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分析:

能力层级:D

赋分值:6—9分

题型: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填空题

客观性选择题分两种形式,一是填空选择,一是辨

析选择。

考查内容:

1、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

的差别,用法也不尽

相同。

2、虚词的使用

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

词的选用辨析。

3、熟语的选用辨析

2004年考纲开始把“成语”改为了“熟语”,扩大

了考查范围,格言、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起进入了考查范围。主要侧重近义熟语的选用、熟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考

查,重点是考查那些常见又易用错的熟语。其实在备考实践中,我们还是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

几点说明:

1、所谓的“词语使用正确”指的是:

(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

(2)与其它词语组合恰当;

(3)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正确使用”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

更好的问题。其实从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着眼的不仅是正误,更重要的是是否恰当。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

3、正确的使用词语,准确的理解词语,把握其词义和用法是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准确地透析语境,辨析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这是关键。

教学时数及安排:

分三个专项:

1、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2、虚词的使用

3、熟语的使用

每专项讲授一教时,训练2教时。

教学设计:

突出运用,突出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兼顾知识的讲

解和积累,以及语感的培养。

第一教时

教学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训练举例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试做练习,然后谈自己做题的感受和方法。

(09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B)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

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

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

B.遏制秩序擅长

C.遏止秩序擅长

D.遏止次序善于

二、教师总结:

(一)、选用近义词,辨析是前提。

辨析近义词,可从词的意义、色彩、功能三个角度入手。

1、意义方面。(理性意义,反映事物本质特点。)

(1)侧重点不同。

例如: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

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

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再如:恬静:侧重于“恬”,是一种轻松的静;

肃静:侧重于“肃”,是严肃的寂静。

(2)轻重点不同。

例如:显著:非常明显。

卓著:突出的好,词义更重。

再如:妨碍:指对人或物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3)使用范围、对象不同。

例如:场所:指单纯的地点。

场合:时间、地点的总合。

再如: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较小。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4)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例如:船:具体的,可以说有多少只船。

船只:是概括的,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2、色彩方面(词语的附加意义)

(1)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鼓励——褒义鼓动——中性煽动——贬义

(2)态度色彩不同

例如:诞辰和生日,诞辰就更敬重;反驳和驳斥,驳斥更严肃。

(3)语体色彩不同

包括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生活用语与文学作品用语区别等。

例如:食盐和氯化钠,准备和酝酿

3、功能(语法)

(1)词性不同

例如:障碍和阻碍充分和充满诞生和诞辰

(2)搭配不同

例如:交换:一般和较具体的事物搭配。

交流:一般与较抽象的或较概括的事物搭配,如思想、文化等。

综上所述,辨析近义词,重点在于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而近几年高考选用的近义词大多是读音相同或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而这类近义词词义差别正是

由这不同的语素造成的,辨别时要善于抓住这个语素,

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利用组词、解释等方法加以分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析形异”

(二)、选用近义词,透析语境是关键。

抓住语境中的关键词语或整体把握语境,分别“度量”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与语境的使用程度,找出

并抓住语境与词语的“契合点”,从而确定答案。

此外,在做题过程中,要学会理性的分析和语感相

结合;注意联想,注意语言习惯;恰当的运用排除法,

学会避重就轻,“捡软柿子捏”。

三、迁移训练

1.(09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

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

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答案:B

2.(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

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

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

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

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

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

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

答案: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B.国事何况名誉

C.国是何况名誉D.国事况且荣誉

答案:(09年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

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

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

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

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

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答案:B

小结:

这里所讲的方法、规律也使用于近义成语的选用。

近义成语的选用,特别要注意区分成语之间细小的差别。

第二教时

教学专项:

正确使用虚词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举例训练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虚词的数量较实词要少得多,但其用法非常灵活,

因而,是高考的难点。

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由于高考选择题量的减少,对虚词的考查以与

实词选用结合考查为主,也有结合病句题进行考查的。

考查的内容以关联词的使用和容易混用和错用的虚

词使用(主要是副词和介词)为主。

虚词的备考,要注意一些易混用虚词的积累,注意

语感的培养,同时要注意语言习惯。

二、新授:

(一)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1、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1)辩清关联词语揭示的关系,掌握各种关系复句常用关联词语形式及变式,区别易混的关联词。所使用

的关联词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

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

例如:

不是A,而是B(并列关系)不是A,就是B(选择关系)

只要A,就B(充分条件关系)只有A,才B(必要条件关系)

虽然A,但是B(转折关系)即使A,也B(假设关系)尽管A,还是B(转折关系)不管A,都B(条件关系)(2)注意关联词的搭配。关联词常成对使用,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把握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一般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提取公因式”)各分句的主语不同的时候,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

2、关联词语的误用举例

关联词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用哪个关联词,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是有一定规则的。关联词使用是否正确是靠语境加以判断的。

关联词在使用上经常存在如下问题:

(1)滥用关联词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2)错用关联词

(93全国)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

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07重庆)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3)关联词的搭配不当

(06湖南4)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

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无论老师和学生,在3+X考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观念到思想的变化。

(4)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尽管他行车已经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3正确填充关联词

(06全国I)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

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⑤音乐和语言不是

一回事,

⑥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

来表现的。

解析:

填充关联词,首先应对全段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

个宏观的把握,然后再逐句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同一复句中各个分句间的关系,复句与复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间关系填写恰当的关联词。填写中可以借助已有的

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

②句领起的句子是对①所在的句子的解释,具体列

举了语言的形式美,前后为因果关系,应填“之所

以”“因为”;③句前后连接的句子也构成因果关系,

填“所以”;④句在类比中后面又出现前面的情况,并

且中间用了分号,故用“也”;⑤连接的句子与⑥连接

的句子内容相反,应为转折关系,填“尽管”“但是”。

迁移训练:

(2007重庆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

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②处于两

个巨人的脚下,③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

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案:①而②虽然(尽管)③但是(可是)④无论(不管)⑤还是⑥都

分析:宏观把握语意关系,准确理解短语、分句间

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①为并列关系,②和③为转折

关系,④、⑤和⑥构成条件关系。

(二)准确使用介词、副词等

1、介词、副词误用举例:

(1)错用

(2000春招)消费者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06广东)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

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他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

王大娘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山

村小学的孩子们买了一台电脑。

新来的班主任同原来的班主任一样,更会关心学生。

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有长足的进

步,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一

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抬头。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2)滥用

(97全国)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

币的错误做法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

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在卫星升空前,工程技术员对它进行了最后的检查,以确保发射成功。

在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3)漏用

(06浙江)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

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电视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

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的好朋友见

了面。

2、辨清易混虚词举例

(1)对于对

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对于”,如“对”在介绍动作行为对象时表“向、朝、对待”之意义时就不能用“对于”。如“对人民负责”“对他笑了笑”“他对老师很尊敬”等。

运用“对”和“对于”常见问题有两种,一是该用“对”的地方用了“对于”;二是主客体颠倒。如:她对于孩子很严厉

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这种不文明行为,对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2)关于对于

“关于”引进涉及的事物,表关涉、关联,表示某种范围;“对于”指出对象,指明确定的对象。如: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关于”组成的介词词组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词组做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如“

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

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

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3)何况况且

能用“况且”的地方就能用“何况”。

“何况”有两种用法:一是表一浅一深两件事物相

互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二是先举一层理由,

然后进一步再举一层理由,说话人认为后一层理由更充分,更重要。“况且”只有“何况”的第二种用法。如: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何

况这么条小船。

你帮他找一下吧,这种材料很少,况且(或何况)他又是个新手。

(4)再又

“再“表示未实现的同一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继续(有的是将要发生的,有的是假想的),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或行为只能用“又”。

(5)通过经过

“通过”主要是用来介绍出作为媒介的人、事、物、方式。“经过”主要是提出某个过程,由于这个过程的

完成,使得某个情况得以实现,有明显的时间性。如:经过一年的努力,李明终于赶上了其他同学。

(6)因为由于

用“由于”的分句只能放在表结果的分句之前,不

能放在后边,“因为”的用法不受此限制。

二者搭配习惯不同。“由于”可跟“因此、因而、

所以”等搭配,“因为”常和“所以”搭配,不能和

“因此、因而”搭配。

(7)以至以致

“以至”表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相当于“甚至”。“以致”表下文所说的结果是上文的原因所造成

的或引起的,而且这种结果多是消极的,含有“致使、

弄得”之意。如: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8)尽管不管

“不管”后表假设的情况,“尽管”后是确实的事实,后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如:

不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继续加油干,

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的意见还是向他提。

(9)还是或者

都表选择,不同的是“还是”可用语疑问句中,

“或者”不能。如:

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还是学地理?

(10)逐步逐渐

“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

用于人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逐渐”没有明显的

阶段性,多用于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如:我们一定

能逐步改造沙漠,使之变成耕地和牧场。

盆里的水逐渐浸渍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

第三教时

教学专题:

正确使用熟语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举例训练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

语和惯用语等。

熟语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常项,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熟语的考查主要侧重易混近义熟语的选用和易错熟

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重点是考查那些常见而又易错

用易混用的熟语。

一、熟语误用分析举例:

1、望文生义

指对熟语的一些关键语素或整个熟语的实际意义不

能准确理解,只从字面上去附会,而造成运用上的错误。如:

差强人意:差,稍微;强,振奋,大体上还使人满意。

不刊之论:刊,削去,删除;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

磨灭的言论。

文不加点:点,涂改;指写作一气呵成,不加点涂。

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很使人信服。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不以为然:然,正确。

不名一文:名,占有。

不足为训:训,典范,法则。

春意阑珊:阑珊,衰落,将尽。

久假不归:假,借。

吊民伐罪:吊,慰问;慰问受苦的民众,讨伐有罪

的统治者。

危言危行:危,正;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屡试不爽:爽,差错。

以上这些熟语容易因为不能准确理解里边的关键语

素而造成运用上失误。还有些熟语因为只从字面上去附会,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形容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而造成运用上的失误。如: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

庆祝、欢迎等盛况。

火中取栗: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白头如新:形容相识虽然很久,但交情却一点也不深。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就相信了。

如沐春风:比喻受到教化,沉浸于其中。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明日黄花:比喻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

作用的事物。

慷慨解囊:指帮助别人。

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

景象。

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非常美好。

过江之鲫:形容多而纷乱,指赶时髦的人很多。

2、断词取义

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的时候只断取

熟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熟语其他词素的意义,

就会造成成语的误用。如:

(2000北京春招)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

污染中,汽车尾气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考点一常见易混实词、虚词辨析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基础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 是成语)。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1)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直接根据语境 填空的主观题。 (2)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对虚词的考查既有单独考查,也有将它和 实词、熟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 (3)熟语是指汉语中所有常见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结,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歇 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中成语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 不合语境等方面。 (4)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 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重难点:1.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2.熟知有特定意义的词语。 [考法综述]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本考点几乎是必考题,成语的考查频率最高,辨析选用近义 词语的考查频率加大,不容忽视。做好这类试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有特定适用对象,有固定搭 配,有特定句子成分的词。 命题法1 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 词。高考对“实词”的考查着重于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滋养”与“滋润”,“安静”与“宁静”。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太阳”与“日头”,“玉米”与“棒子”。因此,考生必须掌握词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等。 典例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 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 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测试卷附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测试卷(附解 析) 专题0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读考点 知识点名师点睛 词词的常识:了解词的定义和特点、词义的定义和特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类:了解词语的分类;主要了解实词和虚词的种类; 各种词的语法功能;并要求学生能够用一定的标准进行 区分词类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 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 “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短语(一)掌握短语的几种类型,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类型 (二)了解成语的特点和来源,注意成语运用中典型的错误类型。 (三)了解有关关联词语的知识特点,掌握关联词语的运用规律 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 材中过的词语。学生应积累各种短语。

☞2年中考 [2015年题组] 1.(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015届辽宁锦州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南太平洋台风登陆,福建省首当其冲。 B.进入七月份,温度持续升高,天气真是炙手可热啊。C.老李参加聚会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让他的老朋友们觉得相见恨晚。 D.王老汉又给自己的养牛场购进了300头牛,种类齐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答案】A 【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试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教案 教学目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实词 教学重点:1、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2、积累常用易错同义词、近义词(见《名师探究》“附录”)。 教学过程: 一、高考分析: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是词语考查的重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在病句辨析题和第二卷的修改题中也会涉及。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二、方法指导: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1、别语素(区别词语的不同语素) (1)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中止) 析:终,结束;中,中途。根据语境,应是“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2)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鉴别、鉴赏) 析:“鉴别”是指“辨别(真假好坏)”;“鉴赏”是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本题中“盲目地去摹仿”实际上就是不能“辨别好坏”。 2、定范围(确定词语的适用范围) (3)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场合、场所) 析: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活动的处所

(4)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足有上千岁。(年龄、年纪) 析: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范围小。 再如: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边界战争——战役——战斗 3、明色彩(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5)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付、应对) 析:“应付”敷衍了事,将就,一般做贬义;“应对”是积极面对的意思;选“应对”。 (6)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效尤、效仿) 析:“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再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 果断——决断——武断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 牺牲——死亡——丧命 宏大——巨大——庞大 (7)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步子、步伐) 析:步子,口语;步伐,书面语。此句为书面语体,故应选“步伐”。 (8)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故乡、家乡) 析:家乡,多用于口语;故乡,常见于书面语。再如:哆嗦——颤抖吓唬——恫吓商量——商榷(口语、书面语);诞辰—生日商讨——商议陵墓——坟苍穹——天空(庄重与一般);头部—脑袋(专业与一般)。 4、辨轻重(辨别词语表义程度上的轻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 本节介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 2.考查综合性强。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的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虚词考查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虚词考查主要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 4.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09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5.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一、实词和虚词 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辟如亲密、亲切、

高考语文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

第三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新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课时安排】 6课时(包括《优化方案》和《课时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的讲解) 一、考点分布 (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二、考点分析 1.正确使用实词 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⑴意义 ①词义范围不同。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②词义轻重不同。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③词义重点不同。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

巩固练习_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巩固练习 1、(2016年山东济南高三一模)下列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 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 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 2、(2016年江西南昌高三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__________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②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__________,印象深刻。 ③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__________。 A.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 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 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3、(2015济南高三二模)下列句子中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抗战剧《猎豹》中,面对苏联已攻占德国柏林,日寇关东军头目河野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指日可待 ....,我们必须用细菌武器对付苏联。” B.流行文化泥沙俱下 ....,总有真金子,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如宋词在其繁盛的时代,却被文学家们认为“词为小道”,如今与唐诗双峰并峙。 C.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大卸八块” 为干瘪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 ....而对这些课文心生畏惧。 D.遍寻文明史,国家阅读风气的兴衰总与其文明程度休戚相关 ....。凡读书蔚然成风之时,也必为思想活跃、文明进步、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世。 4、下列各句中,加红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5、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复习目标 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 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 自主复习 一、成语略解: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 二、考纲解读 1.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 (1)成语题属容易题。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 2.将会怎么考: 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 (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三、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1. 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 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 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 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 四:如何复习备考: 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近义成语。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 随时记忆,积少成多 追本溯源,了解出处 合理联想,举一反三 课外训练,巩固落实 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对本考点的测试,近些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XX年全国试题中词语使用就占到3题9分(虚词、实词、成语各一题,每题3分)。XX年京皖春季试题继续保持这个格局。XX年夏季全国试题减少虚词1题。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近义词语的正确选用自1994年开始年年考,已从考近义成语的选用扩展到考一般近义词语的选用,从考近义实词的选用到考近义虚词的选用。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短语的结构、意义等基础知识。需具备以下能力: ①能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音义。 ②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③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④能正确运用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要做到这些,准确把握词义是关键。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增

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近年来词语考查经历以下题型的变化: 1.同义词的辨析与选用,如1995年高考试题。这种题型是最常见的,从1995年~XX年都采用这种题型,每年设置一道题,每道题包含三对近义词。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 2.容易误解误用的词语,如1994年高考试题。这类试题也不多见,从1995年以后再未采用过。考容易误解误用词语,多采用直接选择题的方式。 3.易混易误虚词的比较和把握。(1)易混虚词的比较选择,如1996年高考试题。(2)易误虚词的选择,如1999~XX 年高考试题。易混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从1992年至XX年9年间,只有1996年采用过一次。易误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直接选择题的形式,1997年、1999年来用了这种题型。 4.关联词语的选择、搭配,如1998年高考题。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直接选择题型,1992年、1993年、1998年高考采用了这种形式。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考纲阐释】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真题解析】 .(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语文(五)--正确使用词语二__成语

五、正确使用词语二成语 一、考点总结 成语运用题的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二、复习注意 1.高度重视积累。 2.确切掌握意义。 3.仔细辨析差异。 4.巧扣语境选用。 三、考查重点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例如: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教程》62页第2题A项) 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例如: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62页第1题B项) 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例如: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的繁荣景象。 4.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例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扑哧一声笑起来。 5.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例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 ....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67页第17题D项) 6.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例如:本刊将洗心革面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63页第4题C项) 7.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例如:判断下句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 ....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8.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例如: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9.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例如:只要你设身处地 ....,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10.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例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62页第1题C项) 11.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62页第1题) 12.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2015.5.2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学习目标】在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实词。 【考点说明】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其中以形容词、动词居多。考查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实词辨析方法】 近义实词的特点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只有弄清它们的细微差别,才能正确使用。实词辨析方法 1、从词义方面辨析 2、从色彩方面辨析 3、从用法方面辨析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从词义方面辨析近义词是一种主要的辨析方法,从这方面辨析主要有三个角度: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 1.词义范围 有的词语使用范围大,有的词语使用范围小,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出错。 如:年华——年岁、风俗——风尚、边疆——边境、时代——时期, 上面相对的两个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的要大。 典型例题: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从括号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过去30年,伊拉克由于两伊和遭受制裁等原因,石油开采业严重落后,伊拉克眼下急需石油收入来重建国家。(A. 战役 B.战争) ②这一个________万象、光彩夺目的计划,不但总结了过去六年间的成就,还绘出了未来幸福生活的蓝图。(A.包含B.包罗) 2.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有的表示程度浅。在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根据句意提供的语言环境加以区别。如: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失误—错误、显著—卓著、妨碍—妨害等,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典型例题: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在冷酷和仇恨充斥的社会生活支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些年月里,我们的民族精神道德受到了严重的。(A.摧残、B.摧毁) ②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表示建交5年多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事实证明中国政府是一个可________的伙伴,中国人民是多米尼克人民真诚的朋友。(A.信赖B.信任) 3.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近义词一般有相同的语素,可以忽略;重点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典型例题: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钧瓷以其古朴的________,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被列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A.外形B.造型)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A.沿用B.采用)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注意感情色彩 词语在表达某种意义或概念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果断。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武断。 中性词:不表示褒或者贬。如:鼓动、结果。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 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 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 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 (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课题 在这次作文的评判过程我从你们的作文中摘录了下面一些句子,念给大家听听:(1)当我醒来之时已把昨夜那天马行空的梦幻遗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所谓的恍如一梦吧!(2)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化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呀!

看来我们对成语的把握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从今天起来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这个板块。 教学过程: 一、回顾高考成语考查的规律 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常用常见常错成语是重点 3.考查形式:单项选择题,找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对成语的考查主要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和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二、成语的误用类型 请学生看资料找出成语误用的原因 (一)望文生义 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 ....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2.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 ..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 3.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成语源于典故,其中又蕴含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辨析,就易望文生义,我们应该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 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别无长物空穴来风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大方之家差强人意对簿公堂屡试不爽首当其冲

高考语文解题策略技巧--“正确使用词语”考点复习设计

“正确使用词语”考点复习设计 【考点分析】 对本考点的测试,近些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2000年全国试题中词语使用就占到3题9分(虚词、实词、成语各一题,每题3分)。2001年京皖春季试题继续保持这个格局。2001年夏季全国试题减少虚词1题。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近义词语的正确选用自1994年开始年年考,已从考近义成语的选用扩展到考一般近义词语的选用,从考近义实词的选用到考近义虚词的选用。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短语的结构、意义等基础知识。需具备以下能力:①能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音义。②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③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④能正确运用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要做到这些,准确把握词义是关键。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近年来词语考查经历以下题型的变化:1.同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如1995年高考试题。这种题型是最常见的,从1995年~2001年都采用这种题型,每年设置一道题,每道题包含三对近义词。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2.容易误解误用的词语,如1994年高考试题。这类试题也不多见,从1995年以后再未采用过。考容易误解误用词语,多采用直接选择题的方式。3.易混易误虚词的比较和把握。(1)易混虚词的比较选择,如1996年高考试题。(2)易误虚词的选择,如1999~2000年高考试题。易混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从1992年至2000年9年间,只有1996年采用过一次。易误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直接选择题的形式,1997年、1999年来用了这种题型。4.关联词语的选择、搭配,如1998年高考题。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直接选择题型,1992年、1993年、1998年高考采用了这种形式。 【样题分析】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00年京皖春季第2题)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隋燕 一、考点阐释 “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 (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

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 三考试形式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 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选B项。B项书写全部正确。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

正确使用词语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讲课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教学目标】 能正确辨析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 【考点透析】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向来看,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近义实词的特点是“词中有异”或“大同小异”,只有弄清它们的细微差别,才能正确地使用。 【辨析方法】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年华——年岁、风俗——风尚、边疆——边境、时代——时期, 上面相对的两个词语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示例】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古代字画的________是一门比较高深的学问,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专门知识,赝品也会误作真迹。 ②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冰岛的经济已到了全面崩溃的________,近日,冰岛政府向世界发出了“求救”信息。 ③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 24 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________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A.欣赏边沿涵盖 B.欣赏边缘囊括 C.鉴赏边缘涵盖 D.鉴赏边沿囊括 【剖析】“鉴赏”与“欣赏”都有“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趣味”的意思;但“鉴赏”还有“鉴定”的意思,词义范围比“欣赏”大。“边沿”常用于具体事物,“紧靠着边”;“边缘”是指“靠近边的附近”,既适用于具体事物,又适用于抽象事物。两词相比较,“边缘”范围较大。“涵盖”指“包 括,包容”;“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根据题意,这些只是“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不可能是全部的文化遗存,因此应选“涵盖”。 【答案】C 2.词义侧重点不同 有些近义词虽然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会有所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的侧重点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的侧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示例】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对公平正义的________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②抵达北京的朝鲜代表团面对记者提问,参赛队员都选择了________,发言的只有代表团的官员。 ③在央行调整从紧货币政策以前,A 股市场的流动性仍将缺乏,短期内,股市可能维持________的格局。 A.苛求静默震荡 B.苛求沉默振荡

【K12学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分析: 能力层级:D 赋分值:6—9分 题型: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填空题 客观性选择题分两种形式,一是填空选择,一是辨析选择。 考查内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用法也不尽 相同。 2、虚词的使用 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词的选用辨析。 3、熟语的选用辨析 XX年考纲开始把“成语”改为了“熟语”,扩大了考查范围,格言、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起进入了考查范围。主要侧重近义熟语的选用、熟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考查,重

点是考查那些常见又易用错的熟语。其实在备考实践中,我们还是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 几点说明: 、所谓的“词语使用正确”指的是: (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 (2)与其它词语组合恰当; (3)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正确使用”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 更好的问题。其实从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着眼的不仅是正误,更重要的是是否恰当。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 3、正确的使用词语,准确的理解词语,把握其词义和用法是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准确地透析语境,辨析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这是关键。 教学时数及安排: 分三个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2、虚词的使用 3、熟语的使用

每专项讲授一教时,训练2教时。 教学设计: 突出运用,突出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兼顾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以及语感的培养。 第一教时 教学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训练举例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试做练习,然后谈自己做题的感受和方法。 (09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 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 二、教师总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