参考平面内刀具角度的测量。测量时,刀具放在台座上,以刀杆的一侧靠在两定位销内侧定位。 四、实验内容 1)测量主偏角 k r 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测量时只可上下移动,不得转动。转动水平回转臂,使其上的“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标定线。调整测量指度片,使指度片的 k。 底面与主切削刃重合,制度片的指针所指的角度为主偏角 r 2)测量负偏角' k r 方法同上,只是让指度片的底面与副切削刃重合,指针所指读数为负偏角' k. r γ 3)测量前角 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后,再把滑套相对于标定线顺时针转动一个主偏角的余角,转动水平回转臂,使水平回转臂上的“9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90”刻度线,调整指度片,使指度片的底面与前刀面重合,制度片的指针γ。 所指的角度为 α 4)测量后角 方法同上,只是让指度片的后侧面与主后面重合,指度片指针所指的角度为后角 α. λ 5)测量刃倾角 s 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后,再把滑套相对于标定线逆时针旋转一个主片角使主刀刃与指度片的前侧面靠紧,再沿立柱移动滑套,使指度片的 λ。 底侧面与主刀刃贴紧,指度片指针所指的角度为 s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调整角度要准确,该靠紧的面要全部靠紧。 4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通过对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加深理解刀具各参考平面和有关几何角度的定义及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刀具打好基础.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学会使用车刀量角仪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 2.要求: (1)测量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刃倾角、前角、主后角、副偏角、副后角(、、、、、)。(2)测量切断刀的的主偏角、刃倾角、前角、主后角、副偏角、副后角(、、、、、). 二、预习内容: (1)车刀的组成(三面两刃一尖); (2)各参考平面及各剖面的名称和定义; (3)各几何角度的定义; 三、测量仪器及用具 本试验所用仪器及用具有:JLCD车刀量角仪、外圆车刀、切断刀等。 1.车刀量角仪的构造及测量原理 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如图l—1所示:底座4上有一圆刻度盘,刻有从0°起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各180°的刻度.其上的工作台7可以绕小轴10转动,转动的角度,由固连于工作台7上的指针5指示出来。工作台7上的定位块8和导条6被螺钉固定在一起,能在工作台7的滑槽内平行滑动。立柱1固定安装在底座4上,它是一根矩形螺纹丝杠,旋转丝杠上的大螺帽3,可以使滑体2沿立柱(丝杠) 1的键槽上、下滑动。滑体2上用小螺钉固定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7。在小刻度盘17的前方,用两个半圆凸台把大刻度盘11卡住并和轴端盖一起固定在滑体2的一凸出轴上,当松开旋钮15时,小刻度盘17能左右旋转,旋转角度在小刻度盘17上可以读出.用螺钉12将大指针13的一端锁紧在大刻度盘11上。大指针13可以绕螺钉12旋转,旋转角度在大刻度盘上读出。当工作台上指针、大刻度盘和小刻度盘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