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为有效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水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运用科技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提高城市地表渗透能力,改良城市地下水环境,提高载体循环再利用率和水源涵养能力,达到控制城市地下水沉降和保护城市地下水用户利益、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实现城市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是综合考虑城市地表径流控制、城市绿量密度、城市绿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街区绿地面积、城市河流湖泊等城市绿色生态设施建设水平等因素计算出的具体数值,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通过计算出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城市地下水环境的状况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市绿量密度计算

城市绿量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绿地的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人或平方米/公顷的形式表示,它是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基础指标,同时也是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绿量密度=城市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或总面积

其中,城市绿地面积指城市内已划定为绿地的地块面积。

二、海绵城市径流减控效应计算

海绵城市径流减控效应是指利用城市绿地和各类生态设施对城市地表径流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和效果。它通常通过设计城市绿地和各类生态设施的建设方案,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绿地来说,通常要设计出具有一定保持水量和调蓄能力的绿地,以达到有效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目的。而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也要设计出具有一定清洁处理能力的设施,以更好地控制城市径流的水质,保证城市地下水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三、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绿量密度和海绵城市径流减控效应两个方面的指标,可以计算得出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1- (Q1-Q2)/Q1

其中,Q1为城市总雨水径流量,Q2为进行海绵城市治理后的城市雨水径流量。

通过对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可以准确评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能为

城市管理者提供实用的科学数据,以更好地指导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推进。

注册给排水考试——海绵城市设计计算

注册给排水考试——道路型海绵城市计算 说明: 1、道路建设工程位于深圳 2、本次设计道路为**路,道路红线宽度18m;行车道宽度(半)分别为3.5m;绿化带宽度1.5m;人行道宽度4m;道路长度1000m。 3、求道路范围内最小需要调蓄容积 4、绿化带平均下凹0.15m,下凹比例为80%,是否能满足要求。 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曲线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深圳市属于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为:60%≤α≤85%。 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根据深圳40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统计出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要求,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在60%≤α≤85%,对应设计降雨量在23.1mm-52.2mm之间。 二、最小调蓄容积计算 道路范围内汇水面积为18000m2,机动车道总面积为7000m2,非机动车道 透水铺装面积为8000m2,绿化带面积为3000m2。 根据6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查表得到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3.1mm。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道路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φ: φ=∑φiFi ∑Fi φ=(φ车行道F车行道+φ绿化带F绿化带+φ透水砖步行道F透水砖步行道)/(F车行道+F绿化带+F透水砖步行道)=(7000x0.85+3000×0.15+8000x0.3)/18000=0.49 调蓄容积核算: 该道路应具有的调蓄容积即控制容积V: V=10HφF道路总面积=10×23.1×0.49×18000/10000=203.28m³ 三、绿化带最小下凹深度 经核算,本项目绿化带经简单下沉处理,平均下沉按15cm考虑,下沉比例80%,下沉式绿地可调蓄容积为:3000×0.15×80%=360m³,360>203.28,达到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目录 目录 (1) 1项目概况 (1) 2设计计算依据 (1) 3设计计算过程 (1) 3.1现状情况 (1) 3.2设计目标 (1) 3.3设计过程 (2) 4 结论 (7)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1项目概况 2设计计算依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xx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 (3)《xx北站商务中心区核心区海绵城市详细规划》;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3设计计算过程 3.1现状情况 项目总建筑用地面积39804.03 m2,其中绿化面积为5724.54 m2,道路及广场铺装面积为14807.73m2,屋顶面积为19271.76m2,景观水体面积0m2。 表3-1 下垫面解析一览表 项目现状主要以屋顶和铺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8.42%和38.32%,项目必须设置合理的海绵措施来降低雨水径流率。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周边绿地里设置下沉式绿地,同时考虑采用植草沟,将雨水收集到下沉式绿地中消纳处理。并设置两个大小分别为270m3和310m 3的蓄水池,收集雨水进行回用。 3.2设计目标 根据《xx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和《xx北站商务中心区核心区海绵城市详细

规划》的要求,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1%,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2.12mm 。 3.3设计过程 步骤1:依据现状地形标高进行汇水分区的划分。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以滞留、净化、存 储为主。通过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蓄水池等设施重新构建排水系统,共有2处总排水出口,外接市政管网。其汇水分区和流向具体见图3-3所示。 图3-3汇水分区示意图 步骤2:雨水控制利用工艺流程。海绵城市建设以滞留、净化、存储为主,雨水主要工艺见图3-4所示,工艺流程具体如下: (1)建筑屋顶 屋面散排→建筑边沟→雨水管→植草沟→下沉式绿地。 (2)车道雨水 车道雨水→下沉式绿地→市政雨水管道→雨水蓄水池。 (3)绿地 B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为有效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水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运用科技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提高城市地表渗透能力,改良城市地下水环境,提高载体循环再利用率和水源涵养能力,达到控制城市地下水沉降和保护城市地下水用户利益、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实现城市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是综合考虑城市地表径流控制、城市绿量密度、城市绿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街区绿地面积、城市河流湖泊等城市绿色生态设施建设水平等因素计算出的具体数值,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通过计算出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城市地下水环境的状况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市绿量密度计算 城市绿量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绿地的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人或平方米/公顷的形式表示,它是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基础指标,同时也是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绿量密度=城市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或总面积 其中,城市绿地面积指城市内已划定为绿地的地块面积。 二、海绵城市径流减控效应计算 海绵城市径流减控效应是指利用城市绿地和各类生态设施对城市地表径流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和效果。它通常通过设计城市绿地和各类生态设施的建设方案,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绿地来说,通常要设计出具有一定保持水量和调蓄能力的绿地,以达到有效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目的。而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也要设计出具有一定清洁处理能力的设施,以更好地控制城市径流的水质,保证城市地下水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三、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绿量密度和海绵城市径流减控效应两个方面的指标,可以计算得出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1- (Q1-Q2)/Q1 其中,Q1为城市总雨水径流量,Q2为进行海绵城市治理后的城市雨水径流量。 通过对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可以准确评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能为

教程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

教程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 方法:容积法。 原理:地块内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调蓄容积之和不小于“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案例: 条件:某项目地块内,用地汇水面积30000平方米,径流系数0.56,年径流量总控制率为70%(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5.2mm,详见下图) 1 计算设计调蓄容积

公式: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设计调蓄容积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V= 10HφF 式中:

V——设计调蓄容积,m³; 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²。 计算: 计算得:设计调蓄容积为423.36m³。 2 计算实际调蓄容积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本地块LID设施调蓄体积为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的调蓄容积,下凹式绿地规模为5000㎡,下凹150mm,蓄水层深度100mm,考虑种植植物的体积、溢流设施、边沿放坡等因素,调蓄容积折减系数取为0.9,则调蓄容积为: 5000*0.1*0.9=450m³ 3 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公式:V= 10hφF 式中:V——实际调蓄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 则h=V/10φF={450÷(10×0.56×30000)}×10000≈26.79mm 即项目可实现控制雨量h=26.79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75%之间,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 查询上表,利用插值法: 0.7+(0.75-0.70)*(26.79-25.2)/(29.7-25.2)≈71.77% 得到:26.79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1.77%,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 4 面源污染削减率的计算

海绵城市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海绵城市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对海绵城市的计算程序、控制目标、径流系数取值、控制目标、径流 总量控制率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系数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自2014年颁布以来,对指导全国海绵城市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技术指南》,在如何确定整个城市的海绵城市控制目 标方面做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但在项目级(如一个小区、一个公园、一条道路等)控制目标计算方面则语焉不详,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计算工作中存在许多误区。 为此,本文对常见的计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供设计人员参考。 问题一:海绵城市计算的程序 《技术指南》未针对项目级控制目标计算给出计算程序,常见的计算程序为 设计人员首先根据城市规划查询地块的控制目标,再根据所在城市的降雨量(H)—控制率(α)关系曲线得出设计控制雨量,其次由《技术指南》(4-1) V=10ΨHF,确定海绵设施的调蓄容积V,当海绵设施的调蓄容积不少于V时,即 认为达到控制目标要求,以上计算过程可以概况如下: 计算程序A:a:确定控制目标—b:确定下垫面径流系数—c:计算海绵城市规 模(计算公式为V=10ΨHF)—d:进行海绵设施设计。 但是以上程序无法保证雨水进入海绵设施,也没有考虑海绵设施对初始径流 系数的影响,因此,无法保证达到控制目标要求。为了在设计过程中避免以上两 个疏漏,笔者认为可通过汇水分区校核雨水是否能够流入海绵设施;通过重新核 算径流系数,体现海绵设施对初始径流系数的影响。计算程序如下: 计算程序B:(1)确定控制目标—(2)确定下垫面径流系数—(3)初步划分汇水 分区—(4)估算海绵设施规模(计算公式为V=10ΨHF)—(5)进行海绵设施设计

海绵城市常见做法及计算

海绵城市是主要针对城市建成区地表径流时空调蓄的工程规划设计以及为保障调蓄效果的必要工程计算。 所有讲不清楚水文工程计算的景观公司都是忽悠。 第一部分时空调蓄和工程计算 城市铺装路面透水性比自然覆盖差。上过景观水文课,学过rational method 的同学都会很熟悉下面这个表。其中c叫做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即多少百分比的雨水会形成地表径流,1表示完全流走,0表示完全下渗到地下径流。这是非常粗糙的工程经验估计,只能用于中小尺度场地(2sq km以下)的粗糙估计,更精确应当实测采集径流和下垫面数据用SWMM等软件来模拟。

因为渗透率情况不同,一场很短的暴雨下来,原来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洪峰流量小很多(下图橙色),而城市化后会短时间形成一个很高的洪峰量(蓝色)。

不透水铺装路面不仅渗透率差,而且要命的是水流速度还更快,导致蓝色峰更早一些。故此,城市化铺装不仅改变了系统的洪峰流量,还改变了系统的历时,即最远点到达汇水的时间=系统到达洪峰的时间。故此,在城市中,变得更高的洪峰排水压力会在更短的时间迅速集中到城市雨水管网。

汇水的洪峰也就迅速在下游叠加放大。随着系统变大,洪水风险到下游就是几何级数地增加。所以城市下游的压力会非常大。 (IWHR王虹老师2013年的讲座<美国城市雨洪管理>)

美国很多州采用的一个政策就是要求建设前后洪峰流量不变。这就要求设计实现第二张图中黄色的线。黄色线就是通过设置一个detention(调蓄水池)实现时空调蓄,减轻洪峰时期对下游管网的压力,错过洪峰期再排掉。 第二部分对应不同空间尺度的设计措施 然后我们再来简单讲讲对待不同空间尺度,常用的雨洪设计措施。这个部分主要根据IWHR王虹老师2013年<美国城市雨洪管理>的讲座,图全部来自于该讲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搜,ppt和录像都有。 必须要再次强调的是,设计手法必须辅助以上述计算,没有计算支持的雨洪措施就像设计台阶不计算高差,随手画几级好看算几级一样,你懂的。

09-雨水径流计算书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雨量径流系数计算书 1 计算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5 《重庆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年版)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 2 径流控制 2.1 年径流控制目标 根据2014年住建部试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年径流控制率分区图及《该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该地块的控制率要求,确定适宜的控制率值,然后通过建筑所在区域的降雨资料统计数据,得出一定降雨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本项目执行绿建范围内用地面积为10245.11 m2 则: (1)重庆55%径流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控制雨量为10.1mm,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时需要调蓄的雨水量为:10.1mm×10245.11㎡=103.48m3; (2)重庆85%径流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控制雨量为31.9mm,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时需要调蓄的雨水量为:31.9mm×10245.1㎡=326.82m3; 2.2 径流控制措施 各类用地中综合利用雨水开发设施的选用应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质等特点进行,

表1 各类用地中雨水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

2 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 For WatershedProtection,CWP)的研究数据。注:●——宜选用◎——可选用○——不宜选用。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之一就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南》中依据我国1983年~2012年降雨资料,推求出我国31个重要城市的基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 设计降雨量,然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项目所在可能既无海绵城市规划,也不在《指南》附录B的表中,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及海绵城市设计工作需求,本文通 过资阳市附近某实际工程中,利用1984年至2014年间日值降雨量数据推求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的过程,介绍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 量一般推求方法,同时也为资阳市及其周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 1 引言 2014年10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实施,为各地开 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指南》明确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建设路径,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 及其构建技术框架,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综 合控制为目标,通过容积法、流量法或水量平衡法等方法计算确定低影响设施总 体规模,综合用地性质、建设和改造难度、经济性等方面,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的将总体控制目标和设施规模逐层分解落实到城市开发用地上。[1] 近年来,根据我院设计经验,在市政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设计评审过程中,都 增加了海绵城市章节内容的审查要求。在实际设计工作过程中,因通过容积法计 算目标海绵城市有效调蓄容积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 降雨量这个指标,而《指南》附录B中,仅给出了全国约31个重要城市60%、70%、75%、80%、8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而在非目录中的城 市海绵城市设计计算过程中,往往只能就近参照,而在西南山区,常常出现地域 相隔很近却因为山脉阻断,气候、降雨特征截然不同的情况,这就引出一个很实 际的问题,如何能够在没有海绵城市规划之前,简单快速得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与对应设计降雨量指标的关系。下面本文就将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我院设计的某 项目为例,介绍通过EXCEL等工具快速整理数据获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 雨量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2 项目概况及数据来源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以东,资阳市以西,位于《指南》中附录F中III区(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75%≤α≤85%)。《指南》中并未包含成都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本项目距附录B中所列最近城市重庆约180公里,宜宾约150 公里,区内无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因此该设计无就近城市可供参照,只能自行计算。 根据项目地理位置以及资料收集情况,本次设计采用资阳市1984年至2014 年逐日降雨量数据,本数据可以由《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和《中国地 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中获得。 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推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即通过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作用,为维持场地开发前 后水文特征不变,将雨水渗、滞、蓄、净、用、排后留在场地内雨量占全年总降 雨量的比例。

海绵城市项目设计计算书

海绵城市项目设计计算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海绵城市项目设计提供相关计算,包括雨水收集及利用、雨水渗透、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计算。通过合理地设计和计算,海绵城市项目可以更有效地处理雨水和污水,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 2. 雨水收集及利用计算 2.1 雨水收集面积计算 雨水收集面积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收集面积 = 雨水产生量 / 雨水收集效率 其中,雨水产生量可以通过历史降雨数据得到,雨水收集效率可以根据采用的 雨水收集系统的性能来确定。 2.2 雨水利用量计算 雨水利用量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利用量 = 收集面积 * 雨水利用率 其中,雨水利用率是指雨水收集系统实际能够利用的雨水量占总收集量的比例。

雨水渗透计算是为了确定雨水渗透系统的设计参数,以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1 绿色屋顶设计 绿色屋顶是一种常见的雨水渗透系统,其设计参数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屋顶绿化率 = 绿化面积 / 屋顶总面积 覆土厚度 = 覆土容量 / (屋顶总面积 * 屋顶绿化率) 其中,绿化面积是指覆盖植物的面积,屋顶总面积是指整个屋顶区域的面积, 覆土容量是指屋顶覆土层的体积。 3.2 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是另一种常见的雨水渗透系统,其设计参数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花园面积 = 花园容量 / 地面覆盖系数 花园深度 = 花园容量 / (花园面积 × 雨水渗透系数) 其中,花园容量是指花园能够储存的雨水量,地面覆盖系数是指花园面积与整 个地面面积的比例,雨水渗透系数是指雨水在花园中渗透的速度。

污水处理是海绵城市项目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和计算,可以高效地处理城市污水。 4.1 污水处理厂设计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可以根据污水流量和污水负荷来确定。 总污水流量 = 居民污水流量 + 工业污水流量 + 雨水入渗量 污水处理能力 = 总污水流量 × 污水处理效率 其中,居民污水流量是指城市居民产生的污水流量,工业污水流量是指工业区域产生的污水流量,雨水入渗量是指雨水通过渗透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的量,污水处理效率是指污水处理厂实际能够处理的污水量占总污水流量的比例。 4.2 污水处理效果计算 污水处理效果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去除率 = (进水浓度 - 出水浓度) / 进水浓度 × 100% 其中,进水浓度和出水浓度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浓度。 5. 结论 通过对海绵城市项目设计计算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雨水收集及利用、雨水渗透和污水处理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XXX项目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概况 XXX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XX路以北, XX路以西, XX以南,XX路以东,总用地面积 50000 平米。包括办公楼、行政综合楼、食堂、门卫、风雨跑道等,均为多层建筑,地下一层车库及设备房。 1.1 地质条件 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成都市锦江区XXX项目项目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的野外特征,按从上至下顺序描述如下:1)杂填土( Q4ml)①:杂色,松散,土质不均,由黏性土夹生活垃圾 等组成,局部含有根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 层厚 0.4~1.8m。 2)粉质黏土( Qal+pl )②- 1:褐黄、褐灰色,稍湿,可塑状态,捻面 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仅在靠近池塘处有揭遇, 层厚 0.9~3.7m。 3)粉质黏土( Qal+pl )②- 2:褐红色,硬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 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层厚 2.6~8.8m。4)细砂( Qal+pl)③:灰黄~褐黄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成 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较均匀,级配差,颗粒形状不规则,该 层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以细砂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9~2.2m。

5)圆砾( Qal+pl)④:褐黄色,饱和,稍密 ~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岩质圆砾,粒径为 2~20mm,呈圆 ~亚圆形。含约 10%~20%的圆砾,局部含量达 40%,粒径多为 3~5cm。黏性土含量约 20%,夹少量中粗砂。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未钻穿次层,揭遇层厚 4.7~17.4m。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①中,水量较小。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②、细砂③及圆砾④中,由大气降水补 给,向上蒸发或朝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相对较大。本次勘察测得潜水 稳定水位埋深介于 2.7~3.1m ,相当于标高 35.45~36.15m,地下水随季 节变化,丰水季节水位较高,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变化幅度约 2.0m。1.2下垫面分析 表 1下垫面组成及径流系数一览表 序汇水面种类雨量径流量径面积 号流系数流系数(m2) φψ 1绿化屋面 ( 绿色屋顶 , 基质层厚0.350.40500度≥ 300mm) 2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0.850.900青屋面 3铺石子的平屋面0.650.800 4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0.850.900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XXX项目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概况 XXX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XX路以北,XX路以西,XX以南,XX 路以东,总用地面积50000平米。包括办公楼、行政综合楼、食堂、门卫、风雨跑道等,均为多层建筑,地下一层车库及设备房。 地质条件 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成都市锦江区XXX项目项目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的野外特征,按从上至下顺序描述如下: 1)杂填土(Q4ml)①:杂色,松散,土质不均,由黏性土夹生活垃圾等组成,局部含有根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 2)粉质黏土(Qal+pl)②-1:褐黄、褐灰色,稍湿,可塑状态,捻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仅在靠近池塘处有揭遇,层厚~。 3)粉质黏土(Qal+pl)②-2:褐红色,硬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层厚~。 4)细砂(Qal+pl)③:灰黄~褐黄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较均匀,级配差,颗粒形状不规

则,该层土粒径大于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以细砂为主。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 5)圆砾(Qal+pl)④: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岩质圆砾,粒径为2~20mm,呈圆~亚圆形。含约10%~20%的圆砾,局部含量达40%,粒径多为3~5cm。黏性土含量约20%,夹少量中粗砂。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未钻穿次层,揭遇层厚~。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①中,水量较小。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②、细砂③及圆砾④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向上蒸发或朝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相对较大。本次勘察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 ,相当于标高~,地下水随季节变化,丰水季节水位较高,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变化幅度约。 下垫面分析 表 1 下垫面组成及径流系数一览表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方法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和开发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表的自然渗透功能逐渐减弱,雨水无法有效渗透到地下,导致城市洪水和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型建筑和小区被提出,并逐渐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应用。海绵型建筑和小区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减少雨水径流并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本文将介绍海绵型建筑和小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方法,以指导实际工程和规划设计。 关键词:海绵型建筑和小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方法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和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城市设计和建设模式往往忽略了对雨水的处理,导致城市洪水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型建筑和小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设计理念被提出,并逐渐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应用。 2. 海绵型建筑和小区的概念 海绵型建筑和小区是一种通过合理设计及利用雨水径流,减少洪涝灾害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城市设计理念。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建筑和小区的设计,将雨水有效地收集、储存和利用。 2.1 海绵型建筑的特点

海绵型建筑的特点是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雨水的吸收、储存和利用。通常,海绵型建筑通过设置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绿色墙面等,来收集雨水并进行自然渗透,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海绵型建筑还可以采用雨水回用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冲洗和其他非饮用用水。 2.2 海绵型小区的特点 海绵型小区是在小区设计中考虑到雨水的吸收、储存和利用,建立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小区。海绵型小区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湿地、雨水收集池等,来收集和处理降水量,减少雨水径流,改善水质环境。海绵型小区可以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绿化、洗车、冲洗等非饮用用水。 3.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是指降雨过程中通过径流流失的雨量与总降雨量的比例。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是评估海绵型建筑和小区效果的重要指标。 3.1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通常可分为经验法和理论法两种。 3.1.1 经验法 经验法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实际数据得出的计算方法。一般而言,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水泥和钢筋不断铺就,大量的自然地表被人工硬化,导致城市中降雨的径流量急剧增加,给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水系统的自我净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是关键一环,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雨水径流的比例。具体而言,它是指城市在降雨事件中通过各种措施的处理,将一部分雨水保持在地表、土壤或地下,减少径流的比例。这种控制率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指导城市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保护城市水环境。 在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因素。首先是城市的地表覆盖类型。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对雨水的渗透和滞留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绿地和湿地对雨水的滞留能力较强,而建筑物和道路则会形成大量的径流。其次是城市降雨的频率和强度。降雨的频率和强度决定了城市在一定时间内所接收的雨水量,进而影响径流的控制效果。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它们对雨水的渗透和滞留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模型,例如单位面积径流系数法和水文模型法。单位面积径流系数法是通过统计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径流系数,根据城市的地表覆盖情况和降雨的频率和强度,计算出城市的总径流量和总降雨量,从而得到径流控制率。水文模型法则是利用水文模型对城市的雨水径流进行模拟和预测,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径流控制率。 除了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来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评估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通过比较海绵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质状况,评估海绵城市的水环境保护效果。我们还可以评估海绵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海绵城市和传统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海绵城市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通过各种措施控制雨水径流的比例,可以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地表覆盖类型、降雨的频率和强度、地形和土壤类型等因素。除了径流控制率,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来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通过综合评估,我们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促进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 摘要: 1.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 2.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的提出 3.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4.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5.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正文: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 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降低城市对雨水径流的影响,提高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从而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的提出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为:W = H × A × C × η 其中,W 表示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单位为立方米(m);H 表示多年平均降雨量,单位为米(m);A 表示汇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C 表示综合径流系数;η 表示季节折减系数。 三、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多年平均降雨量(H):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多年)的平均降雨量,可通过收集历年降雨数据进行计算。

2.汇水面积(A):是指雨水流入某一汇水点的面积,可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综合确定。 3.综合径流系数(C):是指降雨产生的径流与降雨量的比值,受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一般可通过实地观测和模拟计算确定。 4.季节折减系数(η):是指降雨量在不同季节间的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 四、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用绿色措施,如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来组织排水,实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这样既能避免洪涝灾害,又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为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提供了一个定量评价方法。

公共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与计算

公共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与计算 【摘要】本文以杭州市某工程为例,简要介绍公共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与计算。 【关键字】海绵城市;径流系数;计算;在线监测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内陆城市频频“看海”,国家和各省市都 对海绵城市越来越重视。海绵城市是一项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对 雨水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径流污染进行控制,有利于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城市水系安全的系统工程。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是整个海绵城市体系的 重要一环。 1. 项目概况与下垫面分析 某工程建设地点为浙江省杭州市,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角。总用地面 积 14541.8m2,总绿化面积4425m2,水面面积565m2,建筑密度17.54%,建筑屋 面形式为坡屋面。本项目北侧及西侧有原有水体,东侧及南侧为道路。为保护原 有水体水质不被破坏,本项目设计时仅可能减少雨水外排量。本项目地形较为平坦,85国家高程-2.07m~5.07m为杂填土,渗透能力0.5~1.5m/d;85国家高程- 0.57m~4.30m为粉质黏土,渗透能力0.005~0.1m/d,地下水位2.80m。地块东侧 预留市政雨、污水接口,可以接纳本地块雨水及污水。预留DN200市政污水接入口,接口标高3.459m。 1. 设计目标 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要求见下表: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SS综合去除率50%、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60来管控。 1.

系统设计 本项目将地块划分为5个汇水分区,并分别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溢流井、下沉绿地等海绵设施。本项目设置1套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收集分区1~5的雨水,雨水经处理后回用做基地的绿化灌溉及道路浇洒用水。屋面雨水以自由落水的形 式排至建筑周边绿化或硬质铺装。地面雨水除经透水地面下渗外,均以地表径流 的形式流至下沉绿地中,下沉绿地的超渗雨水、超过下沉绿地调蓄容积的雨水, 通过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雨水蓄水池等调蓄设施,最终超量雨水排至北侧河道。合理布置海绵设施使海绵设施充分发挥截留、下渗及净化雨水的作用。海绵 设施布置见图1。 1. 重要指标的计算 1.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是指设定要注意海绵城市的评价指标之一的径流系数是雨量径流系数ψ zc 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而非流量径流系数。 下表为本工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表1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表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 算书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评价目的及评价要求 (1) 3评级依据 (1) 4理论依据 (1) 4.1场地径流控制目标 (1) 4.2场地径流控制模式 (3) 4.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4) 5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 (5) 5.1场地控制雨量 (5) 5.2雨量径流系数 (5) 5.3雨水控制量 (5) 5.4计算结果 (6) 6结论 (6)

项目位于,规划总占地而积7・49公顷。其中公建部分总建筑而积100511m2,地上建筑而积为59901 m=,地下建筑而积为40610 配套办公场所以及居住小区等综合内 容组成…机动停车位728辆,自行车停车位500辆*容积率2.46,绿地率35亂 2评价目的及评价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4. 2. 14条对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出了明确的相关要求。 4. 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得3分;达到70%,得6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査阅当地降雨统计资料、相关设计文件、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运行评价查阅当地降雨统讣资料、相关竣工图、设计控制雨量il•算书、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报告,并现场核实。 3评级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委托方提供的项目总平而图、景观设汁图纸、景观设计说明等图纸资料 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4理论依据 4・1场地径流控制目标 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作为国家绿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内容,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及人居环境改善有长远影响,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规左,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控制(如下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