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

2021年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

2021年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
2021年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

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意义和定义的结构

前面提到过,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抽象概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用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给概念下定义。而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概念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叫内涵定义,揭示概念外延的定义叫做外延定义。在中学里,大多数概念的定义是内涵定义。

任何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是需要明确的概念,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的概念,定义联项则是用来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例如,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中,“等边三角形”是被定义项,“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定义项,“叫做”是定义联项。

二、常见定义方法。

1、原始概念。数学定义要求简明,不能含糊不清。如果定义含糊不清,也就不能明确概念,失去了定义的作用。例如,“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就是含糊不清的定义。按这个要求,给某概念下定义时,定义项选用的必须是在此之前已明确定义过的概念,否则概念就会模糊不清。这样顺次上溯,终必出现不能用前面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来下定义的概念,这样的概念称为原始概念。在中学数学中,对原始概念的解释并非是下定义,这是要明确的。比如:代数

中的集合、元素、对应等,几何中的点、线、面等

2、属加种差定义法。这种定义法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该法即按公式:“邻近的属+种差=被定义概念”下定义,其中,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与同一属概念之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概念具有而它的属概念的其他种概念不具有的属性。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邻近的属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四边形的其他种概念的属性即种差是“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这样即可给平行四边形下定义为“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利用邻近的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给概念下定义,一般情况下,应找出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属,这样可使种差简单一些。像下列两个定义:

等边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等边且等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前者的种差要比后者的种差简单。

邻近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有两种特殊形式:

(1)发生式定义方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作为种差来下定义的。例如,“在平面内,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等距离运动所成的轨迹叫做圆”即是发生式定义。在其中,种差是描述圆的发生过程。

(2)关系定义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作为种差的一种定义方式。例如,若a b=N,则log a N=b(a>0,a≠1)。即是一个关系定义概

念。

3、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数学中有些概念,不易揭示其内涵,可直接指出概念的外延作为它的概念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种类:(1)逆式定义法。这是一种给出概念外延的定义法,又叫归纳定义法.例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叫做三角函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逻辑的和、非、积运算叫做逻辑运算等等,都是这种定义法.

(2)约定式定义法。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即外延的揭示采用约定的方法,因而也称约定式定义方法。例如,a0=1(a≠0),0!=1,就是用约定式方法定义的概念。

三、概念的引入

(1)原始概念

一般采用描述法和抽象化法或用直观说明或指明对象的方法来明确。

“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用“拉紧的绳”或“小孔中射入的光线”来引入“直线”的方法是直观说明法,“1,2,3,···叫做自然数”是指明对象法。

(2)对于用概念的形成来学习的概念

一般可通过阅读实例,启发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再准确定义。

(3)对于用概念的同化来学习的概念

(a)用属加种差定义的概念

新概念是已知概念的特例,新概念可以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具有较

高概括性的概念中繁衍出来。

(b)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概念

讲清三点:推广的目的和意义;推广的合理性;推广后更加广泛的含义。

(c)采用对比方法引入新概念

当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不能产生从属关系,但与已有的旧概念有相似之处时可采用此法。

关键是弄清不同之处,防止概念的负迁移。

(d)根据逆反关系引入新概念

多项式的乘法引入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由乘方引入开方、由指数引入对数等。

关键是弄清逆反关系。

(4)发生式定义

通过阅读实例或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讨论,自然得出构造过程,即揭示出定义的合理性。

四、概念的形成的方式

概念形成就是让学生阅读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因此,数学概念的形成实质上是抽象出数学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可概括如下:

(1)通过阅读比较,辨别各种刺激模式,在知觉水平上进行分析、辨认,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

(2)分化出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

(3)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

(4)在特定的情境中检验假设,确认关键属性。

(5)概括,形成概念。

(6)把新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7)用习惯的形式符号表示新概念。

数学概念的定义

什么叫给概念下定义,就是用已知的概念来认识未知的概念,使未知的概念转化为已知的概念,叫做给概念下定义.概念的定义都是由已下定义的概念(已知概念)与被下定义的概念(未知概念)这两部分组成的.例如,有理数与无理数(下定义的概念),统称为实数(被下定义的概念);平行四边形(被下定义的概念)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下定义的概念).其定义方法有下列几种.

1、直觉定义法

直觉定义亦称原始定义,凭直觉产生的原始概念,这些概念不能用其它概念来解释,原始概念的意义只能借助于其它术语和它们各自的特征给予形象的描述.如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集合的元素、对应等.原始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一类事物概括、抽象的结果,是原创性抽象思维活动的产物.直觉定义为数不多.

2、“种+类差”定义法

种+类差”定义法:被定义的概念=最邻近的种概念(种)+类差。这是下定义常用的内涵法。“最邻近的种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的最邻近的种概念,“类差”就是被定义概念在它的最邻近的种概念里区别于其它类概念的那些本质属性。

例如,以“平行四边形”为最邻近的种概念的类概念有“矩形”、“菱形”,“菱形”的“邻边相等”是区别于“矩形”的本质属性,“邻边相等”就是“菱形”的类差。我们先看几个用“种+类差”定义的例子:

等腰梯形是两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是有一个底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的三角形.

逻辑上还可以通过总结外延给出定义.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等.

由上述几例可看出,用“种加类差”的方式给概念下定义,首先要找出被定义概念的最邻近的种概念,然后把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种概念中的其它类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类差”,最后把类差加最邻近的种概念组成下定义概念而给出定义。种加类差定义法在形式逻辑中也称为实质定义,属于演绎型定义,其顺序是从一般到特殊。这种定义,既揭示了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殊性,又指出了一般性,是行之有效的定义方法。由于概念本身的类别特点及类差性质的不同,在叙述形式上也有差异。

这种定义方法,能用已知的种概念的内涵来揭示被定义概念的内涵。揭示了概念的内涵,既准确又明了,有助于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因此,在中学数学概念的定义中应用较多.3、发生式定义法

发生定义法(也称构造性定义法):通过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发生过程,或形成的特征的描述来揭示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定义方法称发生定义法。这种定义法是“种+类差”定义的一种特殊形式。定

义中的类差是描述被定义概念的发生过程或形成的特征,而不是揭示被定义概念的特有的本质属性。

例如,平面(空间)上与定点等距离的点的轨迹叫做圆(球).此外,中学数学中对圆柱、圆锥、圆台、微分、积分、坐标系等概念也都是采用的发生式定义法.

又如: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围绕一中心点或轴转动,同时又逐渐远离的动点轨迹称为螺线.

一直杆与圆相切作无滑动的滚动,此直杆上一定点的轨迹称为圆的渐开线.

设是试验E中的一个事件,若将E重复进行n次,其中A发生了次,则称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

在一定条件下,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事件A出现的频率逐步稳定于某一固定的常数P,称P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

由此可知,只要有人类的数学活动,就有概念的发生式定义.

4、逆式定义法

这是一种给出概念外延的定义法,又叫归纳定义法.例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叫做三角函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逻辑的和、非、积运算叫做逻辑运算等等,都是这种定义法.

5、约定性定义法

由于实践需要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被指定的数学概念.在实践活动中,

人们发现一些概念非常重要,便指明这些概念,以便数学活动中使用.比如一些特定的数:圆周率、自然对数的底e等;某些重要的值:平均数、频数、方差等;某类数学活动的概括:比如代数指研究有限多元素有限次运算的数学活动;几何指研究空间及物体在空间结构中结构与形式的数学活动;随机事件指在社会和自然界中,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其出现的频率呈现稳定性的事情;概率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度量;等等.

同时,数学概念有时是数学发展所需要约定的.如零次幂的约定,模为零的向量规定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规定为单位向量.又如矢量积的方向由右手法则规定.数学教学中应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即数学概念是可以约定的(其更深刻的含义是数学可以创造).约定是简约思想的结果,它使得数学因为有了这样的约定而运算简便.约定不是惟一的,但应具有合理性或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如规定矢量积的方向按左手法则也不是不可以的.约定不是随意针对的,一般只约定那些有重要作用的概念,如约定当n趋于无限大时的极限为自然对数的底e,因为这个数对计算十分重要.6、刻画性定义

刻画性定义法亦称描述性定义法,数学中那些体现运动、变化、关系的概念经严格地给予表述(逾越直觉描述阶段),这些概念即属于刻画性定义.比如等式函数、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等概念.

函数概念:设D是实数集的子集,如果对D内每一个,通过给定的法则,有惟一一个实数y与此对应,称是定义在D上的一元实

值函数,记为 概念中刻画了变量y 与变量的关系.

数列极限概念:对于数列{ }和一个数 ,如果对任意给定的正数,都存在一个自然数 ,对一切自然数n , ,成立 ,称数n 是数列{ }当n 趋于无限大时的极限,记为 .概念中刻画了 与 “要多么接近就可以多么接近(只要 )”的程度,使“ 无限接近 ”的直觉说法上升到严格水平.

函数极限概念:对于在 附近有定义的函数和一个数A ,如果对任意给定的正数 ,都存在一个正数,对定义域中的x 只要 ,成立 ,称数 是 当 趋近于 时的极限,记为,概念中刻画了 与A“要多接近就可以有多接近(只要)”的程度,是严格的数学概念。

7、过程性定义

有些复杂的数学概念是由在实践基础上的数学活动造就的,这样的概念由过程来引导.

例如:导数:设y=f(x) 在点(x 0,f(x 0))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x 取得改变量△x (△x ≠0),函数取得相应改变量△y=y-y 0,比值,当0→?x 时x y

??的极限存在,这个极限值就称作的导数,记作)(x f '.导数概念通过“作改变量——作商——求极限”的过程获得.

定积分:设有界函数 定义在[ ]上.在[ ]中插入分点: 取 ,作和 令当 时,和 的极限存在,这个极限值称作 在[ ]上的定积分.定积分概念通过“分割[ ](插入了分点)一作和一求极限”的过程获得.

此外,数学中的概念还有其他给出方式.如n 维向量空间的定义:“n 为有序实数组( )的全体,并赋予加法与数乘的运算

( )+

”.它是二维向量空间{ }的类比推广.再如“群”和“距离空间”的概念,则是用一组公理来定义的.公理法定义的方式多用于高等数学,中学中涉及得很少.

此外,中学数学中还有递推式定义法(如"阶行列式、n阶导数、n重积分的定义),借助另一对象来进行定义(如借助指数概念定义对数概念)等等.

上述分类是大致的,学习概念的定义,并不在于区分它究竟属于那种定义方式,而在于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外延,应用它们去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有关问题。

为了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定义要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定义应当相称.即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是相同的,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即应当恰如其分,既不宽也不窄.例如,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而以无限小数来定义无理数(过宽),或以除不尽方根的数来定义无理数(过窄).显然,这都是错误的.

(2)定义不能循环.即在同一个科学系统中,不能以A概念来定义B 概念,

而同时又以B概念来定义A概念.例如,的角叫做直角,直角的九十分之一,叫做1度,这就发生循环了.

(3)定义应清楚、简明,一般不用否定的形式和未知的概念.例如,笔直笔直的线,叫做直线(不清楚);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平面平行四边形(不简明);不是有理数的数,叫做无理数(否定形式);对初中生来说,在复数a+ i中,虚部6—0的数,叫做实数(应用未知概

念)等,这些都是不妥的.

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

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意义和定义的结构 前面提到过,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抽象概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用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给概念下定义。而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所以,概念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叫内 涵定义,揭示概念外延的定义叫做外延定义。在中学里,大多数概念的定义是内涵定义。 任何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是需要明确的概念, 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的概念,定义联项则是用来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例如,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中,“等边三角形”是被定义项,“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定义项,“叫做”是定义联项。 二、常见定义方法。 1原始概念。数学定义要求简明,不能含糊不清。如果定义含糊不清,也就不能明确概念,失去了定义的作用。例如,“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就是含糊不清的定义。按这个要求,给某概念下定义时,定义项选用的必须是在此之前已明确定义过的概念,否则概念就会模糊 不清。这样顺次上溯,终必出现不能用前面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来下定义的概念,这样的概念称为原始概念。在中学数学中,对原始概念的解释并非是下定义,这是要明确的。比如:代数中的集合、元素、对应等,几何中的点、线、面等 2、属加种差定义法。这种定义法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该法即按公式:“邻近的属+种差=被定义概念”下定义,其中,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与同一属概念之下其他种概念 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概念具有而它的属概念的其他种概念不具有的属性。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邻近的属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四边形的其他种概念的属性即种差是“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这样即可给平行四边形下定义为“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利用邻近的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给概念下定义,一般情况下,应找出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属,这样可使种差简单一些。像下列两个定义: 等边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等边且等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前者的种差要比后者的种差简单。 邻近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有两种特殊形式: (1 )发生式定义方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作为种差来下定义的。例如,“在平面内,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等距离运动所成的轨迹叫做圆”即是发生式定义。在其中,种差是描述圆的发生过程。 (2)关系定义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 第三者的关系作为种差的一种定义方式。例如,若a b=N,则log a N=b(a >0, 1)。即是一个关系定义概念。 3、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数学中有些概念,不易揭示其内涵,可直接指出概念的外延作为 它的概念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种类: (1)逆式定义法。这是一种给出概念外延的定义法,又叫归纳定义法?例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叫做三角函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逻辑的和、非、积运算叫做逻辑运算等等,都是这种定义法. (2)约定式定义法。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即外延的揭示采用约定的方 法,因而也称约定式定义方法。例如,a°=i(a z0), 0! =1,就是用约定式方法定义的概念。 三、概念的引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开化县园区小学陈根祥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 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

2016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之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

点击下载更多天津教师招聘真题 天津教师教育网提供天津教师资格真题、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2016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之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网,中公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 许多考生分不清一个概念究竟是发生定义还是外延定义等等,相信通过老师的分析,会很容易区分。中学数学中常见定义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类: 1.属加种差定义法。 这种定义法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该法即按公式:“邻近的属+种差=被定义概念”下定义,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邻近的属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四边形的其他种概念的属性即种差是“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这样即可给平行四边形下定义为“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又如,等边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邻近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有两种特殊形式: (1)发生式定义方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作为种差来下定义的。例如,“在平面内,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等距离运动所成的轨迹叫做圆”即是发生式定义。在其中,种差是描述圆的发生过程。 (2)关系定义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作为种差的一种定义方式。例如,若ab=N ,则logaN=b(a>0,a ≠1)。即是一个关系定义概念。 2.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 数学中有些概念,不易揭示其内涵,可直接指出概念的外延作为它的概念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种类: (1)逆式定义法。这是一种给出概念外延的定义法,又叫归纳定义法.例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叫做三角函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逻辑的和、非、积运算叫做逻辑运算等等,都是这种定义法. (2)约定式定义法。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即外延的揭示采用约定的方法,因而也称约定式定义方法。例如,a0=1(a ≠0),0!=1,就是用约定式方法定义的概念。 更多2016天津教师招聘真题请访问天津教师考试网。

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知识讲解

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意义和定义的结构 前面提到过,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抽象概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用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给概念下定义。而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概念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叫内涵定义,揭示概念外延的定义叫做外延定义。在中学里,大多数概念的定义是内涵定义。 任何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是需要明确的概念,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的概念,定义联项则是用来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例如,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中,“等边三角形”是被定义项,“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定义项,“叫做”是定义联项。 二、常见定义方法。 1、原始概念。数学定义要求简明,不能含糊不清。如果定义含糊不清,也就不能明确概念,失去了定义的作用。例如,“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就是含糊不清的定义。按这个要求,给某概念下定义时,定义项选用的必须是在此之前已明确定义过的概念,否则概念就会模糊不清。这样顺次上溯,终必出现不能用前面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来下定义的概念,这样的概念称为原始概念。在中学数学中,对原始概念的解释并非是下定义,这是要明确的。比如:代数中的集合、元素、对应等,几何中的点、线、面等 2、属加种差定义法。这种定义法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该法即按公式:“邻近的属+种差=被定义概念”下定义,其中,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与同一属概念之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概念具有而它的属概念的其他种概念不具有的属性。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邻近的属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四边形的其他种概念的属性即种差是“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这样即可给平行四边形下定义为“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利用邻近的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给概念下定义,一般情况下,应找出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属,这样可使种差简单一些。像下列两个定义: 等边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等边且等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前者的种差要比后者的种差简单。 邻近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有两种特殊形式: (1)发生式定义方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作为种差来下定义的。例如,“在平面内,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等距离运动所成的轨迹叫做圆”即是发生式定义。在其中,种差是描述圆的发生过程。 (2)关系定义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作为种差的一种定义方式。例如,若a b=N,则log a N=b(a>0,a≠1)。即是一个关系定义概念。 3、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数学中有些概念,不易揭示其内涵,可直接指出概念的外延作为它的概念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种类: (1)逆式定义法。这是一种给出概念外延的定义法,又叫归纳定义法.例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叫做三角函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逻辑的和、非、积运算叫做逻辑运算等等,都是这种定义法. (2)约定式定义法。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即外延的揭示采用约定的方法,因而也称约定式定义方法。例如,a0=1(a≠0),0!=1,就是用约定式方法定义的概念。 三、概念的引入 (1)原始概念

关于数学概念的分类.docx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章建跃(2012-01-31 17:13:00)转载▼标签:教育分类:数学教育大视野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邵光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章建跃 摘要: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根据来源可将数学概念分为两类,相应地有两类概 念教学方法.数学概念有多重特征,揭示这些特征是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概念教学有多种策略, 策略的使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增长这方面知识.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特征;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关键地位,它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存 在忽视数学概念的抽象逻辑建构特征,过于强调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倾向。所以,应更深 入地研究概念教学,以丰富概念教学法的知识并指导实践. 本文在讨论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数学概念及其分类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建立数学法则、公式、定理的基 础,也是运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的基石,更是数学思维、交流的工具.一般地,数学概念来源 于两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抽象;二是在已有数学理论上的逻辑 建构.相应地,可以把数学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这类概念与现实如此贴近,以至人们常常将它们与现实原型“混为一谈”、融为一体,如三角形、四 边形、角、平行、相似等都有这种特性;另一类是纯数学抽象物,这类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 物,是一种数学逻辑构造,没有客观实在与之对应,如方程、函数、向量内积等,这类概念对建 构数学理论非常重要,是数学深入发展的逻辑源泉. 二、数学概念的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有人提出,数学内容可以分为过程和对象两个侧面.“过程”就是具备可 操作性的法则、公式、原理等;“对象”则是数学中定义的结构、关系.数学概念往往兼有这样的 二重性,许多概念既表现为过程操作,又表现为对象结构.如“等于”概念,在数与式的运算 中具有过程性,它表示由等号前的算式经运算得出等号后的结果的过程指向,在式的恒等变形中 蕴涵着“往下继续算”的操作属性;而方程中“等于”的意义则不同,它没有过程指向性,只有 结构意义,表示了等号两边代数式的一种关系.Sfard(1991,1994) 等人的研究表明,概念的过程和对象有着紧密的依赖关系,概念的形成往往要从过程开始,然后转变为对象的认知,最后共存于认知结构中.在过程阶段,概念表现为一系列固定操作步骤,相对直观,容易模仿;进入对象状 态时,概念呈现一种静态结构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并可转变为被操作的“实体”. 我们认为,关于数学概念特征的上述描述稍嫌抽象。为有利于教师把握,下面对数学概念的特征 作更具体的描述。 (1)判定特征概念具有判定特征,也即依据概念的内涵,人们便能判定某一对象是概念的正例还是 反例.

2021年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

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意义和定义的结构 前面提到过,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抽象概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用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给概念下定义。而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概念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叫内涵定义,揭示概念外延的定义叫做外延定义。在中学里,大多数概念的定义是内涵定义。 任何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是需要明确的概念,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的概念,定义联项则是用来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例如,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中,“等边三角形”是被定义项,“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定义项,“叫做”是定义联项。 二、常见定义方法。 1、原始概念。数学定义要求简明,不能含糊不清。如果定义含糊不清,也就不能明确概念,失去了定义的作用。例如,“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就是含糊不清的定义。按这个要求,给某概念下定义时,定义项选用的必须是在此之前已明确定义过的概念,否则概念就会模糊不清。这样顺次上溯,终必出现不能用前面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来下定义的概念,这样的概念称为原始概念。在中学数学中,对原始概念的解释并非是下定义,这是要明确的。比如:代数

中的集合、元素、对应等,几何中的点、线、面等 2、属加种差定义法。这种定义法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该法即按公式:“邻近的属+种差=被定义概念”下定义,其中,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与同一属概念之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概念具有而它的属概念的其他种概念不具有的属性。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邻近的属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四边形的其他种概念的属性即种差是“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这样即可给平行四边形下定义为“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利用邻近的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给概念下定义,一般情况下,应找出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属,这样可使种差简单一些。像下列两个定义: 等边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等边且等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前者的种差要比后者的种差简单。 邻近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有两种特殊形式: (1)发生式定义方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作为种差来下定义的。例如,“在平面内,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等距离运动所成的轨迹叫做圆”即是发生式定义。在其中,种差是描述圆的发生过程。 (2)关系定义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作为种差的一种定义方式。例如,若a b=N,则log a N=b(a>0,a≠1)。即是一个关系定义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林国忠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 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

最新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与影响-精品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与 影响 概念是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同时它也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石。《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强调:“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概念,所以,概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小学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许多困难,而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主要资源,是如何呈现概念的呢?它对概念的学习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概念在教科书中的呈现 数学是研究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因此数学概念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对于数学来说,只有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之间联系,才能在活动中提高基本技能,发展基本思想。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数学》(1~12册)(以下简称北师版教科书)为对象,从概念的结构、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定义类型、概念的呈现方式方面来具体分析。 1.概念的结构 概念的结构是指概念由哪些部分组成,一般来说,概念是由名称、属性、定义和例证组成的(如表1所示)。概念的名称一般由词汇构成,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概念的形成并不一定必须用一个特定的词说出来,例如婴儿无法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能够从许多人中辨认出妈妈,说明“妈妈”的概念已经形成。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说不出“周长”的概念是什么,但他能够清晰地指出物体中的边界的长,这表明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已经形成。概念的属性指的是概念的关键特征,例如物体的颜色、气味、材料、大小、形状、位置等。数学概念只研究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数量关系等属性。中,概念的定义就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概念、命题的内涵或外延,使人们明确它们的意义及其使用范围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例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正例(positive instances),即与概念要求相符,例如,4是正数的正例,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正例;另一种是反例(negative instances),即与概念要求不符合或违背要求的,例如,-2是正数的反例,平行四边形是三角形的反例。 2.概念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概念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奥苏贝尔根据是否经过观察正反例子揭示概念的特征把概念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如表2所示)。例如,三角形是初级概念,等腰三角形是二级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表现形式

小学数学概念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 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数学概念课

数学概念是反映思考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细胞,也是判断、推理、论证或计算的根据,理解和掌握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根基. 学生们从小学上升到中学以后,都普遍会感觉到,初中所接触到的关于数学概念的知识比小学的要增加好多,而每一个概念知识,都会紧密着每一个练习综合模块,如果概念理解不透,就很难于运用并掌握。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也认为,初中数学的概念课比较难上,但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数学素养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他们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距明显.从平常数学概念教学的实际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不注重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注重概念的应用.对于数学概念的定义,并没有按照新课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教材编排体系去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而是按照“定义+例题”的成果教学模式进行,这样只能强“塞给”学生定义与方法,而删去了从问题到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这种教学停留在现成知识的传授上,满足于结论的验证(或证明).这样做势必导致学生不能从知识结构的总体上去把握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混沌”无序状态,无法形成优化的知识理论结构,对实际的应用无从下手,更不知道从何去思考。通过学习《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可根据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不同特点,有以下三种概念教学过程结构的展开逻辑:第一种是分类研究的概念形成过程,其教学过程结构的展开逻辑是:材料感知---寻找相同中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提炼和抽象命名,如整式、方程的概念教学等;第二种是聚类研究的概念形成过程,其教学过程结构的展开逻辑是:材料感知---寻找不同中的相同进行聚类分析---归纳提炼和抽象命名,如函数的概念教学等;第三种是规律研究的概念形成过程,其教学过程结构的展开逻辑是:发现猜想---证明猜想---归纳结论---概念命名,如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教学等;但不论哪一种教学结构都应该去探索研究概念的生成过程,亲身感受概念的本质。这样学习不但可以掌握概念,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

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意义和定义的结构前面提到过,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抽象概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用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给概念下定义。而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概念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叫内涵定义,揭示概念外延的定义叫做外延定义。在中学里,大多数概念的定义是内涵定义。 任何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是需要明确的概念,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的概念,定义联项则是用来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例如,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中,“等边三角形”是被定义项,“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定义项,“叫做”是定义联项。 二、常见定义方法。 1、原始概念。数学定义要求简明,不能含糊不清。如果定义含糊不清,也就不能明确概念,失去了定义的作用。例如,“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就是含糊不清的定义。按这个要求,给某概念下定义时,定义项选用的必须是在此之前已明确定义过的概念,否则概念就会模糊不清。这样顺次上溯,终必出现不能用前面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来下定义的概念,这样的概念称为原始概念。在中学数学中,对原始概念的解释并非是下定义,这是要明确的。比如:代数中的集合、元素、对应等,几何中的点、线、面等 2、属加种差定义法。这种定义法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该法即按公式:“邻近的属+种差=被定义概念”下定义,其中,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与同一属概念之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概念具有而它的属概念的其他种概念不具有的属性。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邻近的属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四边形的其他种概念的属性即种差是“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 ,这样即可给平行四边形下定义为“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利用邻近的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给概念下定义,一般情况下,应找出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属,这样可使种差简单一些。像下列两个定义: 等边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等边且等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前者的种差要比后者的种差简单。 邻近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有两种特殊形式: (1)发生式定义方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作为种差来下定义的。例如,“在平面内,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等距离运动所成的轨迹叫做圆”即是发生式定义。在其中,种差是描述圆的发生过程。(2)关系定义法。它是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作为种差的一种定义方式。例如,若a b=N,则log a N=b(a >0,1)。即是一个关系定义概念。 3、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数学中有些概念,不易揭示其内涵,可直接指出概念的外延作为它的概念的定义。常见的有以下种类: (1 )逆式定义法。这是一种给出概念外延的定义法,又叫归纳定义法.例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叫做三角函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逻辑的和、非、积运算叫做逻辑运算等等,都是这种定义法. (2)约定式定义法。揭示外延的定义方法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即外延的揭示采用约定的方法,因而也称约定式定义方法。例如,a°=i(a z0), 0! =1,就是用约定式方法定义的概念。 三、概念的引入 (1 )原始概念 一般采用描述法和抽象化法或用直观说明或指明对象的方法来明确。 “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用“拉紧的绳”或“小孔中射入的光线”来引入“直线”的方法是直观说明法,“1 2, 3, ??叫做自然数”是指明对象法。 (2) 对于用概念的形成来学习的概念 一般可通过阅读实例,启发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再准确定义。 (3) 对于用概念的同化来学习的概念

教师招考中学数学数学概念的定义

数学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意义 1.概念的意义 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是通过感觉、知觉、思维形成观念(印象或表象),这是感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与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这是认识的理性阶段。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形成的概念又会进一步发展。 2.数学概念的意义 数学概念是一类特殊的概念,是其所反映的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人的思维中反映出:这样的对象是四边形形状的而且两组对边是分别平行的。这就是四边形的本质属性。 数学概念在数学思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判断构成的,可以说,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细胞。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概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通过语词表达出来,才便于人们研究、交流,数学概念也不例外。如平行四边形概念用语词表达就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数学概念的语词表达的一般形式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名词)”。 二、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们之间的反变关系 1.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客观世界的事物千差万别,反映在人的思维中也就千差万别,所形成的概念也千差万别,语词表达出来也是如此。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来认识和区别事物的。我们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如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代表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有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我们把适合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做概念的外延。如有理数和无理数,就是实数这个概念的外延。同样,实数和虚数,也是复数这个概念的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正确的思维要求概念明确,明确概念即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数学概念显然也有上述定义的结论。这对理解数学概念,指导数学概念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数学概念的教学

第一节 数学概念教学概述 概念的逻辑学基础 1.1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数学概念的学习,在多数情况下是在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在数学概念本身的逻辑联系中进行的。因此,对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从掌握体系的总体出发。具体达到如下一般要求: 一、使学生认识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使学生了解,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某类具体的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经过抽象、概括的结果,任何被定义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对于某些数学概念来说,是分几个阶段逐步学习的。在一定的学习阶段里,有确定的含义,随着知识的扩充和加深,这些概念也随之不断发展与深化。例如,函数概念、绝对值概念、幂的概念等等,都是如此。 二、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 所谓明确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生的数学作业中的许多错误,都是因为概念不明而产生的。例如,由于算术根的概念不明确,在化简93412++x x 会得出32 1+x 的错误结果。学生前面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对学习后面的知识将会遇到困难。概念不明,学生能力的形成也将严重受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对每一个概念都有明确的认识,包括掌握概念的定义、名称、符号等。 原始概念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应该通过实际事例或直接经验让学生把握它们的意义;应该使学生懂得,原始概念是一切其他概念定义的出发点。 三、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会对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 例如,几何中有关角的概念体系,特殊四边形的概念体系;代数中数的概念体系,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体系;概率统计中的概念体系等等,都应该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之后分别形成并掌握。 四、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 运用概念是学习概念的主要目的。在运用概念过程中,又可以使生对概念得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更牢固地掌握概念。 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确定数学对象的属性,判断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陈官屯小学韩美霞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

数学概念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一课,认识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学习啦~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二课,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新初一的来学习啦~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