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因特网信息交流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因特网信息交流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因特网信息交流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因特网信息交流

编号:003

备课时间:

课题: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因特网信息交流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教材分析:

1.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交流方式也越来越丰富。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技能,因此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交流。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关于因特网应用的内容要求,通过使用和演示,了解与人们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另外分析其局限性。

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知识,但学生的水平会有较大差异,学生上网现象普遍,有进行因特网信息交流的经验,但对利用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以及优缺点还没有足够认识,也不能正确的利用网络的各种优势资源和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熟练应用网络的各种服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工具进行信息交流。

(3)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完成各项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网络信息交流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

教学手段:网络广播交互式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用问题带动任务,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部分实践题不能当堂完成,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试题答案94分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程兴起) 成绩:94分共100 题,其中错误 6 题! 1.单选题 1.()现已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 A. 信息技术 B. 科技化 C. 信息网络 D. 网络经济 参考答案:C 2.网络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那种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发展成为()的信息交流方式 A. 一对一 B. 多对多 C. 一对二 D. 一对多 3.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财富,传统财产型犯罪也呈现了() A. 科技化、智能化 B. 科技化、多元化 C. 智能化、多元化 D. 低龄化、多元化 4.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常见得有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赌博、网络盗窃和() A. 网络诈骗、犯罪动机 B. 网络犯罪、网络色情 C. 网络色情、高智能化 D. 犯罪动机、高智能化 5.有专门制定单行的网络犯罪法律的,这种做法典型的是() A. 中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6.网络是现代社会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高度的充分体现。 A. 脑力 B. 体力 C. 聪明力 D. 智力 7.在犯罪本质上,网路恶犯罪与()具有同质性 A. 传统犯罪 B. 青少年犯罪 C. 新型犯罪 D. 高智能犯罪 8.()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A. 学校教育 B. 网络社区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网络道德教育 9.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主要从()个方面来进行。 A. 1 B. 2 C. 3 D. 4 10.网络道德的本质是() A. 现实道德 B. 社会道德 C. 心理道德 D. 网络道德 11.网络诈骗是犯罪行为主体以()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的行为。 A. 非法占有 B. 网络赌博 C. 社会危害 D. 犯罪客体

终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课件.doc

初中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虽非考试学科,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学的基础学科,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版本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模块二第1课。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过课外上网的经历,但对因特网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上网习惯和行为有待规范。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体验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高效和便捷,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感受因特网在改善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上网常见的方式;

2了解网址的结构和作用; 3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站; 4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改善学习和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从互联网浏览信息的方法; 2通过情境体验、同伴交流,学会甄别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意识; 2感受网络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 3增强对长辈、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IE浏览器的使用;甄别信息。

难点:理解网址的作用;甄别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感恩家人的呵护,唤起学生对家中老人的关注,进而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现代社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老人的关注,本环节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长辈,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需求。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因特网 启发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以学生熟知的概念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因特网的概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会思考,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术语。

网络与信息安全--题目整理3

一、信息、信息安全、Syber 1、信息 (1)定义: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就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点: a:消息x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发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见,信息量(我们用I来表示)和消息发生的概率是相反的关系。 b:当概率为1时,百分百发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为0。 c:当一个消息是由多个独立的小消息组成时,那么这个消息所含信息量应等于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2、信息安全: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是恶意侵犯而遭受 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的运行。(5个基本属性见P1) (1)为了达到信息安全的目标,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须(need协峨)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的一些实施原则,他们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扩展。包括:整体保护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度保护的等级化原则、分域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多级保护原则、深度保护原则和信息流向原则等。 3、CyberSpace(网络空间,赛博空间) (1)赛博空间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甚至还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基础,以知识和信息为内容的新型空间,这是人类用知识创造的人工世界,一种用于知识交流的虚拟空间。 网络空间需要计算机基础设施和通信线路来实现。换句话说,它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然而计算机内所包含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并且以此作为网络空间价值的衡量标准。信息具有如下重要特点:一是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在;二是计算机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如存储、搜索、索引、加工等)。 (2)赛博空间对人类知识传播的影响:知识的传播由口述、书面、广播、电视变为赛博媒体,即网络化、虚拟化的媒体,构成了赛博空间中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3)网络电磁空间作为人类开辟的第五维空间,其形成经历了计算机网络空间、电磁与网络融合空间、泛在网络电磁空间三个阶段。 (4)站长就是网站的管理员,有着运营整个网站的权限与技术能力。站长眼中的网络空间其实就是虚拟主机。虚拟主机是使用特殊的软硬件技术,把一台真实的物理电脑主机分割成多个的逻辑存储单元,每个单元都没有物理实体,但是每一个逻辑存储单元都能像真实的物理主机一样在网络上工作,具有单独的域名、IP地址(或共享的IP地址)以及完整的Internet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因特网、万维网介绍

因特网、万维网介绍 1.因特网 【名词解释】 因特网是In te rn et的中文译名,又称国际互联网。它把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通过网络线路和网络协议联结起来,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概念分析】 I n te rn et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前身是美国军方研制的ARPAnet,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I n t e r net提供的服务主要有网页浏览、信息检索、文件资源传输、信息交流等,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概念应用】 使用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Pad等设备上网时,首先要通过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如: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选择适当的方式接人互联网,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目前较常用的互联网接人方式有:拨号接人、专线接人、无线接人等。 (1)通过咨询相关技术人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在学校和家里上 网分别采用的是哪种互联网接人方式? (2)这几种互联网接人方式各有什么特点,适用哪些环境?可建议学生借助网络搜索相关信息。 2.万维网 【名词解释】 万维网是WW W(Wo rl d Wi de We b)的中文译名,简称We b,是隶属于因特网的一种应用服务。 【概念分析】 在万维网上,信息资源以网页的形式存储在各个网站(W W W 服务器);用户通过浏览器向网站发送访问请求,网站将对应的网页发送给浏览器,再由浏览器对其进行解释,使用户能够看到以文本、

音频、视频、图像、动面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的网页信息。人们常说的“上网”,就是指浏览“万维网”。 【概念应用】 借助因特网,万维网带来的是世界范围内的超文本服务,人们动动手指就能得到来自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资源。万维网成功地制定了一套易于人们掌握的标准:超文本标记语言(H T M L)、超文本传送协议(H T T P)和统一资源定位器( URL)。

教学设计: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高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意识。 二、教学容: 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四、教学设计流程 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 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 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 4.实际操作 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 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 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 ①有一定的指向性 ②交往的围、目的比较明确 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 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 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 局限: ①受到技术限制 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 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的技术人员请教。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 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 交通工具否不经济 书信来往否沟通效率低,时间长 否语言障碍,解释不清楚 发传真否费时,需要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 QQ(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计算机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走近因特网

走近因特网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因特网对现代生活、文化、科技的影响 (2)了解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掌握因特网的一些基 本常识 (3)培养学生应用网络、维护网上文明、遵守网络道德法 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上网,同时与实际相结合,诱导学生的自 己思考。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对 因特网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因特网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哪些实际的用处呢?请大家思考。(学生回答) (二)新课:刚刚大家回答的都很对,下面我们将具体地 来看一下因特网的作用。因特网出现之后,使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样一个神话般的说法成为现实。这是因为网上可知天下事,这就是因特网的第一个应用――获取信息 1.获取信息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各个网站上都凝聚着大量信息,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有关于学习方面的资源,有文学、音乐,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有因特网的地方就可以浏览到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网上可以查阅到很多有用的资料,例如查找网址、电子邮件地址、搜寻各种详细资料等。通过因特网还可以得到免费软件或共享软件,很多ftp网站提供免费下载的软件。 2.交流信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 可以通过因特网收发电子信件,相互传送文件,交流思想。在因特网上有成千上万个学术讨论组或新闻组,可以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讨论组的成员可以参与专题讨论,发表意见等。 这里的电子邮件是因特网最常用的服务功能之一。那么大家能不能思考一下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相比,有哪些优点呢?(学生回答) 电子邮件使用起来具有操作简单、投递迅速、收费低廉等优点。它的主要特点有: (1)能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将信件从一台计算机上发送到世界各地的若干个电子信箱,收件人可以随时读取信件。 (2)能发送比常规信件的内容更为丰富的信息 (3)能够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各种电子新闻杂志等。 因特网上有许多的文字、图片、声音,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信息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这就是文件传输。文件和数据的传输是通过文件传输协议来实现的。

以太网跟因特网的区别

以太网是一种通信协议标准 万维网WWW 是Internet 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 以太网: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万维网: WWW 是Internet 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是Internet 上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服务,也是发展最快和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服务。正是因为有了WWW工具,才使得近年来Internet 迅速发展,且用户数量飞速增长。 1、WWW简介

WWW 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由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由于用户在通过Web 浏览器访问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无需再关心一些技术性的细节,而且界面非常友好,因而Web 在Internet 上一推出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走红全球,并迅速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2、WWW的发展和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通过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获得信息。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那种单方面传输和获取的方式,而希望有一种主观的选择性。现在,网络上提供各种类别的数据库系统,如文献期刊、产业信息、气象信息、论文检索等等。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及时、迅速和便捷。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T确定信息来源T多渠道获取信息T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⑵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一、教学目标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信息交流知识点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对因特网上信息交流方式的归纳提升,对实时信息交流和非实时信息交流的方法、原理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用以指导现实生活中信息交流方式的选择。网络安全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哪些方面,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和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二、内容描述

(一)因特网信息交流 在网络出现以前,人们的交流方式上要是采用语言和书面两种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成为了主要的交流方式。根据实时性的不同,因特网上信息的交流分为非实时信息交流和实时信息交流。 1.非实时信息交流 非实时信息交流,指发送信息后,信息接收方并不是立刻就接收到信息,而是通过“存储—转发”实现信息的传递。非实时信息交流有电子公告牌、网络新闻组、网上论坛、电子邮件、博客等几种交流形式。 (1)电子邮件(E-mail) 对于电子邮件,需要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产生、发展历程,重点是掌握电子邮件工作原理。随着电子邮件服务功能的扩展,电子邮件新增了邮件列表服务(Mailing List),用于多个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可以很形象地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邮寄包裹来形容:当我们要寄一个包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任何一个有这项业务的邮局,在填写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那么对方取包裹的时候就必须去这个邮局才能取出。同样的,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这封邮件是由邮件发送服务器发出,并根据收信人的地址判断对方的邮件接收服务器而将这封信发送到该服务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邮件也只能访问这个服务器才能够完成。 掌握用电子邮件管理软件(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和用浏览器Webmail收发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体会其不同的功能。

教学设计1: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四、教学设计流程 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 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 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 4.实际操作 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 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 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 ①有一定的指向性

②交往的范围、目的比较明确 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 因特网交流工具交流者 同时在 线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文字交 流 语音交 流 视频交 流 可传输文件 E-mail ×√√√ 即时消息软件(QQ)√√√ √ √√ 聊天室√√√ 电子留言 板(BBS) ×√ 网络电话√√√× 可视电话√√√√× 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 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 局限: ①受到技术限制 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 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深圳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 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

因特网

教案资料来源 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 PAnet。 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 ,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正是后来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选定Internet为主要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并把其它的军用计算机网络都转换到TCP/IP。1983年,ARPAne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仍称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 的主干网。NSFnet主干网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证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从军用转向民用。 Internet的发展引起了商家的极大兴趣。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它与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ANSnet则是ANS 公司所有,从而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在最近几年,因特网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4.网络的分类 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以及联网计算机分布距离的远近,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1)局域网:(LAN)将小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如,学校计算机教学网是局域网。要求观察计算机教室局域网的结构:计算机终端(学生机器)、服务器、网卡、连接线、接线器等。 局域网又分为:对等网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教学设计

初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第一册模块四 网络基础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到大多数学生。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互联网和计算机网络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要理论结合上机。 4.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2、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3、掌握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5.教学难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6.教学课时 1 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问问同学们是否都用过互联网,对互联网了解多少,是否知道互联网的通信原理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什么是网络,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 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 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b5E2RGbCAP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并要求学生进行记忆。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网络软件及协议 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基本模块,为网络内的其他计算机提供共享资源;

数据通信系统: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它提供了各种连接技术和信息交换技术; 网络软件:是网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师生活动:教师逐一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并联系第一节提出如下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计算机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分为: (1) (2) 局域网(LAN) 城域网 (MAN)
(3)广域网 (WAN) 师生活动: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三类网络所覆盖的范围,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网络的核心设备是服务器。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一般靠网线和网卡通过集线设备连接。 二、因特网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 1、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因特网?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学生阅读课本 51 页第一段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因特网是由英文单词“Internet”翻译而来,本意是指“交互的网络” ,常称互联网。 2、因特网的服务 师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因特网可以干什么?它为我们提供了那些服务? 教师总结:大家平时用的很多的就是 QQ 聊天、在线游戏、搜索下载 MP3,这些功能我们称为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并且, 它所能提供的服务远不止这些。虽然,现在你们可能用不到,但是了解一下,没准你就会享受这些服务了。p1EanqFDPw (以下,通过教师口述,学生实际操作,进入一些服务功能界面,感受因特网的服务。 ) 1.信息浏览 是因特网信息服务的核心,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服务。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各地的网络把诸如气象条件、农作物生产和飞机航班等如此多样化的数据集合在一起。科学家们把数据和程序通过网络送到远程超级计算机上进行处理、检索结果,并使他们能够与同事交换信息。网络让人们可以便捷地分享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业余爱好者通过网络共享资源,为他们的家庭计算机交换程序。 不幸的是,许多网络都是独立的,仅为特定群体服务。用户为适应自己的通信问题而选择某一种硬件技术。没有一个的网络能够满足所有的用途,在单一的硬件技术基础上不可能建立一种通用的网络。 网际互连(Internetworking)技术的应用为不同的网络互连提供了一套方法和通信约定,互连技术掩蔽了许多网络硬件的细节,允许计算机独立于它们的物理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通信,把许多不同的、独立的物理网络互连起来并使它们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科学家通过使用网际互连技术,任何科学家都能与其他人交换实验结果数据。某地数据中心的数据,所有科学家都能够得。某地的计算机服务和程序能被另一个地方的科学家使用。结果是,科学家的研究进程加快了,且提高的程度是惊人的。 因特网(Internet)就是由网际互连技术实现的,将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主干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联设备相互联接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因特网主干网的历史与发展 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推动因特网不断地向前发展。1969年12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资助的ARPANET在美国4所大学和研究所正式建成,ARPAnet建设的主导思想是: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该网络最初只联接了4台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并逐步向全美国范围发展。 1985年,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一个更大的网络,它不仅连接一些大型的计算机,而且在各个地点连接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上册模块四《网络基础》第一节教学内容。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可以连入互联网,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上网经验,对计算机网络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网络的了解大部分是停留在网上聊天、BBS论坛、网络游戏以及有限的资料收集上。总体上讲,学生对网络的构成及相应有应用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更没有形成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的意识。因此,学生要学习基本的网络知识,并为下面的网络信息收集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上册模块四《网络基础》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发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合理的使用网络。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概念、计算机与网络的分类。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网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我们刚开始学习计算机到今天,我们已经把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和许多应用软件都学进我们大脑的“存储器”。可在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一体的,任何一个计算机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的交换资料、传递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遥远的天涯海角变成咫尺天涯!这,就是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二、讲授新课 (一)展示计算机网络图,并定义计算机网络概念:(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信息交流与安全

信息交流与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信息交流的意义,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 2. 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两面性。当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信息的方便、快捷、乐趣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学会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做出选择。 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正确使用媒体,获得信息,更好地生活在一个信息规范,正确,即时的信息时代。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权给学生,让学生当小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提高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注意隐私的保护,网络的安全。学会在网上寻求帮助,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及交流思想感…… 4.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教学重难点: 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E-mail、网络电话、BBS、QQ等);提高自我保护意思、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如何才能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学生集体讨论): 问题1:日本福岛发生的海啸你们知道吗?你从什么渠道知道的,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导学生:地震、海啸、核电站受损。图片展示:问题2:人类各个时代是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二、 信息交流的意义:信息交流对我们的影响 问题2:人类各个时代是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引导学生:但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信息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1.以自然的声、光为载体进行信息交流例: A、中国古老的烽火台(骊山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B、澳大利亚土著人用来报警和捕猎的种种呼啸声 2.以文字为载体,文字实现文明的传承 教师: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信息交流方式渐渐转变为以“文字”为载体,比如:甲骨文、竹简和纸书。人们通过文字实现了文明的传承 3.以报纸、广播、电视为载体——延伸人类的眼睛、耳朵等器官 教师:在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步出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交流方式,延伸人类的眼睛、耳朵等器官功能。 4.电脑与网络 人们可以不同地点同一时间“面对面”地学习和交流。 教师:到了近代,随着全球网络的到来,人们可以不同地点同一时间

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

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 一、课程题目 因特网信息交流 二、教学目的 1、能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会注册电子邮箱 2、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 3、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 4、了解B/S、C/S模式的区别,能分辨各实例属于哪种模式 5、了解非实时交流方式和实时交流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能分辨B/S、C/S模式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邮箱地址就跟生活中一个地方的地址一样是唯一的,这样才能确保邮件发送的准确性,因此认识到其唯一的重要性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给出一个系统,能分辨出是属于B/S模式还是C/S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发邮件,然而对于邮件传输过程却不太了解,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服务器和协议更是不知道,因此这部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四、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讲授课、实践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用具与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1、上节回顾 简单回顾上节课因特网信息检索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请学生来回忆并回答上节课所教授的搜索引擎分类及其各自代表,以及5种主要的搜索技巧。教师结合实例来诱导学生回答。 2、新知探究 (1)电子邮箱注册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与别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可知方式有很多,比如面对面聊天或者寄信,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人们常用的是QQ、微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接着可询问学生是否都有电子邮箱,除QQ邮箱外,有没有人有网易邮箱、新浪邮箱或者移动的139邮箱,请这部分同学简单回忆当初是如何注册邮箱的。然后教师以网易邮箱注册为例,简单介绍邮箱的注册方法,只要跟着提示一步步做就可快速地注册邮箱。 (2)邮箱地址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邮箱名一旦被注册,其他人就无法再取相同的邮箱名进行注册,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分析邮箱地址的组成来解释其唯一性。邮箱地址由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域名组成,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邮件服务器的网站域名在因特网中是唯一的,类比家里的地址门牌号可知,用户名也必须是唯一的,防止信件投递过程中发生错乱,所以邮箱地址是唯一的。@读音与英语里的at一样,表示“在”的意思。 (3)学生实践操作 请学生用自己的邮箱或者提供的邮箱,发一封邮件到指定邮箱。要求主题以各自学号命名,内容为“邮件已发送,请老师查收”。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要四处查看,掌握学生的操作熟练情况,看是否所有学生都会发送邮件。 (4)邮件传输过程 当我们发送一封邮件的时候,邮件是被直接发到了接收方的计算机上吗?由经验可知,当收到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时,我们要查看附件还需要现将其下载到计算机里,所以邮件并不是直接发送到接收用户的计算机上。结合示意图来解释邮件传输过程中,存在多个STMP 服务器,实现邮件中继接力传递。这些STMP服务器接收用户邮件,再把它投递到目标邮件服务器,用户可通过POP3协议把服务器邮箱里的信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图形图像.jpg 利用JPEG国际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压缩的 一种图像格式,用于网络和光盘读物。.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像,文件很小,色彩限定 在256色以内,主要用于网络。 .bmp Windows位图,几乎未经压缩,占用磁盘 空间较大,普遍用于Windows中。 动画 .gif 通过同时存储若干张图像制作成连续的动 画,主要用于网页。 .swf 用Flash制作的动画。具有缩放不失真, 文件体积小等特点,它利用流媒体技术, 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广泛应用于网络上。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和原声基本一致, 用于需要忠实记录原声的地方。 .mp3 一种压缩存储声音的文件格式,是音频压 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目 前从网络下载的歌曲多为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MIDI文件存储的是一系列指令,不是波 形,因此需要的磁盘空间非常少,目前主 要用于音乐创作。 视频.avi 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数字音频和视 频文件格式,主要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

网络安全讲话稿

大李小学网络安全教育讲话稿 ——张金荣 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互动交流、增加阅历、放松身心、娱乐益智的重要方式。 但是,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学生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由于学生缺乏自控力,一些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导致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更有甚者模仿网上行为,搞犯罪活动。 大量学生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学生常见网络安全问题 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要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学生容易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1、沉迷网络游戏 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好胜以及对英雄的崇拜心理,网络暴力游戏的出现,正好迎合他们的这种猎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他们通过操纵游戏可以得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而且,通过玩游戏,他们内心或多或少的压抑都得以宣泄和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产生迷恋心理。由于学生是一个处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人群,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都没有最终形成,极易受到带有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的影响,从而导致道德认知模糊,产生“攻击他人合理”的错误思想。延续到青年期后,极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有暴力倾向等。 在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学生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许多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更有甚者,学生在网吧几天几夜甚至连续十几天地上网玩游戏,到了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造成视力下降直至失明,甚至猝死在网吧。 目前,大量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成为学生的新宠。这些暴力游戏往往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地模仿欺诈、偷盗,乃至对他人施暴的行为,不但会在网上模仿,甚至会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模仿。 2、浏览色情、暴力网站 虽然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总有少数人为了经济利益,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视频、图片和文学作品等。而学生涉世不深,对一些网站的色情、暴力等内容缺乏鉴别能力,盲目模仿,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据犯罪心理学分析,学生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观念的形成落后于性机能发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这个时期的学生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学生本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学案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学案)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 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教学设计流程 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 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 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 4.实际操作 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 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 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

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 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练习: 1.你使用过电子邮件、ICQ等通信交流工具的文件传输功能吗?说出这两种工具在传输方面的特点。 2.因特网交流具有的优缺点 二、网络应用中的安全 1.计算机网络病毒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病毒 ⑵病毒传播方式 ⑶病毒的特点: ⑷病毒传播的过程 ⑸病毒类型 ⑹计算机中毒的表现: 2.认识防火墙 (1)什么是防火墙 (2)防火墙的作用:

(3)类型:

三、加密、解密技术 例:不慎落入强人手这是一首藏头诗,大概意思是: 必死无疑甚忧愁不必送钱。 送来黄金可救命 钱到即可获自由 1.为什么使用密码技术? 传输中的公共信道和存储的计算机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密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2.加密方法的类型 (1)错乱法:按照规定的图形和线路,改变明文字母或数码等的位置使之成为密文。 有一段密文“e hkra vkq”,明文:I love you (2)代替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