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临床任督二脉流注针灸治验

针灸临床任督二脉流注针灸治验

针灸临床任督二脉流注针灸治验

任督二脉流注针灸治验

作者简介:刘炳权,现为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主任医师,并受聘为佛教华夏国际中医学院副院长兼针灸教研室主任、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学术顾问、澳洲全国中医药协会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日本大阪医科大学麻醉科日中交流会顾问,香港针灸医师学会、刘氏八卦头针学会、骨伤治脊学会、耳针学会顾问。曾赴摩洛哥、突尼斯访问。198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擅长:用针灸治疗面瘫、中风偏瘫、腰颈椎骨质增生、肩颈腰腿痛头痛、咳喘、月经不调、风疹痤疮。

往期文章延伸阅读:

针家精要|刘炳权主任医师八卦头针治瘫经验

呃逆

何某女28岁工人,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就诊。呢逆已五天,昵逆声沉缓,食入凉寒生冷之物尤甚,胃纳呆,体倦,恶风畏寒,经药针治疗无效。体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治疗:戌时,温针灸中脘穴一次而愈。

【按】患者形体偏寒,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寒气积于胃中,胃气失于和降,气逆上冲,故呃声而发,戌时乃任脉中腕穴经气流注最旺盛之时,能疏导经气,温胃散寒,呃逆针治一次而愈。复诊未再复发。

胸痹

刘某女28岁工人一九八四年四月九日就诊。胸中痹痛一年余,近四个月来不能坚持工作,每因情志不畅,或食入寒凉生冷之物尤甚,经x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体查:患者呈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情志抑郁,舌淡,苔白,脉细。治疗:酉时取艘中穴,直接灸,每次五壮,每日灸一次,经二次灸治,症状减轻,再经三次治疗而愈。

【按】胸为阳位,阳气不足,寒邪外袭,均能使气机痹阻,所以《金匾要略》称为胸痹。擅中是八会穴中之气会穴,《灵海论》称擅中穴为宗气之海,《千金方》说“擅中主卒痛烦心”。诊治之时,正循擅中开穴,此两者相得,能导引气血,温经散寒,寒散则气血通畅而愈。

急性腰扭伤

黎某男28岁工人,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日就诊。因劳动过重,腰部扭伤,行动不便,腰痛难忍五天。体查:第四腰椎正中旁开一寸处左侧有明显压痛,腰椎照片检查夫见异常,舌红,苔微黄,脉弦。治疗:未时针水沟穴,留针十五分钟,隔五分钟行针一次,强刺激,出针后,腰痛明显减轻,次日未时来诊,腰已无痛。

【按】患者乃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所致,水沟穴是督脉俞穴,有利腰脊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又能逢时开穴,其效甚优。

体会

奇经八脉中任督二脉均有本经俞穴,有固定循行路线。滑伯仁说“任督二脉,一源二岐,一行于人身之前,一行于人身之后,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说明任督之间相互为环,气血周流灌注,停而复始。故它具有总督诸阳之经、总任诸阴之经功能,又称为阳经之海,阴经之海,因此它随着昼夜变化。经脉气血流注有着盛衰开合,俞穴就有着开穴法则。子时开会阴穴,丑时开腰俞穴,寅时开命门穴,卯时开筋缩穴,辰时开身柱穴,巳时开风府穴,午时开百会穴,未时开水沟穴,申时开天突穴,酉时开擅中穴,戌时开中肮穴,亥时开关元穴达。针治疾病中既能辨证又能按时取穴,疗效较为满意。

读而思

duersi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针灸学重点笔记

针灸学重点笔记——康复一班整理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的作用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分为:经穴(十二经脉、任脉、督脉上的腧穴),奇穴和阿是穴。(分类及概念)腧穴常用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定位法。(各自的概念及骨度分寸法的一些常用骨度分寸) 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各自的概念及应用)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任督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分别循行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五、刺法的概念和分类: 刺法:又称“针法”,是指使用不同的针具,刺入人体的穴位(或一定部位)并施以不同的手法,给与一定的刺激,从而激发经络之气,达到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六、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基本操作方法的描述)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针灸临床任督二脉流注针灸治验

针灸临床任督二脉流注针灸治验 任督二脉流注针灸治验 作者简介:刘炳权,现为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主任医师,并受聘为佛教华夏国际中医学院副院长兼针灸教研室主任、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学术顾问、澳洲全国中医药协会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日本大阪医科大学麻醉科日中交流会顾问,香港针灸医师学会、刘氏八卦头针学会、骨伤治脊学会、耳针学会顾问。曾赴摩洛哥、突尼斯访问。198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擅长:用针灸治疗面瘫、中风偏瘫、腰颈椎骨质增生、肩颈腰腿痛头痛、咳喘、月经不调、风疹痤疮。 往期文章延伸阅读: 针家精要|刘炳权主任医师八卦头针治瘫经验 呃逆 何某女28岁工人,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就诊。呢逆已五天,昵逆声沉缓,食入凉寒生冷之物尤甚,胃纳呆,体倦,恶风畏寒,经药针治疗无效。体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治疗:戌时,温针灸中脘穴一次而愈。 【按】患者形体偏寒,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寒气积于胃中,胃气失于和降,气逆上冲,故呃声而发,戌时乃任脉中腕穴经气流注最旺盛之时,能疏导经气,温胃散寒,呃逆针治一次而愈。复诊未再复发。

胸痹 刘某女28岁工人一九八四年四月九日就诊。胸中痹痛一年余,近四个月来不能坚持工作,每因情志不畅,或食入寒凉生冷之物尤甚,经x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体查:患者呈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情志抑郁,舌淡,苔白,脉细。治疗:酉时取艘中穴,直接灸,每次五壮,每日灸一次,经二次灸治,症状减轻,再经三次治疗而愈。 【按】胸为阳位,阳气不足,寒邪外袭,均能使气机痹阻,所以《金匾要略》称为胸痹。擅中是八会穴中之气会穴,《灵海论》称擅中穴为宗气之海,《千金方》说“擅中主卒痛烦心”。诊治之时,正循擅中开穴,此两者相得,能导引气血,温经散寒,寒散则气血通畅而愈。 急性腰扭伤 黎某男28岁工人,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日就诊。因劳动过重,腰部扭伤,行动不便,腰痛难忍五天。体查:第四腰椎正中旁开一寸处左侧有明显压痛,腰椎照片检查夫见异常,舌红,苔微黄,脉弦。治疗:未时针水沟穴,留针十五分钟,隔五分钟行针一次,强刺激,出针后,腰痛明显减轻,次日未时来诊,腰已无痛。 【按】患者乃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所致,水沟穴是督脉俞穴,有利腰脊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又能逢时开穴,其效甚优。

针灸科通元法

针灸科通元法 通督养神,引气归元针法,简称通元针法,为赖新生教授几十年从事针灸临床经验基础上所创立的新的治疗体系。基于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的治疗大法,以五脏背腧穴通督养神和腹部关元气海天枢归来为主穴以引气归原,同时依据病情可配合开四关或配合五俞穴,参以传统的针灸补泻手法。依据针灸的作用是调整脏腑,效应特点是平衡阴阳;本法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精华,以脏腑神气为治疗中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蕴含赖氏针法处方和针药结合的独特学术思想,具有简单易行,适应症广,实用规范,疗效显著的特点。具体处方:背腧穴或心俞膈俞(四花)为主,在所有病症中均取这一主穴,作为通督养神的要穴,五脏背俞分治五脏,如若肺系病则以肺俞为主,肝系病取肝俞,消化系统疾病取脾胃俞,泌尿生殖系病取肾俞、膀胱俞等,也可进一步配合五神藏所含的神魂魄意志即膀胱经第二侧线背腧穴加强疗效;腹部腧穴以天枢为引导阴阳之气的主穴,气海关元归来为辅。适应症:适应于所有内伤杂病,如慢性肝炎、急慢性结肠炎、浅表性胃炎、前列腺炎、弱精症、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癌症放化疗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痴呆、抑郁、急慢性荨麻疹、脑病中风、颈椎病、腰椎间 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脑外伤综合症、失眠、眩晕、头痛等。 神为一身之主,指人体精神活动、思维意识、感知闻嗅、躯体活动等功能活动的能力,也是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液盈亏的外露征象,脏藏于内而相于外,故而神是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主宰,其包含了广义和狭义之神。 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一切功能活动的能力,以及通过各种功能活动而产生的有形物质的外部征象。《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则机息。”

针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起源于远古时代。针灸是指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具进行治疗的方法。针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针灸的作用: 1. 缓解疼痛: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从而改变疼痛传导途径,减轻或消除疼痛感。 2. 调节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整机体的内分泌平衡,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对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3. 改善免疫功能:针灸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并能对特定免疫反应有针对性的调节。 4. 平衡神经系统:针灸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改善机体的神经调节功能,有助于调整情绪和睡眠。 5. 提高血液循环:针灸刺激穴位,改善血液的循环,增加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6. 调整消化系统:针灸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调整消化系统

的功能,对胃肠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7. 改善睡眠质量: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8. 提高生活质量:针灸可以改善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提高人体的生活质量,对于调整身心平衡有重要作用。 二、针灸的临床应用: 1. 疼痛症状的治疗:针灸在疼痛症状的治疗上有显著的效果,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关节炎、神经痛等。 2. 内科疾病的治疗:针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上有广泛应用,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3. 妇科疾病的治疗:针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包括经期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不孕不育等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针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包括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癫痫等。

任督二脉与疾病治疗

任督二脉与疾病治疗 任督二脉是中医经络学说中奇经八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中均有著述,《素问·骨空论》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难经·二十八难》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以上理论均沿用至今,指导着中医针灸学的临床实践。 督脉: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意。督脉循经行为:本经共有28个穴位,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任脉:任,有担任,妊养之意。任脉起于下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在腹内沿前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联系于目。本经共有24个穴位,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用于治疗神志病。

经络学说认为,任督二脉为阴阳诸经之纲领,对十二经气血起着主导、溢蓄调节作用。根据其循行,任督二脉上属于脑,下连于内外生殖器官,中络于心、肾,行于躯干正中一周,为人体中极为重要的两条经脉,为人身阴阳诸经之统领,故有“阳脉之海”、“阴脉之海”之称。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脏腑之气的虚实,生殖功能的强弱,都和任督二脉的有余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疏通任督二脉可畅百脉,利气机,祛淤滞而除顽疾,在针灸临床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任督二脉穴位治病范围广泛,如急救时中风闭证可针人中、素髎,脱证可灸关元、神阙;癫狂症可针大推、哑门,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可针关元、中极等等。其治疗均遵循“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针灸治疗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学说中经络辩证是以经络学说理论为依据,对病人所反应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辩证方法,至今仍为经络辩证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诊断治疗中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真气运行养生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真气者,经气也”,“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气运行养生实践五步方法重在呼吸训练、身心调节,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人体感受到机体内在的气血阴阳变化,而自我感觉到身体局部或者整体的发热、发凉、麻、痒、胀、痛等感觉,尤其是任督二脉所过之处最为明显。李少波先生认为这一过程符合人体生理的调息规律,有效的培养人体赖以生存的真气,使之旺盛运行而贯通经络。通经络的过程就是治病的过程,而经络通畅,则人体健康并减少生病的可能。

中医针灸的实验报告

中医针灸的实验报告 中医针灸的实验报告 引言: 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中医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和机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假针灸治疗或其他常规治疗。实验过程中,记录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 1. 针灸治疗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在精神压力缓解中的应用 实验组参与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3. 针灸治疗在调节免疫功能中的应用 实验组参与者的免疫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针灸治疗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实验讨论:

1. 针灸治疗的机制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针灸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产 生调节作用,综合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2. 针灸治疗的个体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个体对针灸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个体的体质、病情、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体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3.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针灸治疗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疗法,但仍需注意操作规范和卫生条件,以避免 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医针灸疗法在疼痛管理、精神压力缓解和免疫功能调节等 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针灸治疗的机制可能涉及多个系统的综合调节。然而,针 灸治疗的个体差异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有望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王五. 中医针灸的实验研究进展[J]. 中医杂志, 20XX, XX(X): XX-XX. 2. Liu X, Zhu B, Zhang M, et al.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PLoS One, 2015, 10(3): e0119149.

针灸疗法实践经验探秘针灸疗法的实用技巧

针灸疗法实践经验探秘针灸疗法的实用技巧针灸疗法实践经验探秘 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它以刺激特定的穴位,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在实践中,针灸医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本文将探索一些针灸疗法的实用技巧,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一、穴位选择与刺激技巧 针灸疗法中的穴位选择至关重要,正确的穴位选择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在针灸疗法中,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曲池穴、合谷穴等。选择穴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需调节气血的病症,如恶心呕吐、头痛等,可选择百会穴进行治疗。对于需要缓解疼痛的患者,如关节炎患者,可以选择合谷穴等。 在刺激穴位时,针灸医师需要注意刺激的力度和深度。力度过轻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力度过重则容易引发其他不良反应。深度的掌握也很重要,过浅可能无法达到刺激穴位的要求,过深则容易引发针刺后疼痛或出血。因此,针灸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量力而行的操作。 二、刺激方法与手法选择

针灸疗法刺激方法的选择对治疗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常用的刺激 方法有针刺、艾灸、拔罐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医师需要选 择适合的刺激方法,或者结合多种刺激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针刺是最常见的刺激方法,可以通过调整针刺深度、角度以及操作 速度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在操作过程中,针灸医师需要灵活运用 手法,如扎捻、提捻、稳插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强刺激效果,提高治 疗效果。 在某些病症治疗中,艾灸也是一种常用的刺激方式。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热量刺激特定穴位,艾灸可以调节体内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效果。针灸医师需要掌握艾灸的具体操作技巧,如艾炷的燃烧时间、距 离患者皮肤的高度等。 拔罐是通过产生负压刺激,促使局部气血运行畅通的一种方法。针 灸医师在进行拔罐时,需要掌握好罐具与患者皮肤的贴合程度,以及 负压的大小。较轻的拔罐可以促使气血运行顺畅,而较重的拔罐可以 疏通经络,消除淤滞。 三、疗效评估与注意事项 在针灸疗法的实践中,针灸医师需要及时评估治疗的疗效。通过刺 激后患者的反应以及病情的变化,针灸医师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初步 判断。患者的病症是否缓解,身体的舒适度是否提高,都可以作为疗 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古代针灸和推拿理论及技艺

古代针灸和推拿理论及技艺 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源远流长,具有 庞大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古代,针灸和推拿是广泛 应用的治疗方式,成为人们维护健康的有力工具。在现代医学中,针灸和推拿被认为是非药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已得到 充分的证实。 1.古代针灸理论及技艺 针灸是指用针刺入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经脉穴 位和气血运行等方面。 阴阳五行是针灸理论的基础概念,认为宇宙万物均由阴阳两极 和五行相互作用而成。在人体内部,阴阳的协调平衡是保持健康 的重要条件。 经脉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认为穴位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 脉在人体内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系统,穴位则为经脉上的关键点

位,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经脉上的气血运行情况,进而调节脏腑功能。 针灸术具有多种刺激方法,如刺、转、捻、按、拔等。针刺的深浅、角度、强度等因人而异,需要针灸师根据病情和病人体质作出适当的调整。针灸术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疟疾、风湿、中风、流感等疾病的治疗。 2.古代推拿理论及技艺 推拿是以推、拿、揉、压等手法按摩人体,以改善血流和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推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和全身经络系统。 骨骼肌肉是人体运动和活动的重要器官,肌肉的健康状态与全身的健康密切相关。推拿通过手部按摩和柔软肌肉,从而改善骨骼肌肉的活力,增强抗病能力。

全身经络系统是推拿理论的重要部分,认为人体内有多条经络 贯通全身,任督二脉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经络中枢之一,经络上的 穴位则是推拿治疗的重要作用部位。 推拿术具有多种手法,如推、拿、揉、压、摇等。推拿手法的 深浅、速度、频率等需要根据病情和病人体质进行调整。推拿术 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出血、头痛、腰痛、呼吸道疾病等病症 的治疗。 3.现代针灸和推拿 现代的针灸和推拿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医疗技术,具有显著的 临床疗效和经济效益。在针灸方面,现代针灸不仅在传统的经脉 穴位治疗上进行了发展,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的刺激方法,如电针、光针、音乐疗法等。在推拿方面,现代推拿术不仅在手法上进行 了创新,也融合了一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如针灸推拿结合、心理疗法等。 总之,古代针灸和推拿理论及技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 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医学中,针灸和推拿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非 药物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任督二脉阴阳调和针法第二讲

任督二脉阴阳调和针法第二讲 各位中醫家人,大家晚上好: 今天呢,我們講王師任督二脈陰陽調和數的第二針。 昨天呢,第一个我们讲了我们这套针法,他不是以治病为目的的,它是以调和阴阳平衡为目的的啊,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它的第二个特点呢,就是不管什么病,一切疼痛基础施之。就是这事儿啊,这是不问其他病啊,你说这个来了十个人,20个人,30个人,这个说我腰疼,那个说我头疼,那个说我后背疼,那个说我肩膀疼,那个说我肘关节疼,那个说他胯疼啊,有的说膝盖疼,有的说脚踝疼,有的说脚指头疼,这个不用问都一样。 就是不管是十個人,20個人,30個人,50個人,100個人啊,他說他眼睛不好也是這麼個針法,她說她痛經你也這麼扎,他說他胃疼,你也這麼扎,她說她便祕,你也這麼扎,就是這個針法,我們的學生,都把它叫做萬能針法。所以說呢,他能把這個病給你檢查出來,你要給他檢查疾病的那個過程,你要用它去學會用它去檢查疾病。 那我們的留針時間啊。趕緊給我拔針吧,那爲什麼要拔針呢?我在醫院扎針最多留一個小時,他是走過程,它不是爲了治把這個病治出來啊,所以說呢,我們的留針時間啊是根據患者全身發熱出汗,這是一個最關鍵的點。 第四個點呢,就是我們用的針。她也用了一寸半,但是那個穴位他扎進去只扎了三分深,他也用了一寸半的針,他扎那個曲池穴,他也用了一寸半的針,但是它扎進去一寸外邊兒露了半寸啊,他扎那個足三里,他也扎進去一寸,外邊還漏了半寸,其實呢,根本就夠不着啊,達不到那種目的。因爲我們都知道那個井荥輸經合,和穴已經非常深了,所以我們在治病的時候,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去用,該用多長的針用多長的針,所以這一塊兒就光一個大椎穴,我們用針就選了四種啊,根據不同的人去用針,這是我們的一個特點啊,我們要把我們自己的特點搞明白。再一個就是我們扎這個針的目的,是爲了讓這個人和老天爺重新建立父子關系,讓老天爺再去養它,不要脫離父

针灸的治疗规律

针灸的治疗规律 针灸,是指在身体某特定的部位用针刺和烤灼的治疗方法。针是指针刺法,灸是指烤灼法,因为烤灼所用之物以艾叶为主,所以又称为艾灸。不过针灸学上,把局部的刮痧和拔火颧也归于针灸学中。而对于按摩方面,因为有较复杂的手法,还有运拉等,已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局部的刺激,所以按摩并没有归纳到针灸学中。 要了解针灸,先要了解经络和穴位。 经络是五脏功能系统作用于身体的能量通道,五脏功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通过经络通道进行有机联系的。所以古人会说学医必要了解经络学说,要不起手就错,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穴位是经络上的某个反应点。(经络学说,是古人长期的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总结、完善的,现在有些修道的人说经络学是练功返观得出的,这是一个笑话。《黄帝内经》里对经络系统已有较完善的阐述,而道教的创立是在汉代,时间上相差七百来年。也就是说在道教创立七百年前,就有经络系统学说就已经差不多完善了。所以关于经络学说是修道士内观得出来,这样的说法是不能立足的。孙思邈是一个专职道士,又精通中医,他的修道水平总要比现在很多修行者要深厚多了,可是我翻阅了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都没有讲到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至于针灸学的发展史上看,儒医的贡献是远远的大于道医。道医上,也就出了孙思邈、王冰、葛洪等少数的大家。而儒医,则自从宋代以后,大批的涌越,不仅仅是针灸,而是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道听途说。)经络系统,有五脏(加上心包)和六腑各一经,加上任、督二脉,共十四经,这是针灸治疗的主体。经络是某一脏腑沟通其它脏腑的通道,所以该脏腑经络上的穴位都有针对该脏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作用,某脏腑生病,在该脏腑相对应的经络上取穴治疗,中医上称为“循经取穴”,这是中医治疗上用得最广泛的取穴方法。 从经络的分布上来看,也很有规律的,比如肺和心(及心包)都

中医针灸培训

中医针灸培训 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疗法,历史悠久, 应用广泛。在现代医学中,针灸作为一种中医药物疗法,其疗效逐渐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认可和推广。而中医针灸培训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 一、中医针灸的概述 中医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它是刺激人体经络及穴位,使气血畅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针灸是在患者体表特定的穴位上,用针刺或灸热的方法,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中医针灸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针灸培训,熟练掌握针灸 综合技术,具备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针灸治疗需考虑患者的体质、诊断、治疗方案等,个体化针对病症,寻找疗效,从而使中医药疗效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临床应用水平。 二、中医针灸的分类 1. 针灸 针灸是将特定的针刺入皮肤及其下层组织的医学疗法。 其覆盖的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类疾病,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妇女问题、男科问题、呼吸系统等疾病及症状。 针灸主要分为病症针灸、经络穴位针灸、耳穴针灸等。 2. 推拿 推拿是通过手部按摩、揉捏和其他手部技术来刺激人体

的经络和穴位以治疗疾病。推拿可以通过深压力渐进式移动 来治疗关节运动障碍、疼痛、骨质增生、肌肉损伤等症状。 3. 按摩 按摩是在人体表面进行的适当的操作手法。按摩可以通 过调节患者的体态和姿势,适当的压力和速度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使身体达到松弛和舒适的状态。 三、中医针灸培训的要求 1. 中医理论掌握 中医学中有很多独特的理论,如经络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掌握这些理论是理解中医针灸疗法的关键,也是在临床应用中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2. 见多识广 中医针灸培训需要广泛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临床交流、病症学习、病症症状识别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深入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和病理生理。 3. 人体解剖学知识 中医针灸培训还需要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这有助于对 人体穴位、经络、神经系统等深入理解和掌握,准确刺激穴位,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 4. 安全操作技巧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针灸培训需要学习、掌握和应用针 灸安全操作规范和技巧,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四、中医针灸培训的学习方式 1. 学习基础理论 针灸学习的第一步是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经络学、穴 位学、针灸操作技巧、针灸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这些基础理

针灸学理论与实践

针灸学理论与实践 ——浅谈针灸学应用中任督经穴的作用随着养生、保健、疗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灸推拿在其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然而,我们在运用针灸经络穴位治病防病保健作用的时候,若注重发挥任督二脉及其相关穴位的作用,则更能体现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特点,起到纲举目张,提高疗效的作用,所以临床上许多病的治疗时都须选用任督穴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一、任督二脉在经络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在各种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任督二脉的种种神奇的描写,那么在现实生活的针灸当中,任督二脉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中医针灸治病、防病、保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依据,通过针刺或灸法等刺激相关经络体表的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肌体脏腑气血功能来达到治病、防病、保健作用的。而其中,经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灵枢.经脉篇》就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自有“看病不问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这就概括的阐明了经络系统的生理、病理和防病治病方面的重要性。 在经络系统中,十四经无疑是发挥了主导和不可更替的作用,然而十四经中尤以任督二脉最为重要,因任脉与全身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由其主管,有“阴脉之海”之称,有担任妊养的含义,主任诸阴;督脉则主导手足六阳经,总督一身阳脉、主气,对全身阳经脉气有主管、统率、督促作用,有“阳脉之海”之称,有总督、总揽之意。当十二经脉气充盈,就会充溢到任督二脉,而任督二脉气机旺盛,则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条经脉,所以又有“任督通则百脉皆通”之说。故任督二脉气机旺盛对十二经脉气充盈,全身气血运行顺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任督二脉是全身经络的纲领,任督二脉一通则一切经脉运行无阻,可以统治百病。 二、任督二脉的各自分布及重要功能、穴位 督脉循形于背部正中线,其脉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穴是其集中点)十二经背俞穴有8个在督脉上直接相联(分别是身柱、神道、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其余穴位也分别用于所在部位和相邻脏腑器官疾病的治疗)。督脉经气通过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来支配,调节体腔内的脏腑功能,具有解热镇静、镇痛、调节脾胃、聪耳明目、调理肺气、调经止带等作用。反之,脏腑不调的病变也可通过督脉反应变化表现出来,现在研究发现人体许多病的根源在脊椎中,当脊椎平衡失去了,相应脏腑器官疾病也随之出现,这就是“椎体平衡”学说。 任脉循形于前面正中线,其脉气与手足各阴经相交会,联系了所有阴经,具有利肺气、理脾胃、利小便,通经活络以及妇产妊方面的生理功能和治疗调节作用。十二经的腹募穴就有六个属于任脉经穴位(分别是膻中、巨阙、中脘、石门、关元、中极,其余穴位也可用于所在部位和相邻脏腑器官疾病的治疗。)脏腑的募穴都在腹部该脏腑附近,是脏腑经络之气“募结集聚”之处,对治疗、调节相应脏腑病变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三、任督二脉和现代神经系统的联系 现代生理学已经证明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可以反射性影响到皮肤及其深部的肌肉组织以及其他有关器官;反过来,皮肤及其深部的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也可以反射性地影响到内脏及其相应的器官。 现在许多研究进一步证实,任督二脉掌控了中枢与自律两大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是人体中央发号司令部,简单讲就是脑部,它是直接命令我们身体做各种动作和控制四肢灵活动作之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则是主控五脏六腑,像肝、胆、脾、肺、胃、肠、胰这些内脏部

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 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通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 6、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及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经脉(合)。 7、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主要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三、经络的作用 ⑴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⑵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⑶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四、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手太阴肺经11穴、 手厥阴心包经9穴、 手少阴心经9穴、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足太阴脾经21穴、 足厥阴肝经14穴、 足少阴肾经27穴、 足阳明胃经45穴、 足少阳胆经44穴、 足太阳膀胱67穴。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第三部分针灸临床治疗 一、头面躯体痛证 1、头痛 ①外感头痛:【外感太池列会】阳明攒谷印、太阳天溪申、少阳率外足、厥阴冲四关、风寒风门热椎池、湿阴陵。 选经: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 主穴:百会列缺太阳风池 配穴风寒头痛:风门 风热头痛:大椎曲池 风湿头痛:阴陵泉 ②阳明经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③太阳经痛:天柱后溪申脉 ④少阳经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⑤厥阴经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⑵、内伤头痛:【(实)维池会】阳亢冲太侠、痰浊陵太丰、瘀血内关膈。 【(虚)风三百】血虚三肝脾、肾虚肾太悬。 ①实证:选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阳亢: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阴陵泉丰隆太阳 瘀血: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②虚证:选经:督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血虚: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肾俞太溪悬钟 2、面痛:【四白下地攒谷池】眼白丝关上香颧、下翳风承车、寒列热池泽、瘀血冲三阴。 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 配穴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 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

倪海厦人纪针灸任脉与督脉

倪海厦人纪针灸任脉与督脉 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与督脉(1-02:18:45) 我们开始介绍任脉。 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十二经络开始介绍之前,要从任脉开始介绍。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我最怕就是鸡同鸭讲,心里知道答案,结果穴道找错了。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我最常跟病人讲一句话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督脉不能碰,脊椎骨像龙骨一样,有人椎间盘凸出,有人去开刀,开完反而更坏。MAS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造成一开始脊椎就弯的,你想想,疫苗可以把所有阳气所在的督脉都打烂,这种人就不长寿。比如说我们叫天柱倾,脖子都歪过去,这样的人命在旦夕,一两天就走了。 女人怀孕全靠任脉。督脉走在后面,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这边。刚好嘴巴讲话,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你在听课的时候,舌头是顶着上颚。这是你的牙龈,这牙齿,侧面看哦,然后这是下牙,这是嘴唇。简单的概念,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注意看乌龟,乌龟就是这样。所以,乌龟很长寿。我在讲课的时候,嘴巴会动,而你们在听课时,是把舌头顶上去的,脑筋会很清醒,阴电阳电相通。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会阴穴在那呢?我还要画给你看,你腿张开,腿张开的时候,男人呢,把睾丸翻起来,在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女人呢?在阴道和肛门的中间是穴。这个会阴穴,道家练打坐时,把会阴往上提。急救的时候也用会阴,怎么用呢?在溺水时,病人胸腔里面,肺里面全是水,呼吸都停掉了,气脉都没了,你用口对口呼吸也救不回来时,那怎么办呢?下针!下针的时候,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式,小腿跪着。肚子在这边,腿在这边,小腿,针下会阴的时候,用三寸长针。针进入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