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

□高雯雯董磊解党先

前些时候,山东临沂苍山县代村的农展中心里,显得格外热闹,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摩肩擦踵。这是因为首届中国(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开幕,同时酝酿已久的农业公园——兰陵农业公园正式开园。

农业公园引爆农业观光游

“农业公园”,这个词对于生长在有着“山东南菜园”美誉的苍山县人民来说还真是新鲜,“只听说过塔山公园,儿童乐园,还真没听说过农业也有公园。”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村民王大爷说。

没听说过的人还不止一个,苍山农村信用社的李佳妮很惊奇地看着展馆里无土栽培的生菜,心想,这可比自家菜地里的干净多了,“还有那些小西红柿,一个个的跟葡萄似的,真是喜人,看着就想摘了尝尝。”大厅里不时有人对展出的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树、足有一尺长的辣椒发出惊叹。

作为兰陵农业公园的一个主要部分,新天地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种的菜都是自产自销,供给旁边的新天地酒店。短短一周时间,示范园共迎来了7万多游客,“尤其前四天人最多,每天都在1万人以上,而且这只是买票的游客数量,”经理刘建永说:“在其他地方参观的游客因为不用买门票,所以也无

法统计,估计在十二、三万人左右。第一天就有河南、费县的客商提出想跟我们合作,建生态温室,具体的细节正在进一步商谈中。”来参观的游客以苍山本地和临沂各县区为主,也有来自上海、河南、安徽、济南、青岛等附近省市的游客。

要做“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山东这个农业大省,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推进农旅结合有利于让三大产业互相带动,这和农业公园的理念不谋而合。

规划界人士郑建平认为,“我国现代农业已经不仅是做一个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所能涵盖的,我们急待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急待一个旅游创新时代的到来”,他认为,过去对农村的改造无非就是将农村变为又一个城市,而没有真正解决农业发展的长远之计,“中国的乡村问题绝非简单的惠民这么简单,也绝不是做一个农家乐就能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格局,这迫使我们从更深层次、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方面来考虑农村的变革”,“国家现在有森林公园、矿山矿业公园,为什么没有农业公园呢?”基于这些想法,郑建平提出了“农业公园”的概念以及“庄+园”的规划理念——“庄”就是新农村变成了度假村,农村直接变成观光度假目的地,农民就地转型,农居变成度假物业;“园”就是把原来农业的农地、农产品种植养殖直接变成城游基地。即农业加度假再加观光这种

模式,其发展理念就是一产带动二产再带动三产,以此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2012年5月份,山东省委农工办、省旅游局联合下文,决定在革命老区临沂市建设山东省首个农业公园。临沂市旅游局经过申报、考察、论证等程序,对提出申请的19家县区、单位进行了考查论证,最后确定将农业公园项目落户苍山代村。

代村社区党委书记、兰陵农业公园经理王传喜告诉笔者,2003年他到南方的浙江和宁波考察时受到启发,回到代村

后开始发展农业旅游。2005年,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

长陈国忠的一句“苍山发展农业旅游条件成熟、资源丰富,可以填补临沂农业旅游的空白”鼓舞了他,更加坚定了他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的信心。至2012年,代村旅游收入已占全村经

济总量的10%以上。

为打造农业公园项目,苍山县整合代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营农场2万亩土地,规划了“一心两村一带五区”的空间

格局——即西汶河生态农业景观带、农业生态休闲轴、农业文化体验轴和绿意兰陵、兰陵温泉、五行田园、中国知青园、兰花(郁金香)园等五个园区。特别是中国知青园,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综合性知青文化体验园。兰陵农业公园项目规划总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0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整个试点项目分解

成十个功能区:农耕文化及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和商贸服务区,整个项目的重点落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营农场上。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成之后,整个代村将成为山东省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的一个典型,并有望成为“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

农业公园任重道远

“兰陵农业公园的开园,是苍山旅游产业发展史上乃至临沂旅游业发展的一件喜事”,临沂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它进一步丰富了苍山生态休闲旅游元素,在山东省旅游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关专家认为,把建设兰陵农业公园项目作为新时期推动农业发展、加快乡村休闲旅游的有效载体,必将对促进临沂市乃至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参观时,一些游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来苍山谈脱水蔬菜生意的徐州市民史先生说:“因为工作关系,去过很多蔬菜温室大棚,苍山这个大棚面积不大,但是管理还行,菜长得不错,也很新鲜。茄子树是无土栽培的,挂果率还不低,不像有的温室大棚光长叶不结果。南瓜长得也不小”,史先生接着说:“不过,这里旅游商品的种类还不多,应该把全苍山

的旅游商品全集中过来,游客想买什么有什么,最好是高档的、深加工农产品,像日本的有机大米似的,一斤能卖到一百多。”

一位在代村百姓菜园工作的大爷说,“平时给外来游客管理菜园,没租出去的空地里结余的菜可以分给全村的人,像大葱、茄子、土豆什么的,每人能分6、7斤,一到过年都不用买菜了”。他的老伴儿媳也都在景区工作,“这就很好,年纪大了能干什么?这就不孬。”但是走在代村,像这位大爷家里这样围绕景区、围绕旅游做生意的村民还不是很多,很多村民对于农业和旅游关系的认识也还不够充分。“农业旅游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代村任重而道远。

兰陵农业公园总经理王传喜也总结分析了目前代村农

业旅游发展的不足:一是旅游点散落,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不强;二是苍山旅游资源整合还不到位。王传喜计划,借助农业公园这个平台,做几个项目:一是完善现有的示范园,扩大蔬菜、花卉、种苗、养殖面积,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兰陵温泉度假区,建设一批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科普性,现代和传统结合的游乐设施;三是体现传统大田农业风光,大面积种植高粱、油菜花、向日葵、谷子、水稻等。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以面向市场为主,走市场化道路,面向大众旅游消费。“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农业公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的生产加工、科技研究、示范推

广、带动辐射、观光旅游等功能,以农业促进二、三产业尤其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指出,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其必须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提到农业公园和以往的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区别,郑建平认为最核心的是两个变化:一是主体不同,原来乡村旅游依靠农民,现在依靠企业;第二是以消费为带动的农业增长的方式,“根据城里人的消费需求来定制农业生产”。“整个乡村就是一个大公园,有菜地、有花圃、有苗圃、有养鸡场、有奶牛场,有大棚设施、有水景、有垂钓,一切这些东西都是按照旅游的特色打造的,不是按照生产要素来组织的”。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乡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乡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永禄乡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情况,全面强化和拓展融合功能,深入挖掘永禄乡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自然风光、民俗名艺等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永禄乡一二三产业联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市委《关于做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大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专题调研组就永禄乡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发展情况。永禄乡距市区7公里,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86.97亩,辖17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4567余户,12666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素有“梨果之乡”和“生猪之乡”的美称。截至2017年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689.95亩,经济作物75.4公顷,中药材30.2公顷,蔬菜及食用菌45.3公顷,产量2492吨;全乡设施农业388个,设施占地面积25.9公顷,实际使用面积21.4公顷,其中日光温室36个,春秋大棚352个,产量1546.7吨。 (二)林业发展情况。全乡林地面积15881亩,国家公益林8759.8亩,退耕还林600亩,应补面积195亩,株树42900棵,人均林地面积1.26亩;园林种植面积122.1公顷,产量2332.7吨,其中梨树种植面积57.5公顷,苹果29.2公顷,其他水果35.3公顷;在林业改革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山到组、分山到户、分股不分山的方式进行改革。目前按照市委安排,永禄乡千亩梨树种植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三)文化发展情况。永禄乡文化发展内涵丰富,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充分发

挥了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政策优势。主要包括乡文化站、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剪纸——玉先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传统的手工桑皮造纸工艺——山西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乡17个村均设有农村书屋。其中乡文化站建筑总面积800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图书室、微机室、乒乓球室、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舞蹈排练厅、图书室藏书达9000多册,投资150万元建设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建设了灯光球场、5人制足球场和电影院。乡文化站始终以服务为先导,遵循利民、惠民、乐民的原则,所有设施均面向群众免费开放。 (四)旅游发展情况。永禄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韩王山欢乐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原老毛沟自然村旧址,开发集休闲、旅游、度假、游乐、民宿、拓展、采摘、户外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2017年3月份同山西唐是文化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资1.1亿元完善建设开发内容;见证了波澜壮阔改写中国历史进程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平之战纪念馆,年接待量约2万多人次;永禄乡庙宇文化深厚,全乡共有庙宇39座,其中市级文物4个,有开启中华文明历史篇章的仓颉造字传说和仓颉庙、许庄的阁楼、秋子古戏台等。 (五)康养发展情况。永禄乡现有2家康养中心,分别为老年精神康复托养中心和夕阳红公寓。老年精神康复托养中心位于永禄乡秋子村,总投资约4000万元,总用地面积6691.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99.62平方米,内设床位300张,目前一期建设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夕阳红公寓成立于2002年5月,总用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共有床位100个,实际入住83人,其中五保户55人,自费赡养28人。 二、存在的问题

--区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汇报-军民融合情况汇报

**区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汇报:军民融合情况汇报 **区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全区旅游战线抢抓机遇,按照“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围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两个核心内容,统筹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建设,全力促进**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获评“江西旅游强县”“江西省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区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两项指标年增幅均超过25%。 一、主要成效及亮点工作1、做好点,做到标杆引领,示范率先。一是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异军突起,匡家村和渼陂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有休闲观光农业园(景)区50多处,年吸引周边县(市、区)及省内外参观人员近百万人次。其中,渼陂的富之渼果蔬联合社就是农旅结合的典型缩影。自2016年8月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总收入达5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白莲100多亩,生态采摘基地10余亩,垂钓鱼塘10余亩,建设房车基地1个,农家乐600平方米,樱花长廊1000米,并开通了环古村至基地的观光骑行线路。联合社充分利用资源,与旅游有利结合,不断开展相关活动。二是打造农旅联合项目。“旅游+农业”齐头并进,持续推动生态优势、文化内涵、美丽城乡、特色产业与旅游开发融合创新发展。**山景区、渼陂古村、富田古镇、东固景区提升了文旅融合品位; 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农旅融合的典范;

江右酒寨、岩溪根语、奥克1991创意产业园展现了工旅融合的风采; 白云湖度假区、青龙洲景区成为生态康养旅游的样板; 源中园、上红督之家被评为“省三星级农家乐”,逸乡园、富渼农庄被评为“省十佳休闲农庄”,逸乡园还列入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渼陂古村研学基地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区研学旅行活动如火如荼。三是培育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农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开发了富渼房车营地、青龙洲森林穿越、**山水上乐园、多彩田园骑行绿道、东固帐篷露营、基地写生、人体漂流等多类型体验性活动。 2、铺好面,做到项目提升,大放异彩。一是项目开发多姿多彩。立足资源自身特点,深挖文化内涵,因势利导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列入区全域旅游重点调度项目46个,计划投资3.66亿元。46个项目建设基本达到时序进度。**山景区实施了阳明广场、弘法广场、票务中心、**山水山洪沟治理等19个项目建设; 渼陂旅游集聚区实施了古村28口水塘治理、渼陂旅游主题酒店、精品民宿打造等26个项目建设; 富田启动了新游客服务中心、龙川阁古码头沿岸历史环境改造、匡家特色民宿等建设项目,白云湖生态康养度假区一期下沙洲岛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东固景区以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推手,游客中心、后河湾1957项目、东固烈士陵园等项目日渐成型。二是项目招商重拳出击。已与东方园林、光合新兴产业两个上市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东方园林针对渼陂旅游集聚区开发、光合文旅拟在富田镇打造中国**国际研学小镇两项工作均在正常推进中。此外,中建国际投资、港中旅、航盛电子等客商也纷纷赴区考察全域旅游。三是利用营销造势。**区庐陵文化旅游节常办常新; 各景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出了“桃花节”“荷花节”“桑葚节”“丰收节”“晒冬节”

文化旅游融合的十大趋势

导语 搞文旅产业,必须看清大趋势,这个行业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运作常势,逆势而行往往会陷 入万劫不复之境。当下的许多文旅项目已经出现这种颓相:坏的情况,出师未捷,半途而废;好的情况,一堆建筑,一堆垃圾,不知何为。以下作者列出的几个趋势,仅作参考。如“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能有夸大之虞,当下博物馆顶多是少数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没有大众市场的普及,更不会成为一种习惯,怎么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见仁见智,不可偏信,不可偏废。 【正文】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55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国内旅游收入5.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苏州创博会”)上,文旅业内人士提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经济变化。 今年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旅游产业》预测,2019年“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等将有力推动产业投资,并将继续发挥强大动能。

苏州创博会期间,知名旅游互联网企业结合大数据统计,针对当前文旅目的地发展,对“诗和远方”的未来做出了以下十大预测: ?未来小程序将成为旅游目的地标配 ?文化复兴和自信将进一步激发国内游增长 ?顶天立地型营销推动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全民UGC激发或将成为目的地内容生产的重要方式 ?“跟着节庆去旅游”或将成为新潮流 ?以重庆轻轨2号线为代表的一切“网红”将引发目的地新一轮增长 ?创意内容或将引发旅游裂变式传播 ?旅游产业将成为全国扶贫中坚力量 ?跨界联合将为目的地旅游注入新活力 ?跨境(文化)交流也将推动全球旅游的重点合作 “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价值和分享价值。”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行政文化委员会副会长祁述裕在“新业态·新经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上这样谈到,“文化创意能为旅游注入鲜活内容,是旅游业的动力之源。” 祁述裕认为,当前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始出现了五个融合趋向和五大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从粗放发展到优质发展;从关注自然和历史到更多关注当下生活;从有限领域到无限空间; 从物理空间到多维空间;从观光到更加注重体验和分享。 如何促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怎样进一步重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质升级;如何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和加强市场管理;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和促进对外交流融合。

文旅融合需要强化六个模式三个意识

文旅融合需要强化六个模式三个意识 实景水秀《遇见武宁》,成为了当地“山水武宁”文旅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旅游“1+1>2”的效应。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景观模式。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起;浔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大名楼。文化

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去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特色小镇模式。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比如水墨婺源、乌镇、凤凰古城等等,成为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时光倒流”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演艺模式。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还有河南《大宋·东京梦华》、红色实景演出《井冈山》、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等,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5T17:04:22.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徐子麒 [导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成都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城乡;融合;十九大;振兴 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农村。从这两种战略关系上来讲,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我们需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我们就必须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的“强、美、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富强不富强,要看农村怎么样,这是标志性的 [1]。城乡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经历颇多。这期间不断经历城乡分割、城乡共同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等。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分析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以及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细化来拆解,其根本是振兴人才,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制度最终创新城乡人才流动机制。这样一来,既允许了农民脱离农业农村到城市自主创业,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为农村的创业大潮扫除了障碍。那么,我们还涉及到一个名词是“城乡融合”,何为“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城乡融合”这一名词其实指的是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大约在80年代末期,因为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出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演变至今,于今天社会的表达方式则更可以看作通过城乡一体化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目标。这个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国家也看到了城乡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将城市的经济意识形态引入农村,使农业逐渐产业化,最大限度的将城市功能外化,提升居民需求同时满足居民需求,在这个过程里引导乡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城市的资金支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因为城乡融合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这些变化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此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起点。 二、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农业虽然在发展但是因为质量不高,于是引发的效益竞争力不高;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且公共服务建设滞后[2],使得硬件跟不上;第三,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可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从数据上看已接近60%,而通过预测发现,即使今后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却仍然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对于我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绝不是一面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一面农村却越来越萧条。为了扭转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就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这其中,主要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相对应的防止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凋敝。 城乡发展不均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体制机制的不协调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3],因而,便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加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很大一部分束缚城乡融合的机制仍然存在,但是就激活而言,激活主体、要素以及市场却一定是城乡资源融合的必经之路。 三、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是城市功能外化的一个绝佳体现,城市功能外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十分有利于乡村振兴。例如,“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构建现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农业结合互联网、教育、研学、康养、科技、文创、会展、艺术、体育等多元城市功能,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是指城市功能外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现在强调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老话说的好,产业兴则百业兴。我们必须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入期间,同时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其次,农业于其他产业需要有效融合,农业+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例如,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农业结合旅游度假、生态博览、运动休闲等等多元化产业,鼓励农村开展乡村旅游,使得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能够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笔者建议,可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严格把控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使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使乡村风景重现清明,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戏好要靠唱戏人,这也是一句老话,如果没有人,乡村振兴无法很好的实现,势必会变成一句空话。最好能够加大“三农”干部培养力度,从领导者抓起,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速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服务 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个别地方几乎可以说云泥之别。我们必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完善乡村教育和加强乡村医疗体系建设,尽快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并且积极调动各类农民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服务,

最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3月22日,市委市政主持召开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会议中提出的文旅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获得各方积极关注、高度重视、广泛推进。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李贵富书记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的讲话”更是从政府工作层面将全域旅游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书记对遵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清晰、资源优势分析透彻、下部工作举措部署有力,这不仅为遵化旅游发事业展鼓足了干劲,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对遵化重返百强、再创辉煌的发展信心。下面我总结一下参加此次会议的心得体会: 一、全域旅游地位显著,遵化发展全域游优势明显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市场需求变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全面推动旅游目的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全面优化旅游体验满意程度、全面释放旅游资源内在潜力的必然要求。此次由国务院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利于增强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决心,有利于各部门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中的协调,有利于提振各地党政一把手抓好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落好。当前,遵化在发展旅游业自身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千载难逢,一是我们旅游资源丰富有景区景点2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清东陵5A级景区一家;

二是文化底蕴深厚,遵化是千年古县,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戢东第一城的美誉,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三是自然风光秀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7%,河流19条,可谓是有山有水,景区宜人;四是区位优势显著,处于京津唐承秦五大城市腹地,游客资源市场潜力巨大;五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高速2条、出口7个,铁路4条,可谓是西进东出、南承北联的重要枢纽;六是旅游纪念品丰富,有马兰峪金银器、红木、皮影、剪纸、满绣等民俗手工艺品。这些资源优势为我们推动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地,李书记在会议所提出的扭住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4项举措,更是为我们遵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定将积极落实李书记指示,立足优势、谋划思路,找准重点、集中突破,努力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遵化旅游大发展。 二、深入挖掘清东陵文化内涵,丰富市场营销手段 清东陵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唐山市唯一一家5A级景区,强大的竞争优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我们要抢抓省、市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历史机遇期,进一步挖掘清东陵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一是举办精品主题活动,在举办清明万众祈福盛典、暑假研学游、徒步大会等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清东陵历史文化高端论坛”邀请著名清史专家参加,形成研究成果,使清东陵的历史文化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凸显清东陵在京东旅游景区的皇家特点。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游,充分利用清东陵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各地教育

农旅融合十大创意模式

农旅融合十大创意模式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好途径。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就本文展示农业与旅游混搭所呈现的多层次创意模式,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业态,实现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乡村旅游发展。 模式一:花卉+婚庆产业 产业依托:花卉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1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创意容: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主要赢利点: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礼蜜月洞房;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 模式二:苗木+休闲娱乐 产业依托:苗木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5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客群市场:花卉苗木和桑椹苗木休闲度假产业。 创意容:农业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产业由于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苗木花卉产业本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针对苗木产业,情景苗圃基地,木概念极为有效,即通过绿化样板间的形态展示苗木搭配的效果,将苗木产业,休闲游憩、游乐运动整合为一体。 主要赢利点:苗木种植、销售;运动、游乐、亲子等。

模式三:林业+游乐项目 产业依托:林业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2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本项目主要是针对经济林业资源。 项目定位:树上穿越,创意游憩森林公园。 客群市场:森林游乐游憩客群市场。 创意容:针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创建“树顶木屋、树中穿越、林下游憩”的三维空间开发理念,即依托树冠可以开发树顶温泉SPA、树顶度假木屋、树顶休闲书吧、树顶瑜伽健身台、树顶观光餐厅等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项目进行整合发展;树中依托树干通过空中吊桥、藤索、栈道和各种拓展运动结合,打造适合儿童、团队的拓展训练项目;树下利用陆地空间打造度假式营地、森林氧吧、塑料瓶建设的房屋、林下采摘项目等。 主要赢利点:游乐运动、度假、养生、林下经济等。

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产品体系

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产品体系 关键词: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三农 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产业融合的产品主要分为第一产业主导、第二产业主导、泛旅游产业主、商贸物流主导、科技主导融合产品五大类别。 1.第一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第一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农林牧渔产品通过产前科研、产中生产、产后销售整个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与与科研、物流、休闲、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充分融合,在农业林牧渔功能基础上,具有多样化功能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其核心是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产品附加价值。 2.第二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第二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以农产品加工制作为主要形式。这类产品通过将农村传统手工制品、农产品加工食品等的制作过程与技艺传承、教育培训、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特色商品等相结合,提供复合功能的融合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其核心是将农产品加工品遗产化、文化化、体验化、品牌化。 3.泛旅游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泛旅游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以农业、农村等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目标为导向,在对资源深度挖掘基础上,通过休闲、旅游、医疗、文化、体育、会展等泛旅游产业的植入,开发的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医疗、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产品形态。 4.商贸物流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商贸物流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以农副产品或深加工农副产品的末端销售为核心,通过电商、休闲购物、会议会展、品牌营销等在销售环节的介入而打造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品牌打造是这类产品的核心,从目前发展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这类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5.科技主导的融合产品 科技主导的融合产品是指在农业育种、培育、管理等环节,通过现代农业科技、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介入,推出的具有科研、教育、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这类产品的核心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合理运用。

文旅融合新时代

文旅融合新时代 发表时间:2020-01-13T15:27:00.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赵磊陈婷 [导读] 摘要: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重庆市大足区文化馆重庆 402360 摘要: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下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持续发酵的效应。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将为建设文化强国增添动力。文化和旅游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有明确的边界,但又常常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新特征文化核心创新改革文化市场新时代思想 文旅融合的核心内涵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可见文化和旅游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新兴演艺、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文化形式逐渐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提升着旅游产业背后的文化附加值。国内众多传统文化景点因此也再次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高速”到“高质量”、从“增长”转向“发展”,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长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其要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这正是当下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我认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与理想状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领域还较为单一,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很多区域的悠久文化尚未得到很好彰显,旅游景区特色定位不够准确、清晰,一些地方忽略了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存在短板;文化、旅游的合作不够畅通,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管理不精细不严格、流程不清晰不科学等现象;各地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缺乏协调机制,宏观调控作用尚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产业的促进性不明显,在税收、财政、产业扶持上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备,文化和旅游市场不够规范等。 二、国民收入不平衡影响各地域、各区域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认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相差数倍以上。收入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对文化和旅游消费认知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此外,我国当前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设计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引领时尚的创意性产品;缺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缺少文旅与科技融合的高端产品。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有一万余处,而已开发并具有接待国内外游客能力的景区仅有1800余处,不足总数的五分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同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不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餐饮酒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文化旅游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东部特大城市群和中西部大城市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仍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五、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发掘文化旅游业价值,要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观光服务为核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较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业长远发展。 文化和旅游结伴而行,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底蕴人文景观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特色小镇模式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旅游演艺模式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又见”、“印象”、“千古情”系列为例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文创开发模式 漫威、迪士尼乐园创造的“乐园主题+衍生品”经营模式,围绕该主题游乐园核心文化开发了服饰、出版物、玩具、食品等一系列消费品,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等各种需求。此类衍生品的消费收入已经超过了门票的销售额。去年以来,故宫国宝色口红、朝珠耳机等文创产品迅速蹿红,让故宫再一次一夜成名,目前故宫文创收入远远超过门票收入。故宫博物院用时尚消费传承传统文化精华,树立了文化旅游、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相融合的新典范。在技术、资源、市场、产业上进行深度融合。在技术融合方面,要通过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改变原有技术和工艺流程,减少同质化技术,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消除技术壁垒。在资源融合方面,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具有较大重合性,进入新时代,要通过创新创造,使最新的开发技术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既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传承非物质文化,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在市场融合方面,要通过市场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来推动和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产业融合方面,要使打造文旅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

全域旅游下地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2016年7月8-9日,全经联首届全国文旅地产创新模式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分享创新内容,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旅地产投资、开发、规划设计、运营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家及政府、金融机构、媒体的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了大会。我院院长林峰博士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作了题为《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的主题演讲。林峰院长认为,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整体战略,为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旅商文体康养(即五大幸福产业+商业)融合的地产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地产发的主流。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模式即旅文体康养商融合发展的地产开发模式,是以旅游为龙头,五大幸福产业融合下的创新地产及区域综合开发。 一、全域旅游再认识 1、全域旅游内涵 全域旅游是在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行政区域,将该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通过旅游业整合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整合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的内涵

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来了262个县的县委书记,意味着旅游在中国真正成了大风口。国家搞全域旅游的原因,在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旅游的井喷效应,为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旅游给了大家通过投资带动区域发展的理由,使得政府有可能运用旅游产业这个引擎去带区域经济发展。 全域旅游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特别提出了七大理念的转变,七大转变中最核心的是从景点旅游转化为休闲式、体验式全面融合发展的旅游结构。在运营上最关键是由旅游局、产业推动的要素转化成了以党政协调推进、中国特色下政府带动的产业发展的方式。通过对全域旅游的研究,我们认为全域旅游要打破“全”的概念,应该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 全域旅游的七大转变 2、绿维全域旅游观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有旅游吸引物、旅游区、旅游交通、乡村、城镇五大基础支撑。任何地方搞旅游必须有核心吸引物,观光不会形成目的地,但是没有观光也很难形成目的地。通过吸引力、吸引核的打造,把人聚集起来,促进旅游区、休闲区的形成,引导旅游的消费升级。交通作为基础设施,起着最重要的带动作用。旅游交通从传统的高速路、铁路、城际路等转变,形成了旅游流向过程中的运动系统,包括自行车道、马拉松跑道等,也包括文化体验和以文化为主体的结构都在道路系统中变成了一种混合型的产品。交通条件下的全域旅游提升,与原来的交通理念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和城镇都在这个旅游发展的结构中。

《农旅融合发展 打造精致胡场》

《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精致胡场》第一篇: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精致胡场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精致胡场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立足我镇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休闲生产生活、绿色生态服务等功能,融入科技、品牌、观光、采摘等旅游要素,制定出台全镇休闲观光农业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和旅游升级为目标,完善形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丰富农旅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提高农业和旅游的综合承接力,把农业旅游发展成全镇的支柱产业,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围绕特色资源、特色优势、特色镇位做文章,突出观光体验休闲功能,把我镇建设成“农村旅游休闲镇”;围绕“富硒产品”、“天然氧吧”做文章,突出品绿吸氧洗肺功能,把我镇打造成“农旅新镇,精致胡场”。 (二)发展思路。 1.重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全镇农业和旅游现有基础和形态,突出“点、线”建设,多点多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三线”为汉江沿岸、318国道沿线及排湖旅游通道沿线,在三线上布局精品农家院落、特色产业和配套设施。“汉江沿岸主要以水产养殖、种植等为主,重点发展休闲垂钓、水产餐饮等功能的休闲庄园;318国道沿线及排

湖旅游通道沿线以特色水果种植、现代设施栽培、农耕文化展示等为主,重点发展休闲采摘、科技示范、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功能的休闲农园。“多点”主要是指分布在全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美丽乡村,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重点发展生态种养、特色民宿、度假养生等功能的休闲农庄。 2.集中精力,培育主体。引导、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拓展产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情况,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融合发展。支持有能力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发展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 3.树立典型,重点扶持。组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镇)创建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工作,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着力打造阿尔迪休闲农业观光园、潭湖村美丽乡村、下麻村美丽乡村等休闲观光示范点。树立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发展理念,充分整合农业、林业、旅游、商贸、文化等产业资源,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充分整合交通、建设、国土、环保、水务等项目资源,集中精力办大事,千方百计办成事,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局面。重点抓好面上的品牌创建推介与点上的典型培育,营造氛围,扩大宣传,打造品牌,推动发展。 (三)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两张牌,盘活乡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以美丽乡村汇聚产业与人气,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晋网红地成都旅游“新名片” 崇州道明镇的竹里、竹艺村,集贤乡徐家渡林盘凡朴生活圈,还有蒲江的明月村,这些成功“转身”的川西林盘,早已是微博、抖音、朋友圈里的“网红”,成为各地游客追捧的乡村旅 游热点,今年端午假期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国际范”“天府味”的林盘生活。在凡朴生活圈,来自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的义工一齐参与打造,带来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自然的理解。将当初林盘整治时老百姓拆除旧屋破棚废弃的材料重新利用起来,通过自然生态的建造手法,形成了一 处处充满着创意的功能建筑。在川西坝子,越来越多的传统林盘正在向乡村旅游综合体华丽蝶变,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徐徐呈现。蒲江县明月村,让几位外国大学生流连忘返,农房改造的乡村书吧、乡村小酒馆,处处洋溢着文创带来的新活力。这里将一个传统的村落通过艺术的手法,变成时尚现代、具有国际范的新

林盘,让他们改变了行程,留下来慢慢品味。国际化不只 是高大上,乡村的返璞归真也是国际化。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乡村绿道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6月14日,在端午小长假来临之际,市旅游局面向广大市民和游客推出了9条天府绿道、川西林盘旅游线路产品。根据今日头条大数据显示,在6月14日至18日期间,这9条“走绿道、玩林盘”精品旅游线路总计网络关注 度高居全国第一。经济新形态创造产业新机遇随着乡 村绿道打造成果初现,一条绿道,串联起了成佳茶乡的吃喝玩乐,乡村游玩法多样化对当地百姓增收和旅游产品多元化的带动作用也显而易见。成佳同心绿道沿线既可采茶、制茶、学习茶艺,也可以开展农事体验、自然科普教育,游客可体验最生态的成都乡村游,沿着一条绿道,就可以把茶乡的生态和文化“一网打尽”。伴随着天府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由此带来的成都乡村经济新形态也悄然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秀美乡村绿道和宜居川西林盘的视觉感官体验,也带来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位于大邑县青霞镇的“成都匠人村”,构建起乡村创意生态系统,孵化出100多个乡村创意品牌。在明月村,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化客商在这里驻留,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巴金文学院签约作者马嘶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把一个农家院子改成了书院,每本书都是他亲自买回;传统文化爱好者冯玮开了遵生小院,和客人们一同聊天、做手

林峰: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及业态创新

林峰: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及业态创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编者按:2016年8月6日-7日,2016年中国文旅地产盈利模式创新总裁峰会在北京市首都机场朗豪酒店举行,以“跨界&融合”为主题,兼具理论与实战、创意与内容,呈现了中国文旅地产的新机遇、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 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博士受邀出席,并做了《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发展及新业态研究》的主题演讲,从全域旅游思维、文旅地产创新发展、业态创新架构、要素创新业态等方面,结合绿维创景十多年行业经验和经典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享交流。 一、绿维全域旅游观 林峰院长基于互联网+、旅游+,从全域思维、发展架构、核心理念、开发模型等方面分享了绿维的落地运营的全域旅游观,认为做全域旅游要打破“全”的概念,不需要面面俱到,否则没有重点,无突破口,是浪费,不能真正实现带动经济的价值。做全域旅游应该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5424”架构、及开发模型。 全域旅游“5425”架构

全域旅游开发模型 二、房产融一体化和服务整合平台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核心结构 房地产是一个“服务整合平台”产业,房地产已经由“制造房子”的工厂模式,发展成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整合模式。以“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结构,包括“三个家”的结构(居住之家、第二/三居所、休闲消费场所),由三个家庭服务构成三类房地产综合开发构架,是今天房地产发展的必然。 房地产作为一种平台,必须与服务产业、金融三者相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综合结构。有效地整合房地产不动产结构、服务产业的现金流结构,以及与投融资的金融关系,是下一个阶段地产发展的核心。房产融一体化,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

突出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突出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明确思路不偏移 发展思路直接影响着整个乡镇的工作布局,思路清了,方向明了,步子才稳,发展才快。我镇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打造全县农旅融合样板镇”的目标,全面阐释了“突出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明确“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顺应发展大势。绿色发展是未来的主题,我国旅游产业方兴未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旅游业将持续兴旺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东禅西道”旅游发展战略,将有力促进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结合县委要求。县委、县政府着力发展禅文化生态旅游,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我们前接禅文化生态旅游核心区——五祖寺,后联柳林旅游风景区——玫瑰谷,是五祖的“后花园”和柳林的“前客厅”,这必将为我镇实现“农旅融合”后发赶超带来重大机遇。三是贴近停前实际。停前作为典型山区乡镇,拥有深厚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山水资源,南北山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古角水库生态良好,开发空间巨大;特色基地已具规模,多元发展基础完备。这些资源,是我们停前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 二、咬住发展不松劲 1、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招商促流转,以流转促调整”的方法,以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作用,利用土地项目,支持种植基地的发展,大力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自行种植,打造三大产业基地,一是“万亩蓝莓园”,以童寨紫玉蓝莓种植基地为中心,将蓝莓种植基地扩大到胡寨、蔡桥等村,实现种植基地过10000亩;二是“万亩油茶园”,以刘壁、长冲村油茶基地为核心向周边辐射,面积扩大到15000万亩;三是“万亩黄白茶园”,以海山、蒋冲等村为中心将黄茶、白茶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亩。 2、全力建设核心景区。主动融入“五祖禅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打造停前的核心景区。一是花仙谷,投资5亿元,一期为玻璃桥花仙谷核心景区,兴建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及栈道、全透明玻璃吊桥、微缩版江南十八景区、十大名花园区、农业水利设施等景点;二期为水磨冲至城柳公路龙须河观光采摘园、风情游乐园及水上戏水乐园等景点;三期在前两期建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基础上,向周边山区拓展,打造鄂东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二是古角湾,以南冲、柴下等环古角水库的村为中心,启动全域性旅游公路建设、逐步新建一批景观亭、观景台、卫生间等公共旅游服务平台,将柴下农家乐、南冲攀岩基地、南山古道等“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