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程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

教程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

教程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

方法:容积法。

原理:地块内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调蓄容积之和不小于“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案例:

条件:某项目地块内,用地汇水面积30000平方米,径流系数0.56,年径流量总控制率为70%(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5.2mm,详见下图)

1 计算设计调蓄容积

公式: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设计调蓄容积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V= 10HφF

式中:

V——设计调蓄容积,m³;

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²。

计算:

计算得:设计调蓄容积为423.36m³。

2 计算实际调蓄容积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本地块LID设施调蓄体积为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的调蓄容积,下凹式绿地规模为5000㎡,下凹150mm,蓄水层深度100mm,考虑种植植物的体积、溢流设施、边沿放坡等因素,调蓄容积折减系数取为0.9,则调蓄容积为:

5000*0.1*0.9=450m³

3 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公式:V= 10hφF

式中:V——实际调蓄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

则h=V/10φF={450÷(10×0.56×30000)}×10000≈26.79mm

即项目可实现控制雨量h=26.79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75%之间,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

查询上表,利用插值法:

0.7+(0.75-0.70)*(26.79-25.2)/(29.7-25.2)≈71.77%

得到:26.79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1.77%,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

4 面源污染削减率的计算

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表,

根据公式: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 SS 的平均去除率,

计算得:

本次设计后整个地块年径流污染去除率=0.7177×0.8×100%≈57.42%。

5 排空时间计算

公式:

ts= Vsj/3600a*K*J*As

式中:ts ——渗透排空时间,h;

Vsj ——设施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m³;

α——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取 0.5~0.8;

K——土壤渗透系数,m/s,应以实测为准,资料不足时可参考相关文件系数(附录D);

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 J=l;

As ——有效渗透面积,㎡。

计算结果:

ts= Vsj/3600a*K*J*As

=450/3600*0.6*2.9*10^(-9)*1*5000

≈14.37(h)

答:其有效调蓄容积的渗透排空时间14.3≤24 h,满足排空时间要求。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规划局 2015年12月 前言 为了推进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根据萍乡市委、市政府《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萍乡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该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设防标准、计算方法、内容要求、设计要点、模型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指引,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七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 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5.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6.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 7.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萍乡市规划局(地址:萍乡市安源区韶山西路1号)。 主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局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 黄涛段耀文钟宜根 主要审查人:贾君辉刘民佟庆远李王锋卜亚峰 颜雪萍易庆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生效时限 (1) 1.3. 实现目标 (1) 1.4. 适用范围 (2)

1.5. 导则定位 (2) 1.6. 编制依据 (2) 1.7. 标准参考 (3) 2. 术语与定义 (4) 3. 基本规定 (12) 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14) 4.1. 总体要求 (14) 4.2. 总体标准 (14) 4.3. 地块标准 (17) 5. 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19) 5.1. 规划技术总则 (19) 5.2. 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33) 5.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59) 5.4.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技术要点 (73) 6. 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 (80) 6.1. 海绵城市设计的原则 (80) 6.2. 建设项目分类设计指引 (82) 6.3. 不同类型用地常见设施使用指引 (103) 6.4. 常见设施设计要点 (104) 7. 海绵城市主要计算参数及相关计算方法 (145) 7.1. 计算参数 (145) 7.2. 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7) 7.3. 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8) 7.4. 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0) 7.5. 以转输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1) 7.6. 模拟技术的应用 (151) 附一: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175) 附二:海绵城市规划案例 (176) 1. 广深港光明站门户区低影响开发详细规划 (176) 2. 浙江宁波市慈城新区水敏感性城市建设项目 (179)

InfoWorks ICM雨洪模型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和实践

InfoWorks ICM雨洪模型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和实践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诸多问题:水污染、内涝灾害频发和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等。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不仅能适应环境变化还能应对自然的灾害,它的建设应该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论文以重庆市悦来新城为研究区域,借助InfoWorks ICM软件,建立研究区域的雨洪模型。 通过一维管网模型评估雨水管道排水能力,提出山地城市雨水管网改进措施;通过二维洪涝淹没模型做出内涝风险评估,分析山地城市内涝成因;通过LID设 施水文模块做出LID评估。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梳理国外先进的城市雨洪管理的现状和国内海绵城市的发展历程。 介绍雨洪模型的框架结构,包括水文模型和水力模型。论文所运用到的水文模型包括产流模型和汇流模型,水力模型包括一维水动力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 通过分析四种暴雨雨型的推求方法,选定芝加哥雨型法,求出渝北区降雨历 时为180min,重现期为1年、2年、3年、5年、10年、50年和100年的设计暴雨。在InfoWorks ICM中建立了悦来生态城的雨洪模型,通过一维管网模型评估雨水管道排水能力。 主要的评价指标是溢流节点和超负荷管段。结果显示了对新建区域的雨水管渠系统进行雨水管道排水能力评估的必要性。 提出山地城市雨水管网优化措施是优化雨水排水分区和优化管径,并在模型中进行了验证。为研究区域的雨水管网建设提供了优化建议。 调研发现了重庆市主城区的49个内涝点,并按照发生的地点分为了四类:普通市政道路、立交或匝道、滨江路和居住小区。分析了部分典型内涝地点的成因,

教程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

教程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 方法:容积法。 原理:地块内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调蓄容积之和不小于“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案例: 条件:某项目地块内,用地汇水面积30000平方米,径流系数0.56,年径流量总控制率为70%(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5.2mm,详见下图) 1 计算设计调蓄容积

公式: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设计调蓄容积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V= 10HφF 式中:

V——设计调蓄容积,m³; 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²。 计算: 计算得:设计调蓄容积为423.36m³。 2 计算实际调蓄容积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本地块LID设施调蓄体积为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的调蓄容积,下凹式绿地规模为5000㎡,下凹150mm,蓄水层深度100mm,考虑种植植物的体积、溢流设施、边沿放坡等因素,调蓄容积折减系数取为0.9,则调蓄容积为: 5000*0.1*0.9=450m³ 3 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公式:V= 10hφF 式中:V——实际调蓄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 则h=V/10φF={450÷(10×0.56×30000)}×10000≈26.79mm 即项目可实现控制雨量h=26.79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75%之间,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 查询上表,利用插值法: 0.7+(0.75-0.70)*(26.79-25.2)/(29.7-25.2)≈71.77% 得到:26.79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1.77%,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 4 面源污染削减率的计算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提纲

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1 一般规定 1.1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的编制内容应包括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问题成因分析、目标和指标体系、工程体系和管控体系。 1.2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应强调系统谋划、突出综合统筹、加强定量分析。 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2.1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应包括对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概况、用地情况、水务系统、建设情况、水生态现状、水环境现状、水安全现状和水资源现状的分析。 【内容说明】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是开展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和先决条件。 2.2区位条件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应给出编制区域面积和区位图; 2 应明确编制区域内城市河流的流域位置和上下游关系; 3有上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应分析编制区域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分区中的位置。 【内容说明】编制区域所处的区位位置,即该区域在所属市域范围的具体位置。 2.3自然条件应包括降雨、蒸发、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土壤下渗、地下水位和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内容。

【内容说明】降雨:应分析不少于近30年降雨数据,说明编制区域的降雨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降雨的时空分布,并给出多年平均典型年降雨情况;无上位规划的,应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蒸发:应分析不少于近30年气象数据,说明编制区域的蒸发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蒸发的时空分布。 地形地貌:应分析地形资料,说明编制区域的地势走向、高程、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宜给出高程、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分析图。 河流水系:应分析水系资料,说明河流水系现状和规划分布情况,明确编制区域内河流的流域位置、上下游关系、河道流量、洪枯水位、消落带等。 土壤下渗:应分析土壤资料,说明编制区域的土质构成和土壤的渗透情况。 地下水位:应分析地下水位资料,说明编制区域地下水埋深和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地下水超采或补水需求以及对雨水下渗的影响。 多年平均径流深:应分析径流资料,给出编制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的数值,若编制区域所属行政范围内有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也可采用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中的数值。 2.4 社会经济概况应包括行政区划、人口规模、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及发展概况等内容。 【内容说明】社会经济概况是指编制区域所属区级或市级的社会经济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 STEP1施工图设计流程——方案交接+ 会议 在进行海绵景观施工图设计前,生态总控会充分协调海绵景观方案团队与施工图团队交接,针对该海绵方案的特色亮点和设施效果要求进行重点确认,以保证海绵方案的落地性与经济性。针对海绵目标、项目特点,对雨水流线系统、雨水管网系统、重点节点展示、设施结构、植物配置进行二次设计,并进行相关材料及设计图纸的交接。 STEP2海绵城市总平面系列图 施工图专业应充分细化汇水分区及场地标高,使每一处雨水都有序进行收集消纳,从而使得海绵系统可以高效运作。同时海绵设施的形态、大小、距离应根据景观条件进行细致化设计调整。如在人行动线较多的区域,海绵设施应预留安全距离,防止踏空。道路边植草沟与实际乔木种植范围线和照明路灯电路范围应预留避让距离,防止海绵设施布局空间与景观条件的冲突。

STEP3海绵设施结构大样 海绵设施结构的二次设计,要对形状布局、材料样式和结构要求提出最优化设计。海绵设施结合周边的景观条件进行结构设计,如下凹绿地可以在绿地边界设计硬质收边台阶,下凹设施的入水口缓冲区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如使用卵石石笼/ 碎石沉淀池或火山石等不同材料或组合形状提升海绵景观品质效果。雨水花园等复杂性海绵设施在要求高渗透/ 高净化的情况下,种植土层一般会考虑换土,有专门的提供介质配方土的厂家,也可以现场购买材料搅拌配比,我们在实际项目中研究和实践发现,配方土壤在4 ∶ 4 ∶ 2 的种植土、粗砂、椰糠(椰糠要晒干)的比例是最经济和实用性效果较好的配方。各层结构需要透水土工布进行包裹,以防止周边泥水污染,透水土工布要求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宜为300~500g/m2,握持强度≥ 1.1kN,撕裂强度≥ 0.4kN,CBR 顶破强度≥ 2.75kN,厚度不小于0.5mm。过薄的土工布在铺设和运作中会发生撕裂等现象,影响雨水收集质量。在低成本情况下,雨水花园底部结构可以减少粗砂过滤层和碎石排水层厚度,特殊情况下可以取消粗砂过滤层以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的增量成本。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计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水泥和钢筋不断铺就,大量的自然地表被人工硬化,导致城市中降雨的径流量急剧增加,给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水系统的自我净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是关键一环,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雨水径流的比例。具体而言,它是指城市在降雨事件中通过各种措施的处理,将一部分雨水保持在地表、土壤或地下,减少径流的比例。这种控制率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指导城市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保护城市水环境。 在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因素。首先是城市的地表覆盖类型。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对雨水的渗透和滞留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绿地和湿地对雨水的滞留能力较强,而建筑物和道路则会形成大量的径流。其次是城市降雨的频率和强度。降雨的频率和强度决定了城市在一定时间内所接收的雨水量,进而影响径流的控制效果。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它们对雨水的渗透和滞留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模型,例如单位面积径流系数法和水文模型法。单位面积径流系数法是通过统计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径流系数,根据城市的地表覆盖情况和降雨的频率和强度,计算出城市的总径流量和总降雨量,从而得到径流控制率。水文模型法则是利用水文模型对城市的雨水径流进行模拟和预测,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径流控制率。 除了计算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来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评估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通过比较海绵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质状况,评估海绵城市的水环境保护效果。我们还可以评估海绵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海绵城市和传统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海绵城市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率的计算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通过各种措施控制雨水径流的比例,可以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地表覆盖类型、降雨的频率和强度、地形和土壤类型等因素。除了径流控制率,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来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通过综合评估,我们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促进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一、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并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化方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建设者提供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2.1 目标 •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2.2 原则 •综合治理,全面施策 •自然保护,合理利用 •灵活运筹,动态管理 •公众参与,共建共享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3.1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自然湿地和植被面积 •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景观绿地 •制定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绿地维护和保养 3.2 雨水控制与管理 •安装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雨水滞留设施

•制定雨水管理制度,实施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3 地面渗透与疏导系统建设 •通过改善地面渗透条件,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 •建设地下雨水渗透池、地下渗水管网等地下水调控设施 •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3.4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运维•建设分区控制、水位监测等智能排水设施 •制定排水管理方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效率 3.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 •发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提倡居民、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费用制度 3.6 生态保护与恢复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生态保护设施 •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4.1 关键技术 •城市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 •雨水分流和分级处理技术 •智能排水系统控制技术 •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 4.2 主要挑战 •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编制及审查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编制及审查技术要点 (试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号)等文件要求,为提高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制定本文件,作为建设项目图审依据。 一、适用范围:本规定及审查要点适用于无锡市海绵城市市区内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与绿地三类项目的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审查,河道水系整治专项设计审查可参照执行。 二、主要依据:本规定及审查要点的编制是依据《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无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无锡市海绵型道路建设导则(试行)》、《市建设局、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建建设工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锡建总[]号)、《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规定、规范。 三、工作要求: (一)管理部门要按照省住建厅推进海绵建设项目“嵌入式”管理的要求,将海绵建设要求嵌入项目审批流程,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在项目 1 / 17

前期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设施选择进行方案审查,形成审查意见作为后续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依据。海绵专篇的技术审查工作可与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合并或同步进行。具体管理职责和流程按照锡建总[]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各咨询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在工程咨询设计的各个阶段,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做好各阶段的海绵专篇编制,海绵城市设计专篇除应符合审查要点(详见附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无锡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设计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按要求编制海绵专篇的方案、施工图设计成果,并按规定程序提交审查。 (三)设计单位未按本通知要求进行海绵设施专篇设计的,由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规定纳入企业信用考核记录。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按照设计落实海绵建设内容的,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附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专篇内容要求 附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专篇审查要点

海绵城市规范

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方案(海绵城市部分)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规范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编制中有关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部分的内容,提高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省、市海绵城市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下列工程外,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编制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应当遵守本规定。 1.地下管线类建设工程。 2.危房应急改造类建设工程。 3.在既有建设用地上单纯增加电梯及立体停车库等民生设施的 建设工程。 4.在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上建设的建设工程。 5.在既有建设用地上单纯进行海绵化改造的建设工程。 第三条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应坚持绿色优先、灰绿结合、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系统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在编制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时,应根据建设工程特点采用不同的编制模式。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化建设工程应采用一般建设工程的编制模式,城市道路和排水走廊建设工程应采用城市道路和排水走廊的编制模式。

第五条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武汉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建设工程 第六条一般建设工程的规划方案应包含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文件和总平面图中的海绵城市专项指标。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文件应包含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下垫面分类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总平面图中的海绵城市专项指标应包含软化屋面面积、可渗透硬化地面面积、蓄水设施总容积。 第七条一般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编制应按照图1顺序开展。 图1 一般建设工程规划方案(海绵城市部分)编制流程示意图

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城市内不断扩张的道路、建筑、人口增加以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些因素使得城市面临水负荷、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被提出并逐渐在城市规划中得到推广应用。 海绵城市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城市设计理念,旨在模仿自然地表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调蓄、净化和利用。它通过构建生态雨水系统、增加绿色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调整等方式,以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是由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开发的一套集水系统模拟软件。SWMM模型可以对城市的排水 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帮助规划者了解雨水径流、排水量、水质以及洪水风险等问题。ArcGIS是一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它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模拟功能。将SWMM模型与ArcGIS结合使用,可以在城市规划中提供更准确、全面 和可视化的分析结果。 首先,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可以帮助规划者对城市雨水径流进行模拟和分析。通过输入相关参数,如降雨事件、地表覆盖类型、雨水汇入点等,SWMM模型可以模拟出城市中的 雨水径流过程,包括径流产生过程、径流扩散过程等。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将模拟结果以图表或地图形式 展示,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径流状况,并根据需要

进行问题分析和优化。 其次,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可以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城市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输送、储存和排放等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布局和设计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SWMM模型可以帮助规划者模拟出不同方案下的城市排 水系统运行情况,如主干管道流量、雨水汇水速率等,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案。 此外,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还可以对城市水质进行模拟和分析。城市的排水系统中存在着诸多污染源,如道路、建筑和工业排放等,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水质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SWMM模型可以模拟出城市雨水中的水质参数,如悬浮物、营养物质、有机物等的浓度变化。通过ArcGIS的 空间分析功能,规划者可以对城市不同区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模拟结果,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规划者提供直观、可视化的分析和评估工具。通过模拟和分析,规划者可以了解城市雨水径流、排水系统和水质状况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不同方案和措施的影响。这将有助于规划者更好地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原则,并制定出更合理和可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环境的建设 基于ArcGIS的SWMM模型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型能够模拟和评估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分析城市水质状况。通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可视化的分析工具,规划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排水系统的问题和挑战,并制定出合理和可行的改善方案。这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

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2)

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 施工工法 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 一、前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而在海绵城市项目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探讨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具备以下特点:1. 高效性:BIM技术可以将设计、施工、运 营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提高工作效率。2. 信息共享性:BIM 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各个参与方可以实时查看和更新工程信息,实现整体协作。3. 准确性:通过BIM模型的 建立和使用,可以提供工程量计算、碰撞检测等功能,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4. 可视化:BIM模型可以实时呈现工程进度、施工过程和设计方案等信息,方便管理和决策。5. 数据化:BIM技术可以将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三、适应范围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工程,如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绿地建设等。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还是建筑物,BIM技术都能为施工过程带来便利和效益。

四、工艺原理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BIM模型,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具体来说,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和分析: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BIM 技术可以实现海绵城市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水资源利用、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模拟和优化。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BIM模型可以进行工程量计算、工艺优化等分析,提供施工方案和指导。3. 监测阶段:BIM技术可以将实际施工情况与模型进行对比,实现施工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五、施工工艺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的具体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分配资源等。2. 地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如填充、夯实等。3. 结构施工:根据BIM模型的指导,进行建筑结构的施工,包括地下排水系统的安装、雨水收集设备的布置等。4. 绿地建设:通过BIM模型指导,对绿地进行布置和种植,以实现雨水持留和生态功能。 5. 排水系统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包括雨水渗透系统的构建、排水管道的铺设等。 六、劳动组织在BIM技术应用的海绵城市项目中,工法需要合理组织和协调各个劳动力,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在劳动组织中,应充分发挥BIM技术在分工协作、资源调配、进度控制等方面的优势。 七、机具设备BIM技术在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工法需要使用各种机具设备,如挖掘机、铲车、离心机等。这些机

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评估概念模型构建研究

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评估概念模型构建研究作者:高峰蔺欢欢 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7年第5期 高峰蔺欢欢 摘要:为促进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体系,在梳理海绵城市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及 其理论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海绵城市塑造机理,从承受干扰能力、恢复到稳定状态需要的时 间或速率与自适应的管理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海绵城市弹性塑造机理概念模型,并对其进行扼要 阐释。进一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海绵城市塑造方法论体系。在论述与比较现阶 段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径流排出量出发,构建海绵城市水文特征定 量评估概念模型及其应用技术路线。研究结果可为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高峰,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蔺欢欢,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linhuanhuancsu@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19174797.html, 引言 “城中看海”“东方威尼斯”“小区孤岛”等城市内涝灾害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城 市规划与设计理论面临挑战,新概念如“海绵城市”受到广泛关注。2012 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概念,2014 年10 月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下称《建设指南》)明确给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内涵解析。随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 意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颁布,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推进专项规划编制、按程 序报批的积极部署中。海绵城市的概念在官方文件中被明确提出,意味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 技术将从学界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有力推广。 学术界对海绵城市建设已有初步研究,俞孔坚指出我国仍未摆脱“工程性措施”治水的本质,认为海绵城市科学内涵是从人适应水出发,构建以景观为载体的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 以生态途径解决城乡水问题[1] ;张纯等分析了美国城市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策略下的 暴雨最优管理经验及启示[2] ;仇保兴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 调和谐,将快排式的传统雨洪管理模式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新模式[3] ;车伍 等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困境与误区,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技术、管理措施[4] ;叶晓东、姜勇等以某一城市为例分别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实施途径及建设路径探 索不同区域海绵城市建设[5,6]。赵宏宇等和翟俊利用公共空间的巧妙构思和雨洪调蓄的弹性策略,交互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构建雨水管理基础设施与景观和生态高效复合的生态城市雨洪安 全格局[7,8]。上述研究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主要集中于应用层面,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果偏少,如在海绵城市塑造机理、塑造方法等基础性问题方 面的研究还很缺乏,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与发展。 鉴于此,在综述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海绵城市国内外提出背景,提炼 并解析其内涵。论述海绵城市塑造机理与塑造方法,构建塑造机理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并对 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完善海绵城市理论基础。 1 海绵城市的提出与内涵解读 海绵城市是具有国际语境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中国化表达,是我国面对“灰色发展”带 来的城市环境与安全问题时,吸取和借鉴国际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与技术的成果。在国外,生态 雨洪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9-11],发达国家已进行长期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提出多种 先进生态雨洪管理理念与技术[12-14](表1)。

海绵城市概念及做法

海绵城市概念和做法 城市就是水泥森林?那可不一定,一点巧思,一点改变就可以让城市与自然联结,在城市里也可以遇见自然!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从理论到实践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从这两年的总体发展来看,当前我国的海绵城市研究和建设案例,对于城市和房地产开发而言,其指导意义非常有限。海绵城市的初衷立意在于减少投资,但造个大公园不管怎么说都是很贵的。从开发商研发的角度,现在基本都在观望,嘴上时髦一下罢了。 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问题1 拿来主义 海绵城市借鉴自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是,这些地方地下排水设施本来就修的不错,人家似乎没有把零食当正餐吃的习惯。另外,具体的气候差异也比较大。

例如西雅图,很多学者喜欢拿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说明海绵城市的有效合理性,并作为将其引入我国的论据。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是绵绵细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西雅图的降水记录,看那里一个月的降雨量,是不是赶得上武汉夏季一场典型大暴雨的降雨量。 问题2 定量 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其实是一个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定量的分析报告才能去执行,这包括但不仅仅包括: 1.各个精细地块的设计最大降雨量、流向、特点。 2.当前软硬质地表对应的雨水阻滞能力,对比对应的各种”海绵城市“策略下的单位地块的雨水阻滞能力,实施的可行性。 3.针对现有设施和降水记录的调研与数据报告。 4.基于以上数据的降雨滞——排数学模型。 5.在数学模型指导下的规划设计策论。 以上几点,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人做出来。然而在缺乏数据理论研究的情况下,有些人却言之凿凿,大谈其研究成果有多么成熟。 问题3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太武断,先搞试点。 可是学术问题没有研究透彻之前,也怪不得资金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大。 做好海绵城市可以从以下几个基础设计层面着手: 绿色基础设计

《海绵城市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海绵城市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海绵城市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Sponge City 课程编号:1906514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1.5 总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24 实验:0 上机:0 实践:0) 适用学院及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城市管理、工程造价;国际教育学院工程管理;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景观园林;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海绵城市概论是城市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学、城乡规划、景观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之一。主要介绍海绵城市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对海绵城市设计、管理及维护等初步技能,对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培养具有跨学科或专业交叉渗透知识结构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坚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使得学生掌握海绵城市相关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海绵城市相关工程实践能力、解决海绵城市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目标1:掌握海绵城市相关工程计算、结构设计及运行维护方法;熟悉海绵城市相关理念和技术方法;了解雨水与水循环的关系、暴雨水力学与水质特征。 目标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海绵城市相关工程计算、设计及管理能力。 四、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水循环与水圈(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水循环与水圈的基本含义和特性;熟悉土地开发对水圈和水循环的影响; 重点:土地开发对水圈和水循环的影响。 难点:土地开发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二章暴雨水力学与雨量(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区域水文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熟悉地表径流、雨型和暴雨强度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土地开发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掌握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暴雨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规律。 重点:土地开发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暴雨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规律。 难点: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暴雨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规律。

SWMM和arcGIS模型教程

SWM和arcGIS模型教程 >>>> “让城市能回归自然,让城市成为能呼吸海 绵 >>>“以水惠民,以水兴业 曾红舟简介This is title ——2010 年创立“中国水工网”和2016年创立“海绵 城市水工网” 海绵城市软件---arcGIS 海绵城市基础软件,arcGIS对应是场地竖向,高程,坡度,坡向和分区等进行模拟和数据说明 査找工JI和数据 S冲砂耳Upllu* Uta 设At坏境 ^SGeoprocessr n g 选项 检査结果和消息 =■«r Mott f J In*! iVHi * 縮“ C < 7 *H ;; \片t y &<|||8缈 卜尸日切列1応叱評冲] ttCLtW Wmt QMS: EUrnrKfiZ * if trwr 5i£uredBti ■ 1 上'JC Dt JO 汨:匚7 ZDDfl【Ikigd I M 0 ® m毎 Python朦 本

irr* Ffc 24m I

1. DEM 应用之坡度:Slope | 首先,(1) 新建地图文档,加载【ArcGIS 地形分析--TIN 及DEM 的生成,TIN 的显示】经验教程 中得到的DEM 数据:TINGrid t %心j 円< -Q 山t*iih 血厝u - ■ Jrti 巧:,斗分 <«^mBr£rr Vwhi • ■ g.轉皿 U • r h :j Md«y vwfw^f T '.BC H L -4 :M )K -• "G*OC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1 技术类型 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 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

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因此应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设施规模计算,并对单项设施及其组合系统的设施选型和规模进行优化。 的 透水路面的孔隙率较大,具有吸音作用,与常规路面相比可减少行车噪声。 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透水路面可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因而缓解热岛效应。据报告,透水路面温度维持在35℃40℃,而常规密级配沥青路面温度则在60℃左右。 5)拥有系列色彩配置,更加美观。透水路面颜色中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城市市容市貌,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