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六)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六)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六)

江汉奇:男,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内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1993年参加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函授本科毕业。

市人民医院进修肿瘤内科,中山大学附一院进修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主治各种血液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其它内科疾病。

石青: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院名中医。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梅国强教授和著名中医教授邓铁涛的弟子邱仕君教授。

现任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主任。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岭南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行为与心身医学分会行为中医学学组组员;

江门市中医药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门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门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曾荣获“全国首批专科专病建设临床先进个人”、“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二十年,参与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立项3项,市级立项2项,七次获省市二、三等奖。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疾病(如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痿证(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颤病(帕金森病)、失眠、癫痫等疾病。

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省级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谢祖艺:男,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康复科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本科学历。

专长于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中医中风病、眩晕病及脾胃疾病。

崇尚于中医从湿从瘀论治中风病,从湿从痰论治高血压、高血脂病。

在中风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病的中风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伦:女,广东省广州第二中医院,中医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

质控办主任。

师承全国名老中医邱健行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专攻中西医诊治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疾病。

2012年在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进修学习半年。2015年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进修ERCP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

擅长“清心疏肝法”诊治功能性胃肠病,如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健脾活血祛湿法”诊治胃肠道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炎症性肠病等;

“白虎清肝法”诊治慢性乙肝、肝硬化。“祛湿化浊法”诊治脂肪肝、胆囊息肉。

擅长消化内镜检查及介入治疗,如各类胃肠道息肉、消化道出血镜下止血、早癌诊治等。

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

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科技厅课题2项,省中医药局课题5项。'

张竞之: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临床工作16年,先后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涂福音教授、广东省名中医陈利国教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刘月婵主任,医理精湛,学验俱丰,临症衷中参西,主张临症应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强调“辩证是基础,治法是辩证的结果,“以法统方”指导临床遣方用药,临症选方用药紧扣病机,因证立法,依法选药,灵活加减化裁,做到法依证立,方随法出,病机方药高度一致。

临床注重经典,掌握疾病的常见证型,横向总结各个病症的治疗,掌握治疗的基本方法,其治法简明,临床遣方灵活多变,用药平正轻灵,疗效肯定。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中风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外感咳嗽、COPD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中医辨证治疗中医眩晕病、痹症、肾病;从虚、从淤、从郁中医治疗男科疾病,标本兼顾,疗效兼顾,疗效突出。

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淤证及活血化瘀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项目各1项。

主持市级课题多工作业绩主持课题:

1.血流机械力在高血压病血淤证中的形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3520),73万,进展顺利。

2.血管内皮细胞microRNAd在血淤证形成中的机制研究纵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3520),5万,已结题。

3.血流机械力在高血压病血淤证中的形成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S2013010014532),5万,已结题。

4.桃红四物汤抗心梗后心室重构有效成分研究,广东省升级科技计划项目,(NO:2015A020211040),30万,进展顺利。

5.血流机械力在高血压病血淤证中的形成机制研究,中国博士后启动基金(NO:2013M531836),5万,已结题。

粟漩:女,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治疗痛症,脑病,主任医师,康复与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

专长:运用特色针灸方法,如电针、腹针、火针、眼针、头皮针、平衡针、麦粒灸、皮内针等,结合中药,治疗痛证、脑病、面瘫、痹证等疾病,调理机体亚健康(体虚、记忆力减退、更年期、疲劳、经前综合征、高尿酸血症、胃肠功能失调、代谢异常等)

历年来,师承广东省名中医赖家生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符文彬主任、以及国内针灸专家武遥中、李万遥、林国华等教授,学习针灸经典理论,从事相关临床实践,逐步奠定了“调神、健脾、通经络”为主的学术思想,并在针灸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及科研、擅长针灸为主,结合中药、西医为辅的临床诊疗。

在治疗痛症、脑病及亚健康调理、治未病的体质调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同时善于结合现代康复理论指导各种通病的康复,知识面较广,中医基础理论扎实,诊断及治疗水平较高。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六)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六) 江汉奇:男,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内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1993年参加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函授本科毕业。 市人民医院进修肿瘤内科,中山大学附一院进修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主治各种血液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其它内科疾病。 石青: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院名中医。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梅国强教授和著名中医教授邓铁涛的弟子邱仕君教授。 现任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主任。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岭南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行为与心身医学分会行为中医学学组组员; 江门市中医药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门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门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曾荣获“全国首批专科专病建设临床先进个人”、“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二十年,参与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立项3项,市级立项2项,七次获省市二、三等奖。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疾病(如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痿证(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颤病(帕金森病)、失眠、癫痫等疾病。 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省级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以案说医】叶小汉: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案

【以案说医】叶小汉: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案 ▲叶小汉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

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病科)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中医论著3部,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多次荣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17年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男性,时年54岁。 腹泻6月。【首诊证候】 6月前因进食不洁后出现腹泻,时间集中于天亮之前,4-5次/日,不成形,黏腻,少许腹痛,纳呆,口干口苦,饮水量偏少,眠易醒,多梦,怕冷,腰酸,小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辨证论治】证候:脾肾阳虚,湿热下注。治法:健补脾肾,清热化湿止泻。 处方:煨葛根15克、栀子10克、炙甘草5克、熟党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厚朴10克、佩兰15克、肉豆蔻10克、补骨脂10克、牡蛎15克、首乌藤15克,7剂,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腹泻较前减,2-3次/日,大便黏腻,神疲减,夜尿2--3次,少许口干,饮水一般,眠欠佳。 去栀子,加肉桂5克(焗)、陈皮10克,7剂。 三诊: 腹泻基本缓解。 按语:

辨证思路:患者腹泻,大便黏,伴腹痛,口干口苦,饮水量少,结合苔薄黄,考虑为湿热下注为标,但是患者底子本虚,病程日久,又有怕冷,腰酸,腹泻集中于晨间等表现,考虑为脾肾阳虚,不能固摄所致泄泻,总的来说,患者病症属于虚实夹杂。叶师运用四神丸加减求本治标,方中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阳脾土,肉豆蔻温中涩肠,五味子固肾涩肠,煨葛根升阳止泻,党参、麦冬配伍五味子取生脉散之意益气生津,厚朴、佩兰芳香化湿醒脾,牡蛎、首乌藤安神助眠,少佐栀子清热;二诊时患者腹泻次数减少,大便仍黏腻,去清热之栀子,加用肉桂温肾助阳,陈皮加强健脾行气化湿之功。 临证经验:本案腹泻以湿邪下注为标,但是就病程的长短而言,此患者久病,泄泻,正虚标实,存在腰酸、怕冷等症状,所以存在两个方面原因,一为脾肾阳虚,火不能暖土,导致土疏而不能制水导致泄泻;二为存在湿热下注,治疗上加用清热化湿之品,泄泻能止。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来源:东莞市中医院,指导专家:叶小汉主任中医师】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 授课专家介绍 本期培训诚邀经方大家冯世纶教授及陈建国主任、冯学功教授、刘宝利主任、陶有强校长、张广中教授、张立山教授、王宁元博士、毛进军主任共同授课,均为国内经方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 1、冯世纶,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国医名师;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和冯世纶名医传承工作站首席指导专家;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后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客座教授;加拿大中医经典学会名誉会长。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工作。系统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经方的传播弘扬不遗余力,带领成立胡希恕经方医学传承团队,以多种形式反复多次讲授《伤寒论》,还亲自指导并参与组织开展了多次经方学术会议,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暨高级研修班”等,多次受邀到国外讲授经方学术经验,在国际经方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先后出版了《经方传真》、《解读张仲景医学》、《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等专著。指出“经方”不仅是数百首经验效方,更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理论集中反映是六经八纲思想指导下的方证相应学说,其有效指导了经方临证实践。 2、冯学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已

【食疗药膳】薏米黑芝麻红枣汤

【食疗药膳】薏米黑芝麻红枣汤 薏米黑芝麻红枣汤 文/治未病科陈瑞芳主任中医师 材料 粳米50克,薏米50克,红枣5枚,黑芝麻粉适量。 做法 薏米、粳米洗净,用清水泡涨,砂锅中倒入清水,放粳米、薏米煮半小时,放入红枣再煮10分钟,倒入黑芝麻粉,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补肝肾,增强免疫力,养颜。黑芝麻、黑豆都属于补肾佳品,冬季可以多吃点。它们对于补气血、乌黑头发、防治脱发,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于一些胡须、头发早白的人,都很推荐吃黑芝麻、黑豆。芝麻分白芝麻和黑芝麻两种,一般吃的调味料,用白芝麻比较多,但如果作为药物使用,则是黑芝麻较好。黑芝麻的主要功效是养血、润燥、通便,如果您平时存在脱发、斑秃、头发干枯或者皮肤干燥、没有光泽、缺乏弹性等情况,我们建议您适当吃一些芝麻,或者芝麻油、芝麻酱之类的,同样有养血润燥的功能。对于便秘一族来说,黑芝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专家简介 陈瑞芳,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孙光荣教授学术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医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的课题研究,临床擅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及胃肠道等疾病,擅长应用药膳食疗及膏方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及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

出诊安排:周三下午、周日上午(岭南名医门诊)。温馨提示 编辑:刘庆钧 复核:郑小英、杨艳 责编:钟天送

2023年国家级基地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23年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招录简章 根据广东省中医药局《有关做好2023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工作旳告知》(粤中医办函〔2023〕71号)文献精神及工作布署,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拟公开招录一批中医住院医师和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现就 2023年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面向社会招生,详细内容如下:一、基地概况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前身为江门市中医院)成立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防止保健、康复为一体旳综合性中医医院,先后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现开放床位1370张。医疗服务功能完善,学科设置齐备,另设有恩平分院、江海分院。目前,全院职工人数1599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14人,医学博士15人,硕士17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名中医4人,市名中医21人,市名医11人。师承方面拥有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3名,省级师承指导老师7名;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沈英森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余尚贞、余伯亮、杜发斌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三、报名对象及条件 1、一般高等院校医学类全日制五年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旳人员及其他需

要接受培训旳人员(委培学员须出具委培单位有关证明); 3、自愿参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 以上人员规定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遵法,作风正派,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团体合作意识强,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培训岗位职责旳身体条件,服从医院工作安排。 四、报名时间 2023年05月24日—06月5日 五、报名措施 招生报名采用网络报名旳方式进行。应聘者请于登录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选择“培训学员入口”,初次登陆先自行注册,按照网站报名规定填写个人简历,主基地选择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培训单位选择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或云浮市中医院、湛江市第二中医院,同步上传如下证明材料原件图片: 1、个人身份证(正、背面); 2、往届毕业生旳学历、学位证; 3、应届毕业生旳学生证、成绩单; 4、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 5、执业医师资格证、执业证注册证; 6、单位人需要提供本单位同意参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旳证明。

王昌俊:中医辨治肠癌的经验和医案二则

王昌俊:中医辨治肠癌的经验和医案二则 专家档案 王昌俊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省首届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会长、肿瘤分会常委,世中联癌症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委、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委员会常委。 擅长各类肿瘤的中医治疗、老年疾病的综合治疗和内科疑难病症的辨证诊疗。 本文作者: 黄旭辉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林举择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本文来源:《现代医院》2017年第11期,大医论道获授权转载。 王昌俊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与科研30余年,长于各类肿瘤的中医治疗、老年疾病的综合治疗和内科疑难病症的辨证诊疗。笔者

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其中医治疗肠癌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肠癌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所致 肠癌是常见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逐年升高[1]。肠癌多属祖国医学中“脏毒”、“肠积”等范畴,《灵枢·五变》指出:“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外科正宗》云:“夫脏毒者,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 近现代各医家对肠癌的病因病机各有阐发。裴正学[2]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风寒之邪入肺,寒气客于肠间而致气滞血瘀,最后发展为肠癌。周岱翰[3]认为肠癌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所致,饮食不节,痰浊内生而化热,久郁成毒,结于大肠,故发为癌肿。 郁仁存[4]指出,正气亏虚,阴阳失调是肠癌形成的主要决定性因素。邪气留滞,相互蕴结而化为癌毒是肠癌发生的关键。李建生[5]认为,肠癌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毒与瘀阻为标,因虚致实,而邪实又可导致正虚,二者互为因果。刘嘉湘[6]则认为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毒郁而化热,气血失和,湿热邪毒内结而成肠癌。 王昌俊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肠癌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所致。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之物,伤及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热,湿热蕴毒下迫大肠,故而毒聚成痈;或因忧思郁怒,情志失调,胃肠失和,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则成积块。在病机上,概而言之,肠癌以正虚为本,以湿、热、瘀、毒为标。

【以案说医】陈朝俊:四君子汤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

【以案说医】陈朝俊:四君子汤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 陈朝俊广东省名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首届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罗某某,女性,72岁。 【发病过程】 主诉:头部及四肢颤抖不宁3年。 【首诊证候】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有双手抖动,逐渐延及前臂和下肢颤震。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一直口服左旋多巴治疗,但震颤不见缓解,胃脘痛甚。遂经人介绍求诊。 现症见:患者由家人搀扶前来,手足、四肢、头颅颤抖不已,行走不能,语言因颤抖而断续,词不达意。眩晕,周身不适,下肢麻木,失眠,心悸,胸闷乏力,胃脘灼痛,哕逆,泛酸,尿频,舌绛瘀斑少苔,脉弦缓。 既往史:患者于1990年因胃溃疡行胃1/3切除术后时作胃脘痛。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颤证(肝脾肾亏,痰浊风动)。 西医诊断:帕金森病。 治法:健脾益肾,化痰熄风 处方:四君子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党参20g、焦白术15g、茯苓30g、胆南星15g、法半夏15g、陈皮15g、焦三仙各15g、钩藤15g、石决明30g、天麻15g、川牛膝15g、杜仲15g、砂仁15g、桑寄生15g、葛根15g、木瓜15g、白芍30g、炙甘草20g。水煎服,

共7剂。服药期间嘱忌生冷辛辣之品,慎起居,适寒温,勿过劳。 【随诊过程】 二诊 眩晕少作,哕逆已轻,周身拘紧缓解,手足仍颤抖,下肢麻木,胃热泛酸,舌绛瘀斑少苔,脉弦缓。 在上方基础上加知母15g、玉竹15g、海螵蛸30g。继服7剂。嘱减左旋多巴药量。 三诊 眩晕偶作,胃热泛酸已止,身颤已减,手抖头摇减轻,但觉乏力,下肢麻木,大便溏薄,舌绛瘀斑少苔,脉弦缓少力。 遂于上方去玉竹、海螵蛸,加炒山药30g、全蝎5g,继服7剂。左旋多巴已停用。 四诊 眩晕未作,身颤已止,手抖头摇已大减,肢麻已轻,大便成形,但食少,乏力,眠差,舌绛瘀斑苔薄,脉缓少力。遂变法为健脾益胃,滋水涵木。 予以党参20g、焦术15g、茯苓30g、焦三仙各15g、鸡内金15g、炒莲肉20g、黄精20g、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30g、牡丹皮15g、丹参15g、僵蚕20g、全蝎3g、夜交藤20g、炙草20g。服14剂。后患者手抖头摇少作,偶因情绪激动手略抖,肢麻已轻。 【按语】 患者因年老体衰,饮食欠佳且胃溃疡行胃切除后导致脾肾亏虚,痰湿中阻,气血不荣,水不涵木,痰浊风动。辨证以脾虚为本,肝风挟痰为标,以肾精亏虚为根。故予健脾益肾,化痰熄风之法。 方用四君子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二诊眩晕少作,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已得缓解,但胃阴亏虚。效不更方,在上方基础上加知母、玉竹,并嘱其减左旋多巴用量。三诊眩晕偶作,胃热泛酸已止,身颤已减,左旋多巴已停用。但脾气虚弱,清阳不升,加之久病人络,仍乏力,大便溏薄,舌绛瘀斑脉弦缓无力,故予加强健脾、化瘀、通络之力。去玉竹、海螵蛸,加炒山药、全蝎。四诊眩晕未作,身颤已止,

喜讯!国医堂又添三位广东省名中医!

喜讯!国医堂又添三位广东省名中医! 近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第四批广东省名中医名单正式出炉,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又添3位广东省名中医!他们分别是吕永慧教授、郝建军教授、林丽珠教授,国医堂专家再获省级荣誉,进一步彰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名医实力!

专家介绍

【职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 【学术头衔】博士研究生导师,羊城好医生,原广州市中医院消化脾胃科主任、肝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广东省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广东省自然医学会常务理事等。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溃疡性结肠炎重点专病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脾胃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州市优秀中医。 【学术成就】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所发明的“肠炎清”临床应用二十余年,受到患者欢迎,评为广州市优秀医院中药制剂;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1年获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主编出版两部专著:《肠黏膜屏障与肠内营养临床关键技术》、《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合理用药》。

【职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学术头衔】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导师。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兼肿瘤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广州市干部医疗保健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学术成就】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致力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基础临床研究,主持制订编写了常见中医肿瘤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应用。主持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主编或参编论著18部,多次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62名。相关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广东省科技进步、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脾胃研究所-导师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

脾胃研究所导师简介 一、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医内科学(100506) 博士研究生导师:潘华峰胡玲李茹柳 潘华峰:女,1965年4月出生,四川泸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国务特殊津贴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民族医学会脾胃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项目、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全国中医师承攻读学位优秀管理者,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西北医学教育》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兼编委。 主要致力于卫生事业管理以及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重大疾病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她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为本、瘀毒致病”新病机与“健脾化瘀解毒”治则,从多角度开展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CAG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鉴定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共主持课题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其余省级以上课题12项),获得各类教学奖励16项(其中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关于胃炎胃癌治疗研究相关自然科学类论文50多篇),培养研究生26名(其中5名获得国家奖学金)。此外,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学习,参加美国、英国等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 胡玲:女,1962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脾胃研究所第3任所长、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九届新南方教学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双一流”重点学科-中医学(脾胃方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脾虚证候重点研究室”学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绍贤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加联合脾胃病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平台和“北上广脾胃研究学术联盟”广州负责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世中联消化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专委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特邀审稿专家或编委。 为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大徒孙,长沙“劳九芝堂”中医世家第10代传人、“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优秀指导老师”劳绍贤教授嫡传大弟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绍贤全国名老中医“优秀学术继承人”;从事脾胃虚实病证辨治规律及其病理本质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

岭南大医传陈达灿(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岭南大医传陈达灿(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 国贡献力量 人物简介陈达灿,现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觉得要成为一个大家,首先在医德上 要能够真正像我们孙思邈说的‘大医精诚’。 你只有技术没有医德的话,永远成不了大家, 成不了大医。” “特应性皮炎的小孩你要付出更多的爱, 一定要让他感觉到爱,实际上这些孩子非常聪

明,你真心实意去关爱他,他会感受得到的。 同样晚上睡觉前患儿父母一边给他按摩,一边 给他讲故事,让他整个情绪能够很安稳,睡好 觉,就对病的治疗有很大的作用。” “一旦你进入医疗以后,就必须永远不停 步地往前走。医学发展是无止境的,病人的要 求也在不断提高。你就要不断去探索,知难而 上。” “我们在老百姓心中有很好的口碑,这是 一代又一代人建立起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正因为这样,你只能每天每时每刻警醒。你不 能说现在口碑好就可以随便了,那这口碑一下 就会没了,要有危机感。” 陈达灿早年师承梁剑辉、禤国维、朱良春等多位名医,这为他融会中西、积极创新、实践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和深入思考,陈达灿创立了一套独树一帜的临证思路和方法,提出培土清心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理论。 特应性皮炎难治,发病也比较多,同时也 是现在国际一个热点,中医治疗是有优势的。 现在以我的培土清心理论形成的方,已做成院 内制剂。有时我们也碰到很严重从国外回来的 病人,几个国外回来的小孩子,用中药效果挺 好。所有东西源于临床,这个方临床有效,就 要优化它。考虑是偶尔治好的,还是真正这样? 我们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比如小孩子脾虚 是贯穿整个疾病的过程。心火旺在急性发作,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使脾虚跟心火两个相互交替,

岐黄国医书院导师简介

岐黄国医书院导师简介 岐黄国医书院2016年专业硕士导师简介 一、中医临床专科研究(下按拼音顺序排名) 胡珂,男,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副主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工作继承人,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中医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医学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成果: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浅表性胃炎中医优化方案及其疗效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组成员、分中心负责人;主持3项江西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研究;3项江西省卫生厅科研课题本人为课题主要设计、技术指导、课题申报书执笔、课题第二申请人。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近5年发表论文16篇。参编著作4部。 专长及研究方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1年,中医基础知识扎实,坚持研习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伤寒论》、《金匮要略》。长于中医辨证论治,喜用经方。运用中、西医两套方法诊断、治疗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便秘、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肝炎、肝硬化;运用中药治疗感冒、发热、外感咳嗽、失眠、亚健康等其他内科杂病也有较丰富经验;擅长消化内镜检查及部分内镜下治疗。 何晓晖,男,1952年6月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级名中医,江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名老中医简介

名老中医简介 1、邓铁涛 男,1916年10月生于广东开平县,从医69载。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治心血管疾病,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红斑狼疮等。1986年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课题,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朱良春 男,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后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69载。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治内科杂病,擅用虫类药治疗疾病,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多项部、省级科技奖。 3、颜德馨 男,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市,先贤亚圣颜渊之后裔,自幼从父江南名中医颜亦鲁学医。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及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4、路志正 男, 1923生于河北藁城,中医世家。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有很深造诣。擅长针药并用,同时特别重视食疗,圆机活法,因证而施。擅治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瘫等疑难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五)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五) 林锦洪:男,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疼痛康复,主任医师。 从医30多年,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疑难病多发病,带教和指导下级医师。特别是在诊治颈椎病、退行性膝关节病及类风湿、痛风等疼痛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效果良好;并对慢性顽固性咳嗽,慢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疗效。门诊数量大。主持省市中医科研课题各一次,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及“中华中医药学刊”等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主持广州市中医中药学科(疼痛科)一项。马万里:男,广州市中医院,中医皮肤,主任医师,三级教授。擅长:中医治疗慢性疑难性皮肤病。如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带状疮疹神经痛后遗症,银屑病等;神经性皮肤炎、红斑狼疮等。陶双友: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副主任医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消化病方向硕士、脑血管病(中风病)方向博士毕业,先后师从于全国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张小萍教授、中医脑病专家刘茂才教授。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口腔溃疡、肝炎、肝硬化、顽固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睡眠障碍、头晕、头痛等消化系统和神

经系统疾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症。学术专长:擅长使用中医膏方,辨证调理妇女气血亏虚头晕肢冷、妇女体虚宫寒不孕、男子肾虚腰痛性事低下、儿童肺虚易感冒、儿童脾虚纳食差、老人肾虚血淤妖股疼痛、脾胃虚弱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产后体虚、久病体虚、亚健康等多种虚症。熟练掌握胃肠镜下各种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麻醉无痛、镇静无痛胃肠镜检查诊疗技术。资历:毕业至今,长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窥镜室教授。临床实践中,注重辨证论治,强调经方运用。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炎、肝硬化、口腔溃疡、顽固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睡眠障碍、头晕、头痛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它多种内科杂病。熟练运用胃肠镜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疗,熟练开展无痛(镇静/麻醉)胃肠镜检查。个人荣誉先后主持和参与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973”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多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在各级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副主编学术专著2部,担任广东省 肝脏病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

中医肾内科专家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曹钋 曹钋,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工作,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主要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局级、校级课题,及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科研项目,参与出版论著2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特长:诊治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关节炎,风湿免疫性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药物中毒及各种危重症的血液净化治疗。 滕福斌 姓名:滕福斌性别:男 学位:博士职称:主治医师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中医内科 业务专长: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的中西医诊治。 王玫 王玫,女,中西医结合内科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西内教 研室副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肾病、内分泌疾病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血液净化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2部,参与编写多部医学著作。

广州中医院导师简介介绍

医院简介 广州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下设同德门诊部和五羊门诊部两个分支机构,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设于院内。医院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56年经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960年更名为“广州市中医医院”, 2004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单位。 医院一直秉承“仁爱精诚、厚德济生”的办院宗旨,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针,荣获“省文明中医医院”、“省百家文明医院”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7696平方米,业务用房约34000平方米。现有病床数449张。现有在职职工7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医疗专家100余人,省、市名中医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8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第四批全国名医带徒指导老师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对象”3人,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12人,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6人,广州市卫生局局管优秀科技人才4人。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我院一直接收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医学院校的专科、本科、研究生来我院见习和实习,并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共115人,现有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69人。 医院医疗设备资产超亿元。设专业科室20多个,专科(专病)80多个。有广州市卫生局1357工程重点中医专科专病达标单位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2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9个。脉管炎科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两个脉管炎专科之一,肿瘤科是广州市卫生系统唯一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医院目前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多项科研成果奖。 2008年,我院投资逾5亿元的新院项目获市政府立项。2010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同德围地区投资建设一所200张病床的综合性医院并交由我院运营管理。随着医院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内涵建设的不断加强,一所“国内知名、华南一流、省内综合实力前三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将竭诚为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