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11298银耳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三种色谱方法比较

201011298银耳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三种色谱方法比较

201011298银耳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三种色谱方法比较
201011298银耳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三种色谱方法比较

银耳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三种色谱方法比较

韩威1,姜瑞芝2,陈英红2,高阳3,高其品3*

(1.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12;3.长

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为选择一种准确快捷的方法测定银耳多糖的单糖组成,对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三种色谱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不理想,而HPLC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信息完整。测定结果为由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木糖、岩藻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24:1.00:0.06:0.29:0.25。HPLC法对酸性杂多糖组成糖分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银耳多糖;单糖组成;TCL;GC;HPLC

Comparison of three kinds of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remella polysaccharide

Han Wei1, Jiang Rui-zhi2, Chen Ying-hong2, Gao Yang3, G ao Qi-pin3*

(1.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2, China; 2.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l Medical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China; 3.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To find an accurate and fas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Tremella polysaccharid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LC and GC were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HPLC was a simple method,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good resolution and integrity information. The result of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were Glc, Man, GlcA, Xyl and Fuc, with the mole percentage of 0.24:1.00:0.06:0.29:0.25. Consequently, HPLC is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for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Key words:Tremella polysaccharid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TLC; GC; HPLC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是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也叫白木耳,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09ZX09103-3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873370)

*通讯作者Tel:(0431)86172070;E-Mail:gaoqip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2007396.html,

在我国有悠久的药食兼用历史,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近年来,对银耳多糖的化学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很多,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抗溃疡、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及升高白细胞等作用[1-4]。多糖研究中单糖组成分析是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科学仪器及研究手段地发展,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中,但不同的分析方法报道的结果有一定差异[5-9]。为进一步了解各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差异,本文以银耳多糖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糖醇乙酸酯衍生物、糖醇乙酸酯酰胺衍生物气相色谱法及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并对各方法的特点和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为多糖组成糖分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纤维素板(美国Sigma公司);752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9790型气相色谱仪(浙江温岭),色谱柱为1%OV-225不锈钢填充柱(2 m×0.3 cm);LC-2010C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M10A

(Φ4.6 mm×150 mm)紫外检测器;色谱柱为XDB-C18分析柱(Agilent公司)

银耳子实体(产自福建省古田县)购自市场;牛血清白蛋白对照品(BSA),单糖标准品:岩藻糖(Fuc)、阿拉伯糖(Ara)、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甘露糖醛酸(ManA)、葡萄糖醛酸(GlcA)、半乳糖醛酸(GalA)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衍生化试剂: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和三氟乙酸(TFA)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银耳多糖的制备

取银耳子实体10 g,除去托盘,加20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6 h,合并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乙醇沉淀,静置过夜,离心,沉淀冷冻干燥,即得。

2.2 银耳多糖理化性质的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10],以Man为对照品测定中性糖含量;采用间羟基联苯法[11],以GlcA为对照品测定糖醛酸含量;采用Lowry法[12],以BSA为对照品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由酸性杂多糖组成。

2.3 银耳多糖组成糖分析

2.3.1 薄层色谱法[8]

银耳多糖10 mg,TFA水解,NaOH中和,蒸干,残渣加水溶解,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对照品配成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纤维素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吡啶-冰醋酸-水(10:6:1:3)为展开剂,苯胺-邻苯二甲酸显色。

2.3.2 气相色谱法

2.3.2.1 糖醇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法[13]

精称样品20 mg,TFA水解,蒸干。残渣加甲醇吹干,反复三次。其水溶液加0.3 g Dowex1树脂搅拌1 h,离心,上清液蒸干为中性糖部分。树脂用0.1 mol/L HCl洗脱,洗脱液蒸干得酸性糖部分。该部分经硼氢化钠还原后,分别进行乙酸酯衍生化。另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标准品按供试品制备方法操作,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取1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以1%OV-225为固定液,柱温为195 ℃。

2.3.2.2 糖醇乙酸酯酰胺衍生物气相色谱法[14]

精称样品20 mg,TFA水解,吹干。残渣加甲醇吹干,反复三次。残渣进行乙酸酯酰胺衍生化处理。另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对照品按供试品制备方法操作,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取1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以3%SP-2340为固定液,柱温为程序升温:190 ℃→260 ℃,5 ℃/min。

2.3.3 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取各单糖对照品适量,加蒸馏水配成2×10-3mol/L的溶液;精确称取银耳多糖样品20 mg于具塞试管中,加入2 mol/L TFA 2 mL,100 ℃水解8 h,蒸干加甲醇溶解,再蒸干,重复4-5次,除尽TFA。取配好的2×10-3mol/L 标准单糖溶液以及多糖样品溶液置于不同试管中,依次加入6 mL 0.5 mol/L 的PMP甲醇溶液和5 mL 0.3 mol/L NaOH溶液,混匀;70 ℃水浴反应30 min,取出,冷却10 min,用5 mL 0.3 mol/L HCl中和,加入等体积氯仿萃取,取水层,重复3次,取上层静置,待用。

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XDB-C18分析柱;柱温:40 ℃;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pH 6.8):乙腈(85:15,V/V);B:磷酸盐缓冲液(pH

6.8):乙腈(60:40,V/V);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梯度洗脱,时间梯度0 min→10 min→30 min,相应的浓度梯度为0→8%→20%;进样体积10 μL。

3 结果与讨论

3.1 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按2.2方法测定,银耳多糖中性糖含量占73.3%,酸性糖含量占25.7%,蛋白质含量为2%。

3.2 组成糖测定结果

3.2.1 薄层色谱法测定结果分析

TLC法分析结果见图1。此法操作简单,快速,但由于多糖水解成单糖后其极性相近,达不到理想的分离效果,又由于TLC法灵敏度低,样品中含量少的斑点模糊不清,所以,此法不能准确确定银耳多糖单糖组成。

图1薄层色谱法测定结果

Fig 1 The results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1 Fuc;

2 Ara;

3 Xyl;

4 Man;

5 Gal;

6 Glc; 7-9 样品

3.2.2 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分析

3.2.2.1 糖醇乙酸酯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分析

采用糖醇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见图2。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组成糖分析结果表明,银耳多糖中性糖由Fuc、Xyl、Man和Glc组成,酸性糖由GlcA组成,中性糖和酸性糖各组份均可达到基线分离。但是,此方法必须对中性糖和酸性糖分离后分别制备衍生物测定,使实验量增大。

图2 糖醇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Fig 2 The results of alditol acetates precolumn-derivatization gas chromatography

A: 1 Fuc; 2 Xyl; 3 Man; 4 Glc; 5 未知物B: 6 GlcA

3.2.2.1 糖醇乙酸酯酰胺衍生物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分析

采用糖醇乙酸酯酰胺衍生物气相色谱法分析,尽管中性糖和酸性糖两部分的信息可在同一张图谱中出现,但从灵敏度看对含量少的组分检测不出来。从标准糖图谱的分离效果看五碳糖的分离效果理想,而六碳糖和糖醛酸均达不到基线分离。此方法可应用于单糖组分较少的多糖组成分析。结果见图3。

图3 糖醇乙酸酯酰胺衍生物样品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Fig 3The results of alditol acetates amide precolumn-derivatization gas chromatography

1 Fuc;

2 Xyl;

3 Man;

4 Glc;

5 未知物;

6 GlcA

3.2.3 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利用PMP衍生物在紫外250 nm处有较强的吸收,本实验考察了不同衍生化温度(60 ℃、70 ℃、80 ℃)、衍生化时间(30 min、45 min、60 min)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对银耳多糖衍生物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均具有良好的分离度。

采用PMP-HPLC法分析结果如图4。其中峰1-6依次为PMP、Man、GlcA、Glc、Xyl和Fuc,其中各单糖的摩尔比为Glc: Man: GlcA: Xyl: Fuc= 0.24:1.00:0.06:0.29:0.25。这与文献[6]报道的结果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得到的多糖组分不同。

图4银耳多糖的PMP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Fig 4 The results of PMP precolumn-derivatization HPLC

1 PMP;

2 未知物;

3 Man;

4 GlcA;

5 Glc;

6 Xyl;

7 Fuc

4 结论

TLC法虽无需衍生化处理,操作简单,但各单糖之间的分离效果差,适合于单糖组成较为简单的多糖的定性分析。应用糖醇乙酸酯、糖醇乙酸酯酰胺衍生物气相色谱法和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均需要衍生化处理,但前两者衍生化处理步骤十分繁琐,而且糖醇乙酸酯酰胺衍生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也不好,而PMP-HPLC法最适合对单糖组成比较复杂的酸性杂多糖的分析,该方法操作简便, 分离效果,重现性,稳定性及信息的完整性都好于其它方法。此方法可作为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的最佳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Nie W(聂伟), Zhang YX(张永祥), Zhou JH(周金黄).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harmacology

of Tremella polysaccharides. Pharm Clin Chi Mater Med(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0, 16:44-46. [2] Xu WQ(徐文清), Wang XJ(王雪姣), Huang J(黄洁), et a1. S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Neutral Heteropolysaccharide A-BTF Alkaloid Extrace of Tremella fuciform Berk Spores.

Nat Prod 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 19:1055-1058.

[3] Huang JX(黄秀锦). Comparison Study on Enzymatic and Alkaline Extractions,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remella Polysaccharides. Food Sci(食品科学), 2008, 29:134-136.

[4] GAO Q P, ROLFSELJELID, CHEN H Q, et a1. Characterization of acidic heteroglycans from

Tremella fuclfomis Berk with cytokine stimulating activity. Carbohydrate Res, 1996, 288:135- 142.

[5] Jiang RZ(姜瑞芝), Chen HY(陈怀勇), Chen YH(陈英红), et 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 Chin J Nat Met(中国天然药物), 2006, 4:73-76.

[6] Yan J(颜军), Guo XQ(郭晓强), Wu XY(邬晓勇), et al.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in Tremella Polysaccharides by Non-derivatiza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od Sci(食品科学), 2007, 28:446-449.

[7] Ma DY(马定远), Chen J(陈君), Li P(李萍), et al.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s

in Polysaccharides by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2, 30:702-705.

[8] Jiang RZ(姜瑞芝), Chen YH(陈英红), Yang YJ(杨勇杰), et al. GC studies on establish

specific(fingerprint)of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Chin J Pharm Anal(药物分析杂志), 2006, 26:911-913.

[9] Gao QP(高其品), Zhang DJ(张大军), Liu P(刘萍), et al. Study on the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of Tremella fucirormis berk (I). Nat Prod 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1, 3:43-43.

[10] Bitter T, Muir HM. A modified uronic acid carbazole reaction. Anal Biochem, 1962, 4:330.

[11] Nelly Blcmenkrantz, Gustav Asboe-Hansen. New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uronic acids. Anal Biochem, 1973, 54:484.

[12] Lowry OH, Rosebrough NJ, Farr AL, et al. 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 J Biol Chem, 1951, 193:265-275.

[13] Jone TM, Albersheim P. A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ldose and

uronic acid constituents of plant cell wall polysaccharides.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通讯), 1972, 49:926.

[14] Jacob lehrfeld.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Mixtures Containing Aldonic Acides,

Alditols, and Glucose. Anal Chem, 1984, 56:1803-1806.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

方法概述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是发供电企业判断运行中的充油电力设备是否存在潜伏性的过热、放电等故障,以保障电网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充油电气设备制造厂家对其设备进行出厂检验的必要手段。 GC-9310SD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系统采用一次进样、双柱并联、一次分流的三检测器流程,配TCD检测器和两个FID检测器,其中H2和O2通过TCD检测;烃类气体(甲烷、乙烯、乙烷、乙炔)通过FID1检测,CO、CO2通过FID2检测,克服了大量CO、CO2对烃类气体的影响,特别是乙炔的影响。 执行标准: GB/T 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气路系统流程图: 性能指标: (1)最小检测量:一次进样,进样量为1mL时的最小检测浓度: 溶解气体的分析(uL/L) H2 CO CO2 CH4 C2H4 C2H6 C2H2 2 2 2 0.1 0.1 0.1 0.1 (2)定性重复性:偏差≤1% (3)定量重复性:偏差≤3% (2)热导检测器(TCD) ◎采用半扩散式结构 ◎电源采用恒流控制方式 ◎敏感度:S≥3000mv.ml/mg(正十六烷/异幸烷) ◎基线噪音:≤20μv ◎基线漂移:≤50μv/30min ◎线性:≥105 ◎载气流速稳定性:≤1%。 (3)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收集极采用圆筒型结构,石英喷口 ◎检测限:≤8×10-12g/s(正十六烷/异幸烷) ◎基线噪声:5×10-14A ◎基线漂移:≤2×10-13A/30min ◎线性:≥107 ◎自动点火 ◎稳定时间10min 主要特点 主机介绍 GC-9310SD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系统是上海荆和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新型全微机控制气相色谱仪。仪器充分吸收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大量采用进口元件,使GC-9310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灵敏度和重复性蓖美进口同类型产品;并且在结构上更加简洁合理;人性化的中文菜单式操作,精美的外观设计,让色谱分析工作者使用的更加自信。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

一. 方法建立的步骤 二.开始前应知道 1. 样品的性质 在开始方法建立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自己对样品的了解程度,并明确分离目标。 表 1 有关样品组分和性质的重要信息 所含化合物的数目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 化合物的分子量 化合物的pKa值 化合物的UV光谱图 化合物在样品中的浓度范围 样品的溶解度 样品的化学成分能够为选择HPLC分离的最佳初始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根据已知的样品信息,HPLC方法建立有两种不甚相同的模式。一种模式依据样品的“化学性质”选择最佳初始条件,色谱工作者需很大程度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如类似结构化合物的分离)和/或用文献资料补充现有信息而另一种模式则直接开始色谱分离,而对样品的性质不大注意这两种HPLC的方法建立模式可分别称为理沦型与经验型初始分离一旦开始,可以根据类似的思路(理论的与经验的)选择进一步的实验。 2.分离的目的 HPLC分离的目的必须十分明确,下面的问题在建立方法之初就应确定:(1)主要目的是什么?定量或定性,还是定性、定量同时做?; (2)是否有必要解析出样品的所有成分?譬如可能有必要分离出产品中的所有降解物或杂质,以使含量测定结果更加可靠,但却没必要将它们彼此完全分开。(3)如要求定量分析,准确度与精密度需多大?样品主要成分的精密度通常能达到±1—2%,特别是不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 (4)特殊化合物可能会以不同的样品形式出现(如:原料药,一种或多种形态,环保样品等)。是否需要一种以上的HPLC方法?单一方法分离不同形态样品是否理想? (5)一次将分析多少样品?当必须同时处理大量样品时,运行时间将变得非常重要。 有时甚至为了缩短运行时间而以牺牲样品分离度作代价,如缩短柱长或加快流速。当一次分析的样品数目超过10个,运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min以内。(6)将要使用该方法的实验室中,有哪些HPLC设备?色谱柱能否恒温系统能否做梯度洗脱?该方法是否可在不同设计与生产的设备上运行? 方法建立实验开始之前,应明确对方法的这些要求。 三. 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 1. 预处理:样品来源形式不同,可能以如下形式出现:

单糖的结构:葡萄糖的构象

单糖的结构→ 葡萄糖的构象 己醛糖和己酮糖的开链结构及其相对构型己醛糖和己酮糖的环状结构 糖的哈武斯(Haworth)透视式葡萄糖的构象 哈武斯透视式比费歇尔投影式能更合理地表达葡萄糖的存在形式,但是吡喃氧环式仅简单地以一个平面表示还是不够的。从环己烷的构象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环己烷实际上不以平面六元环存在,而是有船式和椅式两种构象,其椅式的内能较低,比较稳定。糖的吡喃环型就相当于环己烷的一个亚甲基被氧原子取代,其构象式应该是类似的,所不同是:(1)氧原子代替了一个碳原子的位置,六元环不再是均匀的环,而且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与环上取代基的作用比碳原子更强烈,对构象稳定性影响较大;(2)环己烷碳原子上连接的都是氢,而在糖分子中环上取代基是不相同的,取代基相互之间的空间效应和电性效应更加显著。由于这两点,糖和环己烷的构象有所不同。糖的船式构象极不稳定,不能存在,只有椅式构象能稳定存在。 糖的椅式构象可能有两种,即N式(Normal form,正常式)和A式(Alternative form,交替式)存在。 对于D-系的糖来说,连在C-5上尾端羟甲基是最大的取代基,它如果处在a键则与其他C-1、C-3位置的取代基相互排挤,很不稳定。相反,此尾端羟甲基都处于e键则有利。所以D-系吡喃糖只能以N-式存在,为优势构象,而不以劣势的A-式存在,故D-吡喃葡萄糖的优势构象应取N-式。

当我们再进一步观察葡萄糖的α-和β-端基异构体的差别时,我们发现在构象式中,α-体的C-1位上羟基取a键,它与C-3和C-5位上的氢原子(a键),有空间排斥作用(1,3-干扰)。而β-体的C-1位上羟基取e键,没有这种作用。而且β-体环上所有比较大的基团都处在e键,相互之间距离最远,没有空间排斥作用,如下所示: 因此,对于α-及β-两个异构体来说,又以β-异构体占优势构象,故在平衡体系中存在量也较多,这就可以解释我们在前面说过的,葡萄糖在水溶液中达到平衡时β-体占64%而α-体占36%的原因。 从上述可知,D-系吡喃糖比较稳定的构象是其中体积最大的基团(—CH OH)占有e键位置的那种构象。例如: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

色谱扫盲班 第一课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1905年,他将从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在管内显示出不同的色带,色谱一词也由此得名。这就是最初的色谱法。后来,用色谱法分析的物质已极少为有色物质,但色谱一词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谱法有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詹姆斯和马丁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并提出了塔板理论。1956年范第姆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反映载气流速和柱效关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谱理论。同年,高莱(Golay)发明了毛细管柱,以后又相继发明了各种检测器,使色谱技术更加完善。50年代末期,出现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仪器,克服了气相色谱不适于定性的缺点。则年代,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和高压泵的出现,高效液相色谱迅远发展,使得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目前,由于高效能的色谱往、高灵敏的检测器及微处理机的使用,使得色谱法已成为一种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析仪器。 在这里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法。同时也适当介绍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也适用于液相色谱法。其不同之处在液相色谱法中介绍。 第二课气相色谱仪 典型的气相色谱仪具有稳定流量的载气,将汽化的样品由汽化室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并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经过检测器和记录器,这些被分开的组分成为一个一个的色谱峰。色谱仪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和流量的调节与测量元件等)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两部分) 分离系统(主要是色谱柱) 检测、记录系统(包括检测器和记录器) 辅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

油色谱试验标准

油色谱分析试验标准 一、作业前的准备 (一)人员配置:2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二)工器具:油色谱分析仪,油样振荡器电源,烘干箱,油样注射器、5ML注射器、1ML注射器万用表,点火器 二注意事项 1、开色谱分析仪器前,一定先打开氮气钢瓶总阀,避免钨丝烧坏。 2、色谱分析仪器上的压力表参数:氮气0.32Mpa,氢气0.14Mpa,空气0.14Mpa。 3、注射样品后,当采集波形因某种原因,时间没有完成而停止了,需要等到上一次时间完成后才可开始注射下一次的样品,进行第二次试验。 4、A信号采集的六个峰值分别是:一氧化碳(CO)、甲烷(CH4)、二氧化碳(CO2)乙烯(C2H4)、乙炔(C2H2)、乙烷(C2H6)。 5、检测器A内的塞子,大概30次换一次。 6、开机后,当没有信号显示,检查“检测器”开关是否打开。 7、柱箱温度值不能升高时,检查柱箱温度开关是否打开。 8、变压器油气体色谱分析 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 总炔 150ppm 乙炔 5ppm 氢气 150ppm ※总炔=甲烷+乙炔+乙烯+乙烷 ppm是每升油中含该气体的微升数(106) 三常见故障 1信号A显示“8300”,信号板A放大板没插好, 2信号B显示“1535”,调节调零旋转扭,若值没有什么变化,可能是信号B的钨丝烧坏或旋转按钮损害,需厂家修理处理。 3量程都是1如: SIGNAL 1 RANGE 1 SIGNAL 2 RANGE 1 4调零、衰减都是“0”。 四操作步骤 1开机 1.1打开空气、氢气、氮气钢瓶总阀。钢瓶总阀上的输出压力表的值在0.4 Mpa <压力值<0.5Mpa,钢瓶压力表小于2Mpa以下,换钢瓶。 1.2打开色谱分析仪器的红色开关。

薄层快速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概要

干扰物质NaCl KCl Ca(NO 32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酒石酸柠檬酸倍数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表 1 干扰物质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foreign species 样品编号 加入 (×10-5mol/L 检出a (×10-5mol/L 10.550.5420.760.7330.790.824 0.97 0.98 表 2 样品测定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samples 注:a 10次检测的平均值。 误差控制在±5%之内时。因此,该电极应用于蔬菜和水果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将具有很好的选择性。2.3.2 样品测定 为了验证该修饰电极能否在实际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进行正确的测量,我们自制了几种样品。自制样品组成为:1.0×10-4 mol/L NaCl 、KCl 、Ca(NO 32、葡 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酒石酸及柠檬酸及0.5×10-5~1×10-5mol/L 抗坏血酸。其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测定的抗坏血酸含量与已知含量基本一致。3 结论 该新型的修饰电极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且对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已成功地应用于水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 果,可望成为能满足不同需要的抗坏血酸传感器。 参考文献: [1] D W Martin Jr. Harper's Review of Biochemistry, 19th ed Eds: D W Martin Jr, P A Mayes, V W Rodwell. Lange, Los Altos, CA, 1983. 112.[2]胡慰望, 谢笔钧. 食品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243.[3]黄伟坤, 等. 食品检验与分析[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9.96.[4] A H Ensminger, M E Ensminger, J E Konlande, 等. 食品与营养百科全书[M]. 王淮洲, 王惟球, 王模善, 等译.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报告

运行中变压器油色谱分析 异常与解决对策 王海军 (河北大唐国际王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对运行变压器油中氢气含量超标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氢气含量超标的滤油工艺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及关键点控制。 关键词: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热油循环;二次污染 1前言 运行中的变压器油气相色谱分析,以检测变压器油中气体的组成和含量,是早期发现变压器内部故障征兆和掌握故障发展情况的一种科学方法。特征气体的出现与变压器运行中的实际状况及在处理中的工艺有关,处理工艺粗糙可能造成变压器油的二次污染。 本文根据实际运行变压器中出现氢气含量超标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产生气体的原因并提出了变压器热油循环的处理工艺,防止变压器油二次污染的要点。 2变压器油中氢气含量超标、二次污染实例 我公司#1高压厂用公用变压器(以下简称#1高公变)于2005年10月1日并网运行,在运行中,根据预防性试验规程对各变压器进行了油色谱跟踪分析,发现#1高公变的氢气值出现过含量超过注意值:H2≤150μL/ L ,具体测量数值见表一: 对#1高公变进行热油循环后的色谱分析中,虽然氢气含量达到标准但在油中又检测到痕量乙炔,见表二

再次热油循环后氢气、乙炔均在标准之内。 3#1高公变油中氢气超标及二次污染原因分析 当变压器油中氢气含量超过注意时,人们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及文献[1]中指出: (1)当变压器出现局部过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气(H2)和总烃气体明显增加,但乙炔(C2H2)含量极少。 (2)变压器内部出现放电故障也会出现氢气(H2)。局部放电(能量密度一般很低),产生的特征气体主要是氢气氢气(H2),其次是甲烷(CH4),并有少量乙炔(C2H2),但总烃值并不高;火花放电(是一种间歇性放电,其能量密度一般比局部放电高些,属低能量放电)时,乙炔(C2H2)明显增加,气体主要成分时氢气(H2)、乙炔(C2H2);电弧放电(高能放电)时,氢气(H2)大量产生,乙炔(C2H2)亦显著增多,其次是大量的乙烯、甲烷和乙烷。 对于文献[1]中的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变压器油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组成[3]的结构复杂的液态烃类混合物。当变压器内发生放电现象,油中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烃类混合物发生分解,不同能量的放电产生的特征气体并伴有其他气体产生,根据产生的特征气体可以判断变压器内部发生的具体故障。 三比值法[1]是利用气象色谱分析结果中五种特征气体的三个比值(C2H2/C2H4、CH4/H2、C2H4/C2H6)来判断变压器内部故障性质。根据三比值法的编码规则,三比值法计算结果见表三 从表中特征值0、1、0判定氢气超标的原因为高湿度引起孔穴中的放电,而引起高湿度的原因在变压器生产过程中绝缘材料干燥彻底的情况下只有变压器运行中水分的进入。 所以根据我厂#1高公变在安装、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变压器油中氢气含量超标、乙炔二次污染分析如下: (1)#1高公变在电建安装过程中曾出现过气体继电器伸缩节法栏处渗油情况,于2005年10月10日更换新伸缩节后,渗油情况解决。在气体继电器伸缩节渗油期间水分、空气从渗油处进入变压器内,导致高公变在运行过程中油中氢气含量超出注意值。2006年2月5日对高公变进行热油循环48小时后,再检测氢气含量为9.99μL/ L,氢气含量超标问题解决。 (2)而乙炔的产生是由于使用的滤油机在滤油之前未对滤油机内部用合格变压器油进行冲洗,而且之前滤油机滤过其他油质。带内部残油进行滤油后的色谱分析里又出现3.23μL/ L的乙炔。重新滤油后再次做色谱分析,油内氢气、乙炔含量合格:氢气4.57μL/ L,乙炔0.00μL/ L。

多糖结构的分析

多糖结构分析 多糖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医药学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多糖研究的迅速发展,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多糖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多糖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结构测定远远落后于蛋白质和核酸,本实验选择天然多糖(半乳葡萄甘露聚糖)作为实验材料,对其一级结构做初步的分析。 多糖一级结构的分析包括:纯度鉴定,分子量测定,单糖组成测定和糖链的序列测定。糖链的序列测定包括:单糖残基在糖链中的次序,单糖残基间连键的位置,链的分支情况等诸多方面。 【实验目的】 1.了解多糖结构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2.了解多糖一级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3.掌握多糖一级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糖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苯酚—硫酸试剂与游离的或寡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起显色反应,己糖在490nm 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721型分光光度计。 2. 实验试剂 (1)98%的浓硫酸。 (2)80%苯酚:80g苯酚加20ml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长期贮存。 (3)6%苯酚:临用前用80%苯酚配制。 (4)标准葡萄糖溶液(0.1 mg/ml):取100mg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L。 (5)多糖样品:半乳葡萄甘露聚糖溶液(0.1 mg/ml)。 【实验操作】 1. 制作标准曲线: 取9支干燥试管,按下表操作 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含量测定: 取样品液1.0ml,按上述步骤操作,测光密度。

3.计算: 糖含量(%)=C /(C0× V)×100% C: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糖微克数 C0:样品溶液的浓度(0.1 mg/ml) V:测定时用的样品溶液体积(1.0ml) 二、单糖组成分析 【实验原理】 多糖在浓硫酸中保温一定时间可完全水解为单糖,通过纸层析分离,特定试剂显色后与已知糖的标准混合物作对比,可以鉴定多糖水解产物中单糖的组成。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水解管;滤纸;玻璃毛细管;层析缸;喷雾器。 2. 实验试剂 ⑴标准糖溶液: 称取一定量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用蒸馏水溶解,得标准糖混合溶液(每种糖的点样量为20微克~30微克)。 ⑵展层剂:正丁醇:乙酸:水=4:l:5 (上层)。 ⑶显色剂:苯胺-邻苯二甲酸-正丁醇饱和水溶液(邻苯二甲酸1.6g溶于水饱和的正丁醇100 ml,加苯胺0.93g(相当于0.9 ml)。 ⑷BaCO3;1mol/L硫酸。 【实验操作】 l.完全酸水解: 称取20 mg多糖样品,加入1mol/L H2S04 2ml;封管,l00℃水解8小时,然后加入BaC03中和,定量滤纸过滤,滤液留作分析。 2.纸层析: 将层析滤纸剪成7cm×40cm的纸条,距层析滤纸一端2cm处画一横线作为点样线,在点样线上画两个点分别作为标准糖溶液和多糖水解液的点样位置。用玻璃毛细管点样,斑点尽可能小,而且每点一滴,待点样点干燥后,在同一位置再点第二滴。然后将滤纸条悬挂于层析缸中进行层析,展层时间约为36小时。 3.显色: 将滤纸取出,自然干燥,喷上苯胺-邻苯二甲酸-正丁醇饱和水溶液,100℃条件下15分钟即可显色。标准单糖混合物色斑在滤纸上由下而上的顺序是: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与标准单糖混合物色斑比较,即可判断多糖样品的单糖组成。 三、糖链的序列测定 (一)高碘酸氧化 【实验原理】 高碘酸可以选择性地氧化和断裂糖分子中连二羟基或连三羟基处,生成相应的多糖醛、甲醛或甲酸。反应定量地进行,每开裂—个C-C键消耗一分子高碘酸。通过测定高碘酸消耗量及甲酸的释放量,可以判断多糖分子中糖苷键的位置、类型、多糖的分枝数目和取代情况等。 【实验材料】

单糖的结构

一、单糖的结构 (一)葡萄糖的开链结构和构型 葡掏糖是己醛糖,分子式是C6H12O6。实验已经证明葡萄糖具有开链的2,3,4,5,6-五羟基己醛的基本结构。 上述结构式中C2、C3、C4、C5都是手性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的原子和原子团都可有不同的空间排布。经过研究,存在于自然界的葡萄糖中,四个手性碳原子上的空间排布除C3上的-OH在左边外,其它三个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都在右边。葡萄糖的费歇尔投影式如下: 单糖的构型仍沿用D,L衷示构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考虑与羰墓相距最远的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即根据与羰基相距最远的那个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在右边的为D-型,羟基在左边的为L-型。 自然界存在的单糖都属于D-型。 (二)变旋光现象和葡萄糖的环状结构 葡萄糖有两种结晶,一种是从乙醇中结晶出来的,熔点146℃,新配制的溶液经测定比旋光度﹝α﹞D为+112℃,此溶液经放置后比旋光度逐渐下降,达+52.5℃以后维持不变。另一种是从吡啶中结晶出来的,熔点150℃,新配制的溶液比旋光度﹝α﹞D为+18.7℃,此溶液经放置后比旋光度逐渐上升,也达到+52.5℃后维持不变。为了区别两种结晶,前者叫做α-D-(+)-葡萄糖,后者叫做β-D-(+)-葡萄糖。这种糖的晶体溶于水后,比旋光度自行转变为定值的现象称为变旋光现象。显然,葡萄糖的开链结构不能解释此现象。 经过物理及化学方法证明结晶状态的单糖并不是链状结构,而是以环状结构存在的。在前面第八章醛和酮的性质学习过,醛与一分子醇加成生成半缩醛,通常把半缩醛反应新形成的羟基称为半缩醛羟基。在单糖分子中同时存在羰基和羟基,因而在分子内便能由于生成半缩醛而构成环:即羟基中的氢原子加到羰基的氧上,而羟基中的氧与羰基中的碳原子可连接成环。对于葡萄糖来说,分子中有五个羟基,究竟哪一个羟基与羰基生成环状的半缩醛?由

套管油色谱分析标准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1 油中 溶解气 体色谱 分析 1)新投运及 大修后投运 500kV: 1,4,10,30天 220kV: 4,10,30天 110kV:4,30 天 2)运行中 500kV:3个月 220kV:6个月 35kV、110kV: 1年 3)必要时 1)根据GB/T 7252—2001新装变压 器油中H 2 与烃类气体含量(μL/L)任 一项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总烃:20;H 2 :30;C 2 H 2 :0 2)运行设备油中H 2 与烃类气体含 量( μL/L)超过下列任何一项值时应 引起注意: 总烃:150; H 2 :150 C 2 H 2 :5 (35kV~220kV),1 (500kV) 3)烃类气体总和的产气速率大于 6mL/d(开放式)和12mL/d(密封式),或 相对产气速率大于10%/月则认为设备 有异常 1)总烃包括CH 4 、C 2 H 4 、C 2 H 6 和C 2 H 2 四种气体 2)溶解气体组份含量有增长趋势 时,可结合产气速率判断,必要时 缩短周期进行跟踪分析 3)总烃含量低的设备不宜采用相 对产气速率进行判断 4)新投运的变压器应有投运前的 测试数据 5)必要时,如: —出口(或近区)短路后 —巡视发现异常 —在线监测系统告警等 2 油中 水分, mg/L 1)准备注入 110kV及以上 变压器的新油 2)投运前 3)110kV及 以上:运行中1 年 4)必要时 投运前 110kV ≤20 220kV ≤15 500kV ≤10 运行中 110kV ≤35 220kV ≤25 500kV ≤15 1)运行中设备,测量时应注意 温度的影响,尽量在顶层油温高于 50℃时取样 2)必要时,如: —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 指数)测量异常时 —渗漏油等 3 油中 含气 量, %(体 积分 数) 500kV 1)新油注入 前后 2)运行中: 1年 3)必要时 投运前:≤1 运行中:≤3 1)限值规定依据:GB/T 7595-2008《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2)必要时,如: —变压器需要补油时 —渗漏油 4 油中 糠醛含 量,mg/ L 必要时1)含量超过下表值时,一般为非正 常老化,需跟踪检测: 1)变压器油经过处理后,油中糠 醛含量会不同程度的降低,在作出 判断时一定要注意这一情况 2)必要时,如: —油中气体总烃超标或CO、CO 2 过高 —需了解绝缘老化情况时,如长 期过载运行后、温升超标后等运行 年限 1~55~1010~1515~20 糠醛 含量 0.10.20.40.75 2)跟踪检测时,注意增长率 3)测试值大于4mg/L时,认为绝缘 老化已比较严重 5 油中 颗粒度 测试 500kV 1)投运前 2)投运1个 月或大修后 3)运行中1年 4)必要时 1)投运前(热循环后)100mL油中大 于5μm的颗粒数≤2000个 2)运行时(含大修后)100mL油中大 于5μm的颗粒数≤3000个 1)限值规定依据:DL/T 1096-2008《变压器油中颗粒度限 值》 2)检验方法参考:DL/T 432-2007 《电力用油中颗粒污染度测量方 法》 3)如果颗粒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应缩短检测周期,加强监控 6 绝缘 油试验 见12.1节

201011298银耳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三种色谱方法比较

银耳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三种色谱方法比较 韩威1,姜瑞芝2,陈英红2,高阳3,高其品3* (1.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12;3.长 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为选择一种准确快捷的方法测定银耳多糖的单糖组成,对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三种色谱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不理想,而HPLC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信息完整。测定结果为由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木糖、岩藻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24:1.00:0.06:0.29:0.25。HPLC法对酸性杂多糖组成糖分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银耳多糖;单糖组成;TCL;GC;HPLC Comparison of three kinds of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remella polysaccharide Han Wei1, Jiang Rui-zhi2, Chen Ying-hong2, Gao Yang3, G ao Qi-pin3* (1.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2, China; 2.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l Medical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China; 3.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To find an accurate and fas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Tremella polysaccharid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LC and GC were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HPLC was a simple method,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good resolution and integrity information. The result of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were Glc, Man, GlcA, Xyl and Fuc, with the mole percentage of 0.24:1.00:0.06:0.29:0.25. Consequently, HPLC is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for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Key words:Tremella polysaccharid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TLC; GC; HPLC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是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也叫白木耳,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09ZX09103-3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873370) *通讯作者Tel:(0431)86172070;E-Mail:gaoqip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2007396.html,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字数:2509 字号:大中小 摘要:文中阐述了采用色谱分析判断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意义、原理及方法,并列举了采用色谱分析判断变压器故障的实例。 关键词:变压器色谱分析潜伏性故障 概述 油色谱分析作为在线检测变压器运行的一项有效措施,由于它做到了监测时不需要将设备停电,而且灵敏度高,与其他试验配合能提高对设备故障分析准确性,而且不受外界因数的影响,可定期对运行设备内部绝缘状况进行监测。因此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已真正成为发现变压器等重要电气设备内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在严格色谱分析工作的开展下,使设备的潜伏性故障得到及时消除,确保变压器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1.绝缘油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大多采用油纸复合绝缘,当内部发生潜伏性故障时,油纸会因受热分解产生烃类气体。含有不同化学结构的碳氢化合物有着不同的热稳定性,绝缘油随着故障点的温度升高依次裂解产生烷烃、烯烃和炔烃。在正常情况下,充油电气设备内的绝缘油及有机绝缘材料,在过热或电的作用下会逐渐老化和分解,产生少量的低于分子烃类气体和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大部分溶解于油中,当充油电气设备内部存在潜伏性过热和放电性故障时,就会加快这些气体的产生速度,随着故障的发展,分解出的气体形成气泡在油中对流、扩散,不断溶解在油中。 2.绝缘油色谱分析的方法 2.1故障下产气的累计性 充油电力设备的潜伏性故障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大部分会溶解与油中,随着故障的持续,这些气体在油中不断积累,直至饱和甚至析出气泡。因此,油中故障气体的含量及其积累程度是诊断故障存在与发展的一个依据。 2.2故障下产气的速率 正常情况下充油电力设备在热和电场的作用下,同样老化分解出少量的可燃性气体,但产气速率应很慢。有的设备因某些原因使气体含量超过注意值,不能断定故障;有的设备虽低于注意值,如含量增长迅速,也应引起注意。产气速率对反映故障的存在、严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更加直接和明显,可以进一步确定故障的有无及性质。因此,故障气体的产气速率,也是诊断故障的存在与发展程度的另一个依据。 2.3故障下产气的特征 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内部不同故障下,产生的气体有不同的特征。如:局部放电时会有

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摘要本文就如何建立T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进行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薄层色谱法各条件确定的原理,并列举了质量标准制订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TLC法)有关物质方法建立 有关物质是研究药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它可能是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试剂、降解物、副产物、聚合体、异构体以及不同晶型、旋光异构的物质,也可能是制剂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等[1]。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反映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药品申报的质量研究资料中需建立其检测方法,并根据生产、稳定性考核等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质量标准中制订该检查项,规定其限度。目前,有关物质的常用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的特点是快速、简便,尤其是对无紫外吸收的杂质测定,更具有其应用价值。如能将TLC法与HPLC法有机地结合、或彼此间进行比对研究,便可得到更多、更为准确的有关杂质信息,做到两方法间的相辅相成,相益得彰!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1.测定方法类型 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和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一般杂质检查,杂质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杂质对照品)。目前国内由于难以获得杂质对照品、故一般均采用自身对照法。 2.展开剂的确定(即专属性试验) 专属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该点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采用在被分析物的对照品或精制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证明色谱条件可将各杂质与被分析物分离[1]。这里的关键是:将多少量的杂质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确的作法是将1%(w/w)浓度量的各杂质加入到100%浓度的主成分中,配制这样的溶液来验证系统适用性。之所以如此配制,目的是模仿样品中有可能存在的状态,即有少量(1%左右)杂质存在时是否能与主成分达到完全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样品中实际存在情况的(见图1);而不应把该溶液配制成:主成分与中间体相同浓度的。因为一者实际检测时样品中不可能存在此种情况;二者该浓度不易确定,目前国内申报资料中一般的作法均是配制成较低的一致浓度,这样各斑点当然易于完全分离了(见图2),但在实际测定时,由于主斑点急剧增大,很易将相邻杂质包含于主成分斑点中。同样,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的配制方法亦如此。

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破解版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色谱分离与在线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分析化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因其衍生出的相关产品也日益丰富。对色谱工作者来说,在面对具体方法开发中如何获得适当的分离度则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网络上的资源收集简要介绍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建立思路。 一、 基本术语基本术语 读者可跳过本部分内容,直接阅读实例讲解部分 在评价色谱分离的品质时,通常用以下相关术语来反映色谱特征(如图1.): 图1. 典型色谱图 1. 保留因子(k): t t t k R ?= (1) 用于反映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性质,跟化合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如图1,设t R1 =3.65min, t 0 =1.20min, 则峰1的保留因子为:(3.65-1.20)/1.20=2.04 2. 拖尾因子(T f )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a b a f W W W T 2+= (2) 图2. 典型拖尾峰 在理想情况下,色谱峰为高斯型对称峰,其拖尾因子为1.0,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化合物的二次保留等其他因素,色谱峰大多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拖尾。如图2中,该色谱峰的拖尾因子可计算得:{(41.5-37.0)+(37.0-35.0)}/{2*(37.0-35.0)}=1.63. 3. 理论塔板数(N )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3. 峰高与峰宽的关系 2(16W t N R = (3) 或 2( 54.55 .0W t N R = (4) 注意:在上式中W 为图3中的W b ,为基线峰宽(4σ),W 0.5 为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 h (2.335σ), 并非峰宽的一半(2σ)。 设图1中峰1的基线峰宽为0.25min, 则塔板数为:16*(3.65/0.25)^2=3410 4. 分离因子(α) 10 212t t t t k k R R ??= =α (5) 又称两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只有当α>1时,两个色谱峰才有分离的可能性。 设在图1中峰2的保留时间为6.50min, 则分离因子为: (6.50-1.20)/(3.65-1.20)=2.16

色谱分析分离方法概述

色谱分析分离方法概述 本书是色谱世界《色谱技术丛书》的第一分册。全书共四章,主要说明了色谱法的发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及性能比较,色谱法的原理,色谱模型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色谱法的发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色谱法发展简史 一、色谱法的出现 二、色谱法的发展 三、色谱法的现状和未来 第二节色谱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色谱法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色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配合 一、色谱法的特点和优点 二、色谱法和其他方法的配合 第二章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及性能比较 第一节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一、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二、按使用领域不同对色谱仪的分类 第二节现代色谱法的应用领域和性能比较 一、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二、各种色谱方法的性能比较 第三章色谱法的原理 第一节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色谱分离的本质 二、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 第二节色谱法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一、气相色谱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二、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第三节色谱的速率理论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 二、液相色谱速率理论 第四章色谱模型理论 第一节色谱模型概述 一、色谱模型理论的意义 二、色谱模型的建立 三、色谱模型的求解 第二节线性色谱 一、理想过程 二、反应色谱 三、扩散的影响 四、相间传质阻力的影响 五、同时含扩散与相同传质阻力的情形

第三节单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 一、理想非线性色谱数学模型分析 二、谱带发展与流出曲线 三、理想非线性色谱间断解的数学意义———弱解 四、非线性反应色谱 第四节双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 一、数学模型分析 二、情形 三、简单波的传播 四、激波 五、谱带的发展与保留值的计算 第一节色谱法发展简史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干燥叶子的石油醚萃取物。他把干燥的碳酸钙粉末装到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然后把植物叶子的石油醚萃取液倒到管中的碳酸钙上,萃取液中的色素就吸附在管内上部的碳酸钙里,再用纯净的石油醚洗脱被吸附的色素,于是在管内的碳酸钙上形成三种颜色的6个色带。当时茨维特把这种色带叫作“色谱”.茨维特于1906年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用此名,在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叫作“色谱柱”,碳酸钙叫作“固定相”,纯净的石油醚叫作“流动相”。把茨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R)

电力变压器色谱分析故障判断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及故障判断 摘要:目前变压器已大量运用于各企业,我公司目前投运的变压器已达上千台,对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直接关系到下游产业的产能,文章就变压器色谱分析问题进行了专门的阐述。 关键词:色谱分析、气体成分故障判断、产气速率、三比值及注意事项。 前期我厂进行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时发现电除尘高频柜出现大量积的H2超标现象,但是其它数据皆在合格范围之内,对此车间分厂管理员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攻关。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及咨询相关专家判断本次H2超标是由于受潮导致。目前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检测,但是针对数据分析还存在一定的盲区,文章对目前主要的数据分析手段进行详细讲解,不足之处希望及时指正。 色谱分析:对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就是发现这种潜伏性故障的有效方法。油色谱分析的原理是任何一种烃类气体的产生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它是对运行中的变压器油样进行油中溶解气体成分及含量的分析,根据不同的成分及含量可判断变压器存在的潜伏性故障及性质。因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内部故障大体上有局部过热和局部放电两种类型,这两种故障都会引起故障点周围的绝缘油和固体绝缘材料发生分解而产生的气体,这些气体大部分溶解到油中,因为不同性质的故障产生的气体不同,而同一种性质故障,由于故障的严重程度不同,产生的气体数量也不相同。目前一般

我厂出现的H2超标现象经三比值与其它气体含量综合考量,判断为变压器在制造过程中工艺不严导致受潮,在运行过程中水分被分解成H2。 2、产气速率 因为设备在正常运行中所产生的特征气体,经过长期的积累,其含量也能达到或超过注意值。而产气速率考查的是两次取样试验间隔期间气体含量的增长情况,基本上与以前油中气体含量的大小无关。相比较而言,用产气速率法识别故障具有比特征气体含量法更为灵敏的特点,在反映故障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方面更优于特征气体含量法。本文对现有的两种中产气速率法的应用逐一进行介绍。 相对产气速率γr: 每运行月某种气体含量增加原有值百分数的平均值。 γr=(C2—C1)/C1t C2为第二次取油样测得气体浓度μL/L C1为第一次取油样测得气体浓度μL/L t为两次取样实际运行间隔的时间(折合月)。 一般总烃大于10%应引起注意 绝对产气速率γa: 每运行日产生某种气体的平均值 (C2—C1)V/t C2为第二次取油样测得气体浓度μL/L C1为第一次取油样测得气体浓度μL/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